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南模式的特点

合集下载

苏南发展研究新苏南模式

苏南发展研究新苏南模式
• 广东发展模式的路径选择基本上是师承香港,经济活动 主要由市场力量自动调节,政府以尽量减少对经济活动的管 制为改革方向,主动淡化管理职能,放手民间经济发展,导 演了一场自下而上的变革。 • 苏南各级政府的管理、行政、规划、协调功能相当突出, 法制环境相对完善,属于强势政府类型。因此,立足于原苏 南模式发展而来的苏南发展道路基本上是以行政管理型的政 府操作模式来主导经济发展。
18.6 (2.7)
1010 (9.0)
598 (7.6)
42.5
•苏锡常与上海相差分数为47.5分
苏南发展研究新苏南模式
•表二:苏锡常经济圈与上海主要经济指标比较(2005年数据)
指 面积 户籍 地区

人口 生产

总值

人均 GDP
地方财 政预算 收入
工业 增加值
社会消 费品零 售总额
实际到 帐外资
苏南发展研究新苏南模式
•新苏南模式的兴起
• 经过20多年来的发展,今天苏南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 已经突破了当年的苏南模式框架,走上了创新之路。吴敬琏 先生把之称为新苏南模式。 • 新苏南模式目前正处在探索和发展当中。对新苏南模式的 一般特征和发展趋势进行理性分析与科学展望,是苏南地区 经济社会实践发展的客观需求。
苏南发展研究新苏南模式
• 4、从资源配置方式来看: • • 原苏南模式是半计划、半市场经济模式;新 •苏南模式是市场经济模式,同时发挥地方政府调 •控和世界市场调节的共同作用
苏南发展研究新苏南模式
• 5、从空间分布结构来看: • • • 原苏南模式是乡镇分散型布局,属于孤立型的城 •镇群经济;新苏南模式是园区集中型布局,属于协 作 •型的都市圈经济。
苏南发展研究新苏南模式

苏南模式

苏南模式



一、新苏南模式的发展机遇:继乡镇企业异 军突起、浦东开发开放带动效应之后的国际 产业向沿江集聚,以三次大的先发效应接续 助推苏南转型升级。 二、新苏南模式的路径特征:坚持“三个发 展”、“四个优先”,实现经济结构成功转 型。 三、新苏南模式的发展导向:科学发展观指 引下的高水平全面小康“三条标准”,全面 协调发展的特色更加鲜明。
新苏南模式

新苏南模式 ,孕育萌发于苏南模式,但却 是在制度框架内的一种有方向、有目标的 实践,主要表现为经济体制和增长方式的 根本性转变,体制方面的突破让苏南成功 地与市场和国际接轨,增长方式向又好又 快转型,让苏南的国际竞争力有了大幅跃 升。

如何转型?
天下第一村——华西村
新苏南模式的特点
谢谢!



பைடு நூலகம்

四、新苏南模式的体制框架:国资民资外资 三足鼎立、比翼齐飞的混合互补型经济格局, 成为苏南发展的强劲动力。 五、新苏南模式的文化支撑:“四千四万” 到“三创”精神发扬光大,熔铸并丰富了苏 南的先进文化特质。 六、新苏南模式的成长优势:生产发展、生 活富裕、生态良好的三位一体,推动苏南迈 入和谐发展之路。 七、新苏南模式的实践之道:尊重基层实践、 鼓励群众创造和借鉴他人之长三管齐下,新 苏南模式在兼收并蓄中走向成熟。
“和谐苏南”和“平安苏南”建设不断 前进,社会和谐稳定,百姓安居乐 业。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 一体的全面发展,推动着苏南向基 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阔步前进。
苏南模式带来的问题



1、在苏南模式中,经济形式单一、产权模 糊、政企不分、小城镇建设的弊端日益凸 显,苏南模式无论是企业规模、增长方式 和产品结构,还是“离土不离乡”的城市 化方式,都面临着极大的挑战 ; 2、政企不分,加大了投资的风险,人们依 靠政府大肆举债; 3、没有改变市场化和政府主导的路径,整 个苏南地区基本上是“强政府弱社会”的 局面 ;

苏南模式的新发展

苏南模式的新发展

苏南模式的新发展论文报告一、“苏南模式”的定义和发展历程苏南模式是指指南江苏南部地区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以制造业为主导,服务业为支撑,以创新驱动为核心,实现经济高速增长和产业升级。

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初期,以电子、电器、纺织、针织、食品等制造业为主导,以外向型经济为特征,初步形成了江苏南部地区的“小商品工业群”。

第二阶段是90年代到21世纪初,以高新技术、新材料、生命科学等高科技产业为支撑,形成了世界知名的“苏南产业集群”。

第三阶段是21世纪中叶至今,加快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产业升级,进一步优化了苏南模式的产业结构和发展路径。

二、苏南模式的主要特征和优势苏南模式的主要特征包括产业集聚、技术创新、企业创新、服务创新和人才创新等;优势包括工业基础雄厚、产业集聚效应显著、研发实力强劲、市场资源丰富和人才资源优势等。

其中,产业集聚是苏南模式的核心,形成了一个以苏州、无锡、常州、南京、扬州等城市为中心的独特的“楼房型”产业集群,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

三、苏南模式的产业结构和发展路径苏南模式的产业结构特点是以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为支撑,以大型汽车、机床、钢铁、化工、纺织、医药等传统制造业为主导,同时涉足了房地产、金融、旅游等多个领域。

其发展路径则是从低端产业向高端产业、从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从技术跟随向技术创新的转变过程。

四、苏南模式的创新驱动和人才引领苏南模式的成功在于坚持以创新驱动为核心,不断推进技术和产业的升级,提高企业竞争力,并且通过人才引领来推动模式的持续发展和创新。

苏南模式的创新驱动包括产业创新、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等多个方面,既要借鉴国际领先的成果,也要发挥本地的优势,整合优质资源,形成产业联盟和共同研发机制。

五、苏南模式的未来展望苏南模式在未来还将继续保持的高速增长,产业结构和产业链会更加完善,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将更加突出。

苏南模式和温州模式的比较研究

苏南模式和温州模式的比较研究

苏南模式和温州模式的比较研究摘要:苏南地区与温州地区是我国两个最具代表性的民营经济发展区域,各自形成了苏南模式和温州模式。

本文通过对苏南模式与温州模式进行比较研究,分析了两种经济模式的共性与特点,以期为其他地区经济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苏南模式、温州模式、比较研究正文:一、概述苏南模式和温州模式都是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的代表模式,两者均具有鲜明的地域特点。

苏南是指江苏南部的苏州、南京等城市,而温州则是指浙江温州地区。

二、共性苏南模式和温州模式的共性在于都是由小到大、由弱到强逐步发展起来的。

两者都是基于乡村企业发展起来的,乡村企业在两地都具有先天的优势和良好的基础。

此外,两者也都强调了家族企业的重要性,家族企业是两地经济发展的核心。

三、特点1.苏南模式的特点:苏南模式建立在针织、机电等传统产业基础上,主要发展生产加工、贸易流通、物流仓储、金融保险等服务业。

此外,苏南经济还强调大型企业的发展,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技术、服务、管理体系。

苏南模式也重视政企合作,建立了一批有业绩、有实力的地方企业集团。

2. 温州模式的特点:温州模式主要发展小商品生产、加工和流通业,形成了独特的产业结构,以小型、多品种生产为主要特征。

温州经济的发展还强调了企业管理现代化,强调学习和开放,鼓励企业家家族成员寻求教育和培训。

此外,温州经济还注重创新,建立了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

四、比较分析1.苏南模式和温州模式均强调家族企业的重要性,但温州模式更加突出;2.苏南模式更为注重大型企业的发展,而温州模式则注重小型企业发展;3.两者都发展了相对独特的服务业,但苏南模式更为系统化;4.温州模式更为注重企业管理现代化和技术创新。

五、启示从苏南模式和温州模式的比较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到两地经济发展所遵循的发展模式有很多相通之处,取长补短,吸收两地经验,对其他地区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如何应用苏南模式和温州模式的比较研究?苏南模式和温州模式是我国两个最具代表性的民营经济发展区域。

从苏南模式到新苏南模式

从苏南模式到新苏南模式

机遇: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产业升级,新苏南模式将面临更多的发展机遇,如引进外资、技术和管理经验等。
未来发展方向:新苏南模式需要不断创新和完善,以适应市场需求和经济发展趋势,如加强自主创新、推进产业升级和绿色发展等。
应对策略: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应对挑战,如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等。
新苏南模式的特点:开放型经济、外向型经济和创新型经济
产业结构调整:传统产业比重较大,新兴产业发展不足,需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区域竞争加剧:国内其他地区也在快速发展,新苏南模式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人才短缺问题: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高素质人才,而人才短缺问题对新苏南模式的创新和发展构成一定制约。
挑战:新苏南模式也面临一些挑战,如资源环境压力、人才短缺和国际竞争等。
特点:苏南模式以乡镇企业为主体,以集体经济为基础,以市场经济为补充,以政府引导为辅助,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城市化建设为支撑,以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为目标。
苏南地区是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
20世纪80年代初,苏南地区的乡镇企业开始崛起,成为该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汇报人:XX
经济发展方式:新苏南模式注重创新驱动和内需拉动,苏南模式依赖投资和出口
PART FOUR
产业升级:从传统制造业向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转型
创新驱动: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
区域协同: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与交流,实现优势互补和共同发展
绿色发展: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
XX,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XX
CONTENTS

我国的工业化模式

我国的工业化模式

我国的工业化模式作者:王洪生来源:《地理教育》2011年第04期兰州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郭志仪教授认为,改革开放以来20多年的发展中,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最快的东部沿海地区,特别是两个三角洲地区,先后出现了工业化的三种不同模式,即“珠江三角洲模式”、“苏南模式”和“温州模式”。

这三种模式不仅推动了本地区的农村工业化和现代化,而且在相当一段时期内,成为我国工业化、现代化的典范。

然而,这三种模式产生的背景、经济主体、运作机制都有很大不同。

1.珠江三角洲模式:以引进外资和发展外向型经济为主“珠江三角洲模式”得力于大规模引进香港等地区的外资,以外资企业和中外合资企业为主体的出口导向型经济模式。

其突出的特点是:首先,毗邻香港的地理位置是“珠江三角洲模式”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本前提。

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模式”的出现和发展是以深圳经济特区的建立为起点,而深圳经济特区的建立和深圳市的崛起,是我国改革开放最成功的典范。

1978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号角,当时国务院便提出把广东省的宝安县建成农工结合的商品生产基地和吸引港澳游客观光的现代化城市——深圳。

1980年8月在五届人大常委会上通过决议,成立深圳、珠海、汕头三个经济特区,不久又增设了厦门经济特区。

由于中央将特区,特别是深圳特区作为改革开放的窗口、体制改革的试验场和衔接香港的桥梁,给予特殊的政策,使深圳毗邻香港地理位置的优势,迅速转变为一种巨大的经济势能,使深圳在较短的时间里发展成为实力最雄厚的经济特区。

随着深圳特区经济的迅速发展和深圳市的迅速崛起、产业链的延伸,整个珠江三角洲地区便成为香港和深圳的生产基地,“前店后厂”成为这一区域的普遍现象。

其次,以深圳为龙头的区域极化效应和扩展效应,是“珠江三角洲模式”的基本动力。

20多年来,深圳的发展从理论上讲,具有三种功能:一是接受香港(包括世界其它地区)高经济势能地区的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的辐射和扩展功能;二是吸引国内其它低经济势能地区的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的极化功能;三是迅速向珠江三角洲地区扩展、扩散的功能。

苏南模式以昆山为例浅谈新苏南模式发展

苏南模式以昆山为例浅谈新苏南模式发展
乡镇企业+传统产业 “江阴板块”是股市中的一个新亮点。作为一个县级市,江 阴拥有华西村、江苏阳光、法尔胜、四环生物、模塑科技、 澄星股份、凯诺科技、中国化建等15家上市公司,从股市募 集资金80多亿元。“江阴模式”这种内生式的经济增长模式 爆发出极大的潜力。 “科技创新+资本经营+上市公司”=“江阴模式” “江阴模式”的成功之处在于以资本为纽带,实现了资源要 素的最佳组合:资本经营作保证,科技创新为先导,提升了 产业层次,为企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带动了区域经济的 快速发展。
770 1332.64 *数据来自两市统计局网站
昆山之路
单一农业县 “小六子” “小八子”
1984
自己创办了一个工业小区
昆山之路
1987年11月下旬
胡启立(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 芮杏文(时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 江泽民(时任上海市委书记) 顺道昆山考察
昆山之路
1989
No.1广州黄埔开发区 No.2上海漕河径开发区
积极因素及特点
资本优势 市场竞争 城乡关系
廉价劳动力 强势政府
社会风气 “六自”
工农协调
问题
党政企合一 市场 流通 外政府与穷市民
环境压力与城市容量
成果展示
2004年苏州全年实现GDP仅次于上海、广州、北京;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仅次于上海;进出口总额突破1000亿 美元大关,仅次于深圳;全部工业产值达到9010.77亿元, 仅次于上海;实际吸引外资规模则超过上海、深圳,居全 国各市之首。
形成背景
地利 人和 历史
苏南地区通过发展乡镇企业,走的是一条先工业化,
再市场化的发展路径;温州模式则通过发展个体私营
企业,通过市场化来促进工业化。

我国东部地区几种现代农业发展模式比较及启示

我国东部地区几种现代农业发展模式比较及启示

人类农业生产的历史经历了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包括古代农业和近代农业)及现代农业的发展阶段。

现在发达国家早已进入了现代农业发展阶段,我国的农业发展从总体上看正处于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过程中。

但是目前在我国沿海地区形成了多种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对其进行比较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对我国其他地区积极发展现代农业也很有启发和借鉴价值。

一、中国现代农业发展模式选择的理论依据发展现代农业是我国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提高我国农业生产力水平、加快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解决“三农”问题的客观需要。

同时,发展现代农业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保护消费者健康、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保护生态环境都有重要意义。

现代农业则是相对于传统农业而言的概念,按照舒尔茨教授的界定,传统农业就是完全以农民世代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为基础的农业,其特征是技术状况长期内保持不变。

现代农业是从工业革命以来形成的农业,是逐步走向商品化、市场化的农业,其主要特征是市场化程度日趋成熟,工业装备普遍采用,先进的科技广泛应用,产业体系日臻完善,生态环境受到重视,经营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劳动者技能从生产型向经营型转变。

发达国家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中,由于不同的自然资源和外部环境条件,大体上形成了具有代表性的有三种主要模式,即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源丰富型现代农业,以日本为代表的资源短缺型现代农业,以荷兰为代表的资源适中型现代农业。

而中国特殊的国情决定了农业发展的模式和路径应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是个人口大国和资源约束型国家,人地矛盾突出,水土等农业自然资源短缺,现代农业技术相对落后,农业生产经营者素质不高,“三农”问题异常突出。

特殊的国情决定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着独特的约束条件,不能照搬其他国家农业现代化道路。

中国农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和约束条件以及由此导向的农业发展模式主要表现于:中国农业自然资源短缺,生态环境问题比较突出;中国具有多重的二元经济结构,城乡差别和地区间差异较大;农业科学技术相对落后,农业经营方式相当粗放;农民文化技术素质较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任务艰巨;农民组织化程度较低,农业经营理念比较落后。

中国四大经济发展模式有

中国四大经济发展模式有

中国四大经济发展模式有:苏南模式、温州模式、珠江模式、晋江模式,在参加国际合作与竞争中不断发展完善,并实现转型升级。

苏南模式是指以发展乡镇集体企业为主的地方政府推动型模式。

苏南指的是无锡、苏州、常州三市所辖的12个省(市)它是通过发展乡镇企业,走的是一条共工业化,再市场的发展路径。

虽然是以企业的形式发展,但在苏南地区却是以乡镇政府为主的组织。

在发展初期,以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政府直接干涉企业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比如动员和组织生产活动,政府出面组织土地、资本、劳动力,而且出资办企业等。

这种干涉使其发展速度大大的提高,成本也降低很多,带来了企业成本的节约,同时,由政府指派有能力的人担任企业负责人,使得企业家和社会闲散资本很好的结合,打破了资本原始的积累方法。

在当时有着众多优势的发展模式,在全国都有着领先发展。

这种政企结合的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思想的变化,这种模式也越来越不被人们接受。

比如集体资源实质上成为政府的资源,个人财产得不到应有的尊重,民营经济,基层企业家的力量得不到发展,市场活力长期受到压制。

这种政企不分的发展,会抑制企业的发展,会出现一些权利纷争,家族化等问题。

因此它会使企业失去竞争,没有竞争发展就会停滞。

所以这种模式或许在某一特定的环境下具有推动的作用,但它并不能长久。

现在的企业要求国际化,而这种模式必然会被淘汰。

1 998年,随着我国进入买方市场和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经济空隙的数量、形式和分布发生了本质变化,使在同一个空隙中生存的企业遇到前所未有的竞争,苏南乡镇企业经历了第一次改制。

当时的做法大多是把乡镇企业改成集体控股的企业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

但这次股份合作制化以后,乡镇村的地方产权制度问题仍然存在,政企不分的弊端仍然没有根本的改观。

由于设置“不可分配给个人的集体股”以及地方政府通过集体股掌握决策权等做法,地方产权制度以另外一种形式制度化和合法化了。

温州模式是指以家庭经营和发展个私经济为主的发展模式,并且以发展个体和私营经济为中心。

“浙江模式”和“苏南模式”的本质及其演化展望

“浙江模式”和“苏南模式”的本质及其演化展望

“浙江模式”和“苏南模式”的本质及其演化展望【摘要】浙江省和苏南地区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地区,分别代表了“浙江模式”和“苏南模式”的特点和实践。

浙江模式注重民营经济发展和市场经济机制的有效运作,倡导创新精神和市场竞争力,致力于实现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良性循环。

苏南模式则侧重于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协调发展,注重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致力于推动区域协同发展和经济转型升级。

未来,随着全球化和科技进步的影响,浙江模式和苏南模式将不断演化和发展,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需要不断总结经验,加强合作交流,持续创新发展,推动区域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浙江模式","苏南模式",本质,演化展望,引言,结论1. 引言1.1 引言在中国经济发展的进程中,浙江和苏南两大地区一直以其独特的发展模式而著称。

浙江模式和苏南模式被认为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两大地区发展的代表,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普遍性,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浙江模式可以说是中国私营经济的代表。

浙江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大量的私营企业和家族企业,这些企业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迅速崛起,成为浙江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

浙江模式的本质在于发展私营经济,倡导市场化运作,注重市场竞争,追求创新和发展。

未来,浙江模式在面对国内外市场竞争和经济转型升级的挑战下,需要更加注重科技创新和品牌建设,不断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力。

苏南模式则更多地体现了制造业的发展特点。

苏南地区是中国最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之一,拥有众多制造业企业和工业园区,以“制造强省”著称。

苏南模式的本质在于制造业的发展,注重产业链的完整性和产业的深度发展。

未来,苏南模式需要更加注重科技创新和智能制造,加强产业升级和转型,推动制造业向高端、智能化发展。

浙江模式和苏南模式虽然有所不同,但都体现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某种特点和规律。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全球化的加剧,浙江模式和苏南模式都需要不断适应新的发展要求,进行自我调整和转型升级,才能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不断取得新的成就。

比较苏南模式与温州模式

比较苏南模式与温州模式

比较苏南模式与温州模式一、引言二、区域经济模式的定义与特点三、苏南模式的定义及特点四、温州模式的定义及特点五、比较苏南模式与温州模式的异同点六、结论引言:我国是一个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省份地区具有不同的区域特点。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以及模式也发生着一系列的变化,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苏南模式和温州模式。

本文旨在对这两种不同的经济模式进行深入的探究,以期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建议。

区域经济模式的定义与特点:区域经济的基本概念是以区域为单位,以经济为主导,由地方政府引导,以地方优势产业为依托,以开发区域内的企业为主要推动力量,实现其自身的经济发展和繁荣的一种经济发展方式,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同的地区由于其自身的地理、人文、经济等方面的特点,所采用的经济模式也不尽相同。

苏南模式的定义及特点:苏南模式,顾名思义,是指江苏南部地区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其主要特点为政策导向性强,经济结构多元化,产业聚集效应明显。

在发展过程中,政府运用财政、金融、土地等多种手段,针对不同的企业和产业,制定出相应的政策,以推动产业转型和升级,以及加强区域之间的合作和联动。

温州模式的定义及特点:温州模式是指浙江温州地区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其主要特点为企业家主导性强,小微企业极多,趋利避害能力强。

在发展过程中,温州企业家具备较高的创新和风险承受能力,他们不遵循传统的商业模式,而是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商业模式,以适应市场需求和差异化经营。

比较苏南模式与温州模式的异同点:(1)政策导向性:苏南模式下,政府行政管理在整个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温州模式下则是企业家的创新和决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企业规模:苏南模式下,企业规模大,生产经营方式较为现代化,而温州模式下则是数量多而规模相对较小的小微企业。

(3)产业结构:苏南模式下,经济结构多元化,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高端制造业,而温州模式下则是以产业链延伸,发展加工制造业和文化产业。

苏南、苏中、苏北 2

苏南、苏中、苏北 2
气候适宜,土地肥沃,农业生产比较发达,农副产品较丰 富,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商品棉基地
海岸带面积宽广,有利于发展海洋产业
滩涂资源丰富,可开发余地大,对保持生态平衡和促进经 济发展有很大作用
交通基础设施日臻完善
长江过江快速通道(p201图)
铁路交通:京沪、陇海、宁芜、新长、宁启、海洋、沪通 、淮扬镇8条
城市化发展对策: 1、中心城市优先发展,规模扩大和功能完善并举 2、重组城镇空间结构,完善城镇空间体系
3、培植新经济增长极,推进长江两岸城市一体化发展
4、突破体制和政策障碍,推动苏中人口城市化进程
苏中崛起的策略:
1、加强与苏南和上海区域合作,提升在长三角的地位
2、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新型工业化步伐
苏北
1、经济基础较为薄弱,产业结构仍欠合理 2、城市化水平较低,城市体系尚不完善 3、人口老龄化现象初显,性别结构失衡
Green
苏南
新苏南模式 总体特征:
1、以工业园区和开发区为载体,工业化与城市化互

2、民营经济方兴未艾,经济增长呈现外资、民资并 举格局 3、富民与强市兼顾,县域经济独具特色
苏中
江苏农业最早开拓的地区是苏南的太湖平原,农业基础好
(鱼米之乡)
江苏的工业也在苏南起步,纺织、丝绸、陶瓷、食品、工 艺品等都很发达
苏中
区位优势明显
处于京杭大运河与长江交会处的“黄金十字通道”
滨江临海,处在我国东部沿海开放带和沿江产业密集带两
大经济带的结合部,腹地广阔,市场巨大
资源优势比较突出
20个县。
苏南
1、优越的地理位置 2、便捷发达的交通 3、良好的发展基础
优越的地理位置
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开放前沿地带、西太平洋航线要冲

苏南模式的特征

苏南模式的特征

苏南模式的特征
苏南模式是指中国苏南地区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模式。

它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征:
1.强调农村工业化:苏南模式注重农村工业化的推进。

在农业基础上,苏南地区积极发展农村工业,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这种模式在农村地区形成了一种农业与工业互动的良好发展格局。

2.产业升级与创新:苏南模式重视产业升级和创新。

通过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苏南地区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推动了经济快速发展。

同时,苏南地区积极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3.开放与国际合作:苏南模式积极开放,主动参与国际合作。

苏南地区积极引进外资,吸纳外来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同时,苏南地区积极参与国际合作项目,加强与国际市场的对接和交流。

4.人才培养与教育创新:苏南模式注重人才培养和教育创新。

苏南地区积极建设高水平的教育体系,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同时,苏南地区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等开展深度合作,促进科技创新和人才交流。

5.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苏南模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苏南地区积极推进绿色发展,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

通过生态建设,苏南地区实现了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总之,苏南模式在中国苏南地区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发展成就。

它的特征包括强调农村工业化、产业升级与创新、开放与国际合作、人才培养与教育创新以及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这些特征的积极作用使得苏南地区成为了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

对苏南模式乡村企业发展历程的浅思

对苏南模式乡村企业发展历程的浅思

成熟阶段
建立品牌形象
企业在市场中建立了品牌形象,拥有了稳定的客户 群体和市场份额。
技术创新
为了保持竞争优势,企业开始注重技术创新和研发 ,推出新产品和服务。
多元化发展
企业开始多元化发展,涉足其他产业领域,降低经 营风险。
CHAPTER 03
苏南模式乡村企业的特点
以乡村为依托
乡村资源
苏南模式乡村企业充分利用乡村的资源优势,包括土地、劳动力、原材料等 ,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竞争力。
农村改革的推动
20世纪80年代,中国农村改革启动,为乡村企业的兴起提供了政 策支持和制度保障。
乡镇企业的崛起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 重要力量。
经济发展的需要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01
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多,需要寻找新的就
业途径。
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环境保护压力
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乡村企业在环保方面的压力逐 渐增大。需要采取更环保的生产方式和设备,以降低对环 境的影响。
市场竞争压力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乡村企业面临着来自国内外企业的 竞争压力。需要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以赢得市场份 额。
技术更新压力
随着科技的发展,乡村企业需要不断更新技术和设备,以 保持竞争力。然而,一些乡村企业可能缺乏足够的资金和 技术支持,难以进行技术更新。
对苏南模式乡村企业 发展历程的浅思
2023-11-02
contents
目录
• 苏南模式乡村企业的起源 • 苏南模式乡村企业的发展 • 苏南模式乡村企业的特点 • 苏南模式乡村企业的挑战与机遇 • 苏南模式乡村企业的前景展望
CHAPTER 01

苏南模式的三大转型路径

苏南模式的三大转型路径

苏南模式的三大转型路径1. 引言1.1 苏南模式的定义苏南模式是指苏州和南京两座城市及其周边地区在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一种发展模式。

其特点是立足于江苏省经济重要地带,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产业升级为主线,全面推进城市转型和经济发展。

苏南模式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被视为一种成功的经验和发展路径。

苏南模式的基本特征包括:强调产业优化与升级、注重科技创新与人才引进、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推动城市规划与基础设施建设。

这些特征使得苏南地区在经济发展中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

苏南模式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形成的一种适应性发展模式,具有一定的地域特色和时代特征。

通过深入挖掘其内在逻辑和关键要素,可以为其他地区乃至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有益借鉴和参考。

1.2 苏南模式的重要性苏南模式的重要性在于它不仅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实践,也是全球经济发展的一个典型案例。

苏南模式的成功经验可以为其他地区和国家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苏南模式的形成和发展也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为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区域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深入研究苏南模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经济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和指导。

探讨苏南模式的重要性不仅有助于完善中国的经济制度和政策,也有助于提升中国的整体经济竞争力和国际地位。

【字数:134】2. 正文2.1 苏南模式的第一转型路径:产业结构优化苏南模式的产业结构优化是指通过调整产业布局,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链的完整性和竞争力,实现产业升级和转型发展。

在苏南模式中,产业结构优化是其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支撑,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路径之一。

苏南地区在优化产业结构方面注重挖掘和发展核心竞争优势产业,如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通过引进、培育和扶持重点产业集群,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协同发展和创新合作,形成产业生态圈和产业集群效应。

中国四大经济发展模式有

中国四大经济发展模式有

中国四大经济发展模式有:苏南模式、温州模式、珠江模式、晋江模式,在参加国际合作与竞争中不断发展完善,并实现转型升级。

苏南模式是指以发展乡镇集体企业为主的地方政府推动型模式。

苏南指的是无锡、苏州、常州三市所辖的12个省(市)它是通过发展乡镇企业,走的是一条共工业化,再市场的发展路径。

虽然是以企业的形式发展,但在苏南地区却是以乡镇政府为主的组织。

在发展初期,以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政府直接干涉企业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比如动员和组织生产活动,政府出面组织土地、资本、劳动力,而且出资办企业等。

这种干涉使其发展速度大大的提高,成本也降低很多,带来了企业成本的节约,同时,由政府指派有能力的人担任企业负责人,使得企业家和社会闲散资本很好的结合,打破了资本原始的积累方法。

在当时有着众多优势的发展模式,在全国都有着领先发展。

这种政企结合的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思想的变化,这种模式也越来越不被人们接受。

比如集体资源实质上成为政府的资源,个人财产得不到应有的尊重,民营经济,基层企业家的力量得不到发展,市场活力长期受到压制。

这种政企不分的发展,会抑制企业的发展,会出现一些权利纷争,家族化等问题。

因此它会使企业失去竞争,没有竞争发展就会停滞。

所以这种模式或许在某一特定的环境下具有推动的作用,但它并不能长久。

现在的企业要求国际化,而这种模式必然会被淘汰。

1 998年,随着我国进入买方市场和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经济空隙的数量、形式和分布发生了本质变化,使在同一个空隙中生存的企业遇到前所未有的竞争,苏南乡镇企业经历了第一次改制。

当时的做法大多是把乡镇企业改成集体控股的企业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

但这次股份合作制化以后,乡镇村的地方产权制度问题仍然存在,政企不分的弊端仍然没有根本的改观。

由于设置“不可分配给个人的集体股”以及地方政府通过集体股掌握决策权等做法,地方产权制度以另外一种形式制度化和合法化了。

温州模式是指以家庭经营和发展个私经济为主的发展模式,并且以发展个体和私营经济为中心。

三十年回顾之“苏南模式”

三十年回顾之“苏南模式”

三十年回顾之“苏南模式”《财经》杂志2001年5月号《财经》杂志记者史易赵小剑常征一股新的“苏南热”,在中国大地上悄然兴起。

在中国现代经济改革史的辞典里,苏南的概念相对狭小,主要指江苏南部的苏州、无锡、常州三市所辖的12个县(市)。

这里的乡镇企业曾因持续多年的高速发展而占尽风光,而其特点是以集体经济为主,与浙江温州地区以个体经济与股份制形式发展乡镇企业很不相同;因此,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乡镇企业就有了人们常说的内涵各不相同的“苏南模式”与“温州模式”。

较之备受争议的“温州模式”,打破了国有经济的一统天下、又继续高扬着社会主义集体经济旗帜的“苏南模式”,在改革前期曾经获得了更多的青睐和师法。

苏南式的高速发展使人称羡不已,“苏南热”曾风靡一时。

然而,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们对两种模式的评价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随着中国向市场经济的加速转型,“温州热”迅速升温,大有蔓延之势;“苏南热”渐退渐冷,似已荡然无存。

世纪之交。

于无声无息之中,人们惊异地发现,昔日的“苏南模式”似已不复存在,至2000年底,苏南地区的85000多家乡镇集体企业,93.2%已经摘下“集体经济”的帽子,成为私人企业或产权明晰的股份制企业。

这一回,苏南人自谓是“只做不说”,观察家评价是“一场静悄悄的革命”。

不过,苏南已经发生的事情,足以再度震动中国。

1、“牛”在两岸“1999年冬天,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分管农村经济的一位领导来考察,问我,现在苏南改制进展怎么样呀?我说,改得差不多了,牛早已下河,现在已经过了河中央了,就是想抓牛尾巴也抓不住了。

大家哈哈一笑。

”汽车飞奔在苏州、无锡、常州一带的乡间公路上——可是你根本几乎分辨不出这里乡间与城市的界线。

窗外疾逝的是一座座镶嵌着瓷砖的二层小楼、绿地和工厂,路旁会突然闪过一片童话中才会有的彩色尖顶屋,让人想到游乐园或是影视城,而那里居然是一家化工厂!乡镇工业崛起带来的现代式富庶,在苏南几乎处处可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南模式的特点“苏南模式”形成背景名称来源费孝通在20世纪80年代初率先提出了“苏南模式”。

苏南地区位于太湖之滨、长江三角洲中部,人多地少,但农业生产条件得天独厚。

苏南地区毗邻上海、无锡和常州等发达的大中工业城市和市场,水陆交通便利。

苏南地区的农民与这些大中城市的产业工人有密切的联系,接受经济、技术辐射能力较强。

同时,苏南地区还是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祥地。

早在计划经济时期,苏南地区就有搞集体经济的传统和基础,为发展乡镇企业积累了宝贵的经济和必要的资金。

苏南地区通过发展乡镇企业,走的是一条先工业化,再市场化的发展路径;温州模式则通过发展个体私营企业,通过市场化来促进工业化。

两种路径的形成各有其主客观原因。

在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期,苏南各地在集体副业基础上办起了一批社队企业,主要为本地农民提供简单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

到20世纪70年代,这些小型社队企业逐渐发展成为农机具厂,为集体制造一些农机具。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对社队企业发展的明确支持,促使社队企业步入了一个大发展的阶段。

它们利用这一地区工业基础比较薄弱的特点,抓住市场空隙,迅速壮大起来。

改革开放初期,上海大量技术工人节假日到苏州、无锡等地,给苏南带来了信息、技术和管理经验。

因此,历史上的积累和接受上海的辐射为苏南地区工业化的起步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而当时的短缺经济,以及一些偶然因素,如80年代中期的信用扩张,对工业化的发展也起了推动作用。

至1989年,苏南乡镇企业创造的价值在农村社会总产值中已经占到了60%。

苏南模式,通常是指江苏省苏州、无锡和常州(有时也包括南京和镇江)等地区通过发展乡镇企业实现非农化发展的方式。

由费孝通在20世纪80年代初率先提出。

其主要特征是:农民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乡镇企业;乡镇企业的所有制结构以集体经济为主;乡镇政府主导乡镇企业的发展。

苏南模式是“地方政府公司主义模式”、“能人经济模式”和“政绩经济模式”,本质上是“政府超强干预模式”。

其他典型代表的模式:温州模式温州模式是指浙江省东南部的温州地区以家庭工业和专业化市场的方式发展非农产业,从而形成小商品、大市场的发展格局。

小商品是指生产规模、技术含量和运输成本都较低的商品。

大市场是指温州人在全国建立的市场网络。

其基本特征:经济形式家庭化,小商品大都是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的;经营方式专业化,有家庭生产过程的工艺分工、产品的门类分工和区域分工;专业生产系列化;生产要素市场化,按市场的供需要求组织生产与流通,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均可自由流动;服务环节社会化。

珠江模式珠江模式是人们对广东省珠江流域中以广州、深圳等为中心的14个市县,自改革开放以来,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社会经济发展道路的概括和总结。

改革开放后,珠江三角洲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利用国家赋予的优惠政策,以其独特的地理区位、土地和劳动力等优势,与外来资源相结合,创造了由地方政府主导的外向型快速工业化经济发展模式,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沿海地区新工业化发展道路。

苏南模式主要形式苏南地区采取以乡镇政府为主组织资源方式。

政府出面组织土地、资本和劳动力等生产资料,出资办企业,并由政府指派所谓的能人来担任企业负责人。

这种组织方式将能人(企业家)和社会闲散资本结合起来,很快跨越和资本原始积累阶段,实现了苏南乡镇企业在全国的领先发展。

不可否认,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初期,政府直接干涉企业,动员和组织生产活动,具有速度快、成本低等优势,因而成为首选形式。

形成原因苏南是指江苏南部的苏州、无锡、常州三市所辖的地区,自然条件优越,有着悠久的开发历史,是中国商品粮的苏南模式主要基地;人口稠密,耕地有限,农业劳动力的过剩高达一半以上,大量的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构成苏南农村较早兴办乡镇企业的内在动因;该地区是中国资本主义萌芽较早的地区,农村素有家庭手工业传统,加之受近代工业文明的影响,苏南农村的商品经济意识较强,这些是苏南乡镇企业发展的社会基础;苏南地处集镇密集地区,受城市经济的辐射较强,交通运输便利,文化发达,对辐射有较强的接收能力;文革期间大城市知青、干部的下放带来了技术和管理知识,同时城市工业因动乱受挫,生产和生活资料供不应求,为苏南乡镇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市场空间。

发展概述苏南地区通过发展乡镇企业,走的是一条先工业化,再市场化的发展路径;温台模式则通过发展个体私营企业,通过市场化来促进工业化。

两种路径的形成各有其主客观原因。

苏南狭义上专指苏、锡、常,在人们提到苏南时,其实际涵义却又经历了“无锡-苏-常”、“苏-无锡-常”和“苏-无锡-常”三个阶段,而这种变迁背后正意味着“苏南模式”本身的变迁“苏南模式”的概念1983年首次被费孝通先生提出,以集体经济和乡镇企业为核心,追求村民共同富裕的特征因为非常符合当时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所以备受追捧。

早在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期,苏南各地在集体副业基础上办起了一批社队企业,主要为本地农民提供简单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

到20世纪70年代,这些小型社队企业逐渐发展成为农机具厂,为集体制造一些农机具。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对社队企业发展的明确支持,促使社队企业步入了一个大发展的阶段。

它们利用这一地区工业基础比较薄弱的特点,抓住市场空隙,迅速壮大起来。

改革开放初期,上海大量技术工人节假日到苏州、无锡等地,给苏南带来了信息、技术和管理经验。

因此,历史上的积累和接受上海的辐射为苏南地区工业化的起步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而当时的短缺经济,以及一些偶然因素,如80年代中期江南第一村——华西村(苏南模式代表)的信用扩张,对工业化的发展也起了推动作用。

至1989年,苏南乡镇企业创造的价值在农村社会总产值中已经占到了60%。

苏南地区采取以乡镇政府为主组织资源方式。

政府出面组织土地、资本和劳动力等生产资料,出资办企业,并由政府指派所谓的能人来担任企业负责人。

这种组织方式将能人(企业家)和社会闲散资本结合起来,很快跨越和资本原始积累阶段,实现了苏南乡镇企业在全国的领先发展。

不可否认,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初期,政府直接干涉企业,动员和组织生产活动,具有速度快、成本低等优势,因而成为首选形式。

发展路径方向苏南地区通过发展乡镇企业,走的是一条先工业化,再市场化的发展路径:苏南模式A、与城市经济辐射密切相关,并逐步形成城乡经济一体化。

苏南乡镇企业一开始就是立足为城市经济配套。

与城市各种形式联合创造的产值占苏南乡镇工业总产值的1/3,与城市形成各种形式的企业群体和企业集团,与科研机构形成科研--生产联合体,形成依托城市,依托大企业和科研单位的互相渗透的城乡经济一体化。

B、苏南模式是在传统的社队企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所有制形式上仍沿用公社时代社办、队办两级社队企业。

形成以乡、村两级集体所有制为主和户办、联户办等多种层次。

C、苏南乡镇企业以工业尤其是以非农副产品加工为主。

这是因为苏南农业尽管发达,但农副产品上交任务重,除口粮外,能留下自己加工的少,加上较普及的商品经济观念,突破了就地取材、加工、销售的格局,走以非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产业道路。

D、苏南乡镇企业立足农村,支援农业。

苏南乡镇企业的原始积累来自农业,其所有者和职工大多是农村村民,并且大多是兼业农民,企业也是建在农村,从而形成苏南乡镇企业在农村经济中产生,反过来又繁荣农村经济的良性互动局面。

积极方面第一,乡镇企业可以从不多的社区积累中获取原始资本,并可以依靠“政府信用”从银行取得贷款,还可以无偿或低成本占用社区内的土地资源,廉价使用社会区内的劳动力,从而带来创业成本的节约。

第二,地方政府可以利用其身份和信誉,为企业取得计划外的原料,促进产品销售和处理商务纠纷,并帮助管理人员规避来自于财产转移和国家政策歧视方面的风险,这也是许多私营企业宁愿放弃部分财产控制权和收益权,争当集体企业的一个主要原因。

第三,政府组织资源,企业规模一般比较大,可以生产一些资本密集型的产品。

第四,在乡镇企业发展初期,人们的产权意识、竞争观念比较淡薄,平均主义思想严重。

此时兴办社区成员名义所有、地方政府实际控制的集体所有制企业,社会比较容易接受。

此外,政企关系不明、社区成员共担风险的特性,客观上也使社区政府和企业决策者敢于大规模举债,上一些技术含量高但风险大的项目,使苏南地区在产业结构高级化、企业组织规模化方面领先温州地区。

但这种模式带来的长期结果是,集体资源实质上成为政府的资源,个人的财产权得不到应有的尊重,民营经济、基层企业家的力量得不到发展,市场活力长期受到压制。

在苏南,由乡村集体支配资源,它们同时也是财富积累的主体。

而在温州,由个人积累财富和支配资源。

有人认为苏南模式是资源共享,但如何保证在资源分享前提下的共享,是一个重要问题。

这是因为,如果不能保证绝大多数人都能分享到资源,那就是少数人独享资源。

1998年,随着中国进入买方市场和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经济空隙的数量、形式和分布发生了本质变化,使在同一个空隙中生存的企业遇到前所未有的竞争,苏南乡镇企业经历了第一次改制。

当时的做法大多是把乡镇企业改成集体控股的企业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

但这次股份合作制化以后,乡镇村的地方产权制度问题仍然存在,政企不分的弊端仍然没有根本的改观。

由于设置“不可分配给个人的集体股”以及地方政府通过集体股掌握决策权等做法,地方产权制度以另外一种形式制度化和合法化了。

苏南模式特点依靠农民,自力更生发展商品经济。

具体表现在其发展过程中的“六自”即:资金自筹、劳力自招、原料自找、产品自销、决策自主、风险自担;面向市场,参与竞争。

注意从市场需要出发,优化乡镇企业的产品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

在企业组织结构上,一方面通过小而专拾遗补缺,另一方面又通过上规模上水平取得规模经济的优势;发挥地理优势,依托城市,充分接收城市经济的辐射,实现城乡经济一体化;协调农村发展中的工业与农业关系,使乡镇企业的发展与农业的发展相互促进。

存在问题问题概述A、党政企合一现象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B、市场发育不够完善,流通环节薄弱,外贸出口渠道亟待拓展;C、乡镇企业负担重,其自我积累能力有弱化趋势;D、如何上技术、上质量、上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仍是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的重要任务。

在苏南,由乡村集体支配资源,它们同时也是财富积累的主体。

而在温州,由个人积累财富和支配资源。

苏南模式有人认为苏南模式是资源共享,但如何保证在资源分享前提下的共享,是一个重要问题。

这是因为,如果不能保证绝大多数人都能分享到资源,那就是少数人独享资源。

消极方面苏南模式是“地方政府公司主义模式”、“能人经济模式”和“政绩经济模式”,本质上是“政府超强干预模式”。

有学者把苏南村乡镇政权对乡镇企业的实际干预和控制看作是一种乡镇的“地方产权制度”、事实上存在着政企不分的问题,同时产生低激励和负激励效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