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语文教案-我们爱你啊,中国-(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我们爱你啊,中国

【教材解读】

(题为诗眼。此为陈述性知识,需教。可让孩子们读题,再到诗歌当中找找“我们爱你”,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即能领悟诗歌命题方法之一。)

胡景晖

(一位房地产商人,普通平民的代表。他的诗作,咏唱出了大众的心声。唯有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才能写出如此大气磅礴的诗歌。这情感,不是口号,不是人云亦云,而是根植于血脉之中,深思熟虑后的郑重宣誓。作者的经历,也是教学资源之一,可以利用。

当灿烂的太阳跳出东海的碧波,

帕米尔高原依然是群星闪烁;

(帕,生字。较常见、结构简单,可以让学生自主识记)

当北国还是银装素裹的世界,

南疆早已洋溢着盎然的春色。

啊,我们爱你,中国!

(抓住“当……依然……”“当……早已……”这组关联词,抓住“太阳、群星”“银装素裹、盎然的春色”这两对词语进行对比,让学生体会到在同一时间,祖国东西部时差跨度大、南北季节反差明显,感受祖国幅员辽阔,总写热爱之情。在写作手法上,这是一种间接含蓄的表达:通过意象的营造,使读者纵横思维,驰骋想象。)

我们爱你——

桂林山水的清奇俊秀,

(清奇俊秀,十分准确地概括了桂林山水的特点。桂林的水,清澈明净;桂林的山,奇峰罗列;山水俊秀甲天下。)

杭州西湖的浓妆淡抹,

(“浓妆淡抹”,与“银装素裹”比照:关注同音字“妆”“装”,引导学生从字义、词义上正确区分。“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无论是晴湖还是雨湖、不管是春季还是夏季,西湖总是那么秀丽可人。)

黄山、庐山的云雾飘渺,

(黄山的云海,出没无常,气象万千;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变化多端。用“云雾飘渺”来概括,十分准确。)

长江、黄河的波澜壮阔。

(长江是我国最长的河流,黄河是我国的母亲河。它们一泻千里、气势恢宏,波澜壮阔。)

(第二小节,作者选取了桂林山水、西湖、黄山、庐山、长江、黄河这些富有代表性的自然景观,用凝练的词语进行赞美,来表现对祖国山川的热爱。教学中,可先

从细处入手,品评描写景物的关键词语,感受作者用词的准确,领悟“用词准确”是写作的重要方法之一。再从整节上进行把握:为什么本节集中选景物?为什么选这些景物?诗人的创作目的何在?从而渗透有目的地组织语言材料、选取典型材料的方法。本小节可细品,让孩子们习得语言文字运用之法。)

我们爱你——

龙井茶的清香,

茅台酒的醇美,

江南丝绸的光洁绚丽,

景德镇陶瓷的天工巧夺。

(“镇”,右边“真”字,里有三横,提醒学生注意别漏写了。“瓷”,最后一笔横折弯钩是关键笔画,需要进行书写示范、指导)

(第三小节,作者抓住祖国各地各具特色的物产赞美,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与第二小节的写法一致,可引导学生自主概括,进行学法迁移、巩固。另外还需注意的一点是,这两节的景、物描摹,在写法上都有定语后置的特点,起到强调突出的作用。)

我们爱你——

傣家竹楼前如水的月色,

世界屋脊上布达拉宫的巍峨,

(“脊”,强调读音,第三声。指导上半部笔画书写顺序:先中间后两边,人字左边的点、提要与右边的撇、点呼应。)

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瓜,

大草原的羊群,戈壁滩的骆驼。

(第三小节的抒情角度,较为含蓄。此时,教师可以让孩子联系旧知,抓住地名“傣家竹楼”“布达拉宫”“吐鲁番”“大草原”展开联想,想象傣家月下的浪漫、阳光照耀下布达拉宫的雄伟与金碧辉煌、在一碧千里的大草原上奔腾的骏马以及那茫茫戈壁滩蹒跚而行的骆驼,体会到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从而概括出本节抒情角度:多样民族。)

我们爱你——

战国编钟奏出的古曲,

改革开放谱写的新歌,

神州万里涌动的滚滚春潮,

祖国大地燃起的希望之火。

(第四小节,从“战国编钟奏出的古曲”到“改革开放谱写的新歌”,爱祖国的历史悠久,更爱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较费解,可以引导孩子抓住“战国”“改革开放”,感受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我们爱你——

奋斗书写的史册,

汗水浇灌的硕果。

(“硕”,本课生字,教学时注意强调要读准翘舌音。)

松树的伟岸,梅花的高洁,

博大的胸怀,恢弘的气魄。

(如果说,之前二至四节着重于具象的呈现,那么这五、六节则抽象概括到中华民族的历史、精神。第一步,联系经验,品读理解。可引导学生联系民族人物、民族精神将“伟岸”“高洁”具体化;将“博大的胸怀”“恢弘的气魄”经验化。“硕果”何来?那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通过艰辛的劳动和不断的创造换来的。他们为之流汗,为之奋斗,在漫长的岁月里,逐渐形成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它像松树那样伟岸坚强,像梅花那样芬芳高洁;胸襟宽广,气魄恢弘。这一切,怎能不让人心生崇敬,怎能不让人生出爱的咏叹呢?

第二步,联系上文,梳理探讨。诗歌的第二至六节之间,有没有共同的表现手法?内容上是否存在着内在联系?挑战孩子的思维,探寻文本的秘妙。)

我们骄傲,我们自豪,

我们奋发,我们开拓,

(“拓”,本课生字,结构简单,可让孩子自主识记。)

你是世界民族之林的强者,

我们爱你啊,中国!

(前两行再次使用排比抒发作为炎黄之子的自豪感,表明炎黄子孙的建设热忱,后两行直抒胸臆,表达赞美之情,总结全篇,首尾呼应,使情感进一步升华。)综述:

教学中,引导学生了解文章写了什么,怎么写的,属于陈述性知识的教学。根据现代认知心理学广义的知识观分类,程序性知识与策略性知识尤为重要。所以,知识的传授,绝不能仅仅满足于陈述性知识的理解掌握,更重要的是学习技能和学习策略的运用、调控。因为语言文字的学习规律,出发点在“知”(理解语言文字),而终极点在“行”(运用语言文字)。

于是,从这个要求出发,教学当中,还需引导学生们学会读诗、品诗,感受诗歌的音韵美;学会探求诗歌言语秘妙,并能模仿诗歌,进行创造性地编写。通过训练,掌握诗歌创作的策略性知识。

所以,在诗歌的学习当中,老师要和孩子们共同探究,尝试将陈述性知识转化为程序性知识:

1.引导学生发现:诗歌的一至六小节都是五行,在第二节当中,均用四字词语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