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创新型人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重创新人格的培养

纪宝成

所谓创新型人才,是指具有创新性思维、能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人才;创新人格是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方法论和坚忍不拔的毅力等众多非智力因素的有机结合,是创新型人才表现出的整体精神面貌;没有创新人格,人的创新潜能很难充分发挥;因此,培养创新型人才,不能只注重知识、能力,同时还要注重创新人格的养成;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培养学生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激发学生追求科学、追求真理的激情;崇尚科学、热爱真理、追求进步的品质是创新的根本动力,是创新人格的核心要素,是创新型人才成长的动力、目标与价值导向;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对于一个纯粹的科学家来说,对人类自身命运的关注,从来都必须成为一切基础工作的目的;这句话不仅对科学家适用,对创新型人才同样适用;学校要教育、引导学生把服务于民族的进步、国家的发展,服务于人类社会的整体利益作为创新活动的出发点和根本归宿;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追求真理、献身科学的持久热情;

培养学生关注现实、关注前沿的学术品格;学习与研究要站在科学的前沿,体验实践的呼唤,感知时代的脉搏,在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中发现问题,寻找有价值、有意义的课题与项目;这就需要我们努力培养有问题意识和综合素质的学生;有问题意识就是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有综合素质是指既有科学精神,又有人文素养,能够从科学与人文两个角度观察问题、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广泛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坚忍不拔的毅力和信心对于创新型人才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一些人的成功往往不是因为他们有高于常人的天分,而是他们具有坚强的意志品质,具有明确的目的性、果断性、自制力、独立性;创新是一种探索,面临失败的可能性很大,这就要求我们培养的学生具备不怕挫折、不惧失败的心理承受能力,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能够坚持探索;

培养学生“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和科学怀疑、理性批判的精神;缺乏独立思考,只知道人云亦云,就不可能见他人之所未见;缺乏“敢为天下先”的勇气,不敢超越常规,不敢坚持自己的独特见解,就不可能发他人之所未发;要创新,就必须不唯上,不唯书,不唯权威,不唯潮流;爱因斯坦曾精辟地指出,学校应当始终把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放在首位,而不应当把取得专门知识放在首位;因而,大学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鼓励学生对现有知识进行科学的怀疑和理性的批判,并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

培养学生开放的心态以及团结协作的精神;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知识量在成倍地增加,个人不可能知晓一切;只有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善于学习,积极吸纳今人、前人、国人、洋人以及不同学派、流派的知识成果,在实践中善于同他人团结协作,才能避免因个人知识和能力的不足所造成的局限性;兼收并蓄,集思广益,才能有所突破,有所创新;

近年来,中国人民大学在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例如,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方面,我校提出了“国民表率、社会栋梁”的人才培养目标,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社会实践、社团活动、校园文化等多种途径,着重培养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勇于担纲的意识,希望学生能够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一个有创意的公民、一个在道德和才艺等方面堪为典范的公民、一个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一定贡献的公民;对于博士研究生,我校还提出了“行为精英、心为平民”的期望;“行为精英”是希望他们在学习以及今后的工作中,能始终保持旺盛的精力和热情,勇于面对挑战,敢于拼搏,追求卓越;“心为平民”是希望他们在生活中、在思想上,始终保持平民意识,不仅生活上不追求奢华,而且能够心系大众、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生活;

作者:中国人民大学校长

轻功利重学术引导学生探究创新

王生洪

在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等一系列重大战略中,高校承担着培养大批创新型人才的重任;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在高等教育日益大众化的今天,就业对大学的导向性作用更强劲,学生的个人化成才意识和竞争意识更强烈;这些因素客观上滋养了一种与创新型人才培养不相适应的力量,功利性的学习动力正在冲击着高等教育,大学的培养观念和能力面临着挑战;在这种情况下,大学培养创新型人才需要注意以下两方面的问题:一是爱才有道,营造符合成才规律的环境;大学不仅要充分理解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迫切性,更要遵循人才成长的规律,避免急功近利或形式主义的追求;

教育的基本意义在于激发人的自觉意识;大学应引导和帮助学生把思想活力发挥在对世界、社会与自己的探究中,这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基本途径;每个优秀人才的成长经历各不相同,而持久的求知热情是其共同的特征,个性和兴趣是这种热情的原动力,知识或教育环境则是热情燃烧的燃料;从教育的意义上,我们相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创新或创造的潜能,但许多现实的因素削弱和制约了他们的发展愿望;因此,大学要特别注意为学生成长营造宽松、开放的制度和文化环境,让大学真正成为个性发展和想象力飞翔的家园,成为人才成长的助推器;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有一个过程,而且难以预见;一所好的大学,总是把各种教育资源开放给学生,所有学生都能自由地选择课程、专业和各种学习的机会,这也是复旦近年来教学改革的意图;那些用特殊政策急于培养尖子的做法,不仅脱离现实,而且不利于激励大多数学生的发展;育人最忌功利,平等才是博爱;复旦在今年实行的自主招生选拔中,主动采取公开申请和不分专业等办法,尽管带来工作上的许多麻烦,其意在倡导这种理念;

创新能力以独立和批判精神为前提,大学还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积极营造一种多样包容的文化;大学在招生选拔时要注意发现学生的不同特质,在教学活动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的不同观点和思维方式;尽管大众化背景下的高等教育很难充分地关注个体,但我们应该坚持这样的教育理念;

二是育才有方,在学术活动中培养探究能力;当前,一些高年级大学生的学术兴趣有减退的趋向,而作为学术机构的大学本身也受到功利需求的影响,这是我们应该高度重视的;

我们要重新认识本科教育的目标与要求,把创新作为教育的内涵,使探究成为教学的动力;学术的本质是探究创新,学术训练是大学培养学生创新素质最重要的途径;研究型大学更应当强调学术为本的教育思想,把教学与研究融为一体;复旦正在实施本科探究性教育计划,开设研讨型课程,完善助教制度,让学生有更多与教师研讨交流的机会,在教师的带动和指导下,通过有深度的阅读、写作与讨论,拓宽知识面,激发探究兴趣,提高思辨能力;

创新素质需要及早培养,大学要为本科生提供更多的学术研究机会,尤其要让低年级本科生尽早地接触和参与科学研究活动,让他们在了解学术前沿动态、体验学术研究甘苦的过程中,激发学术兴趣和创新潜能;复旦设立了“大学生学术研究资助计划”、“学生科技创新项目资助计划”等创新计划,开放性地为学生提供学术研究项目申请机会;事实证明,本科生也可以创造出很有价值的学术成果,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执著的探索热情足以与专业人员相媲美;

我国大学注重专业教育,而且课程量很大,但学生的知识面和眼界不够宽广,实践体验更少;因此,大学应该在课程与专业活动以外努力为学生提供各种实践活动的机会,使他们在广泛深入地接触大量不同的事物中发现问题,学会观察与分析,形成有独创性的对策;复旦积极发掘各种资源,为学生提供了“海外交流计划”、“西部支教计划”、“暑期社会实践计划”等机会,使学生将个人体验、社会认识与专业学习相结合,在实践中思索问题和对策;

作者:复旦大学校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