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雁归来教案
《大雁归来》公开课名师教案
《大雁归来》公开课名师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大雁归来》,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大雁的生活习性和迁徙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2)运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
(3)开展角色扮演活动,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动物的意识。
(2)懂得珍惜与家人、朋友相处的时光。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大雁的生活习性和迁徙特点。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理解大雁迁徙的原因和过程。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资源:课文课件、生字词卡片、图片、视频等。
2. 教学工具:电脑、投影仪、音响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大雁。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大雁的了解。
(3)简介课文《大雁归来》的内容,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学生合作学习,讨论生字词的含义和用法。
3. 课堂讲解:(1)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正确运用。
(2)讲解大雁的生活习性和迁徙特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4. 实践环节:(1)开展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大雁,体验迁徙的过程。
(2)学生展示角色扮演成果,分享感受。
5. 总结与拓展:(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2)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消化所学内容。
(3)拓展学生对大自然和动物保护的认识,培养爱护环境意识。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发现并表扬优秀的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给予个别辅导,帮助他们跟上教学进度。
《大雁归来》教学设计精选7篇
《大雁归来》教学设计精选7篇《大雁归来》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揣摩语句,体会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理解文章主旨。
(2)过程与方法:教学千法朗读为本,朗读法,读懂文意,读出情感;合作探究法:合作探究本文的文体;延伸拓展法:通过写和说理解文章的主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的爱鸟情怀,激发学生珍爱野生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4)现代教学手段运用目标:能独立的制作课件,熟练的操作多媒体设备。
二、教学重、难点:本文是一篇知识性散文,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理解有点难度,因此“明确本文的文学体裁”成为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三、教学准备:1、老师:(1)认真研读教材,深刻理解文意,并能在不借助任何教辅资料的情况下进行备课;然后参考教辅资料、他人的优秀教学设计完善自己的教学设计;阅读《沙县年鉴》,了解本课的创作背景。
(2)精心制作课件,能清晰地反应整个教学流程。
2、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把握文意;利用工具书处理本课中重难词语,如“缄默”、“目空一切”、“蹼鹬”等词。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一月,积雪融化,可以追逐臭鼬(yòu)的足迹,在无冠山雀的身上找脚环。
.。
.。
.二月,开辟菜园,劈开一根有八十多岁、被雷击倒的栎(lì)树,生火取暖。
.。
.。
.四月,贫瘠的农场有时会遭遇春洪的袭击,葶苈(tíng lì)开遍小洲,还可以观看雄山鹬(yù)的空中舞蹈。
.。
.。
.五月,聆听从阿根廷归来的高地鸻(hèng)的飞行之歌。
.。
.。
.六月,到深潭游泳,在溪边钓鳟(zūn)鱼。
.。
.。
.师生抢读大屏幕上的文段。
同学们看,这些文字有点像咱们平时写的什么?(生:日记)这其实就是观察月记,是美国环保主义者利奥波德著的一本叫《沙乡年鉴》书的一小部分(书名板书在副板)。
别小看这书,它可是被称为生态文学的圣经。
大家再看大屏幕,发现什么问题没?(生:少了三月)为何单单少了三月?因为三月大雁归来了。
第7课《大雁归来》教案
举例:
-在阅读理解方面,教师可通过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如:“大雁为什么会进行迁徙?它们在迁徙过程中会遇到哪些困难?”
-在修辞手法方面,教师可结合课文实例,为学生讲解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特点和作用,并通过写作练习让学生实际运用这些手法。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大雁迁徙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在生活中的意义。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大雁迁徙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和关爱自然生态环境。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实践活动环节,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使学生们对大雁迁徙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但在小组讨论过程中,部分学生表现得不够积极,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讨论主题不够熟悉,或者是对自己的观点缺乏信心。为此,我将在以后的课堂中,更多地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学生பைடு நூலகம்组讨论环节,我尝试作为一个引导者,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学生的思考。但我也发现,有些问题的设置可能还不够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导致他们的讨论不够深入。针对这一问题,我将在以后的教学中,努力让讨论主题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思考。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大雁的生活习性和迁徙意义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大雁迁徙相关的实际问题。
《大雁归来》教案
《大雁归来》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课文《大雁归来》的主要内容,了解大雁的生活习性和迁徙特点。
(2)培养学生对自然生态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学会通过观察自然现象,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2)引导学生珍惜自然资源,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大雁归来》的主要内容和大雁的生活习性。
(2)培养学生观察自然、思考问题的能力。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专业术语和难理解句子。
(2)如何引导学生运用观察、思考的方法研究自然现象。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课文《大雁归来》的相关资料。
(2)大雁迁徙的视频或图片。
(3)学生分组合作学习的任务单。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大雁归来》。
(2)观察周围的自然环境,了解大雁的生活习性。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大雁迁徙的视频或展示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大雁。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观察到大雁的生活习性。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大雁归来》,理解主要内容。
(2)学生结合预习,思考课文中的专业术语和难理解句子。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解答疑问。
4. 课堂练习:(1)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相关练习题。
(2)学生展示练习成果,教师点评并给予反馈。
5. 总结拓展:(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大雁归来》的主要内容和收获。
(2)学生分享自己观察自然、思考问题的体验和感悟。
五、课后作业:2. 学生通过阅读相关书籍或查找资料,深入了解大雁的迁徙特点,下周课堂上与同学分享。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小组合作:评估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包括沟通交流、合作解决问题等。
大雁归来教案及板书设计【3篇】
大雁归来教案及板书设计【精选3篇】大雁归来教案及板书设计【精选3篇】一【说教材】1、课标要求:新课程标准提出:学校语文教学应注意对同学养与提高,尤其应加强语言表达力量、阅读力量及写作力量,并且充实词语积累量,培育科学理性的精神和人文关怀的精神,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而这一切都应在保证教学以同学为主体及激发同学学习爱好的前提下进行,并通过“自主、合作、探究”以及师生互动的形式实现教学目标。
2、教材分析:本文是一篇自读课文,篇幅不算短。
内容上虽介绍大雁的生活习性,但同时又象一首抒情诗,抒发了对大雁的宠爱之情,面对大雁的联合观念,人类应当自愧不如。
圆满的是人类的猎杀行经给大雁制造着灾难。
多用拟人手法描写大雁,由于大雁在的心中就像人类一样具有灵性,雁群就像人群似的。
从写作上来说,形象性、学问性、抒情性的完善结合是本文的一大特色,字里行间注满爱鸟之情。
3、教学理念:本课设计主要以体现新课标为主,突出同学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整个课堂以同学的动脑、动手、动口为主,以老师的引导为辅,以四人小组、同桌研读沟通法为学习方式,鼓舞同学大胆冲破心理束缚,说出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与见解。
4、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分析,将本课目标确定为:学问与力量:⑴了解的相关状况;理解并积累文中的生字生词学会运用。
⑵整体把握文意,理解本文主旨,训练概括力量。
过程与方法:⑴品读课文,体会本文的写作特色;揣摩语句,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
⑵了解大雁的生活习性,体会对大雁的宠爱之情。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感受的爱鸟情怀,激发珍爱野生动物,倾心大自然、回归大自然的情怀。
重点:品位语言,理解对大雁倾注的感情难点:理解文中表意含蓄的几个难句关键:在快速阅读的基础上进行概括、争论、归纳【教学过程】1、设疑创境:大雁,我们并不生疏,那么,你对大雁有哪些了解呢?能不能介绍一下你眼中的大雁?(形状、候鸟、合群性、叫声响亮……)据说大雁还能传递书信,因此很简单牵动文人的情思,因此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很多咏雁作品。
大雁归来教学设计优秀5篇
大雁归来教学设计优秀5篇语文精选大雁归来优秀教案3 篇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大雁的生活习性,体会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理解本文主旨。
能力目标:学习本文知识性、形象性、抒情性完美结合的写法,提高学生分析课文能力;揣摩语句,增强学生语言理解能力。
情感目标:感受本文浓郁的抒情色彩,感受作者的爱鸟情怀,激发学生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环境的热情。
教学重点:学习本文知识性、形象性、抒情性完美结合的写法。
教学难点:感受本文浓郁的抒情色彩。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活动导引1.课前预习:给下列字词注音并解释:凋零迁徙缄默窥探雾霭狩猎顾忌目空一切2.情景导入:我出个谜语请大家猜:天空捍卫小飞军,井然排列人字形。
冬天朝南春回北,规规矩矩纪律明。
打一动物(大雁)。
大雁我们并不陌生,那么你对大雁有哪些了解呢?(生畅谈)《大雁归来》在作者利奥波德这位美国著名环境保护主义者作了细致地观察和认真地研究后,向我们展现了大雁的许多闻所未闻的趣事和作者的那颗爱鸟之心。
二、整体感知1.探究知识性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并思考问题:作者笔下的大雁有哪些特点?教师指导:可根据课文内容划分层次并总结层意。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1)三月春暖北飞?(2)飞行路线很直??(3)雁队以六为组(4)孤雁时常哀鸣?(5)雁过群体生活2.品位形象性快速浏览课文,找出作者对大雁活动进行描绘的语句,体会写法及作用。
教师指导:通过诵读、比较的方法感悟品位语言的形象性。
学生合作探究。
明确:(1)大量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使文章形象生动,表现了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
例如①它们顺着弯曲的河流拐来拐去,穿过现在已经没有猎枪的狩猎点和小洲,向每个沙滩低语着,如同向久别的朋友低语一样。
②第一群大雁一旦来到这里,它们便向每一群迁徙的雁群喧嚷着发出请。
③返回的雁群,不再在沼泽上空做试探性的盘旋,而像凋零的枫叶一样,摇晃者从空中落下来,并向下面欢呼的鸟儿们伸出双脚。
《大雁归来》教学设计【优秀11篇】
《大雁归来》教学设计【优秀11篇】《大雁归来》教案篇一一。
教学目标:知识:1.学习本文抒情的语言。
2.了解大雁的生活习性,体会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
3.了解作者用拟人手法描写大雁。
能力:1体会本文的写作特色。
增强语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训练学生们概括能力、理解能力。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爱野生动物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体会本文浓郁的抒情色彩。
三.教学难点:理解文中表意含蓄的几个难句。
四.教学安排: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
导入:每当萧枫的秋季,仰视寥廓的万里霜天,时常可见到一群群自北向南飞行的鸿雁,它们组成整齐的行列,单行横空,宛如一个一字,双行交叉,形成一个人字,如纪律严明的军队般,行动划一。
今天我们学习《大雁归来》,看看这篇文章能为我们增添哪些有关雁的记忆。
二.整体感知: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概括要点,把握文意:提问:1.作者对大雁作了哪些描写?这些描写突出了大雁哪些个性特点?明确:文章描写了三月大雁的归来,觅食前后的鸣叫,孤雁,四月间群居沼泽时的鸣叫,即归来、觅食、集会。
大雁是具有灵性的侯鸟,是报春使者,善群居,重友情,有联合观念。
2.文章的主旨是什么?明确:作者认为大雁是人类的伙伴,动物使地球充满生机,充满诗意,充满乐趣,人类应该珍爱有益无损的动物,与动物和谐共处。
一言以蔽之,即人类应该保护野生动物、珍爱野生动物。
三.课堂讨论:提问:为什么说大雁知道威斯康星的法规?明确:课文中说明大雁知道威斯康星法规规定:春季禁止猎杀大雁,而春雁每天都要去玉米地作一次旅行,不是偷偷摸摸的`,作者用拟人的手法表明大雁知道法规,在春天的白天放心地活动,觅食。
四。
品读赏析:体会本文独特的写法。
感受浓郁的思想感情。
师点拔:有人说这篇文章是知识性、形象性、抒情性的完美结合,请同学们选择这三点中的一点进行探索,探究方式:例子+评定。
(1)探究知识性:明确:飞行路线之直,雁队的数字分析等知识都是作者自己苦心孤诣的发现,为人们闻所未闻。
《大雁归来》教案
《大雁归来》教案《大雁归来》教案(通用4篇)一、教学目标:知识:1、学习本文抒情的语言。
2、了解大雁的生活习性,体会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
3、了解作者用拟人手法描写大雁。
能力:1体会本文的写作特色。
增强语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训练学生们概括能力、理解能力。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爱野生动物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体会本文浓郁的抒情色彩。
三、教学难点:理解文中表意含蓄的几个难句。
四、教学安排: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每当萧枫的秋季,仰视寥廓的万里霜天,时常可见到一群群自北向南飞行的鸿雁,它们组成整齐的行列,单行横空,宛如一个一字,双行交叉,形成一个人字,如纪律严明的军队般,行动划一。
今天我们学习《大雁归来》,看看这篇文章能为我们增添哪些有关雁的记忆。
二、整体感知: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概括要点,把握文意:提问:1、作者对大雁作了哪些描写?这些描写突出了大雁哪些个性特点?明确:文章描写了三月大雁的归来,觅食前后的鸣叫,孤雁,四月间群居沼泽时的鸣叫,即归来、觅食、集会。
大雁是具有灵性的侯鸟,是报春使者,善群居,重友情,有联合观念。
2、文章的主旨是什么?明确:作者认为大雁是人类的伙伴,动物使地球充满生机,充满诗意,充满乐趣,人类应该珍爱有益无损的动物,与动物和谐共处。
一言以蔽之,即人类应该保护野生动物、珍爱野生动物。
三、课堂讨论:提问:为什么说大雁知道威斯康星的法规?明确:课文中说明大雁知道威斯康星法规规定:春季禁止猎杀大雁,而春雁每天都要去玉米地作一次旅行,不是偷偷摸摸的,作者用拟人的手法表明大雁知道法规,在春天的白天放心地活动,觅食。
四、品读赏析:体会本文独特的写法。
感受浓郁的思想感情。
师点拔:有人说这篇文章是知识性、形象性、抒情性的完美结合,请同学们选择这三点中的一点进行探索,探究方式:例子+评定。
(1)探究知识性:明确:飞行路线之直,雁队的数字分析等知识都是作者自己苦心孤诣的发现,为人们闻所未闻。
《大雁归来》的教案设计
《大雁归来》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大雁归来》。
(2)学生能够理解诗歌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3)学生能够描述大雁归来的景象,理解大雁南飞的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2)培养学生珍惜友情、团结互助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大雁归来》。
(2)学生能够理解诗歌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3)学生能够描述大雁归来的景象,理解大雁南飞的意义。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2)大雁南飞的科学原理和生态环境的意义。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所描绘的情境,增强学生的感知和体验。
2. 互动式教学法:通过问答、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欲望。
3. 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教材、课件、图片、音乐等。
2. 教学设备:投影仪、音响设备、白板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展示大雁归来的场景,引导学生关注大雁南飞的现象。
(2)播放音乐《大雁归来》,让学生感受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2. 学习诗歌:(1)学生自读诗歌《大雁归来》,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2)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分析诗歌的结构、韵律和修辞手法。
3. 讨论与探究:(1)学生分组讨论诗歌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并分享自己的理解。
(2)教师引导学生探讨大雁南飞的意义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4. 应用与拓展:(1)学生分组合作,创作以大雁为主题的诗歌或故事。
(2)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大家共同欣赏和评价。
《大雁归来》教案(通用11篇)
《大雁归来》教案(通用11篇)《大雁归来》教案(通用11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雁归来》教案(通用11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雁归来》教案篇1一、说教材:《大雁归来》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4课。
这一单元是以人与生活的联系为线索中的“关爱自然”单元,这单元是以不同题材、从不同角度,表达了人们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忧虑与思考,而这篇文章是一篇自读课文,篇幅并不短。
在内容上虽介绍大雁的生活习性,但同时又像一首抒情诗,字里行间都抒发了作者对大雁的无比喜爱之情。
在作者心目中,大雁的迁徙和日常生活都是富有诗意的,它们像人一样组成一个家庭,有着人一样的亲情,团圆的时候,它们欢呼着旅行,喧闹着觅食、集会;孤独的时候,它们忧郁地鸣叫着,徒劳地寻找着失去的亲属。
它们的到来,宣告了春天的回归,它们的鸣叫则使天空回响着野性的诗歌。
作者有饱含深情语言通过对大雁进行描写,让人们通过对大雁的习性和可爱、可敬之处的了解,激发人们对大雁的热爱与尊重,呼唤人性中的真善美,从而让人们产生一种在行为上自觉地道德责任感,一起维护地球我们这个共同的家园。
我认为作者的写作意图就是:通过了解——热爱——守护,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二、说学情。
初中二年级下期的学生具有一定的理解文意和分析情感的能力。
教师应抓住抒情性散文的特质,开展《大雁归来》的教学。
但初二学生分析句子的方法和体悟散文诗深层情感和的能力还较为欠缺,除了理解大雁的习性外,还需要教师进行适时的点拨,分析大雁的可爱与可敬之处,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的思想内涵。
三、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知识与能力:了解大雁的生活习性,整体把握文意。
过程与方法:品味语言,了解大雁的可爱与可敬之处,从中体会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体会作者呼唤人性、敬畏自然的思想情感。
大雁归来教案设计
大雁归来教案设计.doc第一章:大雁归来简介1.1 课程目标了解大雁归来的背景和意义掌握大雁归来的基本知识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1.2 教学内容大雁归来的定义和特点大雁归来的生物学意义大雁归来的生态环境影响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大雁归来的基本知识和生物学意义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大雁归来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观察法:组织学生观察大雁归来的现象第二章:大雁的生态环境2.1 课程目标了解大雁的生态环境特点掌握大雁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培养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2.2 教学内容大雁的生态环境分类和特点大雁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大雁栖息地的保护与恢复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大雁的生态环境特点和作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大雁栖息地保护与恢复的案例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保护大雁栖息地的重要性第三章:大雁的行为特点3.1 课程目标了解大雁的行为特点掌握大雁的行为习性培养对大雁的保护意识3.2 教学内容大雁的行为特点和习性大雁的社会行为和组织结构大雁的保护与人类活动的关系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大雁的行为特点和习性观察法:组织学生观察大雁的行为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大雁保护的重要性第四章:大雁归来的观测与研究4.1 课程目标学习大雁归来的观测方法了解大雁归来的研究现状培养科学探究能力4.2 教学内容大雁归来的观测方法和技术大雁归来的研究方法和现状大雁归来观测与研究的意义4.3 教学方法实践操作法:指导学生进行大雁归来观测实践文献综述法:引导学生查阅大雁归来的相关研究文献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大雁归来观测与研究的意义第五章:大雁归来的保护与宣传5.1 课程目标学习大雁归来的保护措施了解大雁归来的宣传方法培养环保意识和行动力5.2 教学内容大雁归来的保护措施和方法大雁归来的宣传手段和策略大雁归来保护与宣传的重要性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大雁归来的保护措施和方法案例分析法:分析成功的大雁归来保护与宣传案例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大雁归来保护与宣传的重要性第六章:季节性迁徙的科学探究6.1 课程目标理解季节性迁徙的科学原理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6.2 教学内容季节性迁徙的生态学原理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和方法运用科学方法研究大雁迁徙6.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季节性迁徙的原理和科学探究方法实践操作法:指导学生进行季节性迁徙的观察和记录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进行迁徙现象的探究和分析第七章:大雁归来的环境因素7.1 课程目标了解影响大雁归来的环境因素分析环境因素对大雁迁徙的影响提高环境保护意识7.2 教学内容大雁归来与环境因素的关系气候变化对大雁迁徙的影响人类活动对大雁归来的影响讲授法:讲解环境因素对大雁迁徙的影响案例分析法:分析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大雁归来的具体案例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如何减少对大雁迁徙的负面影响第八章:生物多样性保护8.1 课程目标理解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学习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方法和策略增强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8.2 教学内容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价值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国际和中国政策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践方法和案例8.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保护政策案例分析法:分析国内外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案例小组讨论法:学生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实践生物多样性保护第九章:参与式环境保护活动9.1 课程目标培养学生参与环境保护活动的兴趣学习参与式环境保护活动的组织和实施提高学生的环保行动能力参与式环境保护活动的意义和类型如何组织和实施参与式环境保护活动学生参与环境保护的实践案例9.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参与式环境保护活动的基础知识实践操作法:指导学生设计和实施小型的环保活动小组分享法:学生分享参与环保活动的体验和收获第十章:大雁归来教案总结与反思10.1 课程目标总结大雁归来教案的学习内容反思学习过程中的体会和收获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反思能力10.2 教学内容回顾整个大雁归来教案的主要知识点学生自我反思学习过程和成果讨论如何将所学应用于实际生活和未来学习10.3 教学方法小组分享法:学生分享学习体会和反思成果讲授法:教师总结教案的主要内容和教学经验重点解析重点:大雁归来教案的基本知识和生物学意义。
《大雁归来》教案教学设计
《大雁归来》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大雁归来》的主要内容,掌握其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理解课文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生能够体会到大雁归来的喜悦和大自然的美好。
(2)学生能够培养对动物的关爱和对环境的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朗读课文《大雁归来》,感受课文的语音语调和情感。
2. 课文理解:让学生回答关于课文的问题,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3. 词语学习:让学生学习课文中的新词语,并通过造句练习来巩固词语的使用。
4. 句型练习: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句型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练习。
三、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大雁归来的图片,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 朗读课文:让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的把握。
3. 课文理解:让学生回答关于课文的问题,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4. 词语学习:让学生学习课文中的新词语,并通过造句练习来巩固词语的使用。
5. 句型练习: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句型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练习。
四、教学评价1. 口语表达:通过小组讨论,评估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2. 写作练习:评估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3. 课堂参与: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五、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大雁归来》的课文文本。
2. 图片:大雁归来的图片。
3. 词语卡片:课文中的新词语卡片。
4. 句型模板:课文中的句型模板。
六、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大雁归来的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现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课文朗读:学生齐读课文,体会作者描绘大雁归来的场景,感受文章的语言美。
3. 课文解析:教师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分析大雁归来的意义,引导学生认识大自然的规律。
《大雁归来》教学教案
《大雁归来》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大雁的生活习性和迁徙特点;(2)培养学生观察和记录自然现象的能力;(3)提高学生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调查、讨论等方法,了解大雁的生活习性和迁徙特点;(2)运用记录、绘图、写作等方法,表达自己对大雁的观察和感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动物的情感;(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合作分享的精神;(3)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树立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大雁的生活习性:生活环境、食物来源、繁殖习性等;2. 大雁的迁徙特点:迁徙时间、路线、原因等;3. 大雁与人类的关系:大雁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等;4. 观察大雁的方法:如何观察、记录、分析大雁的行为;5. 保护大雁及其生态环境的措施:法律法规、公益活动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大雁的生活习性、迁徙特点、与人类的关系;2. 教学难点:观察大雁的方法,保护大雁及其生态环境的措施。
1. 教师准备:教材、课件、大雁相关资料、观察工具等;2. 学生准备:笔记本、画笔、观察记录表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大雁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大雁,激发学习兴趣;2. 课堂讲解:介绍大雁的生活习性、迁徙特点、与人类的关系;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大雁的保护措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4. 观察实践:指导学生观察大雁,记录观察结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5. 总结反思: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心得,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
六、教学评价1. 知识掌握: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评估学生对大雁生活习性、迁徙特点和与人类关系的掌握程度。
2. 观察能力:通过学生的观察记录和分享,评价学生的观察细致程度和分析能力。
3. 合作精神:在小组讨论和活动中,观察学生的合作态度和贡献,评估其团队协作能力。
4. 环保意识:通过学生的讨论发言和保护措施建议,了解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和态度。
《大雁归来》名师教案
《大雁归来》名师教案第一章:课程简介1.1 课程背景《大雁归来》是一篇描绘大雁迁徙的科普文章,通过讲述大雁的生活习性和迁徙过程,引导学生了解和关注野生动物,增强环保意识。
1.2 教学目标1.2.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大雁的生活习性和迁徙特点,掌握一定的科普知识。
1.2.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能力,提高学生提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1.2.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关爱野生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1.3 教学重难点1.3.1 教学重点:大雁的生活习性和迁徙特点。
1.3.2 教学难点:理解大雁迁徙的意义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解析对《大雁归来》进行详细解析,包括生字词、句子结构、文章主旨等。
2.2 知识点梳理2.2.1 大雁的生活习性:生活环境、食物来源、繁殖习性等。
2.2.2 大雁的迁徙特点:迁徙时间、路线、速度等。
2.3 拓展知识介绍大雁迁徙过程中的趣闻轶事,激发学生兴趣。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策略3.1 教学方法3.1.1 讲授法:讲解大雁的生活习性和迁徙特点。
3.1.2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拓展知识。
3.1.3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2 教学策略3.2.1 情境创设:通过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进入到大雁的世界。
3.2.2 互动环节:设置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问。
3.2.3 小组合作:分组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大雁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大雁,激发学习兴趣。
4.2 课文学习4.2.1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
4.2.2 精讲细读: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详细讲解,解答学生疑问。
4.3 知识拓展介绍大雁迁徙过程中的趣闻轶事,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4.4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大雁迁徙的意义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第五章:课后作业与评价5.1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大雁归来》公开课教案
《大雁归来》公开课优秀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了解《大雁归来》的背景和意义。
引发学生对大雁归来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1.2 教学内容介绍《大雁归来》的故事背景和作者。
引导学生关注大雁归来现象背后的生态意义。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利用图片和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1.4 教学步骤向学生简单介绍《大雁归来》的故事背景和作者。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大雁归来现象背后的意义。
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大雁归来现象。
第二章:大雁归来的生态意义2.1 教学目标了解大雁归来的生态意义和重要性。
培养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
2.2 教学内容介绍大雁归来的生态意义和作用。
探讨大雁归来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和重要性。
采用讲解和案例分析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大雁归来的生态意义。
利用互动讨论,培养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
2.4 教学步骤讲解大雁归来的生态意义和作用。
分析具体案例,引导学生了解大雁归来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组织学生进行互动讨论,培养他们的生态保护意识。
第三章:大雁归来的观察与研究3.1 教学目标学习观察和研究大雁归来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
3.2 教学内容介绍观察和研究中雁归来的方法和技巧。
学习如何记录和分析大雁归来的数据。
3.3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研究。
利用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3.4 教学步骤介绍观察和研究中雁归来的方法和技巧。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学习如何记录和分析数据。
引导学生进行数据分析,分享研究成果。
第四章:大雁归来的保护与传承了解大雁归来的保护意义和传承价值。
培养学生的文化传承意识。
4.2 教学内容介绍大雁归来的保护意义和传承价值。
探讨如何保护和传承大雁归来的文化。
4.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和案例分析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大雁归来的保护意义。
利用互动讨论,培养学生的文化传承意识。
4.4 教学步骤讲解大雁归来的保护意义和传承价值。
《大雁归来》公开课名师教案
《大雁归来》公开课名师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大雁归来》。
(2)学生能够理解诗歌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3)学生能够分析诗人的情感表达,体会到大雁归来对作者的重大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
(2)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分析、讨论,培养学生欣赏诗歌、理解情感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关注生态环境。
(2)培养学生珍惜友情,懂得感恩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大雁归来》的正确朗读与背诵。
(2)理解诗歌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3)分析诗人的情感表达,体会到大雁归来对作者的重大意义。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2)学生对诗人情感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视频等形式,介绍大雁归来的自然现象。
(2)引导学生关注大雁归来对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2. 朗读诗歌(1)学生自读诗歌《大雁归来》。
(2)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
(3)分组朗读,互相评价。
3. 诗歌解析(1)学生自主学习,理解诗歌内容。
(2)合作探讨,分析诗歌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3)教师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人情感。
四、课堂小结1. 回顾诗歌内容,强调大雁归来对作者的重大意义。
2.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3. 强调关注生态环境,珍惜友情等情感态度。
五、作业布置1. 朗读、背诵诗歌《大雁归来》。
2. 运用本节课所学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写一段话描述自己喜欢的事物。
3. 观察周围的自然环境,关注生态环境,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的感受。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评估:检查学生完成的朗读、背诵和写作作业,评价学生的掌握程度。
大雁归来语文课教案设计
大雁归来语文课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大雁归来》。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如“归巢”、“迁徙”等。
(3)了解大雁的生活习性和迁徙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结构,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和判断,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和动物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2)培养学生珍惜友情、团结协作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大雁归来》。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3)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2. 教学难点:(1)生词和短语的理解和运用。
(2)对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和判断。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课文《大雁归来》的PPT或黑板。
(2)生词和短语的卡片。
(3)相关的大雁图片或视频。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大雁归来》。
(2)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生词和短语。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大雁的迁徙场景,引导学生关注大雁。
(2)提问:“你们知道大雁为什么会迁徙吗?”2. 自读课文(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大雁归来》。
(2)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注意生词和短语的发音和意义。
3. 学习生词和短语(1)教师出示生词和短语的卡片,引导学生学习和记忆。
(2)学生通过组内讨论,巩固生词和短语的意义和用法。
4. 分析课文结构(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与合作探讨,总结课文的主要观点。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大雁归来》。
(2)运用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写一段关于大雁迁徙的话。
2. 拓展作业:(1)调查其他动物的迁徙习性,制作PPT或手抄报进行展示。
(2)以“保护大自然,从我做起”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课堂纪律等方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态度。
《大雁归来》教案
《大雁归来》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大雁归来的时间、原因及其对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运用互联网、图书等资源,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野生动物的情感。
(2)增强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大雁归来的时间、原因及其对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2. 教学难点:(1)大雁归来的生物学原理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如何培养学生关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情感。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掌握大雁归来的相关知识。
(2)设计教学活动方案。
(3)准备多媒体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1)预习相关知识。
(2)分组准备讨论、探究活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多媒体展示大雁归来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一现象。
(2)提问:“你们知道大雁为什么会归来吗?”激发学生思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大雁归来的原因和意义。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学习效果。
3. 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大雁归来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总结。
4. 案例分析(1)教师展示大雁归来的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思考。
(2)学生发表见解,教师点评、总结。
5. 实践活动(1)学生分组设计保护大雁、维护生态平衡的宣传活动。
(2)各组汇报活动方案,教师点评、总结。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问题的方式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大雁归来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3. 实践活动:评价学生在保护大雁、维护生态平衡方面的创意和实际行动。
六、教学延伸1. 家庭作业(1)让学生观察周围生态环境,记录大雁归来的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雁归来
【教学目标】
1.积累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
2.赏析文章优美的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关爱动物、热爱大自然的美好品质。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赏析形象优美的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关爱动物、热爱大自然的美好品质,学会独立思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每当肃杀的秋季,仰视寥廓的万里霜天,时常可以见到一群群自北向南飞行的鸿雁,它们组成整齐的行列,时而如“一”字,时而如“人”字。
今天我们学习《大雁归来》,看看这篇文章能为我们增添哪些关于大雁的记忆?
二、走近作者
利奥波德:美国著名生态学家和环境保护主义的先驱,享誉世界的伦理学家,被称为“美国新环境理论的创始者”。
影响深远的作品是《沙乡年鉴》,这是他对于自然、土地和人类与土地的关系与命运的观察与思考的结晶。
(学生根据课下注释及课外搜集了解作者)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小组合作讨论教师提出的问题,形成自己的见解,教师再予以补充)教师提出下列问题:
1.本文主要写了什么?(春天,大雁归来的情景)
2.作者对大雁做了哪些描写?突出了大雁哪些个性特点?(写了大雁归来、觅食集会,突出大雁是具有灵性的候鸟,是报春使者,善远飞,善群居,重友情,有联合观念。
)3.作者在大雁身上找到了哪些失去的东西?(善良、友情、亲情、联合的观念、大自然的诗意)
四、细读课文,品味精彩
1.品一品,文章形象优美的语言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细读课文,讨论交流。
以我喜欢……是因为……的句式说话。
)明确:
①大量运用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等,使文章形象生动,可读性强;
②丰富的词汇使文章富有感染力;
学生仿写句子,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例:
一只燕子的来临说明不了春天,但当一群大雁冲破了三月暖流的雾霭时,春天就来到了。
一股刺骨的寒风说明不了冬天,但当漫天的凛冽的风夹杂着雪花时,冬天就来了。
一棵树的叶子落光说明不了冬天,但当一片树林受不了十一月寒风的折磨时,冬天就来了。
一片落叶的飘零说明不了秋天,但当一层层叶子沐浴在金黄的大地的怀抱时,秋天就来了。
一只鸣蝉的死亡说明不了秋天,但当一片麦田更换了十月的新衣时,秋天就来了。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交流)
2.悟一悟,融化在字里行间的爱
学生再读课文,思考:
①为了观察研究大雁,作者都是怎么做的?
他半夜三更偷偷“潜伏”在沼泽里,只为了聆听大雁的集会;几乎年年都统计光临农场的大雁的数据,并作科学的考察(观察大雁的生活习性)。
②同学们所造的好句都源于丰富的心灵与用心的学习,那么作者呢?他又何以将大雁写得如此生动、形象而感人至深?而又是什么推动他为大雁付出那么多呢?
(明确:是爱。
他在字里行间处处流露着对大雁的深情。
)
③学生找出最能体现作者情感的句子,有感情的大声朗读出来加深理解。
五、拓展延伸,引发思考
作者用了许多拟人手法描写大雁,在作者心目中,大雁像人类一样具有灵性。
雁群就像人群似的,有集会,有辩论,讲亲情,讲友谊。
大雁身上有许多珍贵的品质:团结,勇敢,善良,温和,大方。
这些从文中许多地方都可以看出来。
同时作者对失去同伴的孤雁充满了怜悯之情,对猎杀者则充满了愤怒和谴责之情。
结合研讨与练习一,思考人们究竟“失去”了什么?(鼓励学生发表有个性的见解,激发学生爱护鸟类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
六、课堂小结
1.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2.教师总结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