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已上报行政村

合集下载

房屋年久失修倒塌致一人死亡事故报告

房屋年久失修倒塌致一人死亡事故报告

房屋年久失修倒塌致一人死亡事故报告2020年2月23日15时许,萧县祖楼镇湘山庙行政村谢桥自然村一村民自建房发生一起事故,造成1人死亡。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和《安徽省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办法》(省政府令第232号)等规定,县政府成立了由县应急管理局局长任组长,县公安局、县住建局、县应急管理局、县总工会有关负责同志为成员的“2.23”事故调查组(以下简称事故调查组),并邀请县纪委监委和县人民检察院派员参与事故调查工作。

事故调查组按照“四不放过”和“科学严谨、依法依规、实事求是、注重实效”的原则,通过查阅资料、调查取证,查明了事故发生的经过、原因、应急处置等情况,认定了事故性质和责任,提出了对有关责任单位和人员的处理建议,并针对事故发生的原因及暴露出的问题,提出了事故防范措施建议。

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事故基本情况(一)房屋基本情况事故地点位于萧县祖楼镇湘山庙行政村谢桥自然村一村民自建房院内,自建房属村民谢*所有,在原宅基地上推倒老房子重建。

该自建房为两层住宅,属于农民自建低层住宅的建筑活动。

经查,该自建房所有人谢*未按照相关规定办理建房审批手续。

(二)房屋承建方情况2019年10月,张*升和闫*家以240元/㎡的价格共同承建谢*家房屋建设工程(其中:瓦工工程170元/㎡,木工工程70元/㎡),张*升负责瓦工工程,闫*家负责木工工程,分别联系工人,工人互不统属。

施工工序为张*升先开展瓦工工程建设,然后闫*家进场开展木工工程建设。

事故发生前,该自建房木工工程已完工,因新冠疫情原因脚手架和壳子板等木工设备(闫*家所有)一直未进行拆除。

建房费用由谢*和张*升统一结算,事故发生前,谢*共支付张*升65000元建房款。

张*升、闫*家两组工程队均无房屋建设施工相关资质,与房屋所有人谢*也未签订任何形式的劳动合同或协议,也未明确各方安全生产责任,仅有口头约定。

(三)相关人员情况谢*,男,40岁,自建房所有人。

安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进一步健全我省就业失业动态监测体系的通知

安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进一步健全我省就业失业动态监测体系的通知

安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进一步健全我省就业失业动态监测体系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安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公布日期】2012.06.25•【字号】皖人社秘[2012]238号•【施行日期】2012.06.2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人力资源综合规定正文安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进一步健全我省就业失业动态监测体系的通知(皖人社秘〔2012〕238号)各市、省直管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为及时掌握全省就业失业动态情况,准确研判全省就业形势,为科学决策和制定政策提供可靠依据,更好促进就业、预防失业,现就进一步健全我省就业失业动态监测体系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监测范围(一)200家人力资源市场。

在全省人社部门所属的市、县人力资源市场基础上,扩大到相关大、中型人力资源市场,包括部分民办职业介绍机构。

(二)1000家企业。

在企业用工调查、失业动态监测原有监测样本基础上,覆盖到全省各市,增至1000家。

其中:合肥80家,芜湖70家,蚌埠70家,其余各市均为60家。

监测企业的行业分布、企业规模、所有制结构等按照人社部函〔2011〕308号文件选定。

(三)160个行政村。

在农村劳动力资源比较丰富地区,选定有一定转移就业工作基础,软硬件条件较好的行政村。

合肥(庐江)、宿州(灵璧)、阜阳(颍上)、滁州(来安)、安庆(太湖)已有的50个行政村监测点不变,淮北、亳州、蚌埠、淮南、六安、马鞍山、芜湖、宣城、铜陵、池州、黄山各选定10个行政村。

(四)30家产业园区。

将30家省级以上产业园区纳入监测范围(附件1)。

二、监测内容(一)人力资源市场供求状况监测。

根据省人社厅《关于建立全省人力资源市场职业供求状况分析制度的通知》(皖人社秘〔2010〕48号),扩大监测范围,进一步提高市场供求监测的针对性和准确性,提高人力资源市场供求分析报告质量。

(二)企业用工状况监测。

根据省人社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人力资源市场供求和企业用工监测工作的通知》(皖人社秘〔2011〕339号),监测各地重点企业用工缺工情况和变化趋势。

安徽省行政划简册

安徽省行政划简册

安徽省行政区划简册
安徽省民政厅区划地名处
二〇一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安徽省行政区划统计表
总计:16个省辖市(地级市),6个县级市,56个县,43个市辖区,252个街道办事处,1257个乡镇[其中923个镇,334个乡(7个回族乡,1个回族满族乡,1个畲族乡)]。

注:数据截至2012年12月31日。

乡镇、街道办事处名录
老洲山陈瑶湖官埠桥会宫
乡:雨坛金社白湖钱铺白梅凤仪铁铜长沙
旌德县镇:旌阳庙首三溪白地蔡家桥俞村乡:云乐版书兴隆孙村
绩溪县镇:华阳扬溪上庄长安伏岭临溪金沙瀛州乡:荆州家朋板桥头。

2.行政村样表

2.行政村样表

流经河流和 丰乐河、紫荆大道、郑潜线、七郑线 途径道路 公用设施 郑村文化广场、体育篮球场 建设情况 郑思生二子洪、渌,郑渌的女儿青洁,即越国公汪华之母。 其他信息 资料来源 多媒体信息 备 注 制表人 审核人 制表时间 红色为专家需重点把控的,黄色和红色区域为村里需要填写的 2015年9月10日 郑村村民委员会填写上报
安徽省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登记表
编制单位:(公 章) 地名代码 编号: 样表2
农村区域性群众自治组织辖区 341021.104.21610.000000 类别名称 汉 字 郑村村民委员会 民族文字 语 种 汉语 罗马字母拼写 Zhèngcūn Cūnmínwěiyuánhuì 现今地名 地名普查状 不变 使用时间 态 设立年份 1983年6月 废止年份
标准地名


郑村村委会 东 经(自) 北 纬(自)


曾 用 名 双桥 东 经(至) 北 纬(至)
地理位置 原图名称
比例尺Leabharlann 1:1万图号(年版)
H50G052071
所在(跨)行 郑村镇 政区 以其姓氏聚集地而得名。 地名的来历 约宋孝武帝时郑思自丹阳迁徙至此居住,进村时必经两座桥,故名此地为双桥。 北宋天禧年间,歙北律村的支裔郑球也回迁到双桥,子孙繁衍成大族,遂以姓氏 地名的含义 命名,将双桥改名为郑村,后又有毕、汪、李、凌、张等姓迁入,仍统称为郑 村,又因其为村委会驻地,故得名。 宋孝武帝时建村,名为双桥,北宋天禧年间,改名为郑村。 1949 年,废除保甲 制,郑村归丰山乡民主政府,1951年,郑村、西溪合并为郑村村,改由岩寺区郑 地名的历史沿 村乡人民政府管辖。 1955 年郑村成立丰乐、新乐、同乐、永乐、和乐 5 个初级 革 社;1956年郑村成立了虹光农业高级公社;1958年10月,政社合一,成立岩寺公 社,郑村村属郑村管理区(称郑村大队);1983年6月郑村大队改为郑村村。后 一直沿用此名,无更名。 位于郑村镇东南方向,距镇政府驻地0.89千米。 地理方位 东邻紫阳村,南邻古关村,西邻金川乡新路村,北邻金山村。 四方毗邻 下级组织 辖区范围 下设仇家塘、古庄、西王、小灵山、甸川5个村民小组,治安保 卫、人民调解、公共卫生3个委员会。 东起潭渡,西至堨田;南起向杲,北至棠樾。 居民户数 1411 (户) 男女区分 4200 男2200人、女2000人 (人) 汉族4193人、苗族5人、回族2人 联系电话及 0559-6751119(不能为手机 号) 区号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村庄布局——以安徽省无为市为例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村庄布局——以安徽省无为市为例

4.8%
-2.6%
-6.9%
0.9%
-7.2%
崔晓强,胡玉银,吴欣之 . 超高层建筑钢结
构施工的关键技术和措施[J]. 建筑机械
化,2009,30(6):45-48,55.
[2]
吴宏磊,陈长嘉,丁洁民,等 . 黏滞阻尼器
在超高层建筑中的应用研究[J]. 建筑结
构学报,2016(S1):39-47.
元骨架曲线的总体极限承载能力均略大
增减挂钩,用于城镇建设。
3
无为市乡村现存问题
3.1乡村土地利用粗放
4
规划思路和工作方法
乡村振兴与城镇化绝非对立,而是
愿的前提下确定是否纳入撤并范围;村
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的。乡村振兴与新
庄 空 心 化 较 严 重 ,常 住 人 口 占 比 不 足
型城镇化均是解决“三农”问题、实现乡
30%,居住人口多年来呈明显下降趋势,
据村庄的交通区位、社会经济、人口规
建村民住宅,退出的用地通过修复整治
农田建设为重点,形成“一心三区”的农
模、资源禀赋等,分类推进乡村振兴,营
未来可用地农业生产、发展乡村旅游或
业空间总体格局,重点引导乡村地区错
造更为舒适的人居环境[3]。据此,应该
乡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位发展。
遵循“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布局原
中图分类号:TU982.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359(2024)3-0030-03
DOI:10.16330/ki.1007-7359.2024.3.011
中部,襟江带湖,南与芜湖市区、铜陵市
无为市现农村常住人口为 40.07 万
隔江相望,属于南京都市圈、合肥都市

安徽省行政村档案管理办法(暂行)——皖档发〔2010〕17号

安徽省行政村档案管理办法(暂行)——皖档发〔2010〕17号

安徽省行政村档案管理办法(暂行)皖档发〔2010〕17号第一条为加强和规范行政村的档案管理,更好地为农业、农村工作和农民服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行政村档案是指行政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及群众团体、村集体经济组织、村所属单位等在其工作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音像、电子、实物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

第三条行政村档案工作在村党组织和村民委员会的领导下自治管理,业务上接受上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和乡镇(街道办事处)的监督、指导。

第四条行政村党组织和村民委员会应当重视和加强档案工作,明确分管领导,将档案工作纳入本村各项建设内容,为档案工作的开展提供必要的保障条件,确保档案完整、安全和有效利用,实现村级档案工作常态化、有序管理。

第五条村民有保护档案的义务,有依法利用档案的权利。

第六条行政村档案实行集中统一管理。

村民委员会应设立档案室,负责本村各种门类和载体档案的收集、保管和利用工作,并对所属单位档案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

第七条行政村应当确定人员负责档案工作并保持相对稳定。

档案工作人员应具有高中以上学历,并经过档案业务培训。

对在开展行政村档案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人员,应当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八条每个行政村为一个独立的立档单位,所形成的全部档案可为一个全宗,全宗名称由乡镇和行政村名称组成。

村集体经济与行政村合一的单位,形成的档案纳入行政村档案全宗统一管理。

规模较大的村办企业、事业单位能构成立档单位的,其档案可以独立构成全宗,自行管理;不能构成立档单位的,由行政村集中统一管理。

暂不具备安全保管条件的行政村的档案,经协商同意,规范整理后,可交由乡镇档案机构代管或寄存。

行政村财务实行乡(镇)统一核算的,其会计档案由乡(镇)档案机构统一保管,行政村可根据需要保存一套复制件。

第九条行政村应明确本村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及时将应归档文件材料收集齐全,并分类整理归档。

办事处开展行政村建档工作情况汇报范文(2篇)

办事处开展行政村建档工作情况汇报范文(2篇)

办事处开展行政村建档工作情况汇报范文尊敬的领导:根据近期的工作计划,本办事处在xx地区开展了行政村建档工作。

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工作已经进展顺利,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特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一、工作目标1. 对辖区内的所有行政村进行开展建档工作,了解各村的基本情况和发展需求;2. 为每个村建立起包括土地利用、经济产业、社会事务等方面的档案,为下一步的发展规划提供依据;3. 加强与各村委会的沟通合作,共同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4. 提升村民对村庄发展的参与度和满意度。

二、工作进展1. 建档工作的组织安排为保证行政村建档工作的顺利进行,本办事处成立了由多名工作人员组成的建档小组,并明确了各成员的任务分工。

建档小组负责与各村委会联系,确定建档工作的时间安排和具体流程。

建档小组每天到村委会进行工作安排和指导,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2. 调查工作的实施针对每个行政村,建档小组首先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工作。

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村庄的地理位置、面积、自然资源、土地利用情况、人口数量、经济产业、社会事务等。

通过与村民座谈、查阅历史资料等方式,了解了村庄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3. 建档档案的建立根据收集到的调查资料,建档小组精心编制了每个村的建档档案。

档案包括了土地利用情况、农田面积、农民人数、经济产业情况、旅游资源等。

档案编制工作主要由建档小组成员进行,确保了档案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4. 村庄发展规划的制定建档工作完成后,建档小组组织了专家进行了对每个村庄的发展规划。

根据村庄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制定了一系列的发展目标和措施。

同时,建档小组与各村委会就发展规划进行了深入讨论,听取了村民的意见和建议,确保发展规划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5. 加强宣传和培训工作为提升村民对村庄发展的认知和参与度,建档小组组织了一系列的宣传活动,并开展了相关的培训工作。

通过举办村民大会、发放宣传资料、组织培训班等方式,向村民介绍了村庄发展规划和政策,提高了他们的参与意识和主动性。

安徽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安庆市铜陵市六安市淮南市部分行政区划调整有关问题的决定-

安徽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安庆市铜陵市六安市淮南市部分行政区划调整有关问题的决定-

安徽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安庆市铜陵市六安市淮南市部分行政区划调整有关问题的决定正文:----------------------------------------------------------------------------------------------------------------------------------------------------安徽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安庆市铜陵市六安市淮南市部分行政区划调整有关问题的决定(2016年1月15日安徽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通过)2016年1月14日,安徽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听取了省人民政府《关于安庆市铜陵市六安市淮南市部分行政区划调整的实施情况的报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以及国务院《关于同意安徽省安庆市铜陵市六安市淮南市部分行政区划调整的批复》,结合本省实际情况,就行政区划变动的有关问题,作出如下决定:一、关于代表资格枞阳县、寿县成建制划归新的行政区域的县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原铜陵县撤县设立铜陵市义安区的县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代表资格继续有效。

在管辖地的市人民代表大会换届前,枞阳县、寿县的原市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由原选举单位依法确认为管辖地的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报管辖地的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查并公告。

在原选举单位依法确认之前,枞阳县、寿县的原市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列席管辖地的市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参加管辖地的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织的闭会期间代表活动。

区划调整后,安庆市、铜陵市、六安市、淮南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名额,由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适时依法作出决定。

设立六安市叶集区,撤销铜陵市铜官山区、狮子山区,设立铜官区,由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根据行政区划调整后人口变动情况,依法确定区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和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名额,依法选举产生区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工作指南

工作指南

安徽省村庄规划编制工作指南(试行)安徽省自然资源厅2020年4月前言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自然资源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统筹推进村庄规划工作的意见》(农规发…2019‟1号)《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村庄规划促进乡村振兴的通知》(自然资办发…2019‟35号)要求,指导和规范村庄规划编制工作,提高规划编制针对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安徽省自然资源厅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和技术标准,在广泛听取意见基础上,研究制定了《安徽省村庄规划编制工作指南》(试行)。

主要内容包括6部分:工作原则、工作程序、工作准备、规划方案编制、规划成果审批、规划实施与修改。

本指南由安徽省自然资源厅负责管理和解释。

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至安徽省自然资源厅国土空间规划处(合肥市黄山路619号,邮编:230088)。

组织单位:安徽省自然资源厅主编单位:安徽省土地勘测规划院(安徽省土地开发复垦整理中心)参编单位:安徽建筑大学、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安徽省城建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合肥工业大学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主要起草人:王栋、徐涛松、张明锋、左光之、金磊、汪树群、卢凯、兰春、谷古、刘邦瑞、孙勇、刘天天、吴问琦、杜威、刘海莉主要审查人:黄发儒、王辉、江莹、王刚、黄莲、张志允、吴运法、刘复友、程堂明、王梅目录1 工作原则 (1)2 工作程序 (1)3 工作准备 (2)3.1 基础准备 (2)3.2 组织准备 (3)3.3 技术准备 (4)4 规划方案编制 (5)4.1 调查研究 (5)4.2 编制规划方案 (5)5 规划成果审批 (5)5.1 村民审议 (5)5.2 技术审查 (5)5.3 规划批前公示 (6)5.4 成果报批 (6)5.5 规划批后公告 (6)5.6 数据库汇交 (6)6 规划实施与修改 (7)6.1 规划实施 (7)6.2 规划修改 (7)附录A 村庄分类参考标准 (8)附录B 村庄布局参考要求 (10)附录C 工作方案提纲参考 (11)— 1 —1 工作原则坚持党委政府领导、多部门协作;坚持以村民为中心,提升村民生活品质;坚持遵循发展规律,紧密联系实际;坚持有序推进、务实规划;坚持按需规划、勤俭节约编制规划。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确定肥东县撮镇等195个镇为中心建制镇的通知-皖政办[1999]75号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确定肥东县撮镇等195个镇为中心建制镇的通知-皖政办[1999]75号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确定肥东县撮镇等195个镇为中心建制镇的通

正文:
----------------------------------------------------------------------------------------------------------------------------------------------------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确定肥东县撮镇等
195个镇为中心建制镇的通知
(皖政办[1999]75号)
各市人民政府、行政公署,各县(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安徽省、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我省小城镇发展的若干意见》(皖发[1999]11号)和全省小城镇工作会议精神,经各地推荐和省政府有关部门共同审核,省政府确定了肥东县撮镇等195个镇为中心建制镇(名单附后),作为发展重点,优先扶持,以此带动周边乡镇,提高全省城镇化水平。

发展小城镇是一个大战略,是安徽农村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提高认识,齐心协力,通力合作,抓紧抓实。

小城镇建设要注意运用市场机制,按经济规律办事,更多地发挥民间投资的作用,走出一条在政府引导下主要通过市场机制建设小城镇的路子。

省政府及有关部门将对中心建制镇进行动态监测管理,对发展快的中心建制镇予以重点扶持,对发展慢的取消中心建制镇资格,对一般建制镇中发展快的也将适时增补为中心建制镇,以鼓励实干,鼓励开拓,鼓励加快发展。

附:全省195个中心建制镇名单(附表略)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一九九九年十二月二十七日——结束——。

安徽省地名管理办法-安徽省人民政府令第11号

安徽省地名管理办法-安徽省人民政府令第11号

安徽省地名管理办法正文:---------------------------------------------------------------------------------------------------------------------------------------------------- 安徽省地名管理办法(1990年2月24日安徽省人民政府令第11号)第一条为做好我省地名管理工作,根据国务院发布的《地名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条例》和本办法所称地名是指:(一)行政区划名称,包括省、地、市、县、区(含市辖区和县以下的区)、乡、镇、村、街道(街道办事处辖区)等名称;(二)居民地名称,包括自然镇、自然村、片村和城镇的路、街、巷、居民区、区片等名称;(三)自然地理实体名称,包括山(峰、岭、岗、关隘……)、河、湖、泉、瀑、谷、潭、岛、洲、矶、洞、平原、山地、丘陵、盆地、自然保护区、地域、地片等名称;(四)具有地名意义的名胜古迹、风景名胜区、纪念地、企事业单位以及交通、水利、电力设施、建筑物等名称,各专业部门使用的具有地名意义的台、站、港、场等名称。

第三条地名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

本省各类地名的命名和更名,必须依照《条例》和本办法规定的审批程序报经批准。

第四条各级地名委员会是同级人民政府管理地名工作的主管机构,其主要职责是:(一)贯彻执行国家和省有关地名工作的法规、规章;(二)制定本地区地名工作规划,协调本地区有关部门的地名工作;(三)承办本地区各类地名的命名、更名工作;(四)宣传、推广标准地名,组织和检查本地区地名标志的设置、更新和管理;(五)负责公开版地图和地名出版物中的地名的审查;(六)收集、整理地名资料,建立地名档案,编辑出版地名书刊、图集;(七)组织开展地名科学研究。

第五条地名的命名除执行《条例》第四条的规定外,还应遵循下列规定:(一)全省范围内市辖区、建制镇名称和重要自然地理实体名称,地、市范围内区、乡名称,县范围内村民委员会名称,城镇范围内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及路、街、巷、区片名称,乡、镇范围内自然村名称,不应重名,并避免同音;(二)县以下行政区别名称一般应与当地地名统一;(三)地名用字要简明确切,不用生僻字和字形、字音容易混淆的字,不用单纯序数命名。

中共安徽省委办公厅、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全省乡镇区划调整工作的通知-皖办发[2003]10号

中共安徽省委办公厅、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全省乡镇区划调整工作的通知-皖办发[2003]10号

中共安徽省委办公厅、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全省乡镇区划调整工作的通知正文:---------------------------------------------------------------------------------------------------------------------------------------------------- 中共安徽省委办公厅、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全省乡镇区划调整工作的通知(皖办发[2003]10号2003年6月4日)各市、县委,各市、县人民政府,省直各单位,各大学:为进一步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巩固和扩大改革成果,根据《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2003年全省农村税费改革工作的意见》(皖发[2003]7号)精神,经省委、省政府同意,现就做好全省乡镇区划调整工作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加强农业、农村工作的部署和要求,坚持从实际出发,尊重大多数干部群众的意愿,积极稳妥地开展乡镇区划调整工作。

通过科学合理地调整乡镇区划,加强基层政权建设,提高行政管理效率,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二)基本原则1、因地制宜,科学合理。

调整全省乡镇区划应立足实际,着眼长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对山区、库区、湖区等特殊地理条件的乡镇和民族乡镇,应区别对待,不搞一刀切,以利于行政管理和方便群众的生产生活。

在搞好乡镇区划调整的同时,积极稳妥地做好行政村调整撤并工作。

2、突出重点,加强城镇。

以县城和200个中心镇为基础,撤并规模较小的乡镇,调大调强县城、中心镇和部分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建制镇,增强其聚集和辐射效应,推进城镇化的快速发展。

3、尊重历史,平稳操作。

充分考虑历史沿革、自然地理、风俗习惯、行政管理等客观因素,尽可能做到整建制撤并,以减少资源、资产、水系及债权债务等引发的矛盾。

怀远县唐集镇朱疃行政村村民委员会、陈伟民间借贷纠纷二审民事判决书

怀远县唐集镇朱疃行政村村民委员会、陈伟民间借贷纠纷二审民事判决书

怀远县唐集镇朱疃行政村村民委员会、陈伟民间借贷纠纷二审民事判决书【案由】民事合同、无因管理、不当得利纠纷合同纠纷借款合同纠纷民间借贷纠纷【审理法院】安徽省蚌埠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法院】安徽省蚌埠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结日期】2020.11.17【案件字号】(2020)皖03民终3927号【审理程序】二审【审理法官】庞玲李小芹穆莉【审理法官】庞玲李小芹穆莉【文书类型】判决书【当事人】怀远县唐集镇朱疃行政村村民委员会;陈伟【当事人】怀远县唐集镇朱疃行政村村民委员会陈伟【当事人-个人】陈伟【当事人-公司】怀远县唐集镇朱疃行政村村民委员会【法院级别】中级人民法院【字号名称】民终字【原告】怀远县唐集镇朱疃行政村村民委员会【被告】陈伟【本院观点】综合各方当事人举证、质证及诉辩意见,本案二审争议焦点是:陈伟起诉是否超过诉讼时效;案涉19000元朱疃村委会是否已还清:一审法院适用法律是否正确。

【权责关键词】催告撤销民事权利合同自认关联性质证诉讼请求维持原判诉讼时效【指导案例标记】0【指导案例排序】0【本院认为】本院认为,综合各方当事人举证、质证及诉辩意见,本案二审争议焦点是:陈伟起诉是否超过诉讼时效;案涉19000元朱疃村委会是否已还清:一审法院适用法律是否正确。

关于陈伟起诉是否超过诉讼时效。

本案中,朱疃村委会向陈伟借款19000元并未约定明确具体的还款期限,陈伟作为债权人,有权随时向朱疃村委会主张偿还借款,其起诉未超过诉讼时效。

关于案涉19000元朱疃村委会是否已还清。

朱疃村委会上诉认为2002年7月20日陈伟领到小麦款48024元,同年8月4日陈伟等领取小麦款2484元,2003年1月30日陈伟收款1000元,因此2002年7月16日借条19000元债务已经偿还。

陈伟持有朱疃村委会出具的借条原件,与时任朱疃村委会主任朱某当庭陈述及借条上载明的经办人、证明人、借款人(赵本云、耿玉龙、陈道务、朱某)2020年10月28日出具的情况说明互相吻合,且朱疃村委会2010年7月5日上报给相关部门的“三资"清理情况登记表(债务)一栏明确载明“陈伟18000元",以上证据相互印证,能够证明2002年7月16日朱疃村委会曾因借小麦向陈伟出具19000元的借条、后于2003年1月30日偿还1000元、目前尚欠18000元的事实。

安徽省灵璧县行政村一览表

安徽省灵璧县行政村一览表

安徽省灵璧县行政村一览表
截至到2008年6月30日
安徽省灵璧县贫困村有关情况表
资料截至2009年2月18日
安徽省灵璧县贫困村核准结果
我县2002年规划贫困村123个,由于村级行政区划变更,贫困村村名部分发生变化,按照省扶贫办通知要求,我们已经完成贫困村核准工作,核准结果是:现有贫困村43个(现有贫困村名单见《安徽省灵璧县贫困村有关情况表》)。

按照现有的贫困村,到2008年底已经安排实施整村推进的村有25个,未安排实施整村推进的村18个。

灵璧县扶贫办
二○○九年二月十二日[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行政村编码 340123032001 340222012001 340222009001 340223001002 340223002003 340223002001 340223004002 340223002002 340223004001 340223004003 340223001001 340224004001
35 340323016003 安徽省 蚌埠市 固镇县 任桥镇 36 340521018001 安徽省 马鞍山市 当涂县 银塘镇 37 340521004002 安徽省 马鞍山市 当涂县 太白乡 38 340521004001 安徽省 马鞍山市 当涂县 太白乡 39 340521018002 安徽省 马鞍山市 当涂县 银塘镇 40 340522005002 安徽省 马鞍山市 含山县 清溪镇 41 340522005001 安徽省 马鞍山市 含山县 清溪镇 42 340522006001 安徽省 马鞍山市 含山县 林头镇 43 340522004001 安徽省 马鞍山市 含山县 陶厂镇 44 340522010001 安徽省 马鞍山市 含山县 仙踪镇 45 340522010002 安徽省 马鞍山市 含山县 仙踪镇 46 340522011001 安徽省 马鞍山市 含山县 姚庙乡 47 340522011002 安徽省 马鞍山市 含山县 姚庙乡
省名称 安徽省 安徽省 安徽省 安徽省 安徽省 安徽省 安徽省 安徽省 安徽省 安徽省 安徽省 安徽省
市名称 合肥市 芜湖市 芜湖市 芜湖市 芜湖市 芜湖市 芜湖市 芜湖市 芜湖市 芜湖市 芜湖市 芜湖市
县名称 肥西县 繁昌县 繁昌县 南陵县 南陵县 南陵县 南陵县 南陵县 南陵县 南陵县 南陵县 无为县
三公村 汉桥村 柴林村 圣咀村 团山村 荆山湖 杜陈 淝河 杨集 陶桥村 殷尚村 万圩村 半湖村 武扬村 路南村 柳湖村 陈桥村 化明村 蔡圩村 安集村 沟西村
李许村 岱山村 永兴村 花园村 陈家村 青横村 白衣村 南河村 垱圩村 八熊村 龙岗村 长山村 陆衖村
48 340522001001 安徽省 马鞍山市 含山县 49 340523007001 安徽省 马鞍山市 和县 50 340523007002 安徽省 马鞍山市 和县 51 340523007003 安徽省 马鞍山市 和县 52 340523017001 安徽省 马鞍山市 和县 53 340523017002 安徽省 马鞍山市 和县 54 340523017003 安徽省 马鞍山市 和县 55 340523007004 安徽省 马鞍山市 和县 56 340523007005 安徽省 马鞍山市 和县 57 340523007006 安徽省 马鞍山市 和县 58 340523021001 安徽省 马鞍山市 和县 59 340523022001 安徽省 马鞍山市 和县 60 340523022002 安徽省 马鞍山市 和县 61 340523023001 安徽省 马鞍山市 和县 62 340523023002 安徽省 马鞍山市 和县 63 340523023003 安徽省 马鞍山市 和县 64 340523023004 安徽省 马鞍山市 和县 65 340523023005 安徽省 马鞍山市 和县 66 340523023006 安徽省 马鞍山市 和县 67 340621006004 安徽省 淮北市 濉溪县 68 340621006005 安徽省 淮北市 濉溪县 69 340804001001 安徽省 安庆市 宜秀区 70 340804001002 安徽省 安庆市 宜秀区 71 340881021001 安徽省 安庆市 桐城市 72 340881027002 安徽省 安庆市 桐城市 73 340881027005 安徽省 安庆市 桐城市 74 340881021002 安徽省 安庆市 桐城市 75 340881027001 安徽省 安庆市 桐城市 76 340881021006 安徽省 安庆市 桐城市 77 340881021007 安徽省 安庆市 桐城市 78 340881021004 安徽省 安庆市 桐城市 79 340881021005 安徽省 安庆市 桐城市 80 340881027003 安徽省 安庆市 桐城市 81 340881027004 安徽省 安庆市 桐城市 82 340881027006 安徽省 安庆市 桐城市 83 340881027007 安徽省 安庆市 桐城市 84 340881027008 安徽省 安庆市 桐城市 85 341003016001 安徽省 黄山市 黄山区 86 341003019001 安徽省 黄山市 黄山区 87 341003006001 安徽省 黄山市 黄山区 88 341003006002 安徽省 黄山市 黄山区 89 341003006003 安徽省 黄山市 黄山区 90 341003006004 安徽省 黄山市 黄山区 91 341003006005 安徽省 黄山市 黄山区 92 341003013001 安徽省 黄山市 黄山区 93 341003013002 安徽省 黄山市 黄山区 94 341003013003 安徽省 黄山市 黄山区 95 341003013004 安徽省 黄山市 黄山区 96 341003017001 安徽省 黄山市 黄山区 97 341003017002 安徽省 黄山市 黄山区 98 341003015001 安徽省 黄山市 黄山区 99 341003015002 安徽省 黄山市 黄山区 100 341003015003 安徽省 黄山市 黄山区 101 341004005001 安徽省 黄山市 徽州区
所属乡镇 铭传乡 荻港镇 马坝乡 三里镇 烟墩镇 烟墩镇 何湾镇 烟墩镇 何湾镇 何湾镇 三里镇 鹤毛乡
行政村名称 白龙村 徐圩村 桃冲村 吕山村 海井村 格外村 西山村 红旗村 青山村 铁山村 凤凰村 阳畈村
13 340224004002 安徽省 芜湖市 无为县 鹤毛乡
田畈村Leabharlann 14 340224008001 安徽省 芜湖市 无为县 昆山乡 15 340224004003 安徽省 芜湖市 无为县 鹤毛乡 16 340224032002 安徽省 芜湖市 无为县 石涧镇 17 340224018001 安徽省 芜湖市 无为县 无城镇 18 340224032001 安徽省 芜湖市 无为县 石涧镇 19 340306001001 安徽省 蚌埠市 淮上区 曹老集镇 20 340306001002 安徽省 蚌埠市 淮上区 曹老集镇 21 340306001003 安徽省 蚌埠市 淮上区 曹老集镇 22 340306001004 安徽省 蚌埠市 淮上区 曹老集镇 23 340321016001 安徽省 蚌埠市 怀远县 鲍集镇 24 340321023001 安徽省 蚌埠市 怀远县 徐圩乡 25 340321027001 安徽省 蚌埠市 怀远县 陈集乡 26 340321011001 安徽省 蚌埠市 怀远县 万福镇 27 340321009001 安徽省 蚌埠市 怀远县 唐集镇 28 340321009002 安徽省 蚌埠市 怀远县 唐集镇 29 340322008001 安徽省 蚌埠市 五河县 朱顶乡 30 340322002001 安徽省 蚌埠市 五河县 沫河口镇 31 340322009001 安徽省 蚌埠市 五河县 小溪镇 32 340322020001 安徽省 蚌埠市 五河县 东刘集镇 33 340323011001 安徽省 蚌埠市 固镇县 杨庙乡 34 340323016002 安徽省 蚌埠市 固镇县 任桥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