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老师:虚云老和尚曾对我说:“你我各走各的不必相扶”
南怀瑾语录经典
南怀瑾语录经典导读:经典语录南怀瑾语录经典1、道为古,儒为表,大度看世界。
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脑,从容过生活。
2、学医的人真要有一种菩萨心肠,一种济世救人的精神,而且不怕贫穷,不怕艰苦,那才是真正研究生命科学,真正的学医。
3、我们用各种方法修持,都是拚命要弄平自己心中那个波浪,想尽办法要让那个波浪变平,变平了又怎么样?变平了还是水!不平呢?不平也是水。
所以说,拚命去弄平,这不是自找麻烦吗?对不对?是不是这个道理?我想是这个道理!你仔细想想看。
你的想也是无所从来亦无所去,它本身就在如来清净的境界。
4、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西方文化的贡献,促进了物质文明的发达,这在表面上来看,可以说是幸福;坏,是指人们为了生存的竞争而忙碌,为了战争的毁灭而惶恐,为了欲海的难填而烦恼。
在精神上,是最痛苦的。
人类正面临着一个新的危机。
5、有些人日常很忙,注意!赶快多打坐,不要以为忙啊!累啊!没时间。
你要赶快坐,坐到能够住气,那么一个钟头下来,一天都用不完,但要真正做到了才行。
不过有一点要注意!肠胃要空虚一点。
道家两句话:“若要不老,腹中不饱。
若要不死,肠内无屎。
”当然营养还是要够,肠胃干净,气就容易充实。
6、那么什么是做人最高的艺术呢?就是不高也不低,不好也不坏,非常平淡,“和其光,同其尘”,平安地过一生,最为幸福。
7、英雄与圣贤的分别:“英雄能够征服天下,不能征服自己,圣贤不想去征服天下,而征服了自己;英雄是将自己的烦恼交给别人去挑起来,圣人自己挑尽了天下人的烦恼。
”这是我们中国文化的传统精神,希望每个人能完成圣贤的责任,才能成为伟大的政治家。
8、今日的世界,物质文明发达,在表面上来看,是历史上最幸福的时代;但是人们为了生存的竞争而忙碌,为了战争的毁灭而惶恐,为了欲海的难填而烦恼。
在精神上,也可以说是历史上最痛苦的时代。
人是莫名其妙的生下来,无可奈何的活着,最后是不知所以然的死掉。
9、做学问要不怕寂寞、不怕凄凉。
人生太顺利了并非好事,“半称心”才是最高级的活法(修身养性)
人生太顺利了并非好事,“半称心”才是最高级的活法(修身养性)人生过得太顺利,并非是好事。
蝴蝶唯有经历破茧的过程,挤压身体的液体充盈全身,才能花间翩然起舞,人也是一样。
若是生命没有障碍,我们会很脆弱,一点小风浪就将我们打倒,完全没有想象中那么坚强,我们将永远无法展翅翱翔。
南怀瑾老先生所以当生活中充满逆境,过得不如意时,不要抱怨。
人不都是在走上坡路时才会感到劳累吗?这里送给大家一句话,助大家坦然面对生活的困境,逆境崛起!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这两句话最先出自杭州古刹灵隐寺,是寺庙中一副对联,曾点醒无数低迷人摆脱迷茫。
国学大师南怀瑾曾表示,这两句话道出了人生最高境界,悟懂人生将自然开悟。
灵隐寺人生哪能多如意:珍惜生命中的不如意,逆境才能成就自我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人人皆是如此,如此来想,心方可安。
逆境中保持平常心,才是跨越逆境的关键。
一个人过得太顺了,难免眼花耳聋,你可要一直醒着呀。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正是逆境的存在,才会让我们时刻清醒,不断反省不断思考。
在挫折中不断找出路,心智得以磨练,能力得以提升,人才有成器的可能!《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剧照逆境,是千载难逢的机会,是成就自我的大好时机!阿里巴巴没有辉煌之前,马云的人生可谓是十分惨淡,3次高考失败,4次创业失败,就连面试也因为相貌问题而练练被拒。
这样的经历,换做是常人,或许依然崩溃,但是马云没有,而是逆境中依然坚持创业,化悲愤为力量,化失败为经验,才会有阿里巴巴的崛起。
万事只求半称心:功利心不要太强,想太多往往事与愿违有时间,你越想做成一件事,反而会越不得善终。
为什么呢?满脑子皆是功利,满脑子只想着结果,心中便满是浮躁,不走心又怎么会如愿?理想和功利心完全是两回事。
对于结果,不要想太多,抱着“半称心”的想法去做事,把心思都用在世事上,把过程做好了,才能有好的结果。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诫子书》诸葛亮看淡世事功利,净心又静心地去做事,方能走的更远,不会迷失于世俗。
南怀瑾老师的50句人生精言
南怀瑾老师的50句人生精言南怀瑾是一位读书宏富、贯通儒释道、修行颇深的国学大师。
他对人生有着很多的精彩议论,夹杂在他对儒释道经典的解说中,每一句都体现着他的学问和修为,每一字都体现出一种通透的质地。
这样一位智者的人生感言,极为难得,当今稀有,值得我们高度重视和一再领悟。
我们精选了南怀瑾的人生精言50句,他曾说人生的最高境界是“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大度看世界;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脑,从容过生活。
”细细体悟这些话,正是走在大度看世界、从容过生活的光明大道上!1、靠别人永远没出息人只有求助于自己,任何人都不可靠,世界上没有可靠的人,连你的父母,连你的儿女都不能靠,只有靠自己。
……如果自己不站起来,指望别人依赖别人,永远是没有出息的人。
2、人的势利,很正常其实,人与人的交往,人际事物的交流,势利是其常态。
纯粹只讲道义,不顾势利,是非常的变态。
物以稀为贵,此所以道义的绝对可贵了。
3、器度决定高度每个人的气度、知识、范围、胸襟,都不同。
你要成大功、立大业,就要培养自己的器度,像大海那样大。
4、寂寞的享受我告诉你们一个经验:当夜深人静时,一个人跑到高山顶上或大沙漠里,非常宁静,自己的眼泪就不晓得怎么会流下来。
这不是悲伤也不是喜欢,那是一种无比的宁静的舒服,身体每一部分都自然打开了,心里的痛苦、烦恼什么都没有了。
就是古人所谓的“空山夜雨,万籁无声”。
只听到空山里雨水拍打树叶的声音,别的什么都没有。
那是寂寞的享受,不是钱财能够买得到的。
5、空灵才能自在如果一个人的思想、器度不空灵,那就完了,等于拿个杯子在小坑的水里当船,永远动不了。
有高远的、空灵的境界,才可以在这个人世间,这个宇宙里,自由自在地飞,才能得到逍遥。
6、没有什么会一直拥有凡是好的大家都希望它不要变。
像人类的感情,我们都希望爱河永浴,希望它不要变;年龄也希望不要变,永远青春等等。
可见人永远都是那么愚蠢!如果我们懂了这个道理,知道天地间没有不变的事物,变是当然,不变?没有这回事!7、成大事者必变通“功业见乎变”……历史上的伟人:第一等智慧的领导者,晓得下一步是怎么变,便领导人家跟着变,永远站在变的前头;第二等人是应变,你变我也变,跟着变;第三等人是人家变了以后,他还站在原地不动,人家走过去了他在后边骂:“格老子你变得那么快,我还没有准备你就先变了!”8、以信仰约束自己我发现一个有思想信仰的人,他的成就绝对不同,一个人没有什么管到自己的时候,很容易就是失败的开始。
精选的南怀瑾名言名句大全
精选的南怀瑾名言名句大全1、涅盘是得道的最高境界,智者所受是大智慧成就,不是迷信,佛法是讲每一个人大智慧成就,自性自度,盲目信仰不会成就的。
所以真出家的,是大智慧的高人,才能智者所受,是圣人的境界,不是普通人受了痛苦,觉得世间很麻烦,因此出家,那就不算是「圣所行处」。
2、佛法在那里?不一定在佛经上啊!世间法皆是佛法,金刚经下面会告诉你。
所以大家不要把学佛的精神和生活与现实人生分开。
本来无所谓出世,也无所谓入世。
记得当年有老前辈问我:依你这个程度,为什么不出家呢?我说,你要搞清楚,我从来也没有入过家。
世界上那有个出?那有个入啊?不出也不入嘛!那些都是外形,都是相。
3、我们经常说,不要以有所得之心,求无所得之果;大家来学佛,都抱一个有所得的心,求得一个无所得之果,那是基本错误。
佛就说:当时我得一个无所得的境界,了不可得,所以然灯佛给我授记。
4、以我个人的经验,执着身相的人非常多;过份着相的人,在医学上叫作宗教心理病,没有办法治疗。
不仅是佛教方面这类人多,所有的宗教,都有些信徒并不追求教理,只是盲目的信仰,变成宗教心理病。
佛法里一句话,就是太着相。
所以金刚经翻译成「能断金刚般若波罗密多」,就是说是智慧的成就,不着相,不能以身相见如来就是这个意思。
5、从大乘佛法来看,宗教与哲学思想,是落在小乘的苦集灭道范围里。
所以,真正佛法是「无见苦求」,见是观点。
像《华严经》看这世界,是没有苦集灭道的,永远是至真至善至美的一真法界。
6、为什么学佛先要学作人?人道没有修好就想证果是没有可能的。
人道怎么修呢?就是修十善业道,修好了就是人道的成就。
7、所有的佛法不论净土、密宗、禅宗、天台宗,乃至五月端午的粽也好,都是要你解脱的。
你被自己的感情观念困住了,所以不得解脱。
我告诉过你们,学佛要学解脱,学道就要学逍遥。
结果你们学得苦死了,既不解脱又不逍遥,何苦呢?8、在艰苦中成长成功之人,往往由于心理的阴影,会导致变态的偏差。
这种偏差,便是对社会对人们始终有一种仇视的敌意,不相信任何一个人,更不同情任何一个人。
百年虚云经典语录(范本)
百年虚云经典语录百年虚云经典语录百年虚云经典语录“前贤寒山曾问拾得:在人世间如有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骗我者,该如何处置乎?拾得说:只要忍他、让他、避他、由他、耐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
”----------当虚云法师同意应慈禧太后懿旨前去伴驾西行时,对“你我既身入空门,难道你就不怕被别人讥笑攀附权贵吗?”的回答。
虚云:成与不成,就看福报和造化了。
虚云:心中有佛,何须他人唠叨埃虚云: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心灭罪亡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
随缘消旧业,莫再造新殃。
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伊妹:要是刚才大师-父不救我,我已经到岸了。
虚云:不。
那不是岸,是深渊。
六祖说过,一念迷是魔,一念悟即佛。
就是说,你放下恶念的那一刻就是佛。
吴礼:我们紧赶慢赶赶到丽江,却在这儿打了一天的坐,我都不知道什么是重要的。
虚云:想了一天也没想明白?其实万物都在变。
事情都在发展。
今天已经和昨天不一样了,明天还要变。
该做的事情要做。
有的时候等也是在做。
虚云:这一板打下去你会觉得冤枉吗?梦灵:不,师-父。
族有族法,家有家规。
我该受到惩罚。
(打了一阵板子后)虚云:你有什么话要说吗?梦灵:苦难就是福祉,烦恼就是菩提。
师-父,您说过这是佛佗的恩赐。
广济:老和尚,你要干什么? 虚云:房子都要拆了,你要坐就到别处去坐吧。
广济:老和尚,你好不讲道理。
凭什么锯断我打坐的木板?是谁让你进来的?虚云:法师整天坐在房梁上打坐,你图个什么呀?广济:当然是顿悟成佛。
虚云:悟到什么了吗?广济:五蕴非有,一切皆空。
虚云:既然一切皆空,你哪来的那么大脾气?既然一切皆空,还要你屁股底下的那块木板作什么?法师住锡六祖道场,应该知道六祖慧能说过,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
南怀瑾的人生感悟语录_正能量语录
南怀瑾的人生感悟语录1. 明理难,做事有高瞻远瞩而能把握现实更难。
为恶易,为善难,而无明智以处善事,翻将善事而成恶果甚易。
2. 没有出世的修养,便不能产生入世的功业。
3. 良医终不救无病之人;导师亦不引识路之者。
佳肴美膳,岂可劝饱人之餐;异宝奇珍,未必动廉士之念。
4. 人生两样最难舍,一是财,一是命。
只要有利于人世,把自己的财产都施出来,这就是施。
但这太难了,虽然做不到,也应心向往之。
5. 功成身退数风流,只有人类的心不肯死,永远想在不可把握中冀求把握。
妄想违反自然,何其可悲!6. 政治、军事、外交都是没有善恶是非的,只有利害关系。
怎么临时处理,要懂得应变。
但是要注意,虽然没有善恶是非,都还是有因果的。
7. 光读正面的历史是不够的,还要看小说。
所谓历史,常常人名、地名、都是真的,内容不太靠得住;而小说,是人名、地点、时间都是假的,但那个故事却往往是真的。
8. 佛法不一定在高山、在清净的地方、或在庙子,真正大菩萨可能嘴里一句佛也没有,不要用宗教的外形去看世界看人。
社会上到处有菩萨,即使狗牛马这些畜生当中都有。
9. 慈悲就是爱一切众生,虽然做不到,心向往之,才是广大的修行;一切难行能行,虽然做不到,心向往之,才是广大的修行;一切难行能行,难忍能忍是菩萨道。
10. 少年戒之在色,壮年戒之在斗,老年戒之在得。
11. 想发脾气,把脾气转为慈悲,把烦闷转为快乐,这就叫一步一步修行,修正自己的行为。
12. 真正的智慧到了最后,无所谓智慧不智慧,用世俗道理说,最聪明的人是最平凡的人,看起来最平凡最笨的人,( )却有上上智。
一般人觉得自己聪明的,其实是笨人。
什么理由?因为他不肯平凡;真能够平凡,就是最高明的人。
13. 教育的目标,敬业乐群。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学问乃一生之事,做人做事都是学问。
14. 每个人养成独立的人格,卓尔不群,就是真的自由。
任何一种语言文字没有办法表达人的真正思想和情绪,如果有办法那么人与人没有误会。
南怀瑾经典名言28句
南怀瑾经典名言28句1、你能不取于相,魔也是佛;著相了,佛也是魔。
2、做学问要不怕孤独、不怕凄凉。
要有这个精神,这个态度,才可以谈做学问。
3、事实上,平安无事,清清净净,就是毕竟的福报。
4、英雄能够制服天下,不能制服自己;圣贤不想制服天下,而制服了自己。
5、什么叫作魔境界?就是求欢乐、求享受、求快感。
6、功成身退数风流,只有人类的心不愿死,永久想在不行把握中冀求把握。
妄想违反自然,何其可悲!7、人生该这样过活: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大度看世界;能在身、技在手、思在脑从容过生活。
8、学问不是文字,也不是学问,学问是从人生阅历上来。
9、能掌握早晨的人,方可掌握人生。
一个人假如连早起都做不到,你还希望他这一天能做些什么呢?10、人修持到了某一种境界,人生的境界就开朗到某一种程度。
11、对人,学问并不肯定珍贵,但是文人有学问,最喜爱乱叫。
12、真正的修养,是把自己恢复到儿童阶段的活泼天真,那就洁净了。
13、才智不是财产或世间福德所能换来的,是要多生累积福德来的。
14、学佛不是要度一切众生吗?善人当然要使,恶人更要度了。
好人要爱惜,不好的人更值得怜悯。
15、没有认生观,跟着大家走那是很有问题的。
问舍求天本无大志,掀天揭地方是奇才,这才是人生的目标。
16、一个真正有修养的人,就是达到挫其锐的程度,把尖锐的聪慧棱角都磨下去了。
17、人历长途倦老眼,事多失意怕深谈。
明知众生度不尽,偏向红尘恒抛心。
18、一個人先要會享受孤独,才可能了解人生,才會體會到人生更高遠的一層境界。
19、少年戒之在色,壮年戒之在斗,老年戒之在得。
20、人之所以不能得道,就是被两样东西困住了,一个是空间观念,一个是时间观念。
21、世界上任何一个人都做了三件事后走路,自欺欺人被人欺,自骗骗人被人骗。
22、大彻大悟是才智的境界/,而不是功夫的境界。
23、所谓天堂地狱与因果轮回,皆此一心结实妄想之所建立。
24、苏东坡一再讲,孟子、庄子、史记,这三部书的文章背得了以后,文章会写得很好。
南怀瑾先生经典语录
南怀瑾先生经典语录经典语录南怀瑾先生经典语录1、做学问要不怕寂寞、不怕凄凉。
要有这个精神,这个态度,才可以谈做学问。
2、常有人问我,为什么能有这么好的学问,我都实实在在告诉人家,这都是我十三岁以前熟背这些古书的效果。
3、少年戒之在色,壮年戒之在斗,老年戒之在得。
4、世界上任何一个人都做了三件事后走路,自欺欺人被人欺,自骗骗人被人骗。
5、我常说,英雄的事业是建筑在大众的痛苦上,圣人则把天下人的痛苦一肩挑起,英雄与圣人的差别就在这个地方。
6、此所以我们过去的文化历史,始终在帝王专制政体中,内用黄老,外示儒术的一个模式之下,度过了两千多年。
也使孔孟的道统精神,依草附木式地攀附在帝王政体之下,绵延存续了两千多年。
7、事实上,平安无事,清清净净,就是究竟的福报。
8、人是莫名其妙的生下来,无可奈何的活着,最后是不知所以然的死掉。
9、光读正面的历史是不够的,还要看小说。
所谓历史,常常人名、地名、时间都是真的,内容不太靠得住;而小说,是人名、地点、时间都是假的,但那个故事却往往是真的。
10、长城万里今犹在,谁见当年秦始皇。
11、每个人养成独立的人格,卓尔不群,就是真的自由。
任何一种语言文字没有办法表达人的真正思想和情绪,如果有办法那么人与人没有误会。
12、夫妇本是前缘,善缘、恶缘,无缘不合。
儿女原是宿债,欠债、还债,有债方来。
13、天下的事,没有突变的,只有我们智慧不及的时候,才会看到某件事是突变的,其实早有一个前因潜伏在那里。
14、人体的神经系统,大体说来,都以脊椎为中心,左右交叉分布,随着意识的支配而发散为肢体感官的动作。
犹如树木的枝条,依据它的中心树干,向外分散而至于枯落。
15、人生的最高境界是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大度看世界。
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脑,从容过生活。
16、修道的人,大多数都把道的境界,先由自己的主观观念,建立起一个至真、至善、至美的构想。
也可以说是自己首先建立起一个到的幻境,妄自追求。
其实,一存此念,早已离道太远了。
南怀瑾名言
南怀瑾名言导读:1、学佛不是要度一切众生吗?善人固然要使,恶人更要度了。
好人要爱护,不好的人更值得怜悯。
2、什么是真头陀行,真出家才是头陀行,心出家才是真出家。
各位在座的不论在家出家的,要心能出家,才是真比丘比丘尼。
3、所以,真正的佛学讲应该报应并不是迷信的话,而是一句很科学的话。
你昨天骂了人家,当时人家对你笑笑,心里已经有仇恨,有机会他一定会报答你的,不会客气。
这就是因果,这就叫做业。
所以魔由心造,妖由人兴。
因果报应,生命来源就是这样的。
4、越保守的人越有自己的范围,结果变成固执,变成粘胶一样,自己不得解脱,被它胶住了,就是佛家所讲的执著。
5、一个人是应该清高的,但有人是苟求清高,或者为了标榜自己清高,因此只好忍痛牺牲。
那就大可不必,这就不平凡,不平凡不是真涵养的精神。
6、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西方文化的贡献,促进了物质文明的发达,这在表面上来看,可以说是幸福;坏,是指人们为了生存的竞争而忙碌,为了**的毁灭而惶恐,为了欲海的难填而烦恼。
在精神上,是最痛苦的。
在这物质文明发达和精神生活贫乏的尖锐对比下,人类正面临着一个新的危机。
7、立身不求无患,身无患则贪欲必生;处世不求无难,世无难则骄奢必起;谋事不求易成,事易成则志存轻慢;施德不求望报,德望报则意有所图。
8、一個人先要會享受寂寞,才可能了解人生,才會體會到人生更高遠的一層境界。
9、人有三个基本错误是不能犯的:一是德薄而位尊,二是智小而谋大,三是力小而任重。
10、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西方文化的贡献,促进了物质文明的发达,这在表面上来看,可以说是幸福;坏,是指人们为了生存的竞争而忙碌,为了**的毁灭而惶恐,为了欲海的难填而烦恼。
在精神上,是最痛苦的。
人类正面临着一个新的危机。
11、真正的修行不只在山上,也不只在庙里,更需要在社会中。
要在修行中生活,在生活中修行。
12、头等人,有本事,没脾气;二等人,有本事,有脾气;末等人,没本事,大脾气。
南怀瑾大师语录125句
南怀瑾大师语录125句1、根据我的经验,学佛修道的人,废物多,懒的多。
佛叫你精进,你做不到,叫你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你作不到。
姑且不论诸恶莫作,一善都不行是真的,因为他懒嘛!这是我们要自我检讨的,非常严重的问题。
2、羚羊挂角无踪迹,一任东风满太虚。
3、学道要营养好,休息得够,才能用功,人家问我闭关做啥!睡觉。
一进关房先睡七八天,以后不要睡了,一坐就用功了。
尤其是夜里十一点以后一定要睡觉,烂睡一卧,那才会有精神。
4、真正佛法是不能用见闻觉知去求的。
大家反省一下,不论你学哪一宗,都是在用见闻觉知求佛法。
常有人告诉我他做了个什么梦,我一开口就骂他,又来痴人说梦,本来是梦幻空花,还没有睡醒。
见闻觉知就是在梦中,你求个境界,看见什么了,听见菩萨给你说法,都是在做梦。
5、人号称万物之灵,是人自己在吹,也许在猪、牛、狗、马看起来,人是万物中最坏的了,“专吃我们猪、牛、狗、马”。
6、一个人内心没有涵养,就会变成色厉内荏,表面满不在乎,而内心非常空虚。
其实,大可不必。
一个人好就是好,穷就是穷,痛苦就是痛苦。
7、耶稣的道,佛的道,穆罕默德的道,孔子的道,老子的道,哪个才是道?哪个道大一点,哪个道小一点呀?真理只有一个,不过呢,佛经有个比方,如众盲摸象,各执一端。
瞎子来摸象,摸到了那个象耳朵,认为象就是圆圆的;摸到尾巴的时候,象就是长长的。
所以一般讲众盲摸象,各执一端,都是个人主观的认识,以为这个是道,那个不是道。
8、能够成为一个生命,神和气很重要。
道家讲精气神,什么是精呢?刚才已经讲过,不要认识错了,全身的细胞、能量,都是精,精气神要合一。
9、学问不是文学,文章好是这个人的文学好;知识渊博,是这个人的知识渊博;至于学问,哪怕不认识一个字,也可能有学问——作人好,做事对,绝对的好,绝对的对,这就是学问。
10、夫妇本是前缘,善缘、恶缘,无缘不合。
儿女原是宿债,欠债、还债,有债方来。
11、老实说吧,没有什么脑袋好不好的,是肯用心与不肯用心之故。
虚云大师禅语20句
虚云大师禅语20句1、前贤寒山曾问拾得,在人世间如有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骗我者,该如何处置乎?拾得说,只要忍他、让他、避他、由他、耐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2、心中有佛,何须他人唠叨啊。
3、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已忘,心灭罪忘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
随缘消旧业,不再造新殃。
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4、人生难得,活着能做许多善事。
这些事情能帮助人消除罪业。
5、一切业障源皆从妄想生。
6、心中有佛,佛在眼前;心中无佛,佛在天边。
7、这修行是自己的事情,就好比是吃饭、睡觉一样,别人是代替不了的。
8、不要以为只有诵经拜佛行香坐禅才是修行,修行应该体现在生活中的每一刻,体现在大大小小的事情上。
9、佛是自己修得的、证得的,仅仅依靠外力是不能使你成佛的。
只有自己勤修善道,拨开自己心头的迷雾,才可以见太阳。
......六祖说过,一念迷是魔,一念悟即佛。
就是说,你放下恶念的那一刻就是佛。
10、其实万物都在变。
事情都在发展。
今天已经和昨天不一样了,明天还要变。
该做的事情要做。
有的时候等也是在做。
11、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
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
12、上不怨天下不尤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3、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14、心中有佛,出世入世没有区别。
15、心中无佛,坐破蒲团读遍佛经也没有用处。
心中有佛,出入聚散无非因果。
16、你做你的,我做我的。
我们各种各的因,各修各的福。
17、置身红尘世间,由不得你不想,由不得你不做。
18、不苦就不是人生。
19、初次见到山和水的人,他会说,噢,这就是山这就是水。
后来见多了他就不这么认为了。
原来山有千变万化,水有万种风情。
这时候看山不是山,看水也不是水了。
这山山水水都是人的思想。
等走遍了万水千山,看透了这些才发现,其实山还是山,水还是水,没有分别。
20、吃饭还是吃饭,睡觉还是睡觉。
住茅棚和住大厦都是住。
南怀瑾:万物皆非你所有,只为你所用。不必遗憾,因为从未拥有
南怀瑾:万物皆⾮你所有,只为你所⽤。
不必遗憾,因为从未拥有“我相信,上天不给我的,⽆论我⼗指怎样紧扣仍会漏⾛。
给我的,⽆论我怎么失⼿都会拥有。
”——三⽑万物皆⾮我所有,只于我受⽤曾经听过南怀瑾先⽣说过这么⼀段话,他说:“⼈⽣下来的时候,⼿是抓住的。
(⼿)到什么时候放呢?在殡仪馆的时候就放了。
”所以他总结:“世间万物皆⾮你之所有,只属于你之受⽤。
”很多⼈都在思考⼀个问题:“到底什么才是⼈⽣?”通过南怀瑾先⽣这番话,或许我们可以得到⼀些感悟:握⼿⽽来,撒⼿⽽去,这应该就是⼈⽣了吧。
越是活到最后,我们就越能明⽩,天地万物皆不属于我,也不属于任何⼈。
我们都是⼀⽆所有⽣于天地之间,也终将不带丝毫归于⾃然。
当你真正懂得南师这番话的时候,往往都已经⼈⽣过半之有余⽽⽆不⾜了。
烦恼的根源:求之不得,弃之不舍佛说:“⽆明⽣烦恼,烦恼显现为贪嗔痴慢疑。
”世间之⼈⼤多是烦恼的,⽽烦恼的根源就是对⼈⽣充满了遗憾。
之所以会遗憾,就是因为⾃⼰想得到的东西得不到,或者得到的东西失去了。
所以才会“⽆明”,因⽽⼼⽣烦恼。
但其实如果懂得了南师关于“万物皆为我所⽤”的道理后就会明⽩:我们完全不必遗憾,因为从未拥有。
即便你以为那些你⼿上所拥有的东西,其实不过都是你在使⽤⽽已,本质上你是从未拥有的。
世⼈所说的“拥有”其实不是真正的拥有,⽽只是受⽤⽽已。
只是不同福报的⼈,会有不同受⽤的量。
福报⾼,受⽤之物多;福报低,受⽤之物少。
求之⽽不得,弃之⽽不舍,故⽽烦恼。
这便是将“受⽤”误以为是“拥有”所导致的。
初⽣为⼈学会把握,⽤尽⼀⽣学会放⼿古⼈云:“钱财乃⾝外之物,⽣不带来,死不带去。
”我们从⼩到⼤都在学会如何把握,如何争取,如何获得。
这是你求⽣存的技巧,也是你⽣⽽为⼈的职责。
当你已经有所得、有所感、有所悟之后,你还要⽤尽⼀⽣来学会如何放⼿。
⽆论财富、功名,哪怕你的⾝体,都不是属于你拥有的。
因为当你离开⼈世之后,⼀切都将与你⽆关。
你受⽤的财富终会转为他⼈受⽤,你受⽤的功名也会随之消散,你受⽤的⾝体终会归于⾃然。
先知足而后感恩_人生故事
先知足而后感恩
虚云禅师是民国时期有名的高僧。
他19岁时在福建鼓山涌泉寺出家,之后勤修苦行。
27岁,他离开鼓山,先后到各地参访朝礼佛迹。
有一次,行走在四川某地时,虚云禅师在一座小寺庙里暂住。
寺庙旁边有两户人家,一户人家家境殷實,另一户人家却很贫寒。
两户人家各有一个儿子,殷实者给儿子的都是最好的东西,儿子有任何要求,他都会尽力满足。
相比之下,贫寒者就寒酸得多,儿子能够勉强吃饱穿暖就是最大的福气了。
虚云禅师曾对家境殷实者说:“家虽有余,予子却不必多,否则如无底之洞,永无满足。
”殷实者颇为不屑,暗道:无底之洞又如何?儿子要再多我都能满足。
不久,当地暴发一场瘟疫。
殷实者患病卧床,儿子非但没有在床前伺候,反而责怨父亲再也无法如从前一样满足自己。
相反,贫寒者患病后,儿子伺候床前,端茶倒水,照顾得无微不至。
殷实者不解地问虚云禅师:“他提什么要求我都会满足,为何他却没有感恩?难道我付出的还不如贫寒者多?”
“付出不在多寡,而在于让孩子懂得知足。
知足则平和满足,一衣一饭都当欢喜;不知足则怨怼丛生,永远想要索取更多,又何来感恩呢?故先知足而后感恩呀!”虚云禅师叹了口气说道。
若能一切随他去,便是世间自在人!(深度好文)
若能一切随他去,便是世间自在人!(深度好文)若能一切随他去,便是世间自在人!(深度好文)东闻紫览发布时间:11-0806:14东海发布国学大师南怀瑾曾写过这样一首诗:秋风落叶乱为堆,扫尽还来千百回。
一笑罢休闲处坐,任他着地自成灰。
世事万千,来来往往,其实都是缘分使然。
若是过分在意,反倒是在为难自己。
你看大雁飞往南方,枯枝掉落在地,都是四季变换,季节使然。
你看新生命的啼哭,旧生命的逝去,都是自然规律,天道轮回。
若能一切随他去,便是人间自在人。
人生似过客,随缘才是最好的姿态。
当明白了无常,你就不会张扬。
风光得意总有时,跌宕起伏才是人生,随遇而安才是面对无常最正确的心态。
谈到随遇而安,“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苏轼就是我们最好的榜样。
苏轼在当官时,常跟王安石政见不和,因此常年被流放在外。
但这难不倒生性乐观的苏轼,他跟友人采撷果蔬、取池鱼,酿黍酒……硬是将这段原本坎坷的日子过得津津有味。
被贬黄州时,他在一座人烟稀少、偏僻落后的小城以耕田为业。
被人赞为一代文豪的他,却从不觉得这有损他的身价,反而写下了“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令人读之垂涎三尺的诗句。
然而命运却不打算这么放过他。
所以后来苏轼又再一次被贬,到了惠州,却依旧能随遇而安。
没过多久,他又写下了“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
”绝世好词。
命运给苏轼出过很多难题,但无论人生多坎坷,他都能做到宠辱不惊,顺应环境,适应环境,无论到哪里,都能随遇而安。
林语堂先生曾说:“人生缘何不快乐,只因未读苏东坡。
”苏轼这种随遇而安的心态,我想无论何时,我们都应该具备。
正所谓:物随心转,境由心造,烦恼皆由心生。
作家白落梅也说:人生一局棋,关于输赢,我们总是无能为力。
迷惘之时,多半在局内,当你了悟的时候,人已在局外。
若用平和的心态,看凡间一切,简单明了。
若用复杂的心态,看万丈红尘,则为世相所迷。
总有起风的清晨,总有暖和的午后,总有绚烂的黄昏,总有流星的夜晚。
人生如天气,可预料,但往往出乎意料。
虚云与袁焕仙一段机锋的精彩解析
虚云与袁焕仙⼀段机锋的精彩解析“悟”在佛教⾥,有太多歧义。
有时候,悟个⼊处就叫悟,有时候,成佛才叫悟。
有⼤悟,有⼩悟,有微悟。
就像吃⾹锅,有巨辣,有中辣,有微辣,还有微微辣。
有的⾹锅的微微辣,⽐别的巨辣还要辣。
有个⼈叫南怀瑾,⼤家都知道。
南怀瑾有个⽼师,叫袁焕仙,可能有些⼈知道。
袁焕仙有个⽼师,叫吴梦麟,⼤概没⼏个⼈知道。
袁焕仙“开悟”后,天天和吴梦麟吵架。
为什么吵架?修⾏观不同。
袁焕仙认为,⼀悟就拉倒,⼀了百了,什么都不⽤管了。
吴梦麟认为不⾏,悟只是开始,就像刚考上⼤学,努⼒学习报效祖国还在后⾯呢。
吵架,脸⽪撕得很厉害。
谁对谁错?很久之后,贾题韬说:“袁先⽣是吴先⽣引进佛门⽽且印可的,说实话,若说禅宗,袁先⽣⽐吴先⽣透彻得多,吴先⽣只是⼀位本分的学者,尽管后来好禅,却只是学者禅,不是真参实悟类的。
袁先⽣是豪杰型的,敢破敢⽴,哪怕是师⽣之间。
只不过没有必要多年互不搭理,意⽓难化啊!”贾题韬曾跟袁焕仙⼀起共事,在成都开维摩精舍,他是象棋⼤师,打败过棋王谢侠逊。
解放后,任西藏佛协副秘书长。
1956年,陈毅到西藏,问当地⼲部:“听说拉萨有⼀位下棋的贾活佛,我想请他来下盘棋。
”贾题韬的“开悟”,就是袁焕仙印证的。
很多年后,贾题韬说:“不过袁先⽣的印证似乎还草率了⼀些。
如后来对南怀瑾、杨光岱等⼈的印证就引起了丛林中的不满,认为是冬⽠印,⽽不是⾦刚印。
……何况袁先⽣⾃⼰也是精于禅⽽疏于教啊!南怀瑾从灵岩⼀下⼭,晚上⼀⼈到我家,说要到峨嵋⼭出家,也是因这个原因,他要去补佛教教理的课啊!……打开门说,于禅,袁先⽣惠我不少;于教,我则为袁先⽣补课。
不接触教理时则不说了,但禅宗是佛教内的⼀枝,既开维摩精舍这个店,总有遇上说教的时候,到时不能脸上⽆光啊!”1940年,不远千⾥来了个⼤德,到重庆。
他就是虚云⽼和尚,来主持护国息灾法会。
成都僧众听说后,特别想请⽼和尚来成都讲法。
派代表去重庆请,⼀位僧⼈,⼀位居⼠,僧⼈是昌圆法师,居⼠是袁焕仙。
南怀瑾经典语录摘抄
南怀瑾经典语录摘抄1、学佛的第一步,学到身见忘掉了……要真正内在身心皆亡,达到无我才对……但是有了一个人无我,还有一个法在喔!最后要法无我……到了法无我,叫做人法二无我,到达了就成佛。
最后连空也空,空也不存在。
2、是叫我们不要住在色相上布施,不要有对象的观念。
譬如说要做一点功德,出一点钱,或者救济一个人,然后说救济了某一个人,那是住相布施。
3、一切都不是心,众生一切的心都在变化中,像时间一样,像物理世界一样,永远不会停留,永远把握不住,永远是过去的……我们刚说一声未来,它已经变成现在了;正说现在的时候,已经变成过去了。
4、我们之所以觉得有烦恼、有人我、有众生,是因人我分别而来;把我相、我见一空以后,平等性智出来,再看一切众生都是一律平等……但是要修一切的善,才能证得空。
5、世间法不空,与般若有挂碍,等于眼中有沙,认生死轮回为实有;出世间法不空,与般若亦有挂碍,等于肉中有刺,认化城为宝所;故有凡夫生死、二乘涅盘的颠倒梦想。
6、一个学大乘菩萨道的人,心胸里头还有你、我、他,甚至给了人家好处时,这个家伙应该卖卖我的交情才对!这是世间法的作风,佛法没有,给了就给了,要像“事如春梦了无痕”一样的忘掉它。
7、空灵的,广大的,一切都不著的,一切都不住的。
8、佛是不可以形相来见的,拿形相来见佛,就错了。
9、凡是你有什么境界,都是假的;凡是你修得出来的,不修就没有了。
若见诸相非相,你就见到佛了,见到佛的法身了。
10、佛告诉我们,世间一切事都像作梦一样,是幻影。
11、佛法在哪里?不一定在佛经上啊!世间法皆是佛法……所以大家不要把学佛的精神和生活与现实人生分开。
12、离开了一切的相就是佛,这是真正的佛。
13、真正的清净心,不是有个光,有个境界,而是不住色,不住声香味触法,他说真正的修行,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应该随时随地无所住,坦坦然,物来则应,过去不留。
14、理性上清楚了,才是不迷信。
如果佛法的教理都没有弄清楚,情绪化跑来学佛参禅,全体是迷信!所以把知见搞清楚了,如是信,才是正信。
南怀瑾人生最大的福报从吃苦中来(人的福报是有定数的)
南怀瑾人生最大的福报从吃苦中来(人的福报是有定数的)音乐综艺节目《歌手》中,华晨宇开唱《好想爱这个世界》时,放了一段华晨宇与宋丹丹的对话,给我的感触很深。
宋丹丹的大意是这样说的:你完全有能力得第一名,但最好别如愿!倘若你一路走得太顺,未来如果翻跟头有可能接受不了,来点挫折好。
人生不要太顺,总要为自己的未来积攒点好运和福报。
宋丹丹的一席劝告让我不禁联想到国学大师南怀瑾的一次开示,在开示过程大师说了这么一番话:“人一生的福报是有定数的,当你享受到了福报带来的美好时,更加应该慢慢用、省着用。
”很多人不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对此南怀瑾先生从多个方面作出了解释,他表示人生过得太顺,反而更需要小心,当心福报耗尽。
不顺时,也不要太烦心,人生没有永远的逆境,向着阳光奔跑,福报不请自来。
01做生意,做企业,靠的是福报曾经有人问及南怀瑾大师,什么地方消磨福报最多,最应该注意时,南怀瑾大师对提问者只说了三个字,“利益场”。
南怀瑾大师表示,福报是果,因在于修。
世间各种报应都不是命里注定的,而是修来的。
一个人修缮内心,修缮自身言行,其实说到底还是在给自己修福报。
越是有钱,越是生意做得大的人,往往都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守财”比“进财”要难得多。
无福不受禄,福报享尽了,钱财也会跟着流逝,最后也只能坐吃山空了。
就好比一些人平日里人缘不错,做生意也往往诚信待人,所以熟悉他了解他的人自然也就会给他介绍客户,这便是平日里积累福报带来的好处。
但如果有朝一日,他的初心发生了改变,心中贪念越来越严重,越来越不满足现状,总想去压榨手里的资源来获取高回报,越来越忽视客户的重要。
届时,哪怕关系再好再熟悉的老客户,最后也肯定会离你而去。
这也就是福报享尽带来的恶果。
对此南怀瑾大师告诫我们:相较于钱财的积攒,福报更值得我们花费时间精力去储存,有福报,无论你做什么都会给你带来积极的影响。
平日多反省自身的不足,遵从其职,尽行其责。
不要好高骛远,心比天高,一步一个脚印地去积累自己的人力、物力、财力。
南怀瑾:凡磨你的,必能度你
南怀瑾:凡磨你的,必能度你01能静,才能回归生命宇宙万有的一切活动是动态,太阳、月亮、万物都在动。
这个世界如果不动就毁了、空了。
我们认为这是死亡了,其实不是死亡,死亡仍是一个动态。
世界上有没有一个真正的静止状态呢?没有。
从物理、生理,还是思想等方面看,没有完全的静态。
静态,是一种缓慢的动态,一种延长的现象。
如果学物理学、哲学或其他科学,就很容易懂这个道理。
所以,静是个很难得的东西。
宇宙万物,如我们吃的水果、粮食,观赏的花木,都是静态的生长。
静态是生命功能的一种状态。
换句话说,能源从哪里来的?是从静态来的,从空来的。
为什么我们忙碌到夜里就要睡觉呢?因为人也需要静态。
脑筋不休息是不行的。
以前的宗教,人跪在那里祷告一下,或者坐在那里,心里宁静一会儿,烦恼就解除了。
再譬如人生病了,必须要去医院。
不是医院的医生用药物把你治好,而是靠你自己休息过来的,药物只是一种帮助。
这些道理,都说明静态的重要。
这个原理,中国几千年前就有个人讲的非常清楚。
他就是道家的老子。
老子说:“万物芸芸,各归其根。
归根曰静,静曰复命。
”意思是说,根是万物生命的来源,回归根才是静,能静才能回归生命。
这就是讲静态的重要。
可是,人的生命常常忘记了静,反而尽量用动态去消耗自己。
如果全世界的人类都拼命消耗能源,能源全消耗完,人类也就灭亡了。
我以前带兵、带学生的时候,有三个很好的处罚办法:第一个办法,不是骂人也不是打人。
只要叫他两手各拿一张报纸,手平伸起来立正,站一个小时。
那很痛苦啊,你们可以试试看。
第二个办法,三天不准说一句话,也很痛苦。
还有一个办法更严重,把他丢到一个非常空旷的山野,什么东西都没有,那更痛苦。
可是,理解了静的道理以后,这三个痛苦会变成最大的享受。
把脑筋静下来,思想情绪完全静下来。
一切的智能,如果不是在静态中,是发挥不起来的。
02静功的极致,不加任何判断地观照自己老子告诉我们道家的修养方法,有八个字:“专气致柔,能婴儿乎。
”把自己的身体活动的功能宁静下来,完全恢复到婴儿的状态,脑筋是清楚的,是快乐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怀瑾老师:虚云老和尚曾对我说:“你我各走各的,不必相扶!”(一)南怀瑾老师在《虚云和尚全集》书中亲笔追忆自己与虚云老和尚的交往经历:洎及抗日战事军兴,全民奋起御敌,国无宁日,遍地无安。
德、日、意联盟,而引发世界第二次之大战。
致使全球鼎沸,弥满战云。
日军夜郎自大,竟至爆发“珍珠港”事变,意在打击英、美而无暇东顾,迫使中国再也无力抗衡,即可囊括华夏而霸权东亚矣。
际此时期,有人传称日人乃启动“高野山”之密宗高僧而修“降伏法”,故敢有此举动。
因之而使国民政府之党国元老,如戴传贤(字季陶),国府主席林森(字子超)等人,佥向领导抗日之最高统帅蒋中正(字介石)晋商,以易辞之“神道设教”而施之以佛道治平。
故有以国府主席林森名义,邀请虚老到重庆而举办“护国息灾法会”之举。
时在岁次壬午年腊月,至癸未年正月之间,即公元一九四三年,民国三十一年岁未而接三十二年正月之交。
正当虚老一百零四岁之时也。
此时亦即我随袁师焕仙先生,代表成都四川佛教会邀请虚老莅蓉城而未果,但得亲与虚老对话而参学皈依,同时又与密教上师贡噶活佛,亲聆大手印法语之时。
而当时所谓之“护国息灾法会”,举办地点是在重庆南岸狮子山慈云寺。
法会共有显教与密教两坛。
上午显坛,乃虚老所主持。
下午密坛,乃贡噶呼图克图所主持。
两坛盛况,正如俗言,人山人海,万头攒动者。
如欲皈依显密两大师而得觌面亲授,犹比面见如来而亲得教诲者尤难。
我因随焕师,并有林子超主席及戴季陶先生之特殊因缘,每可在两上师稍暇之时,随时入室而亲聆参诲,且及兼闻诸多外间所不知之事。
同时,因此而识当时参与法会而任虚老首座之显明法师。
法师乃天台宗传人,后又代表中国佛协而参加青年军,为有识者之所敬佩。
三十年后,与其在台湾再见,我为其办赴美国弘法之事,继而就任美国纽约大觉、庄严两寺方丈。
人生际遇因缘,真非思议所料。
同时得遇献身战地而收养敌我两方孤儿之弘伞法师,及修黄教密宗之能海法师之师弟能是法师,与蒙古之安喇嘛等人。
弘伞法师者,乃弘一法师之师弟,安徽人,闻系北洋时代之将官而出家。
其人其行,卓荦不群,故与之交情颇笃。
总之,当此战时陪都,有此佛教大法会之盛事,凡僧俗参方知名之士,云卷雾散,不期而遇,随缘来去者,大有其人。
此时,我虽随焕师与虚老聚首三四日,但须随时过江到重庆,处置俗事。
山路崎岖,轮渡拥挤,昼夜身心均介于佛法与俗务之间,颇有劳倦之感。
一日傍晚,赶上轮渡过江,恰于船旁得一座位,即欲闭目养神,不意江岸华灯,闪烁于开眼闭眼之际,忽尔进入醒梦一如之境,大地平沉,豁然夜空一体。
唯天色虽黑,船已靠岸,即举足前行。
忽见虚老亦孤身一人,走在我前。
沿途坎坷不平,乱石烂泥犹多,我即趋步上前,手扶虚老右臂曰:“师父,太黑了,危险,我来扶你。
”虚老顾我微笑,即脱臂而出,曰:“前路暗淡,你我各走各的,不必相扶。
”只好依命同行,但加留意而已。
及抵慈云山门,方各自回寮。
此情此景,我在台湾以后,传闻虚老遭遇,方忆当时此话,岂亦偶中乎!护国息灾法会后之两年余,在我国全民长期浴血抗战八年之结果,竟得日本无条件投降之事实。
虽曰国际人事之变化,抑亦天庥中华而不致沦堕于魔手乎!然而外祸既息,同室阋墙之难方萌。
“祸兮福之所依,福兮祸之所伏”,诚为万古至理名言。
在此期间,我曾于成都、重庆,经云南而返乡探亲,且亲至南京观风。
即于民国三十七年(一九四八)夏秋之际,转赴庐山天池寺之圆佛殿专修静虑,并思如何自处而得暂可栖身之域。
秋后下庐山,再到杭州中印庵与通远师弟晤面,经其介绍而认识巨赞法师,并在灵峰寺借住。
此处乃法师所主持之武陵佛学院,放鹤亭即在默林之中。
同时,再由巨赞法师得识住在黄龙洞之印顺法师。
彼二人者,皆为显教学者之义理法师,乃当今教下之僧才,实亦难能可贵者也。
巨赞法师且邀我为佛学院僧众讲授禅修之课,即便应命结缘。
但其时国事紊乱如麻,人心已甚惶恐而极不安定。
故我已决志拔足东流,将赴海外。
一日,巨赞法师邀我丈室与言曰:“阁下乃不世之士,禅门健者,况相交知心,今有事不得不直言相告。
不出三五日,我即将为有关当局杭州站拘捕,或即此断送性命。
君住此间,恐有牵连,故不能不坦言也。
”时我闻之诧然,即问之曰:“法师固为彼中人乎?我是无任何偏倚之身,但与其中当道者,颇有方外道义之情,如法师直言相告内情,或可助君一臂之力而脱困也。
”法师即曰:“我非彼中人,但已决心为维护佛教而已与对方联络输诚,并得虚老同意,虚老自称为应劫之人,决不退避。
”我闻即曰:“此事想必是陈铭枢鼓动虚老且为牵线。
”法师笑答:“所料不差。
”我再问曰:“法师等说为维护佛教而不得不如此,固为真言而不妄语者乎!”师即合掌作答曰:“决非别有异念也。
”我即起而言曰:“既如此,我于今夜动身到南京,后日即返,望君多福。
如我友许衡生在京,必可使我面见当局而为法师乞留一命以完心愿也。
”此事,果如我所预期,虽费两昼夜奔走于京、杭之间,但得保存巨赞法师而度此危机,且亦因闻虚老亦已心许故也。
后闻巨赞法师出任全国佛协副会长,不知为保全虚老是否有所作为,此亦我为虚老有关之另一公案,故又随笔及之。
旋于一九四九年(民国三十八年)二月廿九日,我到台湾,初则蛰居基隆陋巷,四壁无依。
一日,忽梦一老人向我挥手,身旁有一牢笼,有流血之病狮向我猛吼,醒而异之,不数日,传闻虚老有云门事变之事。
虚老乃一代高僧,行化因缘,犹如多面观音,非凡夫之所知。
民国以来,不但禅宗,即如整体之中国佛教,皆遭新文明撞击而没落。
虚老眼见佛教与禅宗之劫运,故不辞疑谤,并承五宗而书写付法帖以传人,实亦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此所谓拟“继先圣之绝学”,义所不辞也。
其坚修苦行如头陀,实有合于达摩祖师之四行门,且修难行能行、难忍能忍之菩萨道,足为后学楷模,当之无愧也。
虚老一生于禅门规矩,大多是注重护持,恪守传统遗风,是为最要。
我曾闻虚老有言曰:“将来事,将来自有人做。
我等都做好了,后人还做什么?”此语足可留为师法。
狮子山慈云寺之护国息灾法会,主持显、密两坛之虚老与贡噶呼图克图,皆为吾师。
而今二老皆以应化善逝,且当时与会之相知诸公,亦皆随缘物化。
唯显明法师尚在美国,今已一百零二岁矣。
但群生之劫浊、见浊、烦恼浊等,亘古依然,尚祈此会之慈悲愿力,仍当永护中华。
(二)在《维摩精舍丛书》中,南怀瑾老师亲笔记述得到虚云老和尚指点的经过:法会毕,虚老邀焕师夜谈,怀瑾侍,且曰:法会已终,彼此无事,可以冲冲壳子,甚不必拘拘律仪也。
......虚老曰:比来一般魔子酷嗜种通,并以之而课道行高下,成都朋友有如是等过患否乎?焕师曰:有、有,还是天下老乌一般黑。
语已,指怀瑾而谓虚老曰:此生在灵岩七会中亦小小有个入处,曾一度发通,隔重垣见一切物,举似馀。
馀力斥之,累日乃平言未卒。
虚老曰:好、好,幸老居士眼明手快,一时打却,不然险矣危哉。
所以者何,大法未明多取证,一分神通即多障蔽本分上一分光明,素丝岐路,达者惑焉,故仰山曰,神通乃圣末边事,但得本愁末也。
彼时纵谈,声震瓦屋,极尽其趣。
......(三)在《习禅录影》一书中,南怀瑾老师讲述与虚云老和尚交往的两件往事:虚云老和尚,这位禅宗的大德。
我也是他的弟子,我常常讲:师父啊!你不要变成讼棍。
怎么讼棍?一辈子跟人家打官司,到处打官司。
为什么打官司?庙子被坏人占了,不肯搬出去,他没有办法,只好去告他,又把庙子盖起来。
他发愿要重新修成一百二十个庙子,每个旧庙子,他都要把它修过,大陆上的旧庙子被军阀和坏人占去了,他要把这一批人赶出去,所以到处跟人家打官司。
那个时候,我说:“师父啊!你发心到处盖庙子,要盖就盖好一点嘛!马马虎虎的不行。
”他说:“你这个孩子,我们都做完了,后来的人做什么事?”嘿!这有道理,我们做得那么好,后来的人光享福,还做什么事啊!以前在重庆的时候,人家请他去做护国法会。
那个时候,政府里很多人都是他的皈依弟子。
有一次,天黑了,一下码头,我搀着他,怕他跌到。
他把手一推说:“不要扶了,以后,我们各走各的。
”这句话就告诉我,两个人的道路不同,他剃他的光头,我留我的头发,各走各的路。
(四)虚云老和尚曾作三首《辞世偈》,第三首如下:吁嗟我衰老空具报恩心宿债无时了智浅业识深愧无成一事守拙在云居诵子吃饰句深愧对世尊灵山会未散护法仗群公是韦天再世振毗耶真风自他一体视咸仰金粟尊中流作砥柱苍生赖片言末法众生苦向道有几人我负虚名累子应觉迷津佛国时欣慕香光拟近趋谨留几句偈聊以表区区此偈显然是一首预言偈,或者说,是专对某个人所说。
二00七年,虚云老和尚的弟子净慧长老亲自拜访南怀瑾老师,请南老师为《虚云和尚全集》题名并作序。
净慧长老更赋诗五首,请南怀瑾老师斧正:拜谒南公怀瑾老维摩于太湖大学堂感怀,并呈审政(一)怀疚来参金粟身,湖光波影四时春。
重重楼阁从头看,一派清风迥出尘。
(二)维摩丈室雨花天,指点乾坤处处禅。
生活菩提原不二,何妨一念入三千。
(三)三千一念事圆融,火里莲花老更红。
聃也犹龙游大泽,五洲翘首沐春风。
(四)三教经纶别有天,和光同俗祖师禅。
我来问道将何似?多谢先生为卷帘。
(五)满怀忧教老婆心,面壁求贤想古音。
天下禅林重抖擞,清修何惧毒龙吟。
2007年6月1日于北京法华精舍>其中言语寓意与上述虚云老和尚《辞世偈》暗暗相合。
南怀瑾老师在厦门禅七期间,曾经说过:虚老,抗战时候在重庆做法会,我们都常在一起的,老师父,活了一百二十多岁过世,在江西云居山,那时我在台湾。
他还给我留下话来,这是讲笑话。
”貌似戏言,实有所指。
诚然,正如虚云老和尚所说:“前路暗淡,你我各走各的,不必相扶。
”,二人似乎各走各路,但是殊途同归、万法归一,都成为呕心沥血教化众生的一代宗师,为后人所敬仰。
(本公众平台整理)******欢迎关注公众号:迦陵仙音礼敬南怀瑾。
相关文章均由“迦陵仙音礼敬南怀瑾”整理首发。
“原创作者:南怀瑾”。
转载请注明本公众号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