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学生厌学的原因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中小学生厌学问题的对策研究
冯 丽 洁
( 西 财经 大 学 , 西 南 昌 江 江 30 1 3 0 3)
积 极 心 理 学 视 角 下 中 小 学 生 厌 学 问 题 的 对 策 研 究
摘 要 :中小 学 生厌 学最 根 本 的 原 因 是 缺 乏 积 极 的 心 理 品 质 , 想从 根 本 上 消 除 中小 学 学 生 的 厌 学 情 绪 . 要 必须 让 学 生 在 学 习过 程 中接 受积 极 的 心理 暗 示 , 行 积极 的 心 理体 验 . 进 培
如优 化 社 会 文 化 环 境 ; 新 教 育 观 念 , 正学 校 教 育 目标 . 更 修 改 进 教 育 教 学 方 法 , 教 于 乐 ; 强 家 长 与 学 校 的联 系 . 家 庭 寓 加 使 教 育 科 学 化 、 理 化 ; 强 心 理 健 康 教 育 , 养 学 生 良好 的 学 合 加 培 习心 理 素 质 , 等 。 这 些 只 是 企 图通 过 改 善 客 观外 在 的 条 件 等 但
来 消 除学 生 的 厌 学 情 绪 。 “ 学 ” 厌 是学 生厌 恶 学 习或 学 业 的 心 理 , 括 厌 学 态 度 、 学 情 绪 和厌 学 行 为 。①所谓 心病 还需 心 包 厌 药 医 , 有 从 厌 学 者 心 理 上 着 手 , 养 学 生 的 自主 、 只 培 自信 、 自 制 、 自强 等积 极 向上 的心 理 品质 , 才能 从源 头上 彻 底 地 解 决 这 问题 。 以往 也 有 研 究 者 主 张采 用 心 理 干 预 的办 法 来 解 决 厌 学 问 题 , 中 以行 为 疗 法 、 知 疗 法 的应 用 最 为普 遍 . 其 认 他们 也 仅 仅 是 想 着 如 何 消 除 厌 学这 一 消极 心 理 状 态 .而 不 去 有 意识 地 培 养 学 生 的 积极 心理 品质 。 这 一 方 面 , 在 积极 心 理 学 无 疑 给 我 们 提 供 了许 多有 益 的启 示 和 现 实 的依 据 。 们 认 为 。 我 让学 生 在 学 习过 程 中 接 受 积 极 的心 理 暗示 , 行 积极 的心 理 体 验 . 进 培
心理学与生活:厌学原因
心理学与生活:厌学原因学生不爱学习,甚至回避学习的现象越来越多,究竟是什么让现代的孩子对学习越来越不感兴趣呢?下面我们通过不同人格的孩子来分析厌学的不同原因。
厌学现象多发于12岁-18岁处于中学学习阶段的青少年学生。
这一阶段的孩子刚刚步入青春期,随着生理发育越来越接近成年人,他们的自主意识迅速增强,逐渐从对权威(父母和老师)的恐惧和顺从中脱离出来。
厌学是指学生对学习否定的内在反应倾向。
包括厌学态度、厌学情绪和厌学行为。
其主要表现有:课堂注意力不集中,不认真听讲,爱做与课堂无关的事,经常违反课堂纪律,精神不振,爱打瞌睡,一般不愿做作业,或者敷衍了事。
学习无兴趣,缺乏求知欲,只是在外在压力下机械、被动、应付式地学习,并对此感到痛苦、紧张、焦躁。
经常迟到、早退、旷课、逃学,对老师、家长提出的学习要求,常故意抵触对立,有的干脆弃学出走。
从心理学与生活:厌学原因之不同类型的人格厌学原因不同现有文献通过调查和统计分析,总结了一些与厌学相关的人格品质。
如敏感、不安全感、抑郁、焦虑、稚气、人际紧张、情绪紊乱等。
通过对这些品质进行心理动力学的分析,发现个体人格品质的形成与其心理需求及其对待这种需求的态度密切相关。
不同的需求以及对待需求的态度,形成个体独特的一套认知、情感和行为模式,我们把它称为人格结构。
人格结构的外显表达呈现出各种人格品质,他决定着个体应对现实的方式。
结合个体的心理需求及个体对待需求的态度,将厌学原因分为:安全缺乏型厌学、自尊维护型厌学、情感依赖型厌学和意义缺乏型厌学。
安全缺乏型厌学者的学习动力是对安全感的神经质追求。
他们对自己的生存能力非常缺乏自信,对未来充满了焦虑。
他们喜欢把自己的学业成绩和其他能力与他人相比较,一旦发现有不足之处就会非常自责和恐慌。
即使学业成绩名列前茅,也无法看到自己的优势。
无休止的自我否认和绝望感最终使他放弃学业。
从心理学与生活:厌学原因之不同人格类型分析厌学的原因自尊维护型厌学者的学习动力是对自尊感的维护。
高中生厌学心理原因及应对策略
高中生厌学心理原因及应对策略近年来,高中生厌学现象日趋普遍和严重,在普通高中这种现象尤为突出。
高中生的厌学症在近几年里呈上升趋势,已成为一个令社会、学校、家庭都十分担忧和关心的问题。
一、高中生厌学情绪原因分析厌学是一种典型的心理疲倦反应。
心理学认为“厌学”是因为对事物的我向性原因,其主要表现为对新的环境、新的教学内容、新的学习方法不适合,对学习没有兴趣,学习不主动,情绪消极,注意力分散等。
据调查,高中生厌学情绪反映出来的基本症状最初仅仅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听课常走神、作业难以按时完成。
随着厌学情绪的增长,其主要表现为对学习采取回避、逃避、放弃的态度,注意力完全分散,热衷于网络游戏、网上聊天、交朋结友、群体活动,严重者完全置学习于不顾,沉溺于网络游戏或成天无所事事。
学生厌学情绪的产生,是社会、学校、家庭和主观、客观等方面各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造成高中生厌学情绪的影响源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十四种因素。
(一)客观的外在影响源。
这方面的因素是多样性与复杂性并存,这个外因在学生个人内因的作用下,危害是特别严重的。
细分起来,这方面的影响源有以下八种因素。
1、学习负担和压力过大。
现在的高中生,学习压力和负担之大是无须讳言的,一个认真的高中生,每天的学习时间不低于12小时,这种压力和负担,对于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育期的高中生来讲,确实是不适当的。
2、家长期望值太高。
当前的高中学生的家长们无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于子女提出不切实际的期望目标,致使很多学生“跳起来也摘不到桃子”,甚至“搭起梯子也摘不到桃子”,久而久之,难免不灰心气馁,产生厌学情绪,甚而逃避或放弃。
3、教师教育方式不当。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有意无意地产生一些失误,如考试分析时对排名次的过度强化、个别辅导的亲疏之分、课堂教学中的否认倾向、日常教育中的言辞与偏颇,导致对学生自信心、自尊心的伤害。
4、家庭教育方式不当。
家长过度的唠叨、责骂、猜疑、嘲讽甚至动之以拳脚或不切实际的增大学习量,使学生有可能产生抵触情绪进而演化为厌学情绪。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引起孩子厌学的原因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引起孩子厌学的原因?你认为应采取何对策?厌学现象在中小学普遍存在,给为数不少的家长带来了无尽的苦恼。
小孩厌学更是会影响到之后的学习,那么小孩厌学的基本原因有哪些?具体地说,导致小孩厌学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基本原因。
1.厌学原因一是痛苦的学习。
父母不切实际的要求:要求过高的后果是容易使孩子产生害怕失败的心理,继而导致上进心丧失和学习动力缺乏。
特别是当家长采用强硬专制的手段时,孩子便会以一种逆反的行为报复父母的不公正。
老师教育学生,家长教育孩子,往往以“头悬梁,锥刺股”精神教育孩子。
2.厌学原因二是父母的心理障碍问题。
有些父母自己因为种种原因学业较差,于是期望理想由儿女来实现。
于是不顾小孩心理特征、能工巧匠能力倾向等因素,对小孩学习上过分苛求,严格要求,使小孩产生倦怠情绪。
有的家长为了小孩学习好,剥夺了对于小孩正常心理、智力发展极为关键的游戏、交友、兴趣爱好等权利,结果使小孩的心理发育出现障碍,反过来影响学习,出现厌学情绪。
我们都明白,温馨的家庭生活和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是孩子成长的阶梯。
在这样自由、平等、和谐、充满着爱的环境中,孩子心情会舒畅、精神振奋,容易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和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往往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探求欲望,同时往往也能充分认识自我价值,其独立学习、解决问题和适应社会的能力都能得到较好的发展。
反之,只会给孩子带来焦虑和不安。
孩子没有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心理上有压力,就容易引起厌学情绪。
3、教师的言行影响教师的言行对孩子的成长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小心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
”今天教师承担的教学压力固然很大,但是如果教师为了片面地追求分数,不顾学生的身心健康,不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而是对学生进行“疲劳轰炸”或者冷嘲热讽,或者体罚(变相体罚),那么学生对这门功课就会产生厌倦、畏惧心理。
老师的随口一句:“你怎么像猪一样笨!”就可能会使一个孩子加入到厌学的行列。
中小学学生厌学心理研究综述
案例分析:实际应用策略的成效
3、鼓励小王参加课外活动和社团组织,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 4、帮助小王建立与老师、同学和家人的良好关系,营造和谐的学习环境。
案例分析:实际应用策略的成效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王的学习状态明显好转。他逐渐恢复了学习的信心 和兴趣,学习成绩也有了显著的提升。这个案例充分说明了应对策略的有效性。
(3)学习方法不当:部分学生未能掌握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学习效率低下, 容易产生厌境:家长的教育方式、家庭氛围等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有重要影响。 不良的家庭环境可能导致学生厌学。
2、外部因素
(2)学校环境:学校教育理念、教师教学风格等都可能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 单调、沉闷的学习环境可能导致学生厌学。
中小学学生厌学心理研究综述
目录
01 一、厌学心理产生的 原因
03 三、解决对策与建议
02
二、厌学心理的表现 及影响
04 参考内容
内容摘要
在教育领域中,中小学生厌学现象日益引起人们的。学生厌学是指学生对学 校学习活动产生消极、懈怠、甚至抵触的心理状态,表现为对学习活动回避、退 缩,并导致学业成绩下滑,进而影响其身心健康和未来发展。本次演示将从以下 几个方面对中小学学生厌学心理研究进行综述。
2、外部因素
(3)社会因素:社会对教育的期望、对成绩的过度等都可能加大学生的压力, 导致其厌学。
二、厌学心理的表现及影响
1、厌学心理的表现
1、厌学心理的表现
(1)情绪低落:学生对学习活动失去兴趣,表现为情绪低落、消极。 (2)学习动力不足:学生对学习缺乏热情和动力,上课不专心,作业应付。
1、厌学心理的表现
方法指导:应对学生厌学情绪的 策略
1、放松心情,调节压力
为什么会出现厌学心理
为什么会出现厌学心理?第一:学习动力不足。
孩子对自己的人生规划很迷茫,不知道为什么要学习?不知道人活着到底为了什么?不知道要成为谁?没有从学习中感受到乐趣,也没有人生目标。
好像一台车,虽然装满了油,但是不知道目的地在哪里,也就没法开动起来。
第二:学习内容不感兴趣。
孩子的学习兴趣和爱好各有不同,如果学习内容和孩子的兴趣不符,孩子就难以产生学习的热情。
这时孩子就会出现不想学的情绪。
第三:来自学校的压力。
孩子在学校经常感觉到很受挫,老师对孩子态度也不好,被老师嫌弃,跟同学的人际交往也不好,甚至可能会被同学欺凌。
这时候孩子本能很抵触去学校,不想去学校,想办法逃学。
厌学心理的表现:第一:精力分散、上课走神、注意力也常常不能集中。
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造成的影响就是,在上课时,孩子会错过很多关键性的知识,导致成绩下滑,而这恰恰是厌学的一种表现,因为孩子已经没有心思去学习了,他宁愿把注意力放在其他的地方,也不愿意去听老师讲课。
第二:不喜欢讨论学习。
不愿大人过问、对父母的询问沉默或烦躁或转移话题。
有的家长比较关心孩子的学习,隔三差五的就会过问孩子的学习情况,而产生厌学情绪的孩子是不愿意跟家长谈学习的,当家长跟自己谈学习的时候,会不耐烦的打断,或者转移话题,或者躲进自己的屋里。
第三:迟到旷课逃学。
迟到一次两次可以说是意外,但是次数多了,家长也要提高警惕,不要不以为然,你一定要问下孩子迟到的原因,看孩子是不是对学习已经没有兴趣了;旷课跟逃学这就更不用说了,这肯定是对学习没有兴趣了,想要逃避学习。
厌学心理怎么教育?第一:了解孩子厌学的具体原因。
孩子厌学后,不能再加压布置学习任务,要找到厌学症结,是所学知识太难,还是所学知识太多,学习任务压的太多,还是有外界其他利诱吸引。
搞清楚厌学的原因后,因势利导,转移注意力,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放松放松心情,提高学习重要性认识,循循善诱再引导进入学习状态。
第二:提供正面的反馈。
正面的反馈是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和学习热情的有效方法。
解读小学生的学习厌学行为背后的心理原因
解读小学生的学习厌学行为背后的心理原因学习是小学生每天必须面对的任务之一,然而,许多小学生却出现了学习厌学的行为。
他们可能表现出不愿意去学习、缺乏积极性以及对学习内容的抵触情绪。
背后的心理原因是什么?本文将对小学生学习厌学行为的心理原因进行解读。
一、学习压力过大小学生在面对繁重的学习任务时,可能会感到压力过大。
由于学校教育制度的要求以及家长的期望,小学生们需要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量的作业和学习任务。
这种学习压力可能会使他们感到不安和焦虑,导致对学习的抵触情绪。
二、学习方式不合适每个小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习惯和方式,一些学生可能更适应课堂教学,而另一些学生可能更适应自主学习。
如果学校的教学方式无法满足小学生的需求,他们可能会对学习产生厌恶感。
此外,一些小学生可能对学习方法缺乏掌握,导致学习效果不佳,增加了他们对学习的抵触情绪。
三、学习动力不足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动机是他们主动去学习的重要动力。
然而,当小学生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或者对学习内容没有兴趣时,他们很可能会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
除此之外,如果小学生在学习中得不到及时的认可和奖励,他们很可能对学习失去动力,从而表现出学习厌学的行为。
四、学习困难与挫败感小学生在学习中面临各种各样的困难,比如理解难题、记忆困难等。
如果他们不能得到及时的帮助和支持,很容易产生挫败感。
学习困难和挫败感会影响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从而导致学习厌学的行为。
五、外部环境因素除了内在的心理原因,小学生学习厌学行为的背后还可能受到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
例如,家庭环境不稳定、家长的教育方式不当等都可能对小学生的学习产生负面影响。
此外,班级氛围和同学关系等因素也会影响小学生对学习的态度和情绪。
综上所述,小学生学习厌学行为背后的心理原因可能是学习压力过大、学习方式不合适、学习动力不足、学习困难与挫败感以及外部环境因素等。
教育者和家长应该重视这些心理原因,通过提供适当的支持和教育方法来帮助小学生克服学习厌学行为,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学生厌学现象的教育心理学分析
学生厌学现象的教育心理学分析摘要:随着我们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如今我国一些初中生存在一些厌学现象,比如上课时有小动作、打瞌睡、吵闹、注意力不集中等,认为上课是一种煎熬。
有一些学生经常抄袭作业,甚至干脆不做。
还有一些更严重的学生出现旷课逃学、介入犯罪等现象。
本文对这些初中生的厌学现象展开了教育心理学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有效解决措施,希望可以对广大教师具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初中生;厌学现象;教育心理学前言:当初中生出现这些厌学现象时,学校教师应该积极采取措施,缓解学生的学业压力,注重加强德育教育,帮助学生远离一些娱乐场所等。
同时也要深入对厌学现象产生的心理原因进行理性的分析,帮助初中生改善不良心态,重新树立学习自信心,投入初中素质教育学习中,切实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全面成长。
一、学生厌学现象的教育心理学分析(一)学习动机不足当初中生出现这些厌学现象时,学校教师应该积极采取措施,缓解学生的学业压力,注重加强德育教育,帮助学生远离一些娱乐场所等。
同时也要深入对厌学现象产生的心理原因进行理性的分析,帮助初中生改善不良心态,重新树立学习自信心,投入初中素质教育学习中,切实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全面成长。
(二)学习兴趣不足初中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他们的兴趣容易发生变化。
如果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容易产生兴趣转移。
大部分初中生的厌学情绪主要是由于学习兴趣转移到一些外界事物上,比如上网、网络游戏等,导致学生逐步荒废学业,还有一些黄色书刊、影像等,也对初中生的精神造成了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严重的甚至出现违法乱纪行为。
当初中生的学习兴趣一旦转向不良活动后,学生通常情况下会逐步产生厌学情绪,甚至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抵抗。
据分析,初中生学习兴趣转移不仅是由于他们的自制力薄弱,更在于一些心理因素的影响,比如追求刺激、新奇,导致学习注意力分散等。
(三)情感缺失初中生成长过程中,如果出现父母离异、家庭变故、家教粗暴等一些现象,都会对学生的情感造成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
小学生厌学心理分析报告
小学生厌学心理分析报告一、引言厌学是指学生对学习产生强烈的抵触情绪,不愿意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小学生阶段是学习基础打下的重要时期,然而,有些小学生却表现出明显的厌学情绪。
本文将对小学生厌学心理进行分析,并提供一些解决方法,以帮助家长和教师更好地应对这一问题。
二、原因分析1. 学习内容过于枯燥乏味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过于枯燥乏味的课程内容,缺乏趣味性和实用性。
学生往往对这些学习内容缺乏兴趣,产生厌学情绪。
2. 教学方法不合理一些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过于依赖传统的讲授方式,缺乏互动性和创新性。
这种教学方法可能使学生感到无聊和厌烦,从而产生厌学情绪。
3. 学习压力过大小学生由于学业负担和考试压力增加,可能会感到焦虑和压力。
长期以来,过大的学习压力会导致小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三、心理分析1. 注意力不集中小学生的注意力往往比较短暂,容易分散。
当他们对学习内容不感兴趣时,注意力更容易转移到其他事物上,导致学习效果下降。
2. 自我认知不足小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潜力缺乏正确的认知。
他们可能认为自己无法完成学习任务或无法达到要求,产生自卑情绪,从而产生厌学心理。
3. 缺乏自主学习意识一些小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的意愿和能力,过于依赖教师的指导。
当教师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时,学生可能会产生厌学情绪。
四、应对方法1. 创设趣味性学习环境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创设趣味性学习环境来吸引小学生的兴趣。
例如,利用多媒体教学、游戏化学习等方式,使学习变得有趣并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2. 探索多样化教学方法教师可以尝试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例如小组合作学习、实践活动等。
通过提供多样性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减轻他们的厌学情绪。
3. 关注学习动机培养家长和教师应关注小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
通过给予积极的鼓励和奖励,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并激发他们对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 减轻学业压力家长和教师应合理分配学习任务,减轻小学生的学业压力。
厌学的心理成因
厌学的心理成因成因一:自我否认。
孩子在学习上屡屡受测或者自我信心不够,经常否决自己,特别是在成绩达不到自己想要的高度时,会过度焦虑从而产生学习没有用,怎样学习都达不到目标的心理,也就会出现厌学情绪。
成因二:自身学习动机不强,缺乏正确的学习目标。
这部分孩子大多数学习成绩不佳,学习被动,对学习感到乏味。
他们感受不到学习带给自己的成就感和快乐,反而觉得学习是一件苦差事,但是迫于压力,不得不每天背着书包到学校混日子。
成因三:受到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
不良的社会风气和社会文化也对学生的学习也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如社会上“一切向钱看”的赚钱思想;一些内容不健康的电影、录像、图书等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也产生了消极影响。
还有一些学生是结交了社会上一些不三不四的朋友后,耳濡目染,逐渐厌学。
厌学的解决方法:方法一: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家长应对孩子的学习行为给予积极的关注,要注重与进行孩子的心与心的交流,同时还要注重自己的行为与态度对孩子的示范作用。
当孩子没有取得预期的学习成绩时,要注意采用恰当的教育方式,不要强化孩子对自己的学习行为的消极归因。
方法二:进行想象训练。
想象训练对孩子厌学情绪也有改善帮助的效果,可以让孩子想象在放松的环境下进行学习的画面,在厌学情绪出现时就可以让他们通过想象来感觉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将想象中的轻松搬到现实社会中,就会以轻松的感觉去面对学习的困难。
方法三:帮助积极面对困难。
大部分孩子对学习的讨厌是因为在学习时感觉到有难度,想回避困难。
父母可以帮助孩子共同面对困难,给孩子在生活中经历一些困难的考验,让他们体会战胜困难的心理,使他们在学习上也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厌学的具体表现:表现一:把失败合理化。
当孩子出现学习上的失败,不从自身原因,总是去找借口或者理由来开脱,就是出现了厌学情绪。
他们不会愿意承认自己的不足,常常会把自己的失败变得合理化,自己欺骗自己。
表现二:对学校产生莫名的抵抗。
有时孩子不愿意和父母讲自己在学校发生的事情,听到“上学”时,他们会本能地排斥。
青少年厌学的心理解读
青少年厌学的心理解读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非常关键的阶段,而在这个阶段中,许多家长和老师都会面临一个共同的问题,那就是青少年厌学的现象。
青少年厌学不仅仅是表面上的行为,背后往往隐藏着各种复杂的心理因素。
本文将从心理学的角度对青少年厌学现象进行解读,帮助家长和老师更好地理解青少年的内心世界,找到有效的应对策略。
1. 青少年厌学的表现青少年厌学表现出来的形式多种多样,比如经常迟到早退、逃课、对学习毫无兴趣、成绩下滑等。
这些表现往往让家长和老师感到困惑和焦虑,不知道该如何应对。
然而,这些表现只是外在的现象,背后隐藏着更深层次的心理问题需要我们去探究。
2. 青少年厌学的心理原因2.1 自我认同问题青少年正处在自我认同建立的关键时期,他们开始思考自己是谁、想要成为怎样的人。
如果学校教育与他们的自我认同感不符合,就容易产生对学校和学习的厌恶情绪。
2.2 学习动机不足青少年缺乏对学习的内在动机也是导致厌学的重要原因。
如果他们觉得学习只是为了应付考试或取悦他人,而非出于内心真正的兴趣和热爱,就会产生消极情绪。
2.3 情绪问题青少年时期情绪波动大,如果他们遇到挫折、失落或焦虑等负面情绪,就可能将这些情绪转化为对学习的抵触情绪,从而表现为厌学行为。
2.4 家庭环境影响家庭环境对青少年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如果家庭中存在着教育方式不当、家庭氛围紧张或者家庭成员对学习不重视等问题,都会加剧青少年对学习的厌恶情绪。
3. 如何应对青少年厌学问题3.1 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家长和老师应该与青少年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渠道,倾听他们内心真实想法,了解他们的困惑和需求。
通过沟通可以找到根源问题,并寻求解决之道。
3.2 激发内在动机激发青少年内在对学习的动机非常重要。
可以通过引导他们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制定具体目标、给予适当奖励等方式来增强他们对学习的积极性。
3.3 建立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家庭和学校都应该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让青少年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就感。
小学生厌学的原因与对策研究
小学生厌学的原因与对策研究一、小学生厌学心理成因(一)家庭教育的影响1.家长的期望过高毫无疑问,社会竞争日益增强必然会渗透到家庭教育中,家长对学生的期望呈低龄化,同时对学生各种特长的期望也很高,俗话说: “十个手指伸出来都有长短”,何况我们的孩子。
由于心理上素质,学习能力的不同。
过高的要求反而会适得其反。
家长只不根据孩子的实际能力和水平,提出适当的要求,去让孩子“跳一跳摘到果子”,如果期望过高,只会使孩子觉得自己无论怎样努力也达不到父母的要求,渐渐地就会失去自信,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会产生质疑、自卑、压抑、孤独、敏感都将给孩子的心灵留下不可磨灭的阴影,这些压力渐渐地压在孩子们稚嫩的肩上。
久而久之,造成孩子们厌学。
还记得班中的小琳就曾对其父母说: “你们再逼,我就永远不去学校了。
”莎莎也向同学说,父母再逼她读书,她就离家出走。
诸如此类的话,体现了孩子气们厌学情绪到达了沸点,也由此可见,家长的过高期望造成了孩子的反弹、反叛。
事后,我了解到,这两位学生由于长期形成不良的听课习惯,上课思想也无法集中,作业更是没办法独立完成,拖拉,不做,反抗时有发生。
老师也是无力管教,家长没有能力辅导,却喜欢和其他孩子去比较,一昧地去指责,谩骂,所以采用了简单、粗暴的方式去教育孩子试想如此家长孩子的心灵能不受到伤害吗?以上的两句话就是他们的宣泄之言啊!2.家长的漠不关心上面讲到有些家长对孩子要求过高。
而另外有些家长由于过分埋头于自己的事业,从不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既不督促也不检查任其发展。
然而当孩子交上极差的学习成绩单时,他们就大发雷霆,不打即骂,结果使孩子产生了逆反心理。
久而久之,孩子就失去学习的兴趣,乐学就会变成厌学。
更有一些家长,只关心孩子是否取得好成绩,但对其获得好成绩的过程,途径则采取漠然的态度,对孩子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却无能为力,只是要求孩子如“填鸭式”地伏案学习再学习,结果使得孩子产生厌学情绪。
我们想想,孩子毕竟是孩子,没有自控能力,他需要的是来自家长爱的关心与呵护,而不是冷漠和责骂。
孩子厌学的心理原因是什么
孩子厌学的心理原因是什么孩子是一个家庭的未来和希望,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健康成长,学习棒棒。
但是,很多小孩却不喜欢学习,产生了厌学心理,这时父母的正确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孩子厌学的心理原因,一起来看看吧。
孩子厌学的心理原因外在因素:1、社会上求学、求职压力的不断加大。
以成绩和名校为衡量标准的社会环境,导致学生无法用轻松的态度对待学习。
2、学校教育方式的呆板,教学内容枯燥,教师教学方法不科学,对“好学生”“差学生”差别待遇,都会引起学生对某一学科甚至对学校的厌恶情绪。
3、家长、老师给与学生过高的期望,使学生承受巨大的心理负担。
不满足于学生的每次进步,只着眼于高目标,使孩子产生永远无法达到家长期望的挫败感,学习动力逐渐降低。
内在因素:1、学生自身对于学习没有明确的目标,只是接受家长和老师“填鸭式”的灌输,学习带有盲目性,自然就缺乏学习的动力。
2、有的学生虽然有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也愿意付出努力。
但无论怎么用心,总是达不到自己的要求,很大原因是因为他们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而不自知。
于是产生不管怎么努力都不会有好成绩的苦闷心理,进而自我放弃学习。
3、学生个性发展存在误区,不能正确认识自己或正确对待他人,学校中人际关系恶劣是很多学生厌学心理产生的诱因。
孩子厌学怎么办1、父母常要倾听孩子诉说的问题,并和他们详细讨论这些问题。
2、如果孩子愁眉苦脸或沉默寡言,家长要深入了解他们,因为孩子常常不愿意自己说出他们的忧虑。
3、担心做错事的孩子需要疏导,如若孩子干了好事,即使是一点小事也要表扬他们。
4、为克服孩子害怕上学的心理,家长绝对不能给他们药吃,否则只能对注意力集中和学习成绩产生消极作用。
所谓的能促进注意力集中的药物通常是无效的。
5、促进孩子的独立能力。
给他们分配一些能独自完成的小任务,这样有助地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6、家长应注意将家庭作业列为一项固定性计划写到每天的日程中,以使孩子对此有所准备。
厌学心理讲座心得体会
最近,我有幸参加了一场关于厌学心理的讲座,主讲人是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李教授。
讲座中,李教授深入浅出地分析了厌学心理的产生原因、危害以及应对方法,让我受益匪浅。
以下是我对此次讲座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认识厌学心理通过讲座,我了解到厌学心理并非个别现象,而是许多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
厌学心理的产生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1. 学习压力大:随着教育竞争的加剧,学生面临的学习压力越来越大,容易产生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
2. 学习方法不当:部分学生因学习方法不当,导致学习效果不佳,从而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
3. 家庭教育因素:家长过分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忽视其兴趣爱好,容易让孩子产生厌学心理。
4. 学校教育因素:教师教育方法单一,缺乏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容易导致学生厌学。
二、危害厌学心理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极大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影响学业成绩:厌学心理会导致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果下降,进而影响学业成绩。
2. 影响身心健康:长期处于厌学心理状态,容易导致学生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甚至影响身体健康。
3. 影响人际关系:厌学心理会使学生与同学、老师的关系变得紧张,影响人际关系。
4. 影响未来发展:厌学心理会阻碍学生全面发展,影响其未来的就业和事业发展。
三、应对方法针对厌学心理,李教授提出了以下应对方法:1. 调整心态:正确看待学习,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树立自信心。
2. 改进学习方法: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3. 培养兴趣爱好:通过参加课外活动,培养兴趣爱好,缓解学习压力。
4. 加强家庭教育: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尊重孩子的兴趣和选择。
5. 提高教师素质:教师要提高自身教育水平,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改进教育方法。
总之,厌学心理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通过参加此次讲座,我深刻认识到厌学心理的危害,并学会了如何应对。
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将努力调整自己的心态,积极面对挑战,克服厌学心理,追求全面发展。
从心理学分析引起学生厌学的原因
从心理学分析引起学生厌学的原因一、来自不良的社会倾向“读书,读书,越读越苦;前途,前途,有钱就图”,新的“读书无用论”观点在社会生活中再次抬头,“唯金钱论”思想再度兴风作浪。
崇尚金钱、崇尚实用主义的某种浅薄的社会风气,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铜臭之气。
令人啼笑皆非的是,现在许多家长与孩子之间似乎达成了一种默契,成绩的好坏与金钱的多少直接挂钩,考多少分给多少物质奖励,学生自然把学习当成应付差事,达到了一定的目标就理所当然地去“领赏”。
长此以往,有何积极的动机可言?如果一旦达不到父母预定的目标,无“领赏”资格,对学习只好听之任之,久而久之,自然就对学习毫无兴趣可言,从而产生厌学心理。
二、来自教师的自身教师应该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幽默诙谐的语言艺术、旁征博引的教学风格、先进多样的教学手段、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能较大限度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广泛的联想,博得学生的好感和敬意,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热情。
可是,许多教师教学方法陈旧,照本宣科,课堂上没有以自我为中心,枯燥无味。
学生的厌学情绪也就产生了。
三、来自优越的家庭环境家庭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舒适富足的生活环境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许多便利,但同时也使一些意志薄弱者缺少艰苦锻炼的机会。
勤思考、肯钻研、敢于面对困难的学生越来越少,好高骛远、异想天开、养尊处优的学生越来越多,娇气十足、懒惰散慢的学生却愈来愈多。
当前的中小学生普遍缺乏爱心、关心和进取心,缺乏勇敢和自信,在学习过程中一遇到困难就喊爹叫娘,很少积极主动地学习创新。
许多教师大发感叹:“现在的学生真是越来越懒,无论你怎样督促他,他总是无动于衷”!因此,随着教学内容的不断加深,这些意志薄弱者手足无措的事常有发生。
报载中日少年学生一起外出观光比赛,中国的学生各种素质比日本学生就差得多,这一事实无情地证明,优越的家庭环境消磨了学生的学习意志。
意志对人的实践活动更具有重大的作用。
意志是人的意识能动性的集中反映,促进人有效地进行各种实践活动,是人对事业成功、工作成功的重要保证。
厌学症产生的原因
厌学症产生的原因
厌学症是学生消极对待学习的心理和行为反应模式,其表现为对学习的认识存在偏见,情绪表现消极,行为上远离学习活动,属于学业困境的一项表现。
厌学情绪产生的原因有:
(1)自身原因。
厌学常见的原因如下:一是存在生理缺陷和心理障碍;二是学习的心理动力不足,缺乏学习动机、自我认知悲观消极、情绪不稳定等;三是学习能力低,学习方法错误和学习习惯不良;四是偏科或者学习基础差。
对小雨来说,偏科、学习方法不当等是主要原因。
(2)学校因素。
包括:一是有的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掌握知识;二是教师的教学态度因素;三是学生之间恶性的竞争氛围,同学关系紧张有可能使学生无心学业,甚至对学习产生抵触心理。
(3)家庭因素。
家庭的学习环境和父母的管教方式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
家庭环境不和谐,或者家人经常发生矛盾,学生回家后无法安心学习,在学校时也会牵挂分心。
如果父母管教过于严厉,要求苛刻,或者过分溺爱纵容,都会造成学生适应困难,难以安心于学业。
(4)社区因素。
社区的环境和学生的社交关系网络对学生的影响巨大。
如果学生生活在一个缺少学习气氛的社区环境中,其心境容易被浮躁、功利、短视的价值观念影响,造成学生不愿勤奋读书、回避学习生活、厌倦校园氛围,直接导致学生在学习习惯、学业状况、学校表现等方面的不良发展。
学生遭遇学业困境往往是多因素交错影响的结果。
因此,学校社会工作者对学业困境学生展开工作时,不仅要了解学生本身的情况,还要和老师、家长以及社区人员进行积极沟通和接触。
必须通过多方面的调查和了解,寻找困扰学生学业的最深层原因,这样才能对症下药,帮助学生走出困境。
青少年厌学心理分析
青少年厌学心理分析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阶段,而在这个阶段中,一些青少年可能会出现厌学的情况。
青少年厌学不仅仅是表面上的不愿意上学,背后往往隐藏着各种复杂的心理问题。
本文将从心理学的角度对青少年厌学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可能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厌学现象的表现青少年厌学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比如经常迟到早退、逃课、对学习毫无兴趣、成绩下滑等。
这些表现往往给家长和老师带来困扰,但却很少有人深入思考背后的心理原因。
厌学的心理原因1. 自我认知问题青少年正处于自我认知建构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己的认知和定位可能存在偏差,导致对学习产生消极情绪。
比如自我否定、自卑感、对未来缺乏信心等问题都可能导致厌学情绪的产生。
2. 家庭环境影响家庭环境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家庭中的教育方式、家庭氛围对青少年的学习态度和情绪有着直接影响。
如果家庭中存在着教育方式不当、家庭矛盾较多、家长期望值过高等问题,都可能造成青少年产生厌学情绪。
3. 学校环境压力学校作为青少年成长的重要场所,其教育环境和氛围也会对学生产生重要影响。
如果学校教育方式单一、竞争压力过大、师生关系紧张等问题存在,都会加剧青少年的厌学情绪。
4. 社交问题青少年时期是社交能力得到锻炼和提升的时期,如果青少年在社交方面遇到问题,比如人际关系紧张、孤独感强烈等,也会影响其对学习的积极性。
如何应对青少年厌学问题1. 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家长应该注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和互动,尊重孩子的个性和需求,给予他们足够的支持和鼓励,帮助他们建立积极向上的自我认知。
2. 学校教育改革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提倡多元化教育方式,减轻学生的竞争压力,营造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3. 心理辅导和支持针对出现厌学情况的青少年,可以进行心理辅导和支持,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重拾对学习的热情。
结语青少年是国家未来的希望,他们健康成长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和支持。
厌学心理学的界定
厌学心理学的界定
厌学症与一般的厌学情绪不同,其主要特征是对学习毫无兴趣,视学习为负担,把学习作为一件痛苦的事情,不能从事正常的学习活动,经常逃学或旷课,严重的会导致辍学。
厌学症是目前中学生诸多学习心理障碍中最普遍、最具有危险性的问题,是青少年最为常见的心理疾病之一。
从心理学角度讲,厌学症是指学生消极对待学习活动的行为反应模式,主要表现为:
学生对学习认识存在偏差,情感上消极对待学习,行为上主动远离学习。
患有厌学症的学生往往学习目的不明确,对学习失去兴趣;对自己失去信心;不认真听课,不完成作业,怕考试;甚至恨书、恨老师、恨学校,旷课逃学;严重者一提到学习就恶心、头昏、脾气暴躁甚至歇斯底里。
厌学症对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健康具有极大的危害性。
厌学症的原因主要有:由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消极情绪体验和自我认识存在偏差,社会、学校、家庭等外部环境的不良影响也起消极的强化推动作用。
总之,造成厌学症的原因很多。
从外因看,有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失误,如家长期望过高,不当的教育方法,教师态度生硬,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从内因看,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无兴趣,自制力较差,学习测率不足,懒惰等等。
儿童厌学教育心理学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明,男,12岁,小学六年级学生。
从小聪明伶俐,成绩优异,深受老师和家长的喜爱。
然而,近一年来,小明出现了厌学的现象,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敷衍了事,甚至出现了逃学的行为。
家长和老师都非常担忧,希望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案例分析1. 家庭因素(1)家庭期望过高:小明父母对他的期望很高,希望他能成为班级里的佼佼者。
然而,过高的期望给小明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使他产生了厌学情绪。
(2)家庭沟通不足:小明父母忙于工作,很少有时间陪伴他。
这使得小明感到孤独,缺乏安全感,进而影响了他的学习积极性。
2. 学校因素(1)教学方式单一:小明所在班级的教学方式较为传统,教师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这使得小明对课堂学习产生了厌倦情绪。
(2)师生关系紧张:小明与部分同学关系紧张,这使他不愿意参加课堂活动,影响了他的学习兴趣。
3. 学生自身因素(1)自信心不足:小明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容易产生挫败感,导致自信心不足,从而产生厌学情绪。
(2)缺乏学习兴趣:小明对某些学科不感兴趣,导致他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果不佳。
三、教育干预策略1. 家庭干预(1)调整期望值:家长要正确看待孩子的成绩,不要过分追求高分,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
(2)加强沟通:家长要多与孩子沟通,了解他的想法和需求,给予他关爱和支持。
2. 学校干预(1)改进教学方式: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互动性。
(2)改善师生关系:教师要关心学生,尊重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3. 学生自身干预(1)培养自信心: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他们适当的鼓励和表扬,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
(2)激发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尝试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四、干预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干预,小明逐渐走出了厌学的阴影。
他开始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学习成绩也有所提高。
同时,他与同学的关系也得到了改善,参加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也有所提高。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学生厌学的原因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学生厌学的原因(总4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学生厌学的原因(修改)如今大多数学生感到升学压力大、考上一般大学工作无着落、随着经济的发展,挣钱的门路较多,上不上学无所谓,这在农村学生中很普遍。
学生的厌学情绪相对于之前有所增长,如何从根本上改善学生的厌学问题十分重要。
其实厌学情绪的产生与学生本身的心理因素、健康因素息息相关,当然,与没有远大理想、远大抱负、崇高目标也有关系。
另外,学校环境、教育政策,教育方法等都能从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学习的热情与动力。
我们应抓住其中的关键,努力寻找解决厌学问题的良策。
学生厌学问题已经是当今社会不容忽视的教育问题,导致学生厌学的因素有很多种,学生自身的心理活动、学习方法,学校的教育环境,教师的教育方法、手段等都与之相关,而学生厌学最根本的原因是缺乏积极的心理品质和远见卓识,要想从根本上消除学生的厌学情绪,必须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受积极的心理暗示,进行积极的心理体验,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并为学生营造一个积极的社会环境。
要想孩子学习好,一定要让孩子从“要我学”转变到“我要学”,达到这一目的,一定要提高孩子的学习品质,包含学习动机、学习意志力、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
而学习品质,决定了一个孩子的学习成绩。
现在,就我班郑欣欣同学厌学的情况分析如下:首先是学习目标不明确,不知为何学习;其次是没有理想;再次是缺乏恒心;第四是知识多少都能身存的心态在作祟。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普通人的心理活动,针对大部分人的心理状况来指导人们如何追求幸福生活。
它要求我们用一种更加开放的、欣赏性的眼光去看待人类的潜能、动机和能力等。
其一般应用于积极的心理治疗,积极心理治疗的三大原则是:希望、平衡、磋商,这很适合应用与学生厌学问题的解决。
在平时,老师和家长应该给予学生积极的心理暗示,在布置任务、作业的同时,适当地提供精神上的鼓励和支持,例如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几句夸奖的评语,这些都可以有效地抑制学生消极心理的产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学生厌学的原因(修改)
如今大多数学生感到升学压力大、考上一般大学工作无着落、 随着经济的发展,挣钱的门路较多,上不上学无所谓,这在农村 学生中很普遍。
学生的厌学情绪相对于之前有所增长, 如何从根 本上改善学生的厌学问题十分重要。
其实厌学情绪的产生与学生 本身的心理因素、健康因素息息相关,当然,与没有远大理想、
远大抱负、崇咼目标也有关系。
另外,学校环境、教育政策 育方法等都能从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学习的热情与动力。
抓住其中的关键,努力寻找解决厌学问题的良策。
学生厌学问题已经是当今社会不容忽视的教育问题,导致学 生厌学的因素有很多种,学生自身的心理活动、学习方法,学校 的教育环境,教师的教育方法、手段等都与之相关,而学生厌学
最根本的原因是缺乏积极的心理品质和远见卓识, 要想从根本上 消除学生的厌学情绪,必须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受积极的心理 暗示,进行积极的心理体验,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并为学 生营造一个积极的社会环境。
要想孩子学习好,一定要让孩子从“要我学”转变到“我
要学”,达到这一目的,一定要提高孩子的学习品质,包含学习 动机、学习意志力、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
而学习品质,决定了 一个孩子的学习成绩。
现在,就我班郑欣欣同学厌学的情况分析如下: 首先是学 习目标不明确,不知为何学习;其次是没有理想;再次是缺乏恒 心;第四是知识多少都能身存的心态在作祟。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普通人的心理活动,针对大部分人的心 理状况来指导人们如何追求幸福生活。
它要求我们用一种更加开 放的、欣赏性的眼光去看待人类的潜能、动机和能力等。
其一般 应用于积极的心理治疗,积极心理治疗的三大原则是:希望、平 衡、磋商,这很适合应用与学生厌学问题的解决。
在平时,老师
,教 我们应
和家长应该给予学生积极的心理暗示,在布置任务、作业的同时,适当地提供精神上的鼓励和支持,例如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几句夸奖的评语,这些都可以有效地抑制学生消极心理的产生。
我们可以利用学习心理学的理论来探究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的心理变化与行为的改变,这可以说是从根本上发掘学生厌学情绪的诱因。
针对班级的情况,我采取以下方法:第一,培养学生崇高的理想,找资料说明我国并不富裕,和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更何况当代青年!找出励志书籍,
让学生自学,说出感想。
如《名人传》、,<< 张海迪>>、<< 海伦•凯勒>>、<< 鲁迅传>> 等。
第二,感恩教育,如何报答父母,由于大多数学生父亲外出打工,只有母亲一人在家照顾老人,过星期要求和父亲通电话,表明在外的生活艰苦,挣钱不易。
现实的教育学生感触很大!效果明显!第三,对学困生要求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相结合,短期目标和每一学科的具体目标相结合。
学生感到具体亲切有可行。
第四,开展教师、学生、家长的大辩论,
知识的多少一样生活吗?生活是有层次的,有质量的,有含义的、
有尊严的,不是仅仅达到温饱了就是生活。
第五,现实的教育,正好我校一教师的弟弟,在家乡投资几千万建现代化养殖场,让她作报告,从其弟弟上中学、考研、考博,到现在投资,说明知识经济的到来!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我班面貌焕然一新!
人生在世,总是从事两类活动:一是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二是改造人类主观世界的活动。
前一类活动可以统称为工作,后一类活动可以统称为学习。
一般地说,学习的结果是人性的变化。
学生通过学习,自己的性格、行为方面都会发生一些微妙的变化。
心理学对学习结果作分类研究就像医学对疾病作分类研究,找到
不同类型学习结果的特殊学习规律,以便为不同类型的教育目标的达成提供具体的教学措施。
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这里的
“性”指人的心理品质,“习”指学习。
这句话的意思是:在出生时,人
与人之间的心理品质相差很小,但是通过后天学习,人的心理品质相差很大。
学生的学习方法、习惯对其心理的影响是
很大的,一个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不仅能让学生热爱学习,更是能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天地而不会产生厌烦的情绪。
而这种状态一旦形成,也很难被一些外界因素改变,这也就是马
斯洛需求层次的最高境界一一自我实现。
达到这样境界,厌学情绪的产生几率也会变得很小。
总而言之,学生的健康成长需要各方面共同的努力!欣赏学生,让学生获得快乐的积极体验;引导学生,培养积极乐观的心理品质;爱护学生,给学生创造一个积极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