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情感教育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留守儿童情感教育研
究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农村留守儿童情感教育研究》结题报告
洪泽县高良涧镇中心小学课题组
1、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在我国社会的快速转型和城市化过程中,人口迁移流动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背井离乡外出务工。他们当中很多人将子女留在了原籍,于是,一个特殊的儿童群体——留守儿童出现了。留守儿童正处于认识人生关键时期,由于不能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帮助,他们极易产生认识、价值观念上的偏离。据校内调查表明,留守儿童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学习较差。由于这些孩子在留守期间是和年迈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友生活在一起的,这些老人年龄普遍偏大,身体不好,文盲的比例较高,不但在学习上无法给留守儿童切实有效的帮助和辅导,而且由于年龄差异,与留守儿童思想观念差异极大,沟通存在困难。加之他们还要承担家务劳动和田间农活,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孩子的学习。二是性格缺陷。大部分留守儿童,监护人管不了,不会管,外出父母则管不到,留守学生几乎生活在无限制状态下,无形中助长了其自私任性、霸道蛮横、逆反心理重、以自我为中心等极端性格。三是心理障碍。留守儿童由于远离父母,缺少了起码的与父母交流的机会,而监护人又无暇顾及他们的情感变化,这对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极为不利,常引发种种心理病症,如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焦虑自闭、缺乏自信、悲观消极等。
基于以上原因,对农村留守儿童情感教育就显的相当重要了。所以,我们选择了这样一个课题进行研究,希望能在农村留守儿童情感教育方面
做出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启示。
2、课题研究的内容和目标
研究的主要内容:
留守儿童的主要类型;
留守儿童存在的影响学习的心理障碍;
教师在教学中教会留守儿童掌握一些独立学习的策略与技巧;
发挥集体力量促进留守儿童的情感机能积极健康发展的方法;
发挥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网络作用,转变学生的思想,促进学生素
质的全面发展。
研究的主要目标
用情感教育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方法;
探索教师、学生、家长形成合力,共同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有效
方法。
3、课题研究遵循的原则
科学性原则:用情感教育促进留守儿童学习进步的研究,是一项充满探索性和创新性的研究工作,需要我们遵循科学教育的原则,使用科学的
教育研究方法,去追寻,去探求。
整体性原则:小学阶段是儿童各方面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如果某一方面的素质得不到及时的、正常的发展,以后往往难以补偿。因此,在课题研究中,必须有的放矢,加强调查研究,发挥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网络作用,转变学生的思想,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针对性原则:留守儿童中有父母双方或者一方异地工作、父母离异、寄养等各种不同的类型。因此,在研究中,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区别对待,找准问题,对症下药,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主体性原则:每一个留守学生,既是优化研究的承担者,又是优化成效的体现者。教师要把每个学生看作是有独立人格的生命体,承认每个学生都是自己生命的主人,承认他们有犯错误的权利,给予他们改正错误的机会,采取各种优化措施,激发他们的内在潜能。
渐进性原则:一个人的进步决非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用情感教育促进留守儿童进步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坚持渐进性原则,克服急于求成,一蹴而就的心理,对留守学生的教育,既要保持期望,又要允许反复;既要主动优化,又要耐心等待。对于留守学生每一点细微的进步,都要及时鼓励,大加赞赏坚信滴水终能穿石。
4、课题研究对象及相关情况分析
研究对象:
本校一、二、三年级的相关留守儿童。
本课题研究的周期为年,即:2007年8月——2009年12月。
本课题研究分为三个阶段:
4.2.1准备阶段(2007年8月——2007年10月)
学习有关理论资料,收集、调查有关留守学生的各种正面、负面的情感教育报道,结合本校实际制定研究方案。
4.2.2调查统计阶段—
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考察,统计我校留守学生的类型、影响学习心理
障碍、品德各方面的情况进行分析,形成共识,找出规律。
“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类型分析
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类型情况
据调查,我校“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大致有这样几种结构类型:
“单亲教育”型。
父母双方缺一的家庭我们称之为“单亲教育”型,这样的孩子,我们称为“半留守儿童”。从表1可以看到,父母一方外出,另一方留下来与儿童一起生活的占%,而且父亲外出的比例大大高于母亲外出的比例,“留守儿童”能够与父亲一起生活的比例只占%,如此大面积地缺失“严父”的角色,对于“留守儿童”的教育和成长将产生重大的影响。
“隔代教育”型
父母双方都外出、儿童不能与父母中的任何一方在一起生活的,只能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的我们称之为“隔代教育”型,这样的孩子,我们称之
为“全留守儿童”。通过调查显示,父母外出打工、经商,孩子与祖父母和外祖父母一起生活的占儿童总数的%,
“寄养教育”型
父母双方都外出,把孩子寄养在亲戚或朋友家的,称之为“寄养教育”型。调查访谈中我们了解到,父母离开时将孩子托付亲戚照管的约占%,有的亲戚一家人甚至还要照管好几家的孩子。
从监护人的角度看:
一是父母亲长年在外,亲情关怀缺失
“留守儿童”正处于情感、性格变化的转折时期,长期与父母分离使他们在生理上与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许多的烦恼和问题需要有倾诉的渠道和正确的引导。但由于父母在外,长期不在身边,不能满足孩子情感交流的需要,即使父母一方在家,也因为忙于家务和其他劳动,无暇顾及他们情绪情感的变化,使得留守儿童缺少了与父母交流沟通的机会,影响他们心理上的健康成长。对于成长中的留守儿童来说,父母的关爱是极其重要的。在对“留守儿童”的调查中,大多数“留守儿童”与父母缺乏沟通,有的甚至很少见面。其中与父母“半年一次”见面的为65%,“一年一次”见面的为34%。在与“留守儿童”的座谈中,除个别孩子不想或偶尔想父母外,他们大都表示经常想念在外的父母,有的甚至一提起父母就泪眼
汪汪。
由于割舍不了亲情和血缘关系,大多数孩子思念父母,他们希望经常与父母见面或与其呆在一起,可实际上无法做到,有的只能通过电话等方式与父母偶尔联系。与父母打电话,父母主要是问学习和平安情况,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