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诗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梅村体”: 吴伟业的诗体风格。以明清易代的史实为题材, 反映社会变故,感慨朝代兴亡;吸取白居易《长 恨歌》《琵琶行》、元稹《连昌宫词》等歌行写 法,侧重叙事写人,辅以初唐四杰的采藻缤纷, 晚唐温、李的风情韵致及明代传奇曲折变化的戏 剧性。代表作《圆圆曲》《永和宫词》等。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吴诗“歌行一体,尤所擅长。格律本乎四杰而 情韵为深,叙述类乎香山而风华为胜。韵协宫商, 感均顽艳,一时尤称绝调。”
(三)翁方纲及其“肌理说”
1、翁方纲(1733——1797) 精金石考据之学。 倡“肌理说”,诗作无成就。 2、“肌理说” 翁方纲的论诗主张。认为“为 诗必以肌理为准”。 “义理之理,即文理之理, 即肌理之理也”(《志言集序》)。他把思想意义 (义理)与组织结构(文理)、学问材料(肌理)统一 起来,认为作诗不在力求神韵,不在死守格调, 也不在空谈性情,而在读书,有学问,有方法。 要求作诗必须以学问为根底,做到内容质实而形 式雅丽。 这样,把诗歌创作引向“考据入诗”的故纸堆, 成了令人生厌的学问诗。
(二)袁枚及其“性灵说”
1、袁枚(1716—1798)字子才,号简斋。与赵翼、蒋士铨 并称“乾隆三大家”。存诗4000多首。著有《小仓山房诗 文集》《随园诗话》等。其诗直抒感兴,清丽灵巧,流转 自如,《沙沟》《马嵬》《湖上杂诗》皆名篇。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马嵬》) 2、“性灵说” 袁枚的论诗主张,深受公安派的影响。提 倡“提笔先须问性情”,“诗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 也”,“作诗不可以无我”,认为“诗有性情而后真”。 即主张诗歌应该抒写个人的性情遭际,写个人的灵感,直 抒胸臆,辞贵自然。强调独创,既反形式主义,又反拟古 主义,体现了一种革新精神,有一定进步意义。但是,它 的所谓“性灵”实质上是士大夫的闲情逸致,缺乏深刻的 社会内容。
3、吴嘉纪:
著有《陋轩集》。其诗内容充实,反映社会矛 盾,同情人民疾苦,如《绝句》 《挽船行》 《过兵行》,继承乐府歌辞和杜甫、白居易诗歌 传统,以深厚工力、质朴语言、白描手法、遵劲 风格而特色独具。
(二)清初入仕诗人: 1、钱谦益: 清初宗宋派领袖。 有《初学集》《有学集》《投笔集》等。主张 “转益多师”,“有本”(性情)、“有物” (学问), 其诗词藻华美,才气纵横,尤工七律。 《投笔集》中怀念故国,悔恨平生,颇有佳作。 《后秋兴》:大型七律组诗,叠杜甫《秋兴》八 首原韵,8首一组,13组共104首。其规模之大, 造诣之精,令时人难望项背。 2、吴伟业: 清初尊唐派领袖。 《梅村集》存诗1000多首,其主要内容是感慨 朝代兴亡和悲叹自身失节。
(三)王士祯与其他诗人 1、王士祯
有《带经堂集》《渔洋诗文集》《渔洋诗话》 等传世。左右诗坛数十年,论诗提倡“神韵”。 擅七言近体,善融情入景,创幽静闲远境界,引 人入胜,如《江山》《真州绝句》等。
2、“神韵说”
“神韵”即风神韵味,王士祯极赏唐司空图《诗 品》“冲淡”、“自然”、“清奇”和南宋严羽 《沧浪诗话》“妙悟”、“兴趣”之说,提倡 “兴会”“神到”,“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要求诗歌有幽静淡远境界和含蓄隽永语言。
第Biblioteka Baidu节 清代诗歌
(1)数量巨大。徐世昌《晚晴 诗汇》收录 诗人6l00多人,诗作27600多首。 (2) 流派众多。清初有爱国派,尊唐派,宗 宋派,神韵派;清中叶有格调派,肌理派,性 灵派。各派主张不同,诗风各异。 (3) 诗体发展。叙事功能有较大开拓。大量 新型乐府体、五七言体等长篇叙事诗,各种诗 体的组诗,记事、抒情、写景,挥洒自如。 (4)两大审美特色。一是重实;二是感伤。
第三节
清初至清中叶的词
一、清朝建国之后,倚声填词蔚为风气, 较著名的词人有陈维崧、朱彝尊、纳 兰性德。 (一)陈维崧词效法苏轼、辛弃疾,多 抒发抑塞磊落的胸怀,造语雄奇特出, 如《南乡子· 邢州道上作》。另有词反 映民间疾苦,如《贺新郎·纤夫词》。 其词沉雄俊爽,承接苏辛,被称为阳 羡派。缺点在时或一泻无余。
第九章 清初至清中的诗词文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顺治、康熙时期的诗歌 雍正至道光时期的诗歌 清初至清中叶的词 清初至清中叶的散文和骈文
第一节
顺治、康熙时期的诗歌
一、坚持民族气节的诗人。 (一)抗清志士中顾炎武是杰出的代表。 他主张“文须有益于天下”,自抒 “性情”,反对摹拟古人。他的诗反 映了坚定的爱国思想和崇高的民族气 节。《秋山》、《海止》、《精卫》 等诗表现他坚持抗清复国的决心,写 得雄浑悲壮、苍凉沉郁。屈大均行辈 略晚于顾炎武。他抗清失败后,奔走
(三)袁枚 及其“性灵说”
1、袁枚 与赵翼、蒋士铨并称“乾隆三大 家”。存诗4000多首。著有《小仓山房诗文集》 《随园诗话》等。其诗直抒感兴,清丽灵巧,流 转自如,《沙沟》《马嵬》《湖上杂诗》皆名篇。 2、“性灵说” 袁枚的论诗主张。提倡“提笔 先须问性情”,“诗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 也”,“作诗不可以无我”,认为“诗有性情而 后真”。既反形式主义,又反拟古主义,体现了 一种革新精神,有一定进步意义。但是,它也有 缺乏深刻社会内容的局限性。
3、查慎行、赵执信
查诗以白描见长,不尚藻饰。 赵诗清新峭拔,思路峻刻,重视思想内容,现 实性强。
二、清中叶诗歌
清中叶政治高压、文化专制、汉学兴盛。 诗歌向着拟古、形式方向发展。出现了尊 唐的“格调派”、宗宋的“肌理派”,继 承晚明主情的“性灵派”。 (一)沈德潜及其“格调说” 1、沈德潜 著有《归愚诗文集》。诗多歌功

一、清初词
“三大家”:陈维崧、朱彝尊、纳兰性德。
1、陈维崧
“阳羡词派”领袖。其《迦陵词》存1600余 首,居清代之冠。多写身世之感和怀古之情。风 格师法苏、辛,具苍凉豪放特色。 《纤夫词》是陈词代表作。写清兵强征十万民 夫为战船拉纤给百姓造成的灾难。取景壮阔,气 魄雄伟,风格豪放,语言率直俊爽。是现实主义 杰作。
2、“格调说”: 沈德潜的诗论主张。强调写诗须讲究格律声 调,提出“诗贵性情,亦须论法”,认为诗歌应 该“和性情,厚人伦,匡政治”。所谓“性情” 是指符合封建正统观念的思想感情,提倡含蓄蕴 藉,“温柔敦厚”、“怨而不怒”;所谓“论 法”,要求讲究格律、声韵,讲求比兴,提倡学 古,但反对拟古。 “格调说”对“神韵说”(王士祯)空疏浅 陋的弊病有所补救,但它维护儒家“温柔敦厚” 的传统“诗教”,基本属封建正统派诗论。
第二节 清代词
清词中兴:
首先,数量超过元明甚至宋代,叶恭绰 《全清词钞》共录词人3196人,词作8260 多首,超过宋词两倍以上。 其次,从朱彝尊《词综》到张惠言《词 选》、万树《词律》出现一大批立论精审的 词学专著。 第三,词作整理、编辑成就巨大,有王鹏 运辑《四印斋所刻词》、朱孝臧辑《强村丛 书》、江标辑《宋元名家词》等。
一、 清初诗歌
清初80年,诗歌分前后两期: 前期诗人: 分遗民诗人和入仕诗人两 类。遗民诗人保持气节,关注现实;入 仕诗人出处尴尬,多表现伤感情怀; 后期诗人: 多重形式技巧,喜立派别 门户,与现政权和谐相处。主要有王士 祯、朱彝尊、赵执信、查慎行等。以王 士祯影响最大。

(一)清初遗民诗人:
1、顾炎武: 有《亭林诗文集》传世,存诗四百多首。他 主张“文须有益于天下”,“诗主性情,不贵 奇巧”,反对摹拟。其诗抚事感时,同情人民 悲惨遭遇,充满深厚民族感情,格调慷慨悲壮, 苍劲沉郁。 《秋山》、《海上》、《精卫》等,抒写亡国 之痛和复国决心,对清初和晚清诗坛影响巨大。
2、屈大均:
有《道援堂诗集》。其诗富于民族意识,多故 国之悲,如《鲁连台》、《大同咏叹》;也有关 心民瘼之作如《民谣》。屈诗长于五律,悲歌慷 慨,气势纵横,洋溢着浪漫主义精神。
第二节
雍正至道光时期的诗歌
一、从康熙晚年至乾隆中叶,在诗坛 上有着相当大影响的是沈德潜为代表 的格调派。沈德潜特别重视诗歌的格 调声律,主张诗歌要关乎人伦风化, 讲求“温柔敦厚”。其基本倾向是维 护封建统治。沈德潜与王士祯一样同 属尊唐派。
二、与沈德潜同时的厉鹗研究宋诗, 作诗也取法宋人,但未形成诗派。稍 后的翁方纲主张“诗必研诸肌理”, 要有学问根底,创立了肌理派,实际 走的宋代黄庭坚、江西诗派的路子, 属于崇宋派。 三、郑燮不满当时拟古主义、形式主 义的诗风,颇受明代公安派影响,作 诗大胆创新,又正视现实,以同情态 度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痉生活。代表作 有
《逃荒行》、《还家行》、《悍吏》 等。袁枚在郑燮之后更彻底地反对拟 古主义、形式主义,以为“诗之传者, 都是性灵”,创性灵派。袁枚有特色 的作品是近体诗。但一般缺乏重大的 思想内容,又不免流于浮滑。 四、乾隆时期较著名的诗人黄仲则多 抒发穷愁潦倒的情怀,唱出了盛世的 衰音。代表作有《都门秋思》、《癸 已除夕》等。
三、主要活动在清朝并在清朝做官的诗 人。 (一)王士祯论诗崇尚司空图提出的 “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和严羽提出 的“妙悟”、“兴趣”,推崇盛唐王、 孟诗歌,创神韵派。他的一些写景之 作手法含蓄,语言清俊,风格清新, 富有诗性画意,《如真州绝句》。但 其诗歌总的是脱离生活,缺乏社会内 容,适应了清王朝粉饰现实的需要。 (二)查慎行提倡宋诗,其七言古诗得 力于苏轼,近体诗则颇似陆游。
(二)翁方纲及其“肌理说”
1、翁方纲 精金石考据之学。倡“肌理说”, 诗作无成就。 2、“肌理说” 翁方纲的论诗主张。认为“为 诗必以肌理为准”。 “义理之理,即文理之理, 即肌理之理也”(《志言集序》)。他把思想意义 (义理)与组织结构(文理)、学问材料(肌理)统一起 来,认为作诗不在力求神韵,不在死守格调,也 不在空谈性情,而在读书,有学问,有方法。把 诗歌引向“考据入诗”的故纸堆,成了令人生厌 的学问诗。
颂德粉饰太平,有封建卫道气。诗选、诗评影响 颇大。有《古诗源》《唐诗别裁集》《明诗别裁 集》《国朝诗别裁集》《说诗啐语》。
2、“格调说”: 沈德潜的诗论。强调写诗须讨究格律声调: “诗贵性情,亦须论法”。 要写得含蓄、蕴藉、 委婉, “温柔敦厚”“怨而不怒”;讲究格律、 声韵,重视体式,提倡学古,但反对拟古。 “格调说”对“神韵说”空疏浅陋的弊病有所 补救,但它维护传统“诗教”,基本属封建正统 派诗论。
(四)郑燮、赵翼



1、郑燮(1693—1766)字克柔,号板桥。诗书画被称为 “三绝”,扬州八怪之一。 其诗歌自成一家。推崇杜甫、白居易,反对模拟古人,要 求直达肺腑。诗风质朴挥洒 ,多用白描,语言通俗流畅。 但有时显得真率有余而锻炼不足。其诗篇多同情人民疾苦, 憎恶贪官污吏。 2、赵翼(1727—1814)文史学家。著有《瓯北诗集》 《瓯北诗话》。更长于史学,代表作《廿二史札记》。 强调诗歌的发展进化。其诗议论过多。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论诗》)
一、清中叶诗歌
第八章 清代中叶诗文词
清中叶政治高压、文化专制、汉学兴盛。诗 歌向着拟古、形式化方向发展。出现了尊唐的 “格调派”、宗宋的“肌理派”,继承晚明主情 的“性灵派”。 (一)沈德潜及其“格调说” 1、沈德潜(1673——1769)著有《归愚诗文 集》。其诗多歌功颂德粉饰太平,有封建卫道气。 诗选、诗论影响颇大。有《古诗源》《唐诗别裁 集》《明诗别裁集》《国朝诗别裁集》和《说诗 晬语》。
所作诗歌常常联系历史古迹,通过 对历史人的的歌颂来抒发爱国感情, 《大同感叹》则直接揭露清兵的残暴 罪行。 (二)退隐的贵民诗人比较多,他们 有的也曾参加过抗清活动,失败以后 杜门务农。他们的诗歌除了揭露清兵 罪恶,抒发故国之思以外,更主要是 反映农村的贫困生活。比较著名的有 吴嘉纪。
二、屈膝降清的诗人。著名的有所谓 “江左三大家”,其中成就最高, 影响最大的吴伟业。吴伟业有一些 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而最擅长的 是七言歌行,大多以一二人物为中 心,展现当时社会政治的某些面影, 如《鸳湖曲》、《楚两生行》、 《圆圆曲》等。这类作品把歌行体 诗歌近体化,音调谐婉、情韵丰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