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文化
白马藏族面具文化的审美特征与设计应用研究
飞扬 、圆睁大 眼 、牙齿暴 露 ,结合 坚利果 断 、
铿 锵有力 的线条 ,体 现 出凶猛狂 放 的的姿态 ,
传 达 出惩治妖魔 、保护族群的坚定决心 。
( 4 ) 装饰性
马藏族 的 门神和保 护神 。 对 白马藏族 面具 的文化 内涵 、精 神功 能和
能上分 ,有祭祀舞蹈 用 面具 ,有作 为 门神 的悬
白马藏族面具在造型上 已具 有大量符号性 、
挂 面具 。 白马藏族 面具 的制作材料 几乎都 是木 \象征性 的设 计表 现语 言 ,包 含的多种纹饰 图样
质 ,唯独 文县 的知 玛角 色 ( 丑角 ) 是 直接将 锅 墨涂 于脸 上 ,是一种 更古 老 的面具 形式 。除 了
色彩喜用 红 、黄 、蓝 、绿 、黑 等纯 色。色相 纯
白马藏 族 面具 运用 线条 、纹饰 、图样 、色
彩 ,按 照约定俗 成的一 些规律 来塑 造 形象 ,这
种程 式化 的稳定性也增 强 了 白马藏族 对面具 的
认 同 ,能有效适 应其精 神上 和心理上 的需求 。
正饱满 ,于 变化 中求 统一 ,对 比中求 均衡 ,色
白马藏族面具文化的审美特征与设计应用研究①
冯作 辉 何 宜翔
【 内容摘要 】白马藏族面具是 白马藏族原始宗教信仰的物化 ,发挥着驱邪祈福、娱神娱人 的功能。
t
面具造型原始粗犷 ,色彩鲜明、对比强烈,具有极强的形式美感 ,为现代设计提供 了宝贵的资源。本文 通过对 白马文化元素中具有代表性的面具文化在现代设计 中的运用,尝试对 白马文化元素的商业开发研 究,达到 以一种新的图形样式传承创新 白马文化,实现商业运用的价值。 【 关键词 l 白马藏族面具 ;元素 ;设计
白马民族文化
白马民族文化1.白马族【简述】白马族据考证是古代白马番人或氐人的后裔,于战国、秦汉时期定居集在四川和甘肃两省交界的摩天岭山脉的南北两侧,全族约1万人左右。
【详述】(1)、起源白马族是炎帝后裔氐人的后裔。
《史记—西南夷列传》[3]“自冉陇以东北,君长以什数,白马最大,皆氐类也”。
冉陇区域在今茂汶一带,而平武正在茂汶的东北。
这是历史上对白马人最早的记载。
(2)、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氐族在黄河流域建立的先秦政权在当时是最强大的政权,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氐族推行了一系列的汉化以及民族融合的政策,这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二次的民族大迁徙与大融合。
据《史记.西南夷列传》记载,氐族大部队向北方大迁移的过程当中,小分队“白马番”却不愿意随政权中心迁移,选择留居故地——四川和甘肃两省交界的摩天岭山脉的南北两侧。
惟至明清时已不称为氐,而番或西番,本为白马氐的一支,故白马之名仍保留至今。
(3)、定居《北史·氐传》云:“氐者西夷之别种,号曰白马。
三代之际,盖自有君长,而世一朝见,故《诗》称‘自彼氐羌,莫敢不来王’也。
秦汉以来,世居岐陇以南,汉川以西,自立豪帅。
汉武帝遣中郎将郭昌、卫广灭之,以其地为武都郡。
自济、渭抵于巴蜀,种类实繁,或谓之白氐、或谓之故氐,各有王侯,受中国拜封。
”这里所说的范围,相当于今天的陕西西南部、甘肃东南部和与之连接的四川西北部。
由此可见,氐人在战国至秦汉已经定居在松藩、平武、甘肃南部广大的地区,与白马人现今居住的地区是吻合的、一致的。
2.人文风俗(1)、祭祀【巫师】:白马人倡导万物有灵,崇拜大自然和祖先,其中尤以山神为最高尊崇,白马人信奉“白莫”,白莫是白马人对巫师的统称,仅限于男性,有学问的白莫叫“白该”,年轻的、学问尚浅的叫“白啥”。
白马族巫师白谟【祭神】:白马族每个村寨都有座拔地而起、林木茂盛山头被尊为“神山”。
神山上不能放养牛羊,更不能随意砍伐。
白马人一直保护着神山的生态环境,而神山浓荫覆盖,泉水潺潺,千百年来,仿佛也在庇护着一个个古老的村寨。
白马人民俗文化
陇南白马人民俗文化保护一、白马人民俗文化保护情况分布在陇南文县铁楼藏族乡、石鸡坝乡以及四川省平武县、九寨沟县、松潘县一些地方的白马人有着悠久的历史,上世纪五十年代初,被国家定为藏族,现被学术界列为待识别民族。
文县铁楼藏族乡白马河流域有十三个白马人村寨,约3000人,是白马文化的发源地,他们更多地保留着古朴的民俗文化,如独特的“池歌昼”、酒歌、婚嫁、丧葬以及民居、语言、服饰等,四川平武、九寨沟、松潘县一带的白马人经常前来观瞻,也吸引着国内外专家学者前来采风、研究。
近年来,市、县党委政府在白马人民俗文化的保护和利用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一是将白马人民俗文化代表之一的“池哥昼”成功申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二是文县县委政府根据白马人音乐舞蹈编排的火把面具舞,多次参加各级各类展演;举办了首届中国白马艺术节,进行了原生态表演,省内外专家学者观后看给予了高度评价。
三是组织白马人“池哥昼”,连续两年参加了市上春节社火调演活动,受到全市人民的好评。
四是市、县文化部门专业人员根据白马人音乐舞蹈编排的文艺节目,在全国、全省举办的各类文艺赛事中多次获得大奖。
五是省、市、县文化宣传部门的干部和民间研究人员在白马人民俗文化研究中取得了一些成果,发表了一些文章,出版了一些书籍。
这些工作,对于宣传陇南,保护白马人民俗文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通过调研,白马人民俗文化的研究和保护利用方面还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对白马人民俗文化的保护缺乏积极有效的措施,本民族群众保护意识淡化,老艺人所剩无几,年轻的传承人青黄不接,白马人民俗文化存在着逐步消失的危机。
二是没有组织专家学者对白马人民俗文化进行系统的挖掘整理和研究,对白马人民俗文化缺乏全面、深入的了解。
三是在宣传推介、开发利用白马人民俗文化方面的意识不强,白马人民俗文化的独特资源优势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
二、对白马人民俗文化的几点建议白马人民俗文化是陇南又一座藏量丰富的“金矿”。
中国文化遗产洛阳白马寺的佛教文化与艺术
中国文化遗产洛阳白马寺的佛教文化与艺术洛阳白马寺,位于中国河南省洛阳市,是中国佛教的重要文化遗产之一。
作为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寺庙之一,洛阳白马寺承载着丰富的佛教文化与艺术内涵,是中国古代建筑与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
一、历史背景介绍洛阳白马寺建于东汉时期,追溯到公元68年,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
白马寺得名于相传佛教传入中国时,一位来自西域的印度僧人乘坐一匹白马来到洛阳,因而在此修建了寺庙,这就是白马寺的由来。
二、佛教文化影响白马寺是中国佛教在中原的重要传播中心,对中国佛教的发展起到了积极影响。
在白马寺内,佛教教义深入人心,许多僧侣在这里修行,开展佛教文化活动。
寺庙内的佛经研究、诵读和传教活动繁荣,百姓也前往寺庙虔诚礼佛。
这使佛教文化得到广泛传播,并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建筑风格与造型艺术白马寺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精美的雕塑艺术闻名于世。
寺庙内的主要建筑有山门、大雄宝殿、东西配殿等。
寺内的建筑均采用了古代中国建筑的特色,如重檐歇山顶、踏空式基座等,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魅力。
白马寺内的佛教雕塑精美绝伦,既有佛祖释迦牟尼的雕像,也有菩萨和罗汉等各种佛教形象。
这些雕塑造型庄重、肌肉丰满,线条流畅,面目慈祥,栩栩如生。
不仅表现了佛教艺术的高度造诣,同时也反映了当时中国雕塑艺术的发展水平。
四、艺术品收藏与保护洛阳白马寺还以其丰富的艺术品收藏而闻名。
寺内珍藏了许多佛教经典、佛像和书法作品等,这些艺术品呈现了佛教文化的瑰丽和卓越。
白马寺对于这些艺术品的保护与修复工作十分重视,通过科学的方法和专业的人才,努力确保这些珍贵的艺术品能够得到有效的保护和传承。
五、对当代社会的意义洛阳白马寺不仅是佛教信仰的圣地,也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
它通过佛教文化与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对当代社会仍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白马寺所展现的寺庙建筑与雕塑艺术,不仅具有观赏价值,更是对中国古代文明的见证。
它们向我们展示了中国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和艺术创造力。
西乌旗白马文化园景区介绍 -回复
西乌旗白马文化园景区介绍-回复西乌旗白马文化园景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西乌旗,是一座集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景区。
下面,让我一步一步为您介绍西乌旗白马文化园景区。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景区的背景和历史。
西乌旗白马文化园景区坐落在锡林郭勒盟西乌旗的西北部,距离巴丹吉林沙漠仅有几十公里的距离。
这里地势较为平坦,气候干燥,草原茂盛。
在古代,这里是我国北方民族游牧的发源地之一,以养马业闻名。
而白马作为蒙古族的象征,更是在这里达到了极致。
其次,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景区的自然风光。
西乌旗白马文化园景区地处辽阔的大草原上,一望无际的绿色与天空相连,形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
这里拥有丰富多样的植被,如牧草、蒿草、黄花等,吸引了大量的牛羊以及各种鸟类聚集。
游客们可以在这里感受到纯净的大自然气息,放松身心,找回内心的宁静。
再次,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景区内的人文景观。
作为白马文化的发源地,西乌旗白马文化园景区拥有丰富的人文景观。
首先,景区内有一座纪念碑,纪念碑上刻有精美的图案和文字,讲述了白马的起源和重要性。
其次,景区内有一片乌拉草地,这里是当地蒙古族的聚居区域,游客可以在这里感受到独特的蒙古族文化。
还有一处牛皮帐篷营地,游客可以在这里体验真正的蒙古包生活,了解蒙古族传统生活方式和民俗文化。
除了以上景点,景区内还有一座博物馆,展示了丰富的白马文化知识和历史遗迹。
在博物馆里,游客可以看到各种白马文物,如白马骨制品、白马图案的衣物等。
馆内还有专业的解说员,为游客讲解白马文化的来源和发展。
此外,景区内还有一条主题景区小径,沿途设有解说牌和景点标识,引导游客深入了解白马文化的方方面面。
最后,让我来为您介绍一下景区的旅游服务和交通便利性。
景区内设有餐饮区、休息区、停车场等配套设施,为游客提供舒适便捷的旅游服务。
而且,景区与周边城市之间有完善的交通网络,游客可以选择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自驾前往景区。
总结起来,西乌旗白马文化园景区以其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丰富多样的人文景观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甘肃文县白马藏族文化的艺术特色
甘肃文县白马藏族文化的艺术特色作者:鄢志莉来源:《艺术评鉴》2016年第19期摘要:在文县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被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命名为“中国白马人民俗文化之乡”之际,白马藏族文化便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关注、挖掘,其本身所蕴含的文化价值和艺术特色也越来越被接受、认可。
本文以甘肃文县白马藏族文化为研究对象,分别从白马藏族的历史、服饰、歌曲、舞蹈四个方面来对其艺术特色进行论述,旨在进一步认识与了解白马藏族。
关键词:白马藏族历史服饰歌曲舞蹈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6)19-0029-03文县古称阴平,地处陕甘川交界处。
素有“陇上江南”、甘肃的“西双版纳”之美誉,同时也是国宝大熊猫的故乡。
在这个山水如画、风景秀丽、物产丰饶的地方,生活着一支神秘而又独特的民族——白马藏族。
文县白马藏族现今主要居住在文县铁楼白马藏乡白马峪河流域,是历史上氐族的后裔,由于白马藏族有自己的语言、服饰、生活习性和宗教信仰,因此与藏族又有着很大的区别,所以称之为“白马藏族”。
一、历史起源具有久远性据史籍记载,现今的白马藏族是氐人后裔。
西汉司马迁《史记·西南夷列传》:“自禽以东北,君长以什数,徙、榨都最大;自榨以东北,君长以什数月砒最大。
其俗或土著,或移徙,在蜀之西。
自冉駹以东北,君长以什数,白马最大,皆氐类也。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其山(冉舫山)有六夷七羌九氐,各有部说白马氐者,(汉)武帝元鼎六年开,分广汉西部,合以为武都。
”唐代李泰《括地志》卷四《成州·上禄县》载:“陇右成州,武州皆白马氐,其豪族杨氏居成州仇池山上。
”唐代李延寿《北史·氐传》:“氐者,西夷之别种,号曰白马。
三代之际,盖自有君长,而世一朝见,故《诗》称…自彼氐羌,莫敢不来王‟也。
秦汉以来,世居岐陇以南,汉川以西,自立豪帅。
汉武帝遣中郎将郭昌、卫广灭之,以其地为武都郡。
洛阳白马寺的佛教文化
洛阳白马寺的佛教文化洛阳白马寺是中国佛教界的重要圣地之一,建于东汉章帝元和三年(68年),距今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
白马寺位于洛阳市区西南部,占地约2.8万平方米,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白马寺之名源于传说中的一匹白马,相传白马是佛祖释迦牟尼转世为马,白马到洛阳后,在这里停下来,在这里修行。
后来,白马死了,当地人将它埋在了这里,并为它建了庙宇,命名为白马寺。
白马寺拥有众多的佛教文化遗址和珍贵文物。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佛塔林,佛塔林是古代造塔工艺的典范,是洛阳佛教文化和中国砖石造塔工艺的明证之一。
佛塔林内共有13座木塔、3座砖塔、45座石塔,其中最有名气的是四大石塔:宝相塔、法华塔、舍利塔、慈氏塔。
每座塔都有它独特的造型和文化背景,值得一一品味。
在白马寺内,还有许多文物和遗址,如释迦殿、楞严阁、菩提院、大雄宝殿、昭君塔等等。
其中,释迦殿是白马寺的最主要建筑,也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木结构建筑之一。
释迦殿内供奉着释迦牟尼的塑像,是白马寺最重要的文物之一。
白马寺还有一些传说和神话,如白马帝君和僧宝在白马寺结缘的故事,让人们感受到了充满神秘色彩的佛教文化。
白马寺也曾经是历代王朝的重要赐福之地,唐朝时期,李世民在此亲临拜谒,祈求国泰民安。
至今,白马寺仍然吸引着众多的佛教徒和游客前来参拜和观赏。
白马寺的佛教文化影响力非常广泛,它是我国历史上佛教文化的重要继承者和传承者之一。
白马寺所蕴含的文化底蕴和精神内涵,以及佛教所倡导的“戒律、慈悲、智慧”的精神,都是人类文明中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白马寺的高度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也为后人提供了无穷的思考和探索的空间。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重要的佛教圣地,白马寺就是其中之一。
它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文化底蕴,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今天,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对于白马寺这一佛教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让这一文化瑰宝能够永久流传下去,为人类的文化发展和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
白马庙文化起源20171214_V1.0(完整版)
白马庙的由来董晋是江西武宁人,兄弟三人被世人称之为“董三”。
他们曾经以打铁铸剑为生,后来成为许逊的徒弟,跟随许逊学道。
据《武宁县志》记载:当许逊师徒云游至古艾地(即今武宁、修水、永修一带)时,见洪水漫天,白浪滔滔,人民流离失所,无家可归。
掐指一算,才知修河孽蛟兴妖作怪,残害百姓。
于是许逊决心斩蛟除害,命徒弟董晋兄弟,铸造龙泉宝剑。
董氏兄弟奉师命立即架炉炼剑,不久宝剑铸成后,许逊循河而上,在修河发源之处黄龙山发现蛟龙,双方大战,蛟龙不敌,窜至铜鼓,许逊紧追不舍,赶至大为山,蛟龙隐匿。
许逊四处寻觅,发现路边大石中有声如鼓,挥剑劈去,轰然一声,石破蛟出,又窜回修水,沿修河而下,许逊随后追赶,蛟龙边战边逃,直追至南昌西边,将蛟龙擒住,锁于古井中。
因此,许逊被百姓奉为“江西福主”。
宋代,皇帝御封许逊为“神功妙济真君”,董晋三兄弟被封为“白马忠义王”。
于是乎,既有万寿宫,又有白马庙。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江西省成立总商会,办公设在铁柱万寿宫内。
许真君深受历代江右人的爱戴,江西万寿宫有1600多年的历史,江右商帮一代又一代,一批又一批的经商浪潮,1500多座江西会馆和万寿宫是遍布全国和海外是江右商帮向全国不断扩张的历史轨迹之一。
汉口、沙市、长沙、湘潭、常德、重庆、成都、昆明、贵阳、福州、广州、南宁、桂林、南京、苏州、杭州、上海、扬州、徐州、聊城、济南、天津、宣化、北京、邓州、信阳、商水(周口市)、开封、西安、兰州、东北等全国各市镇和海外建1500多座江西会馆和万寿宫。
胜利路原名德胜路,解放后改为胜利路,它是一条百年老街,是南昌市商业繁华的象征与核心。
白马庙旅游美食广场位于胜利路步行街最繁华的南端,与千年名胜万寿宫仅百米,与万寿宫商城隔街相望。
公司以传播白马庙文化,领会中华文化隗宝的厚重,传承江右商帮精神,打造百年品牌!。
关于陇南白马藏族民居建筑的地域文化特色
关于陇南白马藏族民居建筑的地域文化特色摘要:白马藏族聚居地区是古代“藏彝走廊” 最东端藏、汉两民族文化交汇之处,在文化形态上呈现出与其他各民族共生、共存和叠加的综合性特征。
陇南白马藏族同胞主要居住在文县白马河流域以及民堡沟一带的高山上,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积淀深厚的民族文化,使他们的民居建筑在内部结构、组合形式、装饰特征和村落布局等方面体现出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形成了陇南白马藏族民居建筑独特的造型特征以及审美特色,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民族文化的融合,体现出鲜明的时代印记。
关键词:陇南;白马藏族;民居建筑;结构;地域文化特色建筑是人类文化的纪念碑,是集艺术、文化、科技于一体的文化综合体,也是一个民族的形象。
一个民族的民居建筑风格,是当地人们在长期的生存过程中,根据当地的气候、水文、地势、地质等环境因素,不断总结经验和完善而逐渐形成的,同时临近民族之间的建筑文化也会相互影响,形成一些共性特征,所以其中也必然积淀着丰富而深厚的民族文化。
白马藏族聚居地区是古代“藏彝走廊” 最东端藏、汉两民族文化交汇之处,历史上不同民族在这条走廊交错杂居,因此白马藏族在文化形态上呈现出与其他各民族共生、共存、叠加的特征。
所以他们的民居建筑既是陇南南部秦巴山区特殊地貌、气候的体现,也是多民族聚居繁衍的陇南南部独特地域文化的反映。
长期的民族文化传承与融合发展,形成了陇南白马藏族民居建筑独特的造型特征以及审美特色,并且随着收稿日期:2011一O8―28・ 90 ・时代的发展和民族文化的融合,体现出鲜明的时代印记。
一、陇南白马藏族民居建筑的基本结构作为古代氐族的后裔,白马藏族很早就进入发达的农业文明,并在此居住生息。
《华阳国志》记载氐人居地“土地险阻,有桑麻”,所反映的正是目前陇南白马藏族的居住环境以及生产生活状况。
史籍记载氐人的民居形式是“土墙板屋”,《汉书・地理志》记载:“天水、陇西山多林木,民以板为室屋。
” 《南齐书》描述得更详细:“氐于上平地立宫室果园仓库,无贵贱皆为板屋土墙,所治处名洛谷。
企业信用报告_四川白马文化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目录一、企业背景 (5)1.1 工商信息 (5)1.2 分支机构 (5)1.3 变更记录 (5)1.4 主要人员 (8)1.5 联系方式 (9)二、股东信息 (9)三、对外投资信息 (9)四、企业年报 (10)五、重点关注 (11)5.1 被执行人 (11)5.2 失信信息 (12)5.3 裁判文书 (12)5.4 法院公告 (12)5.5 行政处罚 (12)5.6 严重违法 (12)5.7 股权出质 (12)5.8 动产抵押 (12)5.9 开庭公告 (13)5.11 股权冻结 (13)5.12 清算信息 (13)5.13 公示催告 (13)六、知识产权 (13)6.1 商标信息 (13)6.2 专利信息 (16)6.3 软件著作权 (16)6.4 作品著作权 (17)6.5 网站备案 (17)七、企业发展 (17)7.1 融资信息 (17)7.2 核心成员 (17)7.3 竞品信息 (17)7.4 企业品牌项目 (18)八、经营状况 (18)8.1 招投标 (18)8.2 税务评级 (18)8.3 资质证书 (18)8.4 抽查检查 (18)8.5 进出口信用 (18)8.6 行政许可 (18)一、企业背景1.1 工商信息企业名称:四川白马文化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工商注册号:510000000333888统一信用代码:915100000788854434法定代表人:达娃卓玛组织机构代码:07888544-3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所属行业:广播、电视、电影和录音制作业经营状态:开业注册资本:20,000万(元)注册时间:2013-10-08注册地址:成都市金牛区实业街1号3-1幢5层9号营业期限:2013-10-08 至无固定期限经营范围:文艺创作;工艺美术品制造;商品批发与零售;商务服务业(不含投资理财类项目);专业化设计服务;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国内旅游业务;入境旅游业务;旅游信息咨询服务;老年人养护服务;工程管理服务;市政公用工程;公路工程;房屋建筑工程;建筑装修装饰工程;园林绿化工程;建筑智能化安装工程、安全技术防范工程、建筑幕墙工程、古建筑工程、河湖整治工程的设计与施工;通信工程;城市及道路照明工程;酒店企业管理;生态农业观光旅游项目开发;游览景区管理;花卉、苗木、蔬菜、水果种植;影视节目制作;房地产信息咨询;旅游资源开发;组织策划文化艺术交流活动;房地产开发与经营;工程监理;商业综合体管理服务;工程勘察设计;地质勘察。
新时代背景下藏族白马人祭祀舞蹈文化解读
新时代背景下藏族白马人祭祀舞蹈文化解读摘要:由于白马藏族独特的地理环境、风俗习惯以及民族特质,白马人舞蹈艺术具有鲜明的个性,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与美学思想,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
如今,由于受到社会的发展以及多元文化相互交融的影响,白马人的传统文化及舞蹈艺术特性逐渐地被融合、消解,面临消失的危险。
因此笔者建议从“建立白马人舞蹈文化资料库”“大力推进旅游开发,旅游、文化互相促进”“发掘本土优势资源打造艺术精品”“利用现代传媒大力推广白马舞蹈文化”以及“积极推动民族文化进校园”等五个方面来加大对白马人舞蹈的保护与传承,旨在使其在舞蹈文化的长河中腾焰飞芒。
关键词:新时代;藏族;白马人;祭祀舞蹈;文化;解读引言白马藏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独特民俗风情且能歌善舞的少数民族,现今主要生活在四川省平武县、九寨沟县境内以及甘肃省陇南市文县铁楼乡白马河流域。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都还保留着完整而古老的生活习俗以及全寨老小共舞的古代遗风。
白马人民间舞蹈种类繁多、内涵丰富且功能显著。
从表演内容来看,主要分为祭祀性舞蹈和自娱性舞蹈。
祭祀性舞蹈主要有“曹盖舞”和“猫猫舞”。
“曹盖舞”又称面具舞(四川平武多称为“跳曹盖”,而甘肃文县多称为“池哥昼”)。
该舞蹈是逢年过节搞祭祀活动时跳的舞蹈,也最为隆重热闹。
舞蹈时,舞者头戴木制面具,在大鑼大鼓的节奏声中挥洒粗犷、威武的动作,意在驱鬼镇邪,颇有古代巫舞之意,具有浓烈的原始色彩,也是白马人最具代表性,也最赋文化内涵的舞蹈。
“猫猫舞”,白马藏语为“阿里港珠”(平武县多称为“帽帽舞”,南坪县多称为“十二属相舞”),也是一种以祭神驱鬼为主要内容的祭祀性舞蹈。
舞蹈主要模仿动物动作,伴以锣鼓之声,动作活泼、灵巧,寓祈平安之意。
自娱性舞蹈主要为“圆圆舞”,白马藏语为“珠寨沙”,类似于藏族和羌族的“锅庄舞”,它是白马人最喜欢的一种自娱自乐的群众性歌舞形式。
舞蹈时,由年长者或善舞者领舞,各舞者手拉手沿顺时针方向舞蹈,舞步较为简单,以走步和滑步为主,身体随脚步起伏摆动,悠闲自得。
文县白马藏族传统服饰的文化功能
的大 山之 中, 但 他们与汉 族生 活地 区相邻 , 历史 上长 期 以来 与 地方州县官府之 间以及与 周邻 汉族 之间 的政治 、 经济交 往 , 对
田野调查所得 , 对文县 白马人传统服饰 的社 会文化功 能及其相 地 叫鸣 , 吵醒 了头人夫人 , 使她发现了追来 的敌 人并 叫醒 大家 , 关问题进行初 步探讨 , 提 出一 些认识 , 以期 引起更 多 的关 注 和 及 时转移至深 山密 林 中藏 匿。官 兵赶 到后 , 白马 人 已无 影无
l 8 4
甘肃社 会科学
2 0 1 3年第 2期
中鸡 翎只能插在池哥 面具之 上 , 是对 池哥 形象 神性 的强 化 , 而 谣“ 雍 仲苯 自何 地来?雍仲苯 自卫藏来 ” 进行考证 , 认 为 白马人 插 上鸡翎之后 , 原本 与小 鬼面 貌相似 的池 哥便 具有 某种 神力 , 的苯教信仰源 于古象雄 , 是 由唐蕃 战争 中吐蕃军 人从西藏 阿里 成 为 白马人在“ 麻昼 ” 仪式 中顶 礼膜 拜 的主 角 ; 另一 方 面具 有 地区带来 的。
个方面 。
男子毡帽上插 白翎 的传统 。 上述传说不仅具有激励 白马人群 体 团结 一致 反抗 斗争 的
( 一) 族徽 象征功 能
对于一个 部族 来说 , 富有特色 的传 统服饰不仅是 区别 于他 意义 , 而且还形成 了白马男 子以头戴毡帽上插有 白鸡 翎为荣 的
族 的标志 , 更是本部族 内部相 互认 同 的重 要标 记 , 是使 其联 结 群体共识 , 于是 , 头戴插有 白鸡翎 的毡 帽便成 为 白马人 群体 内
洛阳白马寺的佛教艺术与文化
洛阳白马寺的佛教艺术与文化洛阳白马寺,位于中国河南省洛阳市区,是一处有着悠久历史的佛教重地。
自汉代建成以来,白马寺一直是中国佛教文化传承的重要场所。
在这里,千百年来留下了数不胜数的佛教艺术与文化遗产,透露着厚重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白马寺的历史悠久,追溯至东汉时期,距今已有两千年。
据传,东汉明帝于59年派遣河南长史阎象至天竺(今印度)询问佛教修持之法,当阎象返回时,带回了一些佛经和像像等物品,明帝得知后决定在洛阳建造一处佛寺来保存这些佛教文物。
这就是白马寺的由来。
白马寺的全名为“白马寺舍利塔”,塔高24米。
这座塔是白马寺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是寺内最古老的建筑之一。
它的建造,说起来十分传奇。
据传,寺内舍利塔顶端有一扇窗户,每年特定时间,太阳透过窗户照在大殿某处,这个时间也是曹操(东汉末年的重要政治家)的生日。
有人说这是上天的旨意,于是便在这个位置上建造了舍利塔,以示虔诚。
白马寺内还有大量的佛教艺术品,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唐代的莲花宝座和四大天王像。
莲花宝座位于大殿中央,高近四米,由24000片石雕组成,上面装饰着繁复的图案和佛经故事。
四大天王像站立于殿前,各自属于不同的方位,用神态和印相表现“四念处”(佛教中修炼静心的一种方法)的四个方面。
这些佛教艺术品代表着古代中国佛教文化的发展和成就,它们是中国佛教文物中的瑰宝和典范。
除了佛教艺术品之外,洛阳白马寺还有许多有趣的故事和传说。
例如,人们传说唐朝时期,有个叫巨昌的和尚曾在白马寺广场上表演一种特殊的舞蹈,用手指摆出各种姿态,以表示佛经中的法义。
这种舞蹈现在被称为“舞蹈禅”,成为佛教文化中的一种流派。
还有传说,唐初弘道和尚在白马寺讲经时,曾因寺中蚊蝇多而被干扰,于是口吐火焰,将所有的蚊蝇都烧死了。
这个故事也是白马寺佛教信仰的重要见证。
对于佛教文化的研究,洛阳白马寺都是一处重要的学术和研究场所。
目前,白马寺内还有一些佛教学术研究机构,一些佛教学者常常会在这里举办学术活动。
形容白马的雅称
形容白马的雅称白马,又称“盪白马”、“碧眼玉龙”、“白蹄长马”、“银骏马”、“图兰朵之马”或者“天马”等,一种美丽而高贵的动物,被人们视为灵性、纯洁、英勇无敌的象征。
在古代历史、文学、文化和艺术中,白马常常作为重要的象征性意义存在,它所代表的美德、精神、神话等等,在世界各地都有不同的文化符号,成为了人们心中的传奇动物,也被视为一种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源。
其次,白马被赋予了速度和力量的形象,成为不可阻挡的象征。
它是一种至为强壮的马种,在充满绝对力量的身体和四肢,在长而强壮的腰身和肋骨上都显示出了一定的身体优势。
因此,白马也被描绘成了擅长奔跑、驶过彩虹、穿过时间和空间等完全不理解的屏障的形象。
在古代中国的文学和历史中,白马的速度和力量也深深地印在了人们的记忆中。
例如,在历史上诸多有关的史书中,白马被赞美为“追风逐电的新良驹”,在民间文学中,也积累了不少有关白马如何跃起自由奔腾,越过万重山水,以及驮着英雄仗剑直插敌军营寨的传说。
最后,白马成为衡量天才用的衡量标尺。
白马之所以成为天才的象征,实际上和古代的情形相似,白马本身便是一个高品质、至为珍贵、被注重的物品。
只有拥有一个真正的白马,才能够证明一个人的能力和财富,也被认为能够增加人的士气和动力。
这样的白马常常成为了人们展现权利和地位的标志,甚至成为了各种奇妙的传说和故事的人物。
综上所述,白马作为一种非常美丽和高贵的动物,受到了无数的赞美和尊敬。
从纯洁到力量到高度聪明,白马蕴藏着许多丰富的文化符号,与古代人的智慧和智慧密不可分,它的形象也成为了人们心中的不朽传奇。
洛阳白马寺佛教文化
洛阳白马寺佛教文化洛阳白马寺是中国著名的佛教寺庙,位于河南省洛阳市。
作为中国佛教的发源地之一,洛阳白马寺承载着丰富的佛教文化遗产和历史意义。
本文将从建筑风格、文化内涵及影响等方面介绍洛阳白马寺的佛教文化。
一、建筑风格洛阳白马寺建筑风格独特,凝聚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瑰宝。
寺内主要建筑包括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等。
山门作为寺院的门户,通常以高大庄严的形式存在,象征着佛教的威严和庄严。
天王殿则是供奉四大天王的殿堂,四尊巨型金刚力士雕像高大威猛,展现了佛教的无畏精神。
而大雄宝殿是佛教寺庙的主体,供奉着佛祖释迦牟尼的金身。
整个建筑群气势恢弘,结构严谨,彰显了佛教教义中的庄严和宁静。
二、文化内涵白马寺作为佛教文化的代表,融合了佛教的智慧和文化内涵。
寺内保存有大量的佛经、佛像和历史文物,其中质地最为珍贵的是《白马寺藏经》。
这部珍贵的文献记载了佛教的经典和教义,对于研究佛教文化和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白马寺还收藏了大量的佛像,这些佛像造型精美,雕刻细腻,代表了佛教精神和艺术成就。
寺内举办的佛教文化展览和庆典活动也吸引了众多信众和游客前来观摩,加深了人们对佛教文化的了解和体验。
三、影响力与意义洛阳白马寺作为中国佛教文化的重要代表,对于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白马寺曾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刹之一,影响力广泛。
众多的信众及游客慕名而来,尊敬和崇拜佛教的教义和智慧。
通过白马寺的宣传和举办的庆典活动,佛教文化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引起了社会各界对佛教的重视和关注。
同时,白马寺还为洛阳市的旅游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外国友人来到洛阳,促进了当地经济的繁荣。
总结洛阳白马寺作为中国佛教文化的重要瑰宝,不仅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闻名,还在佛教文化的传播和对外交流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相信洛阳白马寺的佛教文化会继续传承创新,为推动佛教事业的繁荣和佛教文化的传承而努力。
西乌旗白马文化园景区介绍
西乌旗白马文化园景区介绍
西乌旗白马文化园是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西乌旗的一个重要景区。
该景区以白马为主题,是一处集旅游观光、文化展示和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景区。
白马文化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景点:
1. 白马塞音:这是白马文化园的标志性景点,也是西乌旗最有影响力的地标之一。
白马塞音以白马为主题,通过雕塑、绘画、表演等方式展示了白马文化的丰富内涵。
2. 白马广场:广场中央是一尊高大的白马雕塑,四周环绕着绿化带和花坛。
这里常常有各种表演和活动,是游客休息观光的好去处。
3. 白马文化艺术馆:馆内展示了丰富的白马文化艺术品和手工艺品,包括绘画、雕塑、剪纸等。
游客可以在这里欣赏到白马文化的魅力。
4. 白马表演剧场:这是一个专门为游客表演白马文化表演和马术表演的场所。
每天都有定时的演出,游客可以近距离观看到精彩的表演。
此外,白马文化园还设有休闲娱乐设施,如游乐场、露天茶座等,可供游客放松身心。
园区内还有餐厅和酒店,提供各种美食和住宿服务。
西乌旗白马文化园以其独特的白马文化资源和丰富的旅游设施,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和休闲度假。
无论是对白马文化感兴趣的游客,还是寻求休闲娱乐的人们,都能在这里度过愉快的时光。
《白马篇》中的历史典故与文化传承
白马篇中的历史典故与文化传承1. 白马篇简介《白马篇》是中国古代文学名著《西游记》的一部分,由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所著。
该篇以孙悟空和牛魔王的战斗为核心,描绘了一个关键时刻,展现出了作者对于历史典故和文化传承的深刻理解。
2. 历史典故的运用2.1 典故背景介绍在《白马篇》中,作者巧妙地插入了一些历史典故来丰富情节,并让读者更好地理解故事。
其中最著名的典故之一就是白龙马。
2.2 白龙马的象征意义白龙马是《白马篇》中重要角色之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特殊的象征意义。
它是祥瑞之物,被视为吉祥、幸运和美好未来的象征。
通过将白龙马引入故事情节中,作者传达了对于美好愿景和幸福生活的追求。
2.3 历史典故与角色形象的关联作者以白龙马为背景,巧妙地构建了一系列与主要角色相关的历史典故。
比如,孙悟空被封为齐天大圣,与历史上的神仙桃园三结义有着紧密联系;而牛魔王则和历史上著名英雄李靖有着诸多共同点。
3. 文化传承的意义3.1 弘扬传统文化价值观在《白马篇》中,作者通过运用历史典故和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
这些价值观包括忠诚、勇敢、友情、善良等等,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认同其中所描绘的世界观。
3.2 回归根本人性追求通过描写主要角色之间的相互帮助和团结协作,《白马篇》展现了对于人性至善追求。
作者试图从道德层面引导读者认识到人类应当具备的高尚品质,并将这种精神传承下去。
3.3 文化传承与当代价值观的融合尽管《白马篇》是古代文学作品,但其中所体现的历史典故和文化传承仍然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通过将这些元素与当代社会相关的价值观相结合,该篇给予读者思考并提供了对于个人和社会发展的启示。
4. 总结《白马篇》中的历史典故与文化传承揭示了作者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和意义的深刻理解,以及对于美好未来和人性追求的探索。
这一篇章通过运用历史背景和文化符号,向读者呈现了一个富有价值观和道德教育意义的世界。
同时,它还提醒我们,在当代社会中也能够找到对于我们生活和发展有着深远指导意义的智慧。
身骑白马的传统文化知识
身骑白马的传统文化知识我呀,从小就对那些传统文化里的故事着迷得很。
尤其是那些骑着白马的英雄好汉或者神仙人物,感觉他们可太酷了。
这白马在传统文化里,那可真是个特别的存在。
就说我上次去乡下奶奶家吧。
那是个小村子,村子里有个大戏台。
我到那儿的时候啊,正好赶上村里的戏班子唱戏。
你猜怎么着?演的就是薛平贵与王宝钏的戏。
这薛平贵啊,身骑白马,那扮相可真帅。
我和村里的小伙伴们就挤在戏台子前面,仰着脖子看。
小伙伴里有个叫二蛋的,他可逗了。
看着台上的薛平贵,他就大声说:“这骑白马的咋这么神气呢!”旁边的狗剩就接话了:“那可不,白马多俊啊,骑上就像神仙似的。
”我也跟着起哄:“这白马在戏里可有讲究呢。
”他们俩就眼睛亮晶晶地看着我,狗剩说:“啥讲究啊?你快说说。
”我就清了清嗓子,像个小大人似的讲起来:“在咱老祖宗的文化里啊,白马可不简单。
像薛平贵这样的英雄骑白马,那是表示他身份不凡,而且白马象征着正义、勇敢。
”二蛋挠挠头说:“就这啊,还有别的不?”我想了想,又说:“还有呢,在神话故事里,有些神仙也骑白马。
这白马跑起来就像在云朵上飞一样,带着神仙到处降妖除魔。
”这时候,戏台上的薛平贵正唱到精彩处,那身骑白马的样子,真是威风凛凛。
我们几个小伙伴都看入迷了。
我突然想起以前看过的唐僧骑白马的故事,就又跟他们说:“你们知道不,唐僧去西天取经,骑的也是白马。
那白马可忠诚了,陪着唐僧一路经历那么多磨难。
”狗剩就说:“那这白马可真厉害,这一路得多远啊。
”二蛋也在一边点头。
我又接着说:“是啊,所以说白马在传统文化里,还代表着坚韧不拔呢。
”看完戏后,我们几个还在讨论着身骑白马的那些事儿。
二蛋说他以后也要像戏里的英雄一样,骑上白马去闯荡。
我就笑话他:“你可拉倒吧,你先学会骑马再说。
”我们就这么嘻嘻哈哈地一路打闹着回奶奶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甘肃省陇南市的大山深处,有一群据考是历史上古老氐族后裔的白马人。
他们有着自己的语言却没有民族文字,但在漫长的社会演变中,其原始古朴的民族文化和独具特色的风俗却代代口耳相授,薪火相传。
陇南文县文体局局长沈璇介绍,白马人能歌善舞,他们的面具舞“池哥昼”、火圈舞、敬酒歌、沙嘎帽民间工艺及“白鸡翎”美丽传说等民俗文化流传至今。
其中,白马人从先祖的信仰和崇拜里继承至今的一种传统祭祀活动中的民间舞蹈“池哥昼”,于2008年被列入中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一到重大节会喜庆时日,白马人都要跳池哥昼,希望驱邪纳福。
”文县中寨乡阳志山新村一名白马人王诚信告诉记者。
据了解,在表演池哥昼时,男人会反穿皮袄或五彩花袍,足登长筒毡靴,身后系一根长长的牛尾巴,肩挂一串铜铃,头戴青面獠牙的各种动物或凶神恶煞的木雕彩绘面具激情而舞。
关于白马人的族源,专家学者有多种论证,但多数认为白马人是古代氐族后裔。
古氐人是一个古老而强悍的民族,曾叱咤历史风云,建立过仇池国、前秦、后汉等政权。
后来在历史巨流的激荡中,氐民族最终退出了历史舞台。
但是其后裔的一部分却在甘肃、四川两省交界的大山深处生存了下来。
资料显示,目前白马人主要聚居在甘肃文县,四川平武、九寨沟、松潘一带。
而陇南的白马人集中聚居在文县铁楼乡和石鸡坝乡的13个白马人村寨,总人口3000余人。
沈璇介绍,由于白马人长期生活在高山峡谷地带,环境较封闭,受外界文化的渗透和影响较少,使他们较多地保留了从古代社会承传下来的文化信息,比如独具特色的神话、谚语、民歌、叙事诗等民间文学,面具舞、火圈舞、羊皮扇舞等民间舞蹈,面具、五彩服、头饰等民间工艺美术。
陇南白马人民俗文化研究会原名誉会长郭玉虎曾著文指出,白马人是在中国主流历史学上已消逝的氐文化的直接继承人,是深藏于大山中的一颗民俗文化活化石。
但是,由于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白马人民俗文化的传承也面临着“断层”的困扰。
为了不让白马人民俗文化绝迹,近年来,陇南市通过调研报告、民意调查等形式对挖掘、抢救、保护和利用白马人民俗文化提出宝贵意见。
2008年陇南市成立了陇南白马人民俗文化研究会,组织召开了首次白马人民俗文化保护研讨会,编辑出版了《陇南白马人民俗文化研究调查资料卷》和《陇南白马人民俗文化研究论文卷》等书,较全面地挖掘整理了文县白马民俗文化。
2009年,陇南市政协组织陇南白马人民俗文化研究会邀请专家学者,深入白马人村寨,运用录音、录像、照相等现代化手段,采集了大量民俗文化资料,编辑并出版了《陇南白马人民俗文化研究丛书》,用一手资料展示了陇南白马人民俗风情及精神风貌,并通过白马人的语言、故事、服饰、舞蹈、歌曲,反映了白马人历史、信仰、生产生活及文化生活。
沈璇介绍,从2010年开始至今,文县政府也加强了对白马人民俗文化的保护,扩大了“池哥昼”等民俗文化传承队伍,有效保护了民俗艺术和传统制作工艺,增强了白马人对
自己民俗文化保护和挖掘的自觉性。
“我们每年组织民俗文化表演队,先后参加了第四届中国艺术节、深圳文博会等国家、省、市一些文艺活动,以展示白马人的民俗文化,积极推广白马人民俗文化。
”
据介绍,文县已将168首白马民间歌曲,译成汉字歌词,并录制成电子档案予以保存,收集翻译白马语言文字8000余字,记录白马民间传说10余段,拍摄白马服饰工艺8种、白马舞蹈12支,兴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6座。
“如今,白马人对自己的文化有了足够的重视,省市县各级也对白马人民俗文化加强了保护,但白马民族民间文化抢救保护工作仍需继续加强。
”沈璇说。
未来,当地还将进一步规范白马人语言、服饰、歌舞、饮食、喜庆、丧葬等民俗文化,更加突出本民族的文化符号特色,把白马人民俗文化研究推向全国乃至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