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诗词
清朝的古诗词有哪些

清朝的古诗词有哪些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其文化遗产中包含了众多优秀的古诗词作品。
清代古诗词主要以宫廷诗词和民间诗词为主,风格兼容并蓄,丰富多样。
下面是一些代表性的清朝古诗词及其相关内容。
1.《浣溪沙》- 清·纳兰性德《浣溪沙》是纳兰性德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被誉为纳兰词的代表作之一。
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怀念别离之情,表达了对故人的思念之情。
词中的意境优美,表达了作者深沉的情感。
2.《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 清·曹雪芹《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是《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在清代晚期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家园的思念之情,对家国沦陷和个人遭遇的痛惜之情。
3.《满江红·怒发冲冠》- 清·文天祥《满江红·怒发冲冠》是明末清初抗元诗人文天祥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诗是文天祥振臂高呼,表达对国家疾苦和民众痛苦的愤怒之情,是一首激昂慷慨的抗争之作。
4.《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清·黄景仁《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是清代黄景仁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诗以黄州的定慧院为背景,抒发了诗人在困厄之境中对生活与自然的思索和感悟。
5.《青玉案·元夕》- 清·辛弃疾《青玉案·元夕》是辛弃疾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它以元宵佳节为背景,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怀念之情。
词中融入了作者深深的思考和感慨,是一首婉约而富有情感的佳作。
6.《念奴娇·书江西造口壁》- 清·杨慎《念奴娇·书江西造口壁》是清代学者杨慎的代表作之一。
诗中描绘了江西造口壁的神奇景色,同时也抒发了对祖国乡土的深深眷恋之情,是一首充满浓郁地方特色的作品。
7.《声声慢·寻寻觅觅》- 清·杨慎《声声慢·寻寻觅觅》是杨慎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这首诗以追忆故友为主题,以细腻的描写描绘了诗人寻找和怀念故友的心情,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之情。
清代著名诗词

清代著名诗词1.莲塘[清]朱克生日暮莲塘里,浴水两鸳鸯。
低飞不远去,只在荷花傍。
2.风莲戏鱼图[清]恽寿平萍风将散绿,香气欲成露。
美人采红莲,曾过南塘路。
3.荷花[清]曹寅
一片秋云一点霞,十分荷叶五分花。
湖边不用关门睡,夜夜凉风香满家。
4.白莲
[清]盛锦
玉井分栽到野塘,冰销翠袖回生凉。
半江残月欲无影,一岸冷云何处香。
真相尚留开士社,红衣洗尽美人装。
水仙操罢扁舟去,谁与凌波解珮珰。
5.白莲
[清]秋瑾
莫是仙娥坠玉珰,
宵来幻出水云乡;
朦胧池畔讶堆雪,
淡泊风前有异香。
国色由来兮素面,
佳人原不借浓妆
东皇为恐红尘涴,
亲赐寒潢明月裳。
6.浣溪沙·红桥
王士禛
北郭清溪一带流,红桥风物眼中秋,绿杨城郭是扬州。
西望雷塘何处是?香魂零落使人愁,淡烟芳草旧迷楼。
7.陈维崧
醉落魄·咏鹰
寒山几堵,风低削碎中原路。
秋空一碧无今古。
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
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
人间多少闲狐兔。
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清代诗人的优秀诗词大全

【导语】清代⽂学集封建时代⽂学发展之⼤成,是古代⽂学的⼀个光辉总结。
⼩说、戏曲、民间讲唱等新兴⽂学样式,清代使之达到登峰造极的⾼度。
下⾯就给⼤家分享下清代诗⼈的优秀诗词,欢迎阅读!清代诗⼈的优秀诗词篇⼀ 随园记 朝代:清代 作者:袁枚 原⽂: ⾦陵⾃北门桥西⾏⼆⾥,得⼩仓⼭,⼭⾃清凉胚胎,分两岭⽽下,尽桥⽽⽌。
蜿蜒狭长,中有清池⽔⽥,俗号⼲河沿。
河未⼲时,清凉⼭为南唐避暑所,盛可想也。
凡称⾦陵之胜者,南⽈⾬花台,西南⽈莫愁湖,北⽈钟⼭,东⽈冶城,东北⽈孝陵,⽈鸡鸣寺。
登⼩仓⼭,诸景隆然上浮。
凡江湖之⼤,云烟之变,⾮⼭之所有者,皆⼭之所有也。
康熙时,织造隋公当⼭之北巅,构堂皇,缭垣牖,树之荻千章,桂千畦,都⼈游者,翕然盛⼀时,号⽈随园。
因其姓也。
后三⼗年,余宰江宁,园倾且颓弛,其室为酒肆,舆台嚾呶,禽鸟厌之不肯妪伏,百卉芜谢,春风不能花。
余恻然⽽悲,问其值,⽈三百⾦,购以⽉俸。
茨墙剪园,易檐改途。
随其⾼,为置江楼;随其下,为置溪亭;随其夹涧,为之桥;随其湍流,为之⾈;随其地之隆中⽽欹侧也,为缀峰岫;随其蓊郁⽽旷也,为设宧窔。
或扶⽽起之,或挤⽽⽌之,皆随其丰杀繁瘠,就势取景,⽽莫之夭阏者,故仍名⽈随园,同其⾳,易其义。
落成叹⽈:“使吾官于此,则⽉⼀⾄焉;使吾居于此,则⽇⽇⾄焉。
⼆者不可得兼,舍官⽽取园者也。
”遂乞病,率弟⾹亭、甥湄君移书史居随园。
闻之苏⼦⽈:“君⼦不必仕,不必不仕。
”然则余之仕与不仕,与居兹园之久与不久,亦随之⽽已。
夫两物之能相易者,其⼀物之⾜以胜之也。
余竟以⼀官易此园,园之奇,可以见矣。
⼰巳三⽉记。
赏析: 《随园记》写于1749年(乾隆⼗四年)。
1745年(乾隆⼗年),袁枚买下了原江宁织造隋赫德的隋园。
加以葺治,改名随园。
1748年(乾隆⼗三年),他辞官居园中。
从此以后,退出仕途,徜徉于⼭⽔烟霞之中,吟诗作⽂,结交⼠⼦权贵,⼏乎长达半个世纪。
随园的兴建,主要出⾃建筑家武龙台的⼿笔,但全园的布局均出⾃袁枚的策划。
吴嘉纪诗词

《煎盐绝句》吴嘉纪〔清代〕白头灶户低草房,六月煎盐烈火旁。
走出门前炎日里,偷闲一刻是乘凉。
《内人生日》吴嘉纪〔清代〕潦倒邱园二十秋,亲炊葵藿慰余愁。
绝无暇日临青镜,频过凶年到白头。
海气荒凉门有燕,溪光摇荡屋如舟。
不能沽酒持相祝,依旧归来向尔谋。
《临场歌》吴嘉纪〔清代〕掾豺隶狼,新例临场;十日东淘,五日南梁。
趋役少迟,场吏大怒;骑马入草,鞭出灶户。
东家贳醪,西家割彘;殚力供给,负却公税。
后乐前钲,鬼咤人惊;少年大贾,币帛将迎。
帛高者止,与笑月下;来日相过,归比折价。
笞挞未歇,优人喧阗;危笠次第,宾客登筵。
堂上高会,门前卖子;盐丁多言,箠折牙齿。
《冶春绝句和王阮亭先生》吴嘉纪〔清代〕杂管繁弦奏野航,听来声调是伊凉。
边关子弟江南老,今日曲中逢故乡。
《卖书祀母》吴嘉纪〔清代〕母没悲今日,儿贫过昔时。
人间无乐岁,地下共长饥,白水当花荐,黄粱对雨炊。
莫言书寡效,今已慰哀思!《海潮叹》吴嘉纪〔清代〕飓风激潮潮怒来,高如云山声如雷。
沿海人家数千里,鸡犬草木同时死。
南场尸漂北场路,一半先随落潮去。
产业荡尽水烟深,阴雨飒飒鬼号呼。
堤边几人魂乍醒,只愁征课促残生。
敛钱堕泪送总催,代往运司陈此情。
总催醉饱入官舍,身作难民泣阶下。
述异告灾谁见怜?体肥反遭官长骂。
《次韵答黄鸣六见怀》吴嘉纪〔清代〕乾坤何处可题诗?画里江山雨洗时。
水起峰低人不见,云生树冷鹤先知。
吴嘉纪〔清代〕冈北冈南上朝日,落花游骑乱纷纷。
如何松下几杯土,不见儿孙来上坟?《一钱行赠林茂之》吴嘉纪〔清代〕先生春秋八十五,芒鞋重踏扬州路。
故交但有丘茔存,白杨催尽留枯根。
昔游倏过五十载,江山宛然人代改。
满地干戈杜老贫,囊底徒余一钱在。
桃花李花三月天,同君扶杖上渔船。
杯深颜热城市远,却展空囊碧水前。
酒人一见皆垂泪,乃是先朝万历钱。
《打鲥鱼》吴嘉纪〔清代〕打鲥鱼,供上用。
船头密网犹未下,官长已鞴驿马送。
樱桃入市笋味好,今岁鲥鱼偏不早。
观者倏忽颜色欢,玉鳞跃出江中澜。
天边举匕久相迟,冰填箬护付飞骑。
诗词整理-郑燮

诗词整理-郑燮《竹石》清代·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山中雪后》清代·郑燮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
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
《新竹》清代·郑燮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下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
《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清代·郑燮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沁园春·恨》清代·郑燮花亦无知,月亦无聊,酒亦无灵。
把夭桃斫断,煞他风景;鹦哥煮熟,佐我杯羹。
焚砚烧书,椎琴裂画,毁尽文章抹尽名。
荥阳郑,有慕歌家世,乞食风情。
单寒骨相难更,笑席帽青衫太瘦生。
看蓬门秋草,年年破巷,疏窗细雨,夜夜孤灯。
难道天公,还箝恨口,不许长吁一两声?癫狂甚,取乌丝百幅,细写凄清。
《渔家·卖得鲜鱼二百钱》清代·郑燮卖得鲜鱼二百钱,籴粮炊饭放归船。
拔来湿苇烧难着,晒在垂杨古岸边。
《题画竹》清代·郑燮秋风昨夜渡潇湘,触石穿林惯作狂。
惟有竹枝浑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场。
《道情》清代·郑燮老书生,白屋中;说黄虞,道古风。
许多后辈高科中,门前仆从雄如虎,陌上旌旗去似龙,一朝势落成春梦,倒不如蓬门僻巷,教几个小小蒙童。
《由兴化迂曲至高邮七绝句》清代·郑燮烟蓑雨笠水云居,鞋样船儿帽样庐。
卖取青钱沽酒得,乱摊荷叶摆鲜鱼。
《登范县城东楼》清代·郑燮独上秋城望,高楼出晓烟。
西风漳邺水,旭日鲁邹天。
过客荒无馆,供官薄有田。
时平兼地僻,何况又丰年。
《道情》清代·郑燮吊龙逢,哭比干。
羡庄周,拜老聃。
未央宫里王孙惨。
南来薏苡徒兴谤,七尺珊瑚只自残。
孔明枉做那英雄汉,早知道茅庐高卧,省多少六出祁山。
《绍兴》清代·郑燮丞相纷纷诏敕多,绍兴天子只酣歌。
金人欲送徽钦返,其奈中原不要何!《画菊与某官留别》清代·郑燮进又无能追又难,宦途跼蹐不堪看。
乐清清代名人诗词

乐清清代名人诗词「江月好,千山青」
惠康主
江月何曾可尽,
天涯愁无边。
湘水寒月里,
寂寞凝清天。
秋波漫芳草,
凝思万里间。
落叶飘到水,
心绪任风沙。
落日忆夕阳,
一夜喜风劲。
高山低垂水,
奇特照旧圆。
相爱平生友,
淡墨把钓弯。
碧空孤琼枝,
芳草露未晞。
淡雾陨明凤,
彩灯几落汐。
千山藏夏草,
一夜红叶秋。
画楼寒月冷,
清风醉长夜。
山鸟放经韵,
月色橺垂旗。
「采桑子」
结新婚致贺礼,
友爱常伴芳苑。
采桑子,侍婢从,花月丽,条鸿送。
两家安,把酒同,发处乐,不怕功。
千手垂采红妆,
泼水把露绕红堂。
双宿共坐,
百般娇士笑谈遥,宵月明,楼台边,风簌簌分光阴。
碧海漾,波在身,舞低掩绿微烟,
竹捣鱼同乐色,
令人心更仙风轻。
可怜今朝,歌声冷,金粟失春滴尘染。
收取多馀,归翠萱,万年真心经姻缘。
清代最有名的诗词

清代最有名的诗词《己亥杂诗·其五》原文: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一、衍生注释:1. “己亥杂诗”:这是一组诗,共三百一十五首,是龚自珍在己亥年(1839年)写就的大型组诗。
2. “浩荡离愁”:“浩荡”形容愁绪的深广。
诗人当时因为不满官场的黑暗,辞官离京,心中满是离愁别绪。
3. “吟鞭”:诗人的马鞭。
“东指”点明了离京的方向。
4. “落红”:落花。
花朵凋零,看似生命结束,但诗人却赋予它新的意义。
二、赏析:这首诗的前两句写诗人离京时的情景,白日西斜,愁绪满怀,马鞭东指,从此远离京城。
后两句则是千古名句,诗人以落花自比,落花虽已凋落,却并非无情,它会化作春泥,滋养新的花朵。
这表达了诗人虽然离开了官场,但依然关心国家命运,愿意为国家的未来奉献自己的力量。
这是一种无私的奉献精神,也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诗人通过落花这个意象,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得既含蓄又深刻。
三、作者介绍:龚自珍,清代思想家、文学家及改良主义的先驱者。
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
他的作品风格瑰丽奇肆,情感真挚强烈,在近代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四、运用片段:我有一个朋友,他曾经在一个公司里遭遇了不公平的待遇,后来他决定辞职。
在他离开的时候,他就像诗中的龚自珍一样,虽然心中有很多的不满和失落,但是他并没有因此而消沉。
他说:“我就像那落花一样,虽然离开了这个公司,但我还可以在其他地方发挥我的价值,说不定还能为这个行业做出更多的贡献呢。
”就像诗中说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他把自己的离开看作是一个新的开始,用积极的态度去面对未来。
我觉得他真的很了不起,这种精神就像诗中的境界一样,不被挫折打倒,始终心怀希望。
在生活中,我们都会遇到不如意的事情,但是如果我们都能有这样的态度,那该多好啊!我的观点就是,我们要像龚自珍和我的朋友一样,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要积极乐观,相信自己可以继续发挥价值。
清朝古诗词名篇

清朝古诗词名篇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其文化艺术有着独特的特点。
下面为您介绍清朝古诗词名篇和相关参考内容,以了解清代古诗词的魅力。
1.《长恨歌》《长恨歌》是清代文学家白居易著名的抒情长诗,描述了杨贵妃的不幸遭遇以及唐玄宗和杨贵妃之间的爱情悲剧。
该诗以动人的笔墨描绘了杨贵妃的美貌和才情,展现了她对皇帝的思念和对国家的牵挂之情。
2.《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是清代文学家李清照的代表作之一。
诗以秋日的景象为线索,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逝去爱情的哀思。
这首词以独特的艺术语言和对节奏的控制,打动了读者,使其产生强烈的共鸣。
3.《赋得古原草送别》《赋得古原草送别》是清代文学家白居易的名篇,描绘了作者在离别古原草原时的感慨之情。
诗中既有对草原美景的赞美,又有对自己离开捕捉猎物的生活方式的追思。
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表达了人与自然的融洽和对生活的热爱。
4.《满江红·怒发冲冠,凭阑处》《满江红·怒发冲冠,凭阑处》是清代文学家岳飞的代表作之一,描述了岳飞临阵痛哭的场景。
这首词以激愤的语言描绘了作者对南宋政府的不满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批判了懦弱无能的官员,表达了作者的忠诚和为国家尽忠的决心。
5.《赋得西湖棹歌词》《赋得西湖棹歌词》是清代文学家袁枚的作品,描绘了西湖的美景和西湖上的划船嬉戏。
词中以西湖为背景,通过描绘环境和形象,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快乐时刻的怀念之情。
通过对景物和情感的交融,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和人生之美的赞美。
以上是清朝古诗词名篇的相关参考内容,这些作品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还反映了当时社会和文化的特点。
这些诗词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观、爱情的喜悦与痛苦、忧国忧民的情感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人文精神。
阅读这些作品,不仅可以欣赏到清代文学家的才华和创造力,还可以体验到清代社会背景下的文化风貌,感受到人们对美好生活和人文关怀的追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主要活动在清朝并在清朝做官的诗 人。 (一)王士祯论诗崇尚司空图提出的 “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和严羽提出 的“妙悟”、“兴趣”,推崇盛唐王、 孟诗歌,创神韵派。他的一些写景之 作手法含蓄,语言清俊,风格清新, 富有诗性画意,《如真州绝句》。但 其诗歌总的是脱离生活,缺乏社会内 容,适应了清王朝粉饰现实的需要。 (二)查慎行提倡宋诗,其七言古诗得 力于苏轼,近体诗则颇似陆游。
3、吴嘉纪:
著有《陋轩集》。其诗内容充实,反映社会矛 盾,同情人民疾苦,如《绝句》 《挽船行》 《过兵行》,继承乐府歌辞和杜甫、白居易诗歌 传统,以深厚工力、质朴语言、白描手法、遵劲 风格而特色独具。
(二)清初入仕诗人: 1、钱谦益: 清初宗宋派领袖。 有《初学集》《有学集》《投笔集》等。主张 “转益多师”,“有本”(性情)、“有物” (学问), 其诗词藻华美,才气纵横,尤工七律。 《投笔集》中怀念故国,悔恨平生,颇有佳作。 《后秋兴》:大型七律组诗,叠杜甫《秋兴》八 首原韵,8首一组,13组共104首。其规模之大, 造诣之精,令时人难望项背。 2、吴伟业: 清初尊唐派领袖。 《梅村集》存诗1000多首,其主要内容是感慨 朝代兴亡和悲叹自身失节。
“梅村体”: 吴伟业的诗体风格。以明清易代的史实为题材, 反映社会变故,感慨朝代兴亡;吸取白居易《长 恨歌》《琵琶行》、元稹《连昌宫词》等歌行写 法,侧重叙事写人,辅以初唐四杰的采藻缤纷, 晚唐温、李的风情韵致及明代传奇曲折变化的戏 剧性。代表作《圆圆曲》《永和宫词》等。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吴诗“歌行一体,尤所擅长。格律本乎四杰而 情韵为深,叙述类乎香山而风华为胜。韵协宫商, 感均顽艳,一时尤称绝调。”
2、“格调说”: 沈德潜的诗论主张。强调写诗须讲究格律声 调,提出“诗贵性情,亦须论法”,认为诗歌应 该“和性情,厚人伦,匡政治”。所谓“性情” 是指符合封建正统观念的思想感情,提倡含蓄蕴 藉,“温柔敦厚”、“怨而不怒”;所谓“论 法”,要求讲究格律、声韵,讲求比兴,提倡学 古,但反对拟古。 “格调说”对“神韵说”(王士祯)空疏浅 陋的弊病有所补救,但它维护儒家“温柔敦厚” 的传统“诗教”,基本属封建正统派诗论。
一、 清初诗歌
清初80年,诗歌分前后两期: 前期诗人: 分遗民诗人和入仕诗人两 类。遗民诗人保持气节,关注现实;入 仕诗人出处尴尬,多表现伤感情怀; 后期诗人: 多重形式技巧,喜立派别 门户,与现政权和谐相处。主要有王士 祯、朱彝尊、赵执信、查慎行等。以王 士祯影响最大。
(一)清初遗民诗人:
(二)袁枚及其“性灵说”
1、袁枚(1716—1798)字子才,号简斋。与赵翼、蒋士铨 并称“乾隆三大家”。存诗4000多首。著有《小仓山房诗 文集》《随园诗话》等。其诗直抒感兴,清丽灵巧,流转 自如,《沙沟》《马嵬》《湖上杂诗》皆名篇。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马嵬》) 2、“性灵说” 袁枚的论诗主张,深受公安派的影响。提 倡“提笔先须问性情”,“诗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 也”,“作诗不可以无我”,认为“诗有性情而后真”。 即主张诗歌应该抒写个人的性情遭际,写个人的灵感,直 抒胸臆,辞贵自然。强调独创,既反形式主义,又反拟古 主义,体现了一种革新精神,有一定进步意义。但是,它 的所谓“性灵”实质上是士大夫的闲情逸致,缺乏深刻的 社会内容。
(四)郑燮、赵翼
1、郑燮(1693—1766)字克柔,号板桥。诗书画被称为 “三绝”,扬州八怪之一。 其诗歌自成一家。推崇杜甫、白居易,反对模拟古人,要 求直达肺腑。诗风质朴挥洒 ,多用白描,语言通俗流畅。 但有时显得真率有余而锻炼不足。其诗篇多同情人民疾苦, 憎恶贪官污吏。 2、赵翼(1727—1814)文史学家。著有《瓯北诗集》 《瓯北诗话》。更长于史学,代表作《廿二史札记》。 强调诗歌的发展进化。其诗议论过多。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论诗》)
3、查慎行、赵执信
查诗以白描见长,不尚藻饰。 赵诗清新峭拔,思路峻刻,重视思想内容,现 实性强。
二、清中叶诗歌
清中叶政治高压、文化专制、汉学兴盛。 诗歌向着拟古、形式方向发展。出现了尊 唐的“格调派”、宗宋的“肌理派”,继 承晚明主情的“性灵派”。 (一)沈德潜及其“格调说” 1、沈德潜 著有《归愚诗文集》。诗多歌功
一、清中叶诗歌
第八章 清代中叶诗文词
清中叶政治高压、文化专制、汉学兴盛。诗 歌向着拟古、形式化方向发展。出现了尊唐的 “格调派”、宗宋的“肌理派”,继承晚明主情 的“性灵派”。 (一)沈德潜及其“格调说” 1、沈德潜(1673——1769)著有《归愚诗文 集》。其诗多歌功颂德粉饰太平,有封建卫道气。 诗选、诗论影响颇大。有《古诗源》《唐诗别裁 集》《明诗别裁集》《国朝诗别裁集》和《说诗 晬语》。
一、清初词
“三大维崧
“阳羡词派”领袖。其《迦陵词》存1600余 首,居清代之冠。多写身世之感和怀古之情。风 格师法苏、辛,具苍凉豪放特色。 《纤夫词》是陈词代表作。写清兵强征十万民 夫为战船拉纤给百姓造成的灾难。取景壮阔,气 魄雄伟,风格豪放,语言率直俊爽。是现实主义 杰作。
颂德粉饰太平,有封建卫道气。诗选、诗评影响 颇大。有《古诗源》《唐诗别裁集》《明诗别裁 集》《国朝诗别裁集》《说诗啐语》。
2、“格调说”: 沈德潜的诗论。强调写诗须讨究格律声调: “诗贵性情,亦须论法”。 要写得含蓄、蕴藉、 委婉, “温柔敦厚”“怨而不怒”;讲究格律、 声韵,重视体式,提倡学古,但反对拟古。 “格调说”对“神韵说”空疏浅陋的弊病有所 补救,但它维护传统“诗教”,基本属封建正统 派诗论。
第三节
清初至清中叶的词
一、清朝建国之后,倚声填词蔚为风气, 较著名的词人有陈维崧、朱彝尊、纳 兰性德。 (一)陈维崧词效法苏轼、辛弃疾,多 抒发抑塞磊落的胸怀,造语雄奇特出, 如《南乡子· 邢州道上作》。另有词反 映民间疾苦,如《贺新郎·纤夫词》。 其词沉雄俊爽,承接苏辛,被称为阳 羡派。缺点在时或一泻无余。
第九章 清初至清中的诗词文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顺治、康熙时期的诗歌 雍正至道光时期的诗歌 清初至清中叶的词 清初至清中叶的散文和骈文
第一节
顺治、康熙时期的诗歌
一、坚持民族气节的诗人。 (一)抗清志士中顾炎武是杰出的代表。 他主张“文须有益于天下”,自抒 “性情”,反对摹拟古人。他的诗反 映了坚定的爱国思想和崇高的民族气 节。《秋山》、《海止》、《精卫》 等诗表现他坚持抗清复国的决心,写 得雄浑悲壮、苍凉沉郁。屈大均行辈 略晚于顾炎武。他抗清失败后,奔走
1、顾炎武: 有《亭林诗文集》传世,存诗四百多首。他 主张“文须有益于天下”,“诗主性情,不贵 奇巧”,反对摹拟。其诗抚事感时,同情人民 悲惨遭遇,充满深厚民族感情,格调慷慨悲壮, 苍劲沉郁。 《秋山》、《海上》、《精卫》等,抒写亡国 之痛和复国决心,对清初和晚清诗坛影响巨大。
2、屈大均:
有《道援堂诗集》。其诗富于民族意识,多故 国之悲,如《鲁连台》、《大同咏叹》;也有关 心民瘼之作如《民谣》。屈诗长于五律,悲歌慷 慨,气势纵横,洋溢着浪漫主义精神。
第一节 清代诗歌
(1)数量巨大。徐世昌《晚晴 诗汇》收录 诗人6l00多人,诗作27600多首。 (2) 流派众多。清初有爱国派,尊唐派,宗 宋派,神韵派;清中叶有格调派,肌理派,性 灵派。各派主张不同,诗风各异。 (3) 诗体发展。叙事功能有较大开拓。大量 新型乐府体、五七言体等长篇叙事诗,各种诗 体的组诗,记事、抒情、写景,挥洒自如。 (4)两大审美特色。一是重实;二是感伤。
第二节
雍正至道光时期的诗歌
一、从康熙晚年至乾隆中叶,在诗坛 上有着相当大影响的是沈德潜为代表 的格调派。沈德潜特别重视诗歌的格 调声律,主张诗歌要关乎人伦风化, 讲求“温柔敦厚”。其基本倾向是维 护封建统治。沈德潜与王士祯一样同 属尊唐派。
二、与沈德潜同时的厉鹗研究宋诗, 作诗也取法宋人,但未形成诗派。稍 后的翁方纲主张“诗必研诸肌理”, 要有学问根底,创立了肌理派,实际 走的宋代黄庭坚、江西诗派的路子, 属于崇宋派。 三、郑燮不满当时拟古主义、形式主 义的诗风,颇受明代公安派影响,作 诗大胆创新,又正视现实,以同情态 度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痉生活。代表作 有
(二)翁方纲及其“肌理说”
1、翁方纲 精金石考据之学。倡“肌理说”, 诗作无成就。 2、“肌理说” 翁方纲的论诗主张。认为“为 诗必以肌理为准”。 “义理之理,即文理之理, 即肌理之理也”(《志言集序》)。他把思想意义 (义理)与组织结构(文理)、学问材料(肌理)统一起 来,认为作诗不在力求神韵,不在死守格调,也 不在空谈性情,而在读书,有学问,有方法。把 诗歌引向“考据入诗”的故纸堆,成了令人生厌 的学问诗。
(三)王士祯与其他诗人 1、王士祯
有《带经堂集》《渔洋诗文集》《渔洋诗话》 等传世。左右诗坛数十年,论诗提倡“神韵”。 擅七言近体,善融情入景,创幽静闲远境界,引 人入胜,如《江山》《真州绝句》等。
2、“神韵说”
“神韵”即风神韵味,王士祯极赏唐司空图《诗 品》“冲淡”、“自然”、“清奇”和南宋严羽 《沧浪诗话》“妙悟”、“兴趣”之说,提倡 “兴会”“神到”,“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要求诗歌有幽静淡远境界和含蓄隽永语言。
所作诗歌常常联系历史古迹,通过 对历史人的的歌颂来抒发爱国感情, 《大同感叹》则直接揭露清兵的残暴 罪行。 (二)退隐的贵民诗人比较多,他们 有的也曾参加过抗清活动,失败以后 杜门务农。他们的诗歌除了揭露清兵 罪恶,抒发故国之思以外,更主要是 反映农村的贫困生活。比较著名的有 吴嘉纪。
二、屈膝降清的诗人。著名的有所谓 “江左三大家”,其中成就最高, 影响最大的吴伟业。吴伟业有一些 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而最擅长的 是七言歌行,大多以一二人物为中 心,展现当时社会政治的某些面影, 如《鸳湖曲》、《楚两生行》、 《圆圆曲》等。这类作品把歌行体 诗歌近体化,音调谐婉、情韵丰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