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ppt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承天寺夜游
宋· 苏轼
承天寺塔
位于银川市城西承天
寺内,俗称“西塔”,是
西夏王朝的主要佛寺。 始建于1050年,距今已 有900多年的历史。塔通
高64.5米,异常俊秀挺拔。
承天寺
苏轼
苏轼生活的时代大兴“新 法”,改革之风大盛。由于他 反对王安石“新法”而被调离 出京。神宗元丰二年(1079 年),因御史李定、何正臣等 说他写诗讽刺了“新法”而被 捕入狱。这就是当年有名的 “乌台诗案”(乌台,指当时 苏轼(1037—1101), 的御史府)。出狱后贬为黄州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 团练副使。 之后他几经贬谪,直到 川眉山人,唐宋八大家之 )天 一。他出身世族地主,从 宋徽宗接位,大赦(shè 小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文化 下,他才得到内徙的机会, 但至常州便病逝了,时年66 教育,7岁知书,十多岁 岁。死后谥号“文忠公”。 传文,一生文采风流。
与
柏
记 承 天 寺 夜 游
苏 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 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 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 /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 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 两人者耳。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 色入户,欣然起行。念 无与乐者, 想 没有共同游乐的人 于是 高兴地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 一起 清澈透明 睡 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 藻荇 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 水草 交叉错杂 原来是 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只是
课程探究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作者是如何描绘月色的呢?
3、此时苏轼的心境如何?
赏月的欣喜, 贬谪的落寞, 自我排遣的达 观。
“苏轼成就了黄州,黄 州成就了苏轼。” ----余秋雨
面对赤壁的滔滔江水, 他豪迈奔放地说:
“大江东去,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面对青春的一去不复返, 他积极乐观地说:
“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休 将白发唱黄鸡”
面对自然界的风吹雨打, 他从容洒脱地说:
“谁怕?一蓑烟雨任 平生”
西江月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 理还乱, 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长相思 [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 流到瓜洲古渡头, 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 恨到归时方始休, 月明人倚楼。
作者在这篇文章中以诗一样的笔触 描绘了月色之美,创造了一个清冷皎 洁的意境,同时也流露出遭贬生涯中 自我排遣的特殊心情。它好像一首清 冷的月光曲,每一个音符都闪耀着银 色的寒光,都倾诉着作者皎洁而悲凉 的情怀;同时也表达了作者面对逆境 达观处世、潇洒人生的难能可贵。
看 谁 能 又 快 又 准 地 背 诵 课 文
课堂巩固
1.文章“记”的要素是: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
2、描写承天寺优美夜景的句子是
3、“月色入户”意思是 ,这句 话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
课堂巩固
4.下面红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念无与为乐者(思念) B.遂至承天寺(于 是,就) C.怀民亦未寝(睡觉) D.相与步于中庭(共 同,一起) 5、翻译下列句子: ⑴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⑵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 (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整体感知 记承天寺夜游(苏
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 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 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 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 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 者耳。
读音 节奏
理解
一、字音
qǐn 寝
yǔ
zǎo 藻
bǎi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xìng 荇
宋· 苏轼
承天寺塔
位于银川市城西承天
寺内,俗称“西塔”,是
西夏王朝的主要佛寺。 始建于1050年,距今已 有900多年的历史。塔通
高64.5米,异常俊秀挺拔。
承天寺
苏轼
苏轼生活的时代大兴“新 法”,改革之风大盛。由于他 反对王安石“新法”而被调离 出京。神宗元丰二年(1079 年),因御史李定、何正臣等 说他写诗讽刺了“新法”而被 捕入狱。这就是当年有名的 “乌台诗案”(乌台,指当时 苏轼(1037—1101), 的御史府)。出狱后贬为黄州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 团练副使。 之后他几经贬谪,直到 川眉山人,唐宋八大家之 )天 一。他出身世族地主,从 宋徽宗接位,大赦(shè 小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文化 下,他才得到内徙的机会, 但至常州便病逝了,时年66 教育,7岁知书,十多岁 岁。死后谥号“文忠公”。 传文,一生文采风流。
与
柏
记 承 天 寺 夜 游
苏 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 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 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 /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 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 两人者耳。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 色入户,欣然起行。念 无与乐者, 想 没有共同游乐的人 于是 高兴地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 一起 清澈透明 睡 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 藻荇 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 水草 交叉错杂 原来是 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只是
课程探究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作者是如何描绘月色的呢?
3、此时苏轼的心境如何?
赏月的欣喜, 贬谪的落寞, 自我排遣的达 观。
“苏轼成就了黄州,黄 州成就了苏轼。” ----余秋雨
面对赤壁的滔滔江水, 他豪迈奔放地说:
“大江东去,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面对青春的一去不复返, 他积极乐观地说:
“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休 将白发唱黄鸡”
面对自然界的风吹雨打, 他从容洒脱地说:
“谁怕?一蓑烟雨任 平生”
西江月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 理还乱, 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长相思 [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 流到瓜洲古渡头, 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 恨到归时方始休, 月明人倚楼。
作者在这篇文章中以诗一样的笔触 描绘了月色之美,创造了一个清冷皎 洁的意境,同时也流露出遭贬生涯中 自我排遣的特殊心情。它好像一首清 冷的月光曲,每一个音符都闪耀着银 色的寒光,都倾诉着作者皎洁而悲凉 的情怀;同时也表达了作者面对逆境 达观处世、潇洒人生的难能可贵。
看 谁 能 又 快 又 准 地 背 诵 课 文
课堂巩固
1.文章“记”的要素是: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
2、描写承天寺优美夜景的句子是
3、“月色入户”意思是 ,这句 话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
课堂巩固
4.下面红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念无与为乐者(思念) B.遂至承天寺(于 是,就) C.怀民亦未寝(睡觉) D.相与步于中庭(共 同,一起) 5、翻译下列句子: ⑴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⑵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 (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整体感知 记承天寺夜游(苏
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 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 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 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 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 者耳。
读音 节奏
理解
一、字音
qǐn 寝
yǔ
zǎo 藻
bǎi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xìng 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