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章末整合

合集下载

教育社会学基础17第十七章——教育的功能:平等、公平与权益

教育社会学基础17第十七章——教育的功能:平等、公平与权益

尽管之后的研究者们与他们不同,大多从批判的角度或 质疑或抨击教育带来的社会后果,但研究大多仍以涂尔干、 帕森斯等人的分析框架展开。比如特纳深入分析了学校的 选择功能,认为工业化社会中的学校促成了“升迁性社会 流动”,在英国表现为“赞助性流动”,而在美国表现为 “竞争性流动”。鲍尔斯和金迪斯提出,学校教育事实上 再生产了不平等的生产关系与阶级结构。杜威则认为,教 育具有整合、平等与发展的功能,是延续社会生命、使贫 富两大极端平等化、促进个人心灵发展与道德进步的工具。
第二节 从教育平等走向教育公平
教育自身的平等、公平等是实现社会平等、正义等的必 要条件和社会基础。但是,教育平等并不是理所应当和一 蹴而就的,同社会的不平等一样,教育不平等由来已久, 追求平等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同时,与教育平等相伴随的 教育民主化也在缓慢中推进发展。在当前阶段,教育公平 成为最重要的诉求。
(1)他所属的社会认为其每个成员不应该不具备的某些 身心状况;
(2)他所属的特定社群(社会等级、社会阶级、家庭、 职业)认为其全体成员必须具备的某些身心状况”。
可以说,在涂尔干那里,教育的功能主要在于社会化。
而在《当代社会制度》和《作为社会系统的学校班级》 中,帕森斯赋予了教育的两种基本社会功能,即社会化和 选择。其中,社会化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功能。帕森斯认为, 一个社会系统总是包含对一个价值文化系统的内化,必须 通过对价值取向的建构和重构,或将价值取向的变化有效 地转化为新的实践,以此保证其社会实践与普遍的价值取 向相适合。因此,必须要有联结社会系统与文化的社会过 程。学校作为联结家庭和职业生活的中间站,成为社会化 的典型的现代环境。在《作为社会系统的学校班级》中, 帕森斯认为,学校课堂中所学到的最重要的不是事实性的 知识,而是社会知识。教师作为社会知识与学生的中间人, 帮助学生内化社会知识以及社会价值观。从这个角度讲, 教育将社会的要求和理想转移到每个个体身上,教育在成 就每一个个体的同时也在对社会进行建构。

习题word版:第十七章 勾股定理

习题word版:第十七章  勾股定理

第十七章 勾股定理17.1 勾股定理 第1课时 勾股定理01 基础题知识点1 勾股定理的证明1.利用图1或图2两个图形中的有关面积的等量关系都能证明数学中一个十分著名的定理,这个定理称为勾股定理,该定理结论的数学表达式是a 2+b 2=c 2.2.在一张纸上画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并把它们拼成如图形状,请用两种方法表示这个梯形的面积.利用你的表示方法,能得到勾股定理吗?解:∵梯形的面积为12(a +b)(a +b)=12ab +12ab +12c 2,∴a 2+2ab +b 2=ab +ab +c 2. ∴a 2+b 2=c 2.知识点2 利用勾股定理进行计算3.在△ABC 中,∠A ,∠B ,∠C 的对应边分别是a ,b ,c ,若∠B =90°,则下列等式中成立的是(C ) A .a 2+b 2=c 2 B .b 2+c 2=a 2 C .a 2+c 2=b 2 D .c 2-a 2=b 2 4.(2019·平顶山期末)在△ABC 中,∠B =90°.若BC =3,AC =5,则AB 等于(C ) A .2 B .3 C .4 D .34 5.已知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的长是2 3 cm ,则另一条直角边的长是(C ) A .4 cm B .4 3 cm C .6 cm D .6 3 cm 6.(2019·毕节)如图,点E 在正方形ABCD 的边AB 上.若EB =1,EC =2,则正方形ABCD 的面积为(B ) A .3 B .3 C . 5 D .57.(2019·洛阳期中)如图,在△ABC 中,AB ⊥AC ,AB =5 cm ,BC =13 cm ,BD 是AC 边上的中线,则△BCD 的面积是15__cm 2.8.(2019·郑州高新区期末)如图,两个较大正方形的面积分别为225,289,则字母A 所代表的正方形的面积为64.【变式】 如图,以Rt △ABC 的三边为直径分别向外作三个半圆S 1,S 2,S 3.若S 2=32π,S 3=18π,则斜边上半圆的面积S 1=50π.知识点3赵爽弦图9.【关注数学文化】(2019·咸宁)勾股定理是“人类最伟大的十个科学发现之一”.我国对勾股定理的证明是由汉代的赵爽在注解《周髀算经》时给出的,他用来证明勾股定理的图案被称为“赵爽弦图”.2002年在北京召开的国际数学大会选它作为会徽.下列图案中是“赵爽弦图”的是(B),A) ,B) ,C) ,D)10.(2019·大庆)我国古代数学家赵爽的“勾股圆方图”是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与中间的一个小正方形拼成的一个大正方形(如图所示).如果大正方形的面积是13,小正方形的面积是1,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b,那么(a-b)2的值是1.易错点直角边不确定时漏解11.(2019·洛阳期中)已知Rt△ABC的三边长为a,4,5,则a的值是(C)A.3 B.41C.3或41 D.9或4102中档题12.(本课时T8变式)如图,分别以Rt△ABC的三边为边长向外作等边三角形.若AB=4,则三个等边三角形的面积之和是(A)A.8 3 B.6 3C.18 D.1213.如图,将两个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ABC和△A′B′C′拼在一起,其中点A′与点A重合,点C′落在边AB 上,连接B′C.若∠ACB=∠AC′B′=90°,AC=BC=3,则B′C的长为(A)A.3 3 B.6C.3 2 D.2114.(2019·河南)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D=90°,AD=4,BC=3.分别以点A,C为圆心,大于12AC长为半径作弧,两弧交于点E,作射线BE交AD于点F,交AC于点O.若点O是AC的中点,则CD的长为(A)A.2 2 B.4C.3 D.1015.(2018·荆州)为了比较5+1与10的大小,可以构造如图所示的图进行推算,其中∠C =90°,BC =3,D 在BC 上且BD =AC =1.通过计算可得5+1>10.(填“>”“<”或“=”)16.在△ABC 中,AB =15,AC =13,高AD =12,则△ABC 的周长为32或42. 17.如图,在△ABC 中,AB =15,BC =14,AC =13,求△ABC 的面积.某学习小组经过合作交流,给出了下面的解题思路,请你按照他们的解题思路完成解答过程.解:在△ABC 中,AB =15,BC =14,AC =13, 设BD =x ,则CD =14-x.由勾股定理,得AD 2=AB 2-BD 2=152-x 2,AD 2=AC 2-CD 2=132-(14-x)2. ∴152-x 2=132-(14-x)2.解得x =9. ∴AD =12.∴S △ABC =12BC·AD =12×14×12=84., 03 综合题) 18.(2019·毕节改编)三角板是我们学习数学的好帮手.将一对直角三角板如图放置,点C 在FD 的延长线上,点B 在ED 上,AB ∥CF ,∠F =∠ACB =90°,∠E =45°,∠A =60°,AC =10,求CD 的长度.解:过点B 作BM ⊥FD 于点M ,在△ACB 中,∠ACB =90°,∠A =60°,AC =10, ∴∠ABC =30°.∴AB =2AC =20,BC =AB 2-AC 2=10 3. ∵AB ∥CF ,∴∠BCM =∠ABC =30°.∴BM =12BC =12×103=5 3.∴CM =BC 2-BM 2=15. 在△EFD 中,∠F =90°,∠E =45°, ∴∠EDF =45°. ∴MD =BM =5 3.∴CD =CM -MD =15-5 3.第2课时勾股定理的应用01基础题知识点1勾股定理在平面图形中的应用1.如图,有两棵树,一棵高12米,另一棵高6米,两树相距8米.一只鸟从一棵树的树梢飞到另一棵树的树梢,则小鸟至少飞行10米.2.八(2)班小明和小亮同学学习了“勾股定理”之后,为了测得如图风筝的高度CE,他们进行了如下操作:①测得BD的长度为15米;(注:BD⊥CE)②根据手中剩余线的长度计算出风筝线BC的长为25米;③牵线放风筝的小明身高为1.6米.求风筝的高度CE.解:在Rt△CDB中,由勾股定理,得CD=CB2-BD2=252-152=20(米).∴CE=CD+DE=20+1.6=21.6(米).答:风筝的高度CE为21.6米.3.(2019·郑州管城区月考)如图所示,甲渔船以8海里/时的速度离开港口O向东北方向航行,乙渔船以6海里/时的速度离开港口O向西北方向航行,它们同时出发,一个半小时后,甲、乙两渔船相距多少海里?解:由题意,得BO=1.5×6=9(海里),AO=1.5×8=12(海里),∠1=∠2=45°,故∠AOB=90°,AB=BO2+AO2=15(海里).答:甲、乙两渔船相距15海里.知识点2两次勾股定理的应用4.如图,小巷左右两侧是竖直的墙,一架梯子斜靠在左墙时,梯子底端到左墙角的距离为0.7米,顶端距离地面2.4米.如果保持梯子底端位置不动,将梯子斜靠在右墙时,顶端距离地面2米,那么小巷的宽度为(C) A.0.7米B.1.5米C.2.2米D.2.4米5.(教材P25例2变式)如图,滑竿在机械槽内运动,∠ACB为直角,已知滑竿AB长2.5米,顶点A在AC 上滑动,量得滑竿下端B距C点的距离为1.5米,当端点B向右移动0.5米时,滑竿顶端A下滑0.5米.知识点3利用勾股定理求两点间的距离6.(2019·常州)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3,4)到原点的距离是5.7.(教材P26练习T2变式)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4,4),B(1,0),C(0,1),则B,C两点间的距离是2;A,C两点间的距离是5;A,B两点间的距离是5.8.(2019·大庆)如图,一艘船由A港沿北偏东60°方向航行10 km至B港,然后再沿北偏西30°方向航行10 km 至C港.(1)求A,C两港之间的距离(结果保留到0.1 km,参考数据:2≈1.414,3≈1.732);(2)确定C港在A港的什么方向.解:(1)由题意,得∠PBC=30°,∠MAB=60°.∴∠CBQ=60°,∠BAN=30°.∴∠ABQ=30°.∴∠ABC=∠ABQ+∠CBQ=90°.∵AB=BC=10,∴在Rt△ABC中,AC=AB2+BC2=102≈14.1.答:A,C两港之间的距离约为14.1 km.(2)由(1)知,△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BAC=45°.∴∠CAM=60°-45°=15°.∴C港在A港北偏东15°的方向上.02中档题9.如图为某楼梯,测得楼梯的长为5米,高3米,计划在楼梯表面铺地毯,地毯的长度至少为(D)A.4米B.8米C.9米D.7米10.(2019·南京)无盖圆柱形杯子的展开图如图所示.将一根长为20 cm的细木筷斜放在该杯子内,木筷露在杯子外面的部分至少有5cm.11.【方程思想】如图是一副秋千架,左图是从正面看,当秋千绳子自然下垂时,踏板离地面0.5 m(踏板厚度忽略不计),右图是从侧面看,当秋千踏板荡起至点B位置时,点B离地面垂直高度BC为1 m,离秋千支柱AD的水平距离BE为1.5 m(不考虑支柱的直径).求秋千支柱AD的高.解:设AD=x m,则由题意可得AB=(x-0.5)m,AE=(x-1)m.在Rt△ABE中,AE2+BE2=AB2,即(x-1)2+1.52=(x-0.5)2.解得x=3.答:秋千支柱AD的高为3 m.12.超速行驶是引发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上周末,小鹏等三位同学在滨海大道红树林路段,尝试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检测车速,观测点设在到公路l的距离为100 m的P处.这时,一辆轿车由西向东匀速驶来,测得此车从A 处行驶到B处所用的时间为3 s,并测得∠APO=60°,∠BPO=45°,试判断此车是否超过了80 km/h的限制速度?解:在Rt△APO中,∠APO=60°,则∠P AO=30°.∴AP=2OP=200 m,AO=AP2-OP2=2002-1002=1003(m).在Rt△BOP中,∠BPO=45°,则BO=OP=100 m.∴AB=AO-BO=(1003-100)m.∴从A到B小车行驶的速度为(1003-100)÷3≈24.4(m/s)=87.84 km/h>80 km/h.∴此车超过80 km/h的限制速度.03综合题13.【分类讨论思想】如图,在Rt△ABC中,∠C=90°,AB=5 cm,AC=3 cm,动点P从点B出发沿射线BC 以1 cm/s的速度移动,设运动的时间为t s.(1)求BC边的长;(2)当△ABP为直角三角形时,求t的值.解:(1)在Rt△ABC中,由勾股定理,得BC2=AB2-AC2=52-32=16.∴BC=4 cm.(2)由题意,知BP=t cm,①当∠APB为直角时,如图1,点P与点C重合,BP=BC=4 cm,∴t=4;②当∠BAP为直角时,如图2,BP=t cm,CP=(t-4)cm,AC=3 cm,在Rt△ACP中,AP2=AC2+CP2=32+(t-4)2.在Rt△BAP中,AB2+AP2=BP2,即52+[32+(t-4)2]=t2.解得t =254.∴当△ABP 为直角三角形时,t =4或254.第3课时 利用勾股定理作图01 基础题知识点1 在数轴上表示无理数 1.(教材P 27练习T 1变式)(2019·河南期末)如图,数轴上点A 对应的数是0,点B 对应的数是1,BC ⊥AB ,垂足为B ,且BC =2,以点A 为圆心,AC 长为半径画弧,交数轴于点D ,则点D 表示的数为(D )A .2.2B . 2C . 3D . 52.在数轴上作出表示10的点(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 解:略.知识点2 网格中的无理数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2,1),点B(3,-1),则线段AB 的长度为(C ) A . 2 B . 3 C . 5 D .34.如图,△ABC 的顶点A ,B ,C 在边长为1的正方形网格的格点上,BD ⊥AC 于点D ,则CD 的长为(A ) A .255 B .355 C .455 D .455.利用如图4×4的方格,作出面积为8平方单位的正方形,然后在数轴上表示实数8和-8.解:如图所示.知识点3 等腰三角形中的勾股定理6.将一副三角尺按如图所示叠放在一起,若AB =12 cm ,则AF =62cm .7.(2019·天水)如图,等边△OAB 的边长为2,则点B 的坐标为(B ) A .(1,1) B .(1,3) C .(3,1) D .(3,3)8.(教材P27练习T2变式)如图,在△ABC 中,AB =AC =13 cm ,BC =10 cm ,求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上的高与面积.解:过点A 作AD ⊥BC 于点D , ∵AB =AC =13 cm ,∴BD =CD =12BC =12×10=5(cm).∴AD =AB 2-BD 2=132-52 =12(cm),即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为12 cm.∴S △ABC =12BC ·AD =12×10×12=60(cm 2).02 中档题 9.(2019·驻马店汝南县期末)如图,在Rt △ABC 中,∠ACB =90°,以点A 为圆心,AC 长为半径作圆弧交边AB 于点D.若 AC =3,BC =4,则BD 的长是(A )A .2B .3C .4D .510.如图,图中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ABC 的周长为(B )A .16B .12+4 2C .7+7 2D .5+11 211.(教材P 27练习T 1变式)如图,数轴上点A 所表示的实数是5-1.12.点A ,B ,C 在格点图中的位置如图所示,格点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则点C 到线段AB 所在直线的距离为355.13.如图,△ABC 和△DCE 都是边长为4的等边三角形,点B ,C ,E 在同一条直线上,连接BD ,求BD 的长.解:∵△ABC 和△DCE 都是边长为4的等边三角形, ∴CB =CD ,∠CDE =∠DCE =60°.∴∠BDC =∠DBC =12∠DCE =30°.∴∠BDE =90°.在Rt △BDE 中,DE =4,BE =8, ∴BD =BE 2-DE 2=82-42=4 3.14.如图,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每个小正方形的顶点叫格点. (1)在图1中,以格点为端点,画线段MN =13;(2)在图2中,以格点为顶点,画正方形ABCD ,使它的面积为10.解:(1)如图. (2)如图.03 综合题15.仔细观察图形,认真分析下列各式,然后解答问题.OA 22=(1)2+1=2,S 1=12; OA 23=(2)2+1=3,S 2=22; OA 24=(3)2+1=4,S 3=32; …(1)请用含有n(n 是正整数)的等式表示上述变化规律; (2)推算出OA 10的长;(3)求出S 21+S 22+S 23+…+S 210的值.解:(1)OA 2n=(n -1)2+1=n ,S n =n2(n 为正整数). (2)OA 210=(9)2+1=10, ∴OA 10=10.(3)S 21+S 22+S 23+…+S 210 =(12)2+(22)2+(32)2+…+(92)2+(102)2 =14+24+34+…+94+104 =1+2+3+…+9+104=1+102×104=554.小专题(二) 利用勾股定理解决最短路径问题 ——教材P39复习题T12的变式与应用【例】 如图,有一个圆柱,它的高等于12 cm ,底面半径等于3 cm ,在圆柱的底面A 点有一只蚂蚁,它想吃到上底面上与A 点相对的B 点的食物,需要爬行的最短路程是多少?(π取3)【思路点拨】 要求蚂蚁爬行的最短路程,需将空间图形转化为平面图形(即立体图形的平面展开图),把圆柱沿着过A 点的直线AA ′剪开,因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所以蚂蚁应沿着平面展开图中线段AB 这条路线走.解:如图,由题意可得:AA ′=12,A ′B =12×2π×3=9.在Rt △AA ′B 中,根据勾股定理,得 AB 2=A ′A 2+A ′B 2=122+92=225. ∴AB =15.∴需要爬行的最短路程是15 cm.图例圆柱――→展开长方 体阶梯 问题基本 思路将立体图形展开成平面图形→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确定最短路线→构造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求解.1.(2018·禹州期中)如图,圆柱形玻璃杯高为14 cm,底面周长为32 cm,在杯内壁离杯底5 cm的点B处有一滴蜂蜜,此时一只蚂蚁正好在杯外壁,离杯上沿3 cm与蜂蜜相对的点A处,则蚂蚁从外壁A处到内壁B处的最短距离为20cm.(杯壁厚度不计)2.如图是一个三级台阶,它的每一级的长、宽、高分别为24 dm,3 dm,3 dm,点A和点B是这个台阶上两个相对的端点,A点有一只蚂蚁,想到B点处去吃可口的食物,则蚂蚁沿着台阶面爬行到点B的最短路程是30__dm.3.如图,长方体的高为5 cm,底面长为4 cm,宽为1 cm.(1)点A1到点C2之间的距离是多少?(2)若一只蚂蚁从点A2爬到C1,则爬行的最短路程是多少?解:(1)∵长方体的高为5 cm,底面长为4 cm,宽为1 cm,∴A2C2=42+12=17(cm).∴A1C2=52+(17)2=42(cm).(2)如图1所示,A2C1=52+52=52(cm).如图2所示,A2C1=92+12=82(cm).如图3所示,A2C1=62+42=213(cm).∵52<213<82,∴一只蚂蚁从点A2爬到C1,爬行的最短路程是5 2 cm.小专题(三)方程思想在勾股定理中的应用——教材P39复习题T10的解法剖析及变式应用【教材母题】一根竹子高1丈,折断后竹子顶端落在离竹子底端3尺处.折断处离地面的高度是多少?(这是我国古代数学著作《九章算术》中的一个问题.其中的丈、尺是长度单位,1丈=10尺.)解:设AB=x尺,根据题意,得∠BAC=90°,AB+BC=10尺,∴BC =(10-x )尺. ∵AC 2+AB 2=BC 2, ∴32+x 2=(10-x )2,解得x =41120.答:折断处离地面41120尺.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若已知两边长,可直接运用勾股定理求第三边长,若已知一边长,且知另两边具有一定的数量关系,可利用方程思想,设出一边长,利用数量关系表示另一边长,借助勾股定理这一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解决问题,其中两边的数量关系主要有两种呈现形式:一是直角三角形中有特殊角,二是出现图形的折叠.类型1 利用直角三角形中的特殊角揭示两边的数 量关系1.求下列直角三角形中未知的边长.解:如图1,设AC =x ,∵∠ACB =90°,∠B =30°, ∴AB =2x.∵AB 2=AC 2+BC 2,∴(2x)2=x 2+32.∴x =3或-3(负值舍去). ∴AC =3,AB =2 3.如图2,设AC =x ,∵∠ACB =90°,∠A =45°,∴BC =AC =x.∵AB 2=AC 2+BC 2,∴x 2+x 2=(32)2.∴x =3或-3(负值舍去). ∴AC =BC =3.类型2 利用图形的折叠找两边的数量关系2.如图,在Rt △ABC 中,AB =6,BC =4,∠B =90°,将△ABC 折叠,使A 点与BC 的中点D 重合,折痕为MN ,则线段BN 的长为(C )A .53B .52C .83D .53.如图,在长方形纸片ABCD 中,已知AD =8,折叠纸片使AB 边与对角线AC 重合,点B 落在点F 处,折痕为AE ,且EF =3,则AB =6.4.如图,把长方形纸片ABCD 折叠,使其对角顶点A 与C 重合.若长方形的长BC 为8,宽AB 为4,则折痕EF 的长度为25.类型3 利用勾股定理和方程思想求点的坐标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1,3),试在x 轴上找一点P ,使△OAP 为等腰三角形,求出P 点的坐标.解:过点A 作AB ⊥x 轴,垂足为B. ∵A(1,3),∴OB =1,AB =3. ∴OA =12+32=10.当AO =AP 时,以A 为圆心,AO 长为半径画弧与x 轴交于点O 与点P 1, ∵AB ⊥x 轴,∴BP 1=BO =1,即P 1(2,0);当OA =OP 时,以O 为圆心,OA 长为半径画弧与x 轴交于点P 2,P 3, ∵OA =10,∴P 2(10,0),P 3(-10,0);当PA =PO 时,作OA 的垂直平分线交x 轴于点P 4. 设OP 4=x ,则BP 4=x -1,AP 4=OP 4=x.在Rt △ABP 4中,AP 24=AB 2+BP 24, ∴x 2=32+(x -1)2.解得x =5,即P 4(5,0).综上所述,使△OAP 为等腰三角形的点P 有:P 1(2,0),P 2(10,0),P 3(-10,0),P 4(5,0).17.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01 基础题 知识点1 互逆命题1.下列各命题的逆命题不成立的是(C ) A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B .若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则这两个数也相等C .对顶角相等D .如果a 2=b 2,那么a =b 2.(2019·安徽)命题“如果a +b =0,那么a ,b 互为相反数”的逆命题为如果a ,b 互为相反数,那么a +b =0.逆命题是真命题.(填“真命题”或“假命题”)知识点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3.(2019·郑州期末)下面四组数,其中是勾股数组的是(A ) A .3,4,5 B .0.3,0.4,0.5 C .32,42,52 D .6,7,8 4.(2019·洛阳洛龙区期中)由线段a ,b ,c 组成的三角形不是直角三角形的是(D ) A .a 2-b 2=c 2B .a =54,b =1,c =34C .a =2,b =3,c =7D .∠A ∶∠B ∶∠C =3∶4∶5 5.(2019·益阳)已知M ,N 是线段AB 上的两点,AM =MN =2,NB =1,以点A 为圆心,AN 长为半径画弧;再以点B 为圆心,BM 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C ,连接AC ,BC ,则△ABC 一定是(B )A .锐角三角形B .直角三角形C .钝角三角形D .等腰三角形6.将勾股数3,4,5扩大2倍,3倍,4倍,…,可以得到勾股数6,8,10;9,12,15;12,16,20;…,则我们把3,4,5这样的勾股数称为基本勾股数,请你写出两组不同于以上所给出的基本勾股数:答案不唯一,如:5,12,13;7,24,25.7.已知:在△ABC 中,∠A ,∠B ,∠C 的对边分别是a ,b ,c ,三边分别为下列长度,判断该三角形是不是直角三角形,并指出哪一个角是直角.(1)a=3,b=22,c=5;(2)a=5,b=7,c=9;(3)a=5,b=26,c=1.解:(1)是,∠B是直角.(2)不是.(3)是,∠A是直角.8.如图是一个零件的示意图,测量AB=4 cm,BC=3 cm,CD=12 cm,AD=13 cm,∠ABC=90°,根据这些条件,你能求出∠ACD的度数吗?试说明理由.解:在△ABC中,∵AB=4,BC=3,∠ABC=90°,∴根据勾股定理,得AC2=AB2+BC2=42+32=52.∴AC=5.∵AC2+CD2=52+122=25+144=169,AD2=132=169,∴AC2+CD2=AD2.∴△ACD是直角三角形,且AD为斜边,即∠ACD=90°.02中档题9.如图,AD为△ABC的中线,且AB=13,BC=10,AD=12,则AC等于(D)A.10 B.11 C.12 D.1310.下列定理中,没有逆定理的是(B)A.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B.对顶角相等C.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D.直角三角形两个锐角的和等于90°11.【关注数学文化】(2018·长沙)我国南宋著名数学家秦九韶的著作《数书九章》里记载有这样一道题目:“问有沙田一块,有三斜,其中小斜五里,中斜十二里,大斜十三里,欲知为田几何?”这道题讲的是:有一块三角形沙田,三条边长分别为5里,12里,13里,问这块沙田面积有多大?题中的“里”是我国市制长度单位,1里=500米,则该沙田的面积为(A)A.7.5平方千米B.15平方千米C.75平方千米D.750平方千米12.如图,方格中的点A,B称为格点(横线的交点),以AB为一边画△ABC,其中是直角三角形的格点C的个数为(B)A.3 B.4 C.5 D.613.把一根30米长的细绳折成3段,围成一个三角形,其中一条边的长度比较短边长7米,比较长边短1米,则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14.(教材P34习题T6变式)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E,F分别BC,CD边上的一点,且BE=2EC,FC=2 9DC,连接AE,AF,EF,求证:△AEF是直角三角形.证明:设FC =2a ,则DC =9a ,DF =7a. ∴AB =BC =AD =CD =9a. ∵BE =2CE ,∴BE =6a ,EC =3a.在Rt △ECF 中,EF 2=EC 2+FC 2=(3a)2+(2a)2=13a 2. 在Rt △ADF 中,AF 2=AD 2+DF 2=(9a)2+(7a)2=130a 2. 在Rt △ABE 中,AE 2=AB 2+BE 2=(9a)2+(6a)2=117a 2. ∵13a 2+117a 2=130a 2, ∴EF 2+AE 2=AF 2.∴△AEF 是以∠AEF 为直角的直角三角形.15.(教材P 34习题T 5变式)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B =BC =1,CD =3,DA =1,且∠B =90°.求: (1)∠BAD 的度数;(2)四边形ABCD 的面积(结果保留根号);(3)将△ABC 沿AC 翻折至△AB′C ,如图所示,连接B′D ,求四边形ACB′D 的面积.解:(1)∵AB =BC =1,∠B =90°, ∴∠BAC =∠ACB =45°,AC =AB 2+BC 2= 2. 又∵CD =3,DA =1, ∴AC 2+DA 2=CD 2.∴△ADC 为直角三角形,∠DAC =90°. ∴∠BAD =∠BAC +∠DAC =135°.(2)∵S △ABC =12AB·BC =12,S △ADC =12AD·AC =22,∴S 四边形ABCD =S △ABC +S △ADC =1+22.(3)过点D 作DE ⊥AB′,垂足为E , 由(1)知∠DAC =90°.根据折叠可知∠B′AC =∠BAC =45°,AB =AB′=1,S △AB′C =S △ABC =12.∴∠DAE =∠DAC -∠B′AC =45°. ∴AE =DE.设DE =AE =x ,在Rt △ADE 中,AE 2+DE 2=AD 2. ∴x 2+x 2=1.∴x =22.∴S △ADB′=12×1×22=24.∴S 四边形ACB′D =S △AB′C +S △ADB′=12+24=2+24.03 综合题16.(2019·呼和浩特改编)如图,在△ABC 中,内角∠A ,∠B ,∠C 所对应的边分别为a ,b ,c.(1)若a ,b ,c 满足aa -b +c=12(a +b +c )c ,求证:△ABC 是直角三角形;(2)若a =m -n ,b =2mn ,c =m +n ,(其中m ,n 都是正整数,且m>n),求证:△ABC 是直角三角形.证明:(1)原式可变形为aa +c -b=a +b +c 2c ,∴(a +c)2-b 2=2ac ,即a 2+2ac +c 2-b 2=2ac. ∴a 2+c 2=b 2.∴△ABC 是以∠B 为直角的直角三角形.(2)∵a 2=(m -n)2,b 2=(2mn)2=4mn ,c 2=(m +n)2, ∴(m -n)2+4mn =(m +n)2,即a 2+b 2=c 2. ∴△ABC 是以∠C 为直角的直角三角形.章末复习(二)勾股定理01分点突破知识点1勾股定理(河南中招2019T9选,2018T9选,2017T18(2)解,2016T6选,2015T7选,2014T7选) 1.如图,在△ABC中,∠C=90°,∠A=30°,AB=12,则AC=(C)A.6 B.6 2C.6 3 D.122.如图,阴影部分是一个正方形,则此正方形的面积为64cm2.3.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B=90°,CD⊥AD,AD2+CD2=2AB2.求证:AB=BC.证明:连接AC.∵在△ABC中,∠B=90°,∴AB2+BC2=AC2.∵CD⊥AD,∴∠ADC=90°.∴在△ACD中,AD2+CD2=AC2.∵AD2+CD2=2AB2,∴AB2+BC2=2AB2.∴BC2=AB2.∵AB>0,BC>0,∴AB=BC.知识点2勾股定理的应用4.如图,小亮将升旗的绳子拉到旗杆底端,绳子末端刚好接触到地面,然后将绳子末端拉到距离旗杆8 m处,发现此时绳子末端距离地面2 m,则旗杆的高度为(滑轮上方的部分忽略不计)(D)A.12 mB.13 mC.16 mD.17 m5.你听说过亡羊补牢的故事吧.为了防止羊的再次丢失,牧羊人要在宽0.9 m,长1.2 m的长方形栅栏门的相对角顶点间加固一条木板,则这条木板至少需1.5__m长.6.如图,O为数轴原点,A,B两点分别对应-3,3,作腰长为4的等腰△ABC,连接OC,以O为圆心,CO 长为半径画弧交数轴于点M,则点M对应的实数为7.知识点3逆命题及逆定理7.“同旁内角互补”的逆命题是互补的两个角是同旁内角,它是假命题.知识点4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及其应用8.在△ABC中,AB=6,AC=8,BC=10,则该三角形为(B)A.锐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等腰直角三角形9.在△ABC中,∠A,∠B,∠C的对边分别为a,b,c且a2-b2=c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C是直角B.∠B是直角C.∠A是直角D.∠A是锐角02易错题集训10.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6和8,则第三边长的平方是100或28.11.(2018·襄阳)已知CD是△ABC的边AB上的高,若CD=3,AD=1,AB=2AC,则BC的长为23或27.03河南常考题型演练12.如图,在△ABC中,∠C=90°,AC=2,点D在BC上,∠ADC=2∠B,AD=5,则BC的长为(D)A.3-1B.3+1C.5-1D.5+113.如果将长为6 cm,宽为5 cm的长方形纸片折叠一次,那么这条折痕的长不可能是(A)A.8 cm B.6 cmC.5.5 cm D.1 cm14.如图,在单位正方形组成的网格图中标有AB,CD,EF,GH四条线段,其中能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三边的线段是(B)A.CD,EF,GH B.AB,EF,GHC.AB,CD,EF D.GH,AB,CD15.(2019·信阳罗山县模拟)如图,在△ABC中,点M是AC边上一个动点.若AB=AC=10,BC=12,则BM的最小值为(B)A.8 B.9.6 C.10 D.4 516.若一个三角形的周长为12 3 cm,一边长为3 3 cm,其他两边之差为 3 cm,则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17.(2019·枣庄)把两个同样大小的含45°角的三角尺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放置,其中一个三角尺的锐角顶点与另一个的直角顶点重合于点A,且另三个锐角顶点B,C,D在同一直线上.若AB=2,则CD=6-2.18.(2019·河北)勘测队按实际需要构建了平面直角坐标系,并标示了A,B,C三地的坐标,数据如图(单位:km).笔直铁路经过A,B两地.(1)A,B间的距离为20km;(2)计划修一条从C到铁路AB的最短公路l,并在l上建一个维修站D,使D到A,C的距离相等,则C,D 间的距离为13km.19.如图,有一块空白地,∠ADC=90°,CD=6 m,AD=8 m,AB=26 m,BC=24 m.试求这块空白地的面积.解:连接AC.∵∠ADC=90°,∴△ADC是直角三角形.∴AD2+CD2=AC2,即82+62=AC2.解得AC=10.又∵AC2+CB2=102+242=262=AB2,∴△ACB是直角三角形,∠ACB=90°.∴S四边形ABCD=S Rt△ACB-S Rt△ACD=12×10×24-12×6×8=96(m2).故这块空白地的面积为96 m2.04核心素养专练20.(2019·邵阳)公元3世纪初,中国古代数学家赵爽注《周髀算经》时,创造了“赵爽弦图”.如图,设勾a =6,弦c=10,则小正方形ABCD的面积是4.周测(第十七章)(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下列每一组数据中的三个数值分别为三角形的三边长,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C)A.8,15,17 B.2,3, 5C.3,2, 5 D.1,2, 52.已知命题:等边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A.该命题为假命题B.该命题为真命题C.该命题的逆命题为真命题D.该命题没有逆命题3.点A(-3,-4)到原点的距离为(C)A.3 B.4 C.5 D.74.如图,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是0,点B表示的数是1,BC⊥AB,垂足为B,且BC=1,以A为圆心,AC 的长为半径画弧,与数轴交于点D,则点D表示的数为(B)A .1.4 B. 2 C. 3 D .25.将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长同时扩大一倍,得到的三角形是(C ) A .钝角三角形 B .锐角三角形 C .直角三角形 D .等腰三角形6.在△ABC 中,∠A ∶∠B ∶∠C =1∶2∶3.若AC =4,则AB 的长为(D ) A .8 B .6 C .433 D .8337.下面各三角形中,面积为无理数的是(C )8.如图,将边长为12的正方形ABCD 折叠,使得点A 落在CD 边上的点E 处,折痕为MN.若CE 的长为7,则MN 的长为(B )A .10B .13C .15D .无法求出9.已知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长之和为6,斜边长为2,则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B ) A .0.25 B .0.5 C .1 D .2 310.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为3,若以三边为斜边分别向外作等腰直角三角形,则所作的三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和为(A )A .92B .94C .3D .9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1.直角三角形斜边长是6,一直角边的长是5,则此直角三角形的另一直角边长为11.1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4,0),B(0,3),以点A 为圆心,AB x 轴的负半轴于点C ,则点C 的坐标为(-1,0).13.如图,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则△ABC 边AC 上的高BD 的长为85.14.如图,在△ABC 中,AB ∶BC ∶CA =3∶4∶5,且周长为36 cm ,点P 从点A 开始沿AB 边向点B 以每秒1 cm 的速度移动;点Q 从点B 沿BC 边向点C 以每秒2 cm 的速度移动.若同时出发,则过3秒时,△BPQ 的面积为18cm 2.15.如图,在Rt △ABC 中,∠ACB =90°,AC =3,BC =4.分别以AB ,AC ,BC 为边在AB 的同侧作正方形ABEF ,ACPQ ,BCMN ,四块阴影部分的面积分别为S 1,S 2,S 3,S 4,则S 1+S 2+S 3+S 4等于18.三、解答题(共50分)16.(8分)如图,在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组成的网格中,△ABC 的三个顶点均在格点上.(1)求△ABC 的面积;(2)求AB ,AC 的长. 解:(1)S △ABC =12×7×5 =17.5.(2)由勾股定理,得AB =32+52=34,AC =42+52=41.17.(10分)如图,在△ABC 中,∠ACB =90°,CD ⊥AB ,垂足为D ,BC =6,AC =8,求AB 与CD 的长.解:在△ABC 中,∠ACB =90°,BC =6,AC =8,由勾股定理,得AB =BC 2+AC 2=10,∵S △ABC =12AB·CD =12AC·BC , ∴CD =AC·BC AB =8×610=4.8.18.(10分)如图,∠AOB =90°,OA =45 cm ,OB =15 cm ,一机器人在点B 处看见一个小球从点A 出发沿着AO 方向匀速滚向点O ,机器人立即从点B 出发,沿直线匀速前进拦截小球,恰好在点C 处截住了小球.如果小球滚动的速度与机器人行走的速度相等,那么机器人行走的路程BC 是多少?解:因为小球滚动的速度与机器人行走的速度相等,运动时间相等,所以BC =CA.设AC =BC =x ,则OC =45-x ,由勾股定理可知OB 2+OC 2=BC 2.又因为OB =15,所以152+(45-x)2=x 2.解得x =25.答:如果小球滚动的速度与机器人行走的速度相等,那么机器人行走的路程BC 是25 cm .19.(10分)清朝的康熙皇帝对勾股定理也很有研究,他著有《积求勾股法》:用现代的数学语言描述就是:若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3,4,5的整数倍,设其面积为S ,则求其边长的方法为:第一步:S 6=n ;第二步:n =k ;第三步:分别用3,4,5乘k ,得三边长.当面积S 等于150时,请用“积求勾股法”求出这个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解:当S =150时,k =n =S 6=1506=25=5, ∴三边长分别为3×5=15,4×5=20,5×5=25.∴这个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为15,20,25.20.(12分)在正方形ABCD 中,过点A 引射线AH ,交边CD 于点H(点H 与点D 不重合),通过翻折,使点B 落在射线AH 上的点G 处,折痕AE 交BC 于点E ,延长EG 交CD 于点F.如图1,当点H 与点C 重合时,易证得FG =FD(不要求证明);如图2,当点H 为边CD 上任意一点时,求证:FG =FD.【应用】 在图2中,已知AB =5,BE =3,则FD =54,△EFC 的面积为154.(直接写结果)证明:连接AF ,由折叠的性质可得,AB =AG =AD.在Rt △AGF 和Rt △ADF 中,⎩⎪⎨⎪⎧AG =AD ,AF =AF , ∴Rt △AGF ≌Rt △ADF(HL ).∴FG =FD.。

17第十七章 中国古代的青铜器、玉器与瓷器

17第十七章 中国古代的青铜器、玉器与瓷器
。随着隋唐的统一和强盛的大帝国的建成,出现了许多精美绝伦的玉雕艺术品,如唐代的白玉八瓣花形杯 ,薄胎外壁满饰花草纹,做工精细,堪称绝品。隋唐玉器,风格浑厚自然,气韵生动大度,多创新之作。 • 宋代徽宗皇帝赵佶嗜玉成瘾,金石学的兴起、工笔绘画的发展、城市经济的繁荣、写实主义和世俗化的 倾向,都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了宋代玉器的空前发展,许多玉饰的花纹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民族特色,刻 划细腻,真实自然。 • 元明清时期是我国玉器发展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的玉器借鉴绘画、雕刻、工艺的表现手法,使其作品 达到了炉火纯青的艺术境界。突出的标志是出现了划时代的作品,清乾隆五十二年雕造的玉雕《大禹治 水图》,玉料采自新疆,重约五千三百公斤,浮雕大禹治水的故事,堪称划时代的巨制。这一时期社会各阶 层用玉量也显著增多,几乎涵盖生活的各个层面。
光,其中以兴隆洼文化、良渚文化、红山文化出土的玉器颇具盛名。 • 商代玉器是王室的专用品。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的玉器,代表着商代治玉的最高水平。 • 春秋战国迄秦汉时期的玉器,礼玉渐少,而佩玉增多。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玉器发展的高峰时期,镂
空、浮雕等手法普遍应用。 • 在中国玉器发展史上,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代玉器发展的低谷期。唐宋时期玉器制造迅速复兴
高等院校旅游专业系列教材
第十七章 中国古代的青铜器、玉器与瓷器
学习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中国青铜器、玉器和 瓷器的出现及其发展历程,掌握主要青铜器、 玉器和瓷器的种类、功用,掌握历代青铜器、 玉器和瓷器的基本特点以及在中国古代文化 史中的地位与贡献。
主要内容
➢ 中国青铜器、玉器和瓷器的发展历程 ➢ 青铜器、玉器和瓷器的种类及功用 ➢ 历代青铜器和历代名窑瓷器的特点
二、中国古代玉器的种类
(一)礼乐类 礼乐类玉器是祭祀、朝享、交聘、军旅等 礼仪活动中使用的一些器物。这类玉器都 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即所谓藏礼于器。 《周礼·春官宗伯·大宗伯》载:“以玉 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 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 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玉璧、玉 琮、玉圭、玉璋、玉琥、玉璜六种玉礼器 ,即为“六器”。 璧是中国古代用于祭祀的最主要的玉器, 玉质环状物,凡半径是空半径的三倍的环 状玉器称为璧。在先秦,天的形状被认为 是圆的,圆形的璧象征天体。因此在古代, 璧是一种重要的玉器,使用年代之长、品 种之多是其他玉器不能相比的。 璧有以下几种用途:一为礼器,二为佩玉, 三为礼仪馈赠品,四为葬玉。玉璧的纹饰 随着时代不同而有所变化。和氏璧是中国 古代最负盛名的玉礼器。

第十七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

第十七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中国共产党党际合作的历史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多党合作制的变迁
三、改革开放以来多党合作制的新发展
一、多党合作制的性质
(二)作为新型政党制度的多党合作制
“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的显著特征,具体表现在五个方面:
 三、多党合作制的意义
实践意义: 
当代中国的民主党派是指在中国大陆地区除执政党中国共产党以外的八个参政党
二、民主党派参与国家事务
(三)外事活动
 三、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互相监督。

初中数学-第十七章 勾股定理 - 副本

初中数学-第十七章 勾股定理 - 副本

初中数学勾股定理【学习目标】1. 掌握勾股定理的内容及证明方法,能够熟练地运用勾股定理由已知直角三角形中的两条边长求出第三条边长.2. 掌握勾股定理,能够运用勾股定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会运用方程思想解决问题.3. 熟练应用勾股定理解决直角三角形中的问题,进一步运用方程思想解决问题.【要点梳理】要点一、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斜边长为,那么.要点诠释:(1)勾股定理揭示了一个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2)利用勾股定理,当设定一条直角边长为未知数后,根据题目已知的线段长可以建立方程求解,这样就将数与形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了解决问题的目的.(3)理解勾股定理的一些变式:,, .要点二、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一:将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成如图(1)所示的正方形.图(1)中,所以.方法二:将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成如图(2)所示的正方形.图(2)中,所以.方法三:如图(3)所示,将两个直角三角形拼成直角梯形.,所以.要点三、勾股定理的作用1. 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任意两条边长,求第三边; a b ,c 222a b c +=222a c b =−222b c a =−()222c a b ab =+−2. 用于解决带有平方关系的证明问题;3. 利用勾股定理,作出长为的线段. 【典型例题】类型一、勾股定理的应用1、如图所示,在多边形ABCD 中,AB =2,CD =1,∠A =45°,∠B =∠D =90°,求多边形ABCD 的面积. 举一反三:【变式】(2015•西城区模拟)已知:如图,在△ABC,BC=2,S △ABC =3,∠ABC=135°,求AC 、AB 的长.2、已知直角三角形斜边长为2,周长为,求此三角形的面积.3、(2015春•黔南州期末)长方形纸片ABCD 中,AD=4cm ,AB=10cm ,按如图方式折叠,使点B 与点D 重合,折痕为EF ,求DE 的长.类型二、利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4、如图所示,在一棵树的10高的B 处有两只猴子,一只爬下树走到离树20处的池塘A 处,另外一只爬到树顶D 后直接跃到A 处,距离的直线计算,如果两只猴子所经过的距离相等,试问这棵树有多高?举一反三:【变式】如图①,有一个圆柱,它的高等于12,底面半径等于3,在圆柱的底面A 点有一只蚂蚁,它想吃到上底面上与A 点相对的B 点的食物,需要爬行的最短路程是多少?(π取3)【巩固练习】一.选择题26+m m cm cm1.如图,数轴上点A 所表示的数为,则的值是( )AB . CD2.(2015•东莞模拟)如图,所有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所有四边形都是正方形,已知S 1=4,S 2=9,S 3=8,S 4=10,则S=( )A .25B .31C .32D .403. 如图所示,折叠矩形ABCD 一边,点D 落在BC 边的点F 处,若AB =8,BC =10,EC 的长为( )cm .A .3B .4C .5D .64.如图,长方形AOBC 中,点A 的坐标为(0,8),点D 的纵坐标为3,若将矩形沿直线AD 折叠,则顶点C 恰好落在边OB 上E 处,那么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A. 30 B .32 C .34 D .165.如图,已知△ABC 中,∠ABC =90°,AB =BC ,三角形的顶点在相互平行的三条直线,,上,且,之间的距离为2 , ,之间的距离为3 ,则AC 的长是( )A .B .C .D .76.在△ABC 中,AB =15,AC =13,高AD =12则, △ABC 的周长为( )A.42B.32C.42或32D.37或33a a 111cm cm 1l 2l 3l 1l 2l 2l 3l 1725224二.填空题7.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12和5,则此三角形的第三边长为______.8. 如图,将长8,宽4的长方形纸片ABCD 折叠,使点A 与C 重合,则折痕EF 的长为__________.9.(2015•黄冈)在△ABC 中,AB=13cm ,AC=20cm ,BC 边上的高为12cm ,则△ABC 的面积为cm 2.10.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 ,B 的坐标分别为(-6,0)、(0,8).以点A 为圆心,以AB 长为半径画弧,交x 正半轴于点C ,则点C 的坐标为________.11. 已知长方形ABCD ,AB =3,AD =4,过对角线BD 的中点O 做BD 的垂直平分线EF ,分别交AD 、BC 于点E 、F ,则AE 的长为_______________.12.在直线上依次摆着7个正方形(如图),已知倾斜放置的3个正方形的面积分别为1,2,3,水平放置的4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则______.三.解答题13.(2015春•无棣县期中)如图所示,一架长为2.5米的梯子,斜靠在竖直的墙上,这时梯子的底端距离底0.7米,求梯子顶端离地多少米?如果梯子顶端沿墙下滑0.4m ,那么梯子底端将向左滑动多少m ?14. 现有10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排列形式如左下图, 请把它们分割后拼接成一个新的正方形.要求: 在左下图中用实线画出分割线, 并在右下图的正方形网格图(图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中用实线画出拼接成的cm cmcm cmcm 1234S S S S ,,,,1234S S S S +++=新正方形.15. 将一副三角尺如图拼接:含30°角的三角尺(△ABC )的长直角边与含45°角的三角尺(△ACD )的斜边恰好重合.已知AB =2,P 是AC 上的一个动点.(1)当点P 在∠ABC 的平分线上时,求DP 的长;(2)当点PD =BC 时,求此时∠PDA 的度数.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学习目标】1. 理解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并能与勾股定理相区别;2. 能运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3. 理解勾股数的含义;4. 通过探索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条件的过程,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要点梳理】要点一、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条边长,满足,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要点诠释:(1)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作用是判定某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把“数”转为“形”,是通过计算来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 要点二、如何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1) 首先确定最大边(如).(2) 验证与是否具有相等关系.若,则△ABC 是∠C =90°的直角三角形;若,则△ABC 不是直角三角形.要点诠释:当时,此三角形为钝角三角形;当时,此三角形为锐角三角形,其中为三角形的最大边.要点三、勾股数满足不定方程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又称为高数或毕达哥拉斯数),显然,以为三边长的三角形一定是直角三角形.熟悉下列勾股数,对解题会很有帮助:① 3、4、5; ②5、12、13;③8、15、17;④7、24、25;⑤9、40、41……如果是勾股数,当为正整数时,以为三角形的三边长,此三角形必为直角三角形.a b c ,,222a b c +=c 2c 22a b +222c a b =+222c a b ≠+222a b c +<222a b c +>c 222x y z +=x y z 、、a b c 、、t at bt ct 、、要点诠释:(1)(是自然数)是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长;(2)(是自然数)是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长;(3) (是自然数)是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长;【典型例题】类型一、勾股定理的逆定理1、(2014春•防城区期末)如图所示,在△ABC 中,AB :BC :CA=3:4:5,且周长为36cm ,点P 从点A 开始沿边向B 点以每秒1cm 的速度移动;点Q 从点B 沿BC 边向点C 以每秒2cm 的速度移动,如果同时出发,问过3秒时,△BPQ 的面积为多少?2、如图,点D 是△ABC 内一点,把△ABD 绕点B 顺时针方向旋转60°得到△CBE ,若AD=4,BD=3,CD=5.(1)判断△DEC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2)求∠ADB 的度数.举一反三:【变式】如图所示,在△ABC 中,已知∠ACB =90°,AC =BC ,P 是△ABC 内一点,且PA =3,PB =1,PC =CD =2,CD ⊥CP ,求∠BPC 的度数.类型二、勾股定理逆定理的应用3、已知a 、b 、c 是△ABC 的三边,且满足,且a +b +c =12,请你探索△ABC 的形状. 22121n n n −+,,1,n n >2222,21,221n n n n n ++++n 2222,,2m n m n mn −+,m n m n >、438324a b c +++==举一反三:【变式】(2015春•渝中区校级月考)△ABC 的三边a 、b 、c 满足|a+b ﹣50|++(c ﹣40)2=0.试判断△ABC的形状是.4、如图所示,MN 以左为我国领海,以右为公海,上午9时50分我国缉私艇A 发现在其正东方向有一走私艇C 并以每小时13海里的速度偷偷向我国领海开来,便立即通知距其5海里,并在MN 线上巡逻的缉私艇B 密切注意,并告知A 和C 两艇的距离是13海里,缉私艇B 测得C 与其距离为12海里,若走私艇C 的速度不变,最早在什么时间进入我国海域?【巩固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几组数中,为勾股数的一组是( )A .1.4,4.8,5B .15,36,39C .21,45,51D .8,15,172.(2015春•凉山州期末)△ABC 中,∠A ,∠B ,∠C 所对的边分别是a ,b ,c ,满足下列条件的△ABC ,不是直角三角形的是( )A.a :b :c=1:1B.∠A :∠B :∠C=3:4:5C.(a+b )(a ﹣b )=cD.∠A :∠B :∠C=1:2:3224. 有下面的判断:①△ABC 中,a 2+b 2≠c 2,则△ABC 不是直角三角形.②△ABC 是直角三角形,∠C=90°,则a 2+b 2=c 2.③若△ABC 中,a 2﹣b 2=c 2,则△ABC 是直角三角形.④若△ABC 是直角三角形,则(a +b )(a ﹣25.五根小木棒,其长度分别为7,15,20,24,25,现将他们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其中正确的是( )6. 为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且为斜边,为斜边上的高,下列说法:①能组成一个三角形 ②能组成直角三角形 2c b a ,,c h 222,,c b a 222111,,a b c③能组成直角三角形 ④三个内角的度数之比为3:4:5能组成一个三角形 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A .1B .2C .3D .4二.填空题7.若△ABC 中,,则∠B =____________. 8.如图,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则网格上的△ABC 是______三角形.9.若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1、、8(其中为正整数),则以、、为边的三角形的面积为______.10.△ABC 的两边分别为5,12,另一边为奇数,且是3的倍数,则应为______,此三角形为______.11.(2014春•寿县期中)在某港口有甲乙两艘渔船,若甲沿北偏东60°方向以每小时8海里的速度前进,同时,乙船沿南偏东角度以每小时15海里速度前进,2小时后,甲乙两船相距34海里,那么,乙船航行的方向是南偏东___________度.12. 如果线段能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那么________组成直角三角形.(填“能”或“不能”).三.解答题13.(2014秋•广州校级期末)如图,已知某经济开发区有一块四边形空地ABCD ,现计划在该空地上种植草皮,经测量∠B=90°,AB=300m ,AD=400m ,CD=1300m ,BC=1200m .请计算种植草皮的面积.14.在Rt △ABC 中,∠C=90°,∠A 、∠B 、∠C 所对的边分别是a 、b 、c .三角形的面积与周长的比值 (2)若a +b ﹣c =m ,则猜想= (并证明此结论). hb a 1,1,1()()2b a b ac −+=a a 2a −a 2a +a b ,c a b c ++c a b c ,,2,2,2c b a s l15. 我们给出如下定义:若一个四边形中存在相邻两边的平方和等于一条对角线的平方,则称这个四边形为勾股四边形,这两条相邻的边称为这个四边形的勾股边.(1)写出你所学过的特殊四边形中是勾股四边形的两种图形的名称正方形、长方形、直角梯形(任选两个均可);(2)如图1,已知格点(小正方形的顶点)O (0,0),A (3,0),B (0,4),请你画出以格点为顶点,OA ,OB 为勾股边且对角线相等的勾股四边形OAMB ;(3)如图2,将△ABC 绕顶点B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60°,得到△DBE,连接AD ,DC ,∠DCB=30度.求证:DC 2+BC 2=AC 2,即四边形ABCD 是勾股四边形.《勾股定理》全章复习与巩固【学习目标】1.了解勾股定理的历史,掌握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2.理解并掌握勾股定理及逆定理的内容;3.能应用勾股定理及逆定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知识网络】【要点梳理】要点一、勾股定理1.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即:)2.勾股定理的应用勾股定理反映了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是直角三角形的重要性质之一,其主要应用是:(1)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求第三边;(2)利用勾股定理可以证明有关线段平方关系的问题;(3)解决与勾股定理有关的面积计算;(4)勾股定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要点二、勾股定理的逆定理1.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满足,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要点诠释:应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定一个三角形是不是直角三角形的基本步骤:a b 、c 222a b c +=a b c 、、222a b c +=(1)首先确定最大边,不妨设最大边长为;(2)验证:与是否具有相等关系:若,则△ABC 是以∠C 为90°的直角三角形;若时,△ABC 是锐角三角形;若时,△ABC 是钝角三角形.2.勾股数满足不定方程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又称为高数或毕达哥拉斯数),显然,以为三边长的三角形一定是直角三角形.要点诠释:常见的勾股数:①3、4、5; ②5、12、13;③8、15、17;④7、24、25;⑤9、40、41.如果()是勾股数,当t 为正整数时,以为三角形的三边长,此三角形必为直角三角形. 观察上面的①、②、④、⑤四组勾股数,它们具有以下特征:1.较小的直角边为连续奇数;2.较长的直角边与对应斜边相差1.3.假设三个数分别为,且,那么存在成立.(例如④中存在=24+25、=40+41等)要点三、勾股定理与勾股定理逆定理的区别与联系区别:勾股定理是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而其逆定理是判定定理;联系:勾股定理与其逆定理的题设和结论正好相反,两者互为逆定理,都与直角三角形有关.【典型例题】类型一、勾股定理及逆定理的应用1、如图所示,等腰直角△ABC 中,∠ACB =90°,E 、F 为AB 上两点(E 左F 右),且∠ECF =45°,求证:.举一反三:【变式】已知凸四边形ABCD 中,∠ABC =30°,∠ADC =60°,AD =DC ,求证:.2、如图,在△ABC 中,∠ACB=90°,AC=BC ,P 是△ABC 内的一点,且PB=1,PC=2,PA=3,求∠BPC 的度数.c 22a b +2c 222a b c +=222a b c +>222a b c +<222x y z +=x y z 、、a b c 、、at bt ct 、、a b c 、、a b c <<2a b c =+2729222AE BF EF +=222BD AB BC =+类型二、勾股定理及逆定理的综合应用3、(2014•顺义区一模)在△ABC中,BC=a,AC=b,AB=c,设c为最长边.当a2+b2=c2时,△ABC是直角三角形;当a2+b2≠c2时,利用代数式a2+b2和c2的大小关系,可以判断△ABC的形状(按角分类).(1)请你通过画图探究并判断:当△ABC三边长分别为6,8,9时,△ABC为三角形;当△ABC三边长分别为6,8,11时,△ABC为三角形.(2)小明同学根据上述探究,有下面的猜想:“当a2+b2>c2时,△ABC为锐角三角形;当a2+b2<c2时,△ABC 为钝角三角形.”请你根据小明的猜想完成下面的问题:当a=2,b=4时,最长边c在什么范围内取值时,△ABC是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4、如图:正方形ABCD中,E是DC中点,F是EC中点.求证:∠BAF=2∠EAD.举一反三:【变式】(2014春•防城区期末)如图所示,在△ABC中,AB:BC:CA=3:4:5,且周长为36cm,点P从点A 开始沿边向B点以每秒1cm的速度移动;点Q从点B沿BC边向点C以每秒2cm的速度移动,如果同时出发,问过3秒时,△BPQ的面积为多少?类型三、勾股定理的实际应用5、如图所示,牧童在A处放牛,其家在B处,A、B到河岸的距离分别为AC=400米,BD=200米,CD=800米,牧童从A处把牛牵到河边饮水后再回家.试问在何处饮水,所走路程最短?最短路程是多少?举一反三:【变式】如图所示,正方形ABCD 的AB 边上有一点E ,AE =3,EB =1,在AC 上有一点P ,使EP +BP 最短.求EP +BP 的最小值.6、台风是一种自然灾害,它以台风中心为圆心,在周围数十千米范围内形成气旋风暴,有极强的破坏力.如图台风中心在我国台湾海峡的B 处,在沿海城市福州A 的正南方向240千米,其中心风力为12级,每远离台风中心25千米,台风就会减弱一级,如图所示,该台风中心正以20千米/时的速度沿北偏东30°方向向C 移动,且台风中心的风力不变,若城市所受风力达到或超过4级,则称受台风影响.试问:(1)该城市是否会受到台风影响?请说明理由.(2)若会受到台风影响,那么台风影响该城市的持续时间有多长?(3)该城市受到台风影响的最大风力为几级?【巩固练习】一.选择题1. 在△中,若,则△ABC 是( )A. 锐角三角形B. 钝角三角形C. 等腰三角形D. 直角三角形2. 如图,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A 、B 、C 是小正方形的顶点,则∠ABC 的度数为( )A .90°B .60°C .45°D .30°3.(2015春•西华县期末)下列满足条件的三角形中,不是直角三角形的是( )A .三内角之比为1:2:3 B.三边长的平方之比为1:2:3C .三边长之比为3:4:5 D.三内角之比为3:4:54.如图,一牧童在A 处牧马,牧童家在B 处,A 、B 处距河岸的距离AC 、BD 的长分别为500m 和700m ,且C 、D 两地的距离为500m ,天黑前牧童从A 点将马牵引到河边去饮水后,再赶回家,那么牧童至少要走( )ABC 1,2,122+==−=n c n b n aA .2900mB . 1200mC . 1300mD . 1700m5. 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为a ,b ,斜边上的高为h ,则下列各式中总能成立的是( )A .ab =h 2B .a 2+b 2=h 2C .D . 6.如图,Rt △ABC 中,∠C =90°,CD ⊥AB 于点D ,AB =13,CD =6,则(AC +BC)2等于( )A.25B.325C.2197D.4057. 已知三角形的三边长为,由下列条件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A. B. C. D. 8. 勾股定理是几何中的一个重要定理.在我国古算书《周髀算经》中就有“若勾三,股四,则弦五”的记载.如图1是由边长相等的小正方形和直角三角形构成的,可以用其面积关系验证勾股定理.图2是由图1放入矩形内得到的,∠BAC=90°,AB=3,AC=4,点D ,E ,F ,G ,H ,I 都在矩形KLMJ 的边上,则矩形KLMJ 的面积为( )9. 如图,AB =5,AC =3,BC 边上的中线AD =2,则△ABC 的面积为______.111a b h +=222111a b h+=a b c 、、()()2222221,4,1amb mc m =−==+()()222221,4,1a m b m c m =−==+()()222221,2,1a m b m c m =−==+()()2222221,2,1a m b m c m =−==+10.如图所示,有一块直角三角形纸片,两直角边AB =6,BC =8,将直角边AB 折叠使它落在斜边AC 上,折痕为AD ,则BD =______.11.已知:△ABC 中,AB =15,AC =13,BC 边上的高AD =12,BC =_______.12.如图,E 是边长为4cm 的正方形ABCD 的边AB 上一点,且AE=1cm ,P 为对角线BD 上的任意一点,则AP+EP 的最小值是 cm .13.如图,长方体的底面边长分别为1cm 和2cm ,高为4cm ,点P 在边BC 上,且BP=BC .如果用一根细线从点A 开始经过3个侧面缠绕一圈到达点P ,那么所用细线最短需要 cm .14.(2014春•监利县期末)小明把一根70cm 长的木棒放到一个长宽高分别为30cm ,40cm ,50cm 的木箱中,他能放进去吗?答: (选填“能”或“不能”).15. 已知长方形OABC ,点A 、C 的坐标分别为OA=10,OC=4,点D 是OA 的中点,点P 在BC 边上运动,当△ODP 是腰长为5的等腰三角形时,CP 的长为________.16. 如图所示,在△ABC 中,AB =5,AC =13,BC 边上的中线AD =6,∠BAD =________.三.解答题17.如图所示,已知D 、E 、F 分别是△ABC 中BC 、AB 、AC 边上的点,且AE =AF ,BE =BD ,CF =CD ,AB=144,AC =3,,求:△ABC 的面积.18.如图等腰△ABC 的底边长为8cm ,腰长为5cm ,一个动点P 在底边上从B 向C 以0.25cm/s 的速度移动,请你探究,当P 运动几秒时,P 点与顶点A 的连线PA 与腰垂直.19.(2015•永州)如图,有两条公路OM 、ON 相交成30°角,沿公路OM 方向离O 点80米处有一所学校A .当重型运输卡车P 沿道路ON 方向行驶时,在以P 为圆心50米长为半径的圆形区域内都会受到卡车噪声的影响,且卡车P 与学校A 的距离越近噪声影响越大.若一直重型运输卡车P 沿道路ON 方向行驶的速度为18千米/时.(1)求对学校A 的噪声影响最大时卡车P 与学校A 的距离;(2)求卡车P 沿道路ON 方向行驶一次给学校A 带来噪声影响的时间.20. 如图1,四根长度一定....的木条,其中AB =6,CD =15,将这四根木条用小钉绞合在一起,构成一个四边形ABCD (在A 、B 、C 、D 四点处是可以活动的).现固定AB 边不动,转动这个四边形,使它的形状改变,在转动的过程中有以下两个特殊位置.位置一:当点D 在BA 的延长线上时,点C 在线段AD 上(如图2);位置二:当点C 在AB 的延长线上时,∠C =90°.(1)在图2中,若设BC 的长为,请用的代数式表示AD 的长;(2)在图3中画出位置二的准确..图形;(各木条长度需符合题目要求) (3)利用图2、图3求图1的四边形ABCD 中,BC 、AD 边的长.32BD CD=cm cm xx。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第十七章《勾股定理》课时作业同步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第十七章《勾股定理》课时作业同步练习(含答案)

微课堂第十七章 勾股定理 17.1 勾股定理 第1课时 勾股定理01 基础题知识点1 勾股定理的证明1.利用图1或图2两个图形中的有关面积的等量关系都能证明数学中一个十分著名的定理,这个定理称为勾股定理,该定理结论的数学表达式是a 2+b 2=c 2.2.4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分别为a ,b ,斜边为c.现把它们适当拼合,可以得到如图所示的图形,利用这个图形可以验证勾股定理,你能说明其中的道理吗?请试一试.解:图形的总面积可以表示为 c 2+2×12ab =c 2+ab ,也可以表示为a 2+b 2+2×12ab =a 2+b 2+ab ,∴c 2+ab =a 2+b 2+ab. ∴a 2+b 2=c 2.知识点2 利用勾股定理进行计算3.在△ABC 中,∠A ,∠B ,∠C 的对应边分别是a ,b ,c ,若∠B =90°,则下列等式中成立的是(C )A .a 2+b 2=c 2B .b 2+c 2=a 2C .a 2+c 2=b 2D .c 2-a 2=b 24.已知在Rt △ABC 中,∠C =90°,AC =2,BC =3,则AB 的长为(C )A .4B . 5C .13D .55.已知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的边长是2 3 cm ,则另一条直角边的长是(C )A .4 cmB .4 3 cmC .6 cmD .6 3 cm 6.(2016·阿坝)直角三角形斜边的长是5,一直角边的长是3,则此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为6. 7.在△ABC 中,∠C =90°,AB =c ,BC =a ,AC =b.(1)a =7,b =24,求c ; (2)a =4,c =7,求b.解:(1)∵∠C =90°,∴△ABC 是直角三角形.∴a 2+b 2=c 2. ∴72+242=c 2.∴c2=49+576=625.∴c=25.(2)∵∠C=90°,∴△ABC是直角三角形.∴a2+b2=c2.∴42+b2=72.∴b2=72-42=49-16=33.∴b=33.8.如图,在△ABC中,AD⊥BC,垂足为点D,∠B=60°,∠C=45°.(1)求∠BAC的度数;(2)若AC=2,求AD的长.解:(1)∠BAC=180°-60°-45°=75°.(2)∵AD⊥BC,∴△ADC是直角三角形.∵∠C=45°,∴∠DAC=45°.∴AD=CD.根据勾股定理,得AD= 2.02中档题9.(2016·荆门)如图,在△ABC中,AB=AC,AD是∠BAC的平分线.已知AB=5,AD=3,则BC的长为(C) A.5 B.6 C.8 D.10第9题图第10题图10.如图,点E在正方形ABCD内,满足∠AEB=90°,AE=6,BE=8,则阴影部分的面积是(C) A.48 B.60 C.76 D.8011.(2017·陕西)如图,将两个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ABC和△A′B′C′拼在一起,其中点A′与点A重合,点C′落在边AB上,连接B′C.若∠ACB=∠AC′B′=90°,AC=BC=3,则B′C的长为(A)A.3 3 B.6 C.3 2 D.21第11题图第14题图12.(2016·东营)在△ABC中,AB=10,AC=210,BC边上的高AD=6,则另一边BC等于(C) A.10 B.8C.6或10 D.8或1013.若一直角三角形两边长分别为12和5,则第三边长为13或119.14.如图,在Rt △ABC 中,∠C =90°,AD 平分∠CAB ,AC =6,BC =8,CD =3.15.图1是我国古代著名的“赵爽弦图”的示意图,它是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围成的.在Rt △ABC 中,若直角边AC =6,BC =5,将四个直角三角形中边长为6的直角边分别向外延长一倍,得到图2所示的“数学风车”,则这个风车的外围周长(图乙中的实线)是76.16.如图,在Rt △ABC 中,∠ACB =90°,CD ⊥AB 于D ,AC =20,BC =15.(1)求AB 的长;(2)求CD 的长.解:(1)∵在Rt △ABC 中,∠ACB =90°,BC =15,AC =20, ∴AB =AC 2+BC 2=202+152=25.(2)∵S △ABC =12AC ·BC =12AB ·CD ,∴AC ·BC =AB ·CD .∴20×15=25CD .∴CD =12.17.(2016·益阳)在△ABC 中,AB =15,BC =14,AC =13,求△ABC 的面积.某学习小组经过合作交流,给出了下面的解题思路,请你按照他们的解题思路完成解答过程. 作AD ⊥BC 于点D , 设BD =x ,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CD.→根据勾股定理,利用 AD 作为“桥梁”,建立方程模型求出x.→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D 的长,再计算三角形面积.解:在△ABC 中,AB =15,BC =14,AC =13, 设BD =x ,则CD =14-x.由勾股定理,得AD 2=AB 2-BD 2=152-x 2,AD 2=AC 2-CD 2=132-(14-x)2. ∴152-x 2=132-(14-x)2.解得x =9. ∴AD =12.∴S △ABC =12BC·AD =12×14×12=84.03综合题18.如图,已知△ABC是腰长为1的等腰直角三角形,以Rt△ABC的斜边AC为直角边,画第二个等腰Rt△ACD,再以Rt△ACD的斜边AD为直角边,画第三个等腰Rt△ADE,…,依此类推,则第2 017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是(2)2017.习题解析第2课时 勾股定理的应用01 基础题知识点1 勾股定理在平面图形中的应用1.如图,一根垂直于地面的旗杆在离地面5 m 处折断,旗杆顶部落在离旗杆底部12 m 处,旗杆折断之前的高度是(D )A .5 mB .12 mC .13 mD .18 m第1题图 第2题图2.如图,有两棵树,一棵高12米,另一棵高6米,两树相距8米.一只鸟从一棵树的树梢飞到另一棵树的树梢,则小鸟至少飞行10米.3.八(2)班小明和小亮同学学习了“勾股定理”之后,为了测得如图风筝的高度CE ,他们进行了如下操作:①测得BD 的长度为15米;(注:BD ⊥CE)②根据手中剩余线的长度计算出风筝线BC 的长为25米; ③牵线放风筝的小明身高1.6米. 求风筝的高度CE.解:在Rt △CDB 中,由勾股定理,得CD =CB 2-BD 2=252-152=20(米).∴CE =CD +DE =20+1.6=21.6(米). 答:风筝的高度CE 为21.6米.4.如图,甲船以16海里/时的速度离开码头向东北方向航行,乙船同时由码头向西北方向航行,已知两船离开码头1.5 h 后相距30海里,问乙船每小时航行多少海里?解:设码头所在的位置为C ,1.5 h 后甲船所在位置为A ,乙船所在位置为B ,则 AC 与正北方向的夹角为45°,BC 与正北方向的夹角为45°, ∴∠ACB =90°.在Rt △ABC 中,∵AC =16×32=24(海里),AB =30海里.由勾股定理,得 BC 2=AB 2-AC 2=302-242=324.解得BC =18. ∴18÷32=12(海里/小时).答:乙船每小时航行12海里.知识点2勾股定理与方程的应用5.印度数学家什迦逻(1141~1225年)曾提出过“荷花问题”:“平平湖水清可鉴,面上半尺生红莲;出泥不染亭亭立,忽被强风吹一边;渔人观看忙向前,花离原位二尺远;能算诸君请解题,湖水如何知深浅?”请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回答这个问题.解:如图,由题意可知AC=0.5,AB=2,OB=OC.设OA=x,则OB=OA+AC=x+0.5.在Rt△OAB中,OA2+AB2=OB2,∴x2+22=(x+0.5)2.解得x=3.75.∴水深3.75尺.6.如图,在一棵树(AD)的10 m高处(B)有两只猴子,其中一只爬下树走向离树20 m(C)的池塘,而另一只则爬到树顶(D)后直扑池塘,如果两只猴子经过的路程相等,那么这棵树有多高?解:B为猴子的初始位置,则AB=10 m,C为池塘,则AC=20 m.设BD=x m,则树高AD=(10+x)m.由题意知BD+CD=AB+AC,∴x+CD=20+10.∴CD=(30-x)m.在Rt△ACD中,∠A=90°,由勾股定理得AC2+AD2=CD2,∴202+(10+x)2=(30-x)2.∴x=5.∴AD=10+5=15(m).故这棵树有15 m高.知识点3两次勾股定理的应用7.(2017·绍兴)如图,小巷左右两侧是竖直的墙,一架梯子斜靠在左墙时,梯子底端到左墙角的距离为0.7米,顶端距离地面2.4米,如果保持梯子底端位置不动,将梯子斜靠在右墙时,顶端距离地面2米,那么小巷的宽度为(C) A.0.7米B.1.5米C.2.2米D.2.4米第7题图第8题图8.如图,滑竿在机械槽内运动,∠ACB为直角,已知滑竿AB长2.5米,顶点A在AC上滑动,量得滑竿下端B 距C点的距离为1.5米,当端点B向右移动0.5米时,滑竿顶端A下滑0.5米.02中档题9.如图,学校有一块长方形花圃,有极少数人为了避开拐角走“捷径”,在花铺内走出了一条“路”.他们仅仅少走了__________步路(假设2步为1 m),却踩伤了花草(D)A.4 B.6 C.7 D.8第9题图第10题图10.如图为某楼梯,测得楼梯的长为5米,高3米,计划在楼梯表面铺地毯,地毯的长度至少为(D) A.4米B.8米C.9米D.7米11.如图,长为8 cm的橡皮筋放置在x轴上,固定两端A和B,然后把中点C向上拉升3 cm到点D,则橡皮筋被拉长了2cm.第11题图第12题图习题解析12.将一根24 cm的筷子,置于底面直径为15 cm,高8 cm的圆柱形水杯中,如图所示,设筷子露在杯子外面的长度为h cm,则h的取值范围是7≤h≤16.13.如图是一面长方形彩旗完全展平时的尺寸图(单位:cm).其中长方形ABCD是由双层白布缝制的穿旗杆用的旗裤,阴影部分DCEF为长方形绸缎旗面,将穿好彩旗的旗杆垂直插在操场上,旗杆从旗顶到地面的高度为220 cm.在无风的天气里,彩旗自然下垂.求彩旗下垂时最低处离地面的最小高度h.解:彩旗自然下垂的长度就是长方形DCEF的对角线DE的长度,连接DE,在Rt△DEF中,根据勾股定理,得DE=DF2+EF2=1202+902=150.h=220-150=70(cm).∴彩旗下垂时的最低处离地面的最小高度h为70 cm.14.超速行驶是引发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上周末,小鹏等三位同学在滨海大道红树林路段,尝试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检测车速,观测点设在到公路l的距离为100米的P处.这时,一辆富康轿车由西向东匀速驶来,测得此车从A 处行驶到B处所用的时间为3秒,并测得∠APO=60°,∠BPO=45°,试判断此车是否超过了每小时80千米的限制速度?解:在Rt △APO 中,∠APO =60°,则∠PAO =30°. ∴AP =2OP =200 m ,AO =AP 2-OP 2=2002-1002=1003(m ).在Rt △BOP 中,∠BPO =45°,则BO =OP =100 m .∴AB =AO -BO =1003-100≈73(m ). ∴从A 到B 小车行驶的速度为73÷3≈24.3(m /s )=87.48 km /h >80 km /h . ∴此车超过每小时80千米的限制速度.03 综合题15.如图,在Rt △ABC 中,∠C =90°,AB =5 cm ,AC =3 cm ,动点P 从点B 出发沿射线BC 以1 cm /s 的速度移动,设运动的时间为t s .(1)求BC 边的长;(2)当△ABP 为直角三角形时,求t 的值.解:(1)在Rt △ABC 中,由勾股定理,得BC 2=AB 2-AC 2=52-32=16. ∴BC =4 cm .(2)由题意,知BP =t cm ,①当∠APB 为直角时,如图1,点P 与点C 重合,BP =BC =4 cm , ∴t =4;②当∠BAP 为直角时,如图2,BP =t cm ,CP =(t -4)cm ,AC =3 cm , 在Rt △ACP 中,AP 2=AC 2+CP 2=32+(t -4)2. 在Rt △BAP 中,AB 2+AP 2=BP 2, 即52+[32+(t -4)2]=t 2. 解得t =254.∴当△ABP 为直角三角形时,t =4或t =254.第3课时 利用勾股定理作图01 基础题知识点1 在数轴上表示无理数1.在数轴上作出表示5的点(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解:略.知识点2 网格中的无理数2.如图,在边长为1个单位长度的小正方形组成的网格中,点A ,B 都是格点,则线段AB 的长度为(A )A .5B .6C .7D .25知识点3 等腰三角形中的勾股定理3.在△ABC 中,AB =AC =13 cm ,BC =10 cm ,求等腰三角形的边上的高与面积.解:过点A 作AD ⊥BC 于D , ∵AB =AC =13 cm , ∴BD =CD =12BC =12×10=5(cm).∴AD =AB 2-BD 2=132-52=12(cm).∴S △ABC =12BC ·AD =12×10×12=60(cm 2).02 中档题 4.(2017·南充)如图,等边△OAB 的边长为2,则点B 的坐标为(D )A .(1,1,)B .(3,1)C .(3,3)D .(1,3) 5.(2017·成都)如图,数轴上点A 所表示的实数是5-1.第5题图 第6题图6.(2017·乐山)点A ,B ,C 在格点图中的位置如图所示,格点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则点C 到线段AB 所在直线的距离355.7.如图,△ABC 和△DCE 都是边长为4的等边三角形,点B ,C ,E 在同一条直线上,连接BD ,求BD 的长.解:∵△ABC 和△DCE 都是边长为4的等边三角形, ∴CB =CD ,∠CDE =∠DCE =60°.∴∠BDC =∠DBC =12∠DCE =30°.∴∠BDE =90°.在Rt △BDE 中,DE =4,BE =8,DB =BE 2-DE 2=82-42=4 3.03 综合题8.仔细观察图形,认真分析下列各式,然后解答问题.OA 22=(1)2+1=2,S 1=12; OA 23=(2)2+1=3,S 2=22; OA 24=(3)2+1=4,S 3=32; …求:(1)请用含有n(n 是正整数)的等式表示上述变化规律; (2)推算出OA 10的长;(3)求出S 21+S 22+S 23+…+S 210的值.解:(1)OA 2n =(n -1)2+1=n ,S n=n2(n 为正整数). (2)OA 210=(9)2+1=10,∴OA 10=10. (3)S 21+S 22+S 23+…+S 210=(12)2+(22)2+(32)2+…+(92)2+(102)2 =14+24+34+…+94+104 =1+2+3+…+9+104=1+102×104=554.小专题(二) 巧用勾股定理解决折叠与展开问题类型1 利用勾股定理解决平面图形的折叠问题解决折叠问题关键是抓住对称性.勾股定理的数学表达式是一个含有平方关系的等式,求线段的长时,可由此列出方程,运用方程思想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以简化求解.【例1】 直角三角形纸片的两直角边AC =8,BC =6,现将△ABC 如图折叠,折痕为DE ,使点A 与点B 重合,则BE 的长为254.1.(2017·黔西南)如图,将边长为6 cm 的正方形纸片ABCD 折叠,使点D 落在AB 边中点E 处,点C 落在点Q 处,折痕为FH ,则线段AF 的长是94cm .第1题图 第2题图2.如图,在长方形纸片ABCD 中,已知AD =8,折叠纸片使AB 边与对角线AC 重合,点B 落在点F 处,折痕为AE ,且EF =3,则AB =6.类型2 利用勾股定理解决立体图形的展开问题立体图形中求表面距离最短时,需要将立体图形展开成平面图形,然后将条件集中于一个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求解.【例2】 (教材P39T12变式与应用)如图,有一个圆柱,它的高等于12 cm ,底面半径等于3 cm ,在圆柱的底面A 点有一只蚂蚁,它想吃到上底面上与A 点相对的B 点的食物,需要爬行的最短路程是多少?(π取3)【思路点拨】 要求蚂蚁爬行的最短路径,需将空间图形转化为平面图形(即立体图形的平面展开图),把圆柱沿着过A 点的AA ′剪开,得到如图所示的平面展开图,因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所以蚂蚁应沿着平面展开图中线段AB 这条路线走.【解答】 如图,由题意可得:AA ′=12,A ′B =12×2π×3=9.在Rt △AA ′B 中,根裾勾股定理得:AB 2=A ′A 2+A ′B 2=122+92=225.∴AB =15.∴需要爬行的最短路径是15 cm.3.如图是一个高为10 cm ,底面圆的半径为4 cm 的圆柱体.在AA 1上有一个蜘蛛Q ,QA =3 cm ;在BB 1上有一只苍蝇P ,PB 1=2 cm ,蜘蛛沿圆柱体侧面爬到P 点吃苍蝇,最短的路径是16π2+25cm.(结果用带π和根号的式子表示)第3题图 第4题图4.如图,在一个长为2 m ,宽为1 m 的长方形草地上,放着一根长方体的木块,它的棱和草地宽AD 平行且棱长大于AD ,木块从正面看是边长为0.2 m 的正方形,一只蚂蚁从点A 处到达点C 处需要走的最短路程是2.60m (精确到0.01 m ).5.如图,长方体的高为5 cm ,底面长为4 cm ,宽为1 cm .(1)点A 1到点C 2之间的距离是多少?(2)若一只蚂蚁从点A 2爬到C 1,则爬行的最短路程是多少?解:(1)∵长方体的高为5 cm ,底面长为4 cm ,宽为1 cm , ∴A 2C 2=42+12=17(cm ). ∴A 1C 2=52+(17)2=42(cm ). (2)如图1所示,A 2C 1=52+52=52(cm ). 如图2所示,A 2C 1=92+12=82(cm ). 如图3所示,A 2C 1=62+42=213(cm ).∵52<213<82,∴一只蚂蚁从点A 2爬到C 1,爬行的最短路程是5 2 cm .17.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01 基础题知识点1 互逆命题1.下列各命题的逆命题不成立的是(C )A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B .若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则这两个数也相等C .对顶角相等D .如果a 2=b 2,那么a =b2.写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并判断它们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1)如果两个三角形全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2)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解:(1)如果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是假命题. (2)有两个内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是真命题.知识点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3.下列各组数据中的三个数作为三角形的边长,其中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B) A.3,4, 5 B .1,2, 3 C .6,7,8 D .2,3,4 4.下列各组数是勾股数的是(A )A .3,4,5B .1.5,2,2.5C .32,42,52D .13,14,155.在△ABC 中,AB =8,AC =15,BC =17,则该三角形为(B )A .锐角三角形B .直角三角形C .钝角三角形D .等腰直角三角形6.三角形的边长之比为:①1.5∶2∶2.5;②4∶7.5∶8.5;③1∶3∶2;④3.5∶4.5∶5.5.其中可以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有(C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7.如图,分别以三角形三边为直径向外作三个半圆,如果较小的两个半圆面积之和等于较大的半圆面积,那么这个三角形为(B )A .锐角三角形B .直角三角形C .钝角三角形D .锐角三角形或钝角三角形8.已知:在△ABC 中,∠A ,∠B ,∠C 的对边分别是a ,b ,c ,三边分别为下列长度,判断该三角形是不是直角三角形,并指出哪一个角是直角.(1)a =3,b =22,c =5; (2)a =5,b =7,c =9; (3)a =2,b =3,c =7; (4)a =5,b =26,c =1.解:(1)是,∠B是直角.(2)不是.(3)是,∠C是直角.(4)是,∠A是直角.9.如图,在△ABC中,AD⊥BC,AD=12,BD=16,CD=5.(1)求△ABC的周长;(2)判断△ABC是不是直角三角形?为什么?解:(1)在Rt△ABD和Rt△ACD中,根据勾股定理,得AB2=AD2+BD2,AC2=AD2+CD2,又∵AD=12,BD=16,CD=5,∴AB=20,AC=13.∴△ABC的周长为AB+AC+BC=AB+AC+BD+DC=20+13+16+5=54.(2)△ABC不是直角三角形.理由:∵AB=20,AC=13,BC=21,AB2+AC2≠BC2,∴△ABC不是直角三角形.02中档题10.如图,AD为△ABC的中线,且AB=13,BC=10,AD=12,则AC等于(D)A.10B.11C.12D.13c-10=0,那么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C) 11.已知a,b,c是三角形的三边长,如果满足(a-6)2+b-8+||A.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B.这个三角形的最长边长是10C.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48D.这个三角形的最长边上的高是4.812.下列定理中,没有逆定理的是(B)A.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B.对顶角相等C.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D.直角三角形两个锐角的和等于90°13.一艘轮船和一艘渔船同时沿各自的航向从港口O出发,如图所示,轮船从港口O沿北偏西20°的方向行60海里到达点M处,同一时刻渔船已航行到与港口O相距80海里的点N处,若M,N两点相距100海里,则∠NOF 的度数为(C)A.50°B.60°C.70°D.80°14.把一根30米长的细绳折成3段,围成一个三角形,其中一条边的长度比较短边长7米,比较长边短1米,则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15.如图是一个零件的示意图,测量AB=4 cm,BC=3 cm,CD=12 cm,AD=13 cm,∠ABC=90°,根据这些条件,你能求出∠ACD的度数吗?试说明理由.解:在△ABC中,∵AB=4,BC=3,∠ABC=90°,根据勾股定理,得AC2=AB2+BC2=42+32=52.∴AC=5 cm.∵AC2+CD2=52+122=25+144=169,AD2=132=169,即AC2+CD2=AD2.∴△ACD是直角三角形,且AD为斜边,即∠ACD=90°.16.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BC=1,CD=3,DA=1,且∠B=90°.求:(1)∠BAD的度数;(2)四边形ABCD的面积(结果保留根号).解:(1)连接AC.∵AB=BC=1,∠B=90°,∴∠BAC=∠ACB=45°,AC=AB2+BC2= 2.又∵CD=3,DA=1,∴AC2+DA2=CD2.∴△ADC 为直角三角形,∠DAC =90°. ∴∠BAD =∠BAC +∠DAC =135°. (2)∵S △ABC =12AB·BC =12,S △ADC =12AD·AC =22,∴S 四边形ABCD =S △ABC +S △ADC =1+22.03 综合题17.在一次“探究性学习”课中,老师设计了如下数表:(1)请你分别观察a ,b ,c b ,c ,则a =n 2-1,b =2n ,c =n 2+1;(2)猜想:以a ,b ,c 为边的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证明你的结论. 解:以a ,b ,c 为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证明:∵a 2+b 2=(n 2-1)2+(2n)2=n 4-2n 2+1+4n 2=(n 2+1)2=c 2, ∴以a ,b ,c 为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章末复习(二)勾股定理01基础题知识点1勾股定理1.如图,在△ABC中,∠C=90°,∠A=30°,AB=12,则AC=(C)A. 6 B.6 2C.6 3 D. 12第1题图第2题图2.如图,阴影部分是一个正方形,则此正方形的面积为64.3.如图,在Rt△ABC中,∠ACB=90°,AC=3,BC=4,以点A为圆心,AC长为半径画弧,交AB于点D,则BD=2.4.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B=90°,CD⊥AD,AD2+CD2=2AB2.求证:AB=BC.证明:连接AC.∵在△ABC中,∠B=90°,∴AB2+BC2=AC2.∵CD⊥AD,∴∠ADC=90°.∴AD2+CD2=AC2.∵AD2+CD2=2AB2,∴AB2+BC2=2AB2.∴BC2=AB2.∵AB>0,BC>0,∴AB=BC.知识点2勾股定理的应用5.如图,小亮将升旗的绳子拉到旗杆底端,绳子末端刚好接触到地面,然后将绳子末端拉到距离旗杆8 m处,发现此时绳子末端距离地面2 m,则旗杆的高度为(滑轮上方的部分忽略不计)(D)A.12 m B.13 mC.16 m D.17 m第5题图第6题图6.已知A,B,C三地位置如图所示,∠C=90°,A,C两地的距离是4 km,B,C两地的距离是3 km,则A,B 两地的距离是5km;若A地在C地的正东方向,则B地在C地的正北方向.7.(2016·烟台)如图,O为数轴原点,A,B两点分别对应-3,3,作腰长为4的等腰△ABC,连接OC,以O为圆心,CO长为半径画弧交数轴于点M,则点M对应的实数为7.知识点3逆命题与逆定理8.“同旁内角互补”的逆命题是互补的两个角是同旁内角,它是假命题.知识点4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及其应用9.在△ABC中,AB=6,AC=8,BC=10,则该三角形为(B)A.锐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等腰直角三角形02中档题10.如图,在△ABC中,∠C=90°,AC=2,点D在BC上,∠ADC=2∠B,AD=5,则BC的长为(D)A.3-1B.3+1C.5-1D.5+1第10题图第11题图11.(2016·漳州)如图,在△ABC中,AB=AC=5,BC=8,D是线段BC上的动点(不含端点B,C).若线段AD 长为正整数,则点D的个数共有(C)A.5个B.4个C.3个D.2个12.如图,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A,B,C是小正方形的顶点,则∠ABC的度数为(C) A.90°B.60°C.45°D.30°第12题图第13题图13.如图,在单位正方形组成的网格图中标有AB,CD,EF,GH四条线段,其中能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三边的线段是(B)A.CD,EF,GH B.AB,EF,GHC.AB,CD,EF D.GH,AB,CD14.若一个三角形的周长为12 3 cm,一边长为3 3 cm,其他两边之差为 3 cm,则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15.有一块空白地,如图,∠ADC=90°,CD=6 m,AD=8 m,AB=26 m,BC=24 m.试求这块空白地的面积.解:连接AC .∵∠ADC =90°,∴△ADC 是直角三角形.∴AD 2+CD 2=AC 2,即82+62=AC 2,解得AC =10.又∵AC 2+CB 2=102+242=262=AB 2,∴△ACB 是直角三角形,∠ACB =90°∴S 四边形ABCD =S Rt △ACB -S Rt △ACD=12×10×24-12×6×8 =96(m 2).故这块空白地的面积为96 m 2.16.小明将一副三角板按如图所示摆放在一起,发现只要知道其中一边的长就可以求出其他各边的长,若已知CD =2,求AC 的长.解:∵BD =CD =2,∴BC =22+22=2 2.∴设AB =x ,则AC =2x.∴x 2+(22)2=(2x)2.∴x 2+8=4x 2.∴x 2=83. ∴x =263. ∴AC =2AB =436.03 综合题17.如图,在△ABC 中,∠ACB =90°,AC =BC ,P 是△ABC 内一点,且PA =3,PB =1,CD =PC =2,CD ⊥CP ,求∠BPC 的度数.解:连接BD.∵CD⊥CP,CP=CD=2,∴△CPD为等腰直角三角形.∴∠CPD=45°.∵∠ACP+∠BCP=∠BCP+∠BCD=90°,∴∠ACP=∠BCD.∵CA=CB,∴△CAP≌△CBD(SAS).∴DB=P A=3.在Rt△CPD中,DP2=CP2+CD2=22+22=8. 又∵PB=1,DB2=9,∴DB2=DP2+PB2=8+1=9.∴∠DPB=90°.∴∠CPB=∠CPD+∠DPB=45°+90°=135°.。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第17章波粒二象性章末检测题A卷.docx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第17章波粒二象性章末检测题A卷.docx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鼎尚**整理制作)第十七章波粒二象性检测题A卷一、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题4分,共40分)1.关于热辐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在室温时辐射的主要成分是波短较长的电磁波B.随这温度的升高热辐射中较短波长的成分越来越多C.给一块铁块加热依次呈现暗红、赤红、橘红等颜色D.辐射强度俺波长的分布情况随物体的温度而有所不同,这是热辐射的一种特性2.下列宏观概念中,是量子化的有:A.物体的质量B.弹簧振子的能量C.汽车的个数D.卫星绕地球运行的轨道3.关于康普顿效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石墨对X射线散射时,部分射线的波长变长B.康普顿效应仅出现在石墨对X射线的散射中C.康普顿效应证明了光的粒子性D.光子有动量4.一束绿光照射某金属发生了光电效应,对此,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若增加绿光的照射强度,则单位时间内逸出的光电子数目不变B.若增加绿光的照射强度,则逸出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增加C.若改用紫光照射,则逸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增加D.若改用紫光照射,则单位时间内逸出的光电子数目一定增加5.(改编题)关于光的波粒二象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有的光是粒子,有的光是波B.光子和光电子都是一种粒子C. 射线有显著的粒子性,而没有波动性D.光的波长越长,其波动性越明显;波长越短,其粒子性越显著6.下列关于光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空间传播的光不是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叫做一个光子B.光子的能量由光强决定,光强大,每份光子的能量一定大C.光子的能量由光频率决定,其能量与它的频率成正比D.光子可以被电7.某金属在一束绿光的照射下发生了光电效应()A .若增加绿光的照射强度,则单位时间内逸出的光电子数不变B .若增加绿光的照射强度,则逸出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增加C .若改用紫光照射,则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增加D .若改用紫光照射,则单位时间内逸出的光电子数目一定增加8.关于光的波粒二象性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光有波动性,又有粒子性,这是相互矛盾、不统一的B.任何光现象都能明显地显示波动性与粒子性C.大量光子产生的效果往往显示波动性,个别光子产生的效果往往显示粒子性D.频率较低的光子往往显示波动性,频率较高的光子往往显示粒子性9.用红光照射光电管发生光电效应时,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E k ,光电流的强度为I .若改用强度与红光相同的紫光照射同一光电管,则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和光电流的强度正确的是 ( )A .E k 增大,I 增大B .E k 增大,I 减小C .E k 增大,I 不变D .E k 减小,I 不变10. 如图所示,当电键K 断开时,用光子能量为2.5 eV 的一束光照射阴极P ,发现电流表读数不为零。

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17章》章末复习(课件)

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17章》章末复习(课件)

4.[2018·威海]下列有关哺乳动物运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A ) A.运动系统由骨和骨骼肌组成 B.骨与骨通过关节等方式相连形成骨骼 C.每块骨骼肌至少附着在两块骨上 D.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牵拉 【解析】 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骨连接和骨骼肌组成,A 错误。
5.[2018·青岛]如图表示的是人体的屈肘动作。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B ) A.图中的 1、2 分别表示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 B.前臂骨和上臂骨通过 2 两端的肌腱连接起来 C.完成屈肘动作时,1 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 D.在屈肘动作中,1 和 2 是相互配合活动的 【解析】 前臂骨和上臂骨通过关节连接起来,B 错误。
A.骨、骨骼肌、肌腱 B.骨、肌腹、肌腱 C.骨、骨骼肌、关节 D.骨、肌腱、关节
【解析】 骨骼肌中间较粗的部分叫肌腹,两端较细的呈乳白色的部分叫肌 腱。肌腱可绕过关节连在不同的骨上。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 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但 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推开骨,因此与骨相连的肌肉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 配合活动的。故木板、松紧带、螺丝分别代表运动中的骨、骨骼肌、关节。
8.[2018·东营]东营市是山东省专业自行车队的起源地,中国·路通·黄河口(东 营)公路自行车赛已在东营市成功举办三届。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D )
A.蹬车动作很简单,无需神经系统的协调 B.蹬车时只需要下肢的股四头肌参与 C.完成蹬车动作时,相关的骨和关节起支点的作用 D.骨骼肌受到刺激,牵引骨绕关节运动,完成蹬车动作
1.动物运动的方式:飞行、奔跑、游泳、爬行、行走、跳跃。自然界中的动 物多种多样,其运动方式各不相同,动物的运动结构及功能总是与其环境相适应。
2.动物运动的意义:可以适应环境,提高生存能力。 3.动物运动的能量供应:食物(消化吸收)→细胞(呼吸作用)→能量→动物运 动。

2024年第十七章勾股定理课堂复习题及答案章末整合集训 (1)

2024年第十七章勾股定理课堂复习题及答案章末整合集训 (1)
解:由题意,得AC=2.5 米, BC=0.7 米, ∠ABC=90° ,则 AB= AC2−BC2= 2.52−0.72=2.4(米). 答:这个梯子的顶端距地面2.4米. (2)如果梯子的顶端下滑了0.4米到点 A',那么梯子的底端在水平方向滑动了几米? 解: 由题意,得 A'B=AB-AA'=2.4-0.4=2(米),∠ABC=90° ,A'C'=AC=2.5 米, 则 BC'= A′C′2−A′B2= 2.52−22=1.5(米),则 CC'=1.5-0.7=0.8(米). 答:梯子的底端在水平方向滑动了0.8米.
1 2 3 4 5 6 例7 1 81 92 103 114
章末整合集训 勾股定理的实际应用 7.如图有两棵树,一棵高8m,另一棵高2m,两树相距8m,一只小鸟从一 棵树的树梢飞到另一棵树的树梢,至少飞了___1_0___m.
1 2 3 4 5 6 例7 1 81 92 103 114
章末整合集训
8.[教材第25页例2改编]如图,一架梯子 AC长2.5米,斜靠在一面墙AB上,梯子底端 离墙0.7米. (1)这个梯子的顶端距地面有多高?
1 2 3 4 5 6 例7 1 81 92 103 114
章末整合集训
勾股定理与逆定理的综合应用 10.若 △ABC 的三边长 a , b , c 满足 (a-b)2+|a2+b2-c2|=0,则下列对 △ABC 的形状描述最准确的是 ( C ) A.等腰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等腰直角三角形 D.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
解:如图1, 802+402= 8 000(cm); 如图2, 302+902= 9 000(cm); 如图3, 502+702= 7 400(cm); ∵ 7 400< 8 000< 9 000, ∴ 7 400=10 74. ∴至少爬行10 74cm.

第十七章 勾股定理(单元解读)八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

第十七章 勾股定理(单元解读)八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

教材内容 ---教学目标定位
1.经历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的探索过程;知道这两个定理的联系与区别能运用 这两个定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初步认识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的重要意义,会运用这两个定理解决一些几 何问题. 3.通过具体的例子,了解逆命题、逆定理的概念,会识别两个互逆的命题, 知道原命题成立时其逆命题不一定成立. 4.通过对我国古代研究勾股定理成就的介绍,培养民族自豪感:通过对勾股 定理的探索和交流,培养数学学习的信心.
知识结构
◆本章分为两节,第一节介绍勾股定理及其应用,第二节介绍勾股定理的 逆定理及其应用.在第二节中结合勾股定理逆定理的内容展开,穿插介绍了 逆命题、逆定理的概念,并举例说明原命题成立其逆命题不一定成立.
知识结构
勾股定理是直角三角形的一个性质定理,而其逆定理是直角三角形的一个 判定定理.教科书按照先性质后判定的顺序,第一节安排了对于勾股定理的 观察、计算、猜想、证明及简单应用的探究过程,第二节勾股定理逆定理 的安排也是设计了一个从特殊到一般的探索、发现和证明的完整过程.展现 了“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几何图形的基本思路和定理课观察→计算→猜 想→证明的基本流程.
教材内容 ---地位和作用
◆勾股定理既是对直角三角形性质的丰富与深化,又是学习锐角三角函数 的基础;是“以形求数、以数溯形”的重要工具;在解决面积问题、三角形 问题、四边形问题圆的问题中都有勾股定理的“倩影”. ◆勾股定理的证明和应用历来都是中考命题的重点.近年来各地中考中有关 勾股定理方面的命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利用股定理解决门框是否能通过 的问题、利用勾股定理解决梯子移动的问题、利用勾股定理解决芦苇倾斜 的问题、利用勾股定理在数轴上表示无理数、利用勾股定理建立方程、折 叠问题、最短路径问题等。尤其是“利用勾股定理建立方程解决问题”几 乎在每个省份的考查中都有体现.

【三套打包】成都七中(高新校区)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十七章勾股定理单元试题

【三套打包】成都七中(高新校区)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十七章勾股定理单元试题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暑假专练:第十七章勾股定理一、选择题1.下列各组数中能作为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的是()A. 1,2,3B. 7,20,25C. 6,8,9D. 3,4,52.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分别为a,b,斜边为c,则下列关于a,b,c三边的关系式不正确的是()A. b2=c2﹣a2B. a2=c2﹣b2C. b2=a2﹣c2D. c2=a2+b23.已知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为10,两直角边的比为3:4,则较短直角边的长为()A. 3B. 6C. 8D. 54.下列三条线段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A. 1、、2B. 、、C. 5、12、13D. 9、40、415.适合下列条件的△ABC中, 直角三角形的个数为()①② ,∠A=45°;③∠A=32°, ∠B=58°;④⑤⑥ ;⑦ ;⑧A. 2个B. 3个C. 4个D. 5个6.若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2,4,x,则x的可能值有()A. 1个B. 2个C. 3个D. 4个7.已知a、b、c是三角形的三边长,如果满足(a﹣6)2+=0,则三角形的形状是()A. 底与腰不相等的等腰三角形B. 等边三角形C. 钝角三角形D. 直角三角形8.直角三角形纸片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6,8,现将△ABC如右图那样折叠,使点A与点B重合,则折痕BE的长是()A. B. C. D.9.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坐标为(﹣2,3),以点O为圆心,以OP的长为半径画弧,交x轴的负半轴于点A,则点A的横坐标介于()A. ﹣4和﹣3之间B. 3和4之间C. ﹣5和﹣4之间D. 4和5之间10.如图,以直角三角形a、b、c为边,向外作等边三角形,半圆,等腰直角三角形和正方形,上述四种情况的面积关系满足S1+S2=S3图形个数有()A. 1B. 2C. 3D. 4二、填空题11.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4,2)到坐标原点的距离是________12.△ABC中,AB=,AC=8,∠ACB=30°,则BC的长为________13.我校有一楼梯的侧面视图如图所示,其中AB=4米,∠BAC=30°,∠C=90°,因09年第一场暴雪路滑,要求整个楼梯铺设红色地毯,则在AB段楼梯所铺地毯的总长度应为________米.(可以保留根号)14.有两棵树,一棵高5米,另一棵高2米,两棵树的距离有4米,一只小鸟从一棵树的树顶端飞到另一棵树的顶端,那么请问:这只小鸟至少要飞了________米.15.有一根长24cm的小木棒,把它分成三段,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且每段的长度都是偶数,则三段小木棒的长度分别是________ cm,________cm,________ cm.16.如图所示的一块地,已知AD=4米,CD=3米,∠ADC=90°,AB=13米,BC=12米,这块地的面积为________m217.如图,在△ABC中,∠ACB=90°,AC=BC,P为三角形内部一点,且PC=3,PA=5,PB=7,则△PAB的面积为 ________18.一个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7cm,24 cm,25 cm,则此三角形的面积为________ cm2.19.将一根24cm的筷子,置于底面直径为15cm,高8cm的圆柱形水杯中,如图所示,设筷子露在杯子外面的长度为hcm,则h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三、解答题20.如图,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线段AB、线段EF的端点均在小正方形的顶点上.(1)在图中画以EF为直角边的等腰直角△DEF,点D在小正方形的格点上;(2)在(1)的条件下,在图中画一个Rt△BAC,点C在小正方形的格点上;使∠BAC=90°,且△BAC的面积为2,连接CD,直接写出线段CD的长.21.如图所示,有两根直杆隔河相对,一杆高30m,另一杆高20m,两杆相距50m.现两杆上各有一只鱼鹰,他们同时看到两杆之间的河面上E处浮起一条小鱼于是以同样的速度同时飞下来夺鱼结果两只鱼鹰同时到达,叼住小鱼.问,两杆底部距鱼的距离各是多少?22.如图,从高8米的电杆AC的顶部A处,向地面的固定点B处拉一根铁丝,若B点距电杆底部的距离为6米.现在准备一根长为9.9米长的铁丝,够用吗?请你说明理由.23.如图,在△ABC中,AC=8,BC=6,在△ABE中,DE是AB边上的高,且DE=7,△ABE的面积为35,求∠C的度数.24.在一次消防演习中,消防员架起一架25米长的云梯AB;如图斜靠在一面墙上,梯子底端B离墙角C的距离为7米.(1)求这个梯子的顶端距地面AC有多高?(2)如果消防员接到命令,按要求将梯子底部在水平方向滑动后停在DE的位置上(云梯长度不变),测得BD长为8米,那么云梯的顶部在下滑了多少米?25.如图,在△ABC中,AD⊥BC,垂足为D,∠B=60°,∠C=45°.(1)求∠BAC的度数.(2)若AC=2,求AD的长.26.台风是一种自然灾害,它以台风中心为圆心,在周围数十千米范围内形气旋风暴,有极强的破坏力,此时某台风中心在海域B处,在沿海城市A的正南方向240千米,其中心风力为12级,每远离台风中心25千米,台风就会减弱一级,如图所示,该台风中心正以20千米/时的速度沿北偏东30°方向向C移动,且台风中心的风力不变,若城市所受风力达到或超过4级,则称受台风影响.试问:(1)A城市是否会受到台风影响?请说明理由.(2)若会受到台风影响,那么台风影响该城市的持续时间有多长?(3)该城市受到台风影响的最大风力为几级?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D2. C3.B4. B5. C6. B7. D8. A9.A 10. D二、填空题11. 12.或13.2 +2 14.515.6;8;10 16.24 17.14 18.84 19.7cm≤h≤16cm三、解答题20. (1)解:如图所示,(2)解:CD=21.解:由题意可得:AE=DE,则AB2+BE2=EC2+DC2,故202+BE2=(50﹣BE)2+302,解得:BE=30,则EC=50﹣30=20(m),答:两杆杆底到E处的水平距离分别是30m和20m.22.解:在△ABC中,∠C=90°,∴AB= =10.10>9.9.所以绳子不够长.23.解:∵DE=7,S△ABE=DE•AB=35,∴AB=10∵AC=8,BC=6,62+82=102,∴AC2+BC2=AB2由勾股定理逆定理得∠C=90°.24.(1)在直角三角形ABC中,AB=25,BC=7由勾股定理可得AC==24所以AC的高为24米。

中考期末专题复习第十七章欧姆定律电路安全与极值问题综合计算

中考期末专题复习第十七章欧姆定律电路安全与极值问题综合计算

期末专题复习第十七章欧姆定律电路安全与极值问题综合计算1.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为6V,电阻R0=10Ω,电流表量程为0~0.6A,电压表量程为0~3V,滑动变阻器R上标有“20Ω;0.5A”字样。

求:(1)电路中的最小电流为多少A?(2)当电路中电流最小时,电压表的示数是多少?(3)为了保证电路安全,滑动变阻器R接入电路的最小阻值。

2.小明设计了一个用电表的示数变化反映环境温度变化的电路。

其电路原理如甲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R1是定值电阻,阻值为20Ω。

电压表量程为0~3V,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

R0是热敏电阻,允许通过它的电流最大为0.24A,其阻值随环境温度变化的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

闭合开关S后,当环境温度为40℃时,此时电压表的示数为2V。

求:(1)通过R0的电流;(2)电源电压;(3)为了保证电路安全,此电路能反映的环境温度变化范围。

3.如图所示,电源电压恒定,R1、R2为定值电阻,R2=20Ω,滑动变阻器R3铭牌上标有“30Ω,1A”,开关S闭合后,将S1闭合、S2断开,滑动变阻器滑片滑到最左端后电流表示数为0.3A,电压表示数为6V。

(1)求R1的阻值;(2)若两只电流表量程均为0~0.6A,闭合开关S、S1、S2,为了不烧坏电流表,求滑动变阻器的取值范围。

4.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灯泡L标有“12V.0.5A”(不考虑温度对灯泡电阻的影响),当S1、S2、S3均闭合,滑片P 滑到最左端a时、小灯泡刚好正常发光,此时电流表的示数为1.5A;当S1、S2闭合,S3断开,P滑到最右端b 时,电流表示数为I,电压表为U2;当把滑片P放置正中间位置时电流表示数为I',电压表为U2',U2∶U2'=4∶3。

求:(1)灯泡L的电阻;(2)R1的阻值;(3)I∶I';(4)闭合开关S1、S3,将电压表量程调整为“0-3V”,移动滑片P,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求电流表示数的变化范围。

八年级数学勾股定理中考试题与答案

八年级数学勾股定理中考试题与答案
的长度为( B )
第6题图
数学
八年级 下册
人教版
章末整合· 感知中考
B 第7题图
数学
八年级 下册
人教版
章末整合· 感知中考
第8题图
数学
八年级 下册
人教版
章末整合· 感知中考
9.(2021·岳阳)《九章算术》是我国古代数学名著,书中有下 列问题:“今有户高多于广六尺八寸,两隅相去适一丈.问户高 、广各几何?”其意思为:今有一门,高比宽多6尺8寸,门对
数学
八年级 下册
人教版
章末整合· 感知中考
(3)①如图所示,直线PC即为所求;
②到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 分线上.(答案不唯一)
(1)求证:△ABC≌△ECD;
( 1 )证明:∵AB∥CD ∴∠ABC=∠ECD, 又∵AB=EC,BC=CD, ∴△ABC≌△ECD(SAS).
数学
八年级 下册
人教版
章末整合· 感知中考
解:(2)由(1)得△ABC≌△ECD, ∴∠CED=∠A=90°. 设BE=x,∵AB=CE=3,则CD=BC=3+x, 在Rt△BED中,DE2=BD2-BE2, 在Rt△CED中,DE2=CD2-CE2, ∴BD2-BE2=CD2-CE2,
办法一:如图1,可利用一把有刻度的直尺在AB上量出CD =30 cm,然后分别以D,C为圆心,以50 cm与40 cm为半径 画圆弧,两弧相交于点E,作直线CE,则∠DCE必为9 0 ° .
数学
八年级 下册
人教版
章末整合· 感知中考
办法二:如图2,可以取一根笔直的木棒,用铅笔在木棒上
点出M,N两点,然后把木棒斜放在木板上,使点M与点C 重合,用铅笔在木板上将点N对应的位置标记为点Q.保持点 N不动,将木棒绕点N旋转,使点M落在AB上,在木板上将点 M对应的位置标记为点R.然后将RQ延长,在延长线上截取线 段QS=MN,得到点S,作直线SC,则∠RCS=90°.

社会学概论新修第十七章可编辑全文

社会学概论新修第十七章可编辑全文
• 最先提出社会整合思想并致力于研究社会整合的是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后来 美国社会学家帕森斯进一步发挥了社会整合概念并将其纳入了自己的结构功能 主义的理论体系。社会学常论及的社会整合有文化整合、制度整合、规范整合 和功能整合。
二、文化失调理论
• 美国社会学家奥格本在研究社会变迁时提出了文化失调理论。在《社会变迁:关于 文化和先天的本质》一书中,奥格本指出社会变迁是一种文化现象,应该从人的文 化方面而不是人的生物本性中去寻求社会变迁的原因。
• 另一类是转型中的社会问题,即与社会结构、社会运行机制转换相伴生的社会 问题,社会保障问题、物价问题即属于这一类社会问题。
二、当代中国社会问题的特征
• (一)社会问题的交织性 • 由于我国社会结构全面转型,各种社会问题交织在一起,互相联系、互相影响、
互相牵连,所以社会问题的解决变得十分困难和棘手,往往是要解决这个社会 问题,必须以另一个社会问题的解决为前提,或者双方互为解决的前提。 • (二)社会问题的突发性 • 由于我国当前的社会转型速度很快,所以许多社会问题会在短时期内大量地产 生。而处在社会转型期的政府部门,其职能和行政方式、行政手段也在不断转 变,有许多社会问题是新时期产生的新问题,是政府部门从未遇到和处理过的。 • (三)社会问题的多面性 • 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各种价值观念充斥着社会,人们对同一社会现象的看法不 一、评价不一。
一、社会问题的一般特征
• 周期性源于社会冲突的永恒性。虽然我们可以调解社会冲突但不可以消除社会 冲突,因为社会冲突也是社会运行的动力之一,没有社会冲突也就不会有社会 运行。
• (三)破坏性和集群性 • 社会问题的破坏性是指社会问题对社会运行和人们的社会生活具有威胁、损害
的破坏性作用。 • 集群性是指社会问题往往不是单个独立地出现,而是成群成串地出现,这使得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十七章章末复习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十七章章末复习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十七章章末复习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十七章主要包括了锐角三角函数、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的定义和性质,以及它们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本章内容是初中的重要知识,也是高中数学的基础。

学生在学习本章内容时,需要掌握函数的定义、图像和性质,以及三角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内容前,已经学习了初中阶段的代数知识和几何知识,对函数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本章的学习中,学生需要掌握三角函数的定义和性质,以及它们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三角函数模型,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锐角三角函数、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的定义和性质,能够运用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三角函数的定义和性质,以及它们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难点: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的推导,以及实际问题中三角函数模型的建立。

五. 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实践等方式,掌握三角函数的定义和性质,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教学PPT、教学案例、教学辅导资料。

2.学生准备:教材、学习笔记、辅导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如“在直角三角形中,如何求解未知角度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值?”引导学生思考三角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三角函数的定义和性质,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讲解、示范等方式,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三角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第十七章 勾股定理(单元总结)(解析版)-2020-2021学年八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

第十七章 勾股定理(单元总结)(解析版)-2020-2021学年八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

第十七章 勾股定理单元总结【思维导图】【知识要点】知识点一 勾股定理勾股定理概念: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表示方法: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分别为a ,b ,斜边为c ,那么222a b c +=变式:1)a ²=c ²- b ²2)b ²=c ²- a ²适用范围:勾股定理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三条边之间所存在的数量关系,它只适用于直角三角形,因而在应用勾股定理时,必须明了所考察的对象是直角三角形。

勾股定理的证明: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很多,常见的是拼图的方法用拼图的方法验证勾股定理的思路是:①图形进过割补拼接后,只要没有重叠,没有空隙,面积不会改变②根据同一种图形的面积不同的表示方法,列出等式,推导出勾股定理方法一:4EFGH S S S ∆+=正方形正方形ABCD ,2214()2ab b a c ⨯+-=,化简可证.c ba HG FEDC BA方法二:b ac b a cca b c a b四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与小正方形面积的和等于大正方形的面积. 四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与小正方形面积的和为221422S ab c ab c =⨯+=+ 大正方形面积为222()2S a b a ab b =+=++所以222a b c += 方法三:1()()2S a b a b =+⋅+梯形,2112S 222ADE ABE S S ab c ∆∆=+=⋅+梯形,化简得证222a b c += a b ccb a E DCB A知识点二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勾股数概念:能够构成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即222a b c +=中,a ,b ,c 为正整数时,称a ,b ,c 为一组勾股数常见的勾股数:如3,4,5;6,8,10;5,12,13;7,24,25等扩展:用含字母的代数式表示n 组勾股数:1)221,2,1n n n -+(2,n ≥n 为正整数);2)2221,22,221n n n n n ++++(n 为正整数)3)2222,2,m n mn m n -+(,m n >m ,n 为正整数)注意:每组勾股数的相同整数倍,也是勾股数。

系统思维下章末复习作业教学的实践与思考——以《第十七章勾股定理》为例袁林

系统思维下章末复习作业教学的实践与思考——以《第十七章勾股定理》为例袁林

系统思维下章末复习作业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以《第十七章勾股定理》为例袁林发布时间:2023-05-29T02:56:41.342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3年6期作者:袁林[导读] “勾股定理”章末复习课是在系统思维的指导下,明晰“勾股定理”的教学内容在直角三角形系统中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教师通过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把新学的知识纳入已有的知识结构中,使得零碎的知识系统化。

本节课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的知识贯彻始终,在不同的问题中发挥价值,突出整个章节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关联性和整体性,升华整章的学习内容。

云南省昆明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第三中学云南昆明 650503摘要:“勾股定理”章末复习课是在系统思维的指导下,明晰“勾股定理”的教学内容在直角三角形系统中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教师通过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把新学的知识纳入已有的知识结构中,使得零碎的知识系统化。

本节课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的知识贯彻始终,在不同的问题中发挥价值,突出整个章节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关联性和整体性,升华整章的学习内容。

关键词: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系统思维;作业设计通过对本校初中学生进行数学学习元认知水平,数学学习策略的调查发现,学生认为数学知识零碎的,不是一个系统联系的整体。

原因在于教师在教学中没有将新学知识纳入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中,孤立地练习一个个知识和技能。

思维导图是章末复习中加强知识的内在联系和促进知识结构化的一个好帮手,本节课中借助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两条思路将勾股定理纳入学生直角三角形的已有知识结构中,形成系统的直角三角形的知识网。

“教—学—评”一致性是指在课堂教学中以教学目标为导向,将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和教学评价三者联系起来,使其达成一致。

[1]为了传承“回归教材,坚守新课标”思想,笔者选择改编教材习题作为典型例题。

1.教学实践1.1 思维导图,构建知识系统如图1所示,用研究几何图形的一般思路和方法,研究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把新学的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纳入直角三角形的知识系统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效应的实验结论是:对于某种 金属(
)
A.无论光强多强,只要光的频率小于极限频率就不能产 生光电效应
B.无论光的频率多低,只要光照时间足够长就能产生光
电效应 C.超过极限频率的入射光强度越弱,所产生的光电子的 最大初动能就越小 D.超过极限频率的入射光频率越高,所产生的光电子的 最大初动能就越大
ε=hv
Ek=hv-W0
专题一 光电效应
有关光电效应的问题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关于光电效应现 象中有关规律的判断,另一方面是应用光电效应方程进行简单的计 算,处理该类问题关键是掌握光电效应的规律,明确各概念之间的决 定关系. 光电效应的规律是:①极限频率v0 是能使金属发生光电效应的最 低频率,这也是判断能否发生光电效应的依据.若v≤v0,无论多强 的光照射时,都不能发生光电效应;②最大初动能 Ek,与入射光的 频率和金属的逸出功有关,与光强无关;③饱和光电流与光的强度有 关,光强正比于单位时间内照射到金属表面单位面积上的光子数. 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跟入射光的能量 hv、金属逸出功 W0 的关系 为光电效应方程,表达式为 Ek=hv-W0,反映了光电效应现象中的 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
A.硅光电池是把光能转变为电能的一种装置
B.硅光电池中吸收了光子能量的电子都能逸出
C.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无关
D.任意频率的光照射到硅光电池上都能产生光电效应 解析:硅光电池是把光能转变为电能的一种装置,A 正确; 是利用光电效应原理制成的器件,依据光电效应方程可见只有 当入射光子的频率大于极限频率时才可能发生光电效应.
)
S λ-λ1 C.d λλ1 S λ2-λ D.d λλ2
S 【解析】根据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表达式:C=εd 当电子在不能达到另一极板上时的电压为 U,由电容的定 义有 Q=CU
要使电子不能达到另一极板,稳定电压成为光电效应现象 的遏止电压,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 Ek,由动能定理有 eU= Ek 根据光电效应规律,能发生光电效应的极板,它的极限波 长必须小于入射光的波长,所以发生光电效应的极板的极限波
【例题】(单选)真空中有一平行板电容器,两极板分别由 铂和钾(其极限波长分别为λ1和λ2)制成,板面积为S,间距为 d.现用波长为λ(λ1<λ<λ2)的单色光持续照射两板内表面,
则电容器的最终带电量Q正比于(
d λ-λ1 A.S λλ1 d λ2-λ B.S λλ2
10
-15
h h m, 由不确定关系公式 Δx·Δp≥4π, 得 Δp≥4πΔx=5.3×10
-20
kg· m/s.
同理,电子被限制在核内,动量的不确定范围与质子一样
为:Δp≥5.3×10-20 kg· m/s. 【答案】见解析
1.(单选)(2009 年广东)物理学的发展丰富了人类对物质世 界的认识,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创新和革命,促进了物质生产的 繁荣与人类文明的进步.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 A.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B.洛伦兹发现了电磁感应定律 C.光电效应证实了的光的波动性
定的,在量子理论中,要同时测出微观粒子的位置和动量是不
h 太可能的,位置的不确定量和动量的不确定量关系为 Δx·Δp≥ . 4π
可见,对位置的测量越精确,其动量的不确定性就越大,反之 亦然.
【例题】原子核的半径为 10-15 m,估计核内质子的动量不 确定范围.如果电子被限制在核内,其动量不确定范围又是多 少? 【解析】设质子的不确定范围等于原子核的半径,即Δx=
D.相对论的创立表明经典力学已不再适用
解析:电磁感应定律是法拉第发现的,B 错误;光电效应 证实了光的粒子性,C 错误;相对论和经典力学研究的领域不
同,不能说相对论的创立表明经典力学已不再适用,D 错误.
2.(单选)(2009 年广东)硅光电池是利用光电效应原理制成 的器件.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
解析:每种金属都有它的极限频率v0,只有入射光子的频
率大于极限频率v0时,才会发生一定反应,且入射光的强度越 大则产生的光子数越多,光电流越强;由光电效应方程Ek=hv -W=hv-hv0,可知入射光子的频率越大,产生的光电子的最 大初动能也越大,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所以AD正确. 答案:AD
4.(2009年海南)已知:功率为100 W灯泡消耗的电能的
c 长为 λ2,根据光电效应方程:hλ=Ek+W0 c 发生光电效应现象极板的逸出功:W0=hλ 2 εShcλ2-λ εhc Sλ2-λ 联立以上各式可得:Q= deλλ = e · dλλ . 2 2
【答案】D
专题二 微观粒子的不确定性关系
在经典力学中,一个质点的位置和动量是可以同时精确测
5%转化为所发出的可见光的能量,光速c=3.0×108 m/s,普朗 克常量h=6.63×10-34 J· s,假定所发出的可见光的波长都是560
nm,计算灯泡每秒内发出的光子数.
hc 解:(1)一波长为 λ 光子能量为 Ey= λ 设灯泡每秒内发出的光子数为 n,灯泡电功率为 P,则 kP n= E kPλ 式中,k=5%是灯泡的发光效率.联立①②式得 n= hc 代入题给数据得 n=1.4×1019 s-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