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翻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汉语(2009版)翻译
第一课
夫子至于是邦也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子禽,姓陈名亢字子禽,这个人是否孔子的学生还无有定论。如果把他看成孔门弟子,则这个故事就是两个弟子的对话;如果不看成孔门弟子,则这个古时候就是一位旁观者与孔子学生的对话。子贡,姓端木名赐字子贡,孔子的学生,善辩,经商且致富。子禽与子贡在说什么呢?原来是子禽有这样一个疑问:你们老师每到了一个地方,总能够了解这个国家的朝政大事。这样的待遇是他争取来的,还是人家给他的。子贡回答说:我们老师具有温良恭俭让的优秀品质,所以就得到这种礼遇。如果你说这是他争取来的,我认为老师争取的方式方法与别人有所不同。
这段对话,描述了一个事实:孔子每到一个地方,就要了解这个地方的政治事务,这是孔子虚心好学的真实写照。孔子周游列国,要了解每个国家的政治事务,必然涉及到接见、谈话、可能也会有宴请、应酬等。孔子总能了解到具体内容,说明人家也乐于安排孔子的“调研活动”,乐于向孔子介绍一些情况。因此上,子禽就问子贡老师有这样的待遇是他求人家给的还是人家主动提供的。子贡没有正面回答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而是采取因果挂钩的办法,认为主要是因为老师自身具有的高贵品质太有魅力了,温文尔雅、心底良善、为人恭谦、生活俭朴、礼貌待人,因此要说是老师争取到这样的礼遇,那么也是老师用人格魅力争取的,要说是别人给的待遇,也是他们愿意与老师交往主动提供的。所以,这大概也可以看成是老师争取礼遇的方式与别人不同。
我们不必去深究子禽与子贡所谈问题的结论。我们要说明的是孔子“至于是邦,必闻其政”的事实,让我们又一次感受到人格魅力的积极作用和巨大价值。试想有这样两个人:一个温文尔雅、性格温和,而另一个粗俗不堪、性格暴烈;一个心底良善、富有爱心,而另一个自私、冷酷无情;一个为人谦恭、尊重他人、做人低调,而另一个目中无人、大不咧咧、老子天下第一;一个生活俭朴、不奢靡浮夸,而另一个花天酒地、纸醉金迷;一个以礼待人、礼让三先,而另一个傲慢无礼、争功夺利,你喜欢哪一个?
要想赢得人们对你的尊重、好感、器重,要想获得人们对你的礼遇,你就应当具有值得人们尊重的品质,具有与所给予你礼遇相匹配的修养和素质。因为在人际交往中既是相互的更是平等和等值的。
有一句名言值得我们记住并践行:从无字句处读书,与有肝胆人共事。
子贡说:"人虽然贫穷,却不去巴结奉承.虽然富有,却不傲慢自大.怎么样?"子贡的心得很了不起.但
孔子并没有打高分,只是说:"还可以,比不上贫穷的人乐于道德的自我完善.富有却有崇尚礼节的了".
通过这番问答,可见孔子的高明.也正是通过这番问答,给我们学人当头棒喝.有的人常说:"你有钱,我不羡慕.你有地位,我不巴结.我比你强也不瞧不起你".说这话的人似乎很清高.实际上很可能不是
这么回事.不如人时做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其实满肚子不满与想不开.当自己有钱有地位时,觉得我要以礼待人,其他人不如我,用不着与他们计较.有一种优越感,高高在上的感觉.心里其实并没有真正的恭敬心.也就是孔子说的"巧言令色".
前者是自卑的体现,后者是傲慢的表露.无论自卑还是傲慢都是错误的.因为有一个比较的心在作怪.处处分别比较,做不到直心真心.不能做一个平凡真实的人.
子贡听了大有收获.于是有汇报说:"<<诗经>>上说:君子的自我修养就象加工骨器,切了还要磋,琢了还得磨.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孔子说:"赐啊,现在可以与你谈<<诗>>了.因为告诉你这一点,你就有所领悟而知道另一点".
这次的打分很高,为什么呢?
子贡第一次心得是把道德修养的所得说了出来.他已经住到了"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上如果不是孔子一语点破,子贡以后不会再有进步的.
子贡第一次是境界有所得.第二次境界是无所得.只是老实做而已.那两句诗正是深深的契合了孔子教导弟子的目的与方法.切磋琢蘑之时,正是"学而时习之''之时.做人的学问在于时时刻刻警惕,在在处处小心.不要得少为足.应该勇敢前进,无有止息.要时时处处认清自己,告诫自己------作学问是不能知足的,正所谓------学无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