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南发展研究__新苏南模式
苏南模式
一、新苏南模式的发展机遇:继乡镇企业异 军突起、浦东开发开放带动效应之后的国际 产业向沿江集聚,以三次大的先发效应接续 助推苏南转型升级。 二、新苏南模式的路径特征:坚持“三个发 展”、“四个优先”,实现经济结构成功转 型。 三、新苏南模式的发展导向:科学发展观指 引下的高水平全面小康“三条标准”,全面 协调发展的特色更加鲜明。
新苏南模式
新苏南模式 ,孕育萌发于苏南模式,但却 是在制度框架内的一种有方向、有目标的 实践,主要表现为经济体制和增长方式的 根本性转变,体制方面的突破让苏南成功 地与市场和国际接轨,增长方式向又好又 快转型,让苏南的国际竞争力有了大幅跃 升。
如何转型?
天下第一村——华西村
新苏南模式的特点
谢谢!
பைடு நூலகம்
四、新苏南模式的体制框架:国资民资外资 三足鼎立、比翼齐飞的混合互补型经济格局, 成为苏南发展的强劲动力。 五、新苏南模式的文化支撑:“四千四万” 到“三创”精神发扬光大,熔铸并丰富了苏 南的先进文化特质。 六、新苏南模式的成长优势:生产发展、生 活富裕、生态良好的三位一体,推动苏南迈 入和谐发展之路。 七、新苏南模式的实践之道:尊重基层实践、 鼓励群众创造和借鉴他人之长三管齐下,新 苏南模式在兼收并蓄中走向成熟。
“和谐苏南”和“平安苏南”建设不断 前进,社会和谐稳定,百姓安居乐 业。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 一体的全面发展,推动着苏南向基 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阔步前进。
苏南模式带来的问题
1、在苏南模式中,经济形式单一、产权模 糊、政企不分、小城镇建设的弊端日益凸 显,苏南模式无论是企业规模、增长方式 和产品结构,还是“离土不离乡”的城市 化方式,都面临着极大的挑战 ; 2、政企不分,加大了投资的风险,人们依 靠政府大肆举债; 3、没有改变市场化和政府主导的路径,整 个苏南地区基本上是“强政府弱社会”的 局面 ;
苏南模式的新发展
苏南模式的新发展论文报告一、“苏南模式”的定义和发展历程苏南模式是指指南江苏南部地区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以制造业为主导,服务业为支撑,以创新驱动为核心,实现经济高速增长和产业升级。
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初期,以电子、电器、纺织、针织、食品等制造业为主导,以外向型经济为特征,初步形成了江苏南部地区的“小商品工业群”。
第二阶段是90年代到21世纪初,以高新技术、新材料、生命科学等高科技产业为支撑,形成了世界知名的“苏南产业集群”。
第三阶段是21世纪中叶至今,加快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产业升级,进一步优化了苏南模式的产业结构和发展路径。
二、苏南模式的主要特征和优势苏南模式的主要特征包括产业集聚、技术创新、企业创新、服务创新和人才创新等;优势包括工业基础雄厚、产业集聚效应显著、研发实力强劲、市场资源丰富和人才资源优势等。
其中,产业集聚是苏南模式的核心,形成了一个以苏州、无锡、常州、南京、扬州等城市为中心的独特的“楼房型”产业集群,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
三、苏南模式的产业结构和发展路径苏南模式的产业结构特点是以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为支撑,以大型汽车、机床、钢铁、化工、纺织、医药等传统制造业为主导,同时涉足了房地产、金融、旅游等多个领域。
其发展路径则是从低端产业向高端产业、从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从技术跟随向技术创新的转变过程。
四、苏南模式的创新驱动和人才引领苏南模式的成功在于坚持以创新驱动为核心,不断推进技术和产业的升级,提高企业竞争力,并且通过人才引领来推动模式的持续发展和创新。
苏南模式的创新驱动包括产业创新、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等多个方面,既要借鉴国际领先的成果,也要发挥本地的优势,整合优质资源,形成产业联盟和共同研发机制。
五、苏南模式的未来展望苏南模式在未来还将继续保持的高速增长,产业结构和产业链会更加完善,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将更加突出。
“苏南模式”的变革研究
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经济与生态环境相协调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xx年xx月xx日
《“苏南模式”的变革研究》
目录
contents
引言“苏南模式”的概述“苏南模式”的经济发展历程“苏南模式”面临的挑战与转型方向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苏南模式是指在江苏省南部地区逐步形成并发展的经济发展模式。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苏南模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
苏南模式的形成与发展
02
“苏南模式”的概述
苏南模式是指以乡镇企业为主导,以农村工业化为动力,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和城镇化的模式。
内涵
苏南模式具有以下特点:1)以集体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2)以工补农、以工建农,促进农业和工业的协调发展;3)以农村工业化带动农村城市化。
特点
“苏南模式”的内涵与特点
1
“苏南模式”的历史演进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苏南模式”逐渐显现出一些问题,需要进行变革。
政府引导和支持是推动“苏南模式”变革的重要力量。
“苏南模式”的未来发展趋势
加快推进产业升级,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
转型升级
创新驱动
绿色发展
区域协同
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推动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推进产城融合
优化城市功能布局,推动产业和城市发展的融合,提高城市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苏南模式”转型的方向与路径
加大政府支持力度
优化营商环境
加强人才引进
“苏南模式”转型的政策建议
05
结论与展望
研究的主要结论
“苏南模式”在改革开放初期具有显著优势,推动了地区经济增长。
苏南模式调研报告
苏南模式调研报告苏南模式是指中国苏南地区在经济发展上所采取的一种区域发展模式。
该模式一般指代苏南地区在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经济发展成就,它的主要特点是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国际化经济的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
本文将以苏南模式为主题,探讨其调研报告,总共1000字。
苏南地区包含江苏南部和上海,这个地区在中国经济改革开放初期便开始迅速崛起。
通过对苏南模式的调研,我们了解到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首先,苏南地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支撑,这成为苏南模式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在这个地区,大量的高科技企业和研发中心集中于此,为当地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这些企业在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的同时,也推动了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其次,苏南地区的国际化程度较高。
在国际贸易方面,苏南地区与国外经济的联系较为紧密,出口和进口贸易规模都非常大。
同时,苏南地区也是吸引外商投资的重要地区之一,大量的外资企业在此设立工厂和办事处。
这种国际化的程度为苏南地区带来了更多的机会和挑战。
第三,在城市化进程上,苏南地区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大规模的城市化建设和城市间的一体化发展使得苏南地区形成了一个密集的城市群。
尤其是上海市的快速发展,使得整个苏南地区的城市化进程更加迅速,人口和资本的集聚使得这里成为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
最后,苏南地区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尽管苏南地区在经济发展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其也面临着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等问题。
因此,苏南地区在发展过程中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大力推动清洁能源和节能减排等环保措施。
综上所述,通过对苏南模式的调研,我们可以得出苏南地区在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国际化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和环境保护方面取得的明显成就。
然而,苏南地区也面临着一些挑战,例如人口压力、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等。
因此,我们应该在进一步开放和发展的同时,注重平衡地区间的发展差距,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以实现全面而持续的经济发展。
从苏南模式到新苏南模式
机遇: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产业升级,新苏南模式将面临更多的发展机遇,如引进外资、技术和管理经验等。
未来发展方向:新苏南模式需要不断创新和完善,以适应市场需求和经济发展趋势,如加强自主创新、推进产业升级和绿色发展等。
应对策略: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应对挑战,如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等。
新苏南模式的特点:开放型经济、外向型经济和创新型经济
产业结构调整:传统产业比重较大,新兴产业发展不足,需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区域竞争加剧:国内其他地区也在快速发展,新苏南模式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人才短缺问题: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高素质人才,而人才短缺问题对新苏南模式的创新和发展构成一定制约。
挑战:新苏南模式也面临一些挑战,如资源环境压力、人才短缺和国际竞争等。
特点:苏南模式以乡镇企业为主体,以集体经济为基础,以市场经济为补充,以政府引导为辅助,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城市化建设为支撑,以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为目标。
苏南地区是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
20世纪80年代初,苏南地区的乡镇企业开始崛起,成为该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汇报人:XX
经济发展方式:新苏南模式注重创新驱动和内需拉动,苏南模式依赖投资和出口
PART FOUR
产业升级:从传统制造业向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转型
创新驱动: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
区域协同: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与交流,实现优势互补和共同发展
绿色发展: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
XX,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XX
CONTENTS
新苏南模式”:科学发展观引领下的全面小康之路
坚持效率优先,不断提高全体人民的富裕程度,是苏南实现共同富裕的首要经验。苏南人认识到:共同富裕的前提和基础是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和社会财富的充分积累。只有千方百计做大蛋糕,才能为人民群众共同富裕提供坚实的基础。为此,苏南人首先是致力率先发展,在率先发展中抓住发展的先机。二是大力支持能人先富,以先富带动共富。
我们江苏省委党校“新苏南模式”课题组,对苏南各地特别是昆山市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我们认为:“新苏南模式”是昆山以及苏南其他县(市)在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实践中,在原有“苏南模式”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一种新的区域发展模式。如果说“苏南模式”是苏南人民在改革开放初期,为如何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作出的开拓性探索,“新苏南模式”则是进入新世纪以后,苏南人民探索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之路的创新实践。它们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进程中成功的实践形式。“新苏南模式”的形成,对于江苏乃至全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向着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迈进都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三创”精神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精神支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人才、资金、资源、环境、市场等约束和挑战一个个扑面而来。苏南人怀着对党和人民的深厚感情,以创业求发展,以创新谋突破,以争先鼓士气,百折不回,艰辛探索,实现了一个又一个超越。正是凭着“三创”精神,昆山走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最前列。
苏南的实践表明:“三创”精神,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具体体现,是“全面达小康、建设新江苏”的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苏南的实践生动证明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的理论课题,即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尤其是强大的精神动力对于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引领和导向作用;在文化建设过程中,既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的时代精神与核心价值观,又要充分调动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并赋予其全新的时代内涵。
制度变迁角度下的“苏南模式”发展研究
l 度 创 新 的动 因 和条 件 制 ” 济 制度 之所 以 发 生 创 新 , 因 为在 社 会 中 的 个 人 或 集 团 看 经 是
后 出 台 了一 系 列有 利 于 乡 镇 企 业 发 展 的政 策 和 措施 。
文力在从制度变迁 的角度来解 读” 统苏 南模式 ” ” 苏南 模式 ” 传 向 新 转 变 的过 程 , 根据 制 度 变 迁 的 一 般 规 律 对 ” 苏 南 模 式 ” 发 展 并 新 的
作 了展 望 。
制度变迁 角度 下的 ¨ 苏南模式 ¨ 展研究 发
刘 青 青 ( 南京 大 学 商 学 院 国际 贸 易 系 2 0 9 ) 1 0 3
பைடு நூலகம்【 摘 要 】 文 详 细 分 析 了” 统 苏 南模 式 ” 衰 的 制 度 因 素 , 阐 述 了” 本 传 兴 并
概 括 , 早 是 由费 孝 通 先 生所 写 的 《 城 镇 再 探 索 》 文 中提 出来 最 小 一 的 , 苏 南 的 概 念 相 对 狭 小 , 要 指 江 苏 南 部 的 苏 州 、 锡 、 州 三 其 主 无 常 市 所 辖 的 1 个 县 ( ) 还 包 括 浙 江 北 部 部 分 地 区 , 里 的 乡 镇 企 2 市 , 这 业 在 2 世 纪 8 年 代 初 因 持 续 多 年 的 高 速 发 展 而 闻 名 全 国 , 就 O O 成 了众 口交 赞 的 ” 南 模 式 ” 苏 。其 主 要 特 征 是 利 用 集 体 资 本 办 企 业 , 乡 镇 政 府 积 极 参 与 办 企 业 , 许 先 富并 追 求 集 体 富 裕 。 当 时 苏 南 允 的 成 功 , 了 苏 南 地 区本 身 的资 源 优 势 和 区 位 优 势 之 外 , 制 度 角 除 从
新苏南开放型经济模式研究
白津 夫 沈 家文
[ 内容提要 ]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 冲击下 , 苏南地 区经济增长依然强劲。本 文通过 以常州市武进 区为对象进行研究 。 发现 以外资带动 内资、 发挥 比较优势和后 发优 势、 大力鼓励创业和发展 民营企业、 优化 引资结构 、 内联 外动、 进企业 自主创新 、 促 努 力把 比较优 势转化 为竞 争优 势为典型特征的新 苏南开放型 经济发展模 式是促进 产业结构优 化升级 、 实现 经济又好 又快发展
收稿 日期 :0 9—0 20 4—1 6 作者简介 : 白津夫 沈家文 北京科技 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 经济学博士 ,E ,0 0 3 j 京 10 8 ; 北 京科技 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 高级工程师 , 英国皇家建造学会会员。
区域经济
的不利 因素 , 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 实现经济发展又好 又快 。2 0 0 9年 1 3月 , ~ 武进 区完成 工商注册外资 18 亿 .6 美元 , 同比增长 9 . % , 0 6 已开工和在建重点项 目 10个 , 5 完成投资 3 . 27亿元 。 “ 新苏南开放型经济模式” 的典型特征是 : 发挥 比较 优势和后发优 势 , 以外 资带动 内资 , 大力鼓励 创业 和发展 民营企业 , 创新招商方式 , 优化引资结构 , 内联外动 , 促进企业 自主创新 , 成以民营经济 为主体 、 形 国企 民企外企为 三角形支撑 的金字塔型经济结构 ,走 出去” 引进来 ” “ 与“ 相结合 , 努力把 比较优势发展为竞争优势 。
区域一体化进程 , 着力改善外商投资的软硬环境 。
1完善投资环境建设 , . 营造富商 、 商 、 便 安商 、 亲商氛 围。全力推进投资环境 建设 , 努力搭建 成熟的投 资平 台 , 以便利的基础设施 和舒适 的经 营环境 吸引利 用国内外各方 资本 , 鼓励外 资企业增资扩 股 , 引导外 资重 点投 向高新 技术产业 、 基础设施 、 现代服务 业等领域 , 加快服务 型政府 建设 , 降低行政服 务收费 ’ , 完善项 目审批办 法 , 开设 “ 绿 色” 通道 , 营造浓厚的富商 、 便商 、 安商 、 亲商氛 围。 2 整合 区位优势 , . 提升引进外资 和利用外资 的竞争力 。首先是科学规划布局 , 区位条件 、 从 产业 基础 出发 , 合 理确定产业发展重点 , 在有 限空 间上壮大局部优势 , 形成 主导产业和 区域经 济特色 。其 次是全 面整合优 势 , 在高 新开发 区建设保税物流 中心 、 外商俱乐部 、 研发 中心等配套服务设施 , 整合海关 、 商检 、 便利 中心等功能 性平 台, 实 现保税加 工和保税物流 的功能叠加 。然后是集 聚集约发展 , 提高项 目用地 门槛 , 合理设置产业准入条件 。
“新苏南模式”的发展及对欠发达地区发展的启示
■
2 0 年第6 总第1 1 07 期( 期) 3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 学子论坛]
文章编号 : 0 6 3 I0 7 0 — 14— 4 中图分类号 :0 15 文献标识码 : 1 3— 6 6 20 )6 0 0 0 ; 0 F6 .; A
“ 苏南模 式” 新 的发展 及 对 欠发 达地 区发展 的启 示
张 韬
( 州 大学 政 治 与 公 共 管 理 学 院 ,江 苏 苏 州 苏 2 52 ) 1 13
摘
要 : 日的辉煌到今 日的分化和 多元化选择 , 苏南模式 ” 从昔 “ 经过 了产权制度改革和制度 创新之后 , 重新焕 发出勃勃 生
go s ep n e p a n w me h im e e y t e “ r a d e e t fte “ e o t e in s d e ’ n d t e in ,h l i g t s t e c a s wh r b h o u n o f w r f c’ ’o h n w s u r Ja g u mo l h n ’a h
Ab ta tT e “ o t e n Ja g u mo e ”,f m t a tgo y t t rs n - a iiin a d mu t l h ie ,h s e p r n e s r c h suh r i s d l n r o i p s lr o i p e e td y dv s n l p e c oc s a x e e c d s s o i i p o e t g t rfr a d isi t n lin v t n a d r g ie io ,fr n h nq e “n w o t e i g u mo - r p r r h s e o m n n t u i a o ai e an d v s r o mi g t e u i u yi t o n o n e s uh r Ja s d n n
简述新苏南模式的地域特征
简述新苏南模式的地域特征
新苏南模式的地域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地理位置优越:新苏南模式主要集中在江苏南部的苏州、无锡、常州三市所辖的地区,地处长江三角洲的核心地带,交通便利,经济基础雄厚。
2.自然条件优越:新苏南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优越的生态环境,为农业和生态旅游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3.产业结构优化:新苏南模式注重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了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先进制造业为基础、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产业体系。
4.创新驱动发展:新苏南模式强调创新驱动发展,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5.城乡一体化发展:新苏南模式注重城乡一体化发展,推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等方面的融合,促进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
6.开放型经济:新苏南模式积极参与全球经济合作与竞争,推动开放型经济的发展,吸引外资和先进技术,拓展国际市场,提升国际化水平。
7.社会治理创新:新苏南模式在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
社会治理创新,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完善社区服务体系,提高社会治理的水平和效能。
总之,新苏南模式的地域特征主要体现在地理位置优越、自然条件优越、产业结构优化、创新驱动发展、城乡一体化发展、开放型经济和社会治理创新等方面。
这些特征共同构成了新苏南模式的独特优势和核心竞争力,为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苏南模式的新发展
苏南模式的新发展一、比拟开展形式的几个实际假说革新开放以来,以苏南、温州为代表的东部沿海地域成为中国经济开展最快和最生动的地域,其各具特征的开展途径被概括为〝苏南形式〞、〝温州形式〞。
但是国际经济界对这两种形式的比拟和争论不时没有中止过。
特别要留意的是,这种争论往往超出了这两种形式自身的范围。
过去强调私有制为主体时,以苏南形式压温州形式,如今强调私有化时又以温州形式批苏南形式。
我们以为,比拟这两种形式不要夹入政治规范,不要复杂地以私有还是私有作为评判规范,应该以消费力为独一规范。
基于这种看法我们对比拟开展形式先提出如下假说。
所谓〝开展形式〞,其基本涵义是指〝在一定地域,一定历史条件,具有特征的经济开展的路子〞(费孝通,1997),也就是对特定时空经济开展特点的概括。
依据此定义,我们的假说是要廓清以下效果:(1)形式是不变的吗?我们的回答是,开展形式都是特定约束条件下开展途径和机制的笼统概括,条件的可变性决议形式外延的可变性。
(2)一种形式一定优于另一种形式吗?我们的回答是,依据存在就是合理的哲学思想,只需充沛思索相关约束条件,比拟不同的开展形式首先地要看其能否契合事先外地的经济条件,能否最有利于事先外地的消费力开展。
分开这种客观性,先验地评判在不同区域不同阶段开展的形式的优劣是没有意义的。
(3)形式可以照搬吗?我们的回答是:对已有形式的微观选择即全体移植是行不通的,除非可以规模经济地改善约束条件自身。
详细地说,不论苏南形式、温州形式还是其他形式,都是对开展条件差异的正常反响。
一种形式的有效性依赖于一定的条件,条件不同采用相反的形式未必都有效。
(4)形式差异永久吗?我们的回答是,某种形式所依赖的条件自身是开展变化的从而开展途径也是开展变化的,开展的趋向是差异的日益增加,即形式的淡化和趋异化。
二、苏南形式的起始阶段特征所谓〝苏南形式〞,通行的了解是指苏锡常地域经过开展乡镇企业停止非农化的方式和途径。
新苏南模式的内涵和启示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苏南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走出了一条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路子,取得了显著成绩:苏南经济发展持续走在全国前列,2005年苏南有7个县(市)进入全国百强县的前10名;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城镇三大社会保障和农村社会保险的覆盖率均达到99%以上,最低生活保障覆盖率达到100%;各地对公共服务事业的投入大幅度增加,公共服务事业全面发展;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人均预期受教育年限达14.7年,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率为100%,广播电视数字化程度达75%,村村开通了公交车;生态环境更加适宜人居,在全国第一批6个生态市中苏南就占有4个,分别是昆山、江阴、常熟、张家港;“和谐苏南”和“平安苏南”建设不断推进,社会和谐稳定,百姓安居乐业。
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的全面发展,推动着苏南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阔步前进。
在改革开放初期,苏南人民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开拓性探索,被概括为“苏南模式”;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之后,苏南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创新性实践,则被概括为“新苏南模式”。
“新苏南模式”在过去“苏南模式”的基础上实现了新的突破,“一个目标、两手并举、三创精神、四大创新”是其主要内涵和鲜明特色。
坚持一个目标:追求共同富裕苏南人民始终不渝地坚持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不断探索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道路。
“新苏南模式”在“苏南模式”的基础上,坚持把富民优先作为发展的第一导向,坚持效率与公平的统一,注意防止两极分化,在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不断取得新进展。
多年来,苏南各地始终致力于率先发展,在率先发展中抓住先机,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近年来,在对“苏南模式”的思考中,苏南的决策者们清醒地认识到:百姓不富,GDP数字再高也没有意义。
基于这种认识,苏南各地都把富民优先作为发展的第一导向,大力实施以创业富民、产业富民等为主要内容的富民工程。
新苏南模式——苏南模式演进
来
,
很快 跨 越 资 本 原 始 积 累 阶 段
,
实
现 了 苏 南 乡镇 企 业 在 全 国 的 领 先 发
文/ 宋宇 文
展
。
其优 势 在 于
:
首先
,
乡镇 企 业 可
苏 南模 式 演 进
—
以 从 不 多的 社 区 积 累 中获 取 原 始 资
本
,
并可 以依靠
,
“
政 府信 用
”
从 银行
取 得 贷款
还 可 以 无 偿 或 低 成 本 占用
准
场 经 济的规范
政 府 的 职 能 发 生 了转
农业 学大寨
”
国企 动下
在原有
“
苏 南模 式
”
的推
变
,
政 府必 须 从 原 有 的 主 导 者 的形 象
。
吴 仁 宝 从 2 8 岁 开 始担 任 江 阴 华
,
,
整 个 苏 南 地 区 的 经 济发 展 取 得
,
进 行转变
“
西 村书记
直 ~1 7 6 岁才 退 休 J
”
“ ,
苏南
。
再次
,
市 场 化 经 济 的进
一
步规 范化 使
。
这 样 的 模 式 在 相 当 长 的 时 问 内受 到 政
原 有 的机 制 优 势 逐 渐 减 弱
,
首
得 政府 的 角 色 发 生 了 转 变
“
在原有的
府认 可
产力
。
,
而 且 也 确 实发 展 了 民 间 的 生
先
,
企 业 规 模 的扩 大
苏南模式新的发展的趋势
苏南模式新的发展的趋势苏南模式是指中国苏北地区(江苏、浙江、上海、安徽、山东等地)特别是苏南地区的一种发展模式,该地区以制造业为主导,依托人口红利、地理优势以及政府的支持和配套政策,取得了快速的经济增长和产业升级。
然而,随着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和全球竞争的加剧,苏南模式也面临着新的发展趋势。
首先,苏南模式将进一步加强创新驱动。
在全球经济格局发生变化的背景下,苏南地区的制造业正面临着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压力。
为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苏南模式将加大对科研机构和高新技术企业的支持,推动技术创新与产业融合发展,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利用,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其次,苏南模式将推动企业的转型升级。
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正在面临成本上升、环境压力和劳动力短缺等问题,因此,苏南地区的企业将加大对自动化、智能化生产设备的投资,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与此同时,苏南模式还会推动企业从简单的组装加工转向研发设计、品牌创造和服务创新,提高附加值和利润率。
第三,苏南模式将注重生态环保和绿色发展。
随着国内外对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的关注度不断提高,苏南地区将加强环境监管和治理,推动企业实现清洁生产,减少污染物排放。
同时,苏南模式将进一步发展低碳经济,推动能源结构调整和资源循环利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第四,苏南模式将加强与国际市场的对接。
随着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不断加快,苏南地区需要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的竞争。
苏南模式将加强与国际市场的对接,开拓新的出口市场,扩大进口规模,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加强国际标准的采纳和推广,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第五,苏南模式将加强城乡一体化发展。
近年来,城市化进程在苏南地区加快,大量农民工流入城市,但城乡发展的不平衡问题仍然存在。
苏南模式将加强城乡一体化规划和政策的实施,促进农村产业转型升级、农民就业创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从“苏南模式”到“新苏南模式”的创新发展
从“苏南模式”到“新苏南模式”的创新发展[摘要]改革开放初期,苏南的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冲破了计划经济的束缚,创造了加速的发展奇迹。
形成了独特的“苏南模式”,被邓小平同志称赞为“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
但是,作为特定历史发展阶段的产物。
“苏南模式”不可避免地带有传统体制的痕迹和早期工业化的局限。
在经济体制转轨、市场形态转型和增长方式转变中,无锡和苏南其他地区以更大的勇气、更坚韧的毅力和更高的起点,大胆推进“苏南模式”新的实践和新的探索。
“新苏南模式”最基本的内涵是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下的率先发展,最鲜明的特点是富民优先、科教优先、环保优先、节约优先,本质上是科学发展现在江苏大地上的群众性实践。
[关键词]“苏南模式”;“新苏南模式”;科学发展观;生动实践改革开放初期,苏南的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冲破了计划经济的束缚,创造了加速的发展奇迹,形成了独特的“苏南模式”,被邓小平同志称赞为“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
“苏南模式”开辟了中国农村的工业化道路,一时享誉海外,被认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样板”。
2004年春天,在全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胡锦涛总书记来苏南视察,首次对一个地方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作出全面系统的阐述,并要求江苏在落实科学发展观上走在全国前列。
苏南的干部群众牢记胡锦涛总书记的嘱托,结合实际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经过近3年的奋斗,努力增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特色优势,初步实现了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又快又好”发展这一根本要求,在统筹发展方面创造了新的经验,呈现出新的面貌,并逐渐形成了一种新的苏南模式,也就是既快又好地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之路。
概括地讲,“新苏南模式”最基本的内涵是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下的率先发展,最鲜明的特点是富民优先、科教优先、环保优先、节约优先,本质上是科学发展观在江苏大地上的群众性实践。
一、从“苏南模式”到“新苏南模式”的演变与创新20世纪80年代,苏南以创办乡镇企业为发端。
新“苏南模式”研究
新“苏南模式”研究内容摘要:本文回顾了苏南模式的由来,总结了新“苏南模式”的现状、特点和不足,并且提出了解决办法。
关键词:传统的“苏南模式” 新“苏南模式” 新“苏南经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传统的“苏南模式”所谓“苏南模式”,实际上是经济学界和新闻媒介对江苏省南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道路的一种概括,最早由费孝通先生在1983年所写的《小城镇·再探索》所提出来的。
苏南的概念相对狭小,主要指江苏南部的苏州、无锡、常州三市所辖的12个县(市),还包括浙江北部部分地区,这里的乡镇企业在改革开放后因持续多年的高速发展而闻名全国,而其特点是以集体经济为主。
因此,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乡镇企业就有了所谓的“苏南模式”。
但是,从1995年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传统的“苏南模式”却成为中国乡镇企业发展的桎梏,出现了机制僵化、效益下降、民间经济活力受抑制的状况。
有专家认为,导致“苏南模式”走向衰落的原因是:公有制异化成了官有制、官民收入差距拉大、有失公平原则。
正是由于存在以上这些问题,特别是体制上的弊端,使苏南模式背上了沉重的包袱,使苏南企业的竞争力遭受沉重打击,本来处于绝对领先地位的苏南企业丧失自己的优势,整个苏南经济也丧失领导地位,被浙江、珠江等地区赶上或者超越,以至于被认为“苏南模式”已经终结。
新“苏南模式”然而,面对各种批评和非议,苏南人却以惊人的创造力和坚韧的毅力,继续推动苏南经济向前发展,在世纪之交重新使苏南经济焕发了生机,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
与传统的苏南模式相比,目前苏南经济已经具有了很大的差别,甚至很难发现传统苏南模式的影子。
有专家说现在的苏南经济已经进入了一个无模式时代,苏南经济发展从此进入了一个无明显标识和模式特征的市场经济正常发展轨道。
到苏南各地看一看,不管是苏州、无锡、常州还是镇江,发展的途径和方式完全不相同,在苏南,甚至能够看到“温州模式”的影子。
总体上看,新苏南经济一些亮点有:以苏州工业园区、苏州新区、昆山经济开发区、吴江开发区为代表的园区经济,构成了苏南经济的新亮点比如苏州拥有4个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和9个省级开发区,基本上是在1990年代初开始建设的,在基础设施上投入了巨大的资金。
改革开放三十年从苏南模式到新苏南模式的创新
府与乡村经济组织的职责分开。这些新苏 业, 以市场换技术的目标在一定意义 上并
南 模 式 的 特 征 , 可 概 括 为“ 三 为 主 、一 并 未实现。虽然世界上许多大的跨国公司落
举 、二 化 、两 分 开 ”, 即 以 股 份 经 济( 或 混 户苏南, 但由于苏南地区自身产业结构 层
合型经济) 为主、以集团型网络企业为 次和产品档次不高, 自身创新能力不强,
中国集体经济
改革论坛
改革开放三十年从苏南模式到 新苏南模式的创新
■ 朱红涛
摘要: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 从苏南模 式到新苏南模式, 产生了一系列的变迁和 创新, 文章针对这些创新进行了比较, 并 且提出新苏南模式可持续发展的创新方 向。
关键词: 改革开放; 苏南模式; 新苏南 模式; 创新; 方向
苏南模式, 通常是指江苏省和苏州、 无锡和常州( 有的也包括南京和 镇江) 等 地区通过发展乡镇企业实现非农化发展 的方式。
太湖蓝藻事件, 无锡饮用水危机, 都 令人想到了 " 杀鸡取卵 " 这个词。环保总 局 副 局 长 潘 岳 曾 经 说 过 :“ 中 国 用 20 年 改革取得了西方 100 年的 经济成果 , 但西 方 100 多 年的环 境问题也 在中国 20 年 中 集 中 体 现 。”环 保 问 题 目 前 在 全 国 普 遍 存 在, 作为在经济发展中走在全国前沿的苏 南 , 也 不 可 避 免 地 更 早 、更 严 重 地 出 现 了 这些环保问题。
苏锡常在全国率先完成工业化的同时, 第 三产业的比值和所占 GDP 比重大幅度提 高, 苏锡常将迅速从单一制造工业环节向 流通和服务业市场质变。
( 二) 经济形式的更新 苏南模式形成时期, 所有制形式以集 体 为 主 。“一 公 独 大 ”曾 经 是 20 世 纪 80 年代苏南经济在所有制结构方面的主要 特征。在各级政府直接参与和推动下, 苏 南乡村集体经济的规模空前壮大, 在计划 经济时代, 这是苏南的体制优势, 也是苏 南跨越发展的内在动力, 苏南乡镇企业是 在社队企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虽然撤 社改乡( 镇) 后, 但在苏南农村, 乡村 企业 的集体所有制性质没有变, 而且由于其特 有的优势, 在新旧体制转换时期的中国经 济发展中占尽先机, 发展速度不仅超过国 有经济, 也与个体私有经济不相上下。 在新苏南模式中, 国资、民资、外 资三 足鼎立、比翼齐飞的混合互补型经济格 局, 成为苏南发展的强劲动力。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 苏南地区在改革开放的大潮 中, 加快乡镇企业和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 革, 迅速催生了大量“次生型”民营 企业。 如, 苏州外资吸引量已经连续多年位居大 中小城市第一名, 无锡常州紧随其后, 成为 外 资高地, 截 至 2007 年底, 已 有 200 余 家 世界 500 强公司在苏锡常落户。同时, 苏锡 常的民营经济具有雄厚实力, 2007 年苏州 市民营经济总量、企业总量和民营资本注 册总额, 是民营代表城市温州的两倍以上。 据有关统计显示, 全国 100 强民营企业苏 锡常的就有近 20 多家, 比如无锡尚德、苏 州沙钢、常州中天钢铁, 都是在重要领域扎 根且做出品牌的民营企业。而国有经济方 面, 苏锡常的老牌国企精简求新, 在国民经 济体系中主导地位也大大加强。 ( 三) 企业组织集团化 在新苏南模式中, 苏南乡镇企业, 经 过 30 多年的发展, 与苏南 模式形成 时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南模式在地域上主要是以江苏省的苏州、无锡、 常州为主,也包括南京、镇江以及浙江的嘉兴、 湖州、宁波等部分地区。
苏南模式的主要特征
农民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乡镇企业,通过发 展乡镇企业来实现非农化发展;乡镇企业的所 有制结构以集体经济为主;乡镇政府主导乡镇 企业的发展。
新苏南模式是科学发展观在长三角地区的 应用创新
新苏南模式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科学 发展观的一般理论同苏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践相 结合的发展模式。
科学的发展观从本质上说,是坚持以人为本, 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促进经济社会和 人的全面发展的发展观。
新苏南模式内在的具有科学发展观的本质特征
6、从经济增长方式来看:
原苏南模式是粗放型经营,靠大量消耗自然 资源来获取经济效益,产品附加值低;新苏南模 式是规模化经营,集约型经济,依靠科技进步和 提高劳动者素质,着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产品 附加值高。
7、从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来看:
原苏南模式是污染型偏重,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 不平衡,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失调;新苏南模式是突 出生态型,注重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经济与自然、 环境、生态协调一致。
新苏南模式是以市场经济为资源配置方式,同时发挥政 府有形之手和市场无形之手的共同作用,以社会化大生产 为产业运作基础,以科技创新为发展动力,倡导二、三产 业并重,突出以人为本,着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强调人 与自然协调发展,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充分体现出了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
二、实践定位——
新苏南模式是对原苏南模式的实践超越
上 海
330
2739 163
744
132
9
69.9
111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农民人 综合 均收入 分值
元 785 (10.0) 90.0
苏 17651 1233 锡 常 合 计
171 (5.2)
1389
37
322
苏南模式的核心内容
“三为主一共同”:在所有制结构上以集体经济为 主;在产业结构上以乡镇工业为主;在运行机制上 突出计划与市场相结合;走共同富裕道路。
苏南模式的重大意义
苏南模式的重大意义在于它冲破了计划经 济体制的束缚,开始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加速 了农民的非农化转移,开原苏南模式
1、从所有制来看: 原苏南模式是集体所有制;新苏南模式是混合经 济模式,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共同发展,当前基本 构成了以民营经济、外资经济、国有控股经济为三大 主力板块。
2、从产业结构来看:
原苏南模式是以传统工业为主;新苏南 模式是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并举,走新兴工 业化道路。
地方政府调控和世界市场调节共同作用; 外来经济和本土经济双轮驱动; 民营经济、外资经济、国有控股经济齐头并进; 经济与社会、城市与农村、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初步走上工业新型化、农业都市化、农村城市化、城 市现代化、区域生态化的科学发展之路。
苏锡常同上海的比较
经过20多年的发展,从20世纪80年代的苏南模 式到今天的新苏南模式,苏南地区的核心地带苏锡 常经济圈发生了巨大变化,获得了长足进步,在长 三角都市经济圈中的地位显著提高。
新苏南模式的兴起
经过20多年来的发展,今天苏南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 已经突破了当年的苏南模式框架,走上了创新之路。吴敬琏 先生把之称为新苏南模式。
新苏南模式目前正处在探索和发展当中。对新苏南模式的 一般特征和发展趋势进行理性分析与科学展望,是苏南地区 经济社会实践发展的客观需求。
一、理论定位——
8、从产业运作机制来看:
原苏南模式是单个企业独自运转,企业多是小而 全,相对封闭,协作很少,社会化程度不高;新苏南 模式则是组建产业集团,实行分工协作,众多企业通 过产业链相互联接与平衡,产业运作的社会化程度高。
9、从财富积累状态来看:
原苏南模式是集体所有制,半计划、半市场体制 下的集体脱贫,平均致富,低水平小康;新苏南模式 则是在个人先致富带动下的共同富裕,高水平小康。
3、从管理方式来看:
原苏南模式是产权模糊的乡镇企业管理模式;新 苏南模式是产权清晰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
4、从资源配置方式来看:
原苏南模式是半计划、半市场经济模式;新 苏南模式是市场经济模式,同时发挥地方政府调 控和世界市场调节的共同作用
5、从空间分布结构来看:
原苏南模式是乡镇分散型布局,属于孤立型的城 镇群经济;新苏南模式是园区集中型布局,属于协作 型的都市圈经济。
苏南发展研究
苏南地区概貌
苏南地区位于太湖之滨、长江三角洲中部,人多地少,但 农业生产条件得天独厚,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承载人口能 力强。
苏南地区毗邻上海,拥有苏州、无锡和常州等发达的大中 工业城市和市场,水陆交通便利。苏南地区的农民与这些大中 城市的产业工人有密切的联系,接受经济、技术辐射能力较强。
10、从对外关系、企业运作环境来看:
原苏南模式是封闭性,政府主导型,市场狭窄;新苏 南模式则是开放性,政府有形之手和市场无形之手相结 合,从区域型市场走向国际化市场。
11、从城乡关系来看:
原苏南模式是乡村经济,农村支援城市;新苏南 模式则是城乡统筹发展,城市反哺农村,城乡一体化 发展。
新苏南模式的本质特征是:
同时,苏南地区还是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祥 地。早在计划经济时期,苏南地区就有搞集体经济的传统和基 础,为发展乡镇企业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必要的资金。
从苏南模式到新苏南模式
苏南模式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费孝通先生在总结概 括当时苏南地区以乡镇企业为主的农村经济发展道路时, 提出来的苏南地区的发展模式。
表一:苏锡常经济圈与上海主要经济指标比较(1984年数据)
指 面积 户籍 地区生
标
人口 产总值
分
值
平方
城 公里 万人 亿 元
市
人均 地方财 工业 GDP 政预算 增加值
收入
社会消 费品零 售总额
实际到 帐外资 亿美
全社会 固定资 产投资
城市居 民人均 收入
元 亿 元 亿 元 亿元
元
亿元
元
6341 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