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大众传播时代新闻信息传递的伦理建构和道德探究
新媒体时代的新闻传播伦理问题研究
新媒体时代的新闻传播伦理问题研究章节一:引言新媒体是当今社会不可避免的趋势。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平台的快速发展,彻底改变了人们获取新闻的方式。
而随着新媒体的兴起,媒体伦理问题也不断浮现出来,成为了人们思考和讨论的焦点。
本文主要从伦理层面出发,对新媒体时代的新闻传播伦理问题进行探讨。
章节二:新媒体时代的新闻传播特点新媒体时代,新闻的传播方式和传播速度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互联网、社交媒体、微信公众号等平台的出现,使得新闻不再依赖于传统媒体的传播渠道,任何人都可以随时随地发布信息和新闻。
此外,新媒体还具有传播范围广、传播速度快、传播互动性强等特点。
这种特点带来了新闻传播模式的变革。
传统媒体的新闻传播是“一对多”的模式,信息传播的主动权掌握在媒体手中,而新媒体时代则是“多对多”的互动传播模式,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发布者和传播者,传播主动权由公众掌握。
章节三:新媒体时代的新闻传播伦理问题1.虚假新闻的传播虚假新闻是指编造或歪曲事实的新闻报道,往往为了吸引眼球和利益驱动。
在新媒体时代,随着个人发布信息的门槛降低,虚假新闻的传播更加容易。
一些不负责任的媒体和个人,可能出于商业目的或者个人兴趣等因素编造或散布虚假新闻。
但虚假新闻的传播,会给公众带来误导和负面影响。
解决办法:建立虚假新闻的惩戒机制,对虚假新闻的发布者进行处罚,严格把控新闻真实性和权威性,鼓励公众自觉抵制虚假新闻。
2.不当新闻报道内容随着新媒体的发展,许多冷门的、噱头性的新闻成为了热门话题。
为了炒作新闻,有些媒体会夸大报道内容,甚至把不恰当、不道德的内容作为新闻报导,这样做不仅伤害了受害者和公众,还会影响媒体形象。
解决办法:媒体应当追求客观性、真实性、公正性,把不当的报道内容剔除或减少,避免给读者次品的信息,引导读者理解正确的报道。
3.侵犯个人隐私随着新媒体工具的普及,人们越来越容易公开自己的信息,这使得一些身份受到威胁的人比以前更容易成为攻击对象。
新闻传播的伦理与责任
新闻传播的伦理与责任新闻传播在现代社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是信息的桥梁,同时也是公众获取真实、准确信息的重要渠道。
然而,随着新闻传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伦理与责任问题也变得愈发突出。
本文将探讨新闻传播的伦理与责任,并分析新闻媒体在实践中所遇到的挑战。
1.公正和客观性新闻传播伦理中的基本要求之一是公正和客观性。
新闻媒体应当遵守客观公正的原则,对于新闻事实进行真实、准确的报道,不以个人或集体的立场进行主观化处理。
然而,实际操作中,新闻媒体面临着商业利益、政治压力等各种因素的干扰。
因此,确保新闻报道的公正客观性成为新闻媒体面临的伦理和责任考验。
2.隐私和尊重新闻传播对于个人隐私和尊重也应持有高度的责任感。
新闻媒体在报道时需要平衡对公众有益的信息和对个人隐私权的尊重。
在追求新闻热点和曝光度的同时,必须尊重被报道对象的权利和自尊心。
无论是名人、普通人还是受害者,都应受到必要的隐私保护。
3.真实性和准确性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是新闻传播的核心价值之一。
新闻媒体应当通过严谨的采访和核实工作来确保新闻报道的真实和准确。
然而,在如今的信息时代,虚假新闻和误导性报道屡屡见诸于媒体。
因此,新闻媒体应当承担更多的责任,通过加强事实核实、数据验证等手段,防止虚假信息的传播。
4.社会责任和公益导向新闻传播机构应当担负起社会责任和公益导向的使命,为公众提供有价值、有深度的新闻内容,积极参与社会事务,推动社会进步。
在当前的信息泛滥时代,过度追求点击量和商业利益,而忽略了公众需求和社会责任,新闻媒体的行为可能导致信息污染和社会不稳定。
因此,新闻传播机构应当承担起社会责任,注重公益导向,倡导正能量传播。
5.压力和挑战在探讨新闻传播的伦理与责任时,不能忽视新闻媒体所面临的压力和挑战。
新闻媒体在报道敏感话题、揭露腐败行为等过程中,常常遭受政府、企业或其他利益集团的干预和压力。
面对这些挑战,新闻媒体需要保持独立自主的精神,坚守真实、公正的原则。
新闻从业者的道德和伦理
新闻从业者的道德和伦理现代信息社会,大众无法脱离媒体而生存。
媒体不断为我们提供信息和娱乐,强化我们对某事的认知和理解.同事,不可否认的是,媒体在不同程度上参与塑造着我们的信念、价值和信仰。
公众对媒体最普遍的认知是:媒体应该扮演社会中一个有用且不可或缺的角色,提供信息、分析和评论。
现代社会无法脱离媒体,这不仅是因为媒体可以在表达民意和川大政策时提供交流通道,更因为在涉及公众利益的事件发生时,媒体的意见往往能够影响事件的进城和结果。
记者和新闻媒体,有“无冕之王”之称,公众对其工作的期待一旦实现,便会转化为信赖。
但是另一方面,公众对新闻工作者的不信任度正在增加:假新闻泛滥、庸俗化或煽情性的报道占据着人们的眼球,而且遭到了大众的抨击。
产生这一系列现象的原因首先是媒介产业化所带来的负面效应。
在新闻专业主义的指导原则下,从事该工作的新闻工作者要受到相应的约束和规范;但是同时,媒介也是一种产业,在其发展过程中要追求自身利益。
媒介的这种“私利”取向可能与社会“公利”发生冲突。
从而吵闹声伦理道德方面的问题。
其次,新闻媒介的负面影响也来自新闻工作者的个体行为,个别新闻工作者自身素养的缺失,会直接导致在新闻采访报道中作出不符合社会伦理道德标准的行为。
什么是新闻伦理?美国斯坦福大学传播学院新闻学教授吴慧莲:其实没有什么专门的新闻伦理,没有什么新闻伦理仅仅适用于记者,而工人农民等就用不上了。
我相信我们不能早上起床先穿一件“伦理”的外衣去工作,回家后换另一件“伦理”的外衣和孩子们共进晚餐,然后披上第三件“伦理”外衣去商场购物。
我相信只有一种伦理——无论你来自哪个国家,任何6岁的小孩都知道:不要伤害别人,不要偷盗,不要说谎,尊敬他人......所有这些你都能从你最伟大的老师——父母那里学到。
新闻伦理,时期就是将这些生活中的伦理应用到新闻报道的实践中去。
新闻工作者在开始遵守新闻伦理道德之前,自己的行为首先要适合普世性的道德要求。
从新闻伦理看新闻传媒的社会责任
从新闻伦理看新闻传媒的社会责任新闻传媒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承载着社会责任和伦理道德的重要使命。
本文将从新闻伦理的角度,探讨新闻传媒在社会中的责任和作用。
通过深入研究新闻伦理的原则和实践,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新闻传媒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并提出一些建议以提升其社会责任感。
一、信息真实性与客观性1.1 信息真实性信息真实性是新闻伦理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原则之一。
新闻传媒应当确保所发布的信息真实可靠,不夸大事实、不歪曲事实。
只有通过提供真实可信的信息,才能够满足公众对于了解事物本质和做出正确判断的需求。
1.2 信息客观性除了保证信息真实可靠外,新闻传媒还应当保持客观中立。
客观是指报道不带有主观偏见,并能够公正地反映事件或问题。
新闻报道应当尽量避免主观色彩过重、个人立场过于明显等问题,以确保公众对于事件或问题的全面了解。
二、尊重隐私权和人格权2.1 尊重隐私权新闻传媒在报道过程中应当尊重个人的隐私权。
个人的隐私是受法律保护的,新闻传媒应当在报道中遵循相关法律法规,不侵犯他人的隐私权。
尤其是在报道涉及个人生活、家庭、财产等敏感信息时,应当谨慎处理,避免对被报道对象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2.2 尊重人格权新闻传媒应当尊重被报道对象的人格权。
不得侮辱、诽谤、歧视被报道对象,不得对其进行恶意揭露或造谣传播。
对于涉及到个人名誉和形象等敏感问题,新闻传媒应当慎重处理,并确保报道内容准确客观。
三、社会责任与社会效益3.1 社会责任感新闻传媒作为信息发布者和舆论引导者,应当具备较强的社会责任感。
它们承担着向公众提供准确信息、引导公众舆论等使命。
只有具备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新闻传媒才能更好地履行其社会角色,并为社会带来积极的影响。
3.2 社会效益新闻传媒的存在和发展应当为社会带来积极的效益。
它们应当积极关注公众关切的问题,及时报道和传播相关信息。
同时,新闻传媒还应当关注弱势群体、公益事业等,为他们发声、宣传他们的需求,并促进社会进步和公平正义。
论述新闻媒体时代的新闻伦理的问题及策略
新闻媒体时代的新闻伦理问题及策略一、新闻伦理的重要性新闻伦理是新闻媒体在报道和传播信息过程中所应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它涉及到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社会责任、公众形象等多个方面。
在新闻媒体时代,随着信息传播速度的加快和传播渠道的多样化,新闻伦理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新闻媒体作为社会舆论的载体,其传播的信息对公众的思想和行为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因此,遵守新闻伦理准则,对于维护媒体公信力、保障公众利益、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二、新闻伦理问题的表现1. 缺乏真实性:为了追求点击率或收视率,部分媒体过分夸大或歪曲事实,甚至制造假新闻,严重损害了媒体的公信力。
2. 侵犯隐私:在新闻报道中,一些媒体不顾及个人隐私,过度挖掘私人信息,给被报道者带来不必要的困扰和伤害。
3. 偏见报道:由于记者或编辑的主观偏见,部分报道存在明显的倾向性,误导读者,影响公众对事件的客观认知。
4. 缺乏公正:在涉及争议性事件时,部分媒体未能给予各方充分的话语权,而是片面地支持某一方的观点,导致报道失之偏颇。
5. 媚俗化:为了迎合部分受众的低级趣味,部分媒体将新闻报道娱乐化、媚俗化,严重影响了媒体的品位和形象。
三、新闻伦理问题的原因1. 市场竞争压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部分媒体为了追求经济利益,不惜违背新闻伦理,制造轰动效应。
2. 缺乏有效监管: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自律组织不够完善,导致一些媒体钻空子,游走在道德与法律的边缘。
3. 记者素质参差不齐:部分记者的职业素养不高,缺乏社会责任感,容易受到外部诱惑和影响。
4. 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随着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发展,一些媒体为了迎合特定群体的需求,而忽略了新闻伦理的约束。
四、解决新闻伦理问题的策略1. 强化行业自律:建立健全的行业自律机制,通过制定行业规范和标准,约束媒体行为,提高行业整体素质。
2. 完善法律法规:政府应加强对新闻媒体的监管力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对违反新闻伦理的行为进行严厉惩处。
新闻传播法规与伦理
新闻传播法规与伦理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新闻传播的方式和渠道也在不断变化。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新闻传播法规和伦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法规和伦理两个方面来探讨新闻传播的规范和道德准则。
一、新闻传播法规新闻传播法规是指国家对新闻传播行为所制定的法律法规。
它的主要目的是保护公民的知情权、言论自由和新闻记者的合法权益,同时规范新闻传播的行为准则,维护社会公共秩序。
1. 保护公民的知情权和言论自由新闻传播法规的首要任务是保护公民的知情权和言论自由。
公民有权利知道真实的信息,了解社会的动态和发展变化。
新闻媒体应当及时、准确、全面地向公众传递信息,不得散布虚假、误导性的信息。
同时,公民也有言论自由的权利,在法律范围内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观点。
2. 约束新闻传播行为新闻传播法规对新闻媒体的行为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和约束。
例如,新闻媒体不得捏造事实、歪曲真相,不得侵犯他人的名誉权、隐私权等合法权益。
此外,新闻媒体还应当遵守职业道德,不得接受贿赂,不得从事敲诈勒索、散布谣言等违法行为。
3. 维护社会公共秩序新闻传播法规还包括对于维护社会公共秩序的规定。
新闻媒体不得散布危害社会稳定、破坏社会和谐的言论和信息,不得制造恐慌和混乱。
此外,对于涉及国家安全和民族团结的重大问题,新闻媒体应当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做到及时、准确、客观地报道。
二、新闻传播伦理新闻传播伦理是指新闻媒体在新闻报道和舆论引导中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
它的主要目的是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新闻媒体的公信力和社会形象。
1. 诚实、真实和客观新闻媒体应当保持诚实、真实和客观的原则。
在新闻报道中,应当严格遵守事实,不夸大、不缩小,不歪曲事实真相。
同时,新闻媒体应当客观中立,不带有个人偏见和立场。
2. 尊重个人隐私和尊严新闻媒体应当尊重个人的隐私和尊严。
在新闻报道中,应当避免无关的揭露和侵犯个人隐私,不得进行人身攻击和诽谤。
同时,对于涉及未成年人和弱势群体的报道,新闻媒体应当特别谨慎,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新闻报道中的伦理问题与实践对策
新闻报道中的伦理问题与实践对策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新闻报道作为公众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其影响力日益显著。
然而,在新闻报道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系列伦理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新闻的真实性和客观性,也损害了公众的知情权和社会的公信力。
因此,探讨新闻报道中的伦理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实践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新闻报道中的伦理问题(一)虚假新闻虚假新闻是新闻报道中最严重的伦理问题之一。
一些媒体为了追求点击率和关注度,故意编造虚假的新闻内容,或者对未经核实的信息进行传播。
这种行为不仅误导了公众,还破坏了新闻行业的声誉。
例如,某些网站为了吸引流量,发布一些所谓的“独家爆料”,但实际上这些内容毫无根据,纯属捏造。
(二)侵犯隐私在新闻报道中,有时为了获取独家新闻或者增加报道的吸引力,记者可能会侵犯当事人的隐私。
比如,在报道名人的私生活时,过度曝光其个人隐私信息,或者在灾难报道中,未经当事人同意就公开其受伤的照片和个人情况。
(三)新闻炒作新闻炒作是指媒体对某些事件进行过度渲染和夸大,以制造轰动效应。
这种行为往往会歪曲事实真相,引发公众的恐慌和不安。
比如,在一些食品安全报道中,部分媒体对个别问题进行无限放大,导致公众对整个食品行业产生恐慌。
(四)片面报道有些新闻报道只呈现事件的某一方面,而忽略了其他重要的信息,导致公众对事件的理解产生偏差。
这种片面报道可能是由于记者的主观偏见,也可能是受到利益集团的影响。
(五)有偿新闻有偿新闻是指新闻工作者接受贿赂或其他好处,为某些个人或组织进行宣传报道。
这种行为违背了新闻的公正性和客观性原则,损害了公众的利益。
二、新闻报道中伦理问题产生的原因(一)商业利益的驱动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一些媒体为了追求经济利益,不惜违背伦理原则,通过制造虚假新闻、炒作新闻等手段来吸引受众,提高收视率和点击率。
(二)竞争压力新闻行业竞争激烈,为了在众多媒体中脱颖而出,一些媒体采取不正当的手段获取新闻,忽视了伦理规范。
新闻学中的伦理与道德问题
新闻学中的伦理与道德问题新闻学作为一门研究新闻传播和新闻工作的学科,不仅仅需要关注新闻的传播方式和技术,还需要深入探讨其中涉及的伦理与道德问题。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新闻业界面临着新的伦理与道德挑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成为了新闻学研究和新闻从业者共同关注的焦点。
一、新闻伦理伦理是指个人或组织在行为中所遵循的道德规范和原则。
新闻从业者在报道过程中需要遵守一定的伦理规范,以确保新闻的公正、客观和质量。
其中,以下几个伦理问题备受关注:1.1 真实性与准确性新闻的核心是真实的报道,新闻从业者应该根据事实进行报道,避免虚假信息的传播。
他们应该通过直接观察、采访证人和查证文件等方式来保证新闻的准确性,避免发布未经证实的消息。
1.2 公正与平衡性新闻报道应该遵循公正和平衡的原则,不偏袒任何一方。
新闻从业者应该尽量使用多角度的视角报道事件,展示多个观点,提供读者一个全面客观的了解。
1.3 隐私保护在报道中,新闻从业者需要保护人们的隐私权,特别是在涉及个人生活的敏感问题上。
他们需要在尊重公众知情权的同时,也要尊重个人的权利和尊严。
1.4 公众利益新闻的目的是为了公众利益而存在,新闻从业者应该保持媒体的独立性和公信力,为社会公众提供客观、真实、有价值的信息。
二、新闻道德道德是指一个人在行为中所保持的良心和职业操守。
新闻从业者除了遵守伦理规范外,还需要具备一定的道德素养,以保证自身行为的合法合规。
2.1 不违法违规新闻从业者应该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不得违法违规。
他们应该严格按照法律规范的要求进行报道,杜绝任何形式的违法行为。
2.2 尊重职业道德新闻从业者应该遵循职业道德,保持媒体的独立性,不受任何拉拢、利益诱惑的影响。
他们应该坚守职业操守,不盲从、不曲解事实,不制造假新闻。
2.3 打击虚假和谣言新闻从业者应该积极参与打击虚假和谣言的行动。
他们应该通过事实查证和权威报道,揭露和辟谣那些散布谣言的行为,维护新闻的公信力。
2.4 尊重知识产权在报道中,新闻从业者需要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不得擅自使用他人的作品。
传媒传播中的伦理与道德
传媒传播中的伦理与道德传媒是人类社会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传媒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但随之而来的,是伦理与道德的问题。
传媒传播中的伦理与道德问题日益严峻。
一、伦理与道德的定义伦理与道德是从人类社会出现以来就伴随着人类的两个概念。
伦理是指人类为了维护社会公正,规范人类行为所制定的一系列规则。
道德是人类为了遵守这些规则,实现人类自我约束的一种行为方式。
二、传媒传播中的伦理与道德问题传媒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因此我们需要重视传媒中的伦理与道德问题。
传媒传播中的伦理与道德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虚假报道虚假报道是传媒中最容易出现的伦理与道德问题之一。
虚假报道可能会误导受众,严重损害到公众利益。
传媒机构要保持客观、真实的态度,避免出现虚假报道。
同时,政府也需要加强监管,防止虚假报道的发生。
2、暴力色情内容暴力、色情内容在传媒传播中屡见不鲜。
这些内容不仅严重违反社会公德,而且也会对受众的心理造成不良影响。
传媒机构需要认真审查内容,筛选出符合社会公德和伦理道德的内容。
同时,政府也应当对这些内容进行监管。
3、侵犯隐私侵犯隐私是传媒中的另一个重要问题。
传媒机构需要尊重个人隐私,尽量避免公开个人隐私。
而政府也应当制定法律保护公民的隐私权。
4、道德萎缩和贪污腐败最后,传媒机构中的一些人员可能会因为私利而违反伦理道德。
这种情况不仅会给传媒产生负面影响,也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的良好形象。
传媒机构应当注重职业伦理,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
三、伦理与道德的改进传媒机构需要更加注重职业伦理和职业道德,制定适度的规范和标准,监督职业人员的工作行为与业务水平。
政府也应当加强对传媒机构的监管和规范,维护社会公正和公民合法权益。
总的来说,传媒传播中的伦理与道德问题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需要每个人都意识到这一问题,积极地努力改进,并且制定相应的标准和规范。
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维护社会公正和公民合法权益,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新闻伦理与法规论文 [新闻法规论文相关范文]
新闻伦理与法规论文[新闻法规论文相关范文]新闻法规是法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所调整和保护的是精神上的权利。
下文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新闻法规论文相关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新闻法规论文相关范文篇1浅论新闻报道规避法律风险的对策【摘要】随着舆论监督报道的增多,由此带来的新闻侵权和纠纷也随之增多。
新闻报道究竟如何规避法律风险?本文从四个方面给出了对策:认真核实消息来源、报道内容要客观真实、报道方式应注重平衡、收集保存好采访证据。
当然,要想绝对避免新闻纠纷的产生几乎不可能,在这种情况下,正视纠纷,积极应对,消弥矛盾,争取和解,才是规避风险的上策。
【关键字】新闻报道法律风险规避在现代信息社会,新闻已经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尤其是对依法行政和社会不良现象的批评监督,更是受到群众的欢迎。
但是随着舆论监督报道的增多,由此带来的新闻侵权和纠纷也随之增多。
新闻侵权纠纷,对于任何一家媒体而言,都是棘手而头疼的事情。
对于媒体,不仅劳民伤财,还有损自身形象;对于涉事记者、编辑,不仅耗费大量时间、精力,也容易在工作中产生畏难情绪,客观上冲淡了舆论监督的效果,影响了新闻报道工作的健康开展。
因此,新闻报道如何规避法律风险,防患于未然就成了广大媒体和新闻记者都关心的话题。
笔者以为,在新闻报道中要规避法律风险,应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认真核实消息来源消息来源对新闻的准确性具有决定意义,不当使用或滥用消息来源,是新闻纠纷产生的重要原因。
通常情况下,我们所说的消息来源有两种情形,一是非权威机构的消息来源,二是权威机构的消息来源。
所谓非权威机构的消息来源,我们在新闻采访报道中遇到的举报、投诉、热线报料等都属于这种情形。
对于此类来源,我们一定要认真核实。
不能仅根据读者投诉这一个消息源,就偏听偏信,应通过多个消息源核实,只有在相互印证的情况下才能确保新闻的真实准确。
再如,网络消息来源。
由于网络本身具有海量信息和时效性强等特性,顺理成章地成为新闻的一个重要消息来源。
浅谈网络新闻的伦理规范论文
浅谈网络新闻的伦理规范论文摘要:当今社会网络新闻逐步成为群众控制新闻信息诸多方式中最常见也最主要的手腕,其具有快速、有效、及时的鲜明特性。
但是网络新闻在传受过程中存在伦理失范等一系列行为和现象,让人们困惑并极力寻觅答案。
人们在充沛享用网络技术的便利,也要讨论和构建契合网络新闻本身特性和开展需求的伦理规范。
关键词:网络新闻伦理规范网络新闻伦理规范一、中心概念的界定(一)网络新闻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开展,传统媒体纷繁在互联网上安了家,越来越多的新闻经过互联网传遍世界的每个角落。
网络新闻,作为网络时期新闻传播的一个新概念,学界还没有构成统一个统一的定义。
传统新闻的定义是“新闻是社会新近变动的信息的传播。
”程世寿先生在《新闻社会学概论》中指出新闻的根本要素是:一是新近发作的新信息;二是媒体经过选择予以传播的信息;三是具有传播价值的信息。
依据对传统新闻定义的了解,在思索以上新闻的三个根本特性的根底上,网络新闻是将这一信息限定在现代网络媒体之上。
因而,我们能够将网络新闻定义为“在互联网上传播的新近发作的、为受众所关注的信息。
”详细而言,网络新闻又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网络新闻是指互联网上各类网站。
狭义而言,则专指互联网上新闻类的信息,包括传统媒体所设网站发布的新闻信息、其他网站设立的新闻中心或新闻版块发布的新闻信息、国度有关部门设立的特地网站所发布的新闻信息、个人主页和站点所发布的新闻信息等等。
本文所要讨论的网络新闻主要是就狭义而言的网络新闻。
(二)网络新闻的伦理规范伦理规范是是以善恶评价的方式,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的行为规范。
从最普通意义上说,伦理规范就是一种规范、一种原则,这种规范或原则,既能够是人们商定俗称的,也能够是人们有认识制定的。
它是人们行为善恶的规范,规范规则人们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它是社会共同生活的需求,把社会各个成员的行为归入一定的轨道,具有调理、指导和教育功用。
网络新闻的伦理规范是为在网络新闻传播理论中直接相关的各个主体,如网络媒体、网络新闻传播者、网络新闻受众等提供行为原则与指导,并对这些主体的行为进行限制和约束,有利于网络新闻的进一步开展。
新闻传播的伦理与法律问题
新闻传播的伦理与法律问题新闻传播作为信息的传递和分享方式,在社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传播渠道的多样化,新闻传播所涉及的伦理与法律问题也日益凸显。
本文将探讨新闻传播中的伦理与法律问题,并分析其对新闻行业和公众的影响。
一、隐私权与新闻报道新闻报道中隐私权问题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议题。
媒体在追求新闻真相的过程中,往往需要获取相关个人的信息。
然而,如何平衡新闻报道的公共利益和个人隐私权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关键问题。
如果媒体过度侵犯了个人的隐私权,将会导致对公众形象的负面影响,可能引发法律纠纷。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制定了法律和伦理准则来规范新闻报道中的隐私权保护。
例如,美国的《尼克松法案》和欧洲的《人权公约》都对新闻报道中的个人隐私权进行了明确的保护。
媒体在报道时应尽可能避免侵犯个人的隐私,同时在获取信息之前征得相关人士的同意。
二、谣言与新闻传播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虚假信息的传播成了一个严重的问题。
谣言和不准确的报道往往在网络上快速传播,对公众形成了很大的误导和负面影响。
因此,新闻行业面临着如何准确传递信息,有效打击谣言的挑战。
在应对谣言问题上,各国都有相应的法律和机构来监管和处理虚假信息。
许多国家倡导网络实名制,要求网络用户在发布信息时提供真实身份信息,以减少虚假信息的传播。
此外,媒体也应该承担起责任,加强事实核查和报道的客观性,以保证公众获得准确的信息。
三、版权与知识产权新闻传播行业在获取和使用信息的过程中,经常涉及版权和知识产权的问题。
新闻机构在使用他人创作的作品时,必须尊重著作权人的权益,并在合理范围内使用作品。
此外,因为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作品的复制和传播变得更加容易,版权保护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为了保护版权和知识产权,各国都设立了专门的机构和法律来进行维权工作。
媒体在报道过程中要遵守相关法律规定,并尽可能获取合法的授权,避免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
四、虚假广告与商业利益商业利益是新闻行业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
电视新闻报道中的伦理问题研究
电视新闻报道中的伦理问题研究在当今信息快速传播的时代,电视新闻作为大众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之一,其影响力不容小觑。
然而,在电视新闻报道的过程中,伦理问题时常浮现,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思考。
电视新闻报道应当遵循真实、准确、客观、公正等基本原则。
然而,现实中,一些新闻报道却背离了这些原则。
为了追求收视率和轰动效应,部分新闻报道不惜夸大、扭曲事实,甚至制造虚假新闻。
这种行为不仅误导了公众,还损害了新闻媒体的公信力。
例如,某些关于自然灾害的报道,为了吸引眼球,夸大灾害的破坏程度和伤亡人数,给社会带来了不必要的恐慌。
新闻报道的客观性也是一个重要的伦理考量。
在一些报道中,记者或编辑可能会因个人的偏见、立场或利益关系,对新闻事件进行有倾向性的报道。
比如,在涉及商业竞争的新闻中,可能会因为与某一方存在合作关系而对其进行有利的报道,对另一方则进行负面刻画。
这样的报道失去了客观性,无法让公众全面、准确地了解事实真相。
在电视新闻报道中,对隐私的尊重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伦理问题。
为了获取独家新闻或增加报道的吸引力,有些记者可能会过度挖掘当事人的隐私。
比如,在报道刑事案件时,未经当事人同意就公开其家庭背景、个人经历等敏感信息,给当事人及其家属带来了极大的伤害。
这种对隐私的侵犯不仅违背了伦理道德,甚至可能触犯法律。
另外,电视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也至关重要。
在面对灾难、不幸事件时,新闻报道不能仅仅满足于呈现事实,还应关注当事人的感受和尊严。
然而,有些报道却为了追求视觉冲击力,不顾当事人的悲痛,进行过度的采访和拍摄,这种行为无疑是对当事人的二次伤害。
再者,电视新闻报道中的未成年人保护也是一个需要重视的伦理问题。
未成年人由于身心尚未成熟,在面对媒体曝光时可能会受到更大的伤害。
然而,有些新闻报道在涉及未成年人的事件中,没有对其身份和形象进行适当的保护,导致未成年人在公众面前过度曝光,影响其正常的成长和发展。
造成电视新闻报道中伦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新闻传播的法律与伦理问题探讨
新闻传播的法律与伦理问题探讨新闻传播在现代社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其也面临着众多的法律与伦理问题。
本文将围绕新闻传播领域中的法律问题和伦理问题展开探讨。
一、法律问题1.隐私权保护新闻传播过程中,记者常常需要获取和报道涉及个人隐私的信息。
然而,记者在追求信息真实性与公共利益之间需要找到平衡点。
在处理个人隐私信息时,记者需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如侵犯他人隐私将面临法律制裁。
2.诽谤与损害名誉当新闻报道涉及到个人、组织或企业时,诽谤与损害名誉的问题常常出现。
记者必须确保所报道的信息准确完整,避免不实报道引起的法律纠纷。
一旦因为诽谤和损害名誉而被起诉,记者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3.知识产权保护新闻传播行业涉及到大量的作品创作,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
记者需要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未经许可擅自使用他人作品可能涉及侵权问题。
在进行新闻报道时,记者应当尽量遵守相关的版权规定,确保自身行为合法合规。
二、伦理问题1.真实性和客观性原则新闻传播的核心是传递真实客观的信息,确保读者可以得到准确的理解。
记者要始终遵守真实性和客观性原则,避免夸大事实、歪曲真相,以及报道过程中的主观色彩干扰。
只有在保证客观真实的基础上,新闻传播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公共利益和社会责任记者作为新闻传播的从业人员,需要充分意识到自身的社会责任。
在报道新闻时,要紧紧围绕公共利益,积极传递有益于社会的信息。
同时,记者还需自觉遵守职业道德规范,预防利益驱动导致的信息失真,确保新闻报道的公正性。
3.尊重个人权益在新闻报道中,记者经常会接触到涉及到个人及其家庭的敏感信息。
记者应该尊重个人的权益,不得侵犯他人的隐私和声誉。
此外,当报道牵涉到儿童、少数民族、弱势群体等特殊人群时,记者更应该谨慎行事,避免对其权益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
新闻传播作为一个社会系统,其面临的法律与伦理问题不可忽视。
记者作为信息的传递者,应当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始终保持职业道德。
新闻传播中的道德与伦理问题
新闻传播中的道德与伦理问题新闻传播作为信息传递的重要渠道,扮演着塑造公众舆论和引导社会道德的重要角色。
然而,随着媒体的快速发展和竞争加剧,道德与伦理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
本文将探讨新闻传播中存在的道德与伦理问题,并提出应对措施。
一、关于新闻真实性的问题作为信息的传递者,新闻媒体应当严格遵守真实准确的原则,但现实中存在假新闻、谣言传播等问题。
一方面,一些媒体在追求独家新闻或点击率的同时,牺牲了真实性。
另一方面,一些记者缺乏职业道德,掺杂个人观点和利益,导致信息失真。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媒体应加强内部监管,建立严格的新闻报道制度,并对虚假报道进行严厉惩罚,同时加强对记者的专业培训,提高其职业道德水平。
二、关于新闻道德的问题新闻报道应当尊重事实、尊重个人隐私、尊重社会伦理,并遵循媒体伦理原则。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媒体为了追求利益或吸引眼球,破坏了这些原则。
例如,过度渲染、夸大事实、人肉搜索等行为都存在道德隐患。
媒体应该加强自律,遵守行业规范,维护新闻行业的良好形象。
三、关于隐私保护的问题在新闻报道中,尊重和保护个人隐私是一项重要的道德责任。
然而,现实中媒体对于隐私的侵犯现象屡见不鲜。
无论是对明星、政要还是普通公民,他们的隐私信息都应受到媒体的尊重和保护。
媒体应建立隐私保护机制,明确界定与报道相关的公共权益与隐私权益的边界,并加强舆论监督,防范隐私侵犯现象的发生。
四、关于报道倾向性的问题新闻报道应当客观、公正、中立,但现实情况下存在着报道倾向性的问题。
有些媒体在报道中偏袒某一方面,甚至故意歪曲事实以达到某种目的。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对媒体进行更加严格的监管是必要的。
同时,媒体也应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提高个人的判断力和客观公正的能力。
五、关于社交媒体的伦理问题社交媒体的兴起给新闻传播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然而,个别用户和媒体机构在社交媒体上的行为不时引发伦理问题。
例如,造谣、恶意评价、网络暴力等问题时有发生。
要解决这个问题,媒体应加强对社交媒体平台的管理,制定相应规范,加强网络伦理教育,引导网络社会的健康发展。
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伦理规范
2021.03大多应用传播学的方法进行推进。
简而言之,对我国公民和青少年媒介接触的行为进行观察,分析媒介发展的需求,掌握公民的媒介观念,并以此为基础,合理开展可行性研究,提出媒介教育的政策。
然后,进行媒介教育实验,确定媒介教育方法和途径,积极总结和积累经验,加大对师资的培训力度,完善相关法规、政策,保证媒介教育的进行可以更加顺畅。
第二,教育学界。
在该领域,是利用教育学的学科建设方法推进的。
自2004年开始,中国传媒大学在国内率先设置了传媒教育硕士点,开展了一系列工作,诸如梳理媒介教育的历史脉络、梳理媒介教育的基本理论等,有效促进了媒介教育的良好发展。
通过深层次分析可知,在今后的发展中,教育对象会实现全民化;教育内容会呈现阶梯化;教育主体会体现社会化;教育模式会彰显多样化。
对我国媒介素养发展教育现状研究发现,我国媒介素养教育的发展趋势必将以多元形式发展,以政府政策支持为后盾、学校教育为主体、社区活动为辅助、媒介和社会为支持,让我国媒介素养教育事业可以朝着正确的方向迈进。
2.当前我国媒介素养教育发展所面临的任务如今,我国媒介素养教育发展所面临的任务有四个方面:在今后的发展中,需要建立传媒教育学科点,对媒介教育与媒介素养教育问题展开深入研究,进行积极探索;保证国内研究成果的高质量;尽快在国内开设一批高质量课程,编写出一批高水平教材;加速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
三、结语综合而言,自媒介素养教育从西方引进到我国以后,在本土化过程中,虽然也取得了相应的突破,但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在沿用以往学术理论和研究成果。
因此,为了实现媒介素养教育本土化目标,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应该加强学校的媒介素养教学,从我国媒介素养教育的现状出发,调动社会力量,通力配合,从而为我国媒介素养教育本土化过程中的良好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作者单位:湖南省邵阳广播电视台)【参考文献】[1]蔡尚伟,李朗.1949年以前的中国媒介素养教育萌芽——媒介素养教育的本土化考察[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6):59-63.[2]卢锋,张舒予.家庭媒介素养教育:媒介素养教育本土化的重要途径[J].电化教育研究,2019,000(005):11-16.一、新闻传播伦理规范原则“新闻伦理”与“新闻道德”同译自“Journalism Eth-ics”,新闻伦理的表述出现在20世纪40年代。
网络新闻传播的伦理问题研究
网络新闻传播的伦理问题研究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新闻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
然而,网络新闻传播中存在着一系列伦理问题,这些问题涉及到报道的真实性、隐私保护以及虚假信息的传播等方面。
本文将对网络新闻传播中存在的伦理问题展开研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报道真实性的伦理问题网络新闻的快速传播使得一些媒体机构为了追求点击率和流量,不择手段地发布虚假信息。
这不仅违背了媒体的责任与义务,也误导了公众,甚至对社会稳定产生了负面影响。
因此,确保报道真实性是网络新闻传播中的重要伦理问题。
解决方案:1. 建立行业标准:媒体机构应制定和遵守一系列的行业准则,明确规定新闻报道的真实性要求,对于发布虚假信息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
2. 提高记者素质:媒体机构应加强对记者的培训,提高其新闻素质和伦理意识,从根本上减少虚假信息的发生。
二、隐私保护的伦理问题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步,个人隐私面临着严重的泄露风险。
网络新闻传播中的隐私泄露不仅侵犯了个人权益,也侵害了新闻报道的道德伦理。
解决方案:1. 加强监管:政府应建立健全的网络新闻传播监管机制,对涉及个人隐私的报道进行严格审查,确保新闻报道不侵犯他人隐私。
2. 引入法律保护:在国家层面上制定和完善个人隐私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网络新闻传播中的隐私保护责任和法律责任。
三、虚假信息传播的伦理问题网络新闻传播中的虚假信息传播给公众带来了误导和困惑。
虚假信息的传播不仅损害了新闻媒体的公信力,也扰乱了社会秩序。
解决方案:1. 加强新闻审核机制:媒体机构应建立严格的新闻审核制度,强化对新闻真实性和可信度的筛查,防止虚假信息的传播。
2. 提高公众媒体素养:公众应提高对新闻媒体的辨别能力,培养批判思维,避免盲目相信虚假信息。
四、职业道德的伦理问题网络新闻从业人员在新闻传播过程中也面临着一系列职业道德的问题,如报道的客观性、利益的平衡等。
解决方案:1. 加强专业伦理教育:媒体机构应加强对从业人员的专业伦理教育,培养其客观、公正的新闻报道态度和价值观。
新媒体时代的新闻报道与传播伦理
新媒体时代的新闻报道与传播伦理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新媒体的崛起改变了传统的新闻报道和传播方式。
然而,这种变革也带来了一些伦理问题。
本文将探讨新媒体时代的新闻报道与传播伦理,并提出相关的解决方案。
一、新闻报道伦理问题1.失实报道在新媒体时代,信息的传播速度极快,许多媒体为了争取流量和点击率,往往忽略了真实性和客观性,发布大量失实的新闻。
这不仅误导了公众,还可能对相关个人和组织产生负面影响。
解决方案:媒体应加强新闻核实的环节,确保新闻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同时,建立举报机制,及时纠正和赔偿受到失实报道损害的个人和组织。
2.隐私侵犯新媒体时代,人们的个人信息在网络上暴露的风险增加。
媒体在报道时往往会涉及到个人隐私,这可能对个人的声誉和人身安全造成威胁。
解决方案:媒体应加强对于隐私保护的意识,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在报道时要尽量避免涉及个人隐私,如果确实需要涉及,应征得当事人的明确授权。
二、传播伦理问题1.社交媒体传播失控社交媒体在新媒体时代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由于信息传播的自由度,容易引发传播失控的现象。
谣言、虚假信息在社交媒体上迅速扩散,对公众产生误导和伤害。
解决方案:建立社交媒体内容审核机制,加强对于谣言和虚假信息的查证和删除。
同时,加强对公众的教育,提升他们对于信息真实性的判断能力。
2.道德准则的缺失在新媒体时代,一些从业者缺乏道德准则,为了获取流量和收益,不惜损害他人的利益和尊严。
例如,某些媒体和自媒体滥用标题党,制造低俗、煽动性的内容,迎合公众的好奇心和情绪。
解决方案:媒体应建立自律机制,制定道德准则,并公开接受监督。
同时,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强监管,对于违反伦理和法律的行为严肃查处。
三、新媒体伦理的重要性与挑战新媒体伦理意味着媒体从业者应具备责任感和道德标准,意识到自己的报道和传播对于公众社会的影响。
然而,在新媒体时代,伦理问题仍然存在,这主要源于商业化和利益的驱动,以及监管不足。
解决方案:首先,媒体从业者应加强伦理教育,培养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
新闻传播应遵循的伦理原则与规则800字
新闻传播应遵循的伦理原则与规则引言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交流工具,新闻传播在当代社会中具有极大的影响力和责任性。
为了保障新闻传播的公正、客观和道德性,人们提出了一系列的伦理原则与规则。
本文将从新闻传播的伦理角度出发,探讨新闻传播应遵循的伦理原则与规则。
新闻传播的伦理原则公正客观原则新闻传播应当追求客观公正,真实还原事实。
新闻工作者应该摒弃主观偏见,客观观察和报道事件,准确地通过新闻传播介质向公众传递信息。
真实可信原则新闻传播宜忠实于事实,真实还原事件发生的经过和真实情况。
新闻工作者应该严格核实信息来源,不编造、不散布虚假消息,严禁虚构事实或者为迎合目的进行夸大、歪曲报道。
尊重隐私原则在新闻报道中,应当尊重个人及团体的隐私权,确保报道不侵犯他人合法权益。
新闻工作者应该避免不必要的调查骚扰,仅在保障社会公共利益的必要情况下,对涉及个人隐私的报道进行披露。
公共利益优先原则新闻传播应服务于公众利益,报道的内容应当有益于社会发展。
新闻工作者应该关注社会问题,揭示真相,推动社会进步,并且在报道中应当避免对个人或特定群体进行恶意攻击或伤害。
新闻传播的伦理规则透明与诚信规则新闻传播机构应当公开透明,并且诚信对待读者、观众、听众。
多样化的媒体渠道中,新闻工作者应提供准确的信息,不掩盖真相或者故意误导读者。
另外,新闻工作者应当充分尊重作者署名权,不盗用他人之作。
审慎选择与尊重规则新闻报道应当审慎选择,避免过度渲染、不当引导。
新闻工作者应该尊重被采访对象、被报道人或机构的知情权和表达权,以及有关个人或机构的各项权益。
独立与独立规则新闻传播机构应当保持独立性,不受任何政治、经济或其他利益团体的操纵或支配。
新闻工作者应当崇尚独立思考,不受利益诱惑干扰,坚持报道真实、客观的事实。
小结新闻传播是社会信息的重要载体,为了确保其公正、客观和道德,伦理原则与规则势必不可或缺。
公正客观原则、真实可信原则、尊重隐私原则和公共利益优先原则是新闻传播应遵循的核心伦理原则。
大众传播论文范文精选3篇(全文)
大众传播论文范文精选3篇一、信息传播对社会危机的引导和操纵大众传播媒介信息传播的特点、方式及性质对社会危机产生影响体现在3个方面:信息环境的建构、媒介形象认知、媒介信息传播与认知惯势。
1、信息环境的建构大众传播媒介是现代社会公众猎取信息的主要来源,大众传播媒介通过信息供给建构了公众认识社会的信息环境。
但大众传播媒介性质决定了其信息传播的特点:及时而不隐蔽、注重事件而非知识、强调客观而非主观解释。
因此大众媒介提供的零碎化、事件化、甚至相互矛盾的信息往往不能给公众建构起一个完整、清楚的信息环境。
现代社会危机具有突发性、破坏性、不确定性、风险性等特点,当社会危机涉及到公众基本的价值观、信仰、生存及生命安全时,社会危机的强度就增大,对公众的心理及行为影响就强烈。
当社会危机强度超过公众心理承受有极限,而大众媒介无法给公众提供一个完整的、清楚的社会危机图景时。
公众对社会危机的认识就处于混乱和混沌状态,无法建立清楚的信息环境,使得决策缺少足够的信息依据,公众在行为上就会处于被动和混乱状态,大规模的社会危机就极有可能爆发。
显然,当社会处于危机状态时,作为公众信息环境的主要建构者,大众传播媒介应,在恪守及时、客观、真实等基本原则的同时,尽可能提供相关的知识性、解释性和引导性的信息,帮助公众建立完整、清楚的社会危机信息环境,为公众行为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2、媒介形象认知大众传播媒介的社会形象是公众通过对大众传播媒介传播的内容、传播方式、信息特点等方面的评价而形成的媒介印象,主要包括公信力和权威性两个方面。
公众对媒介形象的认知一旦形成就会影响其对该媒介传播危机信息的认可程度。
对于公信力淑威性较高的媒介,公众接受、认可其传播的危机信息,其现实的社会危机图景与该媒介建构的危机图景较一致,此时大众便将媒介的信息作为行为依据。
因此,当社会处于危机状态时,公信力与权威性较高的大众传播媒介能较好地引导公众处理危机,能有效地抑制危机的进一步进展和减轻其危害程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文范文:大众传播时代新闻信息传递的伦理建构和道德探究
一、绪论
(一)泛传播时代背景下的新闻传播活动
20 世纪80 年代以来,互联网的兴起引发了新闻传播领域的变革。
网络的作用已不再局限于新闻传播,很大程度上来说,它还是传统三大媒介——报纸、广播、电视的依托与平台。
互联网囊括了传统媒介的一切表现形态和特征,还拥有它们所不具备的特点。
至此,一个以网络技术为基础的新闻传播时代来临,中南大学文学院院长欧阳有权将这个时代称之为“泛传播”时代。
泛传播,是指以因特网平台为依托,通过超文本协议、超级链接、URL 等,对声音、画面、文字信息进行查询、分类,并建立搜索引擎,进行实时互动交流与沟通的新闻传播形式。
简言之,泛传播就是利用所有渠道、途径和手段,获得所有时间、空间的全部信息。
(二)信息全球化背景下媒介生态构建
以“信息高速路”兴建为标志的第二次信息革命,揭开了信息全球化的序幕。
美国著名理论社会学家吉登斯(Anthony Giddens) 指出,全球化就是“某个场所发生的事物受到遥远地方发生的事物的制约和影响,或者反过来,某个场所发生的事物对遥远地方发生的事物具有指向意义;以此种关系将远隔地区相互连结,并在全世界范围内不断加强这种关系”的过程。
不同国家、地域间的新闻传播可以在同一时间完成,地球真正成为了一个“村落”。
新媒体传播的这种即时、共时的特征,不但改变着传统媒体的传播理念及运作方式,也影响着媒介生态。
“媒介生态”指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媒介内部构成要素之间、媒介与媒介之间、媒介与其外部社会环境之间相互良性制约互动而达到一种相对平衡的状态,是实现受众—媒介—社会这一复合生态系统整体协调而达到一种稳定有序状态的动态过程。
二、新闻传播与伦理道德的契合
(一)新闻传播的内涵
在新闻传播领域,经典的“新闻”定义是1943 年陆定一在延安提出的“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
在汉语中,“传播”的意思就是“广泛散布”,它并没有英文单词“communication”中所包含的“传达”、“交流”、“交往”、“通信”甚至是“传染”的意思。
综上所述,“新闻传播”就是传播者通过泛化的媒介使新近发生的事实在公众中广泛散布的行为和过程。
新闻传播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对社会乃至全人类的存在和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从个体本身看,社会性是人的根本属性,个体在特定的人类社会物质精神文化生活中,通过与社会环境的互动,完成由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转变。
新闻传播推动着这一转变过程,个体通过新闻传播了解并学习社会语言与生活技能,继承人类世代积累的知识和经验,习得社会人的人生观、价值观等等,从而使个体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角色。
第二,从社会整体看,新闻传播是社会延续与发展的充要条件。
社会是一个庞杂的巨系统,生活在其中的个人、集团和组织都是相对独立的子系统,他们按照特定的规则从事社会活动并通过新闻传播把新想法、新认识、新成果广泛散布,引起对方的认同并试图激发其反应。
正是这种新闻传播活动,使社会中各个独立的子系统相互影响、互补不足,使其有机关联起来,共同维持与促进良好的社会运转,从而促进社会的长远发展。
第三,新闻传播是组织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协调着组织内部各成员之间,又协调着组织与组织以及各组织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
(二)新闻传播的属性
新闻传播的特殊属性主要体现在它对社会的责任与义务方面。
社会的政治素养、经济水平以及科技文化是在一代代传承的基础上提高与创新的,这是建立在社会个体的政治素养、经济意识以及科技文化素质全面提升的基础上。
新闻传播在个体全面发展与提高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新闻传播向受众传递推动社会发展的政治理念、经济理论、科技文化知识以及价值取向,使其深入了解所处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了解社会习俗与道德观念,并据此调节自身的行为,推动社会发展。
这既是新闻传播的义务。
也是它不容推卸的责任。
早在1956 年出版《报刊的四种理论》(Four Theories of the Press)中,美国新闻传播学巨匠韦尔伯施拉姆(Wilbur Schramm)就特别指出:“报刊(新闻传播媒介)对社会有着种种义务:要不负公众的信任,要供给真实的、概括的、明智的关于当天事件的记述,要能说明事件的意义。
要成为交换评论和批评的论坛,要负责介绍和阐明社会的目标和美德等。
”3在信息全球化的今天,新闻无处不在,铺天盖地的报纸,无处不在的广播电视信号、多如牛毛的网站把良莠不齐的新闻信息传递给社会大众。
个人、社会一方面在真实、客观、公正的新闻信息中正常生活、学习与工作;另一方面他们又在侮辱、
诽谤、黄赌毒等不良新闻信息的干扰中堕落、腐化。
法律在泛传播时代的不良新闻传播面前已显苍白无力,此时,新闻传播的社会责任又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尤其是它对社会伦理道德方面的责任。
目录
三、新闻传播伦理道德概述 (10)
(一)新闻传播伦理道德 (10)
(二)新闻传播伦理道德的本质 (11)
(三)新闻传播伦理道德的功能 (12)
(四)新闻传播伦理道德的价值导向 (14)
四、新闻传播主体——传播者 (19)
(一)主体及新闻传播主体 (20)
(二)新闻传播主体多重角色间的伦理冲突 (21)
(三)新闻传播主体的失范行为及其后果 (23)
五、新闻传播媒介 (28)
(一)麦克卢汉的媒介观 (29)
(二)新闻传播媒介功能说 (29)
(三)新闻传播媒介价值论 (31)
....................................................
结论
电视谈话节目作为4种新的节目形式,它的出现不仅丰富了电视节目的表现手段,更重要的是它为不同观点、多种声音的交
流提供了一个公共的交流平台,为受众与受众、受众与社会之间提供了一个相互在信息全球化的当下,随着数字技术的日益成熟与广泛普及,新闻传播已经成为社会大众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甚至可以说是社会大众的一种重要的生活方式,它为社会的发展、大众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对二者产生了诸多不利影响。
如何使新闻传播使其成为促进社会、大众全面发展的健康积极的因素,已经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理论与现实问题。
对新闻传播活动中传播者、新闻媒介、受众三者进行伦理学的考察和透视,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
伦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求它能够“经世济用”,即解决社会现实生活中的伦理道德问题、推动社会大众伦理道德水平的提高。
作为伦理学分支之一的新闻传播伦理学,其实践性更是不得而知了。
新闻传播伦理学对伦理道德准则的解释说明和具体论证,一旦被传播者、新闻传播媒介、受众接受、理解,就可以成为主体特有的心理认知与知识结构,转化为其伦理道德观,再进一步,内化为伦理道德修养,从而指导他们的新闻传播行为及活动,推动自身的发展、新闻传播事业的进步、社会的安定和谐。
新闻传播是一个有目的、有意识的社会行为,是信息交流、互动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有机系统,它不仅具有伦理道德属性,并且和社会道德系统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在泛传播时代,“事业单位,企业经营”的新闻传播,受到了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冲击,在具体的实践中产生了一些列伦理道德问题,危害了新闻传播者“社会良心”的美誉度、新闻传播媒体
“社会公器的”公信力。
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他们在面临伦理道德的选择的时候没有明确的伦理道德规范的正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