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张型头痛诊疗专家共识讲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亚太地区的年患病率为10.833.3%,其中中国大陆、韩国和印度采用Ⅱ的紧张型头痛标准
年患病率(%)
1. S, R, G, . : a [J]. , 2012, 52(4): 582-591.
2. R T. , , [J]. , 2000, 40(6): 473-479.
3. F, H. : a [J]. , 1997, 17(1): 15-22.
对原有专家共识进行修订,迫在眉睫!
目录
• 流行病学 • 病因和发病机制 • 临床表现和共病 • 分类 • 诊断及鉴别诊断 • 治疗 • 特殊类型紧张型头痛的治疗
患病率因定义及标准不同而异
• 的患病率因为定义概念的差异,调查结果也不同;同时得到的年发病率也不同,加之Ⅰ和Ⅱ的诊断标准也 略有不同
• 的患病率从欧洲的约80%到北美的2030%不等,全球平均约为42% • 但世界各地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人种和地域的差异很大,18~65岁人群中慢性的患病率是0.5%

• 但新加坡和韩国的研究结果为男女没有差别6,7
1. T, K, Y, . : [J]. , 2004, 44(1): 8-19.
2. R T. , , [J]. , 2000, 40(6): 473-479.
3. E E, A, C T. A [J]. , 1996, 36(6): 379-384.
7360对双胞胎(年龄 12-41岁)
R G. .[J]. ( ). 2012, 18(4): 823-834. M B. [J]. J . 2007, 8(2): 71-76.
肌肉收缩参与TTH的发生
连接大脑内层(硬脑膜)和上颈部 肌肉的结缔组织可能是导致TTH的 原因
硬脑膜
新发现的 结缔组织区域
4. S, R, G, . : a [J]. , 2012, 52(4): 582-591.
5. 朱玉飞, 等. 310例紧张型头痛患者临床特点分析. 2014, 20(8):565-8.
6. J K, J S, Y O.
[J]. , 1998, 38(5): 356-365.
7. K H, B K. A [J]. , 2003, 23(1): 6-13.
6. R T. , , [J]. , 2000, 40(6): 473-479.
7. E E, A, C T. A [J]. , 1996, 36(6): 379-384.
亚洲人群的以女性略为多见
• 多数亚洲人群的研究结果是女性略多,男女患病比为1:1.7~21-4 • 一项针对来自解放军总医院国际头痛中心的310例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的分析结果显示,女性患病率略高于男
2. X. [J]. , 1990, 23(1): 44-46, 64.
3. J K, J S, Y O.
[J]. , 1998, 38(5): 356-365.
4. B K, M K, T G, . [J]. J , 2012, 8(3): 204-211.
5. T, K, Y, . : [J]. , 2004, 44(1): 8-19.
1. W F, D, A, . : a [J]. J , 1995, 48(2): 269-280.
2. L, K, R, . : a [J]. , 2007, 27(3): 193-210.
3. , M, Z .
. 2013 14:40.
亚太地区的患病率略低于欧美国家 年患病率介于10.833.3%
• 流行病学 • 病因和发病机制 • 临床表现和共病 • 分类 • 诊断及鉴别诊断 • 治疗 • 特殊类型紧张型头痛的治疗
目录
多种因素参及的发生
遗传可能性(%)
遗传和环境因素对的影响 • 遗传流行病学的研究显示紧张型头痛具有家族聚集倾向,慢性紧张型头痛患者在一级亲属的发病危险性是普 通人群的3.1倍,但环境因素对紧张型头痛的影响更大 • 一项基于双胞胎进行的人群研究结果显示:遗传作用在发生中起近一半的作用
慢性的病理生理机制模型
二级伤害感受神经元敏化
颅周肌筋膜wk.baidu.com
运动神经 核
脑干中间神经 元
脊髓和三叉神经 核束
外周和中枢控制系统
A, J. : . . 2008 ;7(1):70-83.
主要源于颅周肌肉收缩和中枢疼痛调节机制的异常等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 肌筋膜扳机点的持续激活,引起内源性的致痛物质(如5-羟色胺、缓激肽、组胺或前列腺素、降钙素基因 相关肽、P物质和神经激肽A等)合成和释放增多,通过Aδ,C和β纤维传入,使脊髓后角和三叉神经脊束核 的二级神经元、丘脑三级神经元和大脑感觉皮质传导通路敏化
4. B K, M K, T G, .
[J]. J , 2012, 8(3): 204-211.
5. K H, B K. A [J]. , 2003, 23(1): 6-13.
6. E E, A, C T. A [J]. , 1996, 36(6): 379-384.
7. A, A, D.
: a [J]. , 2007, 27(10): 1109-1114.
亚洲人群的高发年龄多为中青年
• 我国的高发年龄段为40-49岁,及日本、新加坡研究结果相一致
中国研究1 香港研究2 韩国研究3,4 日本研究5 新加坡研究6 马来西亚研究7
高发年龄 40-49岁 16-35岁 50-59岁 40-49岁 30-48岁 25-34岁
1. S, R, G, . : a [J]. , 2012, 52(4): 582-591.
紧张肌肉收缩向下拉 伸硬脑膜神经
上颈部 肌肉
患者受损的筋膜、肌肉处可 发现肌筋膜“扳机点”
• 患者头痛发作时,颈1-3神经或三叉神经支配的颈后、头、肩部肌筋膜紧张度增加和痛阈降低,相应部位 肌肉可查出疼痛的触发点,又称为“扳机点”
上斜方肌
椎枕肌 胸锁乳突肌“扳机点”
TTH患者描述的疼痛形式
áñ C, . : . . 2007;27(5):383-93.
紧张型头痛诊疗专家共识讲解
共识简介
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头面痛学组于2007年制定的《紧张型头痛诊疗专家共识》,极大地推动了紧张型头痛 ()的规范诊疗
过去的七年中,我国开展了全国范围的基于人口的患病率及疾病负担的流行病学调查,国内外在的发病机制及 诊疗取得了很多新的进展,国际头痛学会也于2013年发布了新的头痛疾患分类及诊断标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