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教案)第十章极地地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教案(2)-最新教学文档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教案(2)自学内容:科学考察的宝地极地的保护与和平利用自学目标:1、理解在两极地区开展科学考察活动和环境保护的意义。
2、增强保护两极地区环境的意识,认识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3、通过了解极地气候条件的恶劣,认识到极地科学考察的艰巨性,树立勇敢进取的精神自学重点:特殊的地理位置形成的特殊自然环境特征和丰富的资源自学难点:学会根据“南北极地区气温比较图”探究两极自然环境的差异和原因及方向的辨别自学方法:1.两极地区的价值(从下面两方面分析)有丰富的矿产、生物资源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科考价值自学过程:任务一:读106页有关秦大河等科考队“穿越南极”的资料给你什么启示?2.阅读P104的两段新闻报道,看看我国已在南极设立了哪两个考察站?描述两科考站的位置?长城站和中山站的建立时间为什么都选择在2月?3.过去人类在极地的活动主要是以为主,而现在是为了进行。
请大家继续看图10.2想想南极有哪些矿产资源?4.南极既不是温带,更看不到森林为什么也会有煤呢?5.阅读课文,为什么把南极地区称为“天然实验室”?任务二:1. 展示日本南极捕鲸的资料。
两极地区都有大量的生物资源,但都不同程度地遭到滥捕和滥杀,使两极地区的鲸鱼资源已陷于危机之中。
该怎样对待两极地区的资源呢?(我们以展示的资料为背景材料,分成日本方和国际社会方,两方进行辩论,在辩论中达到探究的目的。
)日本方的辩论中心:国际社会方的辩论中心:2.《南极条约》的宗旨:3、南极地区的冰和雪是世界上最大的,全球90%的冰雪储存在这里,占整个地球淡水资源储量的72%。
等建构知网;1,科学考察的宝地2,基地的保护与和平利用极地地区学效检测(2)一.选择题:1.赴南极考察的最佳时期是( )A.每年11月到次年3月B.北半球的夏季C.每年的7月至9月D.9月23日前后2.中国第一个南极考察站位于( )A.南极圈以内B.南极半岛C.拉斯曼丘陵D.乔治王岛3.横穿南极大陆国际考察队的中国科学家名叫( )A.李乐诗B.秦大河C.金庆民D.李华梅4.淡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是( )A.海洋B.北极地区C.南极地区D.大江、湖泊5.我国正式加入《南极条约》的时间是( )A.1949年B.1978年C.1983年D.1993年6.北极地区在科研和考察方面的重要地位在于( )A.有独特的自然条件和地理位置B.有丰富多样的动植物资源C.有种类繁多的矿产资源D.有大量的固体淡水资源7.南极大陆附近海面显著的自然景观是( )A.成群的企鹅B.皑皑的白雪C.多彩的极光D.漂浮的冰山8.人们去极地的最终目的是( )A.为了自然探险B.为了观光旅游C.为了本国经济的发展D.为了人类更好地进行可持续发展二.综合题读图,根据掌握的知识回答问题:1.假设我们要建一座四面朝南的房子,应建在何处?用“X”在图中标出。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十章 极地地区》教案_11
人教版七年级第二册第十单元《极地地区》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极地地区二、设计理念通过创设情境、读图分析、合作探究和游戏竞答等方式组织教学,极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与能力;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化解教学难点,提高教学效果。
三、教学目标1、运用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图,说出两极地区的位置及范围,培养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
2、运用图文资料,对比说出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让学生初步形成求真求实、热爱科学的态度3、认识开展极地科学考察和保护极地环境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四、学情分析极地地区是本册课本的最后一章,学生通过前面区域地理的学习,已经具备了基本的读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基本的地理现象,并且明白了区域地理的基本学习方法,明白了各地理要素之间存在的联系,这是有利于学习的方面。
但由于极地地区离我们较远,我们对极地地区的了解不是太多,加上七年级的学生求知欲望比较强烈,思维活跃,积极性高,所以教师可以提供充足的图文资料,创设情境,降低难度,必要时加以正确的引导。
五、重难点和关键重点:两极的位置及范围;极地自然环境的特殊性难点: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关键:通过读图对比分析,合作探究等教学方法有效攻克重难点知识。
六、教学课时1课时七、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导学案学生准备:做好课前预习八、教学过程情境导入:展示有关南北极的照片,让学生对极地的神秘与美丽产生向往,有想亲自去体验的冲动,从而设计极地游,导入新课。
【通过创设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旅行前准备教师讲述:旅行前,要先确定路线,就要知道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
学生活动:参考课本第92~93页地图,自主完成学案练习,从而认识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
【让学生利用学案进行自主学习,锻炼了读图能力以及对比分析问题的能力,养成主动学习的好习惯。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十章 极地地区 教案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运用地图说出两极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
2、运用相关图片和资料说出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并加以比较。
3、举例说明开展极地科学考察的重要性,读图说出我国极地科学考察站。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读图、析图和从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通过自学、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小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目标通过认识极地地区,初步形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激发民族自豪感和学习地理的兴趣。
【重点难点】特殊的地理位置学会根据“南北极地区地形图”探究自然环境的特点【教学工具】多媒体、希沃授课助手、微视频、Google earth、地图等资源【教学方法】提问法、讨论法、小组合作、对比分析【教学过程】导入:观看一段视频《哆啦A梦之大雄的南极冒险》,该视频描述的是哆啦A梦和大雄一行人踏上了一片神奇的土地,请问这是什么地方呢?今天我们也跟随他们的步伐来一次极地奇幻冒险。
我们分成四个队,分别是大雄队、静香队、胖虎队、小夫队,我们以小组合作、各队竞争的形式,看谁插得小红旗最多,最终与哆啦A梦汇合,多啦A梦会送上一份大礼哦。
新授:课前预习【蓄势待发】在出发前,各队都做好充足的准备,每个队都准备好一张6W冒险清单,利用希沃授课助手,将各队的清单呈现在大屏幕上。
板书:第十章极地地区寻觅极地挑战极地探索极地保护极地自主学习:第一关【寻找极地】观察Google earth演示,寻找南极地区,打开教材92页,自主学习,完成导学案上的第一关,寻觅南极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1、观看Google earth和地球仪,阅读教材,归纳南极地区的范围和位置,回答:(1)南极地区:以南,包括及其周边的海域。
提问:南极地区就是指的南极洲,对吗?南极洲与其他六大洲比较,地理位置有什么特点呢?完成第二问。
(2)南极洲的纬度位置有什么特点。
极地地区教学设计 (2)
第十章《极地地区》教学设计本章节内容《极地地区》是世界区域地理的大结局。
两极地区是地球上两个非常特殊的区域,也是目前人类最少涉足的地区,但却有着很高的科学研究和考察价值。
进入21世纪以来,许多国家通过军事演习、科学考察、经济和政治等多领域的言论和行动显示了对两极地区扩张与侵占的野心,这也体现了本课内容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当今世界人民渴望和平与和谐发展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背景等也充分衬托出本课内容的紧迫性。
所以在生活中相关的时事新闻和资料层出不穷,这十分有利于教师搜集和利用最佳素材服务于课堂教学,凸现本节教学内容的生活性、时效性。
所以,从教材内容上看,本课内容在七下教材中有高屋建翎的地位,其所蕴含的情感和价值观等德育闪光点和思想高度也是本教材其他内容所无法替代和企及的。
通过近一年的地理学习,初一学生已初步掌握了学习地理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这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知识和能力基础。
但对学生来讲,两极地区的许多自然地理特征是难以想象和理解的,而且知识点多,对学生的空间概念和归纳分析能力的要求高,所以给本课教学目标的达成带来困难;又鉴于学生的认知面和身心发展的局限性,面对教材提供的多角度的阅读资料,学生较难分析出内在成因,吃不透其中隐含的德育亮点,再加上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本课的德育教育易成为教师的一言堂,从而使学生失去自主探究的机会,也易使德育教育演变为抽象笼统的大道理,从而令学生失去一次极好的德育教育的机会。
教师在吃透教材和了解学情的基础上,充分利用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共性——喜欢直观世象、厌烦抽象说教。
故教师以深入浅出、喜闻乐见为设计原则,对教材进行了再加工。
教师通过创设模拟科学考察的方式,根据学生的心理和认知发展规律,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并辅以多张图片引导学生加强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对地理的兴趣和探究激情,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和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体现“玩中学、学中玩”的教学策略,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完成教学任务。
七下第十章极地地区两课时教案
《10 极地地区》教案设计(一)学案导引:、分别观察课本中的“南极地区图”和“北极地区图”,边观察边讨论这几个1 问题。
1)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地图与以往见过的大洲地图一样吗?不同在哪里?()找出图中的南极圈、北极圈,说明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纬度位置,简单2(分析这种纬度位置的意义。
)通过图例,你能说一说两个地区谁以海洋为主、谁以陆地为主?(3 )两个地区各包括哪些陆地和海洋?(4、阅读“南极地区地图”,回答下列问题:沿各经线向南极点是什么方向?反2 之是什么方向?如何标注地图的自转方向?如何判定东西方向呢? 3、要求学生判读下列问题: 1)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位于南极大陆的什么方向?()印度洋位于大西洋什么方向?(2 )中国的中山站位于中国长城站的什么方向?(3 教案反思:两极地区对学生而言遥远而陌生,感觉神秘而好奇,因此,我在课前请学生查找相关内容(位置、资源、气候、我国科学考察站等),为本节课作铺垫。
本堂课在此基础上作更深层次探讨。
课堂上主要采取小组合作讨论的形式,学生发言相当踊跃,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教师主要起了引导作用。
这节课成功之处在于把地球知识和地图知识系统地通过南北极图来加以综合,并结合特殊的南北极地图重新认识经度和纬度,以及如何判断极点地区的地图方向,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在地图上识别地理事物的能力。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有些地方设计的还不够细致,如在方向的判断上,在地图上还存在一个距离远近的问题,要让学生注意一定要选择距离最近的两点来判断。
总的来说,整堂课有些“赶”,学生讨论还是在老师设置的框内,思维得不到发挥和扩展,与新课改的教案理念还有些差距,还是有老思想,感3 / 7觉一堂完美的课应完成教师预设的所有内容,没有深入展开。
这些将是我以后改进的方向。
《10 极地地区》教案设计(二)学案导引:、为什么每年有那么多的科学家到南极去考察:那里有什么丰富的宝藏?为什1 么说南极地区是一个自然资源的“大仓库”? 2、北极地区又存在哪些研究科考的价值?、通过对课本阅读材料的了解,科学家去极地考察的原始目的和最终目的是什3 么?材料。
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十章 极地地区教案2 (新版)新人教版
极地地区一、素质教育目标1、了解两极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
2、理解在两极地区开展科学考察活动和环境保护的原因,培养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二、课时安排2课时。
三、教具学具准备地球仪、南北两极挂图、南北两极景观图片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1、引导学生了解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及范围,共同讨论由此而造成的特殊的自然环境特征;理解在两极地区开展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指导学生学会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能够根据两极的气温比较两地自然环境的差异。
3、感受科学家勇攀科学高峰的精神,增强保护两极地区环境的意识,认识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五、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南北两极地理位置(2)南北两极环境特点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对地球仪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从而思考形成极地气候的原因。
(2)从海陆状况、气候状况、资源状况、代表动物入手分析南北两极的差异。
(3)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推理能力、总结归纳知识的能力。
4、德育目标(1)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将知识深入化。
(2)理解事发有因,看问题要懂得透过现象抓住本质。
(二)教学过程[引入]今天我们学习新的章节极地地区,在地球南北两端,有两个十分特殊的地区: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
[板书] 第十章极地地区[提问]我们已经学过了五带的划分,其中涉及到北极圈,请一位同学回答北极圈是指北纬多少度?[回答] 北纬66.5度[展示说明]将地球仪拿出来说明北纬66.5度以北的广大地区,包括北冰洋的大部分,以及沿岸的亚、欧、北美三洲的陆地和岛屿我们称之为北极地区。
[板书] 一、北极地区中间是北冰洋[引导提问] 北极圈在这里,北纬66.5度,南极圈具有对称的特点,请一位同学说说南极圈的纬度是多少?[回答] 南纬66.5度[展示说明]位于地球最南端的南极地区是指南纬66.5度以南的广大区域,包括南极大陆,以及周围的海洋。
[板书] 二、南极地区中间是南极大陆[引导过渡说明]由于海洋与陆地分布不同造成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较大差异。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十章 极地地区》教学设计2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是关于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人类活动等方面的内容。
本章内容较为丰富,包括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两大部分。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极地地区的特点,认识极地地区的重要性,增强对极地地区的保护意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内容前,已经掌握了地理基础知识,对世界各地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有一定的了解。
但极地地区由于其特殊性,学生可能对其认识较浅,需要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加深对极地地区的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人类活动等方面的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讨论、观察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极地地区的保护意识,提高学生关爱环境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人类活动等方面的知识。
2.难点:极地地区的特殊性以及与之相关的保护措施。
五. 教学方法1.直观演示法:通过地图、图片等直观教具,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极地地区的特点。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极地地区的实际案例,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极地地区的情况。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地图、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
2.教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
3.课件:根据教材内容制作的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南极和北极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极地地区的美丽和神秘,激发学生学习极地地区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人类活动等方面的知识,让学生对极地地区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极地地区的特殊性以及与之相关的保护措施。
每组选取一名代表进行汇报,总结本组的讨论成果。
4.巩固(10分钟)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针对性讲解,巩固学生对极地地区的认识。
第十章 极地地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第十章极地地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在两极地区开展科学考察活动和环境保护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认真阅读课本的资料、图片及课前搜集的有关资料信息,认识两极地区地理环境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感受科学家勇攀科学高峰的精神,(2)增强保护两极地区环境的意识,(3)认识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理解在两极地区开展科学考察活动和环境保护的意义教学难点理解在两极地区开展科学考察活动和环境保护的意义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预计用时导入新课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对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等做了一些初步的了解,谁来给大家谈一谈那里最吸引你的是什么呢?积极发言2分钟自主探究二、科学考察的宝地提出问题1.南极地区、北极地区各有哪些自然资源?2南极地区目前已有多少个国家建立了科学考察实验站2.你能从南极地图上,找出中国的两个科学考察站?三、极地的保护与和平利用1、为什么要对极地地区加以保护?2应该怎样对极地地区进行保护?自主学习教材P104-P108相关内容,思考并展示问题答案:1、南极地区自然资源有:有煤、铁等丰富的矿产资源。
储存着大量的固体淡水资源。
沿岸栖息着无数的海洋生物。
还有原始的自然环境,成为天然实验室。
北极地区自然资源有:石油、天然气、煤、铁等丰富的矿产资源。
2、18个国家3、长城站、中山站1、人类滥捕滥杀2、《南极条约》10分钟合作探究展示提高二、科学考察的宝地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合作探究,明确答案1南极大陆地下的煤是怎样形成的?2.长城站和中山站的建立时间为什么都选择在2月?3.教材p107活动题24.你能说出长城站在中山站的相对位置吗?5、从各国极地科考队员身上我们能得到什么启示?教师及时点拨、评价、鼓励练习:同步p102即时巩固承转:人类在对极地地区的考察利用中,还应注意那些问题呢?三、极地的保护与和平利用1我国每次向极地考察站派来的补给船,去时装的满满的,回来时也不轻松,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2讨论教材p108活动1点拨、评价、鼓励小结:人类再也不能失去最后这片净土了,各国要引起重视,务必用条约的形式束缚各国。
极地地区(第2课时)示范教案
《极地地区》教学方案(第2课时)教学目标1.举例说出极地地区的生物资源和矿产资源。
2.通过极地科考的历程,感悟科学精神。
3.运用资料查找实例,认识开展极地科学考察和保护极地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说出极地地区主要的生物资源和矿产资源。
教学难点了解极地科学考察的价值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课堂引入】展示极地科考队员的装备提问:极地考察队员的服装和设备,是如何适应当地自然环境的?生:(可能的答案)在极地考察,科考队员需要戴上特制的眼镜,防止强紫外线照射,避免雪盲;还要穿上雪地靴,以便在冰雪上行走,避免冻伤脚······师:环境如此寒冷的极地为何吸引大量的科学家们前往呢?去往极地又进行哪些科学考察呢?本节课让我们继续南极探险(板书)第七章各具特色的地区第五节极地地区二、极地科学考察1.极地资源观察南北极地区地图,找找都有哪些矿产资源?生:(可能的答案)北极地区有着铁、金、天然气、石油和镍等矿产。
南极地区有铁、煤和石油等矿产。
(1)南极地区资源南极地区地下埋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地上储存着大量的固体淡水资源,海域及沿岸栖息着无数的海洋生物。
煤、铁和石油的储量为世界第一。
在南极,冰雪资源也很丰富。
那里储存了全世界可用淡水的72%。
在南极,海洋生物资源也非常丰富。
例如,在南极可见到海豹、巨鲸、企鹅、磷虾等珍贵的动物…….(2)北极地区资源北极地区资源丰富。
随着这里的石油、天然气、煤、铁等资源的发现和开采,人类对北极地区的科学考察和研究也越来越频繁。
教师举例:(承转)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原始的自然环境,为科学家们进行地质、冰川、海洋、生物、气象、天文等学科的科学研究,提供了领域广阔的天然实验室。
2.极地科考20世纪以来,人类的极地活动从自然探险进入了科学考察阶段。
近年来,人们在极地地区开展了对大气层臭氧层空洞的观测和海冰变化的研究,为人类了解自然界的真实面目,研究地球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奠定了基础。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主要介绍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的知识。
本章内容旨在让学生了解极地地区的特点,培养学生对极地地区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地理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极地地区的知识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了解极地地区的特点,激发学生对极地地区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的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极地地区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自然资源以及人类活动。
2.难点:极地地区的保护意义和措施。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创设极地地区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图片、视频、资料等。
2.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极地地区的美丽风光,引导学生关注极地地区,激发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简要介绍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以及人类活动,让学生对极地地区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针对极地地区的特点,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寻找答案。
例如:“极地地区有哪些独特的自然环境特点?”、“极地地区的自然资源有哪些?”等。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共同完成一个关于极地地区的任务。
例如:制作极地地区的手抄报、PPT等。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极地地区的保护意义和措施,讨论交流,培养学生保护极地环境的意识。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教学设计2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主要介绍了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地理特征、自然资源、环境保护、科学考察等内容。
本章内容旨在让学生了解极地地区的独特自然环境,认识极地地区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关注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同时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探究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极地地区的认识相对较浅,对于极地地区的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知识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了解极地地区的特点,提高他们的探究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地理特征、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注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增强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极地地区的地理特征、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知识。
2.难点:极地地区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特点,以及环境保护的措施。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创设极地地区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极地地区的特点,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共同完成探究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极地地区的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极地地区的特点。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相关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资料。
2.学案:编写学习任务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
3.地图:准备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地图,以便学生更好地了解地理位置。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美丽风光,引导学生关注极地地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教版地理七下第10章《极地地区》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下第10章《极地地区》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下第10章《极地地区》教学设计
第10章《极地地区》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章是七年级下册最后一章,是所学世界区域的最后一个区域,也是一个特殊区域,至此,完成了对整个世界范围的宏观学习。
本章是对“人地和谐关系”主题的突出和升华,更是对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宣传,学生由此进一步受到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体验。
二、知识目标
1.认识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气候条件、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
2.会用地图、景观图片和相关资料,总结归纳两极地区气候特点。
三、能力目标
1.掌握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某一地区位置特点的方法。
2.利用图片和相关资料,总结归纳两极地区气候特点。
3.利用两极地区气温图表,区分两极气候特点。
四、情感价值目标
感受到科学家热爱科学、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并增强他们保护两极地区环境的意识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五、教学重点
1. 极地地区的位置;
2. 极地地区的环境特征及其成因。
六、教学难点
极地地区的环境特征及其成因。
七、教学方法
讨论法、读图分析法、合作探究八、教学准备。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教学设计
“地”承万物奥秘,“生”润人文精神地生研讨会教学设计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的教学设计xx中学 xx教师设计说明本节课采用学生们非常喜欢的一个综艺节目《极限挑战》的形式展开,“极”限又与极地地区的主题契合。
通过设置一系列的问题,如“冰山一角”的含义,干燥的南极地区为什么有 2 000多米厚的冰层,企鹅和北极熊的御寒本领是什么,去极地地区旅游应准备哪些物品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深入思考。
学习目标1.从地理位置和范围、自然景观、气候特征、自然资源等角度,说出极地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
2.认识开展极地科学考察和保护极地环境的重要性。
3.学会在以南极点或北极点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
重点难点1.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特征、代表动物、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
2.两极地区地球自转方向的判断。
教学方法讲授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归纳法、小组合作。
资源与工具(一)资源图片、地图、PPT课件。
(二)工具1.智慧黑板。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学习情境今天我们来一次真正的“极”限挑战,走进极地,畅游极地,保护极地。
二、预习检查课前分组搜集极地地区的图文资料,多角度展现极地地区真实景观。
三、学习任务一四、学习任务二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6.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为了保护极地地区的环境,签订了《南极条约》和《北极环境保护战略》,我们日常生活中能为保护极地地区的环境做些什么呢?6.学生回答:节约用电、绿色低碳出行、使用环保产品等。
极地环境保护知识难度较小,通过独立回答完成即可。
这个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
五、过程性评价随堂练习六、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认识了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代表性动物:企鹅和北极熊。
认识了极地地区的我国的科考站,也了解到极地地区现在面临着环境问题,为了保护极地地区的环境,我们每个人应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共同行动起来。
七、布置作业所有同学完成本课时《七彩作业》的基础通关和能力突破,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同时完成素养达标。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教案(2)
极地地区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2、了解两极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3、理解两极地区开展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二)能力目标:1、学会在以两极地区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2、能根据两极的气温比较图比较两地自然环境的差异(三)情感目标:感受科学家勇攀科学高峰的精神,增强保护两极地区环境的意识,认识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重点、难点两极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在以极点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思路根据教材内容,本章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基础知识:两极地区的纬度位置和包括的范围,以及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第二部分介绍两极地区主要的自然资源;第三部分由于人类的到来必然对两极地区造成破坏,因此要保护极地地区。
教学过程展示“南极考察图片”,提问:“谁能告诉老师这是什么地方?你们想不想去?”情境创设假如你是一位将要赴两极地区进行考察的科学家,你需要了解有关极地地区的哪些问题呢?学生分组讨论回答将全班每四个人分成一组,讨论派代表回答,回答最好的一组给予鼓励。
教师讲述首先需要对两极地区的纬度位置及自然环境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展示图片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去掉极点)学生活动学生试着自己判断哪一幅是南(北)极地区;并且讨论归纳其不同特点:北极地区主要是海洋,周围被大陆所包围;南极地区主要是大陆,周围被海洋所包围。
学生活动在老师带领下,在北极地区图上找出北极地区的纬度位置和北极地区所包括的范围(注意: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地图跟平时所看到的不一样,这幅地图是从极点上空来看的,它有弧线和射线,弧线代表纬线,射线代表经线)板书 1、北极地区的纬度位置及范围教师小结位于地球最北端的北极地区,是指北纬66.5度以北的广大区域,包括北冰洋的大部分,以及沿岸的亚、欧、北美三洲的陆地和岛屿。
教师提问在图上,北极地区有一个特殊的地方北极点,它的时间如何?在这一点上每个方向都指向哪里?学生分组讨论这两个问题板书 2、北极点教师提示在同一经线上地方时相等,那么在经线相交的地方,时间该如何来计算呢?学生思考略情感教育在这种情况下,在极地工作的各国考察队员保留各自国家的地方时间,遇到外国人时一般不问:“现在几点了?”一位美国考察队员曾这样描述他们在极点举行垒球比赛的情形:“那只小小的垒球一会儿从今天飞到了昨天,一会儿又从昨天飞回今天。
教学设计9:10 极地地区
第十章极地地区教学目标1.通过模拟科普、科考和环保课等教学方式,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了解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气候条件、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状况。
掌握运用极地地区相关地图和图片总结归纳两极地区气候特点的方法。
2.学会利用经纬网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运用右手定则辨别三大洋的位置和方向。
会用地图、景观图片和相关资料,总结归纳两极地区的环境特点及差异。
3.通过创设“快乐的大脚企鹅波波极地求学记”这一情境主线,预设科普、实践、环保三个主题活动,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把感性的认识转化为理性的知识。
4.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探究意识,提高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探究活动,享受思维美和发现美,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
5.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科学家热爱科学、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
通过对极地地区环境保护的讨论,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两极地区的位置、气候、自然环境、自然资源。
(二)教学难点1.在两极地区的极地投影地图上判断方向,辨别周围环境。
2.读图理解并区分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差异。
教学策略根据课标要求和知识特点,科学制定目标,准确指导学生运用学习方法,通过“快乐的大脚”企鹅波波学习成长这一情境主线的创设和资料搜集等感性知识的积累,逐步达到分析、比较、归纳极地地区的区域特点的学习目的,形成区域地理的学习策略。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观看30集纪录片《中国南极记忆》、动画片《快乐的大脚》激发灵感,创作多媒体课件“快乐的大脚”企鹅波波极地求学记。
2.学生准备:根据教材的导学问题自学课文,课前搜集有关极地地区的图文资料。
教学过程【创设情境激趣导引】介绍动画片《快乐的大脚》的主角企鹅波波。
波波接到极地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它高兴地去上学了。
在极地大学,它有哪些同学呢?要学习哪些课程呢?它能顺利毕业吗?让我们和波波一起学习极地大学的课程吧!【设计意图】以学生熟悉喜欢的动画片《快乐的大脚》主人公企鹅波波为情境主线,以极地大学课程学习为主题活动,寓教于乐,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第2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第2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主要介绍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
本章内容对于学生来说较为陌生,但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极地地区的特点,培养学生对极地地区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但地理知识基础薄弱,对于远程地区的认知有限。
在导入环节,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极地地区的奥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片、视频等资料,提高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极地地区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
2.难点:极地地区的特殊现象和人类活动对极地环境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创设极地地区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解决问题。
3.案例分析法:以具体的极地地区为例,分析其特点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六. 教学准备1.图片和视频资料: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自然景观、动物、人类活动等。
2.PPT课件:介绍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
3.学习资料:关于极地地区的文章、报道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展示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极地地区的美丽和神秘。
提问:“你们对极地地区有什么了解?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什么内容?”2.呈现(10分钟)通过PPT课件,介绍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
引导学生关注极地地区的特殊现象和人类活动。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极地地区,分析其特点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学生代表进行汇报,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补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章极地地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七年级地理教案
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十章极地地区(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在两极地区开展科学考察活动和环境保护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认真阅读课本的资料、图片及课前搜集的有关资料信息,认识两极地区地理环境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感受科学家勇攀科学高峰的精神,(2)增强保护两极地区环境的意识,(3)认识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理解在两极地区开展科学考察活动和环境保护的意义教学难点理解在两极地区开展科学考察活动和环境保护的意义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预计用时
导入新课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对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等做了一些初步的了解,谁来给大家谈一谈那里最吸引你的是什么呢?
积极发言
2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