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专题复习课件:专题四 地壳运动规律 (共67张ppt)

合集下载

高三地理地球运动规律PPT课件

高三地理地球运动规律PPT课件
运动 轴心 及轨 道
方向
绕地轴旋转,地轴北端始终 指向北极星附近,并与公转 轨道面成66°34′夹角
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 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呈顺 时针
(1)轨道为黄道,是一近似圆 的椭圆轨道 (2)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 上,地球位置有近日点(1月初) 和远日点(7月初)之分
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 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
()
A.
B.
C.
D.悉尼(约34°S
(3)若O为北极点,H、P为晨昏线与某纬线的两
个交点,则E点的时间可能为
()
A.5月23日8时
B.6月22日18
C.11月23日6时
D.12月22日18时
第21页/共80页
解析 太阳光照图的判读和与地球运动相关的知
识,是高考命题的永恒热点和难点,本组题综合能
力强,难度大。(1)出现极昼和极夜现象的最低
第14页/共80页
①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 减。如下图中D ②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 减。如下图中C ③春秋分日: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如下图中E折线所示。
第15页/共80页
(2 ①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为 90°,全年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即一年中有两个 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如下图A
第23页/共80页
知识点三 晨昏线与光照图 1.
(1 晨线、昏线的判别应以地球自转方向为依据。顺着 地球自转的方向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所经过的晨昏 线部分为晨线;反之,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由昼半 球进入夜半球所经过的晨昏线部分为昏线。
第24页/共80页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 ①晨昏线与太阳光线:由于晨昏线是太阳光线与地 球的切线,所以晨昏线所在的平面永远与太阳光线 垂直;同一晨昏线上的点太阳高度是相同的,都等 于0°;太阳高度在昼半球大于零,在夜半球小于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PPT课件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PPT课件
地堑
图示
岩层变化 地形及举例 向上拱起 高大山地:阿
尔卑斯山
向下凹陷 谷地
相对上升 块状山地:华
山、庐山
相对下降 狭长凹陷地带:
渭河平原
12
构造地貌实践意义
地壳运动和变化
构造 名称
实践意义
原因及依据
修建工程隧道
结构稳定,利于防止水渗漏
背斜 石油、天然气储藏区
岩层封闭,不易挥发,利于储藏
顶部地带适宜建采石场
(05江苏文综卷) 读我国西南局部地区主要地质灾害分布示意图(图1),回答下列问题。
(1)从地壳运动、气候和灾害成因上的关联性等方面,简述该地区地震、泥石流灾害频 发的自然原因。(6分)
(2)简述该地区泥石流频发的人为原因。(1分)
(3)除地震和泥石流外,危及人类生命财产安全的地质灾害还有

等。
-
3.该8.7级地震发生时,纽约(西5区)为
A.29日10时9分 B.27日11时9分
C.27日12时9分 D.28日11时9分
4.该岛附近作为板块边界的海沟的走向为
A东西向
B.东北—西南向
C南北向
D.西北—东南向
5.该海沟两侧的板块是 A.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 C.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
B.南极洲板块、印度洋板块 D.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
-
5
36.(36分)读图10,回答下列问题。
2)简述图中滦河 三角洲的成因。(6分
在滦河河口附近, 流速减缓,泥沙 堆积,形成三 角洲。
-
6
-
课标要求
1.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 。
2.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 、外力因素。

地壳的运动规律(共31张PPT)

地壳的运动规律(共31张PPT)
专题一 自然地理原理与规律
第5讲 地壳的运动规律
Hale Waihona Puke 【必备知识】 1.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风化、侵蚀、搬运、堆积 固结成岩
变质
重熔再生 冷却凝固
2.地形倒置——背斜成谷、向斜成山:
挤压
谷地
山岭 向斜
张力
背斜
3.不同河段外力作用及形成的地貌:
侵蚀
减弱 沉积
侵蚀
4.两类典型的河流堆积地貌:
山口
洪(冲)积扇
顶托 三角洲
考点一 流水、风力作用与地貌
(2016·浙江高考)如图为某河谷地质、地貌剖面图,图 中地层年代由①到③变老。图中阶地(用T表示,数字下 标表示阶地的级数)指由河流作用形成的高出洪水位的 阶梯状地貌。此河段阶地主要由于地壳抬升形成。完成 (1)~(2)题。
(1)对河谷处的地质构造类型和两侧地壳抬升幅度的判断,
(2)依据区域环境判断。 ①干旱、半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多风力侵蚀地貌 和风力沉积地貌。 ②湿润、半湿润地区流水作用显著,多流水侵蚀地貌和 流水沉积地貌。 ③高山地区多冰川作用,多角峰、冰斗、“U”型谷、冰 碛丘陵等地貌。 ④沿海地区多海浪侵蚀、沉积作用,常见海蚀柱、海蚀 崖和海滩等地貌。
2.沟谷的发育过程:
4.该地区( ) A.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消亡边界 B.位于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的生长边界 C.岩石层理构造明显,多含有化石 D.地壳比较稳定,气象灾害多发
3选D,4选B。
(2015·全国卷Ⅰ)如图示意在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的某监测剖面上,
不同年份水深2 m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起始点是位于海岸
横剖面示意图,该地区裁弯取直开挖了引水隧洞,
连接了同一条河流的不同河段,读图完成1~2题。

2018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4地壳的运动规律课件(38张)

2018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4地壳的运动规律课件(38张)

•考点二 内力作用与地质构造
• (2017·江苏地理)下图为“某地区的地质剖面示意图”。读 图,回答(1)~(2)题。
• • • • • • •
B (1)地质构造和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 ) A.甲乙丙 B.乙丙甲 C.丙乙甲 D.丙甲乙 B (2)在地质演化过程中,形成褶皱的次数是 ( ) A.1 B.2 C.3 D.4 【解析】 第(1)题,据图可知,甲为砂岩层,乙为断层, 丙为岩浆岩。图中甲岩层下有侵蚀面,故三者形成的先后 顺序为乙丙甲。第(2)题,图示地质剖面图上没有一个完整 的褶皱构造,但褶皱构造留下的痕迹——岩层倾斜比较明显。 图中甲处岩层和被乙断层错断的岩层明显倾斜,且倾角不
• (2017·江苏盐城阜宁中学5月模拟)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可将 岩石折叠如被,图1为“某地地质景观图”,图2为“地壳 物质循环简图”(甲→戊代表岩浆、三大类岩石和沉积物)。 读图,回答(1)~(2)题。
• • • •
C (1)构成图1景观的岩石,其所属类型对应于图 2中的( A.甲 B.乙 C.丙 D.丁 B (2)形成图1景观的地质作用先后顺序是( )
• 【解析】 图示地貌景观为甘肃省张掖某地区的丹霞地貌, 岩石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据此可判断岩石类型为沉积岩; 图中所示山脉为地壳运动导致岩层隆起而形成的,部分地区 岩层发生断裂、位移,有断层存在,但主要的地质构造为褶 皱。综上可知,选项B正确。
• 2.(2016·北京文综)下图示意平顶海山的形成过程。读图,回 答下题。 • 平顶海山( D ) • A.为褶皱山 • B.由沉积岩构成 • C.顶部形态由内力作用塑造 • D.随着板块的移动没入水下 • 【解析】 由图可知,平顶海山是火山喷发后形成的山地, 随着地壳运动,山地逐渐没入水下,在海洋表层海水运动等 外力作用下,山地的山顶被削平。

高考地理微专题复习之地壳运动(43张PPT)

高考地理微专题复习之地壳运动(43张PPT)

命题角度一 结合地理景观图和地壳物质循环图,考查地壳物质循环 (题型预测:选择题)
(2019·黑龙江牡丹江第一高级中学期末)到长白山天池边上的游人会发现这样一种石头:遍身气孔,看上去满 目疮痍,入水不沉,这就是著名的长白山浮石。下图为小明同学拍摄的天池自然风光及天池周边“浮石”图 片。据此完成1~2题。 1.长白山天池形成源于( ) A.火山活动 B.溶洞塌陷 C.地壳下陷 D.岩石崩塌 2.关于“浮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浮石”中能找到动植物化石 B.“浮石”孔隙源于外力侵蚀 C.“浮石”与大理岩岩性相同 D.海岭处多“浮石”
B.图示边界类型会出现深海沟
C.图示海底可能形成海岭
D.东非大裂谷的成因与此不一致
解析 第3题,由图中乙地附近洋底岩层年龄大约为0~7百万年,向两侧逐渐增加,说明乙地位于板块的生长边界,甲地 位于该生长边界东侧;结合世界主要板块及其边界类型可知,非洲板块、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的西侧都有生长边界分布, 而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西侧都为消亡边界。故选D。
命题角度二 结合洋底岩层年龄分布,考查板块分布及其影响 (题型预测:选择题)
读“某大洋洋底岩层年龄分布图”,回答3~4题。
3.甲板块可能位于( )
①非洲板块 ②美洲板块 ③亚欧板块 ④印度洋板块 ⑤太平洋板块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③④
4.关于乙处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处于板块的消亡边界
命题角度四 板块构造常说解释山地矿产的形成 (题型预测:非选择题)
6、(2019·北京文综)下图为南美洲秘鲁及周边区域示意图。秘鲁境内金 属矿产资源丰富,集中分布在中部的山区,采矿业是秘鲁的经济支柱,是 一个矿产出口大国。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有关问题。

2019版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专题四地壳运动规律课件

2019版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专题四地壳运动规律课件
考向一
真题回顾
精研高考·综合提升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1.(2018· 北京卷,4)如图为某地的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图中( ) A.甲处的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壳 C.岩浆侵入可能导致乙处岩石变质
B.断层发生在花岗岩形成之后 D.丙处的溶洞景观由岩浆活动造成
思路点拨:乙位于花岗岩与石灰岩的交界处,受岩浆高温作用影响,可能导致该处的岩 石发生变质作用,C项正确。甲为花岗岩,属于岩浆岩,岩浆来自上地幔顶部的软流 层,A错误;图中地质作用发生的顺序:断层—上覆沉积物—岩浆侵入—变质作用,因此, 断层发生在花岗岩形成之前,B项错误;石灰岩中的溶洞是溶蚀作用形成的,D项错误。
答案:(1)A
(2)青藏高原南部是我国干热岩资源最丰富的地区,这是因为这里( A.地处高海拔的高原 B.地壳的厚度较薄 C.靠近板块交界地带 D.玄武岩地层广布
)
解 析 :第(2)题,青藏高原南部是我国干热岩资源最丰富的地区,这是因为这里靠近板 块交界地带,岩浆活动频繁,C项正确。干热岩绝大部分为侵入岩,高海拔的高原不是 主要成因,A项错误。地壳的厚度较厚,B项错误。玄武岩是喷出岩,不是干热岩的形 成条件,D项错误。
答案:C
2.(2018· 江苏卷,5~6)如图为“某区域地质简图”,该区沉积地层有Q、P、C、D、 S2、S1,其年代依次变老。读图,回答(1)~(2)题:
(1)从甲地到乙地的地形地质剖面示意图是(
)
思路点拨:第(1)题,根据等高线可判断从甲至乙,海拔先升高后降低,为凸地形,C、D 错;从地层分布看,从甲至乙地层分别是C、P、C,其地层年代分布是老、新、老,属于 向斜构造,岩层应该向下弯曲,A对、B错。
答案:(2)A
(3)推测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经历了( A.持续下降 B.持续抬升 C.间歇性下降 D.间歇性抬升

高中地理课件-专题4 地壳运动规律

高中地理课件-专题4 地壳运动规律

图B4-2
最强,河流流速较大,因 此该断面河流流速最大 的时期为T3形成时期。
教师备用习题
3.山西大同云冈石窟(见图B4-3)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 [解析] 读图文
一。它建在裂隙发育、岩层近于水平、颗粒较细的砂岩石壁上,虽 材料可知,云冈
历经多次地震,但仍保存至今。千余年来,云冈石窟风化严重,岩石 石窟建在砂岩
【方法技巧】 地质构造类试题的思维流程
图Z4-3
■ 新题预测 考向一 岩石圈物质循环 1.澳大利亚艾尔斯巨岩是世界最大的整体岩石,其主要成分是砾岩、砂岩等。图Z4-4 为澳大利亚艾尔斯巨岩景观图,图Z4-5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图Z4-4
图Z4-5
(1)艾尔斯巨岩的主要岩石类型是右图中的( D ) A.甲 B.乙 C.丙 D.丁
图Z4-1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岩石圈物质 循环的相关知识。岩浆侵入可能 会使乙处受到高温、高压影响,使 乙处岩石变质,形成变质岩;形成甲 处花岗岩的物质主要来源于上地 幔;由图可知,形成花岗岩的岩浆侵 入了断层的上覆岩层,因此断层应 发生在花岗岩形成之前;丙处的溶 洞景观主要是由流水作用形成的。
角度二 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 例2 [2019•江苏卷] 图Z4-2 为某次地质野外考察时拍摄的 照片。照片中界面M之上的 “甲”是一水平岩层,界面M 之下的“乙”是一向斜,“丙” 是地表沟谷,N是岩层层面。读 图回答(1)~(2)题。
乙上方为水平沉积岩层, 故乙形成后该区域应先 经历侵蚀,后沉积形成甲 岩层,之后才是甲岩层抬 升。丙下方为水平岩层 甲,再向下是褶皱的翼部。 故选C。
图Z4-2
■ 考点透析 1.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的判读 (1)突破识图关键。先确定岩浆与岩浆岩。由于生成岩浆岩的只有岩浆,故只有一个箭 头指向的一般为岩浆岩。 (2)尝试代入验证。有两个箭头指向的一般为沉积岩或变质岩。

地壳运动规律与地表形态变化PPT课件

地壳运动规律与地表形态变化PPT课件

易错点:不理解地形倒置和地质构造的现实意义。 示例2 在地质年代较老的褶皱构造地区常出现背斜 成谷、向斜成山的“地形倒置”现象。下图为“地 形倒置形成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按地形倒置形成的时间顺序,下列排序正确的

()
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③②④①
D.①④③②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背斜顶部因受到 张力的影响,侵 蚀程度较大,而 向斜因受挤压力, 不易侵 蚀,因而 侵 蚀程度较小
3.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现象的形成
背斜
1 2 3
向斜
返回
一段时间后,
由于差别侵蚀, 背斜部位反而低 于向斜部位,形 成背斜 成谷,向 斜成山的现象
断 层 示 意
返回
二、地壳的物质循环
(一)地质循环
流水沉积地貌—— 山麓冲积扇、 冲积平原 三角洲
( 干 旱 、风 半力 干作 旱用 地 区 )( 高 纬 度冰 或川 高作 山用 地 区 )
风力侵蚀地貌——风蚀沟谷、风蚀洼地、戈壁 裸岩荒漠、风蚀蘑菇、雅丹地貌
风力沉积地貌——沙丘、黄土高原
冰川侵蚀地貌——峡湾、角峰、冰斗、U形谷、 冰蚀湖泊 波状起伏的平原(东欧平原)
背斜和向斜有时成谷有时成山
3、断层:裂谷、陡崖、块状山地、谷地 裂谷:东非大裂谷 块状山地——泰山、庐山、华山、 谷地——渭河平原、汾河谷地
返回
应用
1、储油构造——背斜 2、储水构造——向斜(自流盆地) 3、找泉、地下水——断层 4、工程:隧道——穿过背斜,通过断层
时采取加固措施 水库等大型工程选址应避开断层带
冰川沉积地貌—— 冰碛湖泊(日内瓦湖,芬兰)
外 力
侵蚀地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向二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真题回顾
1.(2018·全国Ⅰ卷,6~8)如图示意某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该河段两岸 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平坦面T0、T1、T2、T3,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 沉积砾石。砾石的平均砾径T3>T0>T2>T1。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据此 回答(1)~(3)题:
(1)面积仍在扩大的平坦面是( )
(1)组成“巨人之路”的石柱的岩石属于右图中的( ) A.a B.b C.c D.d (2)推测“巨人之路”地貌景观的地质形成过程正确的是( ) A.深海沉积—地壳抬升—流水溶蚀下切—海水侵蚀 B.板块张裂—岩浆侵入—岩浆冷却结晶—风力侵蚀 C.板块碰撞—岩浆侵入—地壳隆起抬升—风力侵蚀 D.板块张裂—岩浆喷出—岩浆冷却结晶—海水侵蚀
考向透析 1.主要外力作用类型判断的综合分析方法 分析某地区主要外力作用的类型,往往需要综合许多因素。
影响因素
气候因素(气 温、降水)
地质地形因素 (基岩、地形
地势)
生物因素(植 被覆盖率)
地区差异 干旱、半干旱地区
湿润地区
基岩性质 地形与地势
起伏 植被覆盖率低 植被覆盖率高
表现
昼夜温差大,降水少,主要表现为风化作用和风力侵蚀、 搬运、沉积作用
(3)判断岩层新老关系 ①正常状态的岩层→下老上新。 ②背斜→两翼新、中间老;向斜→两翼老、中间新。 ③侵入岩层的岩体→侵入的岩体要比被侵入的岩层新,形成时间晚。 3.岩石圈物质循环
(1)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冷却凝固、外力作用、变质作用、重熔再生。 ①地壳物质循环是从岩浆到各种岩石的形成,再到新岩浆的产生过程。期 间经过的地质作用主要有冷却凝固作用、外力作用、变质作用、重熔再生 作用等。 ②岩浆来源于上地幔中的软流层。 ③主要岩石类型: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2)判读地壳物质循环图的基本步骤 ①突破识图是关键 先确定岩浆与岩浆岩。由于生成岩浆岩的只有岩浆,故只有一个箭头指向 的方框一般为岩浆岩。 ②尝试代入验证 有两个箭头指向的方框一般为沉积岩或变质岩。
解析:第(1)题,石柱是玄武岩,是岩浆岩中的喷出岩;图中a是侵入岩,b是喷出 岩,c是沉积岩,d是变质岩。故B正确。第(2)题,北爱尔兰地处大西洋中部,处 在早期的美洲板块与亚欧板块张裂带,地下岩浆形成的火山不断喷发,后岩 浆冷却结晶形成玄武岩,再经海水侵蚀形成巨型石柱群。故D正确。 答案:(1)B (2)D
2.(2018·北京卷,4)如图为某地的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图中( ) A.甲处的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壳 B.断层发生在花岗岩形成之后 C.岩浆侵入可能导致乙处岩石变质 D.丙处的溶洞景观由岩浆活动造成 思路点拨:乙位于花岗岩与石灰岩的交界处,受岩浆高温作用影响,可能导致 该处的岩石发生变质作用,C项正确。甲为花岗岩,属于岩浆岩,岩浆来自上 地幔顶部的软流层,A错误;图中地质作用发生的顺序:断层—上覆沉积物— 岩浆侵入—变质作用,因此,断层发生在花岗岩形成之前,B项错误;石灰岩中 的溶洞是溶蚀作用形成的,D项错误。 答案:C
2.(2019·全国Ⅱ卷,9~11)霍林河发源于大兴安岭,为山前半干旱区及部分半湿
润区的平原带来了流水及泥沙。受上游修建水库和灌溉的影响,山前平原河
段多年断流。断流期间,山前平原上的洼地增多增大。据此回答(1)~(3)题:
(1)修建水库前,营造该地区山前平原地表形态的力主要来自( )
A.构造运动 B.流水
命题角度二:三大类岩石及岩石圈物质循环 (2019·河南新乡模拟)“巨人之路”是位于英国北爱尔兰海岸的著名旅游景
点,在199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自然遗产。这个由数万根高低不一 的玄武岩石柱聚集而成的、绵延数千米的堤道,从峭壁伸至海面,数千年如一 日的屹立在大海之滨,看起来就像巨型石阶,所以被称为“巨人之路”。下图 为巨人之路的景观图和岩石圈物质循环图。据此回答(1)~(2)题:
考情分析
1.结合地质剖面图或水平岩 层分布图考查岩石圈的物 质循环和地质构造。 2.联系不同河段的流水地貌 分布图或区域图考查流水 、风力侵蚀和堆积地貌的 形成过程。
整合重组 精准突破 微专题 限时训练
整合重组
精准突破
考向一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真题回顾
1.(2019·江苏卷,3~4)如图为某次地质野外考察时拍摄的照片。照片中界面M之 上的“甲”是一水平岩层,界面M之下的“乙”是一向斜,“丙”是地表沟谷,N 是岩层层面。读图,回答(1)~(2)题:
(1)界面M反映的地质含义不同于N的是( ) A.沉积物变化 B.古气候变化 C.古环境变化 D.构造运动变化 (2)该区域( ) A.甲抬升前持续接受沉积 B.乙形成时代晚于甲岩层 C.乙形成后经历长期侵蚀 D.丙是背斜受侵蚀的结果
思路点拨:第(1)题,由材料和图片可知,M上部的岩层是水平的,M下部的岩层是弯曲 的,因此M表达的地质意义和N不同的就在于弯曲岩层经过地壳的挤压形成了褶皱, 而上部的岩层主要以外力作用为主,如沉积作用,因此水平方向的岩层是没有经过挤 压作用的,故选D。无法看出古气候的变化和古环境的变化,通过岩层的顺序只可以 判断地壳运动的变化,而沉积物的变化也无法判断A、B、C错误。第(2)题,岩层位于 下方的先沉积,位于上方的后沉积,因此乙形成的时代要早于甲岩层,B错误。从图中 可以看出乙的岩层覆盖相对密集,外表有明显的侵蚀痕迹,而且最上部的岩层并不是 连续的,因此乙形成之后,经历了长期的侵蚀过程,C正确。甲是水平岩层和弯曲岩层 分界面,因此甲在抬升之前经历了外力作用的侵蚀,形成了剥蚀面,因此并不是持续地 接受沉积,A错误。丙是地表的沟谷,而且此处不一定是背斜,有可能只是单纯地表受 到流水的侵蚀而形成,也有可能是由于内力作用发生断裂而形成的沟谷。无法判断 其形成,D错误。 答案:(1)D (2)C
专题四 地壳运动规律
考纲展示
考情统计
1.地壳物质循环 2.地表形态变化
的内力因素
2019·江苏卷,3~4 2018·江苏卷,5~6 2018·北京卷,4 2018·天津卷,4 2017·江苏卷,5~6
3.地表形态变化 的外力因素
4.地表形态对聚 落分布的影响
2019·全国Ⅰ卷,9~11 2019·全国Ⅱ卷,9~11 2019·全国Ⅲ卷,37 2019·天津卷,12 2018·全国Ⅰ卷,6~8 2018·天津卷,3 2017·全国Ⅱ卷,9~10 2016·全国Ⅰ卷,8~9
(2)主要的堆积作用及形成的地貌
3.河流地貌发育的判断技巧 (1)利用河谷形态判断所处河段,如图所示:
(2)利用堆积地貌类型判断河段,如图所示:
(3)利用堆积地貌形态景观图判断河段,如图所示:
(4)河漫滩 ①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区——一般位于凸岸,堆积。 ②洪水期流水携带泥沙堆积,被淹没;枯水期裸露。 (5)河口处地貌特殊变化的推理过程
降水丰富、地表径流量大,主要表现为流水的侵蚀、搬 运、沉积作用
石灰岩地区,由于岩石的可溶性,主要表现为流水的溶蚀 和沉积作用
地势高的地区往往表现为风化、侵蚀、搬运作用;而地 势低的地区主要表现为沉积和固结成岩作用
以侵蚀、搬运为主
生物风化作用显著
2.侵蚀作用和堆积作用形成的地貌 (1)主要的侵蚀作用及形成的地貌
A.T0 B.T1 C.T2 D.T3 (2)该断面河流流速最大的时期为( )
A.T3形成时期 B.T2形成时期 C.T1形成时期 D.T0形成时期 (3)推测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经历了( )
A.持续下降
B.持续抬升
C.间歇性下降 D.间歇性抬升
思路点拨:第(1)题,图示河流有四级阶地,对应T0、T1、T2、T3四个平坦面,平 坦面上的沉积物源于河流携带的砾石。由于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因此砾 石还会继续在此沉积(或堆积),T0的面积仍在扩大。由于T1、T2、T3平坦面 位置高于洪水期河流水面,所以砾石无法在此沉积,故A项正确。第(2)题,河 流沉积物具有明显的分选性。通常,流速大,沉积物颗粒较大;流速小,沉积物 颗粒较小。砾石的平均砾径T3>T0>T2>T1,说明T3时期沉积物颗粒最大,河流 流速最快。故A项正确。第(3)题, 根据河流阶地的形成原理可知,有几级阶 地,就有过几次地壳抬升运动;而且图示河岸坡度陡缓相间分布,据此可以推 测该区域的地壳经历了间歇性抬升,故D项正确。 答案:(1)A (2)A显示X区和Y区岩层性质相同,只是位置有高低, 岩层中有断裂面且同一岩层沿断裂面错开,应为内力作用所致,故D正确、A、 C错误。图中岩层没有弯曲形变,因此不属于褶皱,故B错误。第(2)题,依据上 题推理过程,X区和Y区地表的玄武岩层在形成初期理应厚度基本一致,当前 厚度存在差异的最可能原因是Y区海拔高于X区,再加上Y区地表起伏大于X 区,外力侵蚀作用更为强烈,故C选项正确。 答案:(1)D (2)C
2.地质构造剖面图判读程序 内力作用与地质构造在高考中主要考查地质构造类型的判断和地质构造在 生产生活中的实践意义,试题多以地质构造剖面图为载体。在判读地质构 造剖面图时,一般遵循以下三步: (1)建立正常地层的特点模型 岩层平行分布,老岩层在下、新岩层在上。 (2)判断地质剖面图中的特点 ①是否弯曲→背斜或向斜的地质构造。 ②是否有断层线→断层地质构造。 ③是否有岩层上下错位→地垒或地堑的地质构造。
C.冰川
D.风
(2)断流期间,山前平原上的洼地增多增大是由于( )
A.地面沉降 B.流水侵蚀 C.风力侵蚀
D.冻融塌陷
(3)伴随着洼地增多增大,周边地区可能出现( )
A.水土流失 B.沼泽化
C.土地沙化 D.盐碱化
思路点拨:第(1)题,霍林河上游流经大兴安岭,流速快、泥沙搬运能力强,在出 山口位置因地势变得低平、水流速度减慢,从上游携带的泥沙、碎石在此堆 积形成山前平原(冲积扇),因此营造该地区山前平原地表形态的力主要是流 水,B对。第(2)题,山前平原属半干旱、半湿润地带,因河流断流使气候逐渐 变得干旱,风力作用增强,风力的侵蚀作用使在山前堆积的泥沙不断被吹蚀、 搬运,形成风蚀洼地,随着风力的不断侵蚀,洼地不断增多、增大,C对。第(3) 题,洼地增多增大,反映了该地受风力侵蚀作用加剧,被风力吹蚀、搬运的泥 沙在周边地区沉积,使周边地区可能出现土地沙化,C对。 答案:(1)B (2)C (3)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