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电生理--程序刺激课件
合集下载
心脏的电生理学及生理特性ppt课件
通过钠钠离子交换作用将内流的钠离子交换作用将内流的钠离子和钙离子排出膜外将钠离子和钙离子排出膜外将外流的钾离子转运入膜内使外流的钾离子转运入膜内使细胞内外离子分布恢复到静息细胞内外离子分布恢复到静息状态水平从而保持心肌细胞状态水平从而保持心肌细胞正常的兴奋性正常的兴奋性nana泵3
添加您的校徽logo
窦房结P细胞跨膜电位及产生机制
精选ppt
17
心室肌细胞与窦房结细最胞大动区作别电:位比较
窦房结细胞动作电位 4期发生了自动去极, 在自动去极基础上产生 新的动作电位!
-70mV
-40mV
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
窦房结P细胞动作电位
精选ppt
18
P细胞动作电位形成的离子基础
0期:Ca2+内流,速度慢、时程长、幅度小 3期:Ca2+内流停止,K+外流增强 4期:a. K+外流进行性衰减
2)窦房结对潜在起搏点的控制机制
(1) 抢先占领 Capture
(2) 超速抑制 Overdrive Suppression
精选ppt
27
3)影响自律性的因素
●4期自动去极化速度:4期自动去极化速度快,从最大复极电位到阈 电位所需时间短,单位时间内产生兴奋次数多.自律性高;反之,自 律性低。 ●最大复极电位与阈电位之间的差距:最大复极电位上移或阈电位下 移,均使二者间的差距减小,自动去极化达阈电位所需时间缩短,自 律性升高;反之,自律性降低。
b. Na+内流进行性加强 c. Ca2+内流增强
精选ppt
19
三、心肌的生理特性
兴奋性Excitability 传导性Autorhythmicity 自动节律性Conductivity 收缩性Contractility
添加您的校徽logo
窦房结P细胞跨膜电位及产生机制
精选ppt
17
心室肌细胞与窦房结细最胞大动区作别电:位比较
窦房结细胞动作电位 4期发生了自动去极, 在自动去极基础上产生 新的动作电位!
-70mV
-40mV
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
窦房结P细胞动作电位
精选ppt
18
P细胞动作电位形成的离子基础
0期:Ca2+内流,速度慢、时程长、幅度小 3期:Ca2+内流停止,K+外流增强 4期:a. K+外流进行性衰减
2)窦房结对潜在起搏点的控制机制
(1) 抢先占领 Capture
(2) 超速抑制 Overdrive Suppression
精选ppt
27
3)影响自律性的因素
●4期自动去极化速度:4期自动去极化速度快,从最大复极电位到阈 电位所需时间短,单位时间内产生兴奋次数多.自律性高;反之,自 律性低。 ●最大复极电位与阈电位之间的差距:最大复极电位上移或阈电位下 移,均使二者间的差距减小,自动去极化达阈电位所需时间缩短,自 律性升高;反之,自律性降低。
b. Na+内流进行性加强 c. Ca2+内流增强
精选ppt
19
三、心肌的生理特性
兴奋性Excitability 传导性Autorhythmicity 自动节律性Conductivity 收缩性Contractility
心内电生理检查方法及程序刺激课件
心内电生理检查方法及程序刺激课件
目录
• 心内电生理检查概述 • 准备工作 • 心内电生理检查方法 • 刺激程序及方法 • 心内电生理检查结果解读 • 心内电生理检查临床应用及价值 • 心内电生理检查发展趋势及展望
01
心内电生理检查概述
检查目的
诊断心脏传导阻滞和 心律失常
评估治疗效果和预后
协助判断心脏病变部 位和程度
肢体电极放置
在肢体上确定3个电极点,分别为左臂(Fz)、右臂(Rz)和左腿(Pz)。
信号采集
信号采集前准备
确保患者身体干燥,避免使用化 妆品和金属物品,以免干扰信号 采集。
信号采集过程
连接好所有电极,确保信号线缆 正确连接,然后打开信号采集设 备,开始采集心内电信号。
数据处理
数据预处理
对采集到的信号进行去噪 、滤波等处理,以去除干 扰和噪声。
告知患者检查目的、方法和可 能的风险,并获得知情同意。
消除患者的紧张和焦虑情绪, 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设备准备
准备好所需的心内电生理检查仪 器和设备,包括心电图机、心电
监护仪、刺激仪等。
对仪器设备进行检查和校准,确 保其正常运行和准确度。
为患者连接好心电图电极和导线 ,确保信号传输的稳定性和准确
性。
早搏刺激
模拟心脏早搏波形,常用于诱 发心律失常。
晚搏刺激
模拟心脏晚搏波形,常用于检 测药物治疗效果。
刺激强度
阈上刺激
超过正常阈值的刺激强度,可引起心 肌收缩和传导系统反应。
阈下刺激
低于正常阈值的刺激强度,通常用于 观察传导系统的传导功能。
刺激频率
低频刺激
低于正常心率的刺激频率,常用于观察传导系统的传导功能 。
目录
• 心内电生理检查概述 • 准备工作 • 心内电生理检查方法 • 刺激程序及方法 • 心内电生理检查结果解读 • 心内电生理检查临床应用及价值 • 心内电生理检查发展趋势及展望
01
心内电生理检查概述
检查目的
诊断心脏传导阻滞和 心律失常
评估治疗效果和预后
协助判断心脏病变部 位和程度
肢体电极放置
在肢体上确定3个电极点,分别为左臂(Fz)、右臂(Rz)和左腿(Pz)。
信号采集
信号采集前准备
确保患者身体干燥,避免使用化 妆品和金属物品,以免干扰信号 采集。
信号采集过程
连接好所有电极,确保信号线缆 正确连接,然后打开信号采集设 备,开始采集心内电信号。
数据处理
数据预处理
对采集到的信号进行去噪 、滤波等处理,以去除干 扰和噪声。
告知患者检查目的、方法和可 能的风险,并获得知情同意。
消除患者的紧张和焦虑情绪, 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设备准备
准备好所需的心内电生理检查仪 器和设备,包括心电图机、心电
监护仪、刺激仪等。
对仪器设备进行检查和校准,确 保其正常运行和准确度。
为患者连接好心电图电极和导线 ,确保信号传输的稳定性和准确
性。
早搏刺激
模拟心脏早搏波形,常用于诱 发心律失常。
晚搏刺激
模拟心脏晚搏波形,常用于检 测药物治疗效果。
刺激强度
阈上刺激
超过正常阈值的刺激强度,可引起心 肌收缩和传导系统反应。
阈下刺激
低于正常阈值的刺激强度,通常用于 观察传导系统的传导功能。
刺激频率
低频刺激
低于正常心率的刺激频率,常用于观察传导系统的传导功能 。
心内电生理检查 ppt课件
心内电生理检查
常用的电极导管入路
图A 血管路径
心内电生理检查
图B 穿间隔路径
电极导管放置
(1)右心房:常选高位右房 (2)右心室:右室心尖部是常选的电极导管放置
部位。 (3)左心房:经未闭卵圆孔、房间隔缺损或房间
隔穿刺方法 (4)左心室:一般,常规心内电生理检查不需要
左心室置入电极导管。 (5)希氏束:一般经静脉,从右心腔内记录。 (5)冠状窦:冠状窦置管在心内标测中具有重要
心内电生理检查
心腔内电生理检查适应征
1.诊断性应用
(1)窦房结功能评定 (2)房室与室内阻滞: (3)心动过速:①室上性心动过速反复发作伴有
症状,药物治疗效果差;②心动过速发作不频繁, 需作详尽的诊断性检查;③宽QRS心动过速,常 规检查对明确诊断有困难。 (4)不明原因的晕厥,考虑与心律失常有关的心 源性晕厥。
①希氏束电图记录是心腔内电生理检查的基础。 测定房室传导的不应期,心内膜标测以及程序
刺激区别不同异位性心动过速的发生机制等都必 须同时有希氏束图。
②判定房室传导阻滞的阻滞部位 P-A间期延长说明传导障碍位于心房内;A-H
间期延长表明阻滞部位位于房室结;H波增宽或 分裂为H、H'两个成分表明希氏束内传导阻滞; H-V间期延长表明传导阻滞位于HIS束、或左右束 支,或左右束支的分支水平。
意义,不仅提供某些心律失常的机制诊断的重要 心内电图,对指导定位左侧旁道预激综合征的消 融靶点具有其它位置心内电图不可替代的作用。
心内电生理检查
心腔内电图
心内电生理检查
心腔内电图的特点
1、HRA 高右房
心内电生理检查
心腔内电图的特点
2、希氏束电图
电极导管在希氏束位置可记录到三个相对 独立的波形,位于心房A波与心室V波之间的电 位,电位呈快速的双相或三相尖波,称为H波, H波时限10~25ms。
常用的电极导管入路
图A 血管路径
心内电生理检查
图B 穿间隔路径
电极导管放置
(1)右心房:常选高位右房 (2)右心室:右室心尖部是常选的电极导管放置
部位。 (3)左心房:经未闭卵圆孔、房间隔缺损或房间
隔穿刺方法 (4)左心室:一般,常规心内电生理检查不需要
左心室置入电极导管。 (5)希氏束:一般经静脉,从右心腔内记录。 (5)冠状窦:冠状窦置管在心内标测中具有重要
心内电生理检查
心腔内电生理检查适应征
1.诊断性应用
(1)窦房结功能评定 (2)房室与室内阻滞: (3)心动过速:①室上性心动过速反复发作伴有
症状,药物治疗效果差;②心动过速发作不频繁, 需作详尽的诊断性检查;③宽QRS心动过速,常 规检查对明确诊断有困难。 (4)不明原因的晕厥,考虑与心律失常有关的心 源性晕厥。
①希氏束电图记录是心腔内电生理检查的基础。 测定房室传导的不应期,心内膜标测以及程序
刺激区别不同异位性心动过速的发生机制等都必 须同时有希氏束图。
②判定房室传导阻滞的阻滞部位 P-A间期延长说明传导障碍位于心房内;A-H
间期延长表明阻滞部位位于房室结;H波增宽或 分裂为H、H'两个成分表明希氏束内传导阻滞; H-V间期延长表明传导阻滞位于HIS束、或左右束 支,或左右束支的分支水平。
意义,不仅提供某些心律失常的机制诊断的重要 心内电图,对指导定位左侧旁道预激综合征的消 融靶点具有其它位置心内电图不可替代的作用。
心内电生理检查
心腔内电图
心内电生理检查
心腔内电图的特点
1、HRA 高右房
心内电生理检查
心腔内电图的特点
2、希氏束电图
电极导管在希氏束位置可记录到三个相对 独立的波形,位于心房A波与心室V波之间的电 位,电位呈快速的双相或三相尖波,称为H波, H波时限10~25ms。
心电图电生理 ppt课件
(一)心电向量
ppt课件
10
(二)瞬间综合心电向量
心脏发生电活动的各个瞬间会产生无数个大小方向各不相同的心电 向量。依照向量综合法可以获得一个总的心电向量,称为瞬间综合 心电向量,它代表一瞬间无数心肌细胞电活动的总和情况。心房或 心室除(复)极的瞬间所对应的综合心电向量分别称为 P,Ta,QRS,T 向量。
ppt课件
41
一 心电图各波段的组成和命名 P波 QRS波 T波 U波 ST段 P-R间期 Q-T间期
ppt课件 42
P波
搏动波中首先出现的小波,代表心房除极。正常有直立,倒置, 低平,双向等形态。
ppt课件
43
QRS波
变化复杂,波幅较大的综合波,代表心室除极。 其中第一个负向波称为Q波,第一个正向波称为R 波, R 波后的负向波称为 S 波。可根据波的相对大 小分别以英文字母的大小写来表示,如: qRs,rS,RS 等。它们之后如果再有正向波或负向波 出现则分别称为R¹波或S¹波。单一的负向波称为 QS 波。 R 波顶点的垂线距 QRS 波起点的距离称为 室壁激动时间。
ppt课件
30
目测法
用I和III导联QRS波主波方向来快速判定
ppt课件
31
计算法
测量I和III导联QRS波振幅后算出代数和,点与原点的联线所指示的夹角度数即为心 电轴的具体度数。少数正常人可出现心电轴轻,中度 左偏或右偏。
主波向上的导联波形可为单向,双向或三向, 但 q 波 应 小 于 同 导 联 R 波 的 1/4 , 时 间 <0.030.04s。V1,V2不应出现q波,但可以呈QS型。
常规心前区导联从 V1 至 V6 的 R波应逐渐增高, S 波逐渐变浅。其中 V1 , V2 的 R/S<1,V4-V6 的 R/S>1,V3 的 R/S 约 =1 。可根据 R/S 约 =1 的导联
心脏电生理--程序刺激课件
IVC
IVC
RAO
14
LAO
标准的导管放置和彼此的位置关系
HRA CS HIS
HRA HIS CS
RVA
RVA
RAO
15
LAO
复习:导管的放置
Aaa a
16
CS is from femoral vein
复习:导管的放置
Aaa a HRA
HRA
HIS CS RVA
RVA
HIS CS
17
CS is from femoral vein
12
标准的导管放置
● 希氏束导管(HIS)
○ 固定弯4极/6极导管 (Josephson/CRD-2) ○ 通常电极间距 2 mm ○ 股静脉入 ○ 放置于三尖瓣环上部 ○ 放置到位后,可以记录 到清晰的希氏束电位
13
标准的导管放置和彼此的位置关系
SVC
HRA
PA
SVC Ao MV
TV
CS OS
S1-S1 600, 400
S1-S2 600-200 or ERP in 10ms decrements ERP + 60200 or ERP in 10ms decrements
S2-S3 600-200 or ERP in 10ms decrements ERP + 60200 or ERP in 10ms decrements
电生理检查
EP 导管室概况
2
EP 导管室人员组成
● 电生理手术医生 (1 +) ● 电生理手术技师 (1 +) ● 护士 ● 临床技术支持
3
穿
刺
穿刺点位置
颈内静脉 锁骨下静脉 锁骨下静脉
心脏电生理PPT课件
胸骨下端最响 (T:三尖瓣)
主狭(AS)喷射性、性质粗糙, 常伴有震颤,向颈部传导,
三闭(TI)
主闭(AI) 叹气样、 向下传导, 可达心尖区,
三狭(TS)
胸骨左缘第二肋间(P:肺动脉 肺狭(PS) 喷射性,响亮而粗糙 瓣区)
肺闭(PI) 吹风样或叹气样
胸骨左缘第2、3肋间粗糙杂音 动脉导管未闭(PDA):连续性机器样
心脏传导系统和电生理
传导系统特性: 1、自律性 2、兴奋性 3、传导性 4、不应性
心脏传导系统和电生理 电流的产生:窦房结 细胞膜内外离子运动 形成电流
窦房结兴奋阈值: 60-100次/分
房室结兴奋阈值: 40-60次/分
房室束兴奋阈值: 20-40次/分
电流传导到房室结停顿一下,是为了更多的 血液进入右心室;从而保证有充足的血液进 入大脑,大脑消耗的能量占全身能量的28%;
1.心包腔:壁层和脏层心包之间的潜在腔隙。 2.正常心包腔内有15 ~ 30 ml液体,起润滑作用,以减少壁层
与脏层心包表面的摩擦。
3.当心包腔内液体的聚集超过50 ml则为心包积液。小量的心包 积液不超过150 ml时可无任何体征。心包积液量较多,在 200—300 ml以上或液体迅速积聚时可出现心脏压塞。如心 包因纤维化或肿瘤浸润而异常僵硬则很少量的积液也会使心 包腔内压力显著升高,引起心脏压塞
心脏瓣膜听诊区
❖ 有五个听诊区,分别是: ❖ 1.二尖瓣区:位于左锁骨中线第五肋间处,是心尖
搏动最强点,又称心尖区。 ❖ 2.肺动脉瓣区:位于胸骨左缘第二肋间。 ❖ 3.主动脉瓣听诊区:位于胸骨右缘第二肋间。 ❖ 4.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位于胸骨左缘第三、四肋
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 5.三尖瓣区:胸骨体下端近剑突稍偏右或偏左处听
主狭(AS)喷射性、性质粗糙, 常伴有震颤,向颈部传导,
三闭(TI)
主闭(AI) 叹气样、 向下传导, 可达心尖区,
三狭(TS)
胸骨左缘第二肋间(P:肺动脉 肺狭(PS) 喷射性,响亮而粗糙 瓣区)
肺闭(PI) 吹风样或叹气样
胸骨左缘第2、3肋间粗糙杂音 动脉导管未闭(PDA):连续性机器样
心脏传导系统和电生理
传导系统特性: 1、自律性 2、兴奋性 3、传导性 4、不应性
心脏传导系统和电生理 电流的产生:窦房结 细胞膜内外离子运动 形成电流
窦房结兴奋阈值: 60-100次/分
房室结兴奋阈值: 40-60次/分
房室束兴奋阈值: 20-40次/分
电流传导到房室结停顿一下,是为了更多的 血液进入右心室;从而保证有充足的血液进 入大脑,大脑消耗的能量占全身能量的28%;
1.心包腔:壁层和脏层心包之间的潜在腔隙。 2.正常心包腔内有15 ~ 30 ml液体,起润滑作用,以减少壁层
与脏层心包表面的摩擦。
3.当心包腔内液体的聚集超过50 ml则为心包积液。小量的心包 积液不超过150 ml时可无任何体征。心包积液量较多,在 200—300 ml以上或液体迅速积聚时可出现心脏压塞。如心 包因纤维化或肿瘤浸润而异常僵硬则很少量的积液也会使心 包腔内压力显著升高,引起心脏压塞
心脏瓣膜听诊区
❖ 有五个听诊区,分别是: ❖ 1.二尖瓣区:位于左锁骨中线第五肋间处,是心尖
搏动最强点,又称心尖区。 ❖ 2.肺动脉瓣区:位于胸骨左缘第二肋间。 ❖ 3.主动脉瓣听诊区:位于胸骨右缘第二肋间。 ❖ 4.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位于胸骨左缘第三、四肋
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 5.三尖瓣区:胸骨体下端近剑突稍偏右或偏左处听
心脏电生理检查与相关概念PPT课件
心脏电生理检查与相关概念
1
主要内容
电生理检查适应症 相关概念
刺激方法和方案
2
心脏电生理检查的适应症
• 缓慢性心律失常的诊断和治疗 确定症状性心动过缓的病因 判断房室传导异常的部位
• 快速性心律失常的诊断和治疗 明确心动过速的发生机制 诱发心动过速 终止心动过速
• 原因不明的晕厥
3
导管摆放
CS
RA
• 电生理检查可个体化、全面性、突出重点。
31
感谢您的聆听!
32
心脏电生理检查与相关概念电生理检查适应症刺激方法和方案相关概念心脏电生理检查的适应症缓慢性心律失常的诊断和治疗确定症状性心动过缓的病因判断房室传导异常的部位快速性心律失常的诊断和治疗明确心动过速的发生机制诱发心动过速终止心动过速原因不明的晕厥导管摆放rvracshiscs腔内心电图各间期的正常范围及意义pa间期
26
600/300ms较600/ 310ms出现明显的A-H延长, 呈现跳跃现象(跳跃-发作)
27
上台为心动过速发作时
(1)观察心房激动顺序,如果呈现从高到低顺序,则
考虑AT;因为AVNRT最早激动点在希氏束、冠状窦口,AVRT 最早激动点在瓣环心房侧。
(2)心动过速时VA呈1:1逆传且偏心性,考虑为
18
窦房结恢复时间(食道)
1800ms
19
室上速的心内电生理检查
• (1)房室结双径路(AVNRT)为折返性心动过速,
其心动过速局限于房室结,常表现为经慢径前传、快径逆 传,也可表现快径前传、慢径逆传,慢径前传、慢径逆传 等,其逆向心房激动顺序表现为从下至上,心律失常发作 不依赖于心室肌。
• (2)房室旁道(AVRT)为大折返性心动过速,常表
1
主要内容
电生理检查适应症 相关概念
刺激方法和方案
2
心脏电生理检查的适应症
• 缓慢性心律失常的诊断和治疗 确定症状性心动过缓的病因 判断房室传导异常的部位
• 快速性心律失常的诊断和治疗 明确心动过速的发生机制 诱发心动过速 终止心动过速
• 原因不明的晕厥
3
导管摆放
CS
RA
• 电生理检查可个体化、全面性、突出重点。
31
感谢您的聆听!
32
心脏电生理检查与相关概念电生理检查适应症刺激方法和方案相关概念心脏电生理检查的适应症缓慢性心律失常的诊断和治疗确定症状性心动过缓的病因判断房室传导异常的部位快速性心律失常的诊断和治疗明确心动过速的发生机制诱发心动过速终止心动过速原因不明的晕厥导管摆放rvracshiscs腔内心电图各间期的正常范围及意义pa间期
26
600/300ms较600/ 310ms出现明显的A-H延长, 呈现跳跃现象(跳跃-发作)
27
上台为心动过速发作时
(1)观察心房激动顺序,如果呈现从高到低顺序,则
考虑AT;因为AVNRT最早激动点在希氏束、冠状窦口,AVRT 最早激动点在瓣环心房侧。
(2)心动过速时VA呈1:1逆传且偏心性,考虑为
18
窦房结恢复时间(食道)
1800ms
19
室上速的心内电生理检查
• (1)房室结双径路(AVNRT)为折返性心动过速,
其心动过速局限于房室结,常表现为经慢径前传、快径逆 传,也可表现快径前传、慢径逆传,慢径前传、慢径逆传 等,其逆向心房激动顺序表现为从下至上,心律失常发作 不依赖于心室肌。
• (2)房室旁道(AVRT)为大折返性心动过速,常表
《心脏电生理总结》课件
《心脏电生理总结》ppt课件
目录 CONTENTS
• 心脏电生理概述 • 心脏电生理基础 • 心脏电生理检测技术 • 心脏电生理异常 • 心脏电生理研究进展
01
心脏电生理概述
心脏电生理的定义
心脏电生理是指心脏电活动的原理、机制及其在正常和异常情况下的表现和调节。
它涉及到心肌细胞的电兴奋过程、电兴奋的传播以及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等方面 的研究。
动作电位的形成
当心肌细胞受到刺激时,钠通道 迅速开放,钠离子快速内流,引 发快速去极化;随后钾通道开放 ,钾离子外流,引发复极化。
兴奋的传播
当一个心肌细胞兴奋时,兴奋会 沿着细胞膜传播到相邻的心肌细 胞,引起整个心脏的兴奋和收缩 。
心肌细胞的电兴奋传导
电兴奋的传播机制
心肌细胞之间的电兴奋传播主要依靠 缝隙连接和电耦连,这两种机制保证 了心肌细胞的同步兴奋和收缩。
心脏电生理的研究对于理解心脏功能、诊断和治疗心律失常等心脏疾病具有重要意 义。
心脏电生理的生理机制
心肌细胞的电兴奋过程包括去极 化、复极化和超极化等阶段,这 些过程涉及到多种离子通道和受
体的相互作用。
电兴奋的传播依赖于心肌细胞的 电兴奋和机械收缩之间的耦合,
以及细胞之间的电兴奋传递。
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包括自律 性、兴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等 ,这些特性共同决定了心脏的整
和发展,推动相关领域的技术进步和应用拓展。
体功能。
心脏电生理的研究意义
心脏电生理的研究有助于深入 理解心脏功能和心律失常的发 生机制,为心律失常的诊断和 治疗提供理论支持。
通过心脏电生理的研究,可以 开发新的药物和治疗方法,改 善心律失常患者的治疗效果和 生活质量。
心脏电生理的研究还有助于推 动相关学科的发展,如生理学 、病理学和生物医学工程等。
目录 CONTENTS
• 心脏电生理概述 • 心脏电生理基础 • 心脏电生理检测技术 • 心脏电生理异常 • 心脏电生理研究进展
01
心脏电生理概述
心脏电生理的定义
心脏电生理是指心脏电活动的原理、机制及其在正常和异常情况下的表现和调节。
它涉及到心肌细胞的电兴奋过程、电兴奋的传播以及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等方面 的研究。
动作电位的形成
当心肌细胞受到刺激时,钠通道 迅速开放,钠离子快速内流,引 发快速去极化;随后钾通道开放 ,钾离子外流,引发复极化。
兴奋的传播
当一个心肌细胞兴奋时,兴奋会 沿着细胞膜传播到相邻的心肌细 胞,引起整个心脏的兴奋和收缩 。
心肌细胞的电兴奋传导
电兴奋的传播机制
心肌细胞之间的电兴奋传播主要依靠 缝隙连接和电耦连,这两种机制保证 了心肌细胞的同步兴奋和收缩。
心脏电生理的研究对于理解心脏功能、诊断和治疗心律失常等心脏疾病具有重要意 义。
心脏电生理的生理机制
心肌细胞的电兴奋过程包括去极 化、复极化和超极化等阶段,这 些过程涉及到多种离子通道和受
体的相互作用。
电兴奋的传播依赖于心肌细胞的 电兴奋和机械收缩之间的耦合,
以及细胞之间的电兴奋传递。
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包括自律 性、兴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等 ,这些特性共同决定了心脏的整
和发展,推动相关领域的技术进步和应用拓展。
体功能。
心脏电生理的研究意义
心脏电生理的研究有助于深入 理解心脏功能和心律失常的发 生机制,为心律失常的诊断和 治疗提供理论支持。
通过心脏电生理的研究,可以 开发新的药物和治疗方法,改 善心律失常患者的治疗效果和 生活质量。
心脏电生理的研究还有助于推 动相关学科的发展,如生理学 、病理学和生物医学工程等。
心脏电生理检查的基本内容课件
或心室插入端
经旁道逆传的偏心分布特征
旁道前向传导的偏心分布特征
旁道传导的“全〞和“无〞特征
电生理检查常用的刺激方式
分级递增起搏〔S1S1) 起搏刺激周长600ms-250ms,一般不宜短
于250ms,否那么易引起非特异性心律失 常 程序期前刺激〔S1S2) 配对间期500ms-180ms,一般不宜短于 180ms,否那么也易引起非特异性心律失 常
二尖
三
瓣环
尖
瓣
环
心脏的投射体位-左前斜位450左右
优点
区分间隔部及游离壁 精确定位瓣环
缺点
不利于观察导管在心房 及心室内长轴方向的操 作
游离壁
二尖瓣环 三尖瓣环
间 隔 部
房室环的分区
病例1 :根据心室程序刺激判断室房传导的经路
室房传导无递减特性--------左侧旁道
心室诱发由左后间隔旁道介导的室上速及消融靶点
sheath,wire)
HRA His CS
RVA
电生理检查的导管放置
左心冲动顺序---------冠状静脉窦电极 间隔部冲动顺序-------希氏束电极 右心冲动顺序----------Halo或高右房电极 模拟冲动顺序--------心房或心室起搏电极
心脏正常的冲动顺序----向心性分 布
刺激的顺序及观察内容
首先进行心室刺激,观察逆传的经路,然 后进行心房刺激,观察前传的特点。目的 在于防止诱发房颤,干扰检查的进行。
观察的内容 逆传径路--旁道/房室结 心室不应期、房室结或旁道不应期、2:
1点或文氏点
房室结无逆传功能
心脏的投射体位-右前斜位300左右
优点
透射角度与房室环平 行
病例2:心室起搏呈显房室别离的特征
经旁道逆传的偏心分布特征
旁道前向传导的偏心分布特征
旁道传导的“全〞和“无〞特征
电生理检查常用的刺激方式
分级递增起搏〔S1S1) 起搏刺激周长600ms-250ms,一般不宜短
于250ms,否那么易引起非特异性心律失 常 程序期前刺激〔S1S2) 配对间期500ms-180ms,一般不宜短于 180ms,否那么也易引起非特异性心律失 常
二尖
三
瓣环
尖
瓣
环
心脏的投射体位-左前斜位450左右
优点
区分间隔部及游离壁 精确定位瓣环
缺点
不利于观察导管在心房 及心室内长轴方向的操 作
游离壁
二尖瓣环 三尖瓣环
间 隔 部
房室环的分区
病例1 :根据心室程序刺激判断室房传导的经路
室房传导无递减特性--------左侧旁道
心室诱发由左后间隔旁道介导的室上速及消融靶点
sheath,wire)
HRA His CS
RVA
电生理检查的导管放置
左心冲动顺序---------冠状静脉窦电极 间隔部冲动顺序-------希氏束电极 右心冲动顺序----------Halo或高右房电极 模拟冲动顺序--------心房或心室起搏电极
心脏正常的冲动顺序----向心性分 布
刺激的顺序及观察内容
首先进行心室刺激,观察逆传的经路,然 后进行心房刺激,观察前传的特点。目的 在于防止诱发房颤,干扰检查的进行。
观察的内容 逆传径路--旁道/房室结 心室不应期、房室结或旁道不应期、2:
1点或文氏点
房室结无逆传功能
心脏的投射体位-右前斜位300左右
优点
透射角度与房室环平 行
病例2:心室起搏呈显房室别离的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刺激强度
● 通常刺激强度时舒张期阈值的2倍,虽然也可用较高电流刺 激,但是5mA以上的电流常常增加室颤的发生几率,同样 超过2ms的脉宽也是不安全的。
程序电刺激
● 程序电刺激由三种类型组成:
○ 快速刺激 (burst) ○ 递减刺激 (ramp) ○ 期前刺激(S1S2)
● 程序电刺激用以评估和测量
10
标准的导管放置
● 右室心尖(RV)
○ 固定弯2极/4极导管 (“Damato”) ○ 电极间隔 5 mm ○ 股静脉入 ○ 放置于右室心尖
11
标准的导管放置
● 冠状窦导管(CS)
○ 固定弯4极/10极导管 (CSL)或可调弯导管 ○ 通常电极间距 2-8-28-2 mm ○ 从锁骨下静脉/股静脉 入 ○ 放置于冠状窦
12
标准的导管放置
● 希氏束导管(HIS)
○ 固定弯4极/6极导管 (Josephson/CRD-2) ○ 通常电极间距 2 mm ○ 股静脉入 ○ 放置于三尖瓣环上部 ○ 放置到位后,可以记录 到清晰的希氏束电位
13
标准的导管放置和彼此的位置关系
SVC
HRA
PA
SVC Ao MV
TV
CS OS
○ ○ ○ ○ ○ ○ 右房快速刺激 心房RAMP 心房程序S1S2刺激 右室快速刺激 心室RAMP 心室S1S2刺激
进行一个电生理检查的相 关问题
什么是电生理检查?
● ● ● ● ●
电生理的压力测试 一种创伤性的检查来评估心脏的传导系统 病人处于镇静状态 可以快速的诊断病人 在EP导管室或者电生理导管室完成
Response to a 1mA stimulus with a 0.05 ms pulse duration
-65 mV
-65 mV
Response to a 1mA stimulus with a 0.1 ms pulse duration
Response to a 1mA stimulus with a 0.2 ms pulse duration
程序电刺激的影响因素
刺激的强度用电压来表示: 电压=电流*电阻 起博阈值是可以夺获心肌最小的电刺激强度,其受以下因 素影响 1.刺激电极的极性 2.脉宽 3.刺激电极的材料 4.刺激电极的大小
Pacing Threshold Strength-Interval curve
Unipolar Cathodal
Conduction Velocities
Conduction Velocities within the cardiac tissue Atrial Tissue AV Node Ventricular muscle His/Purkinje System 1 meter/sec 0.2 meters/sec 0.4 meters/sec 4 meters/sec
Single extrastimuli (ms)
Double extrastimuli (ms)
Triple extrastimuli (ms)
S1-S1 600, 400
S1-S2 600- 200 or ERP in 10ms decrements ERP + 60200 or ERP in 10ms decrements
起搏方式和电生理检查
起博方式
程序电刺激Programmed Electrical Stimulation (PES)
程序电刺激
● 程序电刺激是一种起博技术,通过导管电极发放间断或者持 续的电流刺激心内膜 ● 除极电极周围的心肌细胞激动并形成激动波在心内传布 ● 这个简易的方法可以评估心内的不应期,传导阈值,自律性 和心律失常机制
S1-S1 600, 400
S1-S2 600-200 or ERP in 10ms decrements ERP + 60200 or ERP in 10ms decrements
S2-S3 600-200 or ERP in 10ms decrements ERP + 60200 or ERP in 10ms decrements
S1
S1
S1
S1
S1
S1
S1
S1S2 S3
Double
DRIVETRAIN
Sensed
S1
S1
S1
S1
S1
S1
S1
S1S2S3
S4
Triple extras
DRIVETRAIN
Common Extrastimulus Induction Protocol
Type of arrhythmia
Basic cycle length (ms) S1-S1
程序电刺激
●递减刺激,也称为RAMP
Click to start
Sns Sns Sns Sns S 1 S 1 S 1 S 1 S 1 Sns Sns Sns
TACHY.SENSE
RAMP
程序电刺激
● 期前刺激
Sensed
S1
S1
S1
S1
S1
S1
S1
S1S2
Single
DRIVETRAIN
Sensed
病人的感觉?
● 可能感到心脏扑动,快速跳动,早搏,停搏 ● 可能感到头晕,呕吐,胸痛 ● 有一些病人可能发生心口发热
Thank You
Sensed
S1
S1
S1
S1
S1
S1
S1
S1S2S3
S4
DRIVETRAIN
程序电刺激
快速刺激,也称为burst
Definitions and Types of PES Cont.
V1 H1 V1 S1 A1 H1
H1
S1 A1
S1 A1
S1-S1 = 380ms A1-A1 = 380ms A1-H1 = 45ms
为什么要进行电生理检查?
● ● ● ● ● ● 评估传导系统 确定室上速 确定室速 分类缓慢性心动过速 测试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有效性 测试植入装置
什么情况需要检查? 临床表现 ● 记录到的SVT或者 AFL ● 怀疑SVT ● 晕厥 ● 不持续室速 ● 持续性心动过缓 推荐的检查 ● 电生理检查 ● 直立倾斜试验 ● Loop recorder
S3-S4 600-200 or ERP in 10ms decrements ERP + 60200 or ERP in 10ms decrements
Atrial
600, 400
Ventricular
600, 400
600, 400
600, 400
600, 400
For triple extrastimuli (S4), the S1-S2 and S2-S3 may be reduced with either the S1-S2 being long and the S2-S3 being short or vice versa. They can also be decreased simultaneously. Some arrhythmias are often easily induced by a short (S1-S2) - long (S2-S3) configuration.
腔内电图正常值(ms)
PA Josephson Damato Bekheit 孙瑞龙 24-45 10-50 24-55 AH 60-125 60-140 50-125 60-140 HV 35-55 30-55 35-45 30-55 H 10-25 10-15 15-25 10-15
常用的电生理程序刺激
股动脉
股静脉
6
股静脉穿刺法
● 进针 ● 看到稳定的静脉血流 ● 进钢丝 ● 移去针头 ● 进扩张器和鞘 ● 移去扩张器
7
导管的放置
标测导管
● 固定弯或可调弯 ● 至少有2个电极,能够记录心内电信号
9
标准的导管放置
● 高右房(HRA)
○ 固定弯2极/4极导管 (“Josephson”) ○ 电极间隔 5 mm ○ 股静脉入 ○ 放置于右房游离壁, 上腔静脉和右房交界 处
电生理检查
EP 导管室概况
2
EP 导管室人员组成
● 电生理手术医生 (1 +) ● 电生理手术技师 (1 +) ● 护士 ● 临床技术支持
3
穿
刺
穿刺点位置
颈内静脉 锁骨下静脉 锁骨下静脉
右股动脉 右股静脉
左股动脉 左股静脉
5
股静脉穿刺法
● 最常用的穿刺法 ● 定位股动脉 ● 股静脉在股动脉的内侧
_
Unipolar Anodal + Bipolar +
_
Stimulus Strength Needed to Result in an Action Potential
-65 mV
-65 mV
Response to increasing current (mA) stimuli with the same pulse duration
IVC
IVC
RAO
14
LAO
标准的导管放置和彼此的位置关系
HRA CS HIS
HRA HIS CS
RVA
RVA
RAO
15
LAO
复习:导管的放置
Aaa a
16
CS is from femoral vein
复习:导管的放置
Aaa a HRA
HRA
HIS CS RVA
RVA
HIS CS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