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尿液的生成与调节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丘脑,对Na+ 、 Cl- 引起的渗透压 的改变敏感。
刺激渗透压感受器 ADH合成、释放
远曲小管和集合管 重吸收水
尿量
水利尿(water diuresis)
排 尿 率
口服生理盐水 1000ml
(ml/min)
血 浆 晶 体 渗 血浆晶体渗透压不变 透 压 (mOsm/L) 尿量轻度↑
大量饮清水后引 起的尿量增加。
1、容量感受性反射
血容量↑→容量感受器→交感神经↓→肾血 流量↑→尿量↑ 2、压力感受性反射
Bp↑→压力感受器→交感神经↓→尿量↑ 3、肾-肾反射 刺激一侧肾的传入神经,可反射性改变 同侧和对侧交感神经的活动,改变肾功能。
二、体液调节
(一)抗利尿激素(ADH)
distal tubule PVN SON neurohypophysis
肌源性学说 与血管平滑肌的紧张性有关
180 肾血流量的自身调节示意图
第二节 尿的生成过程
一、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原尿 血浆
肾小球滤过的实验证明
(一)滤过膜的结构 1、三层膜结构
血管内皮 70~90nm窗孔 基膜 2~8nm网孔 肾小囊脏层 4~11nm裂孔
2、两种屏障
1)机械屏障:由上述 孔道构成
第八章 尿的生成和排出
本章内容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尿生成的过程 第三节 尿液的浓缩和稀释 第四节 尿生成的调节
排泄(excretion)
代谢终产物、过剩物质和异物通 过血液循环最终排出体外的过程。
排泄途径:
肺、肠、皮肤、肾(最主要)
尿生成基本过程
efferent arteriole reabsorption secretion filtration afferent arteriole
促进远曲小管和集 合管保钠、保水、 排钾
4、肾素分泌的调节
致密斑感受器(+)
BP↓
循环血量↓
入球A牵张感受器(+) 颗粒细胞 交感神经(+) AD、NE (+)
肾素分泌 ↑ 醛固酮分泌↑
血K+和血Na+浓度(血 K+浓度改变对醛固酮分 泌的调节更为灵敏)
的自身调节。
二、肾小管与集合管的重吸收和分泌
efferent arteriole
afferent arteriole
180L
1.5L
(一)转运物质的方式
1、转运功能 (reabsorption) (secretion) 小 管 液 重吸收 分泌
2、转运途径 细胞旁转运途径
跨细胞转运途径
Na+ Cl-
2、髓袢 ⑴降支细段:对NaCl 不通透,对H2O通透。
小 管 液 渗 透 压 升 高 小 管 液 渗 透 压 下 降
⑵升支:对NaCl 通 透,对H2O不通透。
升支细段:扩散 升支粗段(主要) NaCl被主动重吸收 Na+-K+-2Cl同向 转运体
K+
呋喃苯胺酸(呋塞米, furosemide)
-(血浆胶体渗透压 + 肾小囊内压) 前者是滤过动力; 后两者是重吸收动力
入球小动脉
blood
出球小动脉
入球端:
有效滤过压
=45-(25+10)=10mmHg
>0有滤液生成
Cap血压 血浆胶体渗 透压 囊内压
出球端:
有效滤过压 =45-(35+10)=0mmHg
≤0无滤液生成
(三)肾小球滤过功能的评价指标 1.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GFR) 单位时间内两肾生成的超滤液量 2.滤过分数(filtration fraction,GFF) GFR与每分钟肾血浆流量的百分比 GFF= GFR÷肾血浆流量×100% =125÷660=19%
第四节 尿生成的调节
一、神经调节
二、体液调节 三、肾内自身调节
一、神经调节
(一)肾交感神经的作用 1、支配肾血管平滑肌(a受体)
收缩肾A,入球A>出球A,GFR↓; 2、支配近球细胞(β受体) →肾素释放↑
血管紧张素Ⅱ和醛固酮↑→保钠排钾 3、刺激近端小管和髓袢
Na+、Cl、水重吸收↑
(二)肾交感神经参与的反射
NaCl不 吸收
二、尿液的浓缩(1200mOsm)
1.主要部位: 远曲小管和集合管 2.调节因素: 抗利尿激素(ADH) 3、原理: 肾髓质间质高渗 尿浓缩的必备条件
肾髓质高渗梯度的形成机制
U形结构(逆流系统) 溶质或水的单向通透 U形髓袢, 肾小管各 outer medulla 部通透性差异。
1、近端小管:80%的HCO3-被重吸收
HCO3-以CO2形式被重吸收。
H+通过Na+ - H+交换分泌入管腔。
2、髓袢:发生在升支粗段,机制同上。
3、远端小管和集合管
闰细胞 H+ HCO3CA CO2+H2O
闰细胞主动泌H+: H+-K+-ATP酶; H+- ATP酶 CA的活性受小管液pH影响
冷刺激 垂 体 尿崩 症
ADH
ADH分泌
尿量
(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1、肾素 -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 ( renin-angiotensin-aldosterone
球旁细胞 肾素(蛋白水解酶)
AngⅠ(10肽)
ACE(肺)
血管紧张 素原(肝) AngⅢ
ACE-A AngⅡ (8肽)
cortex
Inner medulla
4、肾髓质高渗梯度的形成
1.物质: 外髓层: NaCl 内髓层: NaCl 尿素
5、直小血管在维持髓质高渗中的作用
cortex outer medulla
降支: 溶质进, 水出
升支: 溶质出, 水进
越往底部, 溶质越多
∴ 留住溶质, 带走水份
vasa recta Inner medulla
肾上腺皮 质球状带
醛固酮
2、AngⅡ的功能:
促进近端小管对NaCl的重吸收。 促进ADH的分泌。 收缩肾血管,影响肾小球滤过。
低浓度:出球A收缩>出球,滤过不变 高浓度:入球A收缩明显,滤过减少 系膜C收缩,滤过系数↓,滤过减少
3、醛固酮的功能:
生成管腔膜Na+通↑ ATP的生成量↑ 基侧膜Na+泵活性↑
ATP
(三)葡萄糖的重吸收
1、部位: 近端小管(主要前半段)100% 2、机制: 继发性主动转运 3、肾糖阈(renal threshold for glucose):
产生尿糖的最低血糖浓度,称为肾糖阈。 血糖浓度>180mg/100ml > 300mg/100ml小管重吸收达 极限,尿糖随血糖升高而平行升高。 4、原因:Na+-G同向转运体数目有限
Na+ H+
Na+
K+
ATP
3、转运方式 被动转运
主动转运
原发性主动转运 继发性主动转运
葡萄糖 氨基酸
H2O K+、 Ca2+
三、肾小管和集合管中物质转运功能
(一)Na+、Cl- 、 H2O的重吸收
12%
65~70%
20%
1、近端小管
⑴前半段:跨细胞途径,2/3
① Na+泵作用
葡萄糖 氨基酸
可抑制此转运体
3、远曲小管和集合管 重吸收量: NaCl约12%, 水不等(可调);Na+受醛 固酮调节;水受血管升压素(ADH)调节
①远曲小管始段: Na+-Cl同向转运 水不被重吸收
小管液 Na+ ClH 2O Na+ ClK+
噻嗪类利尿药抑制
远曲小管初段
②远曲小管后段与集合管:
主细胞: + Na Na+通道(基底侧膜钠泵) 抑制剂: 氨氯吡咪(阿 米洛利, amiloride) 闰细胞: 质子泵(H+-K+ATP酶) ATP 集合管: 水孔蛋白(aquaporin)
excretion of urine
肾小球滤过、肾小管与集合管 重吸收与分泌
肾的功能: 1、排泄 2、内分泌: 肾素、EPO、羟化酶 3、饥饿时,糖异生的场所
第一节 概述
一、肾的功能解剖
(一)肾单位
肾 肾小球 小 体 肾小囊
近端小管
肾
近曲小管 袢降粗段 降支细段 升支细段 袢升粗段
小 髓袢细段
血流量 功能
多(90%) 形成原尿
少(10%) 浓缩与稀释尿液
Renal cortex
皮质肾单位
Cortical nephron Juxtamedullary nephron
两 类 肾 单 位
百度文库
Renal medulla
Vasa recta
近 髓 肾 单 位
(二)球旁器
吞噬功能 球外系 膜细胞 致密斑 感受NaCl
快速口服清水1000ml 时间(min) 排 尿 尿量明显↑
饮盐水与清水的区别
率 (ml/mi n)
(mOsm/L)
血浆晶体渗透压↓ 时间(min)
血 浆 晶 体 渗 透 压
⑵血容量:
血容量 增加 回心 血量 心肺感 受器兴 奋 Ⅹ 中 枢
ADH
动脉血压
压力感受器
大失血?
⑶其他因素: 下丘脑 病变
二、影响肾小球滤过因素
肾小球Cap血压 囊内压 血浆胶体渗透压 肾血流量 滤过系数
Cap血压 血浆胶体渗 透压 囊内压 入球小动脉
blood
出球小动脉
本节小结
掌握尿生成的三过程。 掌握滤过率,滤过分数的概念。 掌握有效有效滤过压及其影响因素 熟悉滤过膜的两种屏障和肾血流量
主细胞 + K + K
Cl闰细胞 H+ HCO3CA CO2+H2O 远曲小管后 段和集合管
Na+
开放受ADH调节
4、H2O顺渗透梯度被重吸收
①髓袢升支:对水不通透 ②近端小管:65~70%, 比例恒定,不可调 ③远曲小管和集合管: H2O通道(调节性重吸收)
ADH
(二) HCO3-的重吸收与H+的分泌
② Na+ -葡萄糖、 Na+ -氨基酸同向 转运入细胞,易 化扩散入血液。
③ Na+ - H+逆向 转运
葡萄糖 氨基酸
④HCO3- 重吸收 (CO2) ⑤ H2O被渗透性重 吸收 ⑥Cl- 不被重吸收
⑵后半段:跨细胞途径和细胞旁途径
①Cl-顺浓度差扩散 ②Na+顺电位差扩散
水: 随溶质重吸收— 等渗性重吸收
球旁器组成示意图
球旁 细胞 分泌 肾素
二、肾血液循环的特点
1.血供特点: 1)血供丰富,1200ml/分(CO的1/5~1/4) 2)肾血流分布不均(94%皮质, 5%外髓) 3)两套cap网 肾小球Cap: 高压床 →滤过 肾小管Cap : 低压床→重吸收
2.肾血流量的调节: 动脉血压在80~180mmHg范围内 变动, 肾血流量相对稳定 意义: 一般情况下, 保证泌尿功能 正常进行
1、来源:
下丘脑视上核、 室旁核(合成) 下丘脑-垂体束
collecting duct H2 O
神经垂体(贮存) 入血
2、作用
⑴ADH+V1受体 血管平滑肌收缩 血压
⑵ADH+V2受体 提高远曲小管和集合 管上皮细胞对水的通透性, 水的重吸收
尿量
3、ADH释放的调节:
⑴血浆晶体渗透压 : 血浆晶体渗透压
如:大量出汗、呕吐、腹泻→缺水 ▲尿渗压<血渗压=低渗尿=尿稀释 如:大量输液、饮水→多水 ▲尿渗压=血渗压=等渗尿≈肾功↓ 如:肾衰
尿量
正常:1000~1500ml/24h 多尿:多于2500ml/24h 少尿:100~400ml/24h• 无尿:少于100ml/24h
一、尿液的稀释
1.主要部位: 远曲小管和集合管 2.调节因素: 抗利尿激素(ADH) 远曲小管和集合管 对水的通透性 尿量增多 3.尿崩症: ADH或其受体缺乏。20L/d
滤过量与有效半径成反比(2.0~4.2nm)
2)电学屏障:滤过膜各层含带负电荷的 糖蛋白。 (白蛋白3.6nm,带负电,不通过)
肾小 球肾 炎
损伤滤过膜面积(1.5m2) 血尿、少尿
损伤电学屏障
Pr尿
(二)有效滤过压
肾小球有效滤过压
= (肾小球Cap压+囊内液胶体渗透压)
-(血浆胶体渗透压 + 肾小囊内压) 肾小球有效滤过压= 肾小球Cap压
管
远端小管
远曲小管
Renal cortex
皮质肾单位
Cortical nephron Juxtamedullary nephron
两 类 肾 单 位
Renal medulla
Vasa recta
近 髓 肾 单 位
两类肾单位的比较
皮质肾单位 近髓肾单位 数量和体积 多(约占90%)而小 少(约占10%)而大 A入:A出 2∶1 小动脉出球 几乎全部包绕在 后形成的血 皮质部分的肾小 管 管 髓袢 短,只达外髓层 1∶1 不仅包绕近端、 远曲小管周围, 还形成直小血管 长,深入内髓层
65~70%
NaCl不 吸收
小 结 1、G只能在近端小管重 吸收 2、NaCl和水在近端小 管定比重吸收 3、髓袢降支细段不能 重吸收NaCl 4、髓袢升支不能重吸 收水 5、远曲小管和集合管 Na+受醛固酮调节;水受 ADH调节
第三节 尿液的浓缩和稀释
概 述 正常:50~1200mOsm/(Kg· H2O) ▲尿渗压>血渗压=高渗尿=尿浓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