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社会问题行为及其干预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社会交往障碍具体表现 2 言语障碍具体表现 3 重复刻板行为具体表现
孤独症康复训练需要遵循的原则
要让孤独症学前儿童感觉自由、放松、快乐,避免压力,在游戏中改善症状而不是将 其作为课业强迫孤独症学前儿童完成。
训练中孤独症学前儿童是主角,根据孤独症学前儿童不同刺激的需要进行选择;每次 课程安排多个训练项目供其自由选择。
四 学前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影响因素
生物因素
1
家庭因素
2
社会因素
3
幼教机构
4
三、学前儿童常见的社会问题行为 1 攻击性行为
五 攻击性行为的教育对策
1
创设良好的生活环境
2
培养学前儿童的自我控制能力
3
引导学前儿童合理宣泄不良情绪
4
及时纠正学前儿童的攻击性行为
5
坚持赏识教育的原则
6 通过各种活动矫治学前儿童的攻击性行为
四、学前儿童社会问题行为的干预方法
01
自然后果法
02
强化法
03
代币法
04
模仿法
05
游戏疗法
四、学前儿童社会问题行为的干预方法 1 自然后果法
一 自然后果法的概念 二 自然后果法的实践解读
1 让学前儿童体验自己行为的后果 2 教育者适时介入,不能放任自流 3 “自然后果法”并不适用于学前儿童的所有行为
三 学前儿童正常 行为的标准
4 学前儿童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掌握并遵守纪律,懂得奖惩的意义
5 学前儿童的行为要与社会文化背景相适应
一、认识学前儿童社会问题行为 2 学前儿童社会问题行为的类型
心理性问题行为表现类型
生理性 问题行为
心理性 问题行为
品德性 问题行为
Contents 目录
1 认识学前儿童社会问题行为 2 学前儿童社会问题行为的影响因素 3 学前儿童常见的社会问题行为 4 学前儿童社会问题行为的干预方法
要让孤独症学前儿童自发地寻求感觉刺激,给予引导,不是简单地教他怎样去做。 在训练过程中,多鼓励孤独症学前儿童,给予肯定和积极的反馈,帮助家长认识孤独
症学前儿童的进步和成功。
Contents 目录
1 认识学前儿童社会问题行为 2 学前儿童社会问题行为的影响因素 3 学前儿童常见的社会问题行为 4 学前儿童社会问题行为的干预方法
三、学前儿童常见的社会问题行为 2 说谎行为
一 说谎行为的含义
二 学前儿童说谎行为的类型
三 学前儿童说谎行为的原因
01 无意说谎 02 有意说谎
1 满足愿望的心理 2 理解性心理错觉 3 自信心的萌动
三、学前儿童常见的社会问题行为 4 孤独症
一 认识学前儿童孤独症
二 学前儿童孤独症特征与具体表现 三 孤独症康复训练
三、学前儿童常见的社会问题行为 1 攻击性行为
二 攻击性行为的类型
1 根据攻击性行为者的动机及是否对他人造成伤害分类
2
根据行为的表现形式分类
3
根据攻击性行为发生的频率分类
1 敌意性攻击行为 2 工具性攻击行为
1 主动攻击 2 被动攻击 3 间接攻击 1 习惯性攻击行为 2 偶发性攻击行为
三、学前儿童常见的社会问题行为 1 攻击性行为
如何界定这些问题行为?如何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针对这些问题,本章 在介绍学前儿童社会问题行为的含义及类型的基础上,阐述学前儿童社会 问题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干预方法,让幼教工作者了解并掌握学前儿童社会 问题行为的理论知识,并能将其应用到具体的案例分析与教育实践中。
Contents 目录
1 认识学前儿童社会问题行为 2 学前儿童社会问题行为的影响因素 3 学前儿童常见的社会问题行为 4 学前儿童社会问题行为的干预方法
一、认识学前儿童社会问题行为
01
问题行为与正常行为的区别
02
学前儿童社会问题行为的类型
一、认识学前儿童社会问题行为 1 问题行为与正常行为的区别
一 问题行为的含义
二 学前儿童问题 行为及行为表现
1 良好行为不足 2 行为过度 3 行为不适当
1 学前儿童能学会表达与控制自己的情绪 2 学前儿童的行为必须与年龄相符 3 学前儿童能正确处理与同伴的关系,解决冲突
CHAPTER TWELVE
学前儿童社会问题行为 及其干预
学习目标
➢ 了解学前儿童社会问题行为的含义和类型。 ➢ 掌握常见的学前儿童社会问题行为的表现。 ➢ 了解学前儿童社会问题行为的影响因素。 ➢ 学会运用学前儿童社会问题行为干预的基本方法。
❖ 学前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社会问题行为。
二、学前儿童社会问题行为的影响因素
01
生物因素
02
心理因素
03
家庭因素
04
幼教机构因素
二、学前儿童社会问题行为的影响因素
生物 因素
心理 因素
1 遗传 2 母孕期和围产期
不利因素的影响
3 围产期损害
1 气质
2 活跃情型绪 3 专注智型力
抑制型 均衡型 敏捷型
家庭
幼教机
因素
构源自文库素
1 父母的教养方式 2 亲子关系 3 家庭氛围
Contents 目录
1 认识学前儿童社会问题行为 2 学前儿童社会问题行为的影响因素 3 学前儿童常见的社会问题行为 4 学前儿童社会问题行为的干预方法
三、学前儿童常见的社会问题行为
01
攻击性行为
02
说谎行为
03
社交退缩行为
04
孤独症
三、学前儿童常见的社会问题行为 1 攻击性行为
一 攻击性行为的含义
攻击性行为 攻击性行为又称侵犯性行为,是指当需求得不到满足,或者自己的权利受到损害时,学
前儿童出现的身体上的进攻、言语上的攻击等侵犯性行为,主要表现为打、踢、咬、抓、 撞、威胁、骂人、羞辱、大声叫嚷、叫喊名字、抢走别人的东西等。 攻击性行为是一种以伤害他人或他物为目的的行为,是一种不受欢迎但经常发生的行为。 攻击性行为是任何有意伤害生物体的行为,且被伤害者会力图避免这种行为。
四、学前儿童社会问题行为的干预方法 2 强化法
一 强化法的含义
二 强化的基本方法
正 强化
负 强化
1 强化物的分类 2 正强化法的基本方法
消退 法
惩罚
1 体罚 2 谴责 3 暂停
四、学前儿童社会问题行为的干预方法 3 代币法
一 基本原理
二 基本步骤
01 准确把握目标行为 02 建立基线 03 确定代币 04 确定支持强化物 05 拟订代币交换系统 06 严格执行具体操作 07 把代币制泛化到自然环境中去
三 学前儿童攻击性行为的特点
攻击性行为的性别差异 1 学前儿童攻击性行为频繁,主要表现为为了玩具和
其他物品而争吵、打架。 学前儿童更多依靠身体上的攻击,而不是言语 2 上的攻击。
3 从工具性攻击向敌意性攻击转化的趋势。
学前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 4
三、学前儿童常见的社会问题行为 1 攻击性行为
四、学前儿童社会问题行为的干预方法 4 模仿法
一 模仿法的基本程序
模仿法的基本步骤
二 模仿法的基本类型
课后习题
一、名词解释
1.攻击性行为 2.说谎行为
二、简答题
1.简述自然后果法。 2.简述游戏疗法。
三、论述题
1.论述问题行为与正常行为的区别。 2.论述学前儿童社会问题行为的影响因素。 3.通过实际案例论述如何进行强化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