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ppt课件(优秀版)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绝对君主专制制度对中国社会的消极影响
①皇帝决策:具有独断性、随意性,易 出现失误;
皇太极
1658年,顺治帝将内 三院(内国史院、内秘书 院、内弘文院)改为内阁, 负责起草、传达诏书,代 批拟旨等。内阁的最高长 官是大学士,地位很高却 没有实权,只相当于皇帝 的私人秘书。
“奏章票拟,主之内阁; 军国机要,主之议政处。”
顺治帝
三、军机处的设立 1、清初议政王大臣会议与内阁 2、南书房
康
熙
南书房
三足 鼎立
议政王大 臣会议
内阁
扩大皇权
三、军机处的设立 1、清初议政王大臣会议与内阁 2、南书房 3、军机处的设立
雍 正
军机处
君主专制 制度发展
到顶峰
a.目的
b.最初名称 设置时间、地点 人选
c.职能 跪受笔录,承旨遵办
人员简单
d.特点:简、速、密
办事效率高
地处内廷
想一想
为什么说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君主 专制达到顶峰?
• 背景:中国封建社会开始步入晚期, 统治阶级更加腐朽,社会矛盾更加 尖锐。
• 目的:为稳定、巩固封建统治。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一、宰相制度的废除 二、内阁的出现 三、军机处的设立
一、宰相制度的废除
1、宰相制度废除的原因
历史原因: 元朝教训: 现实原因: 导 火 线:胡惟庸案
朱元璋
废行省 设“三司”
厂卫
吏、户、礼、兵、刑、工
行中书省
三司 八股取士
三、军机处的设立 1、清初议政王大臣会议与内阁
女真
后金
八旗制度
部落贵族共同议事
军事民主制
努尔哈赤
议政王大臣会议
限制皇权
议政王大臣会议是清 朝初年由满洲贵族组成的 商讨和决定军国大事的最 高权力机关。
议政王大臣会议具有 很大的决策权,它决策的 事,连皇帝也难以更改。
“内阁” 应运而
3、宰相制度废除的影响 生
①皇帝集皇权和相权于一身,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②皇帝政务繁多,身心疲惫。
二、内阁的出现 1、内阁制创立的原因
“人主以一人御天下,不可无辅臣”
二、内阁的出现 2、内阁的形成和发展
明太祖:殿阁大学士(侍从顾问) ——奠定基础
明成祖:文渊阁大学士(参与机务) ——正式确立
胡惟庸(?—1380),安徽定远人。1355年投奔朱元璋。1370 年升至中书省参知政事。后任丞相七年。朱元璋感到胡惟庸是极大 威胁,以“擅权枉法”罪把他逮捕,并将其处死,牵连致死者达3 万余人,史称“胡狱”。 胡惟庸被杀后,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 使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皇权极大加强。
• 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 奏请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 全家处死。 ——明太祖《皇明祖训首章》
学思之窗
⊙你是否同意这位学者的观点? ⊙请你谈谈宰相制度的废除,究竟有何利弊?
⊙不同意。 ⊙宰相在我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内部可发挥双 重作用:既可以辅佐皇帝,帮助皇帝处理政务, 决策机要;也可能因权力过重而威胁君主,造 成深刻的君相矛盾。明太祖废除丞相后,固然 可以解决君相矛盾,但必然导致皇帝负担加重, 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个人裁决,难免偏颇、草率。
议一议
阅读课本第17页的[学思之窗],思考: 明朝的内阁首辅就是变相重设的宰相吗?
内阁首辅==宰? 相
性质
宰相 一级行政机构
内阁 内侍机构
职权
行政、决策
侍从、咨询
任职方式
要经皇帝及大臣 商议
直接由皇帝决定
对皇权影响 制约皇权
强化君主专制
结论:内阁首辅不同于宰相, 不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
二、内阁的出现
宋朝(加强) 地方:把军事、行政、财政权力收归中央
中央:设中书省
元(新发展)
地方:实行行省制度
温故 知新 秦朝(形成)
两汉(巩固)
隋唐(完善)
宋朝(加强) 元(新发展)
皇帝
明清(顶峰)
集 中
中央集权
集 中
地方分权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请思考:明清两朝为什么都要空 前加强君主专制制度?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行中书省(平章政事)
行政
监察
军政
地方权力 过大
布政司 按察司 都指挥司
三司
地方权力集 中到中央
君主专制加强的必然结果 地方的权力收归中央 矛 宰相权力膨胀 盾 皇权日益强化
废除宰相制度
一、宰相制度的废除 1、宰相制度废除的原因 2、宰相制度的废除
废宰相
公元1380年,朱元璋借“胡惟庸案”的 机会,规定以后不许再立丞相。
明宣宗:内阁大学士(票拟权) ——发展
明神宗:内阁首辅(张居正侵夺六部职权) ——全盛
明 Y(政治地位上升情况) 内
阁
政
治
地 位 演 变
参与
侍
机密
票 拟 权
从 顾
事务 决策
图
问
“部权尽归内Fra Baidu bibliotek” X(时期)
O 明太祖 明成祖 明宣宗 明神宗
二、内阁的出现 1、内阁制创立的原因 2、内阁的形成和发展 3、内阁的地位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温故 中央:皇帝制度、三公九卿
知新 秦朝(形成) 地方:郡县制
两汉(巩固) 中央:汉武帝重用亲信担任尚书令、侍中等
地方:汉武帝颁布“推恩令”,中央集权加强 中央:三省六部
隋唐(完善)
地方:加强统治;中期后藩镇割据局面削弱了中央集权 中央:中书门下;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相权
• 军机处没有议政王大臣会议那样的决定权。军机处实 际上只是皇帝的一个亲信秘书班子,军国大事全凭皇 帝裁决,军机大臣只能惟命是从,负责往下传达,连 建议的权力也没有。
• 这样从中央各部到地方军政首脑,实际上都直接听从 皇帝的指挥。至此,不仅内阁形同虚设,议政王大臣 会议也名存实亡,皇权得以大大加强。这标志着我国 的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到顶峰。
• 凡我子孙,钦承朕命,无作聪明,乱我已成之 法,一字不可改易。 ——明太祖《皇明祖训·序》
“……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 ,虽有贤相,然其间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 朝罢相,……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明史纪事本末》
一、宰相制度的废除
1、宰相制度废除的原因
2、宰相制度的废除
3、内阁的地位
①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 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 构;
②阁臣的升降由皇帝决定,职权的大小依皇帝 旨意而定;
③票拟是否被采纳最终还得取决于皇帝的批红。
明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措施
A.地方:废行省 设“三司” B.中央:废宰相 设内阁
权
皇帝
宰 相 内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