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新课标卷40题材料题答题策略以异同比较类为例

合集下载

全国卷历史41题应试技巧分析

全国卷历史41题应试技巧分析
一轮复习 ——41题主题式题型解题小技巧
• 一、主题陈述型:围绕*****,自行 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
• 二、主题评析/述型
围绕*****,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 常见类型:
• 一、并列式即AB式主题精准型(范围较小、内容具体直 观),其中又可分为限定项时空精准或限定项时空笼统型, 比如: • 1、结合中国近代史,围绕“妇女婚姻观与社会变迁” • 2、结合世界史,围绕“科学与启蒙运动” • 二、并列式即AB式主题笼统型,比如: • 结合世界史,围绕“政治与经济”\“科学与思想” • • • • 三、比较型,比如: 围绕中外政治制度、围绕古代书院教育和现代高等教育 四、单一型,比如: 围绕近代中国婚姻,围绕科举制,围绕抗日战争

• 论题二:1978年后的报刊反映了改革 开放后中国形势的变化(4分) • 阐述:①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停止 “以阶级斗争为纲”,把工作重点转 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报纸的 宣传重点由政治宣传转移到经济建设 的报道上来。(4分) • ②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迅速发 展,国际交流增多,为满足人民日益 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报刊题材种类 日渐丰富。(4分)
• 材料 一定的生产方式要求有一定的运输方 式(运输工具)与之相适应,生产方式的 革命必定伴随着运输方式(运输工具)的 革命。交通运输一旦与新的生产方式相适 应,会反过来对整个社会产生巨大的推动 作用。 • ——据马克思《资本论》 •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近代史的相关知识, 围绕“交通与社会变迁”自行拟定一个具 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 (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 实依据)。
1950—1970年 1978—至今
《人民日报》 《红旗》(党报 党刊)、《文汇 报》(综合性日 报) 内容更加丰富, 但依旧政治宣传 方面涉及较多, 娱乐题材缺乏

近六年新课标全国卷高考历史第40题命题规律分析

近六年新课标全国卷高考历史第40题命题规律分析

2018/2/2
6
4、青睐社会转型,体现国家意志。
以“社会转型时期”取代“单一历史时期”,有利于命题者选取更多的考点考查 学生对不同历史时期基本史实的识记,进而通过对比,考查学生对“转型”的历史 背景、过程、特点、作用或结果的理解分析能力。与此同时,可以在“转型”过程 中,考查学生运用文明史观、近代化史观、全球史观等新的史学观解读历史的能力。 2012年、2013年以及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1历史卷第40题都是以社会转型期的
2018/2/2 8
例:(2014•新课标全国Ⅰ卷•40)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 知识,分别指出宋应星、牛顿二人科技成果的特点及它们出现 的背景。(15分) 标准答案:背景:宋:中国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发达;科举 失利后的发愤之作。牛:科学冲破了中世纪神学的束缚;近代 科学研究方法形成;长期从事科学研究。(15分) 这道题如果按照广东长期以来形成的答题思路和答案的语言系 统,广东(专家)考生可能会给出如下答案: 背景:中国:政治,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束缚;经济,自给 自足的小农经济和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文化,程朱理学,三 纲五常禁锢人心,科举制度的束缚;对外:海禁政策。
重大问题为考查切入点,考查学生的史料研读、综合分析和阐释论证 等能力。 作为国家选拔考试,在题目内容的选择上体现国家意志。比如,弘扬优秀传统 文化、歌颂爱国精神,提升法治意识、重视法制建设,关注弱势群体, 构建和谐社会,关注生态环境、强化环保意识,反对战争维护世界和 平、歌颂为人类福祉而奋斗的奉献精神等。各卷题目的具体内容以教材知识
2018/2/2 5
3、考察视角独特,折射学术热点。考察内容以历史小专题为
主,注重小专题的深挖拓展。紧扣现实热点,折射学术热 点问题。比如,2013年的第40题,考查近时期对海洋的开 发和利用问题,这既是世界面临的问题,也是中国从古老 的“大陆帝国”走向“海洋强国”的现实课题。2016年的 第40题,以清代以降我国人口增长为题,考查学生对人口 增长的原因和影响的理解,以及对近代知识分子提出的解 决之道的认识等。

高考历史40题解题技巧 (2)

高考历史40题解题技巧 (2)

高考历史40题解题技巧一、注意审清问题,然后带着问题去读材料。

根据问题种类选择解题思路。

审题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将问题的关键词用笔做好标记,以便在读材料时能准确定位答案。

其次,看清题目最前面的限定词,如是“根据材料”则只需在材料寻找答案,经过提炼转化为标准答案;若“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那么最终还需加上课本上的内容。

再次,注意问题的类型。

主要有以下几种:问背景(条件、原因)、问内容(特点、特征、观点等)、描述事件或其过程、问意义(作用、影响)、比较异同。

最后审分值,根据分值写要点。

二、根据材料后的问题对其进行解读,根据时间、空间、衔接词语、段落、分号等因素将材料分层,并用笔画出关键词语。

如段落较长,则可能一至三句话为一层,段落很短就一二句话甚至一段就是一层。

阅读材料时,除了理清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基本的解题切入点,还要特别注意用引号引用的词语或句子、数字、事物和现象的列举等,这【些皆可能是解题的关键部分。

三、根据问题结合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并运用已经学过的课本知识,将课本与材料紧密结合后进行组织答案。

描述问题时一定要言简意赅,用词准确,话语完整,将最想说的话写在前面,书写答案时要有序号、有段落。

高考历史40题解题方法一、背景、原因类设问1.【题型特点】(1)限定性设问:如这一现象出现的历史、社会、经济、政治、原因是什么等。

(2)宽泛性设问:如该事件发生的历史背景、历史条件、历史因素等。

2.【答题技巧】(1)根本原因:政治层面的根本原因从经济层面入手,生产关系层面的根本原因从生产力入手,上层建筑层面的根本原因从经济基础入手。

(2)主观和客观原因:主观原因一般从领导某事件的阶级的主观目的、动机、决策等方面思考;客观原因一般从自然或社会环境(形势)、经济状况、政治现状等方面思考。

3.【典例分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王国维在提到龚自珍、魏源所代表的学术转型时,就精辟地概括说:“龚魏二氏实际上承乾嘉专门之学,而有清初诸老经世之志”,不过,从根本上说,他们……体现了一种新的学术追求。

题型05材料解析题——“异同点”类设问(原卷版)-2025年高考历史答题技巧与模板构建

题型05材料解析题——“异同点”类设问(原卷版)-2025年高考历史答题技巧与模板构建

题型05 材料解析题的答题技巧与模板构建——“异同点”类设问【设问特点】(1)该设问类型主要包括:“概括……的相同之处”;“指出……的不同之处”;“指出……的异同点”;“……存在差异的原因”。

(2)该设问类型是高考题的常见设问题型,一般为中西方比较,或是时间上的前后变化(如:中国古代史不同朝代的政策)的比较。

(3)该设问类型分值较高,如同时考查“相同点和不同点”,分值基本在10分以上。

(4)该设问类型注重考查考生归纳、总结和概括的思维能力。

(5)该设问类型,对考生的历史解释的学科素养,要求很高。

【思路分析】(1)该设问类型,基本就是要求在两则材料信息中找到几处相似的或不同的特征(透过现象看本质),并用简洁、精炼的语言表达出来。

(2)如设问为“……存在差异的原因”,更需要运用“历史解释”的学科素养要求,作出合理的解释说明。

(3)该设问类型从题干中的定向词汇(如:“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的角度来说,答案以出自材料居多,但设问为“……存在差异的原因”,则需更多的参考所学知识回答。

注:以下表格,仅供参考。

定向词分类定向词暗含答案来源根据材料回答材料答案肯定在材料中,这种设问不受教材束缚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教材答案肯定在教材中,材料只不过是个引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材料+教材答案一定在教材和材料中,结合材料有效信息和教材结合点综合上述材料回答设问间的递进或并列或转折关系答案肯定在材料间递进或并列或转折的关系中,根据前面的设问和答案得出认识和结论1.(2023·福建卷·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北宋时,官府采用方田法进行较大规模的土地清查,以厘定田税,并写入户帖。

南宋时,两浙地区开始推行经界法,规定由农户自行文量土地,依照固定格式绘出“田之形状及其亩步四至”的田形图,并载明土地来源情况,呈报官府检核。

南宋政府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砧基簿,构成了私有土地产权登记册。

明清的鱼鳞图册,即源于此。

新高考历史——异同点材料题答题技巧+课件--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

新高考历史——异同点材料题答题技巧+课件--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
可持续发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蜀与美索不达米亚灌溉系统的相同点。
参考答案 (1)相同点:历史悠久;
灌溉系统基本一致; 排洪和灌溉兼顾; 促进农业发展; 出现诸多城市。
材料 苏格拉底主张的是一种道德主义政治思想。公民们有了 良好的道德修养,就会有良好的政治行为,那么国家也就会安定。 对于统治者的产生,苏格拉底并不赞成民主制,其所主张的是一 种贤人政治和专家政治……孔子认为执政必以德,对于三代的尧 舜禹,孔子更是极尽赞美之词……与苏格拉底不愿首先去谈论人 事之外的“客观存在”方面的问题一样,孔子的政治哲学更关注 的是现世生活。
新高考历史——“异同点”材料题答题技巧
宣传画册|国风古韵|古典文化|教学课件
目壹







录问











壹 设问特点
设问特点
(1)该设问类型主要包括:“概括……的相同之处”;“找出……的不同 之处”;“指出……的异同点”;“……存在差异的原因”。 (2)该设问类型是高考题的常见设问题型,一般为中西方比较,或是时间 上的前后变化(如:中国古代史不同朝代的政策) 的比较。 (3)该设问类型分值较高,如同时考查“相同点和不同点”,分值基本在 10分以上。 (4) 该设问类型注重考查考生归纳、总结和概括的思维能力。 (5) 该设问类型,对考生的历史解释的学科素养,要求很高。
参考答案 (1)宋朝:皇权受到约束限制;士大夫集团自主性 强,特权较优厚,“自利倾向”强;朝廷忌惮武人 而优待士大夫。 明朝:君主专制大为强化;士大夫特权、优惠减少, “服务取向”强;朝廷猜忌士大夫,苛责甚至严刑 峻法对待之。

2018届高考历史第二轮复习历史材料题(第40题)的命题特点与解题技巧

2018届高考历史第二轮复习历史材料题(第40题)的命题特点与解题技巧

历史材料问答题(第40题)的命题特点与解题技巧2013~2017年全国高考新课标卷第40题的考查内容与设问一览表1.从命题形式上看命题主要包括两种形式,一是围绕某个主题纵向展开,二是围绕某话题进行横向中西对比。

其中卷Ⅰ更偏好于前者,如2013年的海洋利用题、2015年的儒学题、2016年的人口膨胀题、2017年的民族主义题等;而卷Ⅱ则更偏重于后者,如2013年的爱因斯坦热题、2015年的孟子和苏格拉底题、2016年的移民题、2017年的矿业政策题等。

2.从材料选择上看材料的选择以文字材料为主,极少采用图表形式(仅2016年卷Ⅱ);设问以两问(共3小问)居多,前后问题关联,往往前一个问题的解决为后一个问题的解决架设桥梁;重点考查概括、比较、分析、说明、评价等思维能力,答题角度往往聚焦在对背景、原因、作用(影响、意义)的概括分析上及对观点、主张的评价认识;答案简洁,具有较强的专业化、学术化色彩;答案角度周全且聚焦,既强调思维的全面性、缜密性,又重视答题的针对性。

3.从主题设计上看命题的主题往往聚焦在一些既具有鲜明学科特点、又具有现实意义的重大问题,甚至是社会及国际热点问题,使考查达到“一箭双雕”的效果。

如2013年卷Ⅰ的海洋利用题、2014年与2016年卷Ⅱ的移民题及2016年卷Ⅰ的人口题、2015年卷Ⅰ的儒学演变题及卷Ⅱ的法制观念题,甚至包括2016年卷Ⅲ的福利制度题,2017年卷Ⅱ的矿业政策问题与卷Ⅲ的郑成功收复台湾问题,无不与当前海洋开发与国家海洋权益维护、国内人口流动与国际移民现象、人口控制与国家生育政策调整、儒学与传统文化复兴、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福利制度利弊争论、去产能、优化产业结构、祖国统一等诸多现实热点问题息息相关,深刻体现命题者的现实关怀及以史为鉴的学术智慧。

而从学科角度看,这些问题基本都是发生在社会转型期的重大问题,以之为切入点,古今结合,中外结合,政治、经济、文化结合,考查考生的史料研读、阶段特征把握、综合分析和阐释论证等能力,考查考生以科学唯物史观为指导,运用文明史观、整体史观及近代化史观等各种新史观、新角度,关注思考社会转型过程中社会经济结构、政治制度、文化形态及价值观念等方面发生的深刻变化,从而达到学科核心素养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目标。

高考历史材料题答题技巧

高考历史材料题答题技巧

高考历史材料题答题技巧高考历史材料题答题技巧一、阅读材料1.审题准确:仔细阅读题目要求,注意关键词和时间限定,确定所需的主题和范围。

2.理解材料:通读、细读历史材料,把握主旨思想,抓住关键信息。

3.对比材料:注意不同文本之间的异同点,掌握材料的对比关系,揭示历史事件的演变。

4.分析材料:揭示材料的意图,分析作者观点、立场和目的,注意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

二、思考策略1.标注关键信息:使用符号、线条或颜色标记关键信息,便于后续答题。

2.串联历史知识点:将材料与所学历史知识点联系起来,形成完整的历史事件链条。

3.打碎条块式思维:将材料按照时间、地域、政治、经济、社会等因素切分,形成系统全面的分析。

4.发掘历史规律:通过对材料的研究和思考,总结历史事件的发展规律和影响因素。

三、答题技巧1.正反两面分析法:既揭示材料的积极作用,也分析其消极影响,全面评价事件的历史意义。

2.批判性思维:对历史材料提出质疑,辩证分析,发现不足和盲点,从多角度思考问题。

3.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结合对历史材料的理解和学过的历史知识,提炼经验,丰富答题内容。

四、写作技巧1.简明扼要:避免冗长的叙述,用简洁的语言准确表达观点。

2.逻辑严密:起承转合,层层递进,确保文章条理清晰,观点连贯。

3.用词准确:使用恰当的历史术语和专业词汇,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

4.注重逻辑连接词:充分使用逻辑连接词如“因此”、“然而”等,使句子结构紧密联系。

五、备考建议1.多积累历史材料:读历史书籍,关注历史研究,多读、多思考历史材料,提高对历史事件的理解能力。

2.多做历年试题:通过做历年高考历史材料题,了解出题规律,熟悉解题思路,增强答题能力。

3.合理规划复习时间:合理安排时间,分配复习重点,做到有序高效备考。

以上就是高考历史材料题答题的一些技巧和建议,希望能对同学们备考提供一些帮助。

加油!六、典型题型解析1. 完善材料此类题要求根据给出的历史材料,选择最适合填入空白处的选项。

全国卷历史40题、改革题答题方法(紧扣得分点)

全国卷历史40题、改革题答题方法(紧扣得分点)

(一)全国卷历史40题、改革题答题方法文综考试,时间宝贵,不能无谓的浪费,分秒必争。

历史材料纷繁复杂,审完问题后,材料必须逐句阅读两遍以上,读的过程中就要有意识的总结概括材料(一句一总结),划出材料中的关键词汇(这是你答题的关键点)。

一、概括特点类归纳指将众多或零散的或反复出现的历史史实,按其同类梳理,使之由繁杂到简约、由纷乱到条理、由个性到共性的认识;概括是把具有相同属性的历史事物联合起来,形成带有规律性的、普遍性的道理。

归纳是概括的前提。

例如:政府加强对土地的管理,重视水利工程的修建,采取轻徭薄赋的措施,鼓励农民垦荒……,可以概括为:政府高度重视农业生产。

概括特点类题常用答题语:1、政府重视或主导;2、立法保障;3、设置专门机构;4、不断发展完善(渐进性);5、政府主导(与民间自发相结合);6、受传统思想或外来思想的影响;7、规模大、内容全面,涉及面广;8、继承发展(传承创新)注:考试时请结合材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写出材料中涉及的方面;在拿不准材料的情况下,最好的办法就是把以上各点全部写出来。

二、概括主张、内容、措施类1、一定注意对材料的总结,勾出材料关键字词(特别是名词),使用动词短语作答。

如:主张……,颁布了…..,设立了…..,建立了……三、背景、原因类1、原先制度存在的弊端(例如: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之一: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这个一般在材料的前一段中有交代,逐句总结。

2、当前时代背景(当时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政局、对外关系)。

近代的改革还应注意西方资本主义的影响(经济侵略、先进思想),要分国际、国内背景。

四、影响、评价、意义、作用类凡作用、意义类问题均只答积极的;凡影响、评价类问题应分积极和消极(局限性、弊端)作答。

1、先答当时的意义(具体的意义),这个可以针对采取措施(改革前)前存在的弊端,意义一般都是弊端得到了解决(每一条措施取得的成效)。

答案要有一定的伸缩性(避免用词过于绝对化),如: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一定范围内……2、扩大范围,对当时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如: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的近代化,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维护了社会(地方)的稳定,加强中央集权,增加财政收入,巩固了统治……3、对后世改革产生的影响,可以具体到本次改革内容的某一方面(做法)例:国家干预经济的做法(……)为后世(其他国家、地区、朝代)提供的经验(借鉴)。

高考历史大题解题套路总结(2篇)

高考历史大题解题套路总结(2篇)

高考历史大题解题套路总结比较异同型试题1、设问方式:“比较……异同”、“指出……不同之处(或差异、特点)”、“指出……相同之处”、2、高考历史解题思路:首先,思考该问题的正确的比较角度;(适合于设问中没有给出比较角度的试题),这是高考历史解题的关键所在。

其次,按照比较角度,对应概括异同(既可以先同后异,也可以先异后同,但一定要按类比较,切忌异同混杂)。

图表型试题1、设问方式:“依据图表(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概括)……变化趋势及原因”。

2、存在问题:①看不懂图表,同时也就无法解读图表。

②不能多角度概括图表反映的变化趋势的原因。

历史材料题的特点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材料解析题是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是高考历史主观性试题重要的组成部分。

历史材料解析题一般的格式是由“材料”(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和“设问”组成。

高考历史材料解析题作为一种考察方式,有它自己的特点,不管有几个材料,总有一个中心,我们可以称其为题眼,也可以说是命题者的意图:命题者往往想通过这一题考察学生的哪些知识。

一般的命题意图思路是:材料一指出了……;材料二指出了……;材料三指出了……;几个材料,分别从____、____、____等方面提供了关于____的信息;由此可以判断出此题是想考察考生的____知识,这就是命题者的意图,这就是高考历史题眼。

结合教材中有关的知识来回答高考历史题后所提到的问题:把握题眼,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扎实的基础知识是关键;(2)先阅读题后的设问,带着问题阅读材料,有利于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

(3)答题要简练,为什么答什么,不要过多解释。

历史材料分析题按选择的材料可以分为:(1)文字型(文言文现代文外文翻译);(2)数据型(数字表格、饼状图、拄状图、曲线图等);(3)图片型(文物图漫画地图);(4)混合型(文字、数据、图片的综合)。

高考历史大题解题套路总结(二)高考历史是理解历史知识、分析历史问题和应用历史思维的重要内容。

2023高考_高考历史40题答题技巧

2023高考_高考历史40题答题技巧

2023高考历史40题答题技巧高考历史材料解析题的解题技巧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要求在高考历史试题中频繁出现,但如何提高此种能力却没有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且在学习和复习时此种能力要求往往被纳入审题的范畴。

正因为如此,我们的学生在这一方面存在着不少的缺陷。

1.提取信息不全面●浅尝辄止,一叶障目由于年龄的缘故,中学生普遍具有浅尝辄止、一叶障目的毛病,看到一段材料、一则试题,往往得到一点信息就以为全面理解了。

全国高考上海历史卷第3题与1998年全国高考历史试卷第7题就用几乎相同的图片内容命题:“图中犁耕方式开始于何时?”部分学生不仔细观察就选择了A项(春秋战国),因为牛耕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

但是图片反映的是一种比较先进的牛耕方式二牛一人犁耕法,这种方法却是西汉时期农业生产技术进步的主要表现。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目前,全国高考历史试题中出示的材料往往为一组,但学生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孤立地分析每则材料,而无法将所有材料联系起来进行整体思考。

全国高考上海历史试卷第36题要求“以世界眼光观察与理解”6幅图片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小论文。

这一试题对材料的整体思考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为每则材料既有一个标题,又有一个说明,如第5则材料是“1972年周恩来与尼克松在宴会上”的照片,照片的说明文字是“跨越太平洋的碰杯”。

该题的注意事项第2条明确提出“应突出一个主题,并涉及本题提供的所有材料”。

因此,要想很好地回答这一问题,就应该对题示所有的6则材料的主题进行提炼,要从整体上考虑所有6则材料所反映的核心问题。

●只见表面,不见实质全国高考上海历史卷第28题要求从“秦砖汉瓦”中提取有效信息,并在题干中作了如下提示:“人们从商周青铜器不仅看到了那一时期的各种器皿、兵器和工具,而且了解到当时的冶炼技术、生产水平、文字、艺术和社会生活等各种情况。

”这段提示提醒考生,不仅应注意表面现象(即显性信息),如“各种器皿、兵器和工具”,而且要深入思考善于发现表面现象背后的深层问题(即隐性信息),如“冶炼技术、生产水平、文字、艺术和社会生活等各种情况”,遗憾的是学生却无法从秦砖汉瓦所显示出的文字看出中国文字的变化(由小篆向隶书的变化),无法从秦砖汉瓦中看出秦汉时期的建筑技术的进步。

用三步法解答高考历史全国卷第40题——以2017年全国Ⅱ卷41题为例

用三步法解答高考历史全国卷第40题——以2017年全国Ⅱ卷41题为例

用三步法解答高考历史全国卷第40题——以2017年全国Ⅱ卷41题为例作者:廖成林来源:《中学历史教学》 2017年第11期在近年来的高考历史全国卷主观题中,第40题(2017年第41题)因其命题风格稳定、材料选择新颖、能力考察多变,充分体现了全国卷高考历史试题“求新、求变”的命题原则而深受命题者的欢迎。

命题的变化必然会带来应对策略的变化尤其是解题方法的更新,“从长远来看,历史答卷要表述成文,考生不仅要呈现明确的结论,而且要呈现清晰的思维过程将是今后历史主观题命题的重要趋向,也是在高中阶段必须加强培养的重要能力”。

[1]传统的题海训练侧重单纯的量的积累,不能促使学生产生质的变化,已经不能适应历史新高考的需要,加之政史地三科合堂考试,对学生答题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探寻第40题的新解法成为目前高三历史教师组织复习的当务之急。

笔者在对近3年高考历史全国卷第40题进行细致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总结出一套以“定向阅读、综合分析、术语作答”为核心的三步解题法,用于高三历史的课堂教学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现以2017年高考历史全国Ⅱ卷第41题为例与老师们探讨。

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5分)材料一:雍正时期,各地奏请开矿,清廷经常以“开矿聚集亡命,为地方隐忧”为由,下达“严行封禁”“永远封禁”等命令;对一批朝廷获利甚多的矿产,则由朝廷和地方官府严加控制。

1872年,李鸿章在一份奏折中指出,上海各工厂“日需外洋煤铁”极多,‘可忧尤甚”,他建议清政府“设法劝导官督商办,但借用洋器洋法,而不准洋人代办……于富国强兵之计殊有关系”。

清政府采纳李鸿章建议,决定先在部分地区试办‘开采煤铁事宜”。

—摘编自载逸主编《简明清史》等材料二:新中国“一五”计划指出:“矿产资源的勘查和它的勘查进度,资源供应的保证程度,是合理的分布生产力、建立新工业基地、正确地规定工业建设计划的先决条件。

”为此国家要求“有计划地展开全国矿业的普查工作”,“加强对某些从前没有发现或很少发现的和目前特别缺乏的资源(例如石油)以及在地区上不平衡的资源的普查工作和勘探工作”。

高中历史中西对比题答题技巧

高中历史中西对比题答题技巧

高中历史中西对比题答题技巧
高中历史中西对比题是常见的题型,主要考察学生对中西方历史事件的比较和分析能力。

以下是一些答题技巧:
1. 审题:首先,要仔细阅读题目,明确题目要求比较的中西方历史事件或制度。

2. 确定比较点:根据题目要求,明确比较的方面,如政治制度、经济政策、文化思想等。

3. 列出主要异同点:对于要求比较的事件或制度,分别列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注意要基于史实,客观描述。

4. 分析原因:对于不同点,要深入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可以从历史背景、文化传统、社会结构等方面入手。

5. 总结评价:在列出异同点、分析原因的基础上,对中西方事件或制度进行简要的评价。

6. 条理清晰:在回答问题时,注意条理清晰,可以先总述再进行分述,或者使用序号、小标题等方式进行区分。

7. 史论结合:在回答问题时,要结合具体史实进行分析和论述,避免空谈。

8. 语言简练准确:在回答问题时,注意语言简练准确,不要过于啰嗦,避免使用大段的复制粘贴内容。

9. 认真复查:最后,要认真复查答案,确保没有遗漏和错误。

通过以上技巧,可以更好地回答高中历史中西对比题,提高答题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历史新课标卷40题材料题答题策略以异同比较类为例
教学篇誗经验交流高考历史新课标卷40 题是一道
大跨度的综合题,不论是古今贯通还是中外对比,都是围绕一个主题或一条主线设计。

近几年高考新课标卷40 题涉及的类型主要有原因类、内容类、比较类、影响类等常见类型。

一、考情分析2012—2016 年新课标卷历史40 题考查情况年份试题范围题型立意2012 年交通信号灯
必修Ⅱ纵向发展城市问题2013年Ⅰ卷海洋利用必修Ⅱ纵向发展海洋问题Ⅱ卷爱因斯坦热必修Ⅲ横向对比科技问题2014年Ⅰ卷牛顿、宋应星必修Ⅲ横向对比科技问题Ⅱ卷东北移民必修Ⅱ纵向发展人口问题2015年Ⅰ卷儒学问题必修Ⅲ纵向发展传统文化Ⅱ卷孟子、苏格拉底必修Ⅲ横向对比以法治国2016年Ⅰ卷人口膨胀必修Ⅱ纵向发展人口问题Ⅱ卷人口迁移必修Ⅱ横向对比、纵向发展人口问题Ⅲ卷救济制度必修Ⅱ横向对比、纵向发展精准扶贫从近 5 年新课标卷考查的情况看,2013 年Ⅱ卷、2014 年Ⅰ卷、2015 年Ⅰ卷和2016 年Ⅲ卷的40 题均涉及比较类,可见,比较类试题在该题中属于高频考点,反复出现,在复习备考中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方法指导1.含义:把具有可比性的历史事件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反映放
在一起,让考生通过分析、比较,归纳出异同。

2.分类:(1)
从比较的方向看,可分为横向型、纵向型和混合型比较。

(2)从比较的内容看,可分为外显和内隐比较。

(3)从比较的差异看,可分为类比、异比和异同题。

(4)从比较的对象看,可分为人物、事件和古今比较题等。

3.题型特征(1)横向型:同时间、不同地区发生的事件。

(2)纵向型:同地区、不同时间的事件。

(3)混合型:地区和时间都不同的事件。

(4)外显型:比较项目已定,只需审清比较对象的限制条件组织答案即可。

(5)内隐型:没有指定比较的项目,依据题意和所学组织答案,对思维能力要求较高。

(6)人物型:一般从所处时代、阶级、主要功绩、局限性、历史地位等方面确定比较项。

(7)事件型:一般从背景、时间、空间、主体、经过、特点、结果、性质和影响等方面确定比较项。

4.设问方式:比较……异同、指出……不同或相同之处等。

5.解题思路(1)明确比较对象和比较类型。

(2)确立比较角度:①如题目已设置比较点,按要求比较;如未设置比较点,要根据题意确定。

②比较点可从背景、过程、影响三方面找比较角度,依托材料,结合史实分析。

三、真题点睛1. (2016 新课标Ⅲ卷·4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社会救济是古代中国历朝实施“仁政”的重要内容,主要依赖于政府财政。

明初设养济院收孤苦无靠者,按月发口粮。

明律规定:“凡鳏寡孤独及笃废之人,贫穷无亲属依倚,不能自存,所在官司应收养而不收养者,杖六十。

”这是正律中
首次纳入社会救济保障条款。

清代的法律也有关于社会救济的规定,主要有灾荒救济,高龄老人养赡,设栖流所以收养流浪贫民,孝子节妇贫苦者救济,贫穷读书人救济等。

———邓云特《中国救荒史》材料二英国圈地运动开始后,偷盗者、乞讨者等日益增多,社会不安定因素急剧增加。

1601 年,英国颁布济贫法,救济办法因类而异,凡年老及丧失劳动力者,在家接受救济;贫穷儿童则在指定的人家寄养,长到一定年龄时送去做学徒;流浪者被关进监狱或送入教养院。

1834 年,新济贫法规定,有劳动能力的失业者必须进“贫民习艺所”,才能得到救济,而那里的条件比最低工资收入的自由劳动者还要恶劣得多。

———陈晓律《英国福利制度的由来与发展》(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明清时期救济制度和英国近代济贫制度实施的共同目的,并指出其救济方式的异同。

高考历史新课标卷40 题材料题答题策略———以异同、比较类为例伍仲新(广西贵港市江南中学)摘要:高考历史新课标卷40 题材料题通常涉及中西方同类型事件的对比,是一道切口小,内涵深的综合题,考生如不掌握一定的答题策略往往不能有效应对。

以异同、比较类为例,对高考历史新课标卷40 题材料题答题策略的考查进行探讨,提出历史复习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高考;答题策略;历史试题195 - -万方数据教学篇誗经验交流姜堰的思想情感。

还可以通过参观泰州学派创始人王艮、王栋
的故居王氏宗祠,了解泰州学派诸贤对中华优秀传统道德思想的创新论述和积极践履,对于我们今天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教育,具有积极的借鉴价值。

三、率先垂范、以身作则来影响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乌申斯基说,“在教育中,应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因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只有性格才能形成性格。

”作为历史教师只有基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何提出和如何确立的背景认知、如何产生和形成的基本过程认知以及科学内涵的全面认知,才能产生情感认同与行为信仰,才能从内心深处真正信仰马克思主义,相信科学社会主义的真理,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认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只有内心真正有了信仰的力量,才能真正有效地落实在教学中。

其次要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到自己的日常行为和教
学工作中,体现到个人的日常生活中。

比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诚实守信、表里如一……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和行动践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总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兴国之魂”,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理想,是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集中体现。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作为历史教师,我们承担着培育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历史责任,有义务有责任让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我们的历史教育教学中发芽、开花、结果。

参考文献:[1]郑太年.知识与其双重情境化:关于教学革新的思考[J].全球教育展望,2004(12).[2]庄小红.浅论高中历史教学中价值观的教育[D].东北师范大学,2009.[3]樊江峰.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5(43).誗编辑郭小琴【点拨】该题考查中英救济制度横向比较,与社会热点“精准扶贫”相结合,第1 小问从材料概括得出答案。

第2 小问的设置,体现了英国为代表的西方救济制度中的“精准扶贫”思想,属于外显型比较类,比较项目已确定,但是分值大,需要结合材料多角度归纳。

先写“同”;再写“异”:先中国(多角度)再英国(多角度)。

切忌:“异”写为:中国……而英国……;中国……而英国……。

【满分策略】(1)相同:①政府主导:政府财政支持;政府出资、出钱;国家干预;②立法保障:制定和颁布救济法;③设置机构:设置专门救济机构;④因类而异:依据不同人群种类、情况采取不同的救济方式。

(2)不同:
英国:处罚性机制:重视技术救济;送进监狱;送进……院……所;中国:受传统文化的影响:重视物质救济;仁政;受儒家思想影响。

2. (2015 新课标I 卷·4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历史中,儒学一直在发展与创新。

“唐代的韩愈以周公、孔子的继承者自居,排斥佛、道,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认为周孔之道在孟子之后已经断绝”。

他在《原
道》中说: “吾所谓道也,非向(先前)所谓老与佛之道也。

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

孔子传之孟轲。

轲之死,不得其传焉。

”他的这一主张被宋代儒者接受并发扬。

当代学者认为韩愈开了宋代“新儒学”的先河。

———卞孝宣《韩愈评传》(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汉代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不同之处,概括宋代理学在哪些方面促进儒学发展。

【点拨】该题属于内隐型比较类。

孔孟思想核心是仁政、以德治民、政在得民、民贵君轻,而汉代儒学提出“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三纲五常”,糅合了道家、法家、阴阳家等思想,外儒内法。

“发展”可从整体的角度,对宋代理学家们的主张进行分析。

【满分策略】汉代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不同之处:孔孟思想是仁政、民本、教化;汉儒强调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大一统、三纲五常。

从参考答案来看全部是来自于知识运用;比较不同的评分方式:孔孟儒学的核心内容,汉代儒学的核心内容。

宋代理学在哪些方面对儒学有所发展:更加重视《论语》《孟子》(来自材料);“理”为万物本原,重视思辨(知识运用);“存天理,灭人欲”,强调个人的修养与完善(知识运用)。

四、备考建议新课标卷40 题在整份历史试题中所占分值最大,从近年的考查情况看,该题的整体难度不大,重点是考查考生对材料的区分和概括能力,以及对历史事件的评价能力。

在复
习备考中应将学科知识与社会现实、热点问题有机联系,加强对该题型的研究,开展相应的专项、有效的训练并进行方法指导,形成答题的一般思维模式和答题模板,才会在高考复习备考中占据主动地位。

参考文献:[1]许蕾.新课标高考历史试卷对教学的反拨作用[D].南昌大学,2014.[2]郑兰.历史材料解析题的类型、功能及其教学方法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4.誗编辑郭小琴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誗(上接第194 页)196 - - 万方数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