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学”与“现代文学观念”
现代文学的社会背景与思想观念
现代文学的社会背景与思想观念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革,现代文学作为一种反映社会背景和思想观念的艺术形式,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现代文学作品所反映的社会背景以及其中蕴含的思想观念。
一、社会背景的影响现代文学作品的创作无疑受到了丰富多样的社会背景的影响。
首先,工业革命和科技进步的推进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往往关注工业化和科技发展所带来的社会问题,呈现出机械化、冷漠等现象。
其次,政治和社会变革也是现代文学作品的重要背景。
革命、战争、社会冲突等事件经常成为文学作品的题材,作家们通过描绘这些历史事件来反映社会的动荡与变迁。
另外,社会的价值观念的变化也对现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与传统文学相比,现代文学更加注重对个人权利、自由、平等等价值观念的探讨,呈现出对传统道德规范的挑战和对个体解放的追求。
二、思想观念的表达现代文学作为一种艺术表达形式,反映了作者的思想观念。
在现代文学作品中,我们可以发现许多主题和思想观念的探讨。
首先,现代文学作品中经常涉及对个人自由和独立思考的探索。
作家通过塑造独立自主、追求自由的人物形象来表达对个人权利和自由的追求。
其次,对权力、政治以及社会制度的批判也是现代文学的常见主题。
作家们通过作品呈现社会不公、权力滥用等问题,向读者展示对社会现象的反思和质疑。
此外,现代文学作品还常常表达对现代化进程中所带来的价值观念的困惑和思考。
作家们探讨了现代社会中个人与集体、传统与现代等问题的关系,试图寻找一个当代人应有的生存方式。
三、现代文学对社会的影响现代文学作为一种表达社会背景和思想观念的艺术形式,对社会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现代文学通过作品中所反映的社会问题,引起了广大读者的关注和思考。
读者在阅读现代文学作品的过程中,了解到了社会的问题和挑战,激起了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和关注。
其次,现代文学作品中所传递的思想观念常常成为社会变革的推动力。
作品中对不公正现象的揭示和对自由平等的追求鼓舞着读者们,使他们能够积极参与到社会改革和进步的过程中。
现代文学概念
现代文学概念
现代文学是指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叶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和文学思潮。
它是对传统文学的一种反叛和创新,代表了当时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变革的特点。
现代文学的概念有以下几个方面:
1.艺术追求:现代文学摒弃了传统文学的约束和规范,注重创
新和个性表达。
作家们追求独特和个性化的艺术风格,试图突破现有的文学形式和技巧,表达内心的真实感受和情感。
2.现实主义倾向:现代文学通过对社会现实和人类生活的描绘,反映了当时社会变革的冲击和人们的生存状态。
在现代文学中,作家们试图以直观的写实手法来描绘真实的社会和人类生活,表达对社会的批判和反思。
3.主题多样化:现代文学关注的主题涉及生活、人性、社会、
政治和心理等方面。
作家们通过多样化的主题和视角来探讨人类的困境、希望和追求,呈现出多样化的文学作品。
4.语言创新:现代文学在语言运用上注重创新和表达方式的多
样性。
作家们尝试使用新的词汇、文体和修辞手法,来丰富语言的表达力,使作品更具个性和独特性。
总的来说,现代文学是一种对传统文学的超越和创新,追求个性表达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它展示了当代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变革的特点,同时也提供了更多样化和多元化的文学作品。
浅析现代文学与现代文学观念(一)
浅析现代文学与现代文学观念(一)摘要:在现代中国文学的“创制”过程中,“观念”的力量真是不可小视。
翻开海内外任何一本“中国现代文学史”,也许在具体问题上,比如对作家、作品的评价,对思潮、流派的判断,各自的立场不同,观点歧异,甚至针锋相对。
但透过分歧的表面追究深层的理路,却不难发现它们潜在地遵循着某种“不言而喻”的前提,并且相当自觉地将其转化为叙述历史的“元语言”。
关键词:现代文学;文学观念;中国文学Abstract:“Formulates”intheprocessinthemodernChinaliterature,“idea”thestrengthreallycannotloo kdownupon.Openseverywhereanybook“theChinesemodernhistoryofliterature”,intheconcreteque stion,forinstancetothewriter,theworkappraisal,totheideologicaltrend,theschooljudgment,theresp ectivestandpointisperhapsdifferent,theviewpointdifference,iseveninsharpopposition.Butpenetrat esdivergentthesuperficialinvestigationin-depthprincipleroad,isnotactuallydifficulttodiscovertheyla tentarefollowingsomekind“self-evident”premise,andq uiteonowninitiativetransformsitasthenarrat ionhistory“themeta-language”.keyword:Modernliterature;Literatureidea;Chineseliterature前言剖析这一前提是很复杂的工作,因为它涉及到一个构造颇为精致的关于“现代性“的“话语装置”(discursiveapparatus)。
现代文学探索现代文学作品的内涵与特点
现代文学探索现代文学作品的内涵与特点现代文学是指反映近代社会生活与时代精神的文学作品,以及在这些作品中体现的价值观念、审美观点和艺术特点。
随着社会的变迁和文化的交融,现代文学呈现出了独特的内涵和特点。
本文将探索现代文学作品的内涵与特点,以期对其发展规律有所了解。
一、内涵现代文学作品的内涵丰富多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表达个人情感与体验现代文学作品强调个体的独立性与主体性,作者试图通过作品来表达个人的情感、体验和思考。
这种表达更贴近人的内心世界,更加真实和深刻,使读者能够产生共鸣和思考。
2.反映社会现实与问题现代文学作品对社会的反映更为深刻和细腻。
作者通过对社会现象和问题的揭示,呈现出一个真实的社会画面。
这种真实性不仅从表面现象中体现出来,更重要的是从社会结构、人际关系和心理状态中体现出来。
3.追求个体解放与人道关怀现代文学关注个体的解放和人道关怀,试图揭示人类自由与尊严的价值。
作品在表达个体情感的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人道主义和社会公正的思考和追求。
通过对人的存在与生活的关注,现代文学作品给人以力量与启发。
二、特点现代文学作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主题多元现代文学作品的主题多元化,不仅涉及个人情感与成长,也涵盖了社会、政治、历史、文化等广泛领域。
作品的主题更具现实意义和时代内涵,更加注重探索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2.语言技巧独特现代文学作品在语言表达上具有独特的技巧和风格。
作者通过运用现代语言和修辞手法,创造出新颖的表达方式和形象的意象。
这种独特的语言风格使作品更具张力和艺术感染力。
3.艺术形式创新现代文学作品在艺术形式上有着更多的自由度和创新性。
传统的文学形式被打破,新的艺术形式得以涌现。
同时,不同艺术形式的融合使现代文学呈现出更加丰富多样的表现手法。
4.思想内涵深刻现代文学作品的思想内涵更加深刻和抽象,作者通过寓言、象征和隐喻等手法将思想理念融入作品之中。
这种抽象性和深刻性使作品具有更广阔的思想空间,对读者的思考与启发更为深远。
科目现代文学学习总结
科目现代文学学习总结在现代文学学习的过程中,我通过阅读和研究了各种文学作品,深入了解了现代文学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在这篇总结中,我将分享我对现代文学的理解和体会。
一、现代文学的定义和特点现代文学是指20世纪以来的文学作品,它与传统文学有着明显的区别。
现代文学追求个人独立,关注现实生活,强调真实和自由。
同时,现代文学还注重表达个人情感和心灵内在世界的复杂性。
相比于传统文学,现代文学更加多元化和现实主义。
二、对现代文学作品的阅读与分析1. 阅读的态度:在阅读现代文学作品时,要保持开放的心态,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和情感,注意作品中的细节和象征意义。
2. 文学元素的分析:要注意作品的主题、情节、人物形象、语言运用等方面的分析,从中挖掘出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深层含义。
3. 与时代背景联系:理解现代文学作品需要了解当时的历史、社会、文化背景,因为作品常常与时代背景相互影响。
三、现代文学作品对我的影响1. 拓宽思维:通过阅读现代文学作品,我对世界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拓宽了我的思维边界,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2. 探索人性:现代文学作品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使我对人类的情感和行为更加深入地思考。
3. 表达能力提升:通过学习现代文学的语言技巧和表达方式,我提高了自己的写作能力,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四、现代文学的发展趋势1. 多样性:现代文学摒弃了单一的文学范式,对多元文化和多元主题进行了更广泛的探索。
2. 实验性:现代文学作品更加注重形式上的实验和创新,突破传统写作的边界。
3. 全球化:现代文学作品超越国界,展现了全球文学的交流与融合。
五、总结与展望通过学习现代文学,我对文学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得到了提升。
现代文学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遗产,让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当代社会的变化与发展。
我希望在未来的学习中能够继续深入研究现代文学,拓宽自己的文学视野,享受美好的阅读体验。
以上是对科目现代文学学习的总结。
通过学习现代文学,我深刻认识到文学对思想、情感和人性的影响,同时也意识到现代文学的多样性和创新性。
现代文学概念(一)
现代文学概念(一)现代文学的概念及相关内容概念现代文学是指近现代时期创作的文学作品,包括小说、诗歌、剧本、散文等。
它与古代文学相对,强调对当代社会、人际关系和内心情感等现实主题的描写和反思。
主题与风格现代文学的主题广泛涵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个体内心探索、社会问题、历史事件、政治观点等。
它十分关注现实生活的细节和冲突,呈现个体在现代社会中的困惑与追求。
同时,现代文学不拘泥于传统文学形式,注重形式与内容的创新,探索多样的艺术手法。
代表作品•小说方面,法国作家马塞尔·普鲁斯特的《追忆逝水年华》以对现实与记忆的深入探索而闻名;美国作家欧内斯特·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以其简约而深刻的叙事引人深省。
•诗歌方面,俄罗斯诗人弗拉基米尔·马雅可夫斯基的作品以其深沉的哲思和形象引发了现代诗歌的一系列新潮流。
•剧本方面,挪威剧作家亨里克·易卜生的戏剧作品《威尼斯商人》和《人民公敌》揭示了社会伦理与个人道德的冲突。
•散文方面,中国作家鲁迅的散文作品《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思想意义。
影响与意义现代文学是文学发展的重要阶段,它引导着文学艺术的多样化和个性化发展。
现代文学关注当代社会问题,通过作品引发读者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关注。
它也为后续文学创作提供了广阔的思路和范式。
同时,现代文学作为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同样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研究价值。
总结现代文学是一种关注现实社会问题、追求艺术创新的文学形式。
它十分广泛,包括小说、诗歌、剧本、散文等多种形式。
现代文学作品代表了当代社会的面貌和文化精神,对于文学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论中国“现代文学观念”的形成(2)
论中国“现代文学观念”的形成(2)三、现代文学的否定对象:中国古典文学三篇《小说选集·导言》在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古典文学的态度方面表现出比较一致的倾向。
茅盾和鲁迅在导言中只言片语地提到中国传统文化和古典文学,他们都表现出明显的否定和反对的立场;而在小说三集中,郑伯奇对这一方面的内容竟近乎完全忽略,这种明确的漠视不能不说是他的表态方式,暗示了他的否定和不屑。
三位编选者对待古代文化和文学传统的态度与他们对西方文化和文学的推崇形成鲜明的对照。
在《小说一集·导言》中,茅盾在以下几处或隐或显地提到了古代的文化和文学,从不多的文字中我们可以大致窥见他的态度。
《小说一集·导言》第二部分的开头,茅盾对《新青年》杂志的特点进行分析时指出:“他们的文学理论的出发点是‘新旧思想的冲突’,他们是站在反封建的自觉上去攻击封建制度的形象的作物——旧文艺。
”对这一事实,茅盾认为“这是‘五四’文学运动初期的一个主要的特性,也是一条正确的路径。
”[1]?(P2)在这里,茅盾坚定地认为对文学所持的“创作态度”的不同是新文学与旧文艺的根本区别。
他曾在《自然主义与中国现代小说》一文中说:“我们要在现代小说中指出何者是新何者是旧,唯一的方法就是去看作者对文学所抱的态度;旧派把文学看作消遣品,看作游戏之事,看作载道之器,或竟看作牟利的商品,新派以为文学是表现人生的,诉通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扩大人们的同情的。
”[4]?(P233)他始终把“反封建”的彻底程度与新文学发展的成就紧密联系在一起,他坚定地认为“反封建”活动的进行对“新文学”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对作家的创作进行具体分析评价时,茅盾流露出的则是对古代小说创作特点的排斥和否定。
明显的例子我们可以从他对朴圆的《两孝子》和利民的《三天劳工底自述》的评论中体会出来。
同时,在这些评论中,茅盾对中国古代小说创作的典型模式“章回体”表现出鲜明的否定态度并反对小说叙述语言的“文白夹杂”,而他提倡和喜爱的是流畅的白话语体和小说中能够反映人物身份和个性的活生生的对话。
浅谈中国现代文学观念
浅谈中国“现代文学观念”的形成[摘要]学术界普遍认为《中国新文学大系》的出版对“现代文学观念”的形成具有突出的贡献,但这个结论往往比较空泛,还没有深入到具体层面。
我们从三篇《小说选集·导言》入手,探索其中的文学观念,发现它们表现出四个方面的共性:一是为“新文学小说”设定了相同的起点;二是以西方文学为参照分析和评价“新文学小说”;三是对中国传统文化表现出否定或漠视的态度;四是尊重作家的个性。
这些鲜明的共性深刻揭示了“现代文学”的基本特征,促成了学术界对“现代文学”的认识和关注。
[关键词]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导言;现代文学观念;现代文学;新文学《中国新文学大系》是1935年至1936年初,由赵家璧主编、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出版发行的一套丛书,历来被认为是“中国现代文学”学科的奠基之作,对这一学科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它对“新文学”(现代文学)观念的形成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但对这种“影响”的研究,学者们多从宏观角度进行评论,而缺乏具体考察,导致结论往往大而不当。
本文以《大系·小说选集·导言》为考察对象,集中分析三篇“导言”中表现出的共性,以求揭示《大系》这套经典丛书的出版对“新文学观念”的形成所具有的突出贡献。
一、现代文学的诞生:1917年茅盾、鲁迅、郑伯奇三位编选者在三篇《小说选集·导言》中为“新文学小说”设定了相同的起点,这反映了他们相似的文学史分期意识。
茅盾在《小说一集·导言》的开头写道:“民国六年(一九一七),《新青年》杂志发表了《文学革命论》的时候还没有‘新文学’的创作小说出现”[1](P1),民国七年鲁迅的《狂人日记》被他看作新文学小说的开篇之作。
鲁迅在《小说二集·导言》的开头、郑伯奇在《小说三集·导言》的第一部分也毫无例外地把《新青年》杂志的创刊所掀起的新文化运动作为新文学孕育的文化语境,把1917年在《新青年》上发表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作为新文学的开端,他们对新文学的讨论都是以此为起点的。
中国现代文学中的艺术创作与观念创新
中国现代文学中的艺术创作与观念创新中国现代文学是中国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它涵盖了从20世纪初到现在的文学作品。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文学创作经历了许多变革和创新,不仅在艺术形式上有所突破,而且在观念上也有了新的发展。
首先,中国现代文学的艺术创作呈现出多样化的形式。
在这个时期,小说、诗歌、散文等各种文学体裁都得到了发展。
与传统文学相比,现代文学更加关注个体的内心体验和情感表达。
例如,鲁迅的小说《狂人日记》以一种独特的叙述方式描绘了主人公的精神困扰和痛苦,引起了读者的共鸣。
而在诗歌方面,北岛的《波兰的天空》以简洁而富有力量的语言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和追求。
其次,中国现代文学的艺术创作还表现出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
在这个时期,许多作家通过对传统文化的重新审视和解构,使其与现代社会相结合,形成了新的艺术形式。
例如,莫言的小说《红高粱家族》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的再现,展现了一个独特的乡村世界。
这种对传统文化的创新,不仅丰富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内涵,而且促进了文学与社会的互动。
此外,中国现代文学的观念创新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在这个时期,作家们开始关注社会现实和人性问题,通过文学作品表达对社会现象和人类命运的思考。
例如,余华的小说《活着》通过一个普通农民的命运,揭示了人类生存的困境和人性的脆弱。
这种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使中国现代文学具有了更深刻的内涵和更广泛的社会意义。
总的来说,中国现代文学中的艺术创作和观念创新是相辅相成的。
艺术创作的多样化形式为作家提供了更广阔的表达空间,而观念创新则使文学作品具有了更深刻的内涵和更广泛的社会意义。
这种创新和发展使中国现代文学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中国文学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现代文学当代文学划分范畴
现代文学当代文学划分范畴
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是两个重要的文学时期,它们的划分范畴主要基于历史和文化背景的不同。
现代文学一般指的是从 19 世纪末到 20 世纪中期的文学作品。
这个时期的文学作品通常具有现代主义的特征,强调个人主义、自由主义、现实主义和实验性。
现代文学的代表作家包括海明威、福克纳、卡夫卡、普鲁斯特等。
当代文学则是指 20 世纪中期至今的文学作品。
这个时期的文学作品通常更加多元化和复杂化,反映了当代社会的多元性和变革性。
当代文学的代表作家包括品特、马尔克斯、村上春树、莫言等。
虽然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的划分范畴存在一定的模糊性和争议性,但它们的区别主要在于历史和文化背景的不同。
现代文学强调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反映了 19 世纪末和 20 世纪初的社会变革和文化思潮。
而当代文学则更加多元化和复杂化,反映了当代社会的多元性和变革性。
总的来说,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的划分范畴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们的区别主要在于历史和文化背景的不同,以及文学作品的特征和风格的差异。
“现代文学”与“现代文学观念”
“现代文学”与“现代文学观念”现代文学是指以现代为背景,反映现代社会现象的文学作品。
这种文学作品通常以现实主义为主导,强调真实、自然和人性的描写,追求表现当代人的内心世界和现实生活的真实感受。
现代文学观念则是指人们对现代文学的理解和评价,它包括对作品的内容、风格、方法以及作家的创作理念和意图的考察与解读。
下面将从现代文学的特点、现代文学观念的形成以及现代文学的发展趋势等方面来探讨现代文学和现代文学观念的关系。
首先,现代文学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现实主义的主导地位。
现代文学以现实为基础,注重真实的反映社会生活和人的内心世界,强调作品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二是关注社会问题和人类命运。
现代文学不仅仅是情感倾诉和个体经历的陈述,更是承载了时代的委托,关注社会问题和人类命运。
三是语言的多样性和创新性。
现代文学作品常常运用多种语言形式和风格,寻求表达的多样性和创新性。
四是探索及批判现代社会文化。
现代文学试图深入探索和揭示现代社会的复杂性和问题,批判社会文化的矛盾和不足。
五是注重人性的描绘和刻画。
现代文学作品常常以人物塑造为重点,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和刻画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复杂情感。
现代文学观念的形成与现代文学的发展密切相关。
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和美国等国家发生了一系列重大的历史事件和社会变革,引发了人们对传统观念的质疑和对现代性的思考。
这种思想态势的转变也反映到了文学领域,人们开始对传统文学观念进行反思和挑战。
比如,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观念的形成就是对传统文学形式和观念的拒绝和否定。
现代主义文学强调个体的主观意识和多义性,追求新颖的题材和表现形式,以及对线性叙事模式的打破。
这种观念为现代文学的创新提供了基础。
同时,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兴起也对现代文学观念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强调文学与社会的关系,试图通过阶级分析和历史唯物主义来解读和评价文学作品。
这种思想引领了一大批现实主义文学的涌现,并且构成了现代文学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代文学”与“现代文学观念”
“现代文学”与“现代文学观念”导读:本文“现代文学”与“现代文学观念”,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在现代中国文学的“创制”过程中,“观念”的力量真是不可小视。
翻开海内外任何一本“中国现代文学史”,也许在具体问题上,比如对作家、作品的评价,对思潮、流派的判断,各自的立场不同,观点歧异,甚至针锋相对。
但透过分歧的表面追究深层的理路,却不难发现它们潜在地遵循着某种“不言而喻”的前提,并且相当自觉地将其转化为叙述历史的“元语言”。
剖析这一前提是很复杂的工作,因为它涉及到一个构造颇为精致的关于“现代性“的“话语装置”(discursiveapparatus)。
酒井直树指出:“前现代-现代-后现代的序列暗示了一种时间顺序,我们必须记住,这个秩序从来都是同现代世界的地缘政治构造结合在一起的。
现在众所周知的是,这种秩序基本上是十九世纪的历史框架,人们通过这个框架来理解民族、文化、传统、和种族在这个系统里的位置。
‘后现代’作为这个序列的最后一项是最近才出现的,但‘前现代’和‘现代’的在历史和地缘政治上配对组合却早已成为知识话语的主要的组织手段(organizingapparatus)之一。
因此,这个谜一样的第三者的出现所证明的也许不是一个阶段到另一个阶段的转移,而是我们话语范式的变化;这种变化的结果是,我们以往认为是不容置疑的历史卦嫡沃刃颍辞跋执执闹刃颍涞迷嚼丛匠晌侍饬恕保康鳎骸叭绻徊握涨跋执拖执庖慌涠裕臀薹ɡ斫狻执浴飧鍪跤铩薄!?〗在后现代的语境下,从“现代中国文学的确立”这样一个“微观历史”的侧面进入并分解这个“装置”,正是我在今后研究中希望承担的任务。
不过,首先可以明确指出的是,所谓“现代文学观念”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现代中国文学的历史叙述极端重视“现代文学观念”的作用,几乎所有的“中国现代文学史”在讨论“五四”文学革命时,都把描述的重心放在文学观念的变革上。
这样的历史叙述不单对应了梁启超关于晚清至民国社会“由器物而制度再文化”的渐次变化的论述,〖2〗作为新思潮重要组成部分的“文学革命”本身即是社会文化变革的一项显著表征;也不仅提示出林毓生描绘的“藉思想、文化以解决问题”(cultural-intellectualisticapproach)的五四思想的内在特征,〖3〗借用鲁迅的说法,“听将令”的文学必定会打上思想、观念先行的烙印〖4〗,而且更重要的是它展露了现代中国文学“创制”过程中某些可供进一步分析的“历史瞬间”,按照竹内好的看法,没有这样的瞬间,历史就不成其为历史。
大一现代文学知识点
大一现代文学知识点一、现代文学的定义现代文学是指近代以来创作并广泛传播的文学作品,通常涵盖20世纪至今。
它以对现实的反映和思考为特征,以及对传统文学形式和风格的颠覆和创新。
二、现代文学的特点1. 内容多样化:现代文学包含丰富多样的题材和题材风格,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命题材料和传统的写作方式。
2. 写作方式多样化:现代文学采用了多种写作方式和形式,如意识流、流派文学、推理小说、科幻小说等,以展现新的审美追求。
3. 个体化的叙事:现代文学重视个体的心理和内在世界的描写,探索人性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4. 具有思想性:现代文学强调思想性和批判性,对社会现象和价值观进行反思和质疑。
5. 多元文化的交融:现代文学展示了多元化的文化和民族交流,穿越了国界和文化的限制。
三、现代文学的代表作品1. 《呼啸山庄》:英国作家艾米莉·勃朗特的代表作品,以其独特的叙事结构和深刻的人物形象描写,展现了爱、欲望和复仇的力量。
2. 《了不起的盖茨比》:美国作家F·斯科特·菲茨杰拉德的代表作品,通过对20世纪20年代美国社会的描绘,探讨了金钱与爱情、成功与虚荣之间的冲突。
3. 《百年孤独》:哥伦比亚作家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代表作品,以其富有魔幻现实主义风格和复杂的家族史诗结构而闻名。
4. 《1984》: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的代表作品,通过对极权主义社会的描绘,警示了政治权力的滥用和人类自由的丧失。
5. 《骆驼祥子》:中国作家老舍的代表作品,以骆驼祥子的命运为线索,刻画了近代中国社会底层人物的生存状态和内心世界。
四、现代文学的重要概念1. 意识流:通过叙述角色的内心思想和感受,展现人物情感和心理活动的一种写作技巧。
2. 流派文学:指一批同风格的文学作品和派别,如现代主义文学、后现代主义文学等,具有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思想追求。
3. 反讽:以嘲笑、讽刺或反向的手法,揭示事物的真相或表达更深层次的意义。
初中语文现代文学知识点归纳
初中语文现代文学知识点归纳现代文学是指具有现代性特征的文学作品,是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初中语文课程也涉及到了现代文学的相关知识点。
本文将围绕初中语文现代文学知识点进行归纳,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现代文学的基本概念和重要作品。
一、现代文学的基本概念1. 现代性:现代文学的特点之一是与传统文学相对立的现代性。
现代性强调对个人、自由、民主、科学等价值的追求,作品常常表现出对社会、历史、人性等问题的关注。
2. 反叛性:现代文学常常以反叛为主题,包括对传统价值、权威、社会制度的批判和反抗。
这种反叛既体现在作品的内容上,也反映在形式上。
二、中国现代文学的兴起1. 现代文学的历史背景:中国现代文学的兴起与近代历史的变革密切相关,包括战争、政治革命、社会变革等。
这些变革激发了人们对现实问题的关注,为现代文学的出现提供了土壤。
2. 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关键阶段,以五四运动(1919年)为标志。
该运动倡导科学、民主、进步的思想,形成了一批现代文学大师,如胡适、鲁迅、茅盾等。
三、现代文学的重要作家和作品1. 鲁迅: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他以犀利的笔触和深刻的思想打破了传统文学的束缚,善于通过讽刺和批判揭示社会问题。
代表作品有《狂人日记》、《呐喊》、《阿Q正传》等。
2. 茅盾:茅盾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他的作品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风格,以农民和工人为主要题材,揭示了社会不平等和人类命运的困境。
代表作品有《子夜》、《蚀》、《春蚕》等。
3. 钱钟书:钱钟书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作家之一,他的作品以细腻的语言和深邃的思考见长,多以家庭、婚姻和人性问题为题材。
代表作品有《围城》、《谈艺录》等。
4. 余华:余华是中国当代作家,他的作品多以底层人物和历史事件为题材,以真实和生动的叙述方式展现人性的复杂和命运的无常。
代表作品有《活着》、《许三观卖血记》等。
中国现代文学中的观念与价值
中国现代文学中的观念与价值中国现代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分支,它不仅代表了中国当代文化的发展,也承载了中国人民的观念与价值观。
在这个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中国现代文学在探索和传递观念与价值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探讨中国现代文学中的观念与价值。
首先,中国现代文学在表达个体观念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传统社会中,个体主义观念并不被重视,而中国现代文学通过塑造各种各样的角色形象,展现了个体的独立思考和个人价值的重要性。
例如,鲁迅的小说《狂人日记》通过主人公的疯狂行为和独特的思考方式,探讨了传统社会对个体思想的压抑和束缚。
这种表达方式引发了读者对于个体自由与尊严的思考,推动了社会观念的转变。
其次,中国现代文学在呈现社会观念方面具有独特的价值。
中国现代社会面临着巨大的变革和挑战,而文学作为一种文化表达形式,能够反映社会的现实和问题。
例如,在余华的小说《活着》中,通过主人公的一生展现了中国农村社会的变迁和人民的苦难。
这种现实主义的描写方式,让读者深刻体会到社会的不公和人性的悲剧。
同时,这种观念的传递也引发了社会对于公平正义的思考和呼吁。
此外,中国现代文学还在传递人文关怀的观念和价值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冷漠和疏离。
而中国现代文学通过塑造人物形象和情节,表达了对于人性的关怀和探索。
例如,莫言的小说《红高粱家族》通过对于家族命运的描写,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家庭的温暖。
这种人文关怀的观念引发了读者对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思考,促进了社会的和谐与团结。
最后,中国现代文学在传承传统文化观念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拥有悠久的文化传统,而现代文学作为一种表达形式,能够将传统文化与当代价值相结合。
例如,莫言的小说《丰乳肥臀》通过对于家族历史的描写,展现了传统文化对于个体命运的影响。
这种传承传统文化观念的方式,让读者重新认识和思考传统文化的价值与意义。
综上所述,中国现代文学在观念与价值的传递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现代文阅读掌握现代文学的核心知识
现代文阅读掌握现代文学的核心知识现代文学是指20世纪以来产生的文学作品,是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掌握现代文学的核心知识对于提高阅读能力和理解现代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现代文学的定义、特点和代表作品三个方面介绍现代文学的核心知识。
一、现代文学的定义现代文学是指20世纪以来的文学作品,与古代文学、近代文学相对应。
它在艺术形式、题材内容和创作思想上都与古代文学有所不同。
现代文学更注重表现现实生活,关注人类内心世界的复杂思想情感,以及对社会问题的触动和反思。
二、现代文学的特点1. 现实主义倾向:现代文学作品通常反映现实社会,注重真实性和客观性。
它试图通过揭示社会问题和人类内心的挣扎,引起读者对现实的关注和反思。
2. 多样化的创作方法:现代文学摒弃了传统文学的刻板模式,更加注重个性化和多样化的创作方法。
例如,采用流畅的语言风格,运用意象和象征手法,以及多样的叙述结构等。
3. 剖析人性和思想内核:现代文学作品常常通过对人类内心世界的探索,揭示人性的复杂性和思想内核。
它具有强烈的思想性和哲学性,通过角色的心理刻画和对世界的思考,引发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4. 反映社会变革:现代文学作为一个重要的社会文化现象,不仅关注个人内心世界,也重视对社会现象和社会变革的反映。
它反映了社会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变革和冲突,具有深刻的社会批判意味。
三、代表作品推荐1. 《红楼梦》:这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也被称为“双宋四大名著”之首。
它以细腻的人物刻画和复杂的情节表达了封建社会家族史诗般的兴衰和人性的悲壮。
尤其是对于人情世态、婚姻制度和家族伦理等方面的揭示,具有深刻的社会洞察力。
2. 《1984》:这是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的政治讽刺小说。
小说通过对一个极权主义社会的描写,剖析了政府监控、媒体控制和个人权利被剥夺等问题。
它具有深刻的政治思想和对人类自由的警示。
3. 《骆驼祥子》:这是中国作家老舍的长篇小说,也被誉为现代中国文学的杰作之一。
最新-现代文学与现代文学观念 精品
“现代文学”与“现代文学观念”在现代中国文学的创制过程中,观念的力量真是不可小视。
翻开海内外任何一本中国现代文学史,也许在具体问题上,比如对作家、作品的评价,对思潮、流派的判断,各自的立场不同,观点歧异,甚至针锋相对。
但透过分歧的表面追究深层的理路,却不难发现它们潜在地遵循着某种不言而喻的前提,并且相当自觉地将其转化为叙述历史的元语言。
剖析这一前提是很复杂的工作,因为它涉及到一个构造颇为精致的关于现代性的话语装置。
酒井直树指出前现代-现代-后现代的序列暗示了一种时间顺序,我们必须记住,这个秩序从来都是同现代世界的地缘政治构造结合在一起的。
现在众所周知的是,这种秩序基本上是十九世纪的历史框架,人们通过这个框架来理解民族、文化、传统、和种族在这个系统里的位置。
‘后现代’作为这个序列的最后一项是最近才出现的,但‘前现代’和‘现代’的在历史和地缘政治上配对组合却早已成为知识话语的主要的组织手段之一。
因此,这个谜一样的第三者的出现所证明的也许不是一个阶段到另一个阶段的转移,而是我们话语范式的变化;这种变化的结果是,我们以往认为是不容置疑的历史?跤铩薄!?〗在后现代的语境下,从现代中国文学的确立这样一个微观历史的侧面进入并分解这个装置,正是我在今后研究中希望承担的任务。
不过,首先可以明确指出的是,所谓现代文学观念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现代中国文学的历史叙述极端重视现代文学观念的作用,几乎所有的中国现代文学史在讨论五四文学革命时,都把描述的重心放在文学观念的变革上。
这样的历史叙述不单对应了梁启超关于晚清至民国社会由器物而制度再文化的渐次变化的论述,〖2〗作为新思潮重要组成部分的文学革命本身即是社会文化变革的一项显著表征;也不仅提示出林毓生描绘的藉思想、文化以解决问题-的五四思想的内在特征,〖3〗借用鲁迅的说法,听将令的文学必定会打上思想、观念先行的烙印〖4〗,而且更重要的是它展露了现代中国文学创制过程中某些可供进一步分析的历史瞬间,按照竹内好的看法,没有这样的瞬间,历史就不成其为历史。
现代文学思想
现代文学思想现代文学思想是指在当代社会背景下产生和发展的文学思潮和观念。
它与传统文学思想相比,展现出新的创作风貌和价值追求。
现代文学思想的出现,反映了社会变革和文化进步的特点,对于我们深入了解当代文学的内涵与特点,具有重要的意义。
现代文学思想的核心之一是反叛精神。
这种精神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文艺运动中达到顶峰,代表作家如法国的纪德、德国的加缪等,他们通过文字表达对社会道德、官僚主义等现象的质疑和批判,以及对自由、个性的追求。
他们敢于挑战权威,敢于揭示社会黑暗面,使文学产生了强烈的审美冲击和社会意义。
这种反叛精神体现了当时社会的不满和动荡,也使现代文学思想具有了新的内涵与表现形式。
另一个重要的现代文学思想是人性的探索。
现代文学深入开掘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对人类的欲望、思维、情感进行深入剖析。
在这方面,弗洛伊德的心理学理论对文学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作家们通过描绘人物内心的动态和痛苦,探索人类的心理深处,使作品更加真实、感人。
另外,由于科技进步和社会变革,现代人常常感到困惑、孤独和迷茫,因此,现代文学作品对人的存在意义和真实性等问题进行了深刻思考和反思。
同时,现代文学思想还关注社会问题和历史思考。
比如,20世纪初的现实主义文学追求真实、客观,关注社会底层人物和人民生活,而马克思主义文学思想则关注阶级斗争和社会变革。
此外,战争、恐怖主义、人权等问题也成为现代文学中反映现实的重要内容。
现代文学作品通过对社会问题的揭示和思考,唤醒了人们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思考,进一步丰富了文学的内涵和功能。
在当代,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传媒技术的普及,芸芸众生多样化的生活和思想意识也反映在文学创作中。
这种多元文化的浸润给文学注入了新的血液。
现代文学思想强调个体的多样性和平等性,鼓励不同民族、不同性别、不同身份的人发表自己的声音,并探索其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
同时,跨文化的交流促使文学融合多元元素,使其在国际舞台上更加多彩和有趣。
现代文学中的文化与价值观念
文化融合:现代文学中的文化与 价值观念相互融合,形成了独特
的文学风格
文化背景:现代文学反映了当 时的社会风貌和文化氛围
代表作品:现代文学中有很多作 品都体现了文化与价值观念的融
合,如《呐喊》、《彷徨》等
现代文学对文化与价值观念的传承与创新
现代文学中的传 统文化元素:如 神话、传说、历
史故事等
现代文学中的价 值观念:如自由、
文化融合:现代文学中的文化与 价值观念相互交融,形成了独特
的文学风格
文化背景:现代文学诞生于20世 纪初,受到西方文化和价值观念 的影响
代表作品:如鲁迅的《狂人日 记》、郭沫若的《女神》等,都
体现了文化与价值观念的交融
文化与价值观念在现代文学中的体现
价值观念:现代文学中的价值观 念反映了作者的人生观、价值观 和世界观
平等、民主、科 学等
现代文学对传统 文化的传承:通 过文学作品展示 传统文化的魅力
和价值
现代文学对价值 观念的创新:通 过文学作品表达 新的价值观念和
思考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05
现代文学中文化与价值 观念的冲突与调和
文化与价值观念的冲突表现
文化传统与现代观念的冲突:如传统家庭观念与现代个人主义之间的冲突 地域文化差异:不同地区的文化差异可能导致价值观念的冲突 社会阶层差异:不同社会阶层的价值观念可能存在冲突 文化融合与创新:在文化融合过程中,不同文化之间的价值观念可能产生冲突
现代文学中的文化冲突: 不同文化背景、价值观念
的碰撞与融合
调和的方式:通过文学创 作,展现不同文化、价值
观念的调和与共融
调和的效果:促进社会和 谐,增强文化认同感
高中语文教案:探究现代文学的内涵
高中语文教案:探究现代文学的内涵一、现代文学的内涵介绍现代文学是指20世纪初以来产生的文艺作品,它具有时代性、个性化和多元化等特点,反映了社会的变革与人民精神生活的日益丰富。
探究现代文学的内涵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文学作品背后隐含的意义,更能使他们培养对于人类共同命运及时代发展变迁的思考与感悟。
二、现代文学与传统文学比较1.主题内容:现代文学更加注重表达时代思潮、人类命运等大问题,强调对社会现实和人生体验的关注;而传统文学则强调道德教育、行为规范等方面。
2.表达形式:现代文学常常采用流派混合、多样性创新等方式进行表达,如超写实主义、自由诗体等;而传统文学更偏向于古典修辞手法和规范结构。
3.观念价值:现代文学跳出传统框架,包容多元观念和价值取向,呈现出更加宽广的作品内容;而传统文学则更多地依托于宗教信仰和道德规范。
三、现代文学的主要流派1.现实主义文学:现实主义强调以事实为基础,反映真实生活中的人物形象、社会问题和历史事件等。
如鲁迅的《狂人日记》、冰心的《雨巷》等作品。
2.自由诗体:自由诗体摒弃传统的格律和韵律,注重表达个体内心情感及瞬间碎片化的生活状态。
如北岛的《莲花》、余光中的《山东人张宝剑留美求学十载有感作》。
3.超写实主义:超写实主义倡导逼真描述与艺术再造相结合,强调通过夸张放大或幻想手法展示现实世界之外更深层次意识。
如郭敬明的《小时代4:灵魂尽头》。
四、探究现代文学的内涵方法1.解读题目与结构:从作品标题和篇章结构入手,分析作者传达给读者的信息。
2.审视人物形象与刻画技巧:从人物形象出发,思考作者对于这些人物角色选择的目的与对于时代背景的回应。
3.分析叙事视角与立意:深入分析作品的叙述视角、态度以及立意,探寻作者要表达的内在思想。
4.挖掘符号象征与隐含主题:观察作品中出现的各种符号象征,通过对意象语言和隐喻的解读揭示作者想传达的更深层次主题。
五、教学活动设计1.小组讨论:将学生分为小组进行讨论,就某一篇现代文学作品进行研读并发表个人看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文学”与“现代文学观念” 在现代中国文学的创制过程中,观念的力量真是不可小视。
翻开海内外任何一本中国现代文学史,也许在具体问题上,比如对作 家、作品的评价,对思潮、流派的判断,各自的立场不同,观点歧异,甚 至针锋相对。
但透过分歧的表面追究深层的理路,却不难发现它们潜在地遵循着某 种不言而喻的前提,并且相当自觉地将其转化为叙述历史的元语言。
剖析这一前提是很复杂的工作,因为它涉及到一个构造颇为精致的关 于现代性的话语装置。
酒井直树指出前现代-现代-后现代的序列暗示了一种时间顺序,我 们必须记住,这个秩序从来都是同现代世界的地缘政治构造结合在一起的。
现在众所周知的是,这种秩序基本上是十九世纪的历史框架,人们通 过这个框架来理解民族、文化、传统、和种族在这个系统里的位置。
‘后现代’作为这个序列的最后一项是最近才出现的, 但‘前现代’和‘现代’ 的在历史和地缘政治上配对组合却早已成为知识话语的主要的组织手段 之一。
因此,这个谜一样的第三者的出现所证明的也许不是一个阶段到另一 个阶段的转移,而是我们话语范式的变化;这种变化的结果是,我们以往 认为是不容置疑的历史 卦嫡 沃刃颍 辞跋执 执 闹刃颍 涞迷嚼丛匠晌侍饬恕保 臀薹 ɡ 斫狻 执康鳎骸叭绻徊握涨跋执拖执庖慌涠裕浴 飧鍪跤铩薄!?〗在后现代的语境下,从现代中国文学的确立这样一个微观历史的侧面进入并分解这个装置,正是我在今 后研究中希望承担的任务。
不过,首先可以明确指出的是,所谓现代文学观念在其中发挥了重要 的作用。
现代中国文学的历史叙述极端重视现代文学观念的作用,几乎所有的 中国现代文学史在讨论五四文学革命时,都把描述的重心放在文学观念的 变革上。
这样的历史叙述不单对应了梁启超关于晚清至民国社会由器物而制 度再文化的渐次变化的论述,〖2〗作为新思潮重要组成部分的文学革命 本身即是社会文化变革的一项显著表征;也不仅提示出林毓生描绘的藉思 想、文化以解决问题-的五四思想的内在特征,〖3〗借用鲁迅的说法,听 将令的文学必定会打上思想、观念先行的烙印〖4〗,而且更重要的是它 展露了现代中国文学创制过程中某些可供进一步分析的历史瞬间,按照竹 内好的看法,没有这样的瞬间,历史就不成其为历史。
〖5〗实际上,作为现代中国文学历史叙述的依据的现代文学观念同 时构成了它的合法性基础,两者互相生产、互相支援,形成了一条锁闭而 完整的权威历史话语链,离开了权威历史话语的阐释,我们得不出关于这 段历史的其它结论。
众所周知,现代中国文学自诞生之日起就被称为新文学,但仍需追问 的是,它何以为新,即建立新文学的合法性基础何在。
如此提问的意义在于,它不仅是在和所谓旧文学相对立的意义来界定 新文学,而且要求新文学于当下显示出面向未来的特征。
1920 年 1 月,周作人在一篇题为《新文学的要求》的讲演中,引人注 目的两次使用了现代的概念,他认为人性的文学和人类的文学是现代文学 最重要的品格,也是新文学需要努力的方向。
〖6〗这意味着新文学并不必然地拥有成为现代文学的优先权,倘若 它要证明自己天然地拥有优先权,就必须显示出未来发展的方向和现代文 学的品格紧密相关,甚至合二为一。
这是一种典型的现代性态度,福科在分析启蒙和现代性的关系时指出 启蒙的分析 ──把历史规定为人类向成人状态的过渡 ── 把当代现实与整个 的运动和它的基本方向联系起来。
但是,与此同时,它表明,在这个特定的历史时刻,每个个人是怎样 以一种特定的方式对整个过程负责。
〖7〗在他的分析中,启蒙即是一种现代性态度,个人的存在和工作 的意义是同他所存在的特定的时刻──现代──相联系的,而这种联系与对整 体历史及其通 ? 蛱囟 康牡墓 痰姆此季哂心谠诠亓 S纱送贫 ? 新文学的存在意义同样在于它和尚待争取的现代文学品格之间的关系,这一关系 既是未来走向的,又是尚未决定的,因此在当时更多是作为一个问题而存 在。
这个问题自五四以来就一直困扰着新文学,在一般认为新文学已取得 文坛稳固地位的 1926 年,梁实秋依然担心新文学日久气衰,仍回复于稳 固的基础之上。
〖8〗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还是需要服从启蒙方案的设计,首 先是观念思维的变革。
正像康德在《回答一个问题什么是启蒙?》中将思维方式的真正变革 当作启蒙的中心环节一样,〖9〗梁实秋在讨论现代文学的任务时,明确 提出我以为中国文学之最应改革的乃是文学思想,换言之,即是文学的基 本观念,文学是甚么?文学的任务是甚么?中国过去对这些问题是怎样解 答的?我们现在对以前的解答是否满意?如不满意应如何修正?这些问 题我以为应该是新文学运动的中心问题。
〖10〗不过他的倡导仍然停留在理论研究上,没有落实到具体的、可 供操作的层面。
到了 1935 年,良友图书公司出版十卷本《中国新文学大系第一个十 年 1917—1927》,来为伟大的十年间作一历史定位,才算是第一次以回顾 和总结的方式较圆满地回答了上述的追问。
当时上海的大型刊物《文学》发表《最近的两大工程》一文,把它与 郑振铎主编的《世界文库》并列《大系》固然一方面要造成一部最大的‘选 集’,但另一方面却有保存‘文献’的用意。
《新文学大系》虽是一种选集的形式,可是它的计划要每一册都有一 篇长序二万字左右的长序,那就兼有文学史的性质了。
这个用意是很对的。
不过是因为分人编选的缘故,各人看法不同,自然难免,所以倘若有 人要把《新文学大系》当作新文学史看,那他一定不会满意。
然而倘使从这部巨大的 ‘选集’中窥见‘ 新文学运动 ’的第一个十年的文坛全貌,那么倒反因为是分人编选的缘故,无形中成了无所不有,或许他 一定能够满意。
《新文学大系》的编辑计划也是近年来少有的伟大企图,全书十册…… 开头还有蔡元培先生一篇颇长的总序。
倘使拿戏班子来作比喻,我们不妨说《大系》的 ‘角色’是配搭得匀称 的。
〖11〗人们也许很难理解,在政治、文化和文学立场急剧分野的三十 年代,位居于左、中、右不同阵营的作家,比如胡适、周作人、鲁迅、茅 盾、阿英和郑伯奇,怎么可能如此轻易地跨越态度的畛域,聚集在一项共 同的事业上?当然不能简单地把原因归结在良友图书公司和它的年轻编 辑赵家璧的神通广大上。
问题在于这项共同的事业并没有弥合他们之间的分歧,在公司出于广 告目的要求撰写的编选感想中,郁达夫和郑伯奇仍然继续打着关于伟大作 品的笔战,周作人则皮里阳秋地捎带了几句左翼文人对小品文的批评我觉 得文就是文,没有大品小品之分。
〖12〗但分歧又不妨碍他们为编选大系走到一起来,这意味着分歧的 背后还存在某种更高准则的制约。
赵家璧在为大系写的出版前言中说得很清楚在国内一部分思想界颇 想回到五四以前去的今日,这一件工作,自信不是毫无意义的。
〖13〗汪晖早在八十年代末就曾指出‘五四’启蒙运动是由千差万别、 相互矛盾的思想学说构成的,然而作为一个统一的历史运动,它实际上必 须找到一种基本的精神力量或情感趋向,从而使得各种纷纭复杂的思想学说获得某种‘历史同一性’。
一切对启蒙运动的历史叙述,都必须在这种‘历史同一性’基础上进行,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找到打开各别学说和思想原则之迷宫的通道,才不至 于在观念的大杂烩中不知所措正象他的研究所显示的,五四启蒙运动缺乏 像欧洲启蒙运动那样统一的方法论基础,缺乏内在的历史和逻辑的前提, 但事实上却又形成了一个共同的新文化运动和新文 学运动。
其中的缘由即在各种理论矛盾之中仍然保持着的内在统一性乃是一 种‘基本态度’,这种同一性不存在于各种观念的逻辑联系之中,而是存在 于纷杂的观念背后,存在于表达这些相互歧异的观念的心理冲动之中,也 即存在于思想者的态度之中。
〖14〗对这一态度最鲜明的表达莫过于胡适,他在总结这两三年新思 潮运动的历史的《新思潮的意义》中说据我个人的观察,新思潮的根本意 义只是一种新态度。
这种新态度可叫做‘评判的态度’。
评判的态度, 简单说来, 只是凡事要重新分别一个好与不好……尼采说 现今时代是一个‘重新估定一切价值’的时代。
‘重新估定一切价值’八个字便是评判的态度的最好解释。
〖15〗汪晖相当敏锐地发现这种态度最重要的特征是它的对象性,但 它指向对象的是价值判断,而非结构分析。
〖16〗那么评判好坏,估定价值,它的标准从哪里来?1919 年 1 月, 陈独秀在《新青年》6 卷 1 号发表《本志罪案之答辩书》,指出传统社会非难本志的,无非是破坏孔教,破坏礼法,破坏国粹,破坏贞节,破坏旧 伦理忠孝节,破坏旧艺术中国戏,破坏旧宗教鬼神,破坏旧文学,破坏旧 政治特权人治,这几条罪案。
他声称这种破坏背后蕴涵了共同的价值标准,只因为拥护那德莫克拉 西和赛因斯两位先生,才犯下这几条滔天的大罪,要拥护德先生,便不得 不反对孔教、礼法、旧伦理、旧政治。
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
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在陈独秀的表述中,文学占有特别重要的位置,它和德先生与赛先生 的内在关联藉着反对旧文学得以表达,同时又隐含着更深的一层意思在科 学和民主的共同催生下新文学才?靡缘 岢龅闹 摹叭 笾饕濉毕嘁恢拢 U夂退 凇段难 Ц 锩 邸分刑霸煌频沟褡恋陌 ②牡墓笞逦难 钠陶诺墓诺湮难 ㄉ栊孪实牧ㄉ杵揭椎氖闱榈钠矫裎难 В 辉煌频钩赂 ⒊系男词滴难 В 辉煌频褂鼗薜募枭纳搅治难ㄉ杳髁说耐ㄋ椎纳缁嵛难 А 薄!?7〗可问题在于当时的人们对科学和民主的理解差异极大,就单 纯的学理而言,根本无法形成统一的立场,更何况把科学和民主的原则运 用到文学领域还需要一系列复杂的中间环节。
在胡适对文学改良八不主义的呼唤中,在周作人对人的文学和平民文 学的吁求里,〖18〗我们的确隐约可以听到科学和民主的回音,但这回音 夹杂在对传统文学堕落、非人和贵族化的斥责声中,含混难辨,依然是意 向性的态度,而非明确化的标准。
由此看来,仅仅透过对现象的剖析还难以把握现代文学观念的演衍幻化,尚需进一步推究现象背后的内在结构方式。
从《文学改良刍议》、《文学革命论》,到《人的文学》、《平民文 学》,新文学的理论创制者们似乎在自觉地运用一种否定式的论证方法和 修辞策略,最典型的就是胡适的八不主义。
尽管八不主义的提出是否受到了美国著名意象派诗人庞德的《几个 不》’的影响,还是一个未有定论的问题,〖19〗但胡适宣称我主张的文学 革命, 只是就中国今日文学的现状而论, 和欧美的文学新潮流并没有关系, 〖20〗虽是有意为之,却并非言之无据。
因为八不主义立论的基础即是对中国传统文学的批判,更不用说那种 以说不的方式明确表达的否定意向。
如果离开了它的批判和否定对象,我们很难想象所谓新文学是如何建 构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