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五单元第20课西学东渐习题岳麓版必修3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复习题:第五单元 第20课 西学东渐
一、单项选择题1.郑观应曾批评洋务运动:“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常不相及。
〞这实际是指〔〕A.中国失去了开展的机遇B.洋务派没有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制度C.中国和西方差距太大D.西方国家阻挠中国工业化2.1872年,有人作诗云:“见闻历历备于此,读之可惊复可喜。
费去十文买一纸,博古通今从此始。
〞诗中所提的“纸〞是〔〕A.传单B.信件C.报纸D.书籍3.梁启超曾说:“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自甲午一役始也。
〞这主要表现为〔〕A.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B.兴起“实业救国〞思潮C.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D.维新思想转变为政治理论4.胡适在1910年6月30日给母亲的信中说:“如今时势,科举既停,上进之阶,唯有出洋留学一途。
〞由此可见〔〕A.废科举阻断读书人的仕途B.留学成为进取仕禄的主要途径C.国内的新式教育仍未起步D.辛亥革命推动了留学成为热潮5.“中国空虚不在无船无炮,而在无人无财,此皆政教之过也,……不思整伤纪纲,而惟鹜心于凶器之末何钦?〞这一言论是〔〕A.顽固派对洋务派的批评B.洋务派对顽固派的批评C.维新派对洋务派的批评D.革命派对立宪派的批评6.“旧者不知通,新者不知本。
不知通,那么无应敌制变之术;不知本,那么有菲薄名教之心。
〞以上言论应出自〔〕A.魏源B.洪仁玕C.张之洞D.康有为7.近代中国某思想家撰文疾呼:“所谓立宪者,固将有上下两院,……今上院之法定议员,谁为之耶?其曰皇族,那么亲王、贝子是已;其曰贵族,那么八家与内外蒙古是已;其曰高僧,那么卫藏之达赖、班禅是已。
是数者,皆汉族之所无而异种之所特有,是议权仍不在汉人也。
〞该思想家应是〔〕A.林那么徐B.康有为C.谭嗣同D.章太炎8.明末传教士利玛窦等人学汉语、穿儒服、敬祖先、祀郊天,宣扬“耶儒合流论〞,以致传教士“出人宫廷,颇形利便,与太监往来,常乘机言圣教道理〞。
由此可见,西方传教士在华权力得以开展主要是因为〔〕A.获得社会上层的大力支持B.天主教与儒学宗旨一致C.传教士尊重中国文化风俗D.中西经济文化交流增多9.王韬认为:“唯君民同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得以下递------如中国三代以上之遗意。
岳麓版必修3高二历史一课一练: 第五单元20课 西学东渐
第20课西学东渐1.魏源是中国近代放眼世界的先行者,他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他的代表作是()A.《资政新篇》B.《孔子改制考》C.《海国图志》D.《天演论》2.鸦片战争时期,魏源批评当时“御诸内河不若御诸海口,御诸海口不若御诸外洋”的海防主张,认为“守外洋不如守海口,守海口不如守内河”。
魏源的主张反映了这一时期()A.海禁思想被远洋开拓思想所取代B.洋务派开始着手海防建设C.有识之士主张学习西方海防模式D.清朝海军实力远逊于列强3.1876年,郭嵩焘出使海外期间常写信给李鸿章,报告日本派到西洋的留学生不限于机械一门,学政治、经济的都有,劝其扩大留学范围。
他的这些言论引起了士大夫们的谩骂,有人说他是“汉奸”。
结果,出使不到两年他就回国了。
这说明()A.李鸿章的洋务思想日趋保守B.郭嵩焘对西方体制过于推崇C.郭嵩焘的主张超越主流思想D.清廷的对外政策发生了变化4.19世纪八九十年代,李鸿章在为格致书院所出考题中,曾问到西方测温、测热、测电的方法,问到西方平弧三角与《周髀算经》的关系,问到西方关于64种化学物质在中国语言为何物……这说明当时的中国人() A.开始开眼看世界B.坚持“中体西用”C.普遍接受西式教育D.关注西方科技5.在列强的坚船利炮面前,冯桂芬等人认为,中国必须对各种先进器物“能造、能修、能用”,“始可自立于天下”,否则利器尽在他人之手,“适足取败而已”。
这里,他们的核心主张是()A.师夷长技B.维新变法C.民主革命D.民主科学6.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经历了“器物—制度—思想文化”等阶段,其中最早提出学习西方君主立宪制度的是()A.林则徐等地主阶级抵抗派B.李鸿章等地主阶级洋务派C.郑观应等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派D.康有为等资产阶级维新派7.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指出:“上下千岁,无时不变,无事不变”,“变者,天下之公理也”,驳斥封建顽固派“墨守祖宗成法”。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 第20课 西学东渐 同步测试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第20课西学东渐一、单选题(共15题;共30分)1.戊戌维新之前,主张维新的人,发表各自意见。
严复在《上皇帝万言书》请皇帝“结百姓之心”方法是“亲至沿海各地,巡守省方,纵民嵩呼,瞻识共主。
”谭嗣同在《仁学》中说:“君也者,为民办事者也。
事不办而易其人,亦天下之通义也。
”依据这些资料,下列叙述何者最为适宜()A. 两位维新者,都抱有新思想,都反对旧观念B. 认同维新者,重点各有不同,但都主张民主C. 严复思想激进,谭嗣同思想保守D. 严复思想保守,谭嗣同思想激进2.导致中国人由学习西方“器物”转向学习“制度”的决定性因素是A.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不断加深B.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C. 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不断走向科学D. 中国无产阶级独立登上历史舞台3.严复在《与外交报主人论教育书》中说:“中西学之为异也,如其种人之面目然,不可强谓似也。
故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
”“取骥之四蹄,以附牛之项领,从而责千里焉,固不可得,而田垄之功又废也。
”在此,严复()A. 认为民主政治不符合中国人的习惯B. 只主张学习西方的技术C. 批驳了“中体西用”论D. 鼓吹民主革命4.英国大炮轰开了中国闭关自守的大门,使一些爱国知识分子从“天朝上国”的美梦中惊醒,一股新思想萌发了。
这一新思想的核心是()A. 改革内政,振兴清朝B. 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C. 学习新技术发展资本主义D. 启迪人们摆脱封建思想束缚5.维新思想家严复说:“尝谓中西事理,其最不同而断乎不可合者,莫大于中之人好古而忽今,西之人力今以胜古;中之人以一治一乱、一盛一衰为天行人事之自然,西之人以日进无疆、既盛不可复衰、既治不可复乱,为学术政化之极则。
”严复此言旨在()A. 比较中西文化的不同B. 解释中西盛的原因C. 揭示中国文化的特征D. 为变法寻求理论依据6.中华文明一直是相对独立地发展的,并以其优越性向外输出,在东亚地区形成了以中国为中心的汉文化圈……中国人习惯于以居高临下的姿态,环视四方。
高中历史5.20西学东渐课后作业岳麓版必修3
第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第20课西学东渐一、选择题1.某学者曾说:“他的思想中有着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微弱呼声,有过倾慕资产阶级政体的闪光,然而,他却跳不出封建忠君思想的窠臼,可悲地扮演了为封建社会炼石补天的角色。
”这位学者评价的是( )A.魏源B.曾国藩C.洪仁玕D.郑观应解析:抓住材料关键信息“跳不出封建忠君思想的窠臼”“为封建社会炼石补天的角色”,可知,此人属于封建地主阶级,C项为农民阶级代表,D项为早期维新派代表,B项曾国藩主张“中体西用”,反对学习西方政治体制,与“有过倾慕资产阶级政体的闪光”不符合,故选A项。
答案:A2.英国《泰晤士报》记者濮兰德认为李鸿章“是中国最好与最勇敢的舵手”,他“寻找人员与方法去填补漏水的船身、修整被击碎的帆桅。
多年来……用了大量的油漆与布料,把这艘船保持在外观上适于航海的状态。
”材料中“船”“油漆与布料”主要喻指( )A.清朝封建统治西方先进科技B.清朝封建统治君主立宪制度C.清朝封建制度民主共和制度D.清朝封建制度养兵练兵之法解析:材料关键信息“是中国最好与最勇敢的舵手”“填补漏水的船身、修整被击碎的帆桅”,表明李鸿章使这艘船保持着适于航海的状态。
而洋务运动的核心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即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来挽救封建统治,结合上述内容可以判断,选择A项。
答案:A3.有历史学家评论道:“须知那个时候的中国,要在充斥封建主义旧文化的天地里容纳若干资本主义的新文化,除了‘中体西用’还不可能提出更好的宗旨来。
”此观点强调了“中体西用”() A.符合当时中国国情 B.可以挽救民族危机C.是理想的救国方案D.具有明显的落后性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的开展有利于中国经济的近代化,但是,其经济发展道路并不是救治中国的理想方案和挽救民族危机的良方,故排除B、C两项;“中体西用”有利于引进西方先进技术,D项说法与题干的主旨不符。
答案:A4.中国近代史上的一部分人“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其主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
岳麓版历史必修三 第二十 课西学东渐同步训练(含详解答案)
岳麓版历史必修三第二十课西学东渐同步训练一、选择题1.1898年孙宝碹写道:“澳洲土蜂无针。
自窝蜂有针者入境,无针者不数年灭。
余为之掩卷动色曰:诚如斯言,大地之上,我黄种及黑种、红种其危哉!”这表明他A.反对种族歧视政策,主张种族平等B.从生物学实例得出了不合理认识C.接受进化论,认识到民族危机严重D.认同革命思想反对盲从盲信现象2.1895年,严复在《原强》中阐述了“自由为体,民主为用”的思想。
张之洞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发表《劝学篇》,把“中体西用”的思想发挥到了极致。
晚清“体用之争”A.割裂了传统的中国文化B.促进了人们思想的启蒙C.都是为了维护封建制度D.表明民主自由深入人心3.钱穆在《国史大纲》中指出:“惜乎当时《注:19世纪末)已届学绝道丧之际,学术之培养之成熟,非短时间所能期望。
……而外患之侵逼日紧,内政之腐败依然,一般人心再不能按排,于是对全部政治彻底改革之要求蓬勃四起。
”这一认识A.解释了维新运动兴起的必然性B.说明了文化革命势在必行C.反映了国人救亡图存的曲折D.促进三民主义思想的提出4.有人说洋务运动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这里的“柳”是指A.增强封建统治的力量B.出现新的经济因素和阶级力量C.抑制外国经济实力的扩张D.引进近代科学技术5.长久以来在中国社会形成的“贵华夏”“贱夷狄”的传统思想观念的藩篱开始被冲破,一批先进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开始以一种新的眼光审视世界,这一新的眼光主要新在A.知识界出现了“经世致用”的呼声B.鸦片战争的失败激发了国人的爱国心C.一些有识之士开启了学习西方的思潮D.“强国御辱”成为那个时代的最强音6.梁启超说:“吾二十年前所著《戊戌政变记》,后之作清史者记戊戌事,谁不认为可贵之史料?然谓所记悉为信史,吾已不敢自承。
何则?感情作用所支配,不免将真迹放大也!治史者明乎此义,处处打几分折头,庶无大过矣!”这说明A.需结合史料特征理性分析史料价值B.《戊戌政变记》将事实放大不是信史C.直接史料比间接史料具有更大价值D.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已变得模糊不清7.曾国藩在强调“义理”的同时,肯定了“经济”的重要性,在姚鼐“义理、考据、辞章”三学并举观的基础上,提出了“义理、辞章、经济、考据”四学并举的观点。
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第20课 西学东渐作业 岳麓版必修3
第20课西学东渐[随堂检测]1.魏源认为“五帝不袭礼,三王不沿乐。
”这说明他( )A.主张革故鼎新B.提倡师夷长技C.强调中体西用D.否定礼乐制度解析:选A。
“五帝不袭礼,三王不沿乐”意思为最早的“五帝”和“三王”都没有遵循一定的规矩或制度,反映了魏源借古讽今,抒发对保守派遵循祖制的不满,因此其主张为革故鼎新,故A项正确;题不能反映出“师夷长技”,故B项错误;“中体西用”是洋务派的观点,故C项错误;题干中不能反映否定礼乐制度,故D项错误。
2.著名学者钱乘旦认为:在现代化推进的过程中,在“抗拒”与“接受”之外,“还有第三种可能性,它接受现代化是为了控制现代化,让它为维护传统的价值取向服务”。
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符合上述观点的事件是( )A.洋务运动B.辛亥革命C.新文化运动D.五四运动解析:选A。
洋务运动主张“中体西用”,试图利用西方技术来维护腐朽的封建制度,与材料“为维护传统的价值取向服务”相一致,故A项正确;辛亥革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所维护的是资产阶级利益,与材料信息“为维护传统的价值取向服务”不一致,故B 项错误;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领域反封建斗争的延续,呼吁打倒孔家店,希望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与材料信息“为维护传统的价值取向服务”不符,故C项错误;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与材料信息“为维护传统的价值取向服务”不符,故D项错误。
3.“臣窃闻东西各国,皆以立宪开国会之故。
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
”材料中“臣”的主张是( ) A.师夷之长技以制夷B.实行君主专制C.实行君主立宪制D.实行民主共和制解析:选C。
据材料中“臣”可知有君,据“立宪”可知材料中所涉及的制度为君主立宪制,故C项正确;材料已涉及制度层面变革,故A、B项错误;材料中有君主,故D项错误。
4.“激烈的改革派都是急进的民族主义者,但他们仍然希望清王室可以领导中国不致危亡。
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第20课 西学东渐课时作业 岳麓版必修3
第20课西学东渐一、选择题1.1840年10月,林则徐在给道光帝的密折中指出:“自道光元年(1821 年)至今,粤海关已征银三千余万两。
收其利者,必须预防其害。
若前此以关税十分之一制炮造船,则制夷已可裕如,何至尚形棘手?”由此可见他( )①批评朝廷的闭关锁国政策②主张利用海关税收加强海防建设③视“制炮造船”为“制夷”的重要手段④希望扭转鸦片战争的被动局面A.①③B.②④C.①②④D.②③④解析:选D。
本题可用排除法。
材料没有提及闭关锁国政策,故排除①,从材料内容看,③显然是材料中所提到的,故本题选D。
2.“(它)毕竟使中国人看到了另一个陌生的世界,看到了那个世界的部分,并设法把这部分引进到中国来,而成为中西文化频繁接触后的当时两者可能结合的一种形式……给僵化的封建文化打开了缺口。
”材料评述的是( )A.经世致用B.“中体西用”C.维新思想D.“兼容并包”解析:选B。
“两者可能结合的一种形式……给僵化的封建文化打开了缺口”是对洋务派“中体西用”主张的描述,洋务派把西方先进科技嫁接到中国专制制度和传统文化上,体现了两者的结合,并给僵化的封建文化打开了缺口。
故选B项。
3. 观察右图,你认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该漫画描绘的是抵抗派“师夷之长技以制夷”B.该漫画描绘的是清末“新政”C.该漫画描绘的是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D.该漫画描绘的是洋务派“中体西用”解析:选D。
本题考查洋务派“中体西用”的思想。
从漫画中提取有效信息:大树上,东方封建制度“嫁接”了西方先进技术,而大树的主干和土壤都是原先的“封建制度”和“小农经济”。
说明以原先旧的制度体制为主,在原有体制制度上嫁接了西方的先进技术,体现了洋务派“中体西用”的主张。
4. 某图书目录有如下内容:上古茫昧无稽考……周末诸子并起创教考……诸子创教改制考……诸子改制托古考……汉武帝后儒教一统考。
据此判断该图书是( ) A.《海国图志》B.《新学伪经考》C.《孔子改制考》D.《变法通议》解析:选C。
【2019-2020】高中历史第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第20课西学东渐课后作业岳麓版必修3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2019-2020】高中历史第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第20课西学东渐课后作业岳麓版必修3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部门: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基础夯实1.某学者曾说:“他的思想中有着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微弱呼声,有过倾慕资产阶级政体的闪光,然而,他却跳不出封建忠君思想的窠臼,可悲地扮演了为封建社会炼石补天的角色。
”这位学者评价的是( ) A.魏源 B.曾国藩 C.洪仁玕 D.郑观应2.英国《泰晤士报》记者濮兰德认为李鸿章“是中国最好与最勇敢的舵手”,他“寻找人员与方法去填补漏水的船身、修整被击碎的帆桅。
多年来……用了大量的油漆与布料,把这艘船保持在外观上适于航海的状态。
”材料中“船”“油漆与布料”主要喻指( ) (导学号52400063)A.清朝封建统治西方先进科技B.清朝封建统治君主立宪制度C.清朝封建制度民主共和制度D.清朝封建制度养兵练兵之法3.有历史学家评论道:“须知那个时候的中国,要在充斥封建主义旧文化的天地里容纳若干资本主义的新文化,除了‘中体西用’还不可能提出更好的宗旨来。
”此观点强调了“中体西用”()A.符合当时中国国情B.可以挽救民族危机C.是理想的救国方案D.具有明显的落后性4.梁启超曾这样评价洋务派:“知有兵事而不知有民政,知有外交而不知有内治,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民,知有洋务而不知有国务。
”据此,可判断出他( )A.反对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B.主张发动民众来抵抗外来侵略C.已认识到洋务运动的缺陷D.要求同西方建立平等的外交关系5.“近代百年第一次民族反思是由中日甲午战争引发的”,这是因为当时的先进人士认识到挽救旧中国就必须( )A.唤醒民众进行反侵略斗争B.彻底批斗儒家传统思想C.学习西方的政治文明D.进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6.1895年,严复翻译《天演论》,宣扬“进者存而传焉,不进者病而亡焉”的思想。
(部编本人教版)最新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第20课 西学东渐课时作业 岳麓版必修3【经典练习】
第20课西学东渐一、选择题1.1840年10月,林则徐在给道光帝的密折中指出:“自道光元年(1821 年)至今,粤海关已征银三千余万两。
收其利者,必须预防其害。
若前此以关税十分之一制炮造船,则制夷已可裕如,何至尚形棘手?”由此可见他( )①批评朝廷的闭关锁国政策②主张利用海关税收加强海防建设③视“制炮造船”为“制夷”的重要手段④希望扭转鸦片战争的被动局面A.①③B.②④C.①②④D.②③④解析:选D。
本题可用排除法。
材料没有提及闭关锁国政策,故排除①,从材料内容看,③显然是材料中所提到的,故本题选D。
2.“(它)毕竟使中国人看到了另一个陌生的世界,看到了那个世界的部分,并设法把这部分引进到中国来,而成为中西文化频繁接触后的当时两者可能结合的一种形式……给僵化的封建文化打开了缺口。
”材料评述的是( )A.经世致用B.“中体西用”C.维新思想D.“兼容并包”解析:选B。
“两者可能结合的一种形式……给僵化的封建文化打开了缺口”是对洋务派“中体西用”主张的描述,洋务派把西方先进科技嫁接到中国专制制度和传统文化上,体现了两者的结合,并给僵化的封建文化打开了缺口。
故选B项。
3. 观察右图,你认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该漫画描绘的是抵抗派“师夷之长技以制夷”B.该漫画描绘的是清末“新政”C.该漫画描绘的是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D.该漫画描绘的是洋务派“中体西用”解析:选D。
本题考查洋务派“中体西用”的思想。
从漫画中提取有效信息:大树上,东方封建制度“嫁接”了西方先进技术,而大树的主干和土壤都是原先的“封建制度”和“小农经济”。
说明以原先旧的制度体制为主,在原有体制制度上嫁接了西方的先进技术,体现了洋务派“中体西用”的主张。
4. 某图书目录有如下内容:上古茫昧无稽考……周末诸子并起创教考……诸子创教改制考……诸子改制托古考……汉武帝后儒教一统考。
据此判断该图书是( ) A.《海国图志》B.《新学伪经考》C.《孔子改制考》D.《变法通议》解析:选C。
高中历史第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第20课西学东渐课时作业(含解析)岳麓版必修3
第20课西学东渐[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林则徐至广东禁烟时称茶叶、大黄是“制夷之大权”,认为“彼万不敢以侵凌他国之术,窥视中华。
”魏源则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这表明( )A.林则徐是“开眼看世界第一人”B.“天朝上国”观念有所改变C.英国受制于中英贸易D.华夷观念被打破解析:材料分别描述了林则徐和魏源两人的观点,不是表明林则徐是“开眼看世界第一人”,故A项错误;林则徐至广东禁烟时仍认为“彼万不敢以侵凌他国之术,窥视中华”,但魏源在1842年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后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反映出中国人认识到了西方的长处,以中国为中心的“天朝上国”观念有所改变,故B项正确;英国受制于中英贸易与魏源主张不符,故C项错误;魏源仍称西方为“夷”,可见没有打破华夷观念,故D项错误。
答案:B2.“他虽然不懂外语,却注意采访夷情,派人专门收集外国人在澳门出版的报纸书刊,并把懂英文的人招入钦差行辕,进行被当时顽固派认为是大逆不道的翻译工作。
”材料中的“他”()A.被誉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B.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新思想C.最早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D.主张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解析:根据题干中“采访夷情”“钦差”“翻译”等信息判断“他”是指林则徐。
林则徐作为钦差大臣在广东主持禁烟期间,为了解对手设立译馆,编译出《四洲志》《各国律例》等,被称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故选A项;B项指的是魏源,C、D两项分别指的是地主阶级洋务派和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派。
答案:A3.19世纪中期,日本一位著名维新思想家在读到一本由中国翻译到日本去的书后,拍案感慨,在该书“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主张的引导下,他在思想上实现了从排斥西方到学习西方的重大变化。
这本书是( )A.《海国图志》B.《四洲志》C.《天演论》D.《孔子改制考》解析:由题干中“19世纪中期”“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从排斥西方到学习西方”,可知是魏源的《海国图志》,故选A项。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第20课 西学东渐习题 岳麓版必修3
第20课西学东渐一、开眼看世界:地主阶级抵抗派1.背景。
(1)鸦片战争前后,①____________对中国冲击加剧。
(2)中国与西方世界的联系扩大。
2.目的:为了解西方,抵御外侮,一批先进中国人开始以新的眼光审视世界。
3.代表人物。
(1)林则徐:设立译馆,组织翻译外文报刊和《各国律例》,编译②__________,是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2)魏源:放眼世界的先行者。
依据《四洲志》,编写《③________》,提出“④______________”的思想主张。
4.评价:“开眼看世界”发展成一股社会思潮。
从此,为抵御外辱、谋求民族与国家独立自强而探究、学习西方,逐渐成为中国近代的思想主流。
答案:①外国资本主义 ②《四洲志》 ③海国图志④师夷长技以制夷♨温馨提示西学东渐此时的“西学东渐”仅仅限于知识分子个人行为的著书立说的方式传播,没有实践,由于认识不足,对西方的学习只是停留在技术层面上。
【应用提升】1.鸦片战争后萌发的新思想主要“新”在( )A.觉察到空谈义理无助于解决实际问题B.面对社会现实呼吁革除弊端C.抛弃“天朝上国”观念,开始注目世界D.主张学习西方,寻求强国御侮之道解析:新思想的核心内容即“向西方学习”。
A、B、C三项是新思想萌发的背景。
答案:D二、体用之争:地主阶级洋务派1.时间:19世纪60—90年代。
2.焦点:是否要兼采①________变革救世的问题。
3.各自主张。
(1)洋务派:倡行“②________,西学为用”的文化主张。
在维护固有的制度和纲常礼教的前提下,只有“力师西法”,采用西方的实用科技,才能“自强”、“求富”。
(2)顽固派:坚守“③________”的精神堤防,反对“西学为用”、“师事夷人”,主张原封不动地维护既有的格局。
(3)早期维新派:以④________、郑观应为代表的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是洋务派和洋务运动的支持者。
他们通过奏疏、著述进一步阐明中西文化的体用关系,斥责顽固派的守旧言行,热忱为学习西方拓展前进道路;有的人加入洋务大吏的幕府,为洋务事业谋划奔走,有的人以商股身份直接参与洋务企业的经营管理。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 第20课 西学东渐同步测试
1.道光十九年(1839年)林则徐到广东查禁鸦片之时, 义律的禀帖中有“使两国彼此相安”之语(这里的“两国”是指英国和中国)。
林则徐在《札广州府协传谕义律批驳请给红牌禀》中予以严厉驳斥:“即如两国二字, 不知何解……”林则徐“不知何解”的原因是()A.“天朝上国”的观念浓厚B.林则徐对英国一无所知C.中国比英国强大D.中英两国办事风格格格不入2.有文章指出,在历史上曾起过抗拒西方入侵作用的“传统的民族主义”到戊戌前后已成为挽救民族危亡的障碍。
而当时出现的一种重要思想理论则起到了“打破传统民族主义障碍,使近代民族主义观念得以重新确定”的作用。
下列符合材料中的“重要思想理论”的是()A.扶清灭洋B.进化论C.中体西用D.民主和科学3.康有为说:“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
”邹容说:“革命者,天演之公例也。
革命者,世界之公理也。
”二者的共同依据是()A.民主共和说B.社会进化论C.君主立宪说D.经世致用说4.《海国图志》中谈道:“立君而继嗣不贤,或至暴虐,国亦终乱,将何以善后?于是,乾隆五十四年(1789)春各省衿耆会议于费治弥亚,共推华盛顿为首,身后公举贤者更代,不世及,不及任。
”表明作者认为美国民主选举总统的目的是()A.防止国家出现混乱 B.克服元首世袭的弊端C.解决权力交接问题D.顺应社会精英的要求5.19世纪末,严复首次在中国系统介绍达尔文的进化论、孟德斯鸠的法哲学思想,借卢梭的人权论反对君权。
这一时期他先后四次参加科举考试未中,1909年,欣然接受了清政府所赐“进士出身”的荣誉称号。
对此解释合理的是()A.严复转而认可清朝统治 B.资产阶级民权思想传播受挫C.严复思想逐渐趋于保守D.近代知识分子思想新旧杂陈6.19世纪末,有人认为:“不变其习,不能变法,不变其法,不能变器……西艺非要,西政为要……不可变者伦纪也,非法制也。
圣道也,非器械也。
心术也,非工艺也……若守此不失,虽孔孟复生,岂有议变法之非者哉。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20课西学东渐 (练习)
第20课西学东渐(练习)1.两次鸦片战争失败的屈辱极大地激发了中华文明中蕴含着的深厚的爱国思想。
也正是从这种可贵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忧患意识之中,中华文明与现代西方文明开始融合。
这种融合首先发生于( )A.政治领域 B.军事技术领域C.经济领域 D.思想文化领域2.魏源的《海国图志》对英国政体作了详细介绍,其意图不是( )A.希望中国进行政治改革B.反思中国战败教训C.探究英国获胜原因D.让国人了解英国国情3.“洋人制胜之道,专以轮船、火器为先……又本之天文度数,参以勾股算法,故能巧法奇中。
”持这种观点的应属于( )A.顽固派 B.洋务派C.早期维新派 D.维新派4.“他们竭力地巩固而非取代现存的秩序,而且全然没有经济发展、工业革命和现代变革的概念。
由此,他们的努力只不过造就了散落在一个传统国家的一些新派孤岛而已。
”上述言论针对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C.维新变法运动 D.辛亥革命5. “孔子拨乱升平,托文王以行君主之仁政,尤注意太平,托尧舜以行民主之太平。
”这段材料出自( )A.《新学伪经考》 B.《天演论》C.《变法通议》 D.《孔子改制考》6.西方某史学家在评论近代中国的某一派别时说:“他们印刷了一系列小册子,重新解释了儒家思想,为帝国体系下发生的巨变进行辩护。
”该派别应是( ) A.洋务派 B.早期维新派C.康梁维新派 D.顽固派7.他们只学(西方)技术不学政治制度,充其量是对“破房子”进行“裱糊”而已的半拉子工程。
势必被浩浩荡荡的世界潮流所淹没。
“他们”所属的派别最有可能是( )A.地主阶级抵抗派B.资产阶级维新派C.地主阶级洋务派D.资产阶级激进派8.与时俱进、兼收并蓄是儒家思想不断发展的重要途径。
下列属于吸收近代外来文化因素阐释儒家思想的著作是( )A.《春秋繁露》 B.《四书章句集注》C.《农政全书》 D.《孔子改制考》9.甲午战争后,维新运动迅速兴起,针对洋务派提出的“中体西用”的方针,维新派指出,“体”与“用”是不可分的。
高中历史第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第20课西学东渐练习岳麓版必修3 (1)
第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第20课西学东渐1.1839年《澳门新闻报》报道:“中国官府完全不晓得外国的政事,又不询问考求……只有林总督行事与其他官员相反。
”其“林总督相反的行事”是指( )A.抗击英国侵略者B.请人编译西方的书籍、报纸C.虎门销烟D.学习西方政治制度解析:“林总督行事与其他官员相反”说明林则徐对外国的政事关心考求,但作为地主阶级的代表,他并不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答案:B2.观察下列历史人物与书影,哪项说法与史实不相符合( )魏源《海国图志》书影与内容A.该书关注时局,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重要的启迪作用B.图中人物早期满脑都是封建纲常伦理道德C.“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即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与制度D.作者认为“夷之长技”主要是军事技术解析:材料信息阐述了魏源编写《海国图志》的重要目的是“师夷之长技以制夷”,通过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来抵御西方,不涉及制度。
C项符合题意。
答案:C3.“我所认识的中国人之中,只有李鸿章比较热心改革,他具有最进步的思想。
”(参与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常胜军”首脑戈登语)对这里的“最进步的思想”的正确理解是( ) A.“师夷之长技以制夷”B.改革封建专制制度,实行君主立宪C.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巩固清朝统治D.发展民族资本主义,走资本主义道路解析:李鸿章为地主阶级洋务派的代表,主张学习西方科技,以维护清政府的统治。
答案:C4.近代中国某位思想家在某著作中证明孔子是一位维新派,并用孔子来支持自己的变法主张。
这位思想家是( )A.魏源B.康有为C.严复D.谭嗣同解析:康有为打着孔子的旗号宣扬维新变法理论,并积极推动维新变法运动。
因此,B正确。
答案:B5.下列不属于维新思想代表人物的是( )解析:李鸿章是洋务派代表人物,不属于维新派。
康有为、梁启超和严复均是维新派人物。
答案:D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魏源把向西方学习这个近代社会的重大课题,用“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简洁语言作了高度概括……在近代中国思想界留下了前进的足迹,具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0课_西学东渐练习
历史必修三第20课西学东渐练习1、魏源的《海国图志》对英国政体作了详细介绍,其意图不是A.希望中国进行政治改革B.反思中国战败教训C.探究英国获胜原因D.让国人了解英国国情2、在谈到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时,著名历史学家陈旭麓说:“洋务派同改革派的真正差异不过在于:前者只布新而不除旧,后者布新同时除旧。
”能支撑此观点的是A.发展近代工业B.创办新式学校C.实行民主政治D.编练新式军队3、在比较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时,有人认为:“中国变了,但变的是皮毛,不变的是体制。
跟着,日本也变了,但先变的是体制,然后是皮毛。
”这里的“皮毛”是指什么?A.西方科学技术B.西方生活习俗C.西方经济制度D.西方教育制度4、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
失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那才是民族致命伤。
倘使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移到道光咸丰年间,我们的近代化就要比日本早二十年。
”这次发生在“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对中国近代化的推动表现在A.实现了中国政治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B.标志着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C.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D.促使西方民主自由思想的传播5、史学家郝延平在《守旧与革新》一文中谈到:“中国对西方称呼由(19世纪)60年代前的‘夷务’,到七八十年代改称‘洋务’和‘西学’为主。
”这种称呼的变化反映了A.中国人对西方的认识逐步深入B. 由中国为中心向西方为中心转化C.中国人由仇视西方到崇拜西方D. 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转向和解6、导致近代中国人由学习西方“器物”转向学习“制度”的决定因素是A.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不断加深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C.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不断走向科学 D. 中国无产阶级独立登上政治舞台7、右图为我国某城市中的康有为塑像,头戴举人帽,身穿黄袍马褂。
下列说法比较可信的是A.康有为是个因循守旧、保守传统的举人B.康有为坚持儒家传统和君主制,其立宪思想有进步性C.康有为虽为大儒,但彻底摆脱了封建思想,投身维新运动D.康有为提醒国人,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应完全保留,不得改变8、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指出。
【配套K12】高中历史 5.20 西学东渐优化作业 岳麓版必修3
第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第20课西学东渐一、综合题1.“善师四夷者,能治四夷;不善师夷者,外夷制之”反映了一种对待外来事物的观点。
下列人物中最早持有此观点的是( )A.魏源B.曾国藩C.康有为D.孙中山解析:材料反映的观点是“师夷长技以制夷”。
答案:A2.下列晚清时期的言论符合这幅漫画主题的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扶清灭洋”D.“轮车、电邮、机械、百出夷人亦妖术也”解析:材料描绘的场景是一群身着清朝服饰,手执盾牌的人,试图阻止火车的运行。
这体现了封建顽固势力对西方先进技术的抵制,故正确答案为D项。
答案:D3.(2013·重庆文综)清廷兵部左侍郎王茂荫进呈咸丰皇帝一书:“其书版在京,如蒙皇上许有可采,请饬重为刊印,使亲王大臣家置一编,并令宗室八旗以是教,以是学,以知夷难御而非竟无法可御。
”此书很快进入清朝最高决策层的视野,所提出的主张在洋务运动中付诸实践。
该书最有可能是( )A.《四洲志》B.《海国图志》C.《天演论》D.《资政新篇》解析:由题意可知该书提出的御敌思想在洋务运动中付诸实践,《海国图志》中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故B项符合题意。
答案:B4.(2013·大纲全国文综)张之洞在戊戌变法期间撰写的《劝学篇》,在知识分子中产生了极大影响,行销百万册。
这反映出( )A.保守势力转而支持改革B.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已过时C.清政府成为变革的主导者D.洋务派与维新派思想有共同之处解析:张之洞的《劝学篇》畅销百万册,这说明其中的一些主张、思想得到了广大知识分子的赞同,说明“中体西用”的洋务思想仍有很大影响,反映出二者思想主张有共同之处。
A项明显与史实不符,C项也不能由材料推出。
故正确的答案为D项。
答案:D5.(2013·海南单科)1875年,郭嵩焘奏称:“西洋立国有本有末,其本在朝廷政教,其末在商贾,造船、制器,相辅以益其强,又末中之一节也……将谓造船、制器,用其一旦之功,遂可转弱为强,其余皆可不问,恐无此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0课西学东渐一、开眼看世界:地主阶级抵抗派1.背景。
(1)鸦片战争前后,①____________对中国冲击加剧。
(2)中国与西方世界的联系扩大。
2.目的:为了解西方,抵御外侮,一批先进中国人开始以新的眼光审视世界。
3.代表人物。
(1)林则徐:设立译馆,组织翻译外文报刊和《各国律例》,编译②__________,是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2)魏源:放眼世界的先行者。
依据《四洲志》,编写《③________》,提出“④______________”的思想主张。
4.评价:“开眼看世界”发展成一股社会思潮。
从此,为抵御外辱、谋求民族与国家独立自强而探究、学习西方,逐渐成为中国近代的思想主流。
答案:①外国资本主义②《四洲志》③海国图志④师夷长技以制夷♨温馨提示西学东渐此时的“西学东渐”仅仅限于知识分子个人行为的著书立说的方式传播,没有实践,由于认识不足,对西方的学习只是停留在技术层面上。
【应用提升】1.鸦片战争后萌发的新思想主要“新”在( )A.觉察到空谈义理无助于解决实际问题B.面对社会现实呼吁革除弊端C.抛弃“天朝上国”观念,开始注目世界D.主张学习西方,寻求强国御侮之道解析:新思想的核心内容即“向西方学习”。
A、B、C三项是新思想萌发的背景。
答案:D二、体用之争:地主阶级洋务派1.时间:19世纪60—90年代。
2.焦点:是否要兼采①________变革救世的问题。
3.各自主张。
(1)洋务派:倡行“②________,西学为用”的文化主张。
在维护固有的制度和纲常礼教的前提下,只有“力师西法”,采用西方的实用科技,才能“自强”、“求富”。
(2)顽固派:坚守“③________”的精神堤防,反对“西学为用”、“师事夷人”,主张原封不动地维护既有的格局。
(3)早期维新派:以④________、郑观应为代表的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是洋务派和洋务运动的支持者。
他们通过奏疏、著述进一步阐明中西文化的体用关系,斥责顽固派的守旧言行,热忱为学习西方拓展前进道路;有的人加入洋务大吏的幕府,为洋务事业谋划奔走,有的人以商股身份直接参与洋务企业的经营管理。
4.评价。
(1)洋务运动时期的中西体用之争,大体上局限于要不要学习西方⑤________的层面。
(2)冲击了传统“⑥________”的保守观念,为⑦________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答案:①西方文化②中学为体③夷夏④王韬⑤物质文化⑥夷夏之辩⑦西学♨温馨提示洋务派与顽固派洋务派和顽固派虽然在学习西方的认识上存在分歧,但他们的根本目的是一致的,都是要维护清朝的封建专制统治。
【应用提升】2.1875年,郭嵩焘奏称:“西洋立国有本有末,其本在朝廷政教,其末在商贾,造船、制器,相辅以益其强,又末中之一节也……将谓造船、制器,用其一旦之功,遂可转弱为强,其余皆可不问,恐无此理。
”这一认识( )A.是中体西用论的具体表述B.对洋务派思想有所突破C.反映了顽固派的政治主张D.奠定维新变法的思想基础解析:材料强调西洋立国,本末相辅以强,洋务运动只是学习了其“末”,而没有学习其“本”(政治制度和法律),所以无法达到强国的目标,郭嵩焘主张本末皆学,所以是对洋务运动中体西用的突破。
答案:B三、维新思想:资产阶级维新派(改良派)1.产生条件。
(1)早期维新思想的启蒙作用。
A.形成背景:中法战争的结局暴露出洋务运动种种弊端,促使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进行深刻反思。
B.主要主张:改良政治、实行①______________的要求。
(2)19世纪90年代,民族危机的加深。
(3)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和②______________的形成。
2.代表人物及主张。
(1)康有为。
A.主要著作:《新学伪经考》、《③__________》。
B.思想特点:把西学中的有关政治学说与④________相融合。
借用经学的外衣和孔子的亡灵来否定专制统治的思想基础,为维新变法提供理论依据。
(2)梁启超。
A.代表作:《⑤________》。
B.主要思想:积极宣传⑥________思想,用进化论阐述君主立宪取代君主专制的必然性。
(3)谭嗣同。
A.主要著作:《仁学》。
B.主要思想:主张自由平等,批判专制君权、⑦________制度及纲常礼教,倡导男女平等。
(4)严复。
A.主要著作:编译《天演论》。
B.主要思想:用⑧________“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原理阐明变法维新的重要性。
C.地位:是系统地将近代西方文化介绍到中国来的第一人。
3.论战。
(1)双方:资产阶级维新派与封建顽固势力(包括洋务派)。
(2)内容:要不要⑨________;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制度;要不要废“八股”、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
(3)实质:是资本主义思想同封建主义思想的正面交锋。
(4)影响:论战使维新思想传播开来,形成一次影响深远的⑩________运动,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答案:①君主立宪制度②民族资产阶级③孔子改制考④儒家经史⑤变法通议⑥民权⑦宗法等级⑧进化论⑨维新变法⑩思想解放♨温馨提示早期维新思想与康梁维新思想早期维新思想只是针对具体问题提出的一些改革主张,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康、梁维新思想不仅提出了具体改革的方案,而且还为变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历史依据,使变法思想形成较完整的理论。
【应用提升】3.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写道:“康有为以为望变法于朝廷,其事颇难。
然各国之革政,未有不从国民而起者;故欲倡之于下,以唤起国民之议论,振刷国民之精神,使厚蓄其力,以待他日之用。
”这说明( )A.康梁意识到启发民智的重要B.戊戌变法没有借鉴外国经验C.康梁认为变法不能依靠朝廷D.戊戌变法是发自民众的运动解析:材料说变法寄希望于朝廷,是很困难的事,各国的变法都是从民众发起,所以变法要从民众倡导,唤起国民精神,故选A项。
答案:A一、选择题1.19世纪40年代,魏源等人对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有了初步认识,以为是( ) A.军事技术落后 B.社会制度滞后C.政治腐败 D.思想观念陈旧解析:魏源是地主阶级抵抗派,主张向西方学习先进的技术,故A项正确;魏源向西方学习并没有深入制度和思想方面,而其又属于统治阶级,故B、C、D三项排除。
答案:A2.(2014·北京文综)《海国图志》中出现了一些外来词汇,如“西业”(参议院)“里勃里先好司”(众议院)“勃列西领”(总统)等。
结合所学判断,该书( ) A.主要内容是介绍西方政治体制B.对西方政治体制已有所涉及C.提出中国要学习西方代议制度D.为戊戌变法提供了理论基础解析:《海国图志》是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故A项错误;“西业”“里勃里先好司”“勃列西领”等词汇体现出西方的代议制度,《海国图志》中涉及这些外来词汇,反映出它对西方政治体制已有所涉及,故B项正确。
答案:B3.(2014·广东六校联考)维新派指出,洋务运动“利未一见,弊已百出”的根本原因在于“变法不知本原”。
维新派所讲的“本原”是( )A.专制制度 B.工业经济C.传统儒家思想 D.民主制度解析:洋务运动指导思想是中体西用,即不改变封建制度前提下,学习西方科学技术。
维新思想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因此,维新派所讲的“本原”是民主制度。
A、B、C三项不符合维新派思想主张。
答案:D4.(2014·金丽衢一模)右图是中国近代一部著名的思想文著。
它( )A.编者为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B.体现了中国草书的传统艺术特色C.提出了“师夷长技以自强”口号D.迈出了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第一步解析:根据图片信息可知是魏源所著的《海国图志》,《海国图志》开创了向西方学习的先河,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是近代中国思想解放开端。
答案:D5.(2014·黑龙江哈三中考试)在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广州被攻陷,广东籍的户部侍郎罗惇衍说:“人心愤夷已极,而地方官自夷人入城以来,每讳言夷务,甚至文移公牍,称夷务为洋务,又称为外国事件,不敢斥言夷字。
”这说明( )A.天朝上国观念受到冲击B.战争推动洋务思想发展C.古代华夷观念彻底崩溃D.清朝外交方针发生转变解析:材料反映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广州被攻陷,民愤极大。
但政府官员却“讳言务”这就是对西方的一种畏惧,而“称夷务为洋务……不敢斥言夷字”更反映出官方对西方列强态度的变化,选择A项。
答案:A6.(2014·天津文综)19世纪八九十年代,李鸿章在为格致书院所出考题中,曾问到西方测温、测热、测电的方法,问到西方平弧三角与《周髀算经》的关系,问到西方关于64种化学物质在中国语言为何物……这说明当时的中国人( )A.开始开眼看世界 B.坚持“中体西用”C.普遍接受西式教育 D.关注西方科技解析:A项不符合时间限制;“中体西用”认为只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而不变革政治制度,材料没有体现“中体”,故B项错误;从李鸿章为格致书院所出考题可见,他对西方科技的关注,但无法推测整个社会对西式教育的态度,故C项错误,D项正确。
答案:D7.有学者认为:1840—1895年,用中国原有的政治思想观念对西方现代观念选择性吸收,以儒学经世致用为主导应付重重危机,从而产生“中国近代观念”。
这里所说的“中国近代观念”的代表人物有( )①林则徐②洪秀全③张之洞④严复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学者的核心思想是指吸收西方先进文明来改造传统落后中国文明,但必须仍然以儒学经典为主导,以救亡图存。
林则徐主张在维护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师夷长技以制夷,张之洞是洋务运动代表人物之一,主张“中体西用”,两者均符合材料核心思想,据此①③正确。
答案:B8.(2014·北京东城联考)一位传教士将他描述为“一个彻头彻尾的中国人”。
对他来说,虽然创办了许多现代化事业,但他从不提倡改变中国的政治制度和道德教化。
这位传教士所描述的“他”应该是( )A.林则徐 B.张之洞C.郑观应 D.康有为解析:关键信息:虽然创办了许多现代化事业,但他从不提倡改变中国的政治制度和道德教化。
反映的是中体西用的思想观念,而张之洞是洋务派代表人物,故B项正确。
答案:B9.1892年,维新思想家宋恕提出“欲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
康有为在奏议中也不止一次提及“易服”。
维新派如此重视易服的主要原因是( ) A.改制中易服更易推行B.意在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C.中国需改变对外形象D.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解析:结合史实可知A项表述正确,但易服不是维新派的主要目的,故A项错误;“易西服”服饰的变化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思想的变化,有利于推行维新变法,故B项正确;当时中国需改变形象,但结合史实可知维新派目的是为推行变法改制,故C项错误;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的表述没有体现出易服的意义,故D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