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药企业环保制度建设的问题及改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制药企业环保制度建设的问题及改进
摘要:国外制药企业环保制度建设中的制药企业投入生产前和生产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政策、对制药企业环境污染的公众监督措施等经验,对我国的借鉴意义极大。我国应立足本国国情,完善制药企业环境保护管理机制;制药企业应评估项目实施可能给环境带来的影响,预测环境治理成本;调整企业的产品结构。
关键词:我国制药企业环保制度;国外制药企业环保制度;借鉴意义一、引言
近些年,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逐渐加快,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制药行业作为组成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是提升经济的重要动力,对建设又快又好型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制药行业不断发展,由此而给环境和资源带来的压力逐渐引起行业内广泛的重视。在当前可持续发展成为各行业主流发展方向的背景下,建设环保制度对制药企业进一步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只有重视制药环节的环境保护,加强对企业环境信息的披露,才能实现制药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行业发展与社会、经济、环境的适应性。由于我国制药企业对环保制度建设的起步较晚,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所以,我国应借鉴国外制药企业环保制度建设的理念和方法,从根本上解决制药企业在环保制度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
二、我国制药企业环保问题的现状和特点
(一)制药企业环保问题现状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向前推进,我国对外交流力度逐渐加大,交流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在此背景下,我国凭借广阔的土地、丰富的资源、充足的劳动力成为各国投资的主要市场之一。尤其对制药行业来说,近几年一些发达国家对制药标准的要求越来越高,很多企业都将生产基地转移到我国。[1]国外先进制药技术和优秀人才的引进极大地刺激了我国制药市场的发展,尤其是原料业的迅猛发展。另外,国内也有许多企业加大了对医药行业的投资,导致制药企业数量急剧增长、产药量不断增大。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原料药生产国和主要出口国。制药行业在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较为严重的质量问题。由于制药行业自身的特点,在进行药品生产和加工的时候不可避免地会对环境造成影响,如果不加强对制药环节的环境监控,就会给环境保护带来很大的困难。制药行业现已成为国家环保部门重点治理的行业之一。[2]目前,很多制药企业都存在超标排放和违反废物管理规定的问题。导致这些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就是企业对环保的重视度不够,相关方面的整治措施不到位,环保制度建设不完善,而且很多问题都是长期积累下来的,解决起来存在较大的困难,无论对企业还是国家来说都是较大的难题。
(二)制药企业环保问题的特点
1.制药工业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
在传统制药行业,大多采用天然的原材料,利用传统工艺进行药品生产。这种制药方法对环境的污染较小、安全性较强,但是生产效率较
低、原材料较为有限,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药品需求。[3]随着工业化进程加快,合成药物逐渐成为制药行业主要的发展趋势,它是利用化学物质之间的相互反应进行药品生产,所以可实现原材料的不断生产,生产效率较高,现已成为制药的主要方式。使用化学物质不可避免地会带来对环境上破坏,而且在现代医药生产过程中,要想合成一种药物,需要多种、大量的原材料,而最后真正可以使用的药品量较小,大部分的物质都成为废物排放到环境中。[4]另外,药品生产所需的化学物质种类较多、成分较复杂,治理较为困难,给环境保护带来了较大的压力。
2.制药企业迁徙现象带来的环境问题
进入21世纪以来,很多发达国家都加大了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度。制药行业作为环境污染的重要源头受到了诸多限制,原料成本和人力成本都在不断增加。为了缓解成本增加给企业带来的压力,很多大型跨国制药企业都将污染最为严重的原料制药企业转移到我国,这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加快我国的经济发展,但是由此带来的污染问题也在不断加重。[5]国内制药企业也存在地域间的迁徙,这主要与国家的发展战略和制药原材料的产地相关。传统的制药企业主要分布在山东、上海等沿海城市,但是随着国家产业不断转移,各地区经济产业结构也在不断调整,制药行业在内陆逐渐发展起来,呈现由沿海向内陆迁移的趋势。制药产地转移必然会带来污染带的扩散,扩大污染面积,加大对环境的压力。
3.原料药生产工艺特点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
目前,大部分原料药的生产都呈现投入大、产出小的特点。一种原料药的生产需要几种甚至几十种原材料的投入,而且大都经过较为复杂的化学反应,但是最后产出药品的量较少。在这种生产工艺下,大多数原材料都被转化为废料排放到环境中,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而且还给环境带来了较大的影响。根据目前原料药生产的特点,很多企业都采用间歇式的生产模式,在订单量较多时集中生产、集中排放,而当生产任务较少时排放量就会相对减少。在这种模式的影响下,呈现出短时间内大量排放的现象,且污染物的浓度较大、不稳定性较强,对环境的污染严重。[6]相比于连续、稳定的生产模式,这种间断式的排放对环境的污染更为严重,治理起来也更加困难。
三、我国制药企业环保制度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法律责任规定不足
我国为了加强对环境的保护,改善环境质量,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以下简称《环境保护法》),从法律层面明确了污染者的责任。[7]但是,由于目前法律建设还不够完善、执行力度也不大,导致无法将法律落到实处。而且《环境保护法》中对污染者责任划分并不明确,只是简单的说明污染者应承担责任,相关部门应依法追究,但是具体应承受什么类型的惩罚及惩罚的程度都不明确,这就可能给污染者带来可乘之机。由于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下,环境的承载能力有所不同,所以《环境保护法》内容的设置应根据实际的情况而定,将其作为确保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保障,而不应只是单纯地对环境污染进行预防。
(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不合理
污染人所承担的责任大小应根据其对环境污染的程度决定,这就需要根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内容来确定。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建设的合理性将会对环境治理的结果产生直接的影响。根据国外成功的经验,我国也逐渐建立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该制度是在我国基本国情的基础上,以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目标构建的,对改善我国环境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建设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时还存在较多问题。目前,通用的流程为:第一,当发现有环境问题产生时,相关部门要组织专业机构对环境污染情况进行测评,并给出环境污染测评书。第二,将测评书予以公布,听取相关专家和公众的意见,并根据他们的意见对测评书进行相应的更改。第三,由专门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根据污染程度,对相关责任人追究相关责任。当前实施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将环评机构与环保部门合二为一,导致环境影响评价部门在进行抉择的时候受到利益的干扰。而且很多地方的城市功能划分并不明显,公众对评审环节的参与度也较低,很难做到真正的公正。
(三)排污许可证制存在缺陷
我国排污许可证制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第一,未制定专门的法律条文对排污许可证制进行明确的规定,而且也未建立总量控制制度。第二,现行的许可证制的确立与实际的差距较大,可行性不强,而且未建立专门的条例对实施步骤进行规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的规模不大、各项设施不齐全,很多企业都未进行排污申报,而环保部门的监管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