422更加注重改革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
政治体制改革需要“顶层设计”
陈家刚:政治体制改革需要“顶层设计”顶层设计政治体制改革,整体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不仅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内在逻辑,同时也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半个多世纪的探索,我们已经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制度和道路。
当前,我们正处于这样的节点,在全球化的时代,如何更积极、更理性、更客观地顶层设计政治体制改革,有效地维护国家利益,不断地完善自身社会政治体制,为人类的文明和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从而使中国的发展在超越传统社会主义模式、西方国家发展道路的基础上,进一步促进世界历史进程,这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顶层设计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在观念上实现新的突破,进而推动改革实现新的突破。
历史和实践已经证明:什么时候实现了突破,什么时候就能够比较快速健康地发展。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对“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突破,是对“两个凡是”的突破,这种突破顺利实现了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顺利实现了拨乱反正,成功开启了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突破了姓“社”还是姓“资”的禁锢,积极推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当前,我们又处在一个关键的时期,我们能否在政治体制改革领域、能否在民主发展等问题上有勇气和智慧实现突破,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能否顺利发展,中华民族能否真正实现伟大复兴。
顶层设计政治体制改革,要在全党、全社会凝聚共识,充分认识到社会主义的政治上层建筑必须“更加适应经济基础发展变化”。
马克思曾明确指出,“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
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
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
”政治上层建筑,即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政治意识形态必须适应经济基础的变化。
2017年继续教育公需课:全面深化改革 实现文明发展(多选题答案)
多选:1、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认为:科学的财税体制(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
2、生产要素包括(资本、土地、劳动力、技术、管理)3、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认为: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
4、行政体制改革中行政管理方式的要求包括(加大改进的力度、利用现代化信息化的手段加强管理和服务、通过管理方式的改进和创新,提高政府管理的有效性、管理的权利和责任有机统一,管理的效率和质量的同步提升)5、国家治理体系的几大支柱有(把市场决定价格作为价格形成的常态改革、推进重点领域价格形成机制的改革、严格限定政府定价范围、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注重发挥市场形成价格)作用6、国家治理体系的几大支柱包括(国家权力动行制约和监督机制、国家的党政关系问题、独立的司法体系、反腐败机制、政府治理、社会治理以及其他重大领域的治理机制)7、社会矛盾的三个基本特点(群体性、普遍性、制度性)8、金融市场体系包括(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9、我国现行市场规则存在的问题有(公平性不够、开放性不够、透明度不够)10、打破城乡二元结构要从(体制机制改革、形成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的机制、农村社区化)几方面入手。
21、健全司法监督机制要()之间相互制约、监督。
A、公安局C、法院D、察院22、法治中国包含()。
A、法治国家B、法治社会C、法治政府23、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要()。
A、让权力有效运行B、解决权力之间的冲突C、改变权力无效“空转”的现象D、权力之间相互制约监督24、()永无止境。
A、实践发展B、解放思想C、改革开放25、改革基本经济制度要坚持()。
A、公有制经济主体不动摇B、充分发展非公有制经济26、有效需求不足,包括()。
B、边际消费将递减C、投资收益递减D、货币的流动性偏好27、生产要素包括()A、资本B、土地C、劳动力D、技术E、管理28、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认为:科学的财税体制是()的制度保障。
浅谈新形势下消防队伍后勤应急保障体系建设
浅谈新形势下消防队伍后勤应急保障体系建设作者:成安理来源:《今日消防》2022年第06期摘要:后勤应急保障是消防队伍后勤全面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满足新形势下的消防队伍后勤应急的新需求,其后勤应急保障体系要加强建设与改革。
从消防队伍后勤应急保障的特点入手,分析消防队伍应急保障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也提出了新形势下加强消防队伍后勤应急保障体系建设应注意的问题和对策,探索后勤应急保障体系建设工作的改革方向。
关键词:消防队伍;后勤应急保障;体系当前,消防改革已步入“深水区”,到了攻坚突破的关键阶段。
后勤领域不仅事关整个改革大局,更直观牵动消防員切身利益。
在后勤工作中面临的风险挑战有很多,需要改革调整的事项也不少。
队伍各级要牢固树立政治后勤观,站在消防事业全局发展的高度推进后勤工作开展。
转变工作理念,激发工作干劲,要充分认识到后勤工作的重要性,推进消防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高度,以思想转变、理念转型为先导,坚持“服务实战、保障打赢”的第一属性,思考、谋划和推进后勤建设,构建起与“大应急”相适应的战勤保障格局。
苏州支队正积极探索引入现代仓储、物流信息管理系统,深入加强联勤联动,推进内外融合,增强综合保障能力,努力实现装备统型标准化、装备搬运自动化、装备管理无纸化、后勤应急保障系统化,最大限度完善消防队伍后勤应急保障体系建设。
1 新时期消防队伍后勤应急保障的特点1.1 后勤应急保障的复杂性后勤应急保障不同于一般情况下的后勤保障。
队伍在正常执勤备战状态下,后勤保障任务具有一定的规律,而应急状态下的后勤保障则不然,因队伍在应急状态下的战斗在时间上具有不确定性,使后勤保障任务不可能正常稳定地实施,且往往呈现复杂化的特点。
灾害事故的发生,在时间和地点上是很难预见的,一旦灾害事故出现,消防队伍要快速出击,如果车辆拉不出,器材保障不力,就可能延误战机,或降低队伍战斗力,从而直接影响到战斗效果。
苏州支队将聚焦“平战结合、多能一体、保障打赢”这一目标,持续推进支队战勤保障体系建设,全面提升战勤保障“平时服务、急时应急、战时遂行、精准智控”的核心能力。
全面深化改革视域下顶层设计与基层创新相结合对策研究
74INTERPRETA TION 区域治理作者简介:赵旭红,生于1994年,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医学道德教育。
通讯作者:刘 剑,生于1966年,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新疆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方向为生命伦理学。
基金项目:2020年自治区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XJ2020G182)中华传统孝肃家风传承与创新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
全面深化改革视域下顶层设计与基层创新相结合对策研究*新疆医科大学 赵旭红,黄刚摘要:全面深化改革作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第一个重大战略举措,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改革开放43年来,我国经历了从“摸着石头过河”到经济体制改革顶层设计再到全面深化改革的改革历程,新时代赋予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新内涵,要求明确改革目标,树立全局意识,坚定积极作为。
攻坚期新老问题交汇,“老问题”“硬骨头”还尚未解决和触及,“新”问题就已经衍生出来,需要对标政策,纵深推进,针对问题具体分析,深水区突出潜在风险,需要统筹兼顾,部分利益换取整体利益增进。
本文通过在客观认识顶层设计与基层创新相结合基础上,通过对顶层设计与基层创新相结合的优势进行系统分析,深化办中国的事必须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只有始终站稳人民立场才能领导人民的大道理,科学统筹顶层设计与基层创新上下互动,左右博弈,直至改到深处就是成功。
关键词:顶层设计;基层创新;全面深化改革中图分类号:D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4595(2021)02-0074-0002古今中外所有国家走向进步与文明中无一例外选择了改革,我国在改革开放初期,秉持“摸着石头过河”实践先行的改革方法,使经济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中国治理成为一个奇迹。
新时代预示改革进入新阶段,用“深水区”形容改革的境地,用“硬骨头”表达改革的决心,用“甩开脖子”形容改革的迫切性。
一、顶层设计与基层创新的内涵(一)顶层设计的内涵2010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正式提出:“重视改革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这是在官方文件里首次使用顶层设计。
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
03
重要领域改革进展情况
经济体制改革
市场化改革
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 有制改革,减少政府对市 场的干预,提高市场配置 资源的效率。
财税体制改革
深化税收制度改革,完善 地方税体系,建立事权和 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
金融体制改革
加强金融监管,防范金融 风险,推进金融市场发展 和金融产品创新。
政治体制改革
面临的挑战与困难
利益格局调整
全面深化改革涉及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可能触及一些部门和个 人的既得利益,引发抵触和阻力。
思想观念障碍
部分干部群众对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存在思想观念 上的障碍,影响改革推进。
制度机制不完善
一些领域的制度机制不完善,存在漏洞和缺陷,为改革推进带来 难度。
应对挑战与困难的对策
培育和规范文化市场,促进文化产业健康发展。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和质量。
社会体制改革
教育体制改革
推进教育公平和素质教育,促进 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资源共享。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覆 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社会保 障水平和可持续性。
试点示范和逐步推广
通过试点示范,逐步推广改革经验和做法,形成全面深化 改革的良好氛围和强大动力。
改革工作成效
经济体制改革
通过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市场体 系、优化营商环境等举措,进一步激 发了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01
02
政治体制改革
加强党的领导,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提高了政府 效能和治理水平。
论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特征
论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特征作者:张晓林来源:《前线》2018年第11期[摘要] 全面深化改革在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全方位展开,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这些特征就是:改革的全面性和深刻性,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价值理念,以及改革与治理的内在统一和结合。
[关键词] 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时代特征[中图分类号] D6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29-1445(2018)11-0024-05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
40年光阴,弹指一挥间,但中华大地上却发生了举世瞩目的巨大变化。
我们从温饱不足跃升到总体小康,正在向全面小康迈进,从站起来、富起来走向强起来,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显著增强,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大幅提升,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改善。
为什么会有这样惊人的变化?一个根本性原因就在于我们矢志不渝地坚持改革开放。
40年的改革开放,沧海桑田,改变了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也使改革开放自身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在我们已经站立在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起点之上了。
对改革开放最好的纪念,就是推进全面深化改革,而要实现这一点,认识和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特征,则无疑是重要和必须的。
党的十八大以来,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内容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重要方面的全面深化改革,同其他领域一样,实现了历史性的变化,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
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实施一系列重大措施,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主要领域改革主体框架基本确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全社会发展活力和创新活力显著增强。
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实践,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发展,给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改革注入了新内涵,明显带有了时代的特征。
新时期财税体制改革需要顶层设计、统筹兼顾__
新时期财税体制改革需要顶层设计、统筹兼顾梁云凤摘要:党的十八大对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做出了深刻论述和全面部署,提出了加快改革财税体制的要求。
财税体制改革进入了攻坚期,环境复杂、任务艰巨。
我国财税体制本身存在一系列问题,改革进展缓慢,表现为滞后于经济社会变化速度、缺乏体制制度创新、关键环节的改革没有实现突破等。
这主要是遇到了思想观念、改革机制、既得利益、配套改革等方面的障碍。
新时期财税体制改革应抓住关键进行顶层设计,统筹兼顾。
一是以财政级别的扁平化路径,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体制;二是抓住改革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关键,推动主体功能区建设。
三是全面实施结构性减税,加快形成有利于结构优化、社会公平的税收制度。
关键词:财税体制 顶层设计 统筹兼顾作者简介:梁云凤,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
“十二五”乃至未来更长时期,世界经济增长乏力,失衡问题突出,产业格局面临深度调整,发达国家普遍身陷债务危机,财政风险加大,发展中国家科技革命难有突破,通胀严重。
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是发展中国家,经济总量不高,结构性问题突出。
党的十八大对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做出了深刻论述和全面部署。
而财税体制改革作为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组成部分,承担着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财税体制保障的重任。
深刻剖析财税体制存在的问题和障碍,探究财税体制改革的路径,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完善财税制度措施,是“十二五”乃至未来更长时期坚持主题、贯彻主线的关键之举。
一、我国财税体制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主要障碍我国在30多年的改革发展中基本建立了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分税制框架和多层次复合税制。
新世纪以来我国财税体制改革的步伐没有停止,实施了一系列与科学发展相适037应的制度创新、政策改进。
例如,建立国库集中支付和政府采购制度、积极推进预算公开、预算管理和预算监督;取消农业税、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推进消费型增值税和燃油税、资源税改革,修订个人所得税、试点房产税和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健全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制度,推进省直管县和乡财县管改革等。
全面深化改革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
全面深化改革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作者:庞立平来源:《领导之友》2014年第04期中国的改革开放进行了30多年了,开始由基层冲动推进了改革,中间又有高层顺应形势部署了改革,在上下的互动中,我们走上了曲折前进的改革之路。
现在思考未来改革的路径和路线图,我认为改革总体应该进入到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的新阶段。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所谓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就是要以全局视角对改革所涉及到的各方面、各层次、各种要素进行统筹考虑,协调各种关系,确定目标并为其制定正确的战略、路径,从而提高效益,降低风险和成本。
强调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的意义其一,改革的方向,改革的步骤、改革的内容必须由高层统一安排和部署,不能自行其是搞改革。
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多地广、社会领域广泛、情况十分复杂的国家,重大改革必须坚持“自上而下”的基本路径。
中央要加强对改革全局、改革进程的指导和调控,有力推动改革。
我们讲“宏观调控”,不能只局限于经济活动,对改革活动也应该进行宏观调控,即要加强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
其二,我国各个领域的改革必须相互衔接和配套,包括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等都要互相协调。
此次改革称为全面改革,强调改革的五位一体,就内含总体推进、协调推进的意思。
解决任何一个难题,都需要综合措施。
正如有关专家指出的,没有户籍制度、公共服务、教育医疗等方面保障,农民工成为新市民只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缺乏就业、住房、社保、人口管理等方面支撑,“异地高考”的阳光便难以照进现实;少了工资制度、税收调节、分配秩序、公共财政等方面创新,收入分配改革就会步履维艰;欠缺法制规范、行政整合、信息公开等配套政策,食品安全就会出现“七八个部门管不了一只鸡、十几个单位管不好一桌菜”的怪事。
老百姓普遍关注、反映强烈的这些改革难题说明,没有全面改革的统筹谋划,没有各项改革的协同推进,就难免顾此失彼、相互掣肘。
一些地方改革久议不决,一些部门改革决而难行,一些领域改革行而难破,莫不与此有关。
人民日报:五论准确把握全面深化改革重大关系
人民日报:5论准确把握全面深化改革重大关系既要解放思想也要实事求是——一论准确把握全面深化改革重大关系纵观我国现代化进程,未来的十年具有关键意义。
全面深化改革,是中国航船破浪前行的动力引擎。
以什么样的勇气啃硬骨头、涉险滩,以什么样的智慧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以什么样的方法破解改革难题,决定未来这十年能不能向历史交出一份优异的答卷。
“处理好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调研时,强调了全面深化改革必须把握的“五大关系”。
这是我们平稳走过改革攻坚期和深水区的战略思考,是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的工作原则,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基本遵循。
30多年前,邓小平同志曾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
”如果说,改革开放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那么解放思想就是这一革命的先声。
改革开放的过程,就是思想解放的过程。
经历了30多年波澜壮阔的变革,在新的时代实践中,同样需要新的思想引领。
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创新思想观念无疑是先导之策;清除市场壁垒,有活跃的思想、开放的思维就有更好的办法;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取决于对政府和市场关系与时俱进的把握。
不进行思想的大解放,就不会有改革的大突破。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征程上,今天的中国仍然需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
因循守旧、抱残守缺不行,满足现状、固步自封不行,畏首畏尾、不敢越雷池半步不行,吃以往改革老本、躺在前人功劳簿上睡大觉更不行。
解放思想不是脱离国情的异想天开,也不是闭门造车的主观想象,更不是毫无章法的莽撞蛮干。
解放思想的目的在于更好地实事求是。
面对经济转轨、社会转型、观念转变,正视了不同利益主体博弈频繁的现实,才会加紧建立利益协调平衡机制;把握了改革深水区矛盾问题的特点,才能确定深化改革哪些需要大刀阔斧、哪些需要循序渐进;看清了我国发展阶段的实际,民生改善措施才能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深刻认知了基本国情,才能更好实现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度的统一。
新党章: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新党章: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作者:暂无来源:《新长征》 2018年第7期党的十九大党章修正案之所以将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修改为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是由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目标任务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实现改革目标任务的协同性、艰巨性决定的。
从以往的“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这“一个性”到“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这“三个性”,就是要求全党同志更加自觉牢固地树立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的观念,进一步认识到推进这项系统工程,靠零敲碎打调整不行、靠碎片化修补也不行,必须是全面、系统的改革和改进,是各领域改革和改进的联动和集成;必须在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形成总体效应、取得总体效果。
2012 年,习近平同志在主持起草党的十八大报告时就要求,在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展目标的同时,要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目标。
遵照这一指示精神,党的十八大报告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5个方面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制度性目标,并且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
党的十八大闭幕后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调研时明确提出:“进一步深化改革,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习近平总书记还指出,重大改革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需要全面考量、协调推进。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中,要对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体制作出统筹设计,加强对各项改革关联性的研判。
要同时推进配套改革,聚合各项相关改革协调推进的正能量。
对看得还不那么准、又必须取得突破的改革,可以先行先试,摸着石头过河,取得经验后再推开。
此后,在主持起草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时,习近平总书记又指出:“全面者,就是要统筹推进各领域改革。
”如果各领域改革不配套,各方面改革措施相互牵扯,全面深化改革就很难推进下去,即使勉强推进,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加强改革顶层设计
论“加强改革顶层设计”摘要:“加强改革顶层设计”是中共中央“十二五”规划中提出的,是改革新阶段的迫切要求,也是改革新模式的迫切要求。
整体方案包括当前和今后中国改革的整体思路、基本方向、最终目标等,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以及全民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顶层设计;含义;必要性;方针政策正文:改革是发展的强大动力,面对实现富民强桂新跨越的战略任务,我们必须全面加大改革力度,取得改革新突破,使发展活力最大限度地迸发出来。
中共中央“十二五”规划建议在强调全面推进各个领域的改革时,提出了要“更加重视改革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的理念。
加强改革顶层设计,是改革新阶段的迫切要求;加强改革顶层设计,是改革新模式的迫切要求。
一,改革顶层设计的含义中共中央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了加强改革顶层设计的方针。
其实,“顶层设计”不是一个新名词,它原本是源于自然科学或大型工程技术领域的一种设计理念,它是针对某一具体的设计对象,运用系统论的方式,自高端开始的总体构想和战略设计,注重规划设计与实际需求的紧密结合,不仅从系统和全局的高度,对设计对象的结构、功能、层次、标准进行统筹考虑和明确界定,而且十分强调从理想到现实的技术化、精确化建构,是铺展在意图与实践之间的“蓝图”。
“改革顶层设计”,是指运用系统科学中的哲学思想方法,以全局视角对改革的各方面、各层次、各种要素进行统筹考虑,规范主体结构和主要模式,和谐各种关系,确定目标,选择实现目标的具体路径,制定正确的战略和路径,并适时调整规避可能导致的风险,提高效益,降低成本。
改革顶层设计,内在地包括了当和今后中国改革的总体规划、整体思路、基本方向、最终目标、重点领域、先后顺序、实现路径等,强烈地表达了整体地、全方位地推进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体制改革的意向。
而就其整个国家的改革而言,顶层就是最高层,就是全党全国这一层。
改革顶层设计的整体方案包括当前和今后中国改革的整体思路、基本方向、最终目标等。
【文明】2020年继续教育公需课全面深化改革实现文明发展多选题答案供参考
【关键字】文明多选:1、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认为:科学的财税体制(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
2、生产要素包括(资本、土地、劳动力、技术、管理)3、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认为: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
4、行政体制改革中行政管理方式的要求包括(加大改进的力度、利用现代化信息化的手段加强管理和服务、通过管理方式的改进和创新,提高政府管理的有效性、管理的权利和责任有机统一,管理的效率和质量的同步提升)5、国家治理体系的几大支柱有(把市场决定价格作为价格形成的常态改革、推进重点领域价格形成机制的改革、严格限定政府定价范围、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注重发挥市场形成价格)作用6、国家治理体系的几大支柱包括(国家权力动行制约和监督机制、国家的党政关系问题、独立的司法体系、反腐败机制、政府治理、社会治理以及其他重大领域的治理机制)7、社会矛盾的三个基本特点(群体性、普遍性、制度性)8、金融市场体系包括(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9、我国现行市场规则存在的问题有(公平性不够、开放性不够、透明度不够)10、打破城乡二元结构要从(体制机制改革、形成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的机制、农村社区化)几方面入手。
21、健康司法监督机制要()之间相互制约、监督。
A、公安局C、法院D、察院22、法治中国包含()。
A、法治国家B、法治社会C、法治政府23、健康司法权力运行机制要()。
A、让权力有效运行B、解决权力之间的冲突C、改变权力无效“空转”的现象D、权力之间相互制约监督24、()永无止境。
A、实践发展B、解放思想C、改革开放25、改革基本经济制度要坚持()。
A、公有制经济主体不动摇B、充分发展非公有制经济26、有效需求不足,包括()。
B、边际消费将递减C、投资收益递减D、货币的流动性偏好27、生产要素包括()A、资本B、土地C、劳动力D、技术E、管理28、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认为:科学的财税体制是()的制度保障。
全面深化改革形势下加强顶层设计的思考
顶层设计不能脱离地方实际,必须充分考虑地方特点和差异,因地制宜地进行设计。
研究不足与展望
研究不足
当前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形势下加强顶层设计的研究还存在不足之处,如研究深度不够、实证研究不足等。
展望
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的研究,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深入探讨如何加强顶层设计,为全面深化改革提 供更有力的支持。
研究目的与意义
探究全面深化改革形势下加强 顶层设计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分析当前顶层设计方面存在的 问题及其原因
提出加强顶层设计的对策建议 ,为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提 供参考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采用文献资料分析和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数据来源于相关政府部门、学术期刊、报纸、网站等
02
全面深化改革的形势及其 影响
02
03
增强创新能力
鼓励创新思维和开放理念,推动顶层 设计的创新和突破,提升改革发展的 动力和活力。
加强顶层设计的实施监督
强化监督意识
增强对顶层设计的监督意识,明确监督职责和责任,提高监督的 主动性和积极性。
完善监督机制
建立健全顶层设计的监督机制,明确监督内容和标准,加强监督 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严格问责制度
强化政策统筹机制
加强政策统筹,建立健全政策制定、实施和 评估的协调机制,确保政策之间的协同性和 有效性。
提高顶层设计的能力水平
加强研究与学习
提高决策者的理论素养和研究能力,加强决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团队的学 习和培训,提升顶层设计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
01
拓展视野与思维
拓宽决策者的视野和思维,引导其从 全局和长远角度思考问题,增强前瞻 性和战略性。
浅析中国改革的“顶层设计”
浅析中国改革的“顶层设计”【摘要】“顶层设计”在十二五计划中首次被提出,在当今中国改革面临进一步深化的时刻这个词被领导人多次反复地强调,中国的改革已经进入了深入发展的阶段。
改革开放30年的经验和教训要求我们不仅要“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精神,更要有统筹全局,全面规划地宏大眼界。
本文立足十八大反复强调的“顶层设计”详细地阐述其构建、方法和意义。
【关键词】顶层设计;底层设计;改革十二五计划中出现了“顶层设计”这个工程学上的专业词汇,在之后的建设方案中,“顶层设计”迅速地在中国社会中传播。
国家领导人和决策中逐渐地加强了对顶层设计的重视,在改革开放30年中,我们的改革在带来成绩的同时引发出了许多的问题。
这些问题是我们“摸着石头过河”所带来的负面作用,党和国家领导人认为我们应当减小发展带来的副作用,应该统筹全局,全面规划,以高姿态来对待中国今后的改革目标、方向和方法。
一、“顶层设计”的概况及其紧迫性1.概况“顶层设计”原是系统工程学中的一个专业词汇,在十二五规划地报告中被引用指出中国当前的改革应当注重“顶层设计”。
“顶层设计”是指在改革的过程中要自上而下,一改以往自下而上传统,不仅要“摸着石头过河”,更要站得高看的全,在中央的角度,立足整体做出全面的改革措施。
“顶层设计”要求改革要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各方面统筹规划,站在战略高角度统领全局发展。
“中央关于这一概念的基本一致表述是‘必须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
要加强改革顶层设计,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
’‘要全面神话改革开放。
更加重视改革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大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完善社会主义法制,使上层建筑更加适应经济基础发展变化名为科学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 总的来说,推进“顶层设计”就是推进科学发展观的建设,就是推进社会主义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全面深化改革形势下加强顶层设计的思考
关注和研究全球发展趋势,确保顶层 设计与国际规则、标准相衔接,提高 我国在全球治理体系中的话语权和影 响力。
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和标准制定, 推动顶层设计的成果在国际舞台上发 挥更大作用。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整合资源
它强调跨领域、跨部门的 资源整合和配置,以达到 最优效果。
高屋建瓴
顶层设计是一个高屋建瓴 的过程,旨在为决策者提 供明确、全面、可行的改 革方案。
顶层设计的基本原则
系统性原则
顶层设计应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 性和协同性,避免碎片化、零敲碎打 式的改革。
前瞻性原则
要有前瞻性和预见性,为未来的发展 和挑战留有足够的空间和应对策略。
05
未来加强顶层设计的思 考与建议
不断完善顶层设计的理论体系
01
建立跨学科、跨领域的顶层设 计研究团队,引入多元化的理 论和方法,借鉴国际先进经验 。
02
加强对改革发展趋势的预测和 研究,不断更新顶层设计的理 念和思路,确保其始终与时俱 进。
03
促进顶层设计与实践的紧密结 合,不断从实践中总结经验, 完善顶层设计的理论体系。
现状
目前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阶段,各领域的改革都在有序推进。经济 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取得了重要突破。
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挑战
随着改革的深入,面临的阻力也越来越大。一些深层次的问题逐渐暴露,如利益 固化、制度瓶颈等。同时,国际环境的不确定性也给改革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可操作性原则
设计出的方案应具有可操作性,能够 明确指导实践,为基层探索和创新提 供方向。
包容性原则
要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利益和诉求,增 强改革的包容性和可持续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代呼唤“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我们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要更加重视改革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
顶层设计是一个工程学概念,本义是统筹考虑项目各层次和各要素,在最高层次上寻求问题的解决之道。
用在改革上,意在对待政治经济生活中的一切改革要探究本因、追根溯源,在高层次上发现解决问题的办法;各个方面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抓住主要工作,解决根本的民生问题;善于从全局出发且始终贯穿全局,在所有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社会的问题上一以贯之。
30年快速发展举世瞩目,但“福兮祸之所倚”,问题也不少。
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超前透支了人口红利,靠廉价的劳动力,靠对资源的大量损耗,靠廉价的出口,这种发展方式难以为继。
人口红利在减少,人口在老龄化,各种生产要素的价格急剧提高,环境的硬约束已出现,国际社会要求我们承担有约束力的减排责任。
危机一旦如海啸突如其来,成千上万家缺少自主创新能力的企业就会很快沉没,大批工人会失去工作,经济发展难以持续,还危及社会稳定。
爬上一座山可能需要30年,从山上掉下来也许只需30秒。
能够最早觉察需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正是“顶层”。
因为“顶层”不仅可以看到“造化钟神秀”的成就,也觉察到了“阴阳割昏晓”的变化;不仅有“荡胸生层云”的胸怀,也打开了“决眦入归鸟”的眼界;因此必然“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中国的发展和改革走到现在,需要总揽全局的顶层设计。
例如,中国的一个基本问题,是“还在土地上的农民怎么生产生活”,和“离开了土地的农民怎么生产生活”。
现在从基本面上看,由于生产要素成本的拉动,特别是劳动力成本、土地成本、能源和原材料成本上涨,逼着企业转变发展方式,提高科技含量。
但由此引出的问题,是民工荒与“二杆子现象”(即城市增加大批缺乏技能的农民)、土地撂荒并存,是“一部分人没活干”与“一部分活没人干”并存。
这就需要未雨绸缪、综合考虑的顶层设计。
又如,科技创新,要有规模经济为支撑。
产量越大,创新需要的单位成本分摊越低。
中国市场大,产业规模可以是世界上最好的,因此从理论上讲,支撑科技创新昂贵成本的产业规模已经形成了。
但为什么汽车产业迅速膨胀,飞机的歼-20都搞出来了,无论是飞机还是汽车的发动机,就是搞不上去?这就需要抓住这些难题,发挥我们优势联合攻关的顶层设计。
再如,一个县,一个乡,在规划的时候不会对全世界的二氧化碳排放操闲心。
但在中国整个国家的层面,如果不操心这件事,不但毁了中国,也毁了世界。
这就需要从长计议、调整结构,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的顶层设计。
强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际上从“七五”计划就开始了,多少个五年了,我们一再呼唤,生产方式要转变,终于讲到这种转变已是“刻不容缓”了。
过去讲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是死路一条;现在讲不转变发展方式、不科学发展,是死路一条。
问题是如何实现转变。
如果大家都“恭喜发财”,当然都乐意。
但要想舒舒服服地实现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不可能的。
当现实利益与长远利益发生矛盾时,只能壮士断腕,为长远发展牺牲一些眼前利益。
只能做好“减法”,勇于放弃没有效益的增长,下决心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下力气遏制低水平重复建设,下狠劲消除“小而全”,总之,有一些产业、有一些工程要下而不是上,要退而不是进,被牵涉的自然不会高兴,甚至会很痛苦。
顶层设计的最后检验标准,要看是不是生产要素更为合理有效配置,从而在新的阶段焕发、解放出更大的生产力。
从总体上看,我们毕竟还是要高兴,要皆大欢喜。
打个比方来说,最终要问一问农民高不高兴,牛高不高兴,土地高不高兴。
更加注重改革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 2010年10月30日13:54 瞭望《瞭望》文章:更加注重改革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新时期更需要重视对各领域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提高协同性,最大限度避免各项改革之间的相互冲突和相互掣肘文/韩保江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公报指出,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必须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大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使上层建筑更加适应经济基础发展变化,为科学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由此,意味着“十二五”期间我国将打响一场以全面和协同改革为特点的改革攻坚战役。
要取得这场改革攻坚战役的全面胜利,就离不开精心谋划和周密设计。
我们必须认真总结改革经验,仔细研究新时期体制改革的特点和制度变迁的规律,更加注重各领域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充分发挥高层推进改革的“规模效应”。
只有如此,我们才能更加有力地克服各种既得利益者阻力,最大限度地节约体制变革过程中的交易成本,以加快改革进程。
总体来讲,过去30余年的各项体制改革,特别是经济体制改革都是通过“摸着石头过河”,即“先行试点,总结经验再全部推开”的路径走过来的。
这种方式一般是在没有把握、没有经验、存在争论的情况下推进改革采用的。
这种方式最大的优点是试错成本小、回旋余地大。
缺点是往往由于争论大而搁浅改革,贻误改革战机,延缓改革进程。
新时期开始的各领域改革与过去的改革最大的不同,就是我们有了体制改革的经验积累,通过过去改革实践的探索和理论总结已形成了一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尽管不排除我们在有些领域的改革还稍显经验不足,仍需试点先行,但更需要重视对各领域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
高层不仅需要对各领域改革的目标和进程提出明确要求,而且需要确定各领域改革的优先次序和重点任务,进而提高各项改革的协同性,最大限度避免各项改革之间的相互冲突和相互掣肘。
中央关于“十二五”规划的建议已对新时期的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和进程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对各领域改革的优先次序和重点任务也作出了具体安排,关键是如何才能有效落实和有力推进,切实解决改革进程中的“老大难”问题,真正啃下几块“硬骨头”。
首先,要下决心大力推进各项改革,积极营造改革攻坚克难的社会和舆论氛围,鼓励地方或部门敢闯敢试。
以往我们能够启动改革并取得一系列改革成就,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有“想改革、要改革、敢改革”的社会和舆论氛围。
也正是在这种氛围下,人民不仅理解和拥护改革,而且容忍改革的失误。
也正是在这种氛围下,改革者不仅敢于争先,敢于创造,而且甘心为改革当铺路石。
可以想象,如果没有邓小平提出的“三个有利于”的改革标准和“胆子更大一点、步子更快一点”的号召,恐怕就不会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的建立,进而也就不会有这20年的经济高速发展。
当然,营造氛围切忌“雷声大、雨点小”,关键是要痛下决心,动真格的。
在充分考虑社会承受能力的基础上,义无反顾地推进关键领域的深化改革。
其次,中央政府要担当起各领域改革方案顶层设计师的责任,在综合各方利益和国家诉求的基础上,潜心研究改革风险,统筹协调推进各领域改革。
新时期的改革最大的特点,就是改革的领域多,利益关联性广、风险大。
一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继续完善,经济体制改革需要不断深化。
虽然基本经济制度已经建立起来,但各种所有制经济不能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问题还相当突出。
要素市场体系还不健全,宏观调控的科学性还有待提高。
另一方面,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和社会体制改革都要全面铺开,进而使上层建筑不断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变化。
这些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相比,牵扯面更广,牵扯的层次更高更多。
如此多层次、全方位的改革,不可能再像过去那样“自下而上”地推动,而应该“自上而下”地进行设计和整体规划,只有这样,才能既避免不同领域改革的相互冲突,又使得改革方案具有权威性,进而使改革推进更顺利。
再有,全面改革也要突出重点,努力在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和社会体制改革的重点环节有新突破。
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应该放在破除国有经济垄断、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健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收益分享制度、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建立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税体制、推进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要素市场改革等方面。
政治体制改革要突出加快推进党内民主进程,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切实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加强行政问责和权力制衡。
文化体制改革要突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化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培育骨干文化企业和战略投资者,鼓励和引导非公经济进入,发展新型文化业态,增强多元文化供给能力。
社会体制改革要侧重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完善政府、工会、企业三方机制,特别要加快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努力打造社会安全网。
□做好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必须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
”当前,我国改革已经到了攻坚阶段,改革的任务空前艰巨,改革的难度空前加大,改革的要求空前提高。
为此,我国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明确改革优先顺序和重点任务,进一步调动各方面改革积极性,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大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上层建筑更加适应经济基础发展变化,为科学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一我国的改革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没有现成的理论可以遵循,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移植,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照搬,必须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试验,不断总结。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走出了一条经由“先行试点——总结经验——全面推广”的改革模式。
这种模式固然有利于避免不必要的争论,减少改革的阻力,为发展赢得宝贵的时间。
但毋庸置疑,这种走一步看一步的改革模式不能为人们提供前瞻性方向和目标,容易被认为是一种策略性选择,往往产生只重视短期效益的决策行为取向。
为此,必须注重改革的战略性、规划改革的长远目标,告别“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路径,是我国改革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
注重改革的战略性,就是从全局和整体出发筹划改革的战略目标、优先循序和战略重点,为人们提供可行性的“全景图”、“路线图”和“时间表”。
这就要从顶层设计、高层谋划,通观全部、把握全局,从战略高度规划改革的总体方案,绘就改革的发展蓝图。
这不仅有利于避免改革的盲目性和不确定性,而且有利于激发人们拼搏奋斗的动力。
在改革初期阶段,我国改革主要是针对传统体制的弊端,扫除生产力发展的障碍。
随着我国改革的持续深入和认识的不断深化,我们党积极总结改革经验教训,努力从战略的高度提出改革的目标。
党的十四大在总结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
党的十六大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明确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