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改革文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欧阳修改革文风
欧阳修(1007-1073),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
汉族,吉安永丰(今属江西)人,自称庐陵(今永丰县沙溪人)。
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卓越的文学家、史学家。
欧阳修先生四岁时就失去了父亲,家境贫穷,没有钱供他上学。
祖母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
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
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他就到乡里的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进行抄写。
还未抄完,就已经能背诵文章,以至于白天黑夜废寝忘食,唯一的任务只是读书。
他从小时候起所写的诗歌文章,就像大人写的一样有文采。
幼小的欧阳修在祖母的教育下,很早就爱上了书本。
十岁时,欧阳修从李家得唐《昌黎先生文集》六卷,甚爱其文,手不释卷,这为日后北宋诗文革新运动播下了种子。
后来,欧阳修读了韩愈的散文,觉得韩愈的文笔流畅,说理透彻,跟流行的文章完全不同。
他就认真研究琢磨,学习韩愈的文风,他取韩愈“文从字顺”的精神,大力提倡简而有法和流畅自然的文风,反对浮靡雕琢和怪僻晦涩。
他不仅能够从实际出发,提出平实的散文理论,而且自己又以造诣很高的创作实绩,起了示范作用,继承了韩愈古文运动的精神。
长大以后,他到东京参加进士会考,连考三场都得了头名。
欧阳修20多岁的时候,已经在文坛上很有声誉了。
欧阳修的诗、词、散文和政论文都很有名,他强调道对文的决定作用,要写好文章,首先必须培养良好的道德素养,并且能行之于身。
在此基础上,他反对那些高谈阔论而没有实际内容的文章,认为那种文章对时政于事无补。
正因如此,欧阳修有相当一部分文章是政论文,体现了他的政治伦理观念和文学主张,因为这些文章针对实际有感而发,写得婉转流畅、丰满生动、说理透彻,让人读来正气凛然,像《朋党论》、《与高司谏书》等都是名篇。
欧阳修的散文,无论写景状物,叙事怀人,都显得摇曳生姿。
虽然他的官职不高,但是十分关心朝政,正直敢谏。
庆历新政失败后,范仲淹被排挤离开朝廷,他的同事富弼,因为支持新政,被诬陷是范仲淹的同党,丢了官职;韩琦替范仲淹、富弼辩护,也受到牵连。
当时,有些人虽然同情范仲淹,但是不敢出头说话。
只有谏官欧阳修大胆上书给宋仁宗说:“自古以来,坏人陷害好人,总是说好人是朋党,诬蔑他们专权。
范仲淹是国家有用的人才,为什么要把他罢免?如果听信坏人的话,把他们罢官,只会让坏人得意,敌人称快!”这让朝廷一些权贵大为气恼。
他们捕风捉影,把一些罪名安在欧阳修身上,最后又把欧阳修贬谪到滁州(今安徽滁州市)。
滁州四面环山,风景优美。
欧阳修到滁州后,除了处理政事之外,常常游览于山水之间,怡情悦性。
当地有个和尚在滁州琅琊山上造了一座亭子供游人休息,欧阳修登山游览之时,常常在这座亭子喝酒作文。
他自称“醉翁”,便给亭子起了个名字叫醉翁亭。
他写的散文《醉翁亭记》,成为人们传诵的杰作。
欧阳修做了十多年的地方官,由于宋仁宗赞赏他的文才,才把他调回京城,在翰林院供职。
欧阳修积极提倡改革文风,在担任翰林学士以后,更把这种想法付诸实施。
嘉佑二年(1057年)二月,京城举行进士考试,朝廷派他担任主考官。
他认为这正是选拔人才、改革文风的大好时机,在阅卷的时候,凡是发现华而不实的文章,他一概不录取。
从此以后,考场的文风就发生了变化,大家都学着写内容充实和文风朴素的文章了。
欧阳修在大力改革文风的同时,还十分注意发现和提拔人才。
许多原来没有什么名气的人才,经过他的赏识和提拔推荐,一个个都成了名家。
最出名的有曾巩、王安石、苏洵和他的儿子苏轼、苏辙。
在文学史上,人们把欧阳修、王安石、曾巩等六个人和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合起来,称为“唐宋八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