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识人的方法
经典识人术(老子孔子吕氏春秋等)
![经典识人术(老子孔子吕氏春秋等)](https://img.taocdn.com/s3/m/6bd8ece45fbfc77da269b15c.png)
老子《道德经》中的识人之术曾国藩有一句名言:“宁可不识字,不可不识人。
”民间俗话也说,“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老子在《道德经》33章里就告诉我们,“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识人是一门大智慧。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天之道,利而不害。
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这一段话是老子《道德经》第81章原文。
大概意思是这样的:真实可信的话不漂亮,漂亮的话不真实。
善良的人不巧说,巧说的人不善良。
真正有知识的人不卖弄,卖弄自己懂得多的人不是真有知识。
圣人是不存占有之心的,而是尽力照顾别人,他自己也更为充足;他尽力给予别人,自己反而更丰富。
自然的规律是让万事万物都得到好处,而不伤害它们。
圣人的行为准则是,做什么事都不跟别人争夺。
识人术第一招:所欲进则明其美,隐其恶者,必小人也其实这句话非常的好理解,这种现象在我们生活中也十分常见。
大概意思就是:对于自己想要讨好的人,就一味地夸大他的优点,只字不提他的缺点。
如果你身边有这类人,一定要避而远之。
大部分人喜欢听好话,这样可以极大的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所以这一类小人其实在现实中十分吃香。
但是实际上呢,只夸你真的好吗?在长期以往的过度赞美中,人会飘飘然的认不清楚自己,一个人如果无法从他人口中得知自己的缺点,那么将永远止步不前,不会想着完善自我。
所以对于这种靠“奉承”来拉拢人心的人,一定要躲得远远的。
识人术第二招:所欲退则彰其过,匿其美者,必小人也这个和第一招那就是完完全全相反,是另一个极端。
这一句指:对于与自己不和的人或者自己讨厌的人就百般否定,将其贬的一文不值。
这种人同样不能深交。
只亲近对自己有用的人,对于和自己有利益冲突的人就变着法儿的使绊子,这种人不仅心机重还非常自私。
和这种人相处就相当于在自己身边放了一颗不确定什么时候会爆的炸弹,什么时候你对他没有利用价值了,他可能也会像对付那些人一样对付你。
八大古人经典识人术
![八大古人经典识人术](https://img.taocdn.com/s3/m/db078c4d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df.png)
八大古人经典识人术
八大古人经典识人术是指被誉为“古代识人之典范”的八位历史名人所创造出来的识人方法,他们分别是:
1、老子:“识人之道,观其志。
”老子认为,要识人,首先应观察一个人的志向,如果他的志向是正确的,那么他就是一个值得信任的人。
2、孟子:“识人之道,观其行。
”孟子认为,要想真正识人,要观察一个人的行为,如果他总是为别人着想,并尽自己的本分,那么他就是一个可信任的人。
3、庄子:“识人之道,观其心。
”庄子认为,要想真正识人,必须观察一个人的内心,如果他的内心是纯洁的,他就是一个值得信任的人。
4、孔子:“识人之道,观其言。
”孔子认为,要识人,必须观察一个人的言行,如果他的言行举止得体,那么他就是一个可信任的人。
5、韩非子:“识人之道,观其情。
”韩非子认为,要识人,必须观察一个人的情感,如果他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那么他就是一个可信任的人。
6、墨子:“识人之道,观其事。
”墨子认为,要识人,必须观察一个人做事的方式,如果他能够做到务实利他,那么他就是一个可信任的人。
7、荀子:“识人之道,观其衣。
”荀子认为,要识人,必须观察一个人的穿着,如果他的衣着朴素而整洁,那么他就是一个可信任的人。
8、魏文帝:“识人之道,观其赏。
”魏文帝认为,要识人,必须观察一个人的赏罚,如果他的惩罚刚正不阿,那么他就是一个可信任的人。
古代帝王识人之术精华,这12招够你用半辈子!快收藏!
![古代帝王识人之术精华,这12招够你用半辈子!快收藏!](https://img.taocdn.com/s3/m/fa61bcc1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ac.png)
古代帝王识人之术精华,这12招够你用半辈子!快收藏!《***》中的管理学(知人)篇:快速洞悉他(她)的性格与心理!【导读】有些职员经常跟丹阳抱怨:“这哥们儿太坑爹了,我交错人了啊!”也有一些白领满腹牢骚:“我怎么就用了那个人呢?!他根本不行啊!”识人难啊!!这让丹阳想起了《左传》的一句话:“人心之不同,如其面焉。
”的确如此!有的人外表严正而其实猥琐;有的人貌似愚钝,但内心睿智;有的人形貌温良,但心狠手辣;有的人表面殷勤却心怀叵测,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复杂纷扰的世界,着实给我们大家出了一道难解之题。
古人有云:“谋之成败,在于择友;国家存亡,在于明选。
”其言之不诬,诚可信哉!无论是个人还是集体,如果识人不慎,都会折戟沉沙、萎靡不振!然而,知人之法何以寻得?古圣先贤用他们特有的见识和经验,为我们开列过很多言之凿凿的方法,今天看来,也仍不失其借鉴价值。
在“国学热”的推动下,吕不韦的“八观六验”、“六戚四隐”,诸葛亮的“七经”,李悝的“五视”以及庄子的“九征”等等计略,几乎已经街知巷闻了。
然而本篇中所提到的“观诚”、“听气”、“察色”、“考志”、“测隐”、“揆德”等七招,就相对鲜有人知。
***先生所列举的这些经验,比之于往代诫条固然失诸周详,却胜在避过了“试玉要烧三日满”的漫长周期,让大家能在短时间内对所交之人有个大概的了解。
无论是政府的官员,还是职场的HR,抑或平民百姓,均可将其作为参照,用于生活、工作之中。
【***译文】孔子说:“人心比山川还要险恶,知人比知天还难。
天还有春秋冬夏和早晚,可人呢,表面看上去一个个都好象很老实,但内心世界却包得严严实实,深藏不露,谁又能究其底里呢!有的外貌温厚和善,行为却骄横傲慢,非利不干;有的貌似长者,其实是小人;有的外貌圆滑,内心刚直;有的看似坚贞,实际上疲沓散漫;有的看上去泰然自若,迟迟慢慢,可他的内心却总是焦躁不安。
”姜太公说:“人有看似庄重而实际上不正派的;有看似温柔敦厚却做盗贼的;有外表对你恭恭敬敬,可心里却在诅咒你,对你十分蔑视的;有貌似专心致志其实心猿意马的;有表面风风火火,好象是忙得不可开交,实际上一事无成的;有看上去果敢明断而实际上犹豫不决的;有貌似稀里胡涂、懵懵懂懂,反倒忠诚老实的;有看上去拖拖拉拉,但办事却有实效的;有貌似狠辣而内心怯懦的;有自己迷迷糊糊,反而看不起别人的。
诸葛亮的知人识人“七观法”
![诸葛亮的知人识人“七观法”](https://img.taocdn.com/s3/m/73ddc0f1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1c.png)
诸葛亮的知人识人“七观法”诸葛亮的知人识人“七观法”俗话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识人用人是一个成功的领导者最重要的能力之一。
关于如何知人识人,诸葛亮有著名的七观法供我们参考:1、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2、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3、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4、告之以祸难观其勇,5、醉之以酒而观其性,6、临之以利而观其廉,7、期之以事而观其信。
“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即通过问答来观察其对事物的判断力,来观察其志向。
如周恩来在小的时候,老师问同学们为什么要读书,有的说为了光宗耀祖、有的为了荣华富贵,而周恩来在但是就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誓言,让老师为之震惊。
(另有一种解释就是通过刻意的搬弄是非,来试探、刺激、诱导,来观察其品性气质。
) “穷之以辞辨而观其变”,就是通过出其不意的问答来观察其应对突然问题或事件的应变能力。
有一个很好的例子是纪晓岚等大臣在朝房等候乾隆帝来议事,久等不来,他就对同僚说:“老头子怎么迟迟不到?”这话正好被走来的乾隆帝听到,便厉声问什么是“老头子”。
在众人吓得战栗之际,纪晓岚却从容不迫地回答:“万寿无疆之谓老,顶天立地之谓头,父天母地之谓子。
”乾隆帝听后转怒为喜。
“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就是指通过询问计谋来了解其学识的真伪、广窄等。
有一个例子,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一周后,埃森豪维尔给马歇尔参谋长叫去,在概括介绍了太平洋战争的基本形势后突然问到:“我们的行动方针是什么?”,马歇尔是想亲自考察埃森豪维尔在战争压力下如何出谋划策。
在当时混乱和不利的情况下,马歇尔急需要一位有胆识的军官作他的助手,虽然他也已从其他途径听到对埃森豪维尔能力和胆识的称赞和肯定,但他还是要亲自测试一番,果然埃森豪维尔没有辜负他的希望,在几个小时后即提出了一系列很有价值的建议和计划,很对马歇尔的胃口。
埃森豪维尔后来也步步高升,成为二战美军最著名的高级将领。
“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这种方法是突然告诉一个人说大难降至,通过观察他的表现是否勇敢。
古代识人术
![古代识人术](https://img.taocdn.com/s3/m/e0b0f6b6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c8.png)
古代识人术古代识人术是指古代人们用来分辨人的能力和技巧。
在古代社会中,识人术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能,这不仅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辨别诈骗、把握人际关系,同时也可以提高人们的生存能力和社交技巧。
下面我们来谈谈古代识人术的几个方面。
一、面相学面相学是古代识人术的一种,它认为人们的面相可以反映他们的个性、品格和婚姻财运等情况。
据传中国古代识人术的面相学派大约有六十种,其中比较有名的有《面相大全》、《神笔千字文》等。
这些书籍都详细阐述了面相的基本定义和特征,如眉宇、目光、眼形、唇形等等。
二、手相学手相学是指通过观察人的手相、手纹来判断人的性格、礼仪和命运。
古代有一位著名的手相学家叫葛洪,他曾写过《奇書》,其中有一篇专门论述手相。
手相学认为,掌纹上的线条可以反映人的命运和运势,如心线、智慧线、寿命线、财运线等等。
三、相貌学相貌学是通过观察人的相貌、体貌、走路姿态等来判断人的性格、品格和命运,它是古代识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代相貌学派比较有名的有《888相书》、《观相通义》等。
这些书籍详细阐述了相貌学的基本定义和特征,如眉毛、眼睛、鼻子、嘴巴等等。
四、姓名学姓名学是指通过人的姓名来判断人的性格、品格、命运和运势。
古代的姓名学派比较有名的有《百家姓》、《千字文》、《万姓统谱》等。
这些书籍详细阐述了姓名的命名方式、吉凶分析和其它相关知识。
以上就是古代识人术的主要组成部分,这些术法虽然已经过去了,但在现代社会中仍发挥着一定的作用。
人们可以通过这些古老的方法来判断一个人的性格和品质,同时也可以通过这些方法来寻找自身的优点和不足,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人际关系和社交能力。
古人考察人的方法
![古人考察人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293ae5a9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01.png)
古人考察人的方法
古人考察人以下四种方法:
1、通则观其所礼
一个人成功了,要看他是否还谦虚谨慎、彬彬有礼、遵守规则。
如果他对别人的态度不谦虚、不礼貌,那个人很有可能是靠不正当手段发财。
2、贵则观其所举
一个人地位显贵了,就要观察他所举荐的人是人才还是小人。
以此足以判断出这个人是什么货色。
3、富则观其所养
一个人有钱了,要看他怎么花钱、给谁花、花在什么地方。
人富了以后还能保持节俭,才是品行的体现。
4、听则观其所行
听完一个人的话,要看他是不是那样去做。
不怕说不到,就怕他说了做不到。
古人识人八法
![古人识人八法](https://img.taocdn.com/s3/m/b3e6df0aa300a6c30c229fa0.png)
04. 听则观其所行。
听完一个人的话,要看他是不是那样去做的。不怕说不到,就怕他说了做不到。
05. 止则观其所好。
通过一个人的爱好,能看出这个人的本质。
06. 习则观其所言。
第一次跟一个人见面的时候,他说的话不算什么。等相处得久了,再听听他跟你说什么,是不是跟当初一致,跟当初的差别越大,人品越不好。
07. 穷则观其所不受。
人穷没关系,穷人不占小便宜,这样的人本质好。
08. 贱则观其所不为。
人地位低没关系,不卑不亢,保持自己的尊严,这样的人本质特好。
古人识人法
01. 通则观其所礼。
一个人发达了,要看他是否还谦虚谨慎、彬彬有礼、遵守规则。
02. 贵则观其所进。
一个人地位高了,要看他推荐什么人。他提拔什么样的人,他就是什么样的人。
03. 富则观其所养。
一个人有钱了,要看他怎么花钱,给谁花,花在什么地方。人穷的时候节俭不乱花钱,那是资源和形势造就;人富了以后还能保持节俭,才是品行的体现。
古人教你如何识人
![古人教你如何识人](https://img.taocdn.com/s3/m/05fd7a39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11d5459.png)
古人教你如何识人
战国时期,魏国的李悝曾经对魏文侯说,想要认识清楚一个人,就要从以下五个方面观察:
1、居视其所亲。
第一,要注意看他平常都跟谁在一起,亲近哪些人,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能够得到君子认同的人,本质不会差;相反经常跟一群狐朋狗友花天酒地的人,就很难让别人有靠谱的感觉。
这也是为何孟母要三迁择邻的原因。
2、富视其所与。
第二,看他是怎么支配自己的财富,是如葛朗台般视金钱如性命的守财奴,或只满足自己的私欲,贪图享受,还是能够接济朋友,视钱财如粪土。
3、达视其所举。
第三,看他处于显赫之时推举重用什么样的人,是这个人的酒肉朋友、七大姑八大姨;还是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
4、穷视其所不为。
第四,看这个人处于困境的时候的操守如何,是否能坚持原则,独善其身,不拿底线做交易,不出卖良心。
5、贫视其所不取。
第五,看他贫困潦倒时能否洁身自好,不食嗟来之食,不取不义之财。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老祖宗10条识人术
![老祖宗10条识人术](https://img.taocdn.com/s3/m/104ac721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fa.png)
老祖宗10条识人术
1、任宠之人,观其不骄奢。
释义:考验受重新和重用的人,要观察他有没有骄傲奢侈的行为。
2、硫废之人,观其不背越。
释义:考验被疏远和罢默的人,要观察有没有背叛的年头。
3、荣显之人,观其不矜夸。
释义:考验显达荣耀之人,要观察他有没有骄矜夸耀。
4、隐约之人,观其不摄俱
释义:考验籍籍无名的人,要观察他有没有做到不向权威低头。
5、告之以难,以观其勇
释义:识人时,可以用困难来考验对方有没有勇气。
6、试之以色,以观其贞
释义:识人时,可以用美色来考验对方能否经得起诱惑。
7、穷之以辞,以观其变
释义:识人时,可以用质询问题来考验对方有没有应变的能力。
8、醉之以酒,以观其态
释义:识人时,可以用喝酒来考验对方有没有自控能力。
9、卒然问焉而观其智
释义:突然对其发问,观察他的回答有没有水平,就可以判断出对方的智慧和能力。
10、急与之期而观其信
释义:与其约定某事,观察他能不能信守承诺,就可以判断出对方有没有诚信,是否值得交往。
古人识人术大全
![古人识人术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0c1116fb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f5.png)
古人识人术大全KUNGFU小生2022-02-21 07:21一、姜子牙识人术—《六韬·选将》1、问之以言,以观其辞;2、穷之以辞,以观其变;3、与之间谋,以观其诚;4、明白显问,以观其德;5、使之以财,以观其廉;6、试之以色,以观其贞;7、告之以难,以观其勇;8、醉之以酒,以观其态。
二、曾国藩识人术1、“邪正看眼鼻”2、“真假看嘴唇”3、“功名看气概”4、“富贵看精神”5、“主意看指爪”6、“风波看脚筋”7、“若要看条理,全在语言中”三、李鸿章识人术1、五官,以双目神不外散,鼻梁直,嘴唇厚为最好;2、看皮肤,以肤色粗黑,双手茧多为最好;3、看说话,以木讷寡言为最好。
四、孔子识人术1、视其所以2、观其所由3、察其所安。
五、薛文清(明)《读书录》1、闻事不喜不惊者,可以当大事;2、听谤不怒不怨者,可以处烦嚣;3、遇难不避不畏者,可以担重任;4、用心不忮不求者,可以举大略;5、做人不浮不躁者,可以固根本。
六、老子识人术1、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2、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3、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七、李构识人术1、居视其所亲2、富视其所与3、达视其所举。
4、窘其所不为。
5、贫视其所不取。
八、《吕氏春秋》1、喜之以验其守2、乐之以验其僻3、怒之以验其节4、惧之以验其持5、哀之以验其人6、苦之以验其志九、鬼谷子识人术1、喜之以验其守,2、怒之以验其节,3、苦之以验其志。
十、庄子九征识人术1、远使之而观其忠2、近使之而观其敬3、烦使之而观其能4、卒然问焉而观其知5、急与之期而观其信6、委之以财以观其仁7、告之以危而观其节8、醉之以酒而观其则9、杂之以处而观其色十一、诸葛亮《知人之道》1、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2、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3、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4、告之以难而观其勇;5、醉之以酒而观其性;6、临之以利而观其廉;7、期之以事而观其信。
十二、《胡冰诌鉴》—夏侃1、学毕,无以致用,不器。
相学绝技 古今最基本的识人方法 组图
![相学绝技 古今最基本的识人方法 组图](https://img.taocdn.com/s3/m/bd3b2f757e21af45b307a89c.png)
相学绝技古今最基本的识人方法组图A·古代经典识人术一、宁可不识字,不可不识人——人的品德看言行,人的思想看行为,人的内心看做事,人的心术看眼神,人的知识看谈吐,人的内涵看表现,人的修养看性格,人的能力看业绩,人的身手看对手,人的为人看朋友,人的本质看历史。
二、战国李悝“识人五法”——1.居视其所亲:看一个人平常都与谁在一起;2.富视其所与:看一个人如何支配自己的财富;3.达视其所举:处于显赫之时,看他如何选拔部属;4.窘其所不为:处于困境时,看其操守如何;5.贫视其所不取:人在贫困潦倒之际也不取不义之财,则可重用,反之不可重用。
三、八大识人术——1.自私的人:没智慧;2.情绪不好的人:没领导力;3.没魂的人:对爱与智慧美不绝对崇拜——他没指导思想;4.没逻辑的人:没组织能力;5.不没自律的人:不会管理;6.没运营力的人:会错过机会;7.对未来不敏感的人:只会成功一时;8.不能引领客户的人:会被客户淘汰。
四、四大识人术——1.了解一个人的德,看他交往的朋友;2.了解一个人的善,看他对困者、弱者的态度;3.了解一个人的心胸,看他如何对待自己看不顺眼的人;4.了解一个人的能力,看他发现和解决了多少难事,办了多少实事。
五、识人6要诀——1.能耐得住寂寞的人,肯定是有思想的人;2.能忍受孤独的人,肯定是有理想的人;3.遇事能屈能伸的人,肯定是有胸怀的人;4.处事从容不迫的人,肯定是个淡定的人;5.经常微笑的人,肯定是有头脑的人;6.看透天下事的人,肯定是个有智慧的人。
六、识人术:细节暴露性格——1.喜欢眨眼:这种人心胸狭隘;2.习惯盯着别人看:代表警戒心强;3.喜欢提高音量说话:多半是自我主义者;4.穿着不拘小节:代表个性随和5.一坐下就翘脚:这种人充满企图心,有行动力;6.边说话边摸下巴:通常个性谨慎;7.将两手环抱在胸前:坚持己见。
七、识人术:从签名看透他——1.常年不变型:这类人注意力集中,做事耐性十足;2.搞笑逗乐型:嘻哈逗乐,相处轻松愉快;3.频繁更换型:兴趣广泛,情绪化,很啰嗦;4.立志型:志大才疏,执行力低下;5.文化型:对自己的文采很自信,很自我;5.空白型:城府很深,跟人交流都是套话。
古人看人识人的九种方法
![古人看人识人的九种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3d02a9cd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36.png)
古人看人识人的九种方法
1.观其言行:古人认为,人的言行可以反映其内心的品性和道德修养,因此观察一个人的言行举止是识人的一种重要方法。
2. 看其交友:人以群分,一个人的交友圈可以反映其兴趣爱好、价值观和人际关系,因此观察一个人的交友可以了解其为人处世的方式和人际交往的水平。
3. 看其穿着:古人认为,一个人的穿着可以反映其身份、地位和品位,因此观察一个人的穿着可以了解其社会地位和个人品位。
4. 看其食量:古人认为,人的饮食习惯可以反映其性格和生活习惯,因此观察一个人的食量可以了解其性格和生活方式。
5. 看其家庭:古人认为,家庭是一个人的基础,可以反映其家教和家族文化,因此观察一个人的家庭可以了解其家庭背景和家族文化。
6. 看其学问:古人认为,学问是一个人的智慧和修养,可以反映其文化水平和人生态度,因此观察一个人的学问可以了解其文化素养和人生态度。
7. 看其手段:古人认为,手段可以反映一个人的智慧和能力,因此观察一个人的手段可以了解其智慧和能力。
8. 看其才干:古人认为,才干可以反映一个人的能力和资历,因此观察一个人的才干可以了解其能力和资历。
9. 看其面相:古人认为,面相可以反映一个人的命运和性格,因此观察一个人的面相可以了解其命运和性格。
中国古代识人谋略
![中国古代识人谋略](https://img.taocdn.com/s3/m/ef00a59b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f7.png)
中国古代识人谋略中国古代识人谋略用人首先要知人识人。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
古人有言曰:“知人则哲。
”用人首先要知人识人。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
古人有言曰:“知人则哲。
”善于识人是一种极高的智慧。
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许多企业在识人时屡屡失误,如何识人呢?中国古代的识人术想必会从另一个角度给我们以智慧。
中国古代识人的方法很多,从多角度对人才进行识别,较为典型列举如下。
孔子的言行观察法:“君子远使求之而观其忠。
烦使之而观其能。
猝然问之而观其智。
急与之期而观其信。
委之以财而观其廉。
告之以危而观其节。
”,从人的言行得失对人才进行判断。
通过言行考察人的“忠、能、智、信、廉、节。
”王阳明心志审度法:“躁於其心者,其动妄。
荡於其心者,其视浮。
忽於其心者,其貌惰。
傲於其心者,其色矜。
”吕望的知将八征说。
吕望认为一个人够不够当将帅,可以通过八个方面予以考察得到。
“一曰问之以言,以观其辞。
二曰穷之以辞,以观其变。
三曰与之问谍,以观其诚。
四曰明白显问,以观其德。
五曰使之以财,以观其廉。
六曰试之以色,以观其贞。
七曰告之以难,以观其勇。
八曰醉之以酒,以观其态。
八征皆备,则贤不肖别矣。
”诸葛亮的知人性说:“夫知人性,莫难察焉。
美恶既殊,情貌不一,有温良而为诈者,有外勇而内怯者,有尽力而不忠者。
”据此诸葛亮提出知人识别人才的七条标准:(1)“间之以是非而观其志”,即有意用是非去试探他,看是否有坚定的意志和高尚的情操;(2)“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即用言词论辩来同他辩论,看他是否有应变的智慧;(3)“咨之以智谋而观其识”,即向他请教智谋,看他是否有真知灼见;(4)“告之祸难而观其勇”,即告诉他有祸难,看他是否有敢于赴难的勇敢精神;(5)“醉之以酒以观其性”,即用酒把他灌醉,看他是否失态而丧失人的本性;(6)“临之以利以观其廉”,即用利去引诱他,看他是否廉洁;(7)“期之以事而观其信”,即限期叫他完成某件事情,看他是否守信用。
古代识人用人的智慧思考
![古代识人用人的智慧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9bd71c87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a0.png)
古代识人用人的智慧思考1.引言1.1 概述古代人在识人用人方面积累了丰富的智慧,这种智慧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依然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古代文献、历史故事和智慧格言,我们可以发现古人在选择人才、培养人才、利用人才等方面有着独到而深刻的见解。
在古代,人才选拔和用人的重要性在社会中被高度重视。
人们普遍认识到,培养和使用合适的人才是取得成功和实现国家、机构、家庭发展的关键,因此对于识人和用人的智慧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总结。
古代的识人之道并不仅仅通过外貌来判断一个人的才能和品质,更注重通过观察一个人的言行举止、处事能力、行为表现以及与人相处的态度等方面来判断其是否适合某个职位或任务。
古人认为,人的真实品质和能力是通过时间的考验而显露出来的,因此对于一个人的长期表现和人际关系的处理也非常重视。
此外,古代人在用人方面也有着独到的智慧。
他们注重人才的合理分配和激励措施的采用。
他们根据不同的个人特点和能力,将人才分配到最适合他们发挥才华的领域,并提供相应的培训和支持。
同时,他们也注重激励手段的选择,通过奖励和赏识来激发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总结而言,古代人智慧的识人用人之道是一个复杂而全面的系统。
他们通过观察、分析和实践,总结了一系列适用于各个层面和领域的智慧原则。
这些古代的智慧不仅在当时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对我们现代人在选拔和用人方面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通过借鉴古人的智慧,我们可以更好地识别和培养人才,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1.2):本文将围绕古代识人与用人的智慧展开讨论,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在引言部分(1.1),我们将简要概述整篇文章的内容,并介绍古代识人与用人的智慧在当今社会中的重要性。
同时,我们会对文章的结构进行说明,让读者对整篇文章的发展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正文部分(2)将是文章的核心,我们将详细探讨古代识人与用人的智慧。
首先,我们将介绍古代识人的智慧(2.1),包括古代人们用于辨别他人品德与能力的方法和工具。
古人留下来的识人术
![古人留下来的识人术](https://img.taocdn.com/s3/m/6bb61e89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ea.png)
古人留下来的识人术古人留下的识人术多源于对人性和行为的深刻洞察,这些智慧结晶往往与道德修养、言行举止、性格特质、内在品质等方面密切相关。
以下是一些古代流传下来的识人术要点:1、观其行:观察一个人的行为习惯和日常表现,如“听其言而观其行”,通过其具体行动判断其品性是否言行一致。
2、察其色:注意面部表情变化,因为人的喜怒哀乐常常会表现在脸色上,《左传》中就有“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的说法,就是说要通过观察一个人的行为动机、行事方式以及他内心安于什么来了解他的本质。
3、闻其声:通过声音的高低、快慢、音量等特征来推测人的性格特点,例如《吕氏春秋·不苟论》中有“凡听之道,以其所出知其所入”。
4、考其志:考察一个人的理想抱负、志向追求,孔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说明从人的行为动机、做事的方式方法和内心的舒适状态可以了解其真实意图和品德。
5、验其诚:通过检验一个人在面对利益诱惑或困境时的表现来测试其诚信程度和忠诚度,如古语云:“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6、辨其才:根据一个人在不同情境下的应对能力、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工作效率来评估其才能和潜力。
7、观其友: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通过观察一个人的朋友圈子及其交往的人群,可以间接推断其品格和价值取向。
8、看其习:关注个人的习惯养成,因为习惯是人格特质的反映,好的习惯表明良好的品行,坏的习惯则可能预示着潜在的问题。
9、审其变:通过观察一个人在面临压力、挫折或机遇时的态度和反应,可以了解其应变能力和心理素质。
中国古代的识人术不仅限于以上几点,还有诸如相面术(观骨察色)、测字术、八字命理学等多种形式,但现代科学更倾向于通过长期互动、行为观察以及心理学分析等方式来评价和理解他人。
古人看人识人的九种方法
![古人看人识人的九种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d49096c3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3b.png)
古人看人识人的九种方法
1.观其言行:通过观察一个人的言行举止,可以判断他的性格特点和行为习惯。
2. 看其交友:一个人的交友圈子反映了他的价值观和性格特点。
3. 辨其衣着:人的衣着风格和品味也反映了他的性格和社会地位。
4. 鉴其文学:一个人的文学素养和阅读习惯可以揭示他的思想倾向和情感状况。
5. 察其容貌:外貌的特征和神态也可以反映一个人的性格和情感状态。
6. 评其才学:一个人的学识水平和知识面也可以反映他的智慧和思想深度。
7. 辩其声音:一个人的声音特点和表达方式也可以反映他的性格和情感状态。
8. 观其信仰:一个人的宗教信仰或思想信仰可以反映他的精神追求和道德观念。
9. 寻其趣味:一个人的爱好嗜好和习惯也可以反映他的性格特点和情感状态。
- 1 -。
学习古代圣贤如何识别人才
![学习古代圣贤如何识别人才](https://img.taocdn.com/s3/m/51d909bf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79.png)
学习古代圣贤如何识别人才
古代识别人才强调深入、全面地观察被观察者的言语、行为、表情等内容。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观言:孔子在《论语·公冶长第五》中提出“听其言而观其行”。
第二观眸:孟子提出通过观眸来了解人的方法,“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
眸子不能掩其恶。
胸中正,则眸子嘹焉。
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
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座哉?”因为眼睛是心灵的反映,心中的正邪都会从中反映出来。
第三观行:孔子认为考察一个人的行为动机,做事的方式,进而洞察他的内心,这样才能全面地了解一个人。
据《贞观政要·论择官第七》记载,魏征上疏唐太宗,提出了选人考其行的“六观”法:“贵则观其所举,富则观其所与,居则观其所好,习则观其所言,穷则观其所不受,贱则观其所不为。
”
第四观志。
《论语·公冶长第五》中记载了孔子经常召集弟子们以谈话的方式了解他们的志向,从而对弟子进行判定。
第五观过:在《论语·里仁第四》中孔子指出:“人之过也,各于其党。
观过,斯知仁矣。
”意思是人有各种各样,所犯的错误也各式各样。
仔细的审查一个人所犯的错误,就可以知道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第六观亲:如《吕氏春秋》中提出的“六戚四隐”的方法,主张通过观察一个人如何对待他的兄弟姐妹、亲戚朋友以及邻里门生,来考察一个人的个性品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识人的方法
纵观中国历史,善于识人者比比皆是,周文王渭水河畔识得姜太公,吕太公挑选无赖刘邦为婿,曾国藩初会江忠源纵观……诸如此类的典故可谓数不胜数。
不仅如此,早在数千年前,中国古代就有了相关的理论书籍,如《周易》、《易经》等等。
除此而外,圣人先贤们还总结出了很多识人方法,如三国时诸葛亮的“观人七经”,刘邵《人物志》中的“九征”、“五常”学说,吕不韦提出的“八观六验”和“六戚四隐”,曾国藩《冰鉴》中关于识人的著述等等。
1、《吕氏春秋》提出的识人六验法:
(1)喜。
验其节制能力,不得意忘形。
(2)乐。
验其癖性爱好,不玩物丧志。
(3)怒。
验其控制能力,不失去理智。
(4)惧。
验其是否勇于负责,当铮铮好汉。
(5)哀。
验其是否悲观失望,怨天尤人。
(6)苦。
验其是否有坚韧不拔的气度,能够吃苦耐劳。
以上六法松下幸之助评价甚高。
2、魏人李悝提出识人的五视法:
(1)居视其所亲。
即考察该人经常和谁在一起。
因为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近朱者赤,近墨都黑。
从一个人平时所喜欢亲近的人那里,就可以知道他的人品。
(2)富视其所与。
即考察该人在生活富裕时将钱花在什么上面。
(3)达视其所举。
即考察该人身居高位时,提拔重用的是什么样的人。
是任人唯亲还是任人唯贤。
(4)穷视其所不为。
即考察该人在身处逆境时的作为。
是否会人穷志短,牺牲原则换取利益。
(5)贫视其所不取。
即考察该人在贫困境地时的作为,看能否洁身自好,不取不义之财。
3、诸葛亮提出的识人七法:
(1)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
通过观察该人对一些大是大非问题的态度和观点,了解他的信仰和志向。
(2)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
通过和该人展开辩论以观察应变能力。
(3)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
通过请该人出谋划策以了解其学识和视野。
(4)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
通过将灾事、祸事等告诉他,看他的反应,由此来观察他是否有勇气直面苦难的现实。
(5)醉之以酒而观其性。
即将其灌醉以后,观察他的真实性情。
(6)临之以利而观其廉。
即用物质利益引诱他,以观察他是否能保持廉洁。
(7)期之以事而观其信。
即托给他办一些事,看他是否讲信用。
4、司马光《资治通鉴》:
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
德胜于才谓之君子,才胜于德谓之小人。
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挟才为善者,善无不至;挟才为恶者,恶亦无不至矣。
愚者虽欲为不善,智不能周,力不能胜,比如乳狗搏人,人得而制之。
小人智足以为其奸,勇足以决其暴,是虎而翼者矣,其为害岂不多哉!夫德者,人之所严,而才者人之爱;爱者易亲,严者易疏,是以察者多蔽于才而遗于德。
自古昔以来,国这乱臣,家之败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以致于颠覆者多矣。
凡用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
5、《人物志》刘邵关于性格:
厉直刚毅,才在矫正,失在激讦;
柔顺安恕,每在宽容,失在少决;
雄悍杰健,任在胆烈,失在多忌;
精良畏慎,善在恭谨,失地多疑。
6、吕不韦提出的“八观六验”和“六戚四隐”两个考核人的标准:
八观:
(1)在一个人通达、过着很顺利的日子的时候,要注意看他礼遇的是些什么人。
(2)在他显贵、发达的时候,要注意看他举荐些什么人。
(3)在他富贵的时候,要注意看他供养、收养些什么人。
(4)在他听取意见的时候,要注意他将采取些什么行动。
(5)在他闲暇无事的时候,要注意看他有些什么喜好和嗜癖。
(6)在与他探讨问题的时候,要注意他说些什么话、怎样说话。
(7)当他贫穷的时候,要看他不接受什么东西。
(8)当他社会地位处在下贱阶层的时候,要看他绝对不做什么事情。
六验:
(1)当他高兴的时候,要检验他什么地方没有过分的表现、所守的事情没有因此而开放。
(2)当他快乐的时候,要看清他的癖好。
(3)当他发怒的时候,要看清他的节制,能否保持理性。
(4)当他恐惧的时候,要看清他是否保持着足够的自制力。
(5)当他哀伤的时候,要看清他为何哀伤?透过这种哀伤能否看到他的仁慈之心?
(6)当他处于苦难当中的时候,要看清他这时所秉持的始终不渝的志向。
六戚四隐:
所谓“六戚四隐”的标准就是:鉴定一个人的品质,除了要有以上标准之外,还要听取他六类亲戚、四种接近他的人对他所作的评价。
六类亲戚是:父、母、兄、弟、妻、子;
四类接近他的人是:朋友、老相识或同事、乡亲和邻居。
这些人代表了他不同时间、生活侧面和生活空间内对他最为熟悉的群体,所发表的看法和见解也必然是最为客观和全面而公正的。
所以,要全面的考察一个人,不但要能看清他的表现,而且还能够洞察他的内心品格,根据实际情况综合应用这些方法,则任何人的本来面目不论是虚伪贪婪
还是诚实谦让、不论是卑鄙庸俗还是磊落高尚、不论是邪恶阴险还是正派善良都将一一明察而不会有丝毫的疏漏。
这就是古代圣贤之所以能知人的道理。
文章关键字: 中国古代神准识人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