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德勒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阿德勒出生于奥地利维也纳郊区一个富裕的谷物商人的 家庭,在维也纳长大,在六个孩子中他排行老三,他的哥 哥是个典型的模范儿童。阿德勒自小体弱多病,并患有佝 偻病,无法进行激烈的体育活动。5岁时他患上了致命的 肺炎,医生认为他快死了,家人也不抱什么希望。但几天 后,他竟奇迹般地康复了。这场病加上他3岁时大弟弟的 死亡使他萌生了要当一名医生的愿望。刚上中学的时候, 由于他数学不好而被老师视为差等生,建议他的父亲让他 去当一名制鞋的工人。这事也刺激了好强的阿德勒,促使 他努力学习,在数学上有了很大进步。中学毕业后,阿德 勒如愿以偿,进入维也纳医学院,系统学习了有关心理学、 哲学的知识,并受到良好的医学训练。1895 年,阿德勒 进入维也那大学取得医学博士学位,初为一眼科医师,他 特别注意身体器官的自卑,认为它是驱使个人采取行动的 真正动力。后转向精神病学,曾追随弗洛伊德探讨神经症 问题。
•
• 假想目的论:人的行动是受他对未来的各种愿
望,而不是受过去经验的激发。这些未来的愿望 激发他去完成愈益重大的事业。正常人遇必要时 能够摆脱这些假想的影响而面对现实,而神经症 患者却做不到这一点。 • 追求优越:为求得自身完美所做的一种努力,而 并非一种要超过他人的欲望,虽然试图完全达到 自己愿望的方式因人而异。阿德勒观察到患神经 症的人只顾努力达到自己的目的,正常人则以对 社会有益为自己奋斗目标。
Alfred Adler (1870.02.07-1937.05.28)
阿尔弗雷德· 阿德勒
• 奥地利精神病学家 • 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 •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先驱 • 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 • 精神分析学派内部第一个反对弗洛伊德的心理学体系,由 生物学定向的本我转向社会文化定向的自我心理学,对后 来西方心理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创立个体心理学
• 1911年因突出强调社会因素的作用,公开反对弗洛伊德的 泛性论而两人关系破裂,阿德勒创立个体心理学 (individual psychology),另建自由精神分析研究会。 • 阿德勒的学说以“自卑感”与“创造性自我”为中心,并 强调“社会意识”。主要概念是创造性自我、生活风格、 假想的目的论、追求优越、自卑感、补偿和社会兴趣。
• 生活风格:是一个人在每一行动中所表现出来、极其
生活风格的形成过程
儿童在四五岁时就形成了他的生活风格。它是以“原型” 的方式无意识地表现出来的。原型的内容包括人生的目标 和实现目标的策略等。儿童形成的是什么样的生活风格取 决与他的生活条件和家庭即社会环境。如果儿童体验到某 种自卑感,那么他对这种自卑感的补偿就是他的生活风格。 如果他把某人作为自己的榜样,或把某种现象作为自己的 追求目标,那么他的生活风格就会在这种追求中得到发展。 • 理解个体的生活风格,就是理解独特的自我。阿德勒认 为,个体心理学的任务就是分析人的生活风格,理解独特 的个体,以便更好的把握个体的未来,为儿童教育提供理 论依据。他概括了理解生活风格的三种途径:出生顺序, 早期记忆和潜意识梦境。在阿德勒看来,认识和理解了某 个人的生活风格,就意味着了个体的本质,实现了理解人 性的目的。
• • • • •
1、 确立了心理学的社会文化方向 2、 丰富了人格的创造性内涵 3、 发展了整体研究的方法论原则 4、 推动了心理学的社会应用和教育 5、 基本观点的非理性倾向,理论基调仍然是潜 意识。 • 6、 理论术语的不确定性,缺乏明确的操作性定 义。 • 7、 某些思想观点的非科学性。有较高的应用价 值,但他的理论科学性不强,也缺乏系统性
阿德勒人格理论 强调意识的作用 未来的目标是动机的重要源泉 以社会动机为本源 对人类未来持乐观的态度 利用梦解决问题 在决定自己的人格上,人是自由的 轻视性的重要性 鼓励把生活格式置于社会利益之上
弗洛伊德人格理论 强调无意识的作用 未来的目标无关紧要 以生物动机为本源 对人类未来持悲观态度 利用梦分析无意识的内容 人格决定遗传和环境因素 夸大性的重要性 发掘受压抑的早年记忆
基本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论
• 承认一种运动的无意识的原则,却又缩小性欲和俄狄浦斯 情绪综合感对于个性的形成以及在神经官能症的发生中的 作用。他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竞争和完美的愿望。 他在研究“器官劣势”的著作中阐明了自己的理论,他认 为人类很早就体验到软弱感和需要安全。 • 阿德勒认为每个人在幼儿时期,就渐渐形成一种生活模式, 根据此生活模式而形成生活的主观目标,但每个人的生活 模式不同,因此每一个人的主观目标不完全相同,研究心 理过程应以每个人的特殊心理经验为对象,故阿德勒的心 理学被称为“个体心理学”或“个人心理学”。 • 所谓“个人”,阿德勒强调每一个人都有一种奋力驱使追 求优越以适应环境,从而达到个人的整合和统一。
经典著作
• • • • • 论神经症性格:1914,1974 器官缺陷及其心理补偿的研究:1917 理解人类本性:1918,1957 个体心理学的实践与理论:1919,1971 生活的科学:1927,1969,中译本为傅任 敢译,1936 • 生活对你应有的意义:1932,中译本名为 《自卑与超越》,黄光国译,1960
社会兴趣
• 即所谓的社会责任感或集体感。即是人希 望对社会作出贡献以便使之更加完善的一 种天赋的特性。个人试图在社会中完善单 凭自己无法完善的东西。阿德勒说,社会 兴趣是对个人的种种缺陷的最后补偿。社 会兴趣使得一个人将个人私利服从于公共 福利。
自卑情结
• 自卑感起因于一个人感觉生活中任何方面都不完善、有缺 陷。自卑感使人努力克服缺陷,这种努力叫做补偿。他认 为每一个人一生下来就带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为儿童 的生存必须依赖成人。和成人相比,儿童感到了自己的孱 弱,产生了强烈的自卑感。 • 为了克服自卑感,儿童用先天的“侵犯驱力”来寻求补偿, 使自己的人格在文化与顺应中得到发展。后来阿德勒将 “侵犯驱力”改为“男性反抗”。他认为如果儿童顺应或 很少反抗,这种自卑感就带有女性品质或使他称为生活的 弱者,反之,儿童若奋起反抗,这种自卑感便带有男性的 品质。“任何形式的不受禁令约束的攻击,敏捷,能力, 全力以及勇敢,自由,侵犯和残暴的特制都是男性所具有 的品质。”
• 创造自我:即创造性自我。创造性自我是一种个人主
观体系,它解释个人的种种经验使之有意义。它追求经验, 甚至创造经验以帮助个人完成他独特的生活作风。创造性 自我使人格有一贯性、稳定性和个性。它是人类生活中活 的因素。 独特并因人而异的各种动机、特性与价值的团集物。它决 定一个人要学什么、怎样行动、怎样思维,有哪些经验要 渗入他的人格之中。和生活风格无关的经验被抹煞,被抵 制,被压抑。每个人有他自己的生活风格;没有两个人的 生活风格是一样的。生活风格是由创造性自我发展、建立 起来的。早在儿童时期四五岁时就形成了。
主要术语
• • • • • • • feeling of inferiority(自卑感) compensation(补偿作用) superiority(优越情结) inferiority complex(自卑情结) striving for superiority(追求优越 aggression drive(侵犯驱力) masculine protest(男性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