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术(FFA)总论分享资料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术(FFA)总论

颞上异常血管
脉络膜背景荧光
精品课件
动
静
脉
脉
充
层
盈
流
静 脉 充 盈
后 期 荧 光 消
退
精品课件
7、视网膜毛细血管
染料通过动脉后开始充盈,此时眼底的背景荧光逐渐增亮。 黄斑部的毛细血管最清晰,黄斑区中央为暗区
精品课件
8、睫状视网膜动脉
与脉络膜血管同时充盈,比视网膜中央动脉早1~2秒
精品课件
三、视盘荧光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6、视网膜循环分期
动脉前期:视网膜动脉出现荧光前。睫状后短动脉早0.5~1.5秒 动脉期:从动脉开始充盈到静脉开始充盈之前。1~2秒 静脉期:静脉开始充盈到全部充盈或开始衰减。 再循环期:首次视网膜循环后的再次循环。 后期:视网膜荧光完全消退,约在注射造影剂10~15分钟后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视网膜分层
❖ 内界膜 ❖ 神经纤维层 ❖ 神经节细胞层 ❖ 内丛状层 ❖ 内颗粒层 ❖ 外丛状层 ❖ 外颗粒层 ❖ 外界膜 ❖ 感光细胞层 ❖ 色素上皮层
ILM NFL GCL IPL INL OPL ONL
OLM IS/OS RPE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血-视网膜内屏障:
周细胞
基底膜
血管内皮细胞紧密连接+壁内
由透过脉络膜毛细血管、Bruch膜、 不健康新生血 管等。
6、24h内肾(主)、肝排泄,2~4h内皮肤粘膜呈黄色, 2天内小便呈黄色。
精品课件
荧光素副作用
注射后出现暂时性皮肤、结膜发 黄、小便发黄、瘙痒,病人有粉红色视、 黄视。局部药物渗出可致疼痛。
恶心、呕吐。可出现过敏反应、荨 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支气管痉挛、哮 喘。文献有死亡报道,多与原心血管疾病 有关。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是眼科临床诊治眼底病的常用检查技术。
其基本原理是将荧光素钠快速注入患者静脉内,循环至眼底血管中,受蓝光的激发而产生黄绿色荧光,利用配有特殊滤光片的眼底照相机,观察并及时拍摄眼底血循环的动态过程。
此项检查能反应出活体眼视网膜大血管至毛细血管水平的生理与病理情况,对眼底病的诊断、鉴别诊断,指导光凝治疗及预测视力预后等方面,帮助极大。
1961年Novotny与Alvis首次成功地拍摄了人眼视网膜与脉络膜的循环动态过程,从而开始了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在临床的应用。
玻璃体正常玻璃体清晰无荧光现象,浓厚的混浊处可遮挡视网膜及脉络膜荧光。
在眼内炎症、视网膜新生血管或增殖性视网膜玻璃体病变等,荧光渗漏进入玻璃体内,可形成弥漫的高荧光。
视网膜视网膜包括神经视网膜层(sensory or neural retina)与色素上皮层。
神经视网膜分为含血管的内层与无血管的外层两个部分。
视网膜内层从内界膜至内核层,含有大血管。
大血管与浅层毛细血管位于神经纤维层与节细胞层;深层毛细血管位于内核层。
视网膜外层包括外从状层、外核层及视锥细胞、视杆细胞层。
外从状层是视网膜内的主要间隙,视网膜水肿时,液体在此集聚,导致囊样水肿;深层视网膜出血及渗出亦沉积于此层。
视网膜内层由中央血管系统供应,外层由脉络膜毛细血管通过玻璃膜弥散供给其营养。
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位于脉络膜之上,内含黑色素,或多或少遮挡脉络膜荧光。
色素上皮细胞间有紧密连接(闭锁小带)形成视网膜外屏障,阻止荧光素及血中物质扩散进入视网膜内。
在黄斑区色素上皮密集,色素浓密,外从状层还有视黄素,因而使脉络膜荧光减低,成为黄斑暗区,此为正常现象。
脉络膜由于脉络膜毛细血管内皮细胞间有很多的空隙,没有屏障作用,荧光素能迅速外渗,充满组织间隙,产生早期脉络膜荧光。
荧光血管造影总论讲课件

荧光血管造影总论讲
40
异常眼底FFA表现
低荧光/弱荧光:
(一)荧光遮蔽(blocked fluorescence)
概念:由于组织或物体的遮蔽使正常荧光 看不到或模糊不清称荧光遮蔽。
常见于:色素瘤;炎症或变性过程中的色 素团块堆积;出血。
视网膜下积液或炎性渗出也会遮蔽荧光, 但程度较轻,不是完全遮挡。
,同时使巩膜着色,从视盘近视弧中见;
荧光血管造影总论讲
27
眼底的异常荧光形态
透见荧光
组织染色
强荧光
血管渗漏 异常血管 假荧光
染料积存 早期假荧光
荧光遮蔽
晚期假荧光
弱荧光
视网膜/脉络膜无灌注
循环动态异常
荧光血管造影总论讲
28
异常眼底FFA表现
强荧光/高荧光:
(一) 窗样缺损 window defect
荧光素:肘前静脉 右心
颈内动脉
眼动脉
肺循环 眼底
主动脉
颈总动脉
大多学者认为A-RCT 10-15s
荧光血管造影总论讲
13
影响臂-视网膜时间的各种因 素
• 注射部位、速度、注射处的血管粗细、血液粘度 与速度、心脏的排血功能,血管管径和阻力,染 料浓度与剂量。
• 甲亢和贫血可使染料加速到达眼底,而红细胞增 多症和心排量减低等反之。
(又称:透见荧光transmitted fluorescence)
• 顾名思义,因色素上皮缺失、萎缩、先天性色素 上皮减少等或因起滤光作用的组织成分消失(如 黄斑区色素),透见脉络膜荧光所见。
• 特点:
1.造影早期在脉络膜充盈时同时出现;
2.边界清楚,直至造影中期,其形态、大小、亮
眼底血管造影 荧光眼底血管造影(优质特选)

精编材料
18
精编材料
19
正常参数
5、黄斑暗区正常情况下,黄斑区背景荧光淡弱,越 近中心越暗。
6、视盘荧光在动脉前期出现深层朦胧荧光和浅层葡 萄状荧光;动脉期出现放射状表层荧光;晚期表现 为沿视盘边缘的环形晕状染色。
7、背景荧光在动脉前期,脉络膜毛细血管迅速被荧 光素血流充盈并融合,形成弥漫性荧光。
荧光素钠又称荧光红、荧光黄,是大量荧光物质中最富有荧 光特性的化合物。其分子式C20H10O5Na2,分子量为376.27 (Dalton)。在自然界,某些化合物受光线照射后,吸收辐 射光的部分能量,并可发射出不同于原有波长的光线。当光 线停止照射后,被照射的化合物发射的光线在9-10秒内停止 者,称为荧光。用于血管造影的荧光素是一种染料,一般以 钠盐的形式存在,即荧光素钠。
荧光是一种电子现象,主要受波长200~800 nm光线的作用。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时,眼底血管中循行的荧光素吸收波长被 490 nm的蓝光激发后,发射出波长520 nm的绿光。人们根据 荧光素的这种吸收和发射光谱的差异作为荧光造影机滤光片 选择和组合的依据。
精编材料
3
一、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的原理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是将荧光素钠荧光素钠作 造影剂从肘静脉注入,利用特定组合的滤光片和 眼底照相机,观察并连续拍摄眼底血管中荧光素 循行时吸收激光后所发射出的荧光,是主要反映 视网膜血管及灌注状况的一种重要诊断技术。
精编材料
15
A-RCT
精编材料
16
RCT
精编材料
17
正常参数
4、分期按荧光素在眼底血管中循环的过程,可分为: 动脉前期(pre-arterial phase)指视网膜中央动脉尚未充盈之 前的阶段; 动脉期(arterial phase)从动脉开始充盈起到静脉充盈之前; 动静脉期(arterial-venous phase)动脉充盈后到刚有一支静 脉出现层流; 静脉期(venous phase)出现第一支静脉层流到各静脉主干均 有荧光显示; 静脉后期(venouse late phase)指荧光素血流从视网膜消退 后。 各期显示有一定的循环时间和不同的荧光表现。
《眼底血管荧光造影》课件

《眼底血管荧光造影》 PPT课件
欢迎来到《眼底血管荧光造影》PPT课件!在本次课程中,您将学习到关于该 技术的介绍、原理、应用、操作步骤、优势和注意事项。您将了解到这个技 术对眼疾的点诊作用和重要性。
什么是眼底血管荧光造影
什么是眼底血管荧光造影?
它是一种基于摄影技术的疾病诊断和治疗方法。通过摄影记录眼底血管荧光的变化,直接评 估眼底血管的状况。
为什么要进行眼底血管荧光造影?
它能够做到早期诊断、病情判断及疗效评估,是眼科医生的重要辅助手段。
眼底血管荧光造影的原理
荧光素和荧光素钠:荧光素
在显微镜下可以清楚地观察到眼底血管的情况,因 为荧光素会在摄影时发射出黄绿色的光。
数字增强造影(DFA)与视网膜静脉造影 (RVA)法
能够识别异常的血管结构,还能通过该摄影技术的 组合来检测患者是否患有相关眼疾。
种镜头和其他适当的工具。
3
检查病人眼睛
使用验光镜和显微镜进行检查。
眼底血管荧光造影的优势与注意事项
优势
• 非常准确 • 安全性高 • 简单易行
注意事项
• 患有花粉过敏症或哮喘的人需要慎重 • 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需要安排好健康体检
结论与展望
通过《眼底血管荧光造影》课程,您已经学习了该技术的基本知识和相关应 用,了解到了该技术对眼科医疗的贡献与它的局限性,更重要的是了解到该 摄影技术如何帮助医生识别和治疗眼疾。结论是,眼底血管荧光造影技术是 眼科医学上的关键技术。
眼底血管荧光造影的应用范围
1 黄斑变性
黄斑变性是导致老年盲区的主要原因之一。荧光素能够清楚地照亮这个区域,从而在治 疗上有所帮助。
2 细节
它可以检测出各种不同疾病的细节,如结膜炎、青光眼和白内障。
荧光血管造影总论讲

荧光素钠的选择
国产荧光素钠注射液
美国Alcon公司的荧光素钠注射液(历设得) 规格:5ml:0.5g 优势:具备高纯度、澄清透明,卓越的显影效 果,极佳的安全性 注意:静脉注射前进行皮试以避免过敏反应;有 过敏或支气管哮喘病史的患者、哺乳期妇 女谨慎使用;孕妇禁用。
关于滤光片
激发滤光片— 使吸收光谱(波长490nm)通过,杜绝非荧光 素吸收光谱波长通过。 栅滤光片— 又称:屏障滤光片 使荧光素发射光谱(波长520nm)通过,杜绝眼底 反射出的非荧光素发射光谱波长。
其实复杂的是疾病本身。
讲座需要完成的工作
掌握基础 树立信心
讲座后要完成的工作
逐渐积累 不断进步
讲座之前?
1.复习血视网膜屏障: 内屏障? 外屏障? 疾病导致血视网膜屏障破坏 2.复习视网膜、脉络膜的色素 黄斑区:主要含有叶黄素,吸收激发光,掩盖背景荧光,呈 暗区 色素上皮层:含有黑色素,吸收脉络膜的荧光 脉络膜色素:阻挡巩膜的荧光
4、视网膜循环时间(retina circulation time)
一般认为从视网膜中央动脉开始充盈至静脉出现层流,约为5s。 视网膜保持荧光约15~20s。 有研究表明视网膜循环时间大于8s,提示可能有视网膜缺血可能。
5、视网膜循环分期问题
1.动脉前期 视网膜中央动脉充盈之前 2.动脉期 3.静脉期 4.后期 动脉充盈到静脉充盈以前 静脉任何一支出现层流到静脉荧光衰减 10分钟后
意义在于CRAO时,睫状视网膜动光
视盘荧光的分类 1、深层朦胧荧光:见于动脉前期;乳头深部毛细血管与盘周脉络膜血管
2、浅层葡萄串荧光:见于动脉早期;筛板前区;毛细血管可辨认
3、视乳头表层辐射状毛细血管:见于动脉晚期或静脉期;视网膜中央动脉 4、晚期视盘晕轮:见于造影后期;成因不明;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术

尽管机体对荧光素钠的反应是否单纯为过敏反应,尚无定论,且事实上稀释推注试验阳性反应者很少,因此 有人认为做过过敏试验并不能预知注射后有无过敏反应。我们仍然认为做皮肤过敏试验是必要的。
为保持血中荧光素钠的高浓度,须在4 s~5 s内由肘静脉注入。在注射荧光素钠的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注射 部位情况及病人局部有无疼痛,发现荧光素钠渗漏立即停止注射,局部加压5min~10 min,而且要观察病人数小 时甚至数天直至水肿、疼痛、充血等消退。发生一过性恶心,嘱病人张口吸气后慢慢呼出,并且安慰病人恶心很 快会消失,以消除紧张情绪,一般可以避免呕吐的发生;出现皮肤瘙痒、荨麻疹者应用抗组胺药。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术
诊断眼底疾病常用的、主要的检查方法之一
01 总结分析
03 操作过程
目录
02 一般资料 04 不良反应
基本信息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术(fluorescein fundus angiography,FFA)是当前眼科诊断眼底疾病常用的、主要的 检查方法之一,对眼底病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选择、预后的推断都具有重要意义。但在这一检查过程中会出 现一些不良反应,个别病例还会造成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
⒉ 2 过敏试验 20 %荧光素钠0. 1 ml加10 ml生理盐水静脉注射。
⒉ 3 注射荧光素钠 经过敏试验病人无不适,在4 s~5 s内快速肘静脉推入20 %荧光素钠3 ml。
⒉ 4 拍摄 快速注入荧光素钠后,根据不同时间、不同部位拍摄到需要的眼底图像。
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
1 672例病人中,67例发生一过性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占4. 0 %,4例因荧光素钠漏入皮下出现局部疼痛, 占0. 2 %。其中1例出现明显硬结,发生过敏性休克1例,当时测不到血压,心电图显示T波低平,经抢救后脱离 危险,无任何后遗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本原理
眼
照相机
屏障滤光片 (滤除蓝光)
光 源
闪 光 灯
激发滤光片
3
(滤出蓝光)
关于荧光素
1、 分子式C20H10O5; 分子量:332,PH=8时荧光最强。 2、 吸收波长高峰490nm;发射波长高峰520nm。 3、血液中80%与白蛋白结合不发出荧光,20%游离发出
荧光。 4、不参加体内代谢分解,也不与组织牢固结合。 5、荧光素不能透过血视网膜屏障(内外屏障),但能自
5
视网膜分层
❖ 内界膜
ILM
❖ 神经纤维层 NFL
❖ 神经节细胞层 GCL
❖ 内丛状层 ❖ 内颗粒层 ❖ 外丛状层 ❖ 外颗粒层 ❖ 外界膜 ❖ 感光细胞层 ❖ 色素上皮层
IPL INL OPL ONL OLM IS/OS RPE
6
7
血-视网膜内屏障:
血管内皮细胞紧密连接+壁内周细胞
基底膜
周细胞
❖ 颈动脉狭窄等
11
视网膜循环时间
(retinal circulation time,RCT)
❖ 指从视网膜中央动脉开始出现荧光到视网膜中央静 脉任何一支开始出现荧光的时间
❖ 2~4秒,视网膜不同区域,RCT不同 ❖ 黄斑区最快
12
造影步骤:
❖ 术前用药:散瞳剂、止吐、抗过敏药 ❖ 过敏试验:1%荧光素10ml 10min ❖ 注射造影剂:20%荧光素3~5ml 4~5秒 ❖ 摄片:前30秒 后30秒 2分钟 5分钟 10分钟
内皮细胞
8
血-视网膜外屏障:RPE间闭锁小带
闭锁小带
色素上皮细胞
玻璃膜
脉络膜毛 细血管 choliocapillario-Bruch’s membrane-retinal pigment e 9 pithelium complex,CBRC
臂-视网膜循环时间 (arm-retina circulation time,A-RCT)
玻璃膜疣
色素上皮萎缩
染料积存
网膜内:囊样水肿 网膜下:神经上皮下、
色素上皮下
组织着染
网膜内:非囊样水肿 血管周着染
网膜下:玻璃膜疣、瘢痕 巩膜、筛板
自发荧光:脂褐素、玻璃疣
28
透见荧光:若色素上皮的色素脱失,脉络膜的荧光在脱失处透出。 特 点:早期可见;形态无变化;随脉络膜荧光消失而消失。
色素上皮 细胞
18
19
6、视网膜循环分期
动脉前期:视网膜动脉出现荧光前。睫状后短动脉早0.5~1.5秒 动脉期:从动脉开始充盈到静脉开始充盈之前。1~2秒 静脉期:静脉开始充盈到全部充盈或开始衰减。 再循环期:首次视网膜循环后的再次循环。 后期:视网膜荧光完全消退,约在注射造影剂10~15分钟后
20
颞上异常血管
由透过脉络膜毛细血管、Bruch膜、 不健康新生血管等。 6、24h内肾(主)、肝排泄,2~4h内皮肤粘膜呈黄色,
2天内小便呈黄色。
4
荧光素副作用
注射后出现暂时性皮肤、结膜发黄、小 便发黄、瘙痒,病出现过敏反应、荨麻疹、 血管神经性水肿、支气管痉挛、哮喘。文 献有死亡报道,多与原心血管疾病有关。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
侯正玉
1
基本原理
❖ 用装有特定滤光片组合的眼底照相机,拍摄眼底血管中 荧光素循行时吸收蓝色激发光(460~490nm)后发射 出的黄绿色荧光(520~530nm)。眼底凡荧光素所循 行之处均能使胶片感光而显影。
15
3.静脉层流:
16
4.染料排空
静脉:周边充盈→全部充盈→周边排空→全部排空 动脉:中央充盈→全部充盈→中央排空→全部排空
17
5、背景荧光与残余荧光
❖ 背景荧光:在动脉前期脉络膜毛细血管很快充盈并融合形成 的弥漫性荧光,是透过RPE层透见的脉络膜荧光。
❖ 残余荧光:荧光素可以弥散至巩膜组织,造影晚期视网膜和 脉络膜荧光消退,仍可看到视盘缘和颞侧弧形斑等处的荧光, 称为残余荧光。
31
染料积存:
神经上皮层
色素上皮 层
32
荧光素积存
33
荧光素积存
34
CME
网 膜 内 染 料 积 存
35
CRVO
血 管 壁 着 染
36
玻璃疣
自发荧光
37
组
织
着
ICGA
染
38
DR
微 动
20分钟 ❖ 阅片,发报告
13
1、视网膜血管分级及荧光形态
视网膜中央动脉在视乳头上的管径为100um, 到赤道部管径20um,到周边部管径8um。
普通检眼镜下只能看见血管内血球部分,造影时 血球和周围血浆都有荧光,所以管径显得比检眼镜 宽。
14
2、动脉层流现象
含荧光素的血液前锋呈分层流动,称为轴流。 遇到分支后,荧光素沿一侧前进,称为层流。
荧光素: 肘中静脉→右心→肺循环→主动脉→
颈总动脉→颈内动脉→眼动脉→眼底
A-RCT大体在10~15s
10
影响A-RCT的各种因素
❖ 注射部位、速度、注射处的血管粗细、血液粘度与速度、心脏 的排血功能,血管管径和阻力,燃料浓度与剂量。
❖ 甲亢和贫血可使染料加速到眼底而红细胞增多症和心排量减低 等反之。
25
四、脉络膜循环及巩膜荧光
荧光染料经静脉注射后2分钟到几小时,脉络膜毛细 血管渗漏荧光素,使周围组织着色,同时使巩膜着色, 从视盘近视弧中见
26
眼底的异常荧光形态
❖ 强荧光 Hyperfluorescence ❖ 弱荧光 Hyporfluorescence
27
强荧光
透见荧光
血管渗漏 异常血管 假性荧光
脉络膜背景荧光
21
动
静
脉
脉
充
层
盈
流
静 脉 充 盈
后 期 荧 光 消
退
22
7、视网膜毛细血管
染料通过动脉后开始充盈,此时眼底的背景荧光逐渐增亮。 黄斑部的毛细血管最清晰,黄斑区中央为暗区
23
8、睫状视网膜动脉
与脉络膜血管同时充盈,比视网膜中央动脉早1~2秒
24
三、视盘荧光
1、深层朦胧荧光 2、浅层葡萄串荧光 3、视乳头表层辐射状毛细血管 4、晚期视盘晕轮
玻璃膜 脉络膜毛细
血管
29
30
染料积存与组织着染的区别
❖ 染料积存也称池样充盈,指血-视网膜屏障破坏,荧光素经 渗漏点聚集在一定空间内,不在早期出现,边界清楚,逐渐 增强;典型的疾病如中浆、VKH等。
❖ 组织着染也称组织染色,是指血-视网膜屏障破坏,荧光素 经血管壁弥散于周围组织,缺乏一定的空间形状,如CRVO 的血管壁染色,肿瘤组织的染色,CNV的组织染色、巩膜染 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