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政治文化融合的路径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岸政治文化融合的路径分析
陈晓晓1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福建厦门361005)
摘要:文化交流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纽带。尽管两岸曾长期隔绝,但都无法改变两岸共有的“文化基因”。2008年5月以来,两岸关系进入和平发展新时期。如何加强两岸文化交流尤其是政治文化的融合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论证两岸政治文化融合的可能性与必要性,并提出加强两岸历史文化交流、积极促进两岸语词及简繁体字互通、重视政治舆论对政治文化的影响、借鉴香港与内地文化融合模式以及实施超越意识形态的政治文化统一等来分析两岸政治融合路径,以期为两岸关系发展建言献策。
关键词:两岸关系;政治文化;文化融合
两岸文化交流是拉近两岸认知距离与隔阂的推手,是沟通两岸子孙民族感情的纽带和桥梁。过去海峡两岸长期的分治与对峙,彼此不仅陌生、疏离、存有猜忌,且意识形态差距颇大,经贸交流扮演了化解敌意的触媒,但在文化认同的过程中,两岸政治经济制度的显著差异,使文化传统上固然有相通的一面,却因各自局限于所认定的概念范畴,而不愿从现实主义的角度看待各自文化社会的合理性,反而造成“大陆意识”与“台湾意识”的对立,也招致了“政治中国”与“文化中国”的两难。审视两岸前景,仍须透过文化的互动尤其是政治文化的互动,建立起两岸民间对中国问题与前途之共识,才能为两岸关系的推展整好土壤。
一、政治文化概述
阿尔蒙德在1990年总结政治文化概念时说:“政治文化理论从四个方面确定政治文化概念。”首先,它是一个国家的人们或部分人们对政治现实的认知和信仰,对政治系统的情感,对政治价值观的评价等。其次,公民对政治文化的影响反映在他们对政治领域的态度或者说是某种倾向性。再次,政治文化是儿童社会化、教育、媒体宣传、成人经历的结果。最后,政治文化影响了政治和政府的体制结构和运作方式——给予其压力,但不是决定它们。政治文化与政治体制的相互作用总是双向的。①
阿尔蒙德根据政治体系的功能的三个基本层次——体系层次、过程层次和政策层次——把政治文化分为三个层次:1、体系文化,表明了公民的政治倾向对一个政治体系的维持和调节。政治体系的合法性和政治共同体的同一性是体系文化的重要内容;2、过程文化,即公民在政治过程中的自我意识,如积极参政、
1作者简介:陈晓晓,女,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政治研究所硕士研究生。
消极服从、不闻不问,过程文化还体现在公民的政治信任程度、政治感情等因素上;3、政策文化,即公民对公共政策的政治倾向,对重大政治问题所抱的态度,这影响到一个政治共同体的公共政策能否顺利推行。②
与政治革命、经济生产、社会运动相比,文化也是一种巨大的社会能量。政治文化对政治体系和政治行为的能动影响是多重的。俄国著名的思想家普列汉诺夫说,任何一个民族的国家制度是为这个民族的道德风尚所约束,例如罗马人的旧的共和道德风习消失时,共和国就被帝国取而代之。③政治文化的社会作用在历史上是如此强而有力,以致有些学者把政治文化称为“国家的非正式组织”,它与一定社会的正式组织交互作用。
政治文化的社会作用通过人们的政治心理、政治观念、政治意识、政治信仰对政治行为发生作用,人们的政治行为又对政治体系和宏观政治活动发生作用。自然,这个过程不是一见到底的一碗清水,而是一个曲折复杂、形式多样、潜移默化的过程。政治文化这个无形的社会能量,在一定社会的历史—社会—文化条件中形成并发挥作用。
政治文化分析,就是要认识各种政治文化的差异,找出各种政治文化根本差异的根源,王沪宁先生认为,分析政治文化的群体性差异及根源可从下述五个变量入手:④
第一,各种政治文化均为一定物质关系的产物。历史的力量也是铸造政治文化结构的力量,政治文化只能在一定的社会物质关系基础上形成和发展。
第二,各种政治文化均为社会文化大系统中的一个亚文化,因此它首先受到一定社会文化的制约。社会文化包裹着政治文化,时时刻刻地与政治文化进行着某种成分变换。
第三,政治文化与政治共同体发展的历程密切相关。政治文化首先受到政治共同体历史发展水平的制约。
第四,政治文化与一定政治共同体的政治活动方式有关。政治文化以一定的物质关系为基础,但物质关系要通过政治活动的媒介而作用于政治文化。政治活动与政治文化有着某种互为因果的关系:政治文化影响着政治活动,政治活动作用于政治文化。种类繁多的政治生活形成了政治文化滋长的一种介质,政治生活本身在不断地创造政治文化。
第五,政治文化与一定的社会政治环境有关。在当代世界,随着世界各个民族被卷入同一个政治舞台的过程,社会政治环境的作用日益突出。所谓的“整个世界的西方化”、“儒教文化圈”,均意味着各个政治共同体之间政治文化的相互交汇。在全球化时代,旧时代封闭政治文化的各种天然的、人为的栅栏已被历史的力量冲破,政治文化是开放的、全向性的,各种政治文化交汇的历史与政治人
类化的进程齐头并进。不仅一种政治文化内部产生了新旧交替的成分,而且外来政治文化与本土政治文化之间的交汇和冲突已成为当代人类政治生活一个十分重要的现象。古老的、强大的政治文化可以吸收、消化或同化外来政治文化,而根基不牢的、脆弱的政治文化在外来政治文化的冲击下发生分化,有的甚至导致了一系列政治变革和政治冲突。这是具有“全球化”发展趋势时代分析政治文化的重要基点。
综合上述变量,每个国家在自己的政治现代化进程中就必须面对自己的“特色”问题。
二、两岸政治文化融合的可能性与必要性
2008年5月以来,两岸关系进入和平发展新时期。由于马英九当局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两岸得以建立初步互信并以此为基础开展海协、海基两会协商和各领域各层次的互动交流。此前李登辉、陈水扁执政时期两岸之间“台独”与反“独”的角力也由于“台独”危险性降低而退居幕后,两岸间的竞争开始转向经济文化以及社会制度等领域。
硬实力方面,大陆的经济、军事等综合实力远在台湾之上,而中国大陆软实力则与硬实力倒挂而稍显不足,具体到政治制度、政治文化领域的软实力恰是台湾相对大陆引以为傲的资本。马英九在其就职演说中通篇强调的是台湾的民主价值、民主风范、民主成就与民主经验,“台湾是全球唯一在中华文化土壤中顺利完成二次政党轮替的民主范例”,台湾“为全球华人的民主发展做出史无前例的贡献是无法回避的责任”,期望中国大陆也能“走向自由、民主、均富的大道,为两岸关系长远和平发展创造历史条件”。这一方面显示,台湾当局充分认识到两岸在生活方式与社会制度方面差异以及两岸即将面临的是制度或者说是软实力的竞争,台湾以其西方式民主成就为自豪并希望能够对中国大陆产生示范效应;另一方面则凸显了两岸之间在政治文化上认知的差异与对立。
笔者认为,当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在政治文化领域的瓶颈主要有两个:其一是关涉13亿大陆民众民族尊严的统一诉求与部分台湾民众分离主义意识形态的矛盾,其二也是最主要的是两岸在政治体制与政治文化方面的差异甚至对立。
其一是大陆民众的统一诉求与部分台湾民众“台湾独立”意识之间的矛盾,其实质是两种政治价值观之间的差异与矛盾,这种差异与矛盾是在历史中形成的。中华民族历史上就有崇尚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的“大一统”观念,大陆同胞继承了这一优良传统。部分台湾民众的这种分离主义政治价值取向的形成有其历史和生活经历因素在其中,既包括岛内“台独”势力的推波助澜,也有中国大陆和美国等这些体制外因素的影响。在两岸尚未统一的状况下,这两者之间的差异很容易形成矛盾并得到激化。受到泛政治化的影响,中国大陆和台湾都有部分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