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对食肉的看法
佛家为什么禁肉食?原来有说法

佛家为什么禁肉食?原来有说法在佛教最初出现于印度时,它的信众并没有特殊的饮食习惯和规定。
出家的比丘比丘尼过的是沿门托钵乞食的生活。
后来,佛教僧团内部发生了食肉和不食肉的争议。
一些人认为,信徒可食用托钵得到的肉食。
僧尼在外面托体,施主给什么吃什么,随缘而不攀缘,是不能选择的。
印度阿梨巴说:三净肉如果是乞食所得,吃了也没有什么过失。
印度律宗祖师功德光和释迦光都讲到允许食用清净之网。
佛家所禁止的,是食用非清静之肉。
非清静之肉就是三不清净肉,即自己没有看见是专门为自己所杀的,或听到是为自己所杀的,或怀疑是为自己所杀的,这样得来的肉都是不能吃的。
当然,它们都是出于宗教上的考虑。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吃肉的全是外道,或因此而戒律不清净。
真正的佛教信众,即使是三净肉也不可食用。
大乘经率对食肉做了严格禁止食用的界说。
许多大乘经典中,都着重讲解了食网的过失以及戒杀断肉素食的功德。
佛陀弟子中有一位名叫迦叶的向佛请教道:“为什么以前可食三种净肉,乃至九种净肉呢?”佛陀告诉他说:“这是因为,修行都是慢慢发展进行的,一下子断掉有困难。
但是,应当知道现在就断肉的教义。
” 之所以有这种情形,是佛还在世的时候为引度众生而采用的渐进方式,让大家能更容易地修学佛法。
当他要离开娑婆世界的时候,又把三净肉的事情交代得非常明确,告诉修学佛法的弟子说:“凡是肉,一切都不准吃”《楞伽经》卷四记载佛祖回答大慧的查问,指出食肉会生十八过:1。
“佛告大慧:有无量因缘,不应食肉。
然我今当为汝说;谓,一切众生,从本已来,辗转因缘,尝为之亲,以灯想故,不应食肉。
”即是说一切有情众生无始以来,辗转因缘,互相为六亲眷属,因为有亲缘关系,所以不应该食肉。
2。
“驴骡骆驼,狐狗牛马,人兽等肉,屠者杂卖故,不应食肉。
”驴,骡,骆,驼,狐,狗,人兽等肉,屠夫们掺杂着卖,所以不应该食肉。
3.“不净气分所生长故,不应食肉。
”肉类动物都是吃不干净的东西生长的,因此不应该食肉。
和尚吃肉

不能完全吃素的人,可以暂时吃这种“三净肉”,或到街上买现成已被宰杀了牲畜禽类等的肉。
【荤】佛教徒称葱蒜等有特殊气味的菜:五~(有几种说法,大致指葱、蒜、韭、薤、芫荽等。亦称“五辛”)。�
在佛教里,一般信徒是可以吃【三净肉】的(不见,不听,不疑为我杀),大乘佛教赞叹吃素的行为并提倡吃素,但并不是硬性规定。但为什么中国汉地会有吃素的传统和所谓荤戒之说呢?其原因就是因为一个皇帝,他就是【梁武帝萧衍】。
汉族佛教徒(无论是出家的僧尼还是在家的居士)吃素不吃荤,这是众所周知的常识。但是,如果进而以为世界上所有的佛教徒都吃素不吃荤,那就不对了。实际上,汉族佛教徒吃素,这在世界佛教史上是个很特殊的现象。迄今为止,除了我国汉族佛教徒之外,包括我国藏、蒙、傣等各兄弟民族的佛教徒在内的世界各国(例如东南亚各国以及日本等国)的佛教徒仍然都是吃荤的。那么,我国汉族佛教徒吃素的传统始于何时呢? 【佛教本来并不主张绝对素食】,佛戒【只规定】“不杀生”,并【未规定】“不食肉”。无论是居家的佛教信徒所受的“五戒”还是出家的“沙弥十戒”和“比丘二五○戒”都未禁止食肉。
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世人若学我,如同进魔道

何为慈悲心食肉济公大师示现,也曾留下饮酒食肉的事迹,可是他非一般人可比,无量劫来,济公累世修行,功德无量,佛法无边,更有一颗慈悲无量的心。
济公饮酒食肉只不过是掩眼法,并非真正的以食肉饮酒为生,济公大师示现时曾说:“酒入五中成甘露,岂像凡夫穿肠毒。
若有我本事,随便可食肉”。
济公曾施法力酒醉之中,口中喷酒如泉,隔空救火,大火即灭。
将食的肉吐出,畜即复生,他有大本领,有落地狱的精神,不怕苦报,承担难甚艰巨,欲勇往直前,毫无怯退。
济公大师发愿不断投生世间,接受由众生所转的孽力苦报,受尽千磨万考。
一生又一生,以了结一切因果,出生入死,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正是大乘菩萨道的精神体现。
如果你有济公的本领与慈悲心,真是众生之福,不妨学济公大师的行为,无此本领,切勿效仿,恐误已误人。
世人仅知“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但不知还有后句“世人若学我,如同进魔道”。
佛陀的教法中,臧传佛教是食肉的教派,此是特殊环境的权宜之计,西藏的地理环境处于高原,地质砂石多,天气干燥,寒冷的时间长,由于交通不便,实难将外地的食品运入,所以佛陀特发慈悲,准以食肉,不过比丘所食的肉并非真肉乃佛陀佛力所化,佛陀在楞严经告知阿难尊者,说:“阿难,我令比丘食五净肉,此肉皆我神力化生,本无命根,汝婆罗门地多蒸湿,加以砂石草菜不生。
我以大悲神力所加,因大慈悲,假名为肉,汝得其味,奈何如来,灭度后,食肉众生,名为释子,汝等当知,是食肉人,纵得心开以三摩地皆大罗刹,报终必沉生死苦海,非佛弟子。
云何得出三界。
”由于地理环境,佛陀经慈悲神力化生肉食,以养修行人,此肉并无生命存在,故不存杀业因果,但时移世易,今天的交通运输大为方便,到处可买到蔬菜素食,食肉是否上合理合法,应值得深思。
现今的世界为末法期,很多前世修成魔业的人投生世间,各立门派,惑乱众生,正邪混杂,教派之间,各称自己最好。
甚至说食肉也可成佛。
这种惑乱人心的说法,流行广泛,故此引用佛经,请大家细心了解,修行学佛的人,应经佛理为依据,是理则进,不合理的切莫听从,修行是依理不依人,学佛才有益无害。
佛教徒为什么不能吃肉

佛教徒为什么不能吃肉今生一直吃肉,死了到哪去?《楞严经》上说:「食肉之人,死堕恶道,受无量苦。
」恶道指的就是地狱道、饿鬼道、畜牲道。
因此,我们知道一个吃肉的人,总有一天会无法转生为人的。
我们再看看八指头陀的话──「池鱼忽泣作人语,曰客曰客吾语汝,我亦曾作富家子,汝曾为鱼登我俎,今我为鱼填汝肚。
」说明了吃肉的人,堕入地狱道、饿鬼道之外,还要转生为各类畜牲,以偿还血肉债。
自己不杀生,买别人杀好的来吃可以吗?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这是每一个人都能体会得到的。
至于这些「不如意」的原因在那?就很少人去探索了!《楞严经》上说:「食肉之人,所求功德,悉不成就。
」《华严经》上说:「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
」动物和我们都是血肉之躯,由于我们的购买,便有人帮我们杀好,这种借刀杀人的间接杀生,使我片想求的功德都求不到,而造成家庭不平安、身体不健康、儿女不孝顺、事业不顺利...等,种种的不如意。
从另一方面说:吃肉对修学佛法,也会产生很大的障碍。
《入楞伽经》上说:「夫血肉者,众仙所弃,群圣不食......夫食肉者,诸天远离,口气常臭.... ..肉非美好,肉不清净,生诸罪恶,败诸功德,诸仙圣人之所弃舍!」《楞严经》上也说:「食肉之人,诸天远离,众生怖畏!」因此,一个吃肉的人,是得不到天龙八部的护持的,所以他的道业很难有所成就,人生的不如意事,也自然的增多了!叁净肉可以吃吗?前面已经说到杀生食肉的果报,其中当然包括「叁净肉」。
为了让大家有个具体的了解,我们还是从经典上,去追寻叁净肉的本未原委吧!《涅盘经》肉迦叶问佛:「何故先听食叁种净肉,乃至九种净肉?」佛说:「是因事渐次而制,当知即是现断肉义。
」以声闻乘来说,佛涅盘前听许吃叁净肉,佛涅盘后,便是一切肉不可食。
以菩萨乘而言,佛涅盘前后,一切肉皆不可食用。
如今释迦牟尼佛已涅盘二千多年了,那有允许他的弟子吃叁净肉的道理?这可在《楞伽经》中的一段经文,得到强而有力的证明──佛说:「未来之世,有愚痴人,妄说尼(戒律),坏乱正法,诽谤于我,言听食肉,亦自曾食。
佛缘到了自然就不吃肉

佛缘到了自然就不吃肉
依照佛缘到自然不吃肉,这个主题可以从各个角度来说。
首先,我们要明白的一点是,不吃肉是有它的原因的。
佛学告诉
我们,我们的肉体是暂时的,这是一种有智慧的安排。
所以,如果我
们想在遵循佛学的原则,改善我们的宗教信仰,我们应该避免杀害动物,因为这会损害动物,它们也拥有生命,像我们一样。
其次,我们还应该知道,不吃肉也有其他意义。
它是一种礼仪,
代表着我们尊重他人,并给予他们尊重。
因此,当我们遵守不吃肉的
原则时,我们实际上在表示我们的尊重,我们也将感受他人的尊重。
另一方面,还有其他的原因,让人遵守不吃肉的原则。
其中一个
原因是健康。
随着社会食物多样化,摄入大量的肉类食品会对健康带
来负面影响,因为肉类食品的营养不足。
而不吃肉可以充分利用蔬菜,水果,五谷杂粮等来提供人体所需的营养。
最后,依照佛缘到自然不吃肉,也是一种道德诉求,它要求我们
对待动物要有责任心,而不能滥用动物。
总而言之,不吃肉是我们表
达我们的道德价值观以及信仰的一种方式,这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因此,不吃肉有很多理由,他们是精神层面上的,道德层面上的
以及健康层面上的,而依照佛缘到自然不吃肉,就是其中一种方式。
我们可以在做出正确的决定时,尊重他人,保护动物,同时也照顾自
己的健康。
佛家戒吃肉食

佛家戒吃肉食虽然佛家认为,不食荤腥是佛教教义上的一种要求,但在实践中,也有一些合情合理的具体规定,如古印度僧人可以食“三净肉”。
因为在古印度,佛教僧人实行乞食制度,僧人乞食时不论贫富,乞到什么吃什么。
当有人供养肉食时,乞食者就会观察,此肉是不是为我所杀,或被怀疑为我所杀,我有没有看到、听到杀生。
如果不是,可以接受。
这就是所谓的“三净肉”。
直到今天,信奉南传上座部佛教的国家和地区如泰国、斯里兰卡、缅甸和我国云南傣族地区的佛教僧人仍然托钵应供,不忌荤腥。
唯有我国汉传佛教寺院,没有实行托钵乞食制度,又强调慈心不杀,加上农业发达,自然条件允许,从公元511年,虔信佛教的梁武帝萧衍颁布《断酒肉文》后,便开始严格禁止食肉。
大乘经论对食肉做了严格禁止食用的界说。
许多大乘经典中,都着重讲解了食肉的过失以及戒杀、断肉、素食的功德。
佛陀弟子中曾有一位名叫迦叶的向佛请教道:“为什么以前可食三净肉,乃至九净肉呢?”佛陀告诉他说:“这是因为,修行都是慢慢发展进行的,一下子断掉有困难,但是,应当知道现在就断肉的教义。
”之所以有这种情形,是佛还在世的时候,为引度众生而采用的“渐进”方式,让大家能更容易修学佛法。
当他要离开沾娑婆世界的时候,又把三净肉的事情交代得非常明确,告诉修学佛法的弟子说:“一切肉不得食,食者得罪。
”佛家认为吃肉会产生多种过失,体现在以下方面:一切众生都是亲属,有亲缘关系,所以不能吃肉。
屠夫把驴、骆驼、骡子、狗、牛、马的肉掺在一起卖,不纯,所以不能吃。
肉食动物都是吃不干净的肉长大的,所以不能吃。
人吃肉的时候,因闻到肉的气息而产生恐惧心理,所以不能吃肉。
吃肉的信徒们不容易产生慈心,所以不能吃肉。
只有那些愚钝不觉悟的人才吃肉,所以佛教信徒不能吃肉。
如果修行的人吃肉,会妨碍咒语效果的产生,所以不能吃肉。
吃肉的人会在内心种下恶的种子,所以不能吃肉。
所有的天神都会抛弃吃肉的人,所以不能吃肉。
吃肉会产生口臭,所以不能吃肉。
佛说勿食众生肉

佛说勿食众生肉佛告诉大慧菩萨说:“有很多很多的因缘,所以不应食众生肉。
现在我略微为你们解说:一、一切有情众生无始以来,展转因缘,互相为六亲眷属,因为有亲缘关系,所以不应该食肉。
二、驴、骡、骆驼,狐、狗、牛、马,人兽等肉,屠夫们搀杂着卖,所以不应该食肉。
三、肉类动物都是吃不干净的东西生长的,因此不应该食肉。
.四、众生闻到吃肉者的气息,都会生恐怖心,所以不应该食肉。
五、吃肉会使修行者的慈心不生,所以不应该食肉。
六、肉类是愚痴不觉悟的人所喜爱的,吃肉者的名称非常不好听,所以不应该食肉。
七、修行人若食肉者,念咒语时,令其咒语不能成就,所以不宜食肉。
八、因为会在内心种下恶种子,所以不应食肉。
九、食肉者,诸天都远离抛弃他,所以不应食肉。
十、食肉会口臭,所以不应食肉。
十一、食肉会经常做恶梦,所以不应食肉。
十二、在空闲林野,虎狼会跟着肉味找到食肉者,所以不应食肉。
十三、肉类会使人饮食无度,所以不应食肉。
十四、肉食会使修行者不生厌离心,所以不应食肉。
十五、我曾经说过:‘凡是食肉的时候,都要想念此块肉是曾在前生做过我的子女之肉。
’所以不应食肉。
十六、过去有国王,名师子苏陀娑,因为食肉,最后吃人。
臣民受不了,就谋反,断了他的俸禄。
食肉有这么多的坏处,所以不应食肉。
十七、打猎屠杀贩卖,他们都是为了图利,正是因为有吃肉的人,才产生这样的需求,才导致对空行、水、陆众生的种种杀害,屠贩求利。
如果没有吃肉的人,就没有人做这种事情。
所以坚决不应食肉。
十八、以前我有时说遮五种肉,或制十种;现在我在这部经里,一切种、一切时、开除方便一切悉断。
如来应供等正觉,自己不吃肉,也不教人吃肉。
如来大悲,对待一切众生犹如一子,是故不允许一切佛教弟子吃自己的孩子之肉。
‘曾悉为亲属,鄙秽不净杂,不净所生长,闻气悉恐怖。
一切肉与葱,及诸韭、蒜等,种种放逸酒,修行常远离。
亦常离麻油,及诸穿孔床,以彼诸细虫,于中极恐怖。
饮食生放逸,放逸生诸觉,从觉生贪欲,是故不应食。
释迦牟尼为什么让吃肉

释迦牟尼为什么让吃肉此前写过一篇《让不让吃肉》,说的是释迦牟尼在《楞严经》里允许徒众吃肉(净肉),到了《楞伽经》里,又禁止徒众吃肉(包括净肉),大慧菩萨提出质疑,释迦牟尼矢口否认并赌咒发誓:“我要是曾经让徒众吃过肉,我就是个坏种!我从来没让徒众吃过肉,过去没让,现在没让,将来也不会让!要是有人诬蔑我,说我让徒众吃过肉,那这个人99%是精神病,他会下地狱的!”(“我若听许声闻食肉,我则是非慈心者、修观行者、行头陀者、趣大乘者。
大慧,我不曾许弟子食肉,亦不现许,亦不当许。
……若有痴人谤言如来听许食肉,当知是人恶业所缠,必当用堕不饶益处!”)对于释迦牟尼的这个前后矛盾,我曾经给出两种解释:一、现在传世的《楞严经》可能是伪经,至少某些章节被谤佛的家伙做了篡改,在原本《楞严经》里,佛陀并没说过允许徒众吃肉的话;二、释迦牟尼在《楞严经》里说错了话,大慧菩萨一质疑,他就改了嘴,又不好意思承认错误,于是赌咒发誓。
但是他忘了他的堂弟兼高徒阿难以多闻第一,老师说过的每个字儿都记得清清楚楚,后来集经时,无意中出了释迦牟尼的丑。
第一种解释难以成立,因为现存的佛经当中,除了《楞严经·清净明诲章》明确显示佛陀允许徒众吃肉以外,《四分律》卷42、《十诵律》卷26、《摩诃僧祇律》卷32等律部经典也有这样的明确记载,如果《楞严经》是伪经,难道《四分律》、《十诵律》、《摩诃僧祇律》也是伪经?我看不像。
第二种解释从常理上成立:释迦牟尼说法四十九年,自己的理论体系肯定也在不断修改,不断变革,不断解构,不断重构,这节课和那节课,这部经和那部经,出现前后矛盾,是正常的,也是不可避免的,开始让吃肉,后来又不让,就是众多前后矛盾中的一个。
可是有些“道友”或“同修”反对这一种解释,他们认为佛陀成道之后,已经做到圆融无碍,不可能出现前后矛盾。
为什么开始让吃肉后来又不让吃肉呢?他们说,这叫应机说法。
这个我懂,就是对不同的人说不同的法,给不同的病开不同的药,问话人不固定,给出的答案也不固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佛教对食肉的看法
佛教提倡不杀生,但一般允许食用三净肉。
《四分律》第四十二卷中规定:
有如此三事因缘不净肉,我说不应食。
若见为我故杀。
若从可信人边闻为我故杀。
若见家中有头有皮有毛,若见有脚血,又复此人能作十恶业常是杀者,能为我故杀。
如是三种因缘不清净肉不应食。
有三种净肉应食。
若不故见不故闻不故疑应食。
若不见为我故杀。
不闻为我故杀。
若不见家中有头脚皮毛血。
又彼人非是杀者。
在《律藏》中,佛陀规定比库们不可以吃十种肉:人肉、象肉、马肉、狗肉、蛇肉、狮子肉、老虎肉、豹肉、熊肉和土狼肉。
此外,比库除了得非人病(鬼神附身等)开缘允许吃生肉、喝生血外,无病比库是禁止食用生血、生肉的。
佛陀也禁止比库们食用明知是为了自己或同梵行者(五同法者;出家五众)所杀的鱼肉;佛陀允许比库们食用三边清净的鱼肉:不看见、不听见、不怀疑为自己或同梵行者所杀的鱼肉。
在《律藏》世尊提到:「未观察不得食肉,假如食用者,犯恶作。
」注释书提到:「『观察』是指考察、询问而说。
『未观察』即是未询问。
因此,假如知道是哪一种肉,就不用询问;假如不知道,应当询问后才食用。
」
此外,注释书再提到,由于熊肉和猪肉;豹肉和鹿肉很相像,所以比库在获得肉时应当问施主:这是不是允许的肉。
佛陀和比库们都依托钵乞食而活命,施主布施什么食物就吃什么食物,不能挑剔,只要所食用的是三净肉,都是如法的。
佛陀在世时,得瓦达答提出五种主张想要破僧,反而被佛陀所禁止,其中第五种就是主张终生不吃鱼肉。
我们应当以此为警惕!至于有些在家众为了慈悲或习惯而不吃鱼肉,在他们的环境允许下,想少和众生结恶缘,这是值得赞许的。
然而他们不应该批评如法食用三净肉的佛教徒,如此大家才能和睦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