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最后一片叶子说课稿-北师大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最后一片叶子说课稿-北师大版

《最后一片叶子》说课稿

重庆市女子职业高级中学黄妮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上午好!我是来自语文组的教师——黄妮。今天我说课的篇目是《最后一片叶子》。

我说课的内容分为说教材、说学情;说目标、说重难点;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七个部分。

一、说教材

(一)、首先从单元教学总目标来看

《最后一片叶子》是人教版中职语文第三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精讲课文。

本单元的教学主题是德行之美。旨在让学生对美的德行有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帮助学生不断完善自己的道德品质,培养健康的人格;激发学生的感恩情怀,使之具备并肩负起善待他人、敬畏生命等社会公德和责任,成为一个对他人、对社会有用的人。

(二)、其次从文章自身来看

作者欧·亨利,美国著名短篇小说家,被誉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之一。

《最后一片叶子》是欧·亨利的代表作之一,充分体现了欧·亨利的写作特色——构思新颖独特,语言诙谐夸张,让读者在俏皮的描写中醒悟内在庄严的思想感情,尤其具有特色的,是看似荒唐的结局往往给读者以深层的思索和启迪。这样的短篇小说对于喜欢猎奇又不喜复杂剧情、沉重思考的中职学生首先就很具吸引力的。

同时学习本文对于即将走上实习岗位、走进社会的高二学生又有着很深刻的启发作用,虽然我们与“金钱至上”的资本主义国家有明显的区别,但社会毕竟存在压力、竞争,有它冷酷的一面,怎样面对事业的挫折,面对人情的冷

们心理毕竟尚不成熟,部分学生的道德品质及价值观发展得并不完善,甚至还存在偏差,但她们的性格、气质、思想的可塑性很大,希望这篇文章能象可以燎原的星星之火在她们心中点燃德行之美的火花。同时,中职学生在社会并不具备强大的生存竞争力,面对实习、面对工作,未做好思想准备的她们必将经历前所未有的挫折和失落,因此培养她们积极对待苦难的坚强乐观精神非常必要。

四、说重难点

前苏联的霍姆林斯基指出:“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壤上。课堂教学是一个教师、学生、文本之间情感交流的过程,这个过程始终以情感为动力进行美的教育。”

(一)教学重点:我认为本文表现出来的最朴素的人类情感是这篇小说最打动人心之处,故此本课重点放在对人性美的体会上。

(二)教学难点:感受人性美要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来达成,而小说刻画人物所用的表现手法则是学生掌握的难点,故此把小说刻画人物的表现手法作为难点。

五、说教法

按照中职女生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为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决定采用以下教法:

1、设疑激趣法(设置疑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导学生探究、思考,解决本文难点;)

2、创设情境法(通过音乐导入、多媒体辅助教学、分角色朗读、排演小品等方式,创设教学情境,融入小说主题氛围,突破本文重点)

六、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体,陶行知说过:“与其把学生当天津鸭儿添入一些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锁匙,使他们可以自动去开发文化的金库和宇宙之宝藏。”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关注学生在研讨与探究过程中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具体学法如下:

1、自主学习法(新课标把学生定位为学习的主体,那么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学习就应该成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要活动);

2、讨论探究法(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所以,相互讨论探究又是必要的补充)。

七、说教学过程

本课用二课时完成,我重点说的是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这一课的教学过程有六个部分,时间安排分别是导入新课(2分钟)、教学实践(7分钟)、设疑探究(18分钟)、拓展延伸(5分钟)、布置作业(3分钟)、课堂小结(5分钟)

(一)、导入新课(播放《爱的奉献》,伴随着音乐导入)

在很多人的心目中,似乎接受别人的关心、帮助,是天经地义的,却从来没想到如何关爱他人;很多人虽然渴望拥有真挚的亲情、爱情、友情,却从来不愿对他人付出真情。今天我们将看到闪烁在平常人身上不平凡的德行之美!

从揭示我们身上自私的行为入手,贴近现实生活,可以引起学生的反思——我是这么想的?做的吗?而音乐可以直观的给学生带来心灵的震撼,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很快进入小说,对他人奉献爱心这样一个主题氛围。

(二)、教学实践——文学社成员表演小品《最后一片叶子》

这个环节设计的原因是,上节课要求由文学社成员牵头,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按照文学社有关“话剧创作”的讲座内容,将课文改编成剧本,并利用晚自习时间进行排演。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对语文实践活动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剧情,掌握人物个性语言及性格特征,同时又为第三单元学习《雷雨》等优秀

话剧以及参加校艺术节心理话剧的创作、表演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设疑探究(分析人物形象、体会文章主题)

1、同学们认为小品表演最震撼人心的是哪一个情节?说明原因。(直接由观看小品的感受入手,分析小说结局部分入手,便于层层的设置疑问,能较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

应该是小说的结局部分,因为这一部分写到舒揭开了最后一片叶子的真相:墙上那片唤醒了琼西生命渴望的最后一片叶子,是老贝尔门在风雪之夜用生命画上去的。结尾初看令人意外,因变幻莫测、始料未及而使读者心灵受到震撼。

2、最后一片叶子与琼西有怎样的关系?为什么最后的藤叶能挽救琼西的生命?

生活困窘、事业受阻、疾病缠身的琼西把叶子当作了放弃生命的理由。然而它最后却成了希望的象征,在永不凋零的最后一片常春藤叶的鼓舞下,琼西重新振作起来;而它更是爱的写照,没有老贝尔门在凄风冷雨之夜的绘藤,没有舒的悉心照料,也不可能有琼西的康复。(可引导学生根据资本主义社会背景、人物充满挫折的经历、软弱的个性特征,来挖掘琼西与最后一片叶子之间独特的关系)

3、分组讨论贝尔门的人物形象

(要求学生从课文中勾划出反映贝尔门处境及性格的句子,分组加以讨论,进行总结,分析贝尔门形象,他为什么看上去是这么一个古怪的老头儿:)外表丑陋、事业无成、生活窘迫,而他的酗酒正是他内心苦闷的表现,他之所以瞧不起别人温情正是他敏感的表现,不希望被人同情。但他用生命画出自己的杰作,这才是他的主导性格:“善良真诚,不求回报”。他的崇高爱心、自我牺牲精神由此得到了展现。我们看到了贝尔门平凡的甚至有点讨厌的外表下有一颗火热的爱心,虽然穷困潦倒,却无私关怀、帮助他人,甚至不惜付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