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综自-第三章-自然地理系统时间结构PPT课件
地理事象的空间分布与时间变化课件
4、晨昏圈平面与纬线圈平面、经线 圈平面之间夹角的季节变化
春、秋分日,晨昏圈通 过 极点,与经线圈平面之 间 的交角为0°,与纬线 圈 平面之间的交角为 90°。
(1)晨昏圈相切的纬度数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数 之和等于90°(即互为余角)
(2)晨昏圈平面与纬线圈平面之间交角的季节变化规律
春分日—夏至日—秋分日— 冬至日——春分日 90°--66°34′-90°-66°34′- 90°
6、大范围海陆间气温和风向的季节 变化Fra bibliotek一 月 七 月
陆
气温分布特 点 等温线分布 特点 南北半球等 温线特点 风 向
地
海
洋
陆
地
海
洋
降温快气 温比同纬 度海洋低 向低纬方 向凸出
降温慢气 温比同纬 度陆地高 向高纬方 向凸出
增温快气 温比同纬 度海洋高 向高纬方 向凸出
增温慢气 温比同纬 度陆地低 向低纬方 向凸出
3、地球内部的垂直分层
4、海水温度的垂直变化
图1是西经170°附近三个观测站水温随深 度变化曲线图。读图1,完成第1题。
三个观测站中 A①位于大西洋 B ②的纬度位置最低 C ③的海底地形是大 陆架 D 0-1km之间,①的 水温变化比②大
( B)
提示:西经170°附近是太平洋,有小岛,不会有大陆架;三 个观测站的表层水温②最高,说明纬度低。
自 然 带 夏季或湿 季 湿季草木葱绿 冬季或干季
干季草木枯黄
热带草原带 温带落叶阔叶 林带 温带草原带 亚寒带针叶林 带
夏季草木繁茂, 冬季阔叶落叶, 百花争艳 腊梅傲雪 夏季碧野千里, 冬季雪原莽莽, 牛羊成群 牛羊归圈 夏季林木苍翠 冬季千里冰封
甲
自然地理系统的时间结构
06
案例分析
案例一:亚马逊雨林的季节性时间结构变化
雨季与旱季交替
亚马逊雨林地区具有明显的雨季和旱季交替现象,导致植被生长、 枯萎和再生的周期性变化。
动物迁徙
为了适应雨季和旱季的变化,许多动物在雨季繁殖并在旱季迁徙 到其他地区。
水文循环
雨季时,大量降水补充河流和地下水,而在旱季,水文循环减缓, 河流流量减少。
表现
包括生物种群数量波动、土壤水分动态、植被 生长周期等。
影响
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功能的发挥。
长期时间结构
定义
长期时间结构是指自然地理系统在长时间尺度上发生 的演变和变化。
表现
包括地貌形态变化、气候带移动、生物物种进化等。
影响
影响生态系统的适应性和稳定性,进而影响地球系统 的整体演化。
瞬时时间结构
人类活动对自然地理系统时间结构 的影响也日益显著,如土地利用变 化、城市化进程、资源开采等。
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如地震、火山喷发、 洪水等也会对自然地理系统的 时间结构造成影响。
生物活动
生物活动如植被生长、动物迁 徙等也会对自然地理系统的时
间结构产生影响。
时间结构变化对自然地理系统的影响
生态系统稳定性
04
自然地理系统的时间结构 分类
季节性时间结构
定义
01
季节性时间结构是指自然地理系统在一年中随季节变化而呈现
出的规律性变化。
表现
02
包括生物活动节律、气候变化、水文循环等。
影响
03
影响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进而影响生态系统的结构
和功能。
年度时间结构
定义
年度时间结构是指自然地理系统在一年中随时 间推移而发生的周期性变化。
1.自然地理学概论幻灯片
第 二 章
北半球水平运动的偏向
第 二 章
在极地、赤道和中纬地区的偏转
地球的公转轨道和周期
第 二 章
地球的公转和四季变化俯视图
第 二 章
宇宙中的地球
4.地球的运动及其环境效应 2)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地球的公转导致季节的变化; 地球的公转导致昼夜长短的变化; 地球运动对地表温度调节、生命孕育的重要意义。
第 一 章
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内容
• (1)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的组成、结构及 其区域分布规律。 • (2)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的成因与变化规 律。 • (3)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系统的运行机制 (物质循环 、能量转换、信息传输)。 • (4)人类与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 (5)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的评估、预测、规划、管理、优 化、调控。
第 一 章
地理学的学科体系
时间轴 古地理学 历史地理学 现代地理学
第 一 章
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 自然地理环境
• 1) 概念 • 2) 自然地理环境的范围 • 上界:以对流层的高度为限。 • 下界:岩石圈的上部(陆地上深5-6km,海 洋上深4km)。 • 即包括大气圈的对流层、沉积岩石圈、水圈 和生物圈。
第 一 章
• 1. 2. 3. 4.
自然地理学发展趋势
未来地理学家应该具备的素质: 一个视野(全球) 两个基础(文理工融合的学科基础和地球系统科学 专业基础) 三种技术(地理观测、调查与信息获取技术,地理 实验与分析技术,地理综合与集成技术) 四个观念(人地相互影响,区域相互联系,圈层相 互作用,可持续发展) 五种能力(多学科交叉、多要素融合,多视角观察 和多维度分析,多尺度分析,多种方法合理使用和 集成,应用地理学理论、方法与技术服务社会和经 济的能力)
综合自然课件
《综合自然地理学》课件整理第一章综合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第一节综合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一、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二、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自然地理环境以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的区域特征、区域分异及其发生发展过程与变化规律为研究对象的。
三、综合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自然地理环境的综合特征第二节综合自然地理学在地理学中的地位一、地理学的分科1.“三分支”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人文地理学2.“三层次”部门地理;一级综合地理;二级综合地理3.“三重性”理论地理学;应用地理学;区域地理学二、综合自然地理学在地理学中的地位地理科学体系自然地理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示意图第三节综合自然地理学的任务一、研究自然地理要素(气候、水文、地貌、植物、动物、土壤)的相互关系,彼此之间的本质联系和作用效应。
二、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动态,从整体上阐明它的变化发展规律,预测其演替趋势。
三、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空间分异规律,划分不同等级的自然综合体。
四、确定自然综合体的特征及其开发利用方向,参与经济建设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评价以及自然灾害防治的研究。
五、协调环境、资源、人口和发展的关系,探求自然环境和资源的永续利用途径。
第一章复习思考题1.综合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分别是什么?2.简述地理学的“三分支”、“三层次”、“三重性”特点,并分别从这三个方面阐明综合自然地理学在地理学中的地位。
3.综合自然地理学与部门自然地理学有何区别与联系?它们为什么不能互相替代?第二章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形成和发展第一节综合自然地理学的根基(远古到18世纪中叶)一、古代地理知识的积累⏹毕达哥拉斯和亚里士多德:地球是个球体和地球表面存在气候带的观念⏹埃拉托色尼《地理学》⏹斯特拉波《地理》⏹托勒密《地理学指南》二、地理大发现的影响⏹瓦伦纽斯《地理学通论》(也译作《通论地理学》或《普通地理学》)三、古代地理学的特点1. 地理学处于搜集和积累资料的时期2. 古代地理学实际上是一门包罗万象的科学3. 古代地理学以纯粹描写地理现象为特点4. 古代地理学存在两大基本学派——“宇宙派”和“博杂派”第二节综合自然地理学的萌芽(18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一、地理学转折时期自然地理学的诞生⏹古代“宇宙派”和“博杂派”已经明显地发展为近代地理学的两大分支——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洪堡(继承和发展了“宇宙派”的思想)《宇宙》⏹李特尔(继承和发展了“博杂派”的思想)《地学通论》二、地理学分化时期综合自然地理学的萌芽⏹拉采尔、赫特纳:沿袭李特尔的“统一”观念开创了“统一地理学”的道路⏹李希霍芬:继承了洪堡的地理学思想和研究方法发展了洪堡的综合自然地理学思想⏹道库恰耶夫:创立自然(地理)综合体思想和自然地带学说对自然地理综合性研究的贡献更为突出第三节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形成(20世纪20~50年代)一、景观学派与普通自然地理学派1.景观学派⏹贝尔格2.普通自然地理学派⏹布罗乌诺夫《自然地理学教程》二、综合自然地理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卡列斯尼克《普通地理学原理》⏹伊萨钦科《自然地理学基本问题》第四节我国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发展一、悠久的历史1.奴隶社会后期⏹《禹贡》、《地员篇》2.封建社会⏹地理志的成就:班固《汉书》、李吉甫《元和郡县志》⏹地图的成就:宋代地图石碑《禹迹图》、《华夷图》和《地理图》裴秀《禹贡地域图》和《地形方丈图》⏹地理专著的成就:郦道元《水经注》、沈括《梦溪笔谈》、徐霞客《徐霞客游记》二、新中国的综合自然地理学1.1959年以前区域综合开发和区域规划工作2.1959~1966年自然区划研究进一步发展开展土地类型的科学研究3.1977年以后深入开展的土地类型研究第五节综合自然地理学发展趋势一、现代观测和分析手段的应用二、加强基本理论的研究三、开展实际应用的研究1.区域的研究2.环境问题研究3.地理预测的研究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结构与基本特征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结构与基本特征一、自然地理环境的范围和边界⏹伊萨钦科划定的边界:上界:对流层顶下界:沉积岩石圈底部⏹伊萨钦科划定边界的依据:自然地理环境的内部联系显著减弱太阳能的作用显著生命物质的集中存在二、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1.自然地理环境的物质组成⏹对流圈、水圈、沉积岩石圈和生物圈2.自然地理环境的能量组成⏹太阳辐射、地球内能以及潮汐能等3.自然地理环境的要素组成⏹地貌、气候、水文、植物、动物、土壤⏹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三、自然地理环境的结构1、自然地理环境的空间结构组成结构或垂直结构地域结构或水平结构2、自然地理环境的时间结构四、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1、地球的外能与内能作用显著2、气体、液体和固体三相物质并存3、有机界和无机界相互转化4、人类聚居的场所•与武夷山风景区珠联壁合的武夷山国家重点自然保护区,总面积570平方公里,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地区,保存了地球同纬度带最完整、最典型、面积最大的中亚热带原生性森林生态系统。
综合自然地理课件
综合自然地理(李春花)第一章自然地理系统的整体性第一节自然地理系统的整体性一、系统概述1.系统概念2.系统分类按系统尺度、规模和范围分按系统与环境的关系分按人与自然的关系分3.系统主要特征:整体性、层次性(时间和空间两方面)、相关性(系统、子系统、环境间)、稳定性、变异性二、整体性概念的发展1.传统观点的整体性—内在联系性指的是自然地理综合体各组成要素和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定性的描述,不能定量地表达整体性原理。
2.系统观点的整体性——功能和结构的整体性(1)功能整体性是系统对外界和内部所表现的效应(包括物质和能量、信息等的传输和转换)。
系统论中有一个重要原理——功能超越性原理,即整体大于各部分之和。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三种情况:整体=部分之和整体<部分之和整体>部分之和(2)结构整体性结构是各组成部分的搭配和排列。
是各组成元素的相互结合的方式。
结构和功能是相互联系的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没有结构的功能和没有功能的结构都是不存在的。
注意:系统观点的整体性涉及能量流动,所以运用热力学第一定律探讨地球表层的能量流动和转换。
a.热力学第一定律:指的是热能可以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也可以与机械能或其他能量相互转换,在传递和转换过程中,能量的总值不变。
如太阳能进入地球表层后的转化过程。
b.热力学第二定律:(second law of thermodynamics )指的是不可能把热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而不产生其他影响;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取热使之完全转换为有用的功而不产生其他影响;不可逆热力过程中熵的微增量总是大于零。
注意:第二定律指出在自然界中任何的过程都不可能自动地复原,要使系统从终态回到初态必需借助外界的作用。
熵:克劳修斯所创,表示任何一种能量在空间分布上的均匀程度,熵越大,系统越混乱。
他认为:根据熵增加原理,整个宇宙在走向混乱趋向无序,一切运动都将停止,最后达到“热寂”。
第04章_自然地理系统的时间结构
二、新生代自然地理系统的变化
新 生 代 自 然 地 理 系 统 的 变 化
作为自然地理系统发展演变一个重要 历史阶段的新生代时期,约从中生代的白 垩纪后期开始,经过第三纪、延至第四纪, 持续时间达7000多万年。新生代以来, 世界自然地理系统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发展 时期。现代自然地理系统就是通过新生代, 特别是第四纪以来的变化逐步形成的。
自 然 地 理 系 统 的 节 律 性
太阳常数在大约11年为周期的太阳黑 子活动中,其变化范围约为0.5%。太阳 常数随时间的变化问题,一直为研究地 理系统的节律研究时所关注。因为假若 太阳常数真正发生了某种变化,那么它 对于地球表面上各类地理过程的影响将 是巨大的和急速的。理论计算表明,太 阳常数如果达到1%的变化,地球表面温 度的相应变化可达1.5℃左右,这个效应 是不可低估的。
新 生 代 自 然 地 理 系 统 的 变 化
3. 生物演进
新生代生物的进化中,植物界以被子植物的 大发展为特征,动物界以哺乳动物空前繁盛 为标志。 第四纪以来,随着现代动物群的形成,新的 动物种的出现,尤其是灵长目动物的迅速进 化,古猿类的一支开始向人类的方向发展。 随着人类的出现,自然地理系统的发展进入 了一个更加崭新的时期——人类利用和改造 自然环境的时期。
由于光合作用,原始大气的成分逐渐从还原型转变成 氧化型,大气圈的上层形成了臭氧层,吸收对生物有杀伤 力的短波紫外线,为生物在地球表层中的繁衍创造了有利 条件,物种数量增多。植物经历第一次大发展,晚期出现 了原始动物。造山运动多次发生,并使小陆块逐渐拼合为 泛古陆。
古 代 自 然 地 理 环 境 的 演 变
古生代(距今2.3~6亿年) 古 代 自 然 地 理 环 境 的 演 变
综合自然地理学共98页PPT资料
(二)从地理学的发展史看地理学的分支
区域学派——赫特纳 人地关系学派——拉采尔 景观学派——赫伯森、帕萨格
三、综合自然地理学的任务
综合自然地理学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理 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主要研究内容和任务 是:
自然与人文的复合系统——指人类利用自然和改造 自然的各种系统,如水利发电系统、农业系统。
三、系统主要特征
整体性 层次性 相关性 稳定性 动态性
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认识的发展 自然综合体学说阶段—内在联系的整体性 地理系统学说阶段—结构功能的整体性 耗散结构理论阶段 —非平衡有序系统的整体性
系统是物质存在的普遍方式和属性。整 个物质世界,大至宇宙天体,小至分子、原 子都是以系统的方式存在,并处于整体系统 的联系之中。自然地理环境作为一个复杂的 物质体系也属于一个系统,具有系统的所有 特点。
第一节 系统概述
一、系 统 概 念
按系统尺度、规模和范围分
系统 概述
二、系 统 分 类
按系统与环境的关系分 按人与自然的关系分
部门自然地理学——地质、地貌、气候… 部门经济地理学—— 工业、农业、交通运输… 部门文化地理学——语言、宗教…
分析与综合的统一;
部门自然地理学是研究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 部分,是分析性研研究;
只研究部分就无法回答整体的综合特征;
要研究整体就必须从各部分着手;
[3]蒙吉军.综合自然地理学,北京:北京大学 出版社2019
第一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自然地理环境是由许多要素如地貌、气 候、水文、植被、土壤等组成的,但这些要 素并不是简单的汇集在一起,而是相互制约、 相互联系的情况下形成了一个特殊的自然综 合体或自然地理系统,而各要素也不是孤立 存在和发展的,而是作为自然地理系统这一 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的。
高中地理学科素材综合自然地理学课件(共53张PPT)
赫伯森、帕萨格、贝尔格、格里高里耶夫、伊萨钦科。
现代地理学
三、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基本特征
1、自然地理环境与自然地理学 自然地理环境 作为自然地理学研究对象的自然地 理环境也称为自然环境,包括天然环境 和人为环境。 自然环境可以包括六个层次——人 类未认识的环境、人迹未到但有所认识 的环境、人迹所到的环境、人为环境、 人类创造的环境、人体环境。
3)三重性:
理论、应用理论、区域实践研究等三个程序。
4)三时段:
古地理学、历史地理学和时间地理学(现代过程的地理研 究)
⑵从地理学发展史来看地理学分科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40年代,地理学在分析思潮的影响下 不断发生危机,而为应对这种分化所做的努力并未削弱分析 思潮的影响。 (1)区域学派:区域地理被看作地理学的主体。 赫特纳、哈特向。 (2)人地关系学派:强调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与环境的 关系。 拉采尔(决定论)、维达尔.白兰士、白吕纳(可能论) (3)景观学派:地表可以按发生上的相对一致和形态结构上 的同一性来划分成一个个地理区域和地段,这就是景观。每 一个自然区域都是自然现象的复合体,由气候决定。
一、综合自然地理学研究的对象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研究对象,如:
气象气候学 ——大气圈 地质、地貌学 ——岩石圈 水文地理学 ——水 圈 动植物地理学 ——生物圈
地质地貌学——掌握“地貌”要素 气候学与水文学——掌握“气候”、“水” 要素 土壤、植物地理学——掌握“土壤”、“植 被”要素
综合自然地理学 ——掌握“五大要素”之 间的关系及其所形成的规律
只注意分析或只注意综合都是不正确 的,都不能全面地认识自然界。 所以部门地理学和综合自然地理学不
能相互代替的。
第一讲 绪 论
自然地理讲义学课件8第三章3
气候分异: 纬度地带性:气候形成的主导因素是太阳辐射在地表的加 热不均,以及由此产生的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季节移动,导致气 候类型普遍具有沿纬度更替的趋向。
湿度分带性:由于海陆分布的不同,引起了海陆间气温、 气压、风向、降水等气候要素随季节的变化,使得同一纬度带内产生了 海洋性气候和大陆性气候的分异。
(二)气旋和反气旋
气旋:由锋面上或不同密度空气分界面上发生波动形成的,占有三度空间,中心 气压比四周低的水平空气涡旋。
根据气旋产生的地理位置,可将其旋分为温带气旋和热带气旋两种类型。 温带气旋即锋面气旋,既有气团天气也有锋面天气 热带气旋是形成于热带海洋上的一种具有暖心结构的气旋性涡旋,分为热带低压、
精品
自然地理学课件8第三章3
天气系统及其分类
天气系统:大气中引起天气变化的各种尺度的运动系统成为 天气系统。一般多指温压场和风场中的大气长波、气旋、 反气旋、锋面、台风、龙卷风等。
根据天气系统的水平尺度(规模)和生命史(持续时间)可 对天气系统进行分类(表3-15)
(一)气团和锋(气团及其分类)
全球平均降水量分布(冬季)
全球平均降水量分布(夏季)
三、气候分异
气温和降水两个要素是决定气候分异的基本依据,由于 气温和降水具有一定的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分异规律,决定了 全球的气候也呈现出一定的地带性、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1 地带性 2 非地带性 (1)干湿度分带性 (2)垂直地带性
垂直带性:高大山体本身在不同高度上,气温和降水组合 不同,形成不同的水热特征,导致山地气候呈垂直方向的变化。
一、气温分异
国土自然资源系统专题研究时间轴PPT课程资料
2008年 下吧,下吧,让雨点带着梦想来吧,将冬天的寒冷洗掉,将冬天的疲惫洗掉,将冬天的冷漠洗掉。倾听与的节奏,感受春的姿态,等待着痛快淋漓的感觉。初春的雨,打破了严冬的寒冷,下吧,下吧,落在了森林里,落在了湖泊里,落在了人的心里。
根据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 会第一次会议批准的国务院机 构改革方案和《国务院关于机 构设置的通知》,设立国土资 源部。
目录
CONTENTS
下吧,下吧,让雨点带着梦想来吧, 将冬天 的寒冷 洗掉, 将冬天 的疲惫 洗掉, 将冬天 的冷漠 洗掉。 倾听与 的节奏 ,感受 春的姿 态,等 待着痛 快淋漓 的感觉 。初春 的雨, 打破了 严冬的 寒冷, 下吧, 下吧, 落在了 森林里 ,落在 了湖泊 里,落 在了人 的心里 。
下吧,下吧,让雨点带着梦想来吧, 将冬天 的寒冷 洗掉, 将冬天 的疲惫 洗掉, 将冬天 的冷漠 洗掉。 倾听与 的节奏 ,感受 春的姿 态,等 待着痛 快淋漓 的感觉 。初春 的雨, 打破了 严冬的 寒冷, 下吧, 下吧, 落在了 森林里 ,落在 了湖泊 里,落 在了人 的心里 。
2013年3月的《国务院
下吧,下吧,让雨点带着梦想来吧, 将冬天 的寒冷 洗掉, 将冬天 的疲惫 洗掉, 将冬天 的冷漠 洗掉。 倾听与 的节奏 ,感受 春的姿 态,等 待着痛 快淋漓 的感觉 。初春 的雨, 打破了 严冬的 寒冷, 下吧, 下吧, 落在了 森林里 ,落在 了湖泊 里,落 在了人 的心里 。
地产
研
究
中
心
20XX年X月XX日
2013年,国土部相
关职能经历过微调。
1998二次改革
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 会第一次会议决定,由地质 矿产部、国家土地管理局、 国家海洋局和国家测绘局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5
• 二、大气圈的发展
• 45亿年前,地球内部的各种气体元素随着火山爆发大 量逸出地表,并被地球重力吸附,形成了原始的大气 圈。
• 原始大气圈主要由H2O,CO,CO2,N2和CH4等所组 成。
• 由于没有游离氧,原始大气处于还原态,与现代大气 有本质区别。原始的大气主要成分为H2O,CO2, CO,CH4,NH3等,缺乏O2。
• 经过第三纪喜马拉雅构造运动,现代大地貌单 元基本形成。
• 环太平洋山系、阿尔比斯-喜马拉雅山系、青藏 高原等再喜马拉雅运动期间即已隆起,第四纪 以来上升速度和幅度急剧增大。
• 地质地貌环境的变化,引起全球气候、生物、 水文等过程的变化。
.
14
• 在地壳演化过程中,风化壳和土壤的形 成也在变化:
•
• 此时北半球各古地台之间的地槽带变为剥蚀山 地。海西运动的完成,标志着鱼类和两栖类动物 达到全盛,植物从水生发展到陆生,蕨类植物 达到极盛,晚古生代出现骡子植物。
• 世界许多地方都发生了煤的堆积。
• 加里东运动:古欧洲和北美合并;海西运动后, 欧美大陆和冈瓦纳大陆合并;晚二叠纪,亚欧 大陆形成,古生代再次形成泛大陆。
.
6
• 大约在太古代,地球表面 火山 海洋
• 在太古代早期(34亿年前),海洋中沉积了条带状的 铁矿、砂岩和泥质岩。(沉积岩出现)
.
7
• 太古代晚期,开始出现碳酸盐岩,如白云岩、白云质石灰 岩等化学沉积物。但尚无生命有机体。
• 到了元古代,沉积岩中,出现细菌和藻类等有机体的化石。
• 生命出现、发展:由化学沉积 生物化学沉积岩
• 大气中氧含量的增加 大气臭氧层的出现 • 大气臭氧层能够吸收紫外线,对生物进化极
有意义。
.
18
• 大气中氨的不断氧化和生物固氮,使得氮气含量增加 终于成为大气圈的主要成分。
• 总之,大气圈的发展沿着这样一种方向:原始大气→ 二氧化碳大气→现代大气。
• 地球现代大气就是氮、氧大气。
.
19
• 三、生物圈的发展
第三章 自然地理系统的时间演化规律
• 第一节 自然地理系统的发展演化
• 地球历史46亿年,40亿年前为天文时期,40亿年来为 地质时期。
• 现代地理环境是长期地质历史演化的结果。
• 一、岩石圈的演化
• 原始地球由一个接近均质的球体,经过地质历史时期 的演化,分化为具有复杂圈层结构的现代地球。
•
.
1
地球形成之初,是由固体冷物质组成的。 在距今19亿-40亿年间,在地球物质积聚过程中,由于 放射性元素的蜕变放热,以及原始地球的重力收缩不 断产生热量,使地球增温。由刚性 变可塑性 到重力 分异。
• 早古生代时,地球发生过强烈的构造运动,即地质 学家们统称的“加里东运动”。
• 这一时期的地壳运动,使延伸于北爱尔兰、苏格兰和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北东 向格兰扁地槽、西伯利亚的萨彦岭地槽、中国东南部加里东地槽、澳大利亚的 塔斯马尼亚地槽及北阿帕拉契亚地槽(古大西洋)形成褶皱山地。加里东运动 的完成标志着早古生代的结束
• 在距今6亿-25亿的元古代,大陆地壳逐渐扩大、 增厚,地能对地理系统的作用减弱,太阳能逐渐 成为自然地理系统的主要能源。
• 火山活动相对 减弱,大气中的CO2浓度降低,游 离氧离子增加。
• 生物由原核生物进化为真核生物,单细胞进化到 多细胞,异氧生物转化为自养生物,厌氧生物转 化成氧化型、大气圈的上层形成臭氧层。
• 加里东运动后,古欧洲和北美合并成一个大陆。
.
10
• 晚古生代地壳运动的总称(海西运动)。
• 由德国海西山得名。其所形成的褶皱带,称海 西或华力西褶皱带。
• 海西运动使西欧的海西地槽、北美东部的阿帕 拉契亚地槽、欧亚交界的乌拉尔地槽、中亚哈 萨克地槽及中国的天山、祁连山、南秦岭、大 兴安岭等地槽褶皱回返,形成巨大山系。
.
4
• 臭氧吸收紫外线, 为生物大量繁殖创 造了条件。
• 植物大发展,出现 原始动物。
• 造山运动多次发生 ,使小陆块逐渐拼 合为泛古陆。
.
5
泛古陆分为北边的劳 拉西亚古陆和南边的 冈瓦纳古陆。
劳拉西亚古陆:北美 洲、欧洲和亚洲的大 部分地区
冈瓦纳古陆:非洲、 大洋州、南极洲、南 美洲以及亚洲的印度 等部分
.
12
• 中生代(距今0.7亿年-2.3亿年):
• 自晚二叠纪起,泛大陆再次分裂,造山运动强烈 。
• 该时期,气候温暖潮湿,裸子植物代替了蕨类植 物,爬行类动物一度繁盛之后,又走向灭绝。 ( 侏罗纪恐龙时代)
• 鸟类、哺乳类动物、被指植物欣欣向荣。
.
13
• 新生代时期:强烈的地壳运动,造成了各大洲 的高大山系,海陆轮廓显著改观。
增温:地球内部物质融化,火山喷发十分频繁,喷 溢出大量的岩浆、气体和水蒸气,形成了原始的岩石 圈、水圈和大气圈。
.
2
• 重力作用: ① 较重的铁、镍物
质缓漫下沉,向 地球内部集中; ② 较轻的硅酸盐类 物质向地表集中。 ③ 分异出:地核、 地幔、地壳。
.
3
• 原始地圈主要是由玄武岩(硅镁层)的岩石组 成,没有沉积岩。
.
16
• 原始绿色植物出现 释放的游离氧 • 原始大气出现氧化作用,CO氧化成CO2,CH4氧化成
H2O和CO2,HN3氧化成H2O和N2。 • 大气圈中的CO2和N2在不断增加。
• 生物界继续进化和增多,大气中的游离O2和CO2也逐 渐增多。
.
17
• 到了距今19—10亿年前,原始大气转变成二 氧化碳大气。
地球表层开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
8
• 古生代(距今2.3亿年-6亿年)早期,泛大陆 分裂,形成冈瓦纳、北美、欧洲和亚洲四个大 陆。
• 大陆分裂引起海侵,海生无脊椎动物种类繁多 ,空前繁盛,海生植物出现向陆生植物过度的 迹象,鱼类诞生。
.
9
• 早古生代指整个古生代的前半期,包括寒武纪、奥 陶纪和志留纪三个纪,始于距今约5.7亿年,结束于 距今约4亿年。。
• 1.生命的起源 • 生命起源过程,可分为3个主要阶段: • (1)从无机物到简单有机物 • 地壳火山喷发: • 碳化物 过热水汽 各种碳氢化合物
.
20
• 碳氢化合物 水分子 氨分子 简单有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