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公观后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千年包公》观后感
包公即中国民间对北宋清官包拯的敬称。包拯,字希仁,北宋庐州人(今安徽合肥),生于公元999年,卒于公元1062,享年六十四岁。包公既是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又是一个经过百姓传说及文人加工的艺术人物。作为特定人物的形象塑造有不同的需求与功用。以往包公题材的电视文艺作品基本反映的是其艺术形象,而且不断增加其戏说成分。前不久由中共安徽省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央电视台和安徽广播电视台联合摄制,虞国芳、于继勇担任总导演,在中央9频道播放的三集纪录片《千年包公》,按照真实可靠可信的创作原则,进行人物再现与现实拍摄,成功呈现出一个有血有肉、可亲可敬的包公历史形象。
纪录片主要通过三大篇章来介绍包公美好的道德人生和高尚的政治情怀:第一集《清心直道》,介绍包拯清正廉洁刚正不阿个性形成的原因,通过包拯家训以及包氏后人对他的怀念,突出包拯清正廉洁家风对世人的深刻影响;第二集《铁面无私》,在真实历史文献基础上用影视剧手法再现“七弹王逵”、“六弹张尧佐”与“断冷清案”等典型史迹,突出包拯铁面无私、不畏权贵、执法如山的可贵精神;第三集《以民为本》,通过“断牛舌案”、“匿金案”、“陈州折变”、“不持一砚归”等历史故事,展现包拯以民为本,把百姓利
益放在心上的为官为政思想。三集比较集中、典型地反映了包公修身律己、刚直不阿、治国爱民的生动事迹与思想,包公之所以能给世人留下清官形象,除了他清正廉洁的作风外,更主要的正是由于他始终坚持大宋吏律,不唯上,不唯权,敢于不畏权贵,伸张正义。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他能坚持做到依法行政。
包公形象的千年传颂,表达的是百姓对“清官情结”的强烈需求,作为后代的我们,既要看到民众对官员清廉正义、刚正不阿的外在要求,同时更应该看到这情结背后所隐含的要求领导干部依法行政、依法办案的法治意识。其实,正是由于这种意识,才分外凸显出包公在当今社会依然值得缅怀的价值。在当前的法治社会里,我们评价一个领导干部是否尽职尽责,关键是看他能否坚持依法办事、能否坚守廉洁自律。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既是长久以来存在于人们心目中的“清官情结”深刻表达,也是要求行政部门秉公执法、依法行政的“法治情结”具体要求。
今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发出了在全体党员中开展“两学一做”的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执行,巩固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进一步解决党员队伍在思想、组织、作风、纪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保持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住建委将秉承包
公“清心”、“直道”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和“以国为重”、“以廉为先”、“以民为本”的执政理念,传播包公廉洁奉公的精髓,教育和指引广大党员、干部、职工培育崇高的政治理想和情怀,全身心投入到全县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中,为加快全面转型,实现“中国梦”提供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