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美版美术九年级上册《艺术与科技的新结合》教案
艺术与科技的新结合教案
艺术与科技的新结合教案第一章:艺术与科技融合的意义1.1 介绍艺术与科技融合的背景和意义1.2 探讨艺术与科技融合对人类社会的影响1.3 分析艺术与科技融合的趋势和前景第二章:艺术与科技的交叉领域2.1 介绍艺术与科技的交叉领域,如数字艺术、互动艺术等2.2 探讨艺术与科技的交叉领域如何推动创新与发展2.3 分析艺术与科技的交叉领域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第三章:艺术与科技融合的创作方法3.1 介绍艺术与科技融合的创作方法,如数字绘画、3D打印等3.2 探讨艺术与科技融合的创作方法如何丰富艺术表现形式3.3 分析艺术与科技融合的创作方法对艺术家的影响第四章:艺术与科技融合的教育应用4.1 介绍艺术与科技融合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如虚拟现实、3D打印等4.2 探讨艺术与科技融合的教育应用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4.3 分析艺术与科技融合的教育应用对教育行业的影响第五章:艺术与科技融合的案例分析5.1 分析具有代表性的艺术与科技融合案例,如TeamLab、Google Art Project 等5.2 探讨艺术与科技融合案例的成功因素及对其他领域的启示第六章:艺术与科技融合的伦理与法律问题6.1 介绍艺术与科技融合过程中所涉及的伦理与法律问题,如版权、隐私等6.2 探讨艺术与科技融合如何解决伦理与法律问题6.3 分析艺术与科技融合对伦理与法律体系的影响第七章:艺术与科技融合的市场与产业7.1 介绍艺术与科技融合的市场现状和发展趋势7.2 探讨艺术与科技融合对相关产业的影响,如影视、游戏等7.3 分析艺术与科技融合产业的发展策略第八章:艺术与科技融合的跨界合作8.1 介绍艺术与科技融合的跨界合作模式,如艺术家与科技公司合作等8.2 探讨艺术与科技融合的跨界合作如何推动创新与发展8.3 分析艺术与科技融合的跨界合作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第九章:艺术与科技融合的国际交流与合作9.1 介绍国际上艺术与科技融合的交流与合作项目9.2 探讨艺术与科技融合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9.3 分析艺术与科技融合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对我国艺术与科技发展的影响第十章:艺术与科技融合的未来展望10.1 预测艺术与科技融合的未来发展趋势10.2 探讨艺术与科技融合对未来人类生活的影响10.3 分析我国在艺术与科技融合领域的发展策略和建议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艺术与科技融合的意义艺术与科技融合对社会的影响:艺术与科技的融合不仅改变了艺术创作和表现形式,还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最新赣美版美术九年级上册课件9艺术与科技的新结合共35页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谢谢!
最新赣美版美术九年级上册课件9艺术 与科技的新结合
51、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52、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53、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54、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 55、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 池桑竹 之属, 阡陌交 通,鸡 犬相闻 。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韩愈
艺术与科学教案九年级美术
艺术与科学教案九年级美术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美术领域的艺术和科学的关系。
2、通过日常的实践,让学生在艺术与科学的结合中感受和欣赏多种美术表达的方式。
3、通过学习,让学生培养利用艺术与科学的结合,来探索有创意地进行审视和表达
的思维能力。
(二)教学步骤
1、板书设计:标题“美术与科学”,概括艺术和科学之间的关系。
2、引导学生学习:让学生集体讨论“美术”和“科学”的概念,并从古今中外文化
的角度归纳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3、引导学生理解:举例说明艺术和科学之间存在着多种交流关系,例如创新的形式
表达、科学研究的媒介运用、发现技术的美学等。
4、引导学生应用:培养学生根据自己的审美水准,融合艺术和科学的精髓,从而利
用技术手段来把美学内涵,表现出来的能力。
5、把握学习节奏:课堂上采取快、慢的节奏,形成有规律的教学过程。
(三)教学方法
1、课堂探究:探究设计,以知识拓展为目的,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和探究,培养敢于创新的意识,探索艺术知识和技能的可能性。
2、群组讨论:小组内的学生分工协作,交流思想;当学生交流完后,归纳总结,以
一句话总结出大家的思想,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3、实践运用:学生在课堂上尝试绘画等实践操作,把课堂上获得的知识融会贯通;
每个学生完成作品后,由全班学生进行点评,提出自己的创新思路和看法。
艺术与科技的新结合教案
艺术与科技的新结合教案第一章:艺术与科技的关系1.1 艺术与科技的定义与内涵1.2 艺术与科技的发展历程1.3 艺术与科技相互作用的重要性1.4 艺术与科技融合的实例分析第二章:数字艺术与科技的结合2.1 数字艺术的概述2.2 数字艺术与科技的结合方式2.3 数字艺术与科技结合的案例分析2.4 数字艺术与科技结合的创作方法与技巧第三章:虚拟现实与艺术的融合3.1 虚拟现实的定义与技术原理3.2 虚拟现实在艺术领域的应用3.3 虚拟现实艺术作品的创作与欣赏3.4 虚拟现实艺术的发展趋势与展望第四章:与艺术的交融4.1 的定义与发展历程4.2 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4.3 艺术作品的评价与鉴赏4.4 艺术的发展前景与挑战第五章:互动艺术与科技的碰撞5.1 互动艺术的定义与特点5.2 互动艺术与科技的结合方式5.3 互动艺术与科技结合的案例分析5.4 互动艺术与科技结合的创作方法与技巧艺术与科技的新结合教案第六章:生物艺术与科技的交织6.1 生物艺术的概述6.2 生物科技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6.3 生物艺术作品的创作与欣赏6.4 生物艺术的发展趋势与展望第七章:声音艺术与科技的融合7.1 声音艺术的定义与特点7.2 声音科技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7.3 声音艺术作品的创作与欣赏7.4 声音艺术的发展前景与挑战第八章:影像艺术与科技的结合8.1 影像艺术的概述8.2 影像科技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8.3 影像艺术作品的创作与欣赏8.4 影像艺术的发展趋势与展望第九章:可持续艺术与科技的交融9.1 可持续艺术的定义与重要性9.2 可持续科技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9.3 可持续艺术作品的创作与欣赏9.4 可持续艺术的发展前景与挑战第十章:艺术与科技结合的实践项目10.1 实践项目的选择与规划10.2 实践项目的创作过程与方法10.3 实践项目的展示与评价10.4 实践项目的总结与反思艺术与科技的新结合教案第十一章:艺术与科技结合的跨界合作11.1 跨界合作的概念与意义11.2 艺术与科技结合的跨界合作案例11.3 跨界合作的策划与实施方法11.4 跨界合作的效果评估与反思第十二章:艺术与科技结合的教育应用12.1 艺术与科技结合教育的意义12.2 艺术与科技结合教育的方法与策略12.3 艺术与科技结合教育的案例分析12.4 艺术与科技结合教育的效果评估与反思第十三章:艺术与科技结合的伦理与法律问题13.1 艺术与科技结合所涉及的伦理问题13.2 艺术与科技结合所涉及的法律问题13.3 伦理与法律问题的应对策略与案例分析13.4 艺术与科技结合的伦理与法律教育第十四章:艺术与科技结合的国际交流与合作14.1 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14.2 艺术与科技结合的国际项目案例14.3 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策划与实施方法14.4 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效果评估与反思第十五章:艺术与科技结合的未来展望15.1 艺术与科技结合的发展趋势15.2 艺术与科技结合的创新方向15.3 艺术与科技结合的未来挑战15.4 艺术与科技结合的应对策略与建议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艺术与科技的关系及其在当代社会的重要性。
《艺术与科技的新结合》教案
《艺术与科技的新结合》教案教学目标:1感受了解现代艺术与科技融合的魅力。
2、使学生的学习、创造与探索向艺术创造与艺术表现能力的更高层次发展。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现代生活中艺术与科技结合的重要性,引发学生对学科综合学习的思考。
难点:对现代艺术(建筑、工艺设计)形式美的感受。
课前准备:师生:图片、多媒体课件、相关资料等。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导入新课1出示上一节课古代灯具与本课现代灯具。
老师提冋:有何启示?学生谈感受。
2、欣赏书本雕塑与国画,问其奥妙之处(学生思考)。
三、课堂发展1让学生带着疑问阅读课本,并提出问题讨论,引导欣赏有创意、有科技含量的作品,感受现代艺术与科技交融的魅力。
(培养学生观察感受能力)2、赏探析活动,引导学生回忆现代生活中最具有现代意味和气派的作品。
认识材料的多样性及其带来的材质美感。
从视觉艺术的角度扩大学生对艺术的理解、敏锐地感受现代生活与现代艺术和科技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
思考现代作品特点?学生回答教师概括:1)、艺术和科学的共同基础:人类的创造力2)、现代作品:(1)简洁、明快、单纯。
(2)富有艺术魅力,科技含量高3、分组讨论交流,运用上节课学过的欣赏评述的方法,进行书面作业练习。
四、总结1艺术与科技的结合始终是时代进步的标志之一。
2、认识古代艺术与现代艺术的总体风格,形式的不同区别及其特点。
3、新技术、新材料和出现,推动了艺术的发展。
4、观念的变革,以人为本的理念影响了艺术的创作。
五、课后延伸可考查当地资源,进行古今作品的欣赏对比研究,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意图,熟悉掌握上节课运用的“欣赏一评述”技能。
(进一步巩固现代艺术与科技融合唯一的美感意识)。
艺术与科技结合的美术教学计划
艺术与科技结合的美术教学计划本次工作计划介绍:为实现艺术与科技的有机融合,提高美术教学质量,特制定本教学计划。
计划围绕以下核心内容展开:一、教学环境打造: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创设充满艺术气息的教学空间。
选择适当的设备与软件,以提高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效率,实现课堂的多元化与生动化。
二、课程内容创新:结合科技发展趋势,更新美术教学内容,将数字化艺术、虚拟现实等技术融入课程,拓宽学生艺术视野,激发创作灵感。
三、教学方法改革:采用项目式、情境式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实践,提升美术技能。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团队协作能力。
四、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师资培训,提升教师的艺术素养与科技应用能力。
鼓励教师参与行业交流,紧跟艺术与科技的发展动态。
五、效果评估与优化: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估体系,定期收集学生、家长和教师的意见,持续优化教学计划,确保教学质量。
本计划旨在推动美术教学的创新与发展,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美术人才奠定基础。
通过实施本计划,我们期待学生在艺术与科技的融合环境中茁壮成长,为我国美术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以下是详细内容:一、工作背景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艺术与科技的结合已成为时代趋势。
美术教育作为培养创意人才的重要途径,亟需融入科技元素,以提升教学效果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我国美术教育虽已取得一定成果,但仍存在教学方法单一、资源配置不均等问题。
为适应时代发展需求,提高美术教育质量,特制定本工作计划。
二、工作内容1.教学环境打造:购置先进的教学设备,如投影仪、虚拟现实设备等,搭建数字化美术教室。
优化教室布局,营造艺术与科技相结合的教学氛围。
2.课程内容创新:结合科技发展趋势,开发新的美术课程,如数字绘画、三维建模等。
引入跨界艺术家和科技专家,举办讲座和研讨会,拓宽学生艺术视野。
3.教学方法改革:采用项目式、情境式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实践。
设置实践环节,鼓励学生参与艺术创作和科技应用项目,提升其实践能力。
艺术与科技交融的美教案
艺术与科技交融的美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艺术与科技交融的背景和重要性;2. 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感受艺术与科技的结合;3. 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学准备:1. 播放器、音响设备;2. 电脑、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3. 画笔、颜料、纸张、剪刀、胶水等制作工具。
教学内容:1. 介绍艺术与科技交融的背景和意义;2. 向学生展示一些艺术与科技结合的实例,如数字艺术、交互式装置等;3.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体验艺术与科技的结合,如制作数字画作、搭建交互式装置等。
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入通过播放一段介绍艺术与科技交融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艺术与科技结合的背景和意义。
第二步:展示向学生展示一些艺术与科技结合的实例,如数字艺术、交互式装置等,引导学生对这种结合形式有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
第三步:实践示范制作数字画作或搭建交互式装置,让学生一起动手实践,感受艺术与科技的结合,提升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第四步:总结让学生自行完成一篇关于艺术与科技交融的文章或画作,分享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并从中总结出学到的知识和体验。
教学方式:1. 观看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2. 展示:向学生展示实际应用,提升学生认知水平;3. 实践:通过实际操作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4. 总结:让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总结。
教学评估:教学评估分三个环节:1. 课堂练习,例如完成数字画作或交互装置的制作,并在课堂展示和评估;2. 个人文章或画作,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并展示个性与创新;3. 教师进行整体评估,评估教学结果、过程和学生反馈等。
教学反思:此次教学设计符合艺术与科技交融的特点,通过案例展示和实践操作,提升了学生认知水平和实践能力。
但也存在不足,例如学生创造性和想象力不够,教学设计可能需要更多的创新元素。
教师还需进一步优化教学方式和评估方式,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
第九课 艺术和科技的新结合——现代建筑-人教版美术鉴赏教案
第九课艺术和科技的新结合——现代建筑-人教版美术鉴赏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现代建筑的特点和发展;2.掌握现代建筑的设计理念和技术手段;3.培养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准备1.现代建筑的图片、视频等教具;2.PPT或其他多媒体教学设备。
三、教学过程3.1 热身活动师生互动问答:什么是建筑?建筑的主要作用是什么?3.2 导入新课1.引出现代建筑的特点和发展。
2.介绍现代建筑的历史背景,阐述科技进步对现代建筑的影响。
3.3 正文教学1.现代建筑的设计理念:(1)环保概念:介绍现代建筑的环保特点,如绿色建筑、低碳建筑等;(2)人性化设计:介绍现代建筑为人们创造更好生活的特点,如公共空间的设计、通风采光等;(3)创新原则:介绍现代建筑勇于尝试创新技术手段的特点,如借鉴数码技术、新型建筑材料等。
2.现代建筑的技术手段:(1)钢筋混凝土结构:介绍现代建筑采用的主要结构技术;(2)玻璃幕墙技术:介绍现代建筑采用的主要外观技术;(3)高科技设备:介绍现代建筑中运用的特殊材料和高科技设备。
3.现代建筑的实例解析:(1)荷兰建筑师伊恩·拉曼设计的“自然历史博物馆”;(2)上海中心大厦:介绍上海中心大厦的设计理念、特色和建设过程;(3)迪拜塔:介绍世界上最高建筑的设计理念、建造过程和建筑特点。
3.4 拓展延伸1.观察身边的现代建筑,如公共建筑、商业建筑等,分析其设计理念和特色;2.结合自身情况,设计一个具有现代建筑特点的建筑模型或图纸。
3.5 总结归纳回顾本节课学习内容,总结现代建筑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四、教学评价1.通过课堂互动和小组讨论等方式,了解学生是否掌握了新的知识和相关技能;2.观察学生在完成拓展延伸内容时的表现和成果,评估其实际应用能力;3.采用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成果评价。
9艺术与科技的新结合精品优质课教案
第九课科技和艺术的新结合──现代建筑(2课时)一、教材分析1.教学目的① 了解和认识外国现代建筑的主要特点和发展趋向。
② 掌握欣赏现代建筑的基本方法,能对现代建筑作出分析和评价。
2.内容结构根据现代建筑的主要特点,本课分成“形式服从功能”、“重视建筑的空间以及与环境的有机结合”、“建筑形象和建筑风格的多样化”三部分,分别欣赏一些典型实例。
另有“相关链接”,作为课程内容的扩充,供学生自主学习之用。
3.重点和难点本课的重点是认识和理解现代建筑的主要特点,学会欣赏现代建筑的基本方法。
本课的难点,是学生对现代建筑常用的一些名词术语比较生疏,又不可能对所例举的建筑进行实地参观,对建筑的空间无法切身感受。
二、教学资料1.关键词语解释建筑类型建筑可以按不同的使用要求,分为居住、行政办公、文教卫生、商业、交通通信、工业、农业等许多大的类型。
这些大的类型建筑,每种类型还可分成多种建筑类型,如居住建筑可分为独户住宅、多户住宅等;文教卫生建筑可分为学校、幼儿园、实验室、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剧场、音乐厅、电影厅、体育馆、体育场等。
薄壳结构又称壳体结构,是一种新型的空间薄壁结构。
这是由于人们注意到自然界某些动植物,如贝壳、鸟类的卵、核桃等具有合理的外形,可用较薄的外壳而获得较大的强度,因此得到启发,努力寻求合理的建筑结构的外形,以充分发挥建筑材料的潜力所致。
在这个目标的指引下,各种形式的壳体结构应运而生,并在建筑实践中被广泛应用。
悬索结构这是一种新型的大跨度建筑结构。
它的基本原理是钢作为一种建筑结构材料,受压后易于弯曲,但受拉时却可以承受极大的张力。
悬索结构正是利用这一特点充分发挥钢的极高的抗拉能力而成,它可以较大幅度地节省材料、减轻结构自重,并加大结构的跨度。
因而在现代建筑实践中被广泛应用,特别适用于大跨度公共建筑,如大型体育馆的屋顶结构。
高层与超高层建筑各国对高层建筑的概念并不一致,过去一般是指七层以上的建筑。
根据1972年国际高层建筑会议的规定,按照建筑的层数分成四类:9~16层为第一类,最高的高度是50米;17~25层是第二类,最高的高度是75米;26~40层是第三类,最高的高度是100米;40层以上是第四类,称为“超高层建筑”,最高的高度在100米以上。
美术鉴赏《艺术中的科技》教案、教学设计
3.教学评价:
(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参与讨论、实践创作等,以激励学生积极参与。
(2)终结性评价:以学生的艺术作品、研究报告等成果为评价依据,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4.教学拓展:
(1)组织学生参观科技馆、美术馆等,让学生亲身体验艺术与科技的融合,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
(3)实践创作法:组织学生进行现代科技艺术创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技能。
(4)跨学科研究法: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进行跨学科研究,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2.教学策略:
(1)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发现艺术作品中的科技元素,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2)注重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给予个性化的指导,提高教学质量。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活动: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挑选一幅艺术作品,分析作品中的科技元素,并讨论科技对艺术风格的影响。
2.教学指导: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教学目的: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深入理解艺术中的科技元素,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沟通能力。
作业要求:
1.作业提交时间:课程结束后一周内。
2.作业质量:要求书写工整,论述清晰,具有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
3.教师评价:教师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评价,给予及时的反馈和建议。
3.实践创作法: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艺术创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技能。
4.跨学科研究法: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进行跨学科的研究,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艺术的热爱,激发学生对科技创新的兴趣。
第9课 艺术与科技的新结合-赣美版九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第9课艺术与科技的新结合-赣美版九年级美术上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1 教学主题本节课的教学主题为艺术与科技的新结合,旨在让学生了解数字艺术和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并深入了解它们如何在艺术创作中发挥作用。
1.2 教学目标1.了解数字艺术和设计的基本概念和技术;2.掌握数字艺术和设计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3.提高学生的艺术创作能力和审美水平;4.培养学生探究和发现的能力;5.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1.3 教学重点和难点1.学生掌握数字艺术和设计的基本概念和技术;2.学生了解数字艺术和设计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3.学生提高艺术创作能力和审美水平。
二、教学过程2.1 导入环节1.教师出示数字艺术和设计相关的图片,让学生尝试猜测图片所表达的意义和信息;2.教师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猜测和观点,并指导学生从中获取数字艺术和设计的相关知识。
2.2 学习环节1.教师向学生介绍数字艺术和设计的基本概念和相关技术,包括Photoshop、Illustrator、Coreldraw等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2.教师向学生展示数字艺术和设计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引导学生分析并总结数字艺术和设计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和优势;3.教师为学生提供艺术创作的思路和创作要求,让学生上机进行艺术创作。
2.3 辅助环节1.教师在学生进行艺术创作时提供指导和帮助;2.教师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和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2.4 总结环节1.学生展示自己的艺术创作成果,并向全班分享自己的心得和体会;2.教师对学生的艺术创作进行点评,并指导学生如何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艺术水平和技能;3.教师总结课堂内容,让学生对数字艺术和设计的应用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三、教学方法3.1 演示法引导学生了解数字艺术和设计的基本概念和技术,展示数字艺术和设计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
3.2 实践法鼓励学生进行艺术创作,提高自己的艺术创作能力,并加深对数字艺术和设计的理解和应用。
艺术与科技的新结合教案
艺术与科技的新结合教案第一章:艺术与科技的融合概述1.1 艺术与科技的定义1.2 艺术与科技的相互影响1.3 艺术与科技融合的发展历程1.4 艺术与科技融合的意义与价值第二章:数字艺术与科技的结合2.1 数字艺术的定义与特点2.2 数字艺术与科技的结合形式2.3 数字艺术创作工具与技术2.4 数字艺术案例分析第三章:虚拟现实与艺术的交融3.1 虚拟现实的定义与技术原理3.2 虚拟现实在艺术领域的应用3.3 虚拟现实艺术作品欣赏与分析3.4 虚拟现实艺术创作的实践指导第四章:与艺术的创新4.1 的定义与发展历程4.2 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4.3 艺术作品的欣赏与分析4.4 艺术创作的实践指导第五章:艺术与科技融合的趋势与展望5.2 艺术与科技融合的创新领域5.3 艺术与科技融合的挑战与机遇5.4 艺术与科技融合的教育与人才培养第六章:互动艺术与科技的创新6.1 互动艺术的定义与特点6.2 互动艺术与科技的结合形式6.3 互动艺术创作工具与技术6.4 互动艺术案例分析与实践指导第七章:生物艺术与科技的交融7.1 生物艺术的定义与特点7.2 生物艺术与科技的结合形式7.3 生物艺术创作工具与技术7.4 生物艺术案例分析与实践指导第八章:艺术与科技融合的展览与活动8.1 艺术与科技融合展览的类型与组织8.2 艺术与科技融合展览的策划与实施8.3 艺术与科技融合活动的创意与实践8.4 艺术与科技融合展览与活动的案例分析第九章:艺术与科技融合的教育与研究9.1 艺术与科技融合教育的意义与目标9.2 艺术与科技融合教育的方法与课程设置9.4 艺术与科技融合教育与研究的案例分析第十章:艺术与科技融合的伦理与法律问题10.1 艺术与科技融合的伦理问题概述10.2 艺术与科技融合中的知识产权保护10.3 艺术与科技融合中的隐私与数据保护10.4 艺术与科技融合的伦理与法律问题案例分析与讨论第十一章:艺术与科技融合的跨界合作11.1 跨界合作的概念与重要性11.2 艺术与科技融合的跨界合作案例11.3 跨界合作项目的策划与实施11.4 跨界合作中的沟通与协作技巧第十二章:艺术与科技融合的市场与产业12.1 艺术与科技融合市场的概述12.2 艺术与科技融合产业的发展现状12.3 艺术与科技融合产品的营销策略12.4 艺术与科技融合产业的发展趋势第十三章:艺术与科技融合的批评与评价13.1 艺术与科技融合作品的批评标准13.2 艺术与科技融合作品的评价方法13.3 艺术与科技融合作品的案例分析与评价13.4 艺术与科技融合作品的创作建议与改进方向第十四章:艺术与科技融合的国际交流与合作14.1 国际艺术与科技融合的交流现状14.2 国际艺术与科技融合的合作项目14.3 国际艺术与科技融合的学术交流与展览14.4 国际艺术与科技融合的挑战与机遇第十五章:总结与展望15.1 艺术与科技融合教案的教学总结15.2 艺术与科技融合的发展前景与展望15.3 艺术与科技融合教育的未来方向15.4 对艺术与科技融合教案的建议与改进方向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1. 艺术与科技的定义、特点和相互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 辑:__________________
时 间: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和认识现代建筑的主要特点和发展方向.掌握欣赏现代建筑的方法.让学生学会用美术语言去欣赏现代建筑.提高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形成人文、科学的素养;
2、过程与方法:通过比较法、讨论法、谈话法、练习法引导学生综合探究性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和理解现代建筑的主要特点.学会欣赏现代建筑。
教学难点:课本中出现的名词术语比较多.学生对此也比较生疏。
教法选择:比较法、讨论法
学法选择:自由结合.6-8人为一个小组.课前预习.收集关于现代建筑的资料;课外阅读资料;绘画工具。
教师参与小组讨论。
教师简要总结。
二、进一步提问.深入思考:
设计者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什么能这样做?(科技进步.新技术、新材料。)举例说明现代建筑从哪些方面体现了科学与艺术的新结合?
请学生介绍悉尼歌剧院.为什么会选中这个方案(因为造型美).为什么会能实现这个方案(科技水平)。(简单介绍一下悉尼歌剧院一波三折的建筑过程)
学生经过上述赏析活动.对现代建筑的特点已经有了深入的认识。
四、通过层层设问.引导学生深入思维。
五、课堂延伸
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参观身边的现代建筑.就其形式和功能、价值写一篇小论文。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通过多媒体欣赏现代建筑
欣赏、表现:看建筑、画建筑。
每个小组选一个建筑.用6-8分钟简单、概括地描绘.注意抓住主要特征。
作品展示。
学生回答:质疑、讨论、比较、分析、归纳、判断。
请同学阅读教材.各小组分别选出你们认为最喜欢的建筑。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为什么喜欢它?(与众不同、有个性、造型很美)
教师总结、归纳。
三、思考与探究:
你认为我国有哪些美的建筑.谈谈它们的美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分小组进行阅读、讨论。
引出鸟巢体育馆的设计.并把它与故宫进行比较。来讲述传统与现代的差别。
结合例图.引导学生分析、归纳——现代建筑的特点:
A、重视功能.简化装饰;
B、重视空间.建筑与环境有机结合;
C、新材料、新技术、新结构、新工艺.科技与艺术完美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