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政策终结与周期 习题

合集下载

第九章--公共政策终结

第九章--公共政策终结

第四节 中国公共政策终结
一、公共政策中介的未来发展对策
LOGO
适当利益补偿;
公开政策评估结果,积极争取支持力量;
旧政策与新政策并行出台;
折中妥协; 适当运用强制力推行; 加强法制建设,为政策终结提供法律保障; 正确处理好政策终结与政策稳定、政策发展
的关系。

谢!
短命的免费政策
公共政策学
第九章 公共政策终结


政策终结概述
LOGO
1
2 3 4
政策终结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政策终结的策略
中国公共政策终结
第一节 政策终结概述
一、政策周期
LOGO
制定 终结
执行 评估
政策制定是核心;政策执行是关键;政策评 估是对政策方案合理性的最具权威的检验; 政策终结则是一个旧周期的结束。
第一节 政策终结概述
第一节 政策终结概述
五、政策终结的障碍
LOGO
1. 组织结构的惯性;
2. 抵制终结的联合影响;
3. 法律上的障碍;
4. 政策终结的代价;
5. 社会公共舆论的压力;
6. 理念和信念上的问题。
第二节 政策终结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政策终结的必要性
LOGO
1. 政策终结有利于节约政策资源;
2. 政策终结有利于提高政策效率;
短命的免费政策
LOGO
广州市市政府6日晚宣布:从11月8日(周一) 起,全市取消免费乘坐地铁、公交和过江轮渡的 优惠措施,改为发放交通补贴。具体措施如下: 一、8日零时开始,广州市公共交通地铁和公交 (包含轮渡)以及地铁广佛线恢复实施付费乘坐 ;二、广州十区、两个县级市的户籍家庭以及在 广州居住半年以上的外来人口家庭每户补贴150 元,集体户口每人补贴50元;三、亚运、亚残运 会期间,亚运注册人员、志愿者、持票观众仍可 免费乘坐公共交通。

第九章政策终结

第九章政策终结

近10年来,政策终结成为政策科学研究的一个热点. 《国际公共行政学》杂志1997年的一期讨论政策终结, 名为《公共政策和组织终结》的专刊上. 我国活跃的学者有:陈振明、林元苍、聂元军、詹国彬、苌 凤水等。
(一)政策终结的定义、内涵、方式、类型
(二) 政策终结的障碍与策略的简述
1、 政策终结的定义相关
2. 现存机构的持续性。政策执行机构有如其 他社会政治组织一样,都具有寻求生存和 自我扩张的本性,哪怕它已经无事可做, 没有再存在的必要,情况也一样。这就给 政策终结带来很大的困难。机构的持续性 表现在三个方面:(1)机构的惯性; (2)机构的生命力;(3)机构的动态适 应性。
燃油费改税改革难点之一:30万征稽员难安排 /show/fdgrlb22hRX3Pp1X.html
总 结
——力场分析:政策终结的可行性从力场 分析角度看,就在于通过对这两种力量的分 析,而如何使得政策终结的的推力大于政策 终结的阻力,以促使那些过时的、多余的、 无效的政策终结。
二、政策终结的可行性因素分析----三维的角度
(一)从宏观上分析——政策环境
经济与政治的关系
政治意识形态的变化 行为理论的变化
6. 社会舆论的压力。通过报纸、刊物、 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介所形成的社会 舆论,不能不对政策终结产生影响。 西方国家称社会舆论为与立法、行政、 司法并立的“第四种权力”。如果某 一项需要终结的公共政策受到舆论的 广泛支持,无疑会受到极强的阻力。
7. 高昂的成本。政策终结高昂的成本也 是影响政策终结实施的一个关键因素。 政策终结的成本有两种:一是现有政 策的沉淀成本;二是终结行为本身要 付出的成本。现行的政策或组织机构 已经投入了巨额成本但没有得到回报, 政策决策者面对投入的沉淀成本,往 往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

财务管理:政策终结与周期

财务管理:政策终结与周期
治 经济等因素的变化,做到废、立、改并 举,及时准确地用的政策来取代旧的政策, 以发挥政策应有的功能与作用,来推动经济 的发展 维护政治的稳定 促进社会的进步。
▪ 影响政策周期的因素 ▪ 目标 ▪ 环境 ▪ 难度
▪ Ⅱ.研究的目的、意义 及改善
▪ 目的
▪ 缩短周期.在符合客观,科学的规律前提下, 研究各阶段的政策,尽可能缩短其周期,降低 成本,提高效益.
促进政策终结的有效途径(一)
美国学者罗伯特·贝恩在《如何终结公共政策中提 出了十二项忠告堪称经典: (1) 推迟新的受惠者。 (2) 扩大政策支持者的范围。 (3) 把焦点放在政策的危害性上。 (4) 不要妥协。 (5) 吸收局外人作为终结者。 (6) 避免立法表决。
(7) 不要侵犯立法机关的特权。 (8) 利用意识形态的转变来证明危害。 (9) 接受短期内增加的代价。 (10) 提倡采用而不是终结。 (11) 只终结必要的部分。 (12) 别放试探性气球。
▪ 经济上总体特征 ▪ 政策上总体特征 ▪ 成因
▪ 国情的现实性 ▪ 领导人发展目标的主观性
▪ 应对策略
▪ 加强学习,提高对经济周期波动规律的认识 ▪ 利用科技,分析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因素 ▪ 采取措施应对我国的经济周期波动 ▪ 标本兼治,制度构建与道德重塑并举
▪ 博采众长,正确处理传统经验和西方文明的 关系
▪ 政策周期:政策经过制定——执行——评 估——监控——终结这几个阶段后形成一个 周期; 这表明:新的政策往往不是凭空产
生的,它往往是原有政策的延续,是为了适 应新情况而对原政策加以修改或调整,从而 形成政策的一个新周期,实现新老政策的交 替循环。——陈振明《政策科学》
▪ 本质 :政策之间的置换。即;根据社会 政

公共政策自学考试笔记第九章

公共政策自学考试笔记第九章

第九章公共政策的持续、终结与周期 第⼀节公共政策的变动 1、政策均衡指的是所有政策要素、政策关系维持⼀定的情况的状态,政策供给适应政策需求,⼈们对既定的政策安排和政策结构处于⼀种满族或满意状态,因⽽⽆意也⽆⼒改变现⾏政策。

354 2、政策均衡的特征:①政策均衡意味着社会⼒量对⽐的势均⼒敌;②政策均衡意味着政策具有⾼度的合法性;③政策均衡意味着政策体系内外的协调均衡;④政策均衡状态是⼀种动态的平衡状态。

3、政策持续泛指⼀个处于均衡状态的现⾏政策有原来的执⾏机构按照既定的⽅式沿着既定的⽅向继续得以实⾏。

4、政策持续的具体原因:①公共政策所指向的问题仍未解决;②既得利益者的利益均衡;③⽬标具有长期性;④执政者的长期稳定。

5、政策持续的积极效果:①政策的持续有助于将决策者的思想贯彻到底,从⽽取得实效。

②政策的持续有助于保持社会和政治的稳定。

③政策的持续可以有效地降低政府的成本。

6、政策持续的消极结果—政策僵化指的是⼀项长期存在、没有及时予以终结的政策,在发展变化了的环境下,继续得以执⾏,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反⽽成为解决问题的阻⼒和障碍。

7、政策变动的两种类型:①断裂型。

②渐进调整型。

8、断裂型政策变动的含义:意味着原政策的中断或终⽌,它可能被废除,也可能通过创新,使原政策的部分或全部终结。

9、政策调整的含义:是指对实施过程中的政策作出某些必要的补充或删减,修订或修改,调整或更新,使其更加完善和科学。

10、政策调整的基本内容:①主题调整。

②客体调整。

③⽬标调整。

④⽅案调整。

⑤关系调整。

11、政策调整中的突出因素主要有:①决策者的价值去向。

②政策环境。

③政策资源。

12、政策调整的本质特征:是渐进性的。

13、绝⼤多数政策变动遵循渐进调整路线的原因:①利益钢性的限制。

②现⾏政策的制约。

③公共意志的趋中。

④变⾰成本的约束。

⑤⼈类理性的局限。

⑥社会稳定的需要。

第⼆节政策终结 1、政策终结的含义:是公共政策的决策者通过对政策进⾏审慎的评估后,采取必要的措施,以终⽌那些过时的、多余的、不必要的或⽆效的政策的⼀种⾏为。

宁骚《公共政策学》八、九、十章真题练习

宁骚《公共政策学》八、九、十章真题练习

宁骚《公共政策学》八、九、十章真题练习八、九、十章真题练习一单选题1.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政策评估,即建立在评估基础上的一种权力行为,指的是()A 正式评估B 内部评估C 政策监控D 非正式评估2.公共政策评估总结阶段的主要任务之一是()A 确定评估对象B 作出评估结论C 制定评估方案D 准备评估条件3.政策持续的一个可能的消极后果是()A 政策终结B 政策断裂C 政策僵化D 政策走样4.政策调整的本质特征是()A 激进性的B 突变性的C 周期性的D 渐进性的5.当代公共政策分析的主流是()A 定量分析B 超理性分析C 定性分析D 辩证分析6.公共政策终结的对象中最难终结的是()A 功能B 组织C 政策D 计划7.将政策评估分为内部评估和外部评估的依据是()A 评估机构在政策活动中的范围B 政策议程C 评估组织和人员属于政策内部或外部D 政策评估在政策活动中的阶段8.政策成本评估就是评估政策投入与产出之间的()A 比例关系B 叠加关系C 扩散关系D 互动关系9.在公共政策评估的内容中,评估政策目标得以实现的程度属于()A.政策成本评估B.政策效益评估C.政策影响评估D.政策价值评估10.以实施监控的时间先后为标准,可将公共政策监控分为()A.预防性监控、过程性监控和结果监控B.经常性监控和引发性监控C.直接监控和间接监控D.单方面监控和抗辩性监控11.由萨巴提尔等人提出来的公共政策变动的模式是()A.周期型B.Z字形C.学习型D.移植型12.公共政策调整过程所必须遵循的首要原则是()A.实事求是原则B.渐进调整原则C.追踪反馈原则D.利益整合原则13.政策对象的变化或政策衡量指标上的变化,如根据年龄转变为根据收入确定政策受益对象的政策接续形式是()A.线性接续B.非线性接续C.政策合并D.政策部分终结14.从知识的层面来看,可以观察、感知或以数据呈现出来的知识,如统计数据、调查结果等属于()A.原理知识B.事实知识C.技能知识D.人际知识15.当代政策评估的类型呈现出的一个突出特点是()A 多样化B 单一化C 简单化D 一元化16.评估政策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比例关系属于公共政策评估内容中的()A.政策影响评估B.政策效益评估C.政策价值评估D.政策成本评估17.不属于政策评估价值标准的内容的是()A.社会生产力的发展B.社会公正C.政策效率D.社会可持续发展18.从外部动力来看,政策创新的直接动力是()A.经济制度和体制的变革B.民众诉求C.政策主体变革的愿望D.政策本身的要求19.为了适应形势的变化,在遵循政策目标的前提下突破原有的政策框架,或者撤旧换新,或者从无到有,对现行政策的局部内容进行调整的公共政策调整形式是()A.政策的增删B.政策修正C.政策的更新D.政策的接续20.在公共政策终结的对象中,终止由政策执行而带来的某种或某些服务称为( )A.功能的终结B.组织的终结C.政策的终结D.计划的终结21.知识不同于其他物品,它可以重复使用且不会因为使用者多少或使用频率高低而出现任何销蚀与损耗。

陈振明《政策科学—公共政策分析导论》(第2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第十章 政策终结与周期 【圣才出品

陈振明《政策科学—公共政策分析导论》(第2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第十章 政策终结与周期 【圣才出品

第十章政策终结与周期1.解释政策终结和政策周期的概念。

答:(1)政策终结的概念政策终结是政策决策者通过对政策或项目进行慎重的评估后,采取必要的措施,以中止那些过时的、多余的、不必要的或无效的政策或项目的一种政治(或政策)行为。

政策终结有三个特征:①强制性。

一项政策的终结总是会损害一些相关的人、团体和机构的利益,遇到强烈的反抗,因此,往往靠强制力来进行。

②更替性。

政策终结意味着新旧政策的更替,是政策连续性的特殊表现。

③灵活性。

政策终结是一个复杂而又困难的工作,必须采取审慎而又灵活的态度,处理好各种动因和关系(2)政策周期的概念政策周期是指政策经过制定—执行—评估—监控—终结这几个阶段后形成的一个周期;同时它还表明,新的政策往往不是凭空产生的,常常是原有政策的延续,是为适应新情况而对原政策加以修改调整,从而形成政策的一个新周期,实现新老政策的交替循环。

2.简述政策终结的种类、方式与作用。

答:(1)政策终结的种类①功能的终结即终止由政策执行所带来的某种或某些服务。

在政策终结的所有内容中,以功能的终结最难。

②机构的终结伴随着政策终结进行的机构缩减或撤销就是机构终结。

有些机构是专门为某项政策而设立的,随着政策的终止,机构也随之撤销;有些机构往往同时承担着多项政策和功能,某项政策的终止不足以导致机构的撤销。

③政策本身的终结政策本身的终结所遇到的阻力较小。

这是因为,就某项具体政策而言,其目标比较单纯,政策更改的成本远比功能转变、组织调整要少得多,因而容易得到实际部门的认可。

再加上政策的可选择性较大,也使得政策本身的终结在操作上比较容易实现,不像机构终结那样受到多方面的牵制和约束,不容易操作,实行起来步履维艰。

④项目的终结即政策的具体项目以及执行措施的终结。

在所有终结内容中,项目的终结是最容易达成的。

因为具体项目以及执行措施与实际问题连接,结果好坏或影响怎样有目共睹,容易达成共识。

(2)政策终结的方式①政策废止即直截了当地宣布一项政策的废止。

第九章 政策终结与政策周期

第九章 政策终结与政策周期

3. 行政机关的联盟。 执行某项政策而获既得利益的行政机关,往往会在政策面
临终结时结成联盟,共同反对政策终结。这些反对终结的行
政机关,一方面会要求其内部成员齐心协力共同抵制终结; 另一方面则互相团结、拉拢和接近政府内外有影响的人士抵 制终结。 4. 利益集团的阻碍。 由于公共政策大多涉及利益与价值的分配,因而各利益集 团必然千方百计地努力影响公共政策。当政策终结迫在眉睫
●政策终结的种类与方式
●政策终结的障碍和终结的策略
●政策周期的内涵与意义
●政策周期与经济发展周期的关系
§1. 政策终结
一、政策终结概述
政策监控和政策终结的过程视为一个政策周期
政策周期理论认为:政策制定、政策执行、政策评估、
1. 什么是政策终结
政策决策者通过对政策进行慎重的评估后,采取必要的 措施,以终止那些过时的、多余的、不必要的或无效的政策 的一种行为。政策终结发生在政策评估之后,是人们主动进 行的,是提高政策绩效的一种政策行为。政策终结不仅代表 旧政策的结束,而且象征着新政策的开始。 如下三种情况都可以看作政策终结:(1)政策使命的 结束;(2)失误政策的废止;(3)稳定的长效政策转化 为法律。
四、政策终结的策略 1. 重视说理工作,消除人们的抵触情绪。 为确保政策终结的顺利进行,政策决策者首先应该重视 做好说理工作,消除人们的抵触情绪,提高人们的思想认识。
2. 旧政策终结与新政策出台并举,缓和政策终结的压力。
人们一般都不愿意看到政策终结, 然而人们一般很少会 立刻反对一个新的、较佳政策的出台。因此,为了缓和政策 终结的压力,可以采用新政策出台与旧政策终结并举的方法, 及时地采用新政策替代旧政策,使人们在丧失对旧政策期望 的同时得到一个新的希望。

第九章 政策终结

第九章 政策终结

因此,丹尼尔斯给公共政策终结所下的定义是:公共政策
终结是对政府项目、公共政策、组织的终结,也是组织为削 减预算对自身的调适和政府服务民营化而产生的削减。
林水波的观点
台湾学者林水波认为,公共政策终结这 个概念隐含了一套期望、规则和惯例的终止, 政策活动的停止、机关组织的裁撤,同时它也 是新期望的提出,新规则、惯例的建立,崭新 活动的展开,机关组织的更新与发展。
拉斯韦尔的观点
1971年,拉斯韦尔在《决策过程》中首先 对公共政策终结作出界定,他认为,公共政策 终结是关于取消公共政策方案,以及研究有关 相信某种公共政策必须继续而采取的某种行动, 或因公共政策终结而丧失价值的人们之主张的 活动。
德利翁的观点
德利翁认为,公共政策终结是政府当局 对某一特殊功能、计划、公共政策或组织, 经过深入评估而加以结束或终止的过程。
展向分权模式发展。
(2)政府组织的终结;包括机构的裁撤、合并等等。 (3)狭义的政府终结; (4)项目的终结。即政策的具体项目以及执行措施 的终结。在所有终结内容中,项目的终结是最容易达 成的。因为具体项目以及执行措施与实际问题连接, 结果好坏或影响怎样有目共睹,容易达成共识。
2.根据政策终结所需的时间
开放事业。同时,市场发育和完善,离不开科学、合理的政策的推
进。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改革的深入,哪些政策要淘汰,哪 些政策要完善,哪些政策要制定,这些都离不开政策周期的研究, 如果理论研究跟不上,不能及时地回答政策领域中提出的新问题, 经济发展就不能顺利进行。
七、政策终结的障碍
由于政策终结是一个人为的政治过程,而政治的核心 问题是利益的分配问题,这就意味着政策终结并非一种 自然消亡过程,它必将涉及人员、机构、心理、利益等 复杂因素,这些因素必然会给政策终结制造许多困难和 障碍。

[管理学]第九章 公共政策终结与周期

[管理学]第九章 公共政策终结与周期
第九章 公共政策终结与周期

第一节 公共政策终结概述 第二节 公共政策终结的障碍与策略 第三节 公共政策周期
第一节 公共政策终结概述

一、公共政策终结含义 皮德:政策终结是政府当局对某一特殊 的功能、计划、政策或组织,经过审慎 评估的过程,而加以结束或终结


加利:政策终结是政策与计划的调试, 大凡政策与计划无法发生功能或已成为 多余或过时,甚至不必要时,则将政策 与计划予以中止或结束。 张金马:政策终结就是政策决策者通过 对政策进行慎重的评估后,采取必要的 措施以终结那些多余的、不必要的或无 效的政策的过程
3、政策本身的终结:承担政策活动的机构 依然存在,而政策所担负的功能则由新 的政策来担负。 4、计划的终结:执行政策的措施和手段的 终结
第一节 政策终结概述
三、公共政策终结的方式 1、政策废止:使某项运行中的政策立即终 止 2、政策替代:新政策代替旧政策,但所面 对的问题不变,所要满足的要求不变
1、心理上的抵触 (1)政策受益者 政策受益者会竭力要求延续该项政策。他 们往往囿于既得利益,不愿意看到对自 己有利的政策将有变化甚至终结
(2)政策制定者 政策制定者对于自己所制定的政策也有一 种心理偏好,如果对政策问题缺乏高度 的自觉性、责任感和科学态度,他们一 般不愿承认政策的缺陷、失误或失败。
第三节 公共政策周期
二、研究政策周期的意义 1、政策周期研究是政策科学研究的重要组 成部分 政策周期研究有助于建立完整的政策科学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学科理论体系。 2、提高政策制定的科学性 政策周期理论研究,能促进公共政策制定 的程序化和科学化以及民主化
3、保持公共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1)通过公共政策周期研究,制定者可以 了解公共政策是否已经解决了政策问题, 实现了预期的目标。 (2)通过研究,制定者可以做出是否坚持, 修改或终结原公共政策的决定 (3)通过研究,制定者可以总结经验

宁骚《公共政策学》(第2版)课后习题-第十一章 公共政策的变动、终结与周期【圣才出品】

宁骚《公共政策学》(第2版)课后习题-第十一章 公共政策的变动、终结与周期【圣才出品】

第十一章 公共政策的变动、终结与周期1.试述公共政策的稳定与变动之间的关系。

答:稳定和变动是公共政策发展过程中的两个基本特征,二者的关系表现为:(1)公共政策稳定与维持是公共政策能够有效调节社会行为的基础。

一项政策出台以后,一般都会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直到其所指向的政策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而有些元政策和基本政策,它们的持续稳定更是关系到整个国家和社会的长治久安。

因此,大多数人都希望政府的政策能保持相对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具有可预见性。

(2)公共政策并非一成不变的教条,而是人们围绕某个公共问题而展开系列活动的一个动态调整的过程。

政策变动是对原有政策稳定状态的破坏,会遇到阻力或反对,同时也是对原有政策的继承与发展,代表政策发展的方向,会得到有关力量的支持或赞成。

政策的稳定与变动实际上就是这两种力量相互作用的结果。

政策稳定是政策质的规定性的维护和保持,政策变动是政策量的规定性的变化或质的变化,二者统一于政策发展变化的实践。

2.试从政策调整的角度阐述我国实施渐进式改革的意义。

答:政策调整的根本目的在于确保公共政策沿着正确的轨道实施下去,最终达到预期的目标。

对我国来说,通过政策调整的方式实施渐进式改革具有重要意义,主要体现为:(1)及时纠偏、预防失误公共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往往容易出现偏差。

我国行政层级众多,政策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偏差,要避免政策失误造成的损失,就要求各级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在政策出台以后,必须密切注意和及时了解政策实施的后果,加强评估和监控,随时随地收集政(2)协调关系、有序运行政策问题的复杂性使得政策系统内部的关系也错综复杂。

我国政府内部依然存在着部门职能交叉、边界不清、内部利益争夺严重的问题,因此协调好各政策相关部门的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各级政府部门要加强协调与配合,通过对出现矛盾和纠纷的政策内容和政策关系进行及时有效的调整,使各方面的政策互相衔接、协调一致地发挥整体功能。

c.发展完善、保持稳定公共政策是动态发展的,这种发展既包括客观环境和条件的变化,也包括人们的认识随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深化。

第九章 公共政策的终结和周期

第九章  公共政策的终结和周期
公共政策终结是决策者经过评估后,采取必要措施中止那些过时、多余、不必要或无效的政策或项目的行为,它具有强制性、更替性和灵活性三个特征。政策终结的实际意义在于节省资源、提高绩效、避免僵化和优化政策。然而,政策终结也面临诸多障碍,如相关者的心理抵触、现存机构的持续性、行政机关的联盟、利益集团的阻碍、法律程序上的复杂性以及社会舆论的压力等。为了克服这些障碍,可以采取一系列策略,如重视说理工作、旧政策终结与新政策出台并举、选择有利的终结时机和焦点等。同时,政策周期的研究也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能丰富公共政策分析的究意义,可以更好地把握政策制定、执行、评估、监控和终结等各个环节,从而实现政策目标,提高政策绩效。

宁骚《公共政策学》第九章 第一节

宁骚《公共政策学》第九章 第一节
第九章 公共政策的稳定、变动与 终结
第一节 公共政策的稳定和变动
课程内容
一 公共政策的稳定与维持
(一)公共政策稳定的内涵 (二)政策稳定的意义 (三)政策稳定的动力因素 (四)政策维持
二 公共政策的变动与创新
(一)公共政策变动的含义 (二)公共政策变动的原因 (三)公共政策变动的类型 (四)公共政策变动的模式 (五)公共政策创新
3.政策环境创设 政策环境的变化是政策发生变动的主要原因,其他政策变动 的因素也大多是政策环境变化的结果。 4.提高政策绩效 科学、民主化的政策决策,因为缺乏有效的政策执行而导致 政策失效或政策终结的例子比比皆是,因此维持政策稳定 与提高政策绩效密切相关。 5.政策的法制化 政策法制化至少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该政策影响面广、具有 重大的社会影响;二是该政策是经过长期实践,已经成为 一项获得社会广泛认同的成熟而又稳定的政策。
二 公共政策的变动与创新
(一)政策变动的含义:P399 政策变动是政策系统的一种常态表现,是政策系统 对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的变化所作出的一种适应 性变革。
(二) 公共政策变动的原因:P400 ①决策者的变动 ②政策环境的变化 ③政策资源的现值 ④政策的失效或低效 ⑤政策的合法性受到置疑。
(三)公共政策变动的类型:P401 ①按照变动的强度——断裂型和渐变型 ②按照变动的程度区分为部分变动、重大变动和完 全变动 ③按照变动的内容区分 ④按照变动的形式区分为替代、合并、分解、废止 和创新 ⑤按照变动的规律性区分为周期性变动和不规则变 动 ⑥按照变动的动力区分为主动变动和被动变动
3.学习型 “政策学习”模式是有萨巴提尔等人提出来的,他 们构建了一个政策变动的概念框架,把政策变动 看作以下三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①政策亚 系统内竞争性的“政策倡议联盟”之间的互动; ②亚系统外部的变化;③稳定的系统因素的影响 。

《公共政策概论》部分习题与答案

《公共政策概论》部分习题与答案

《公共政策概论》部分习题与答案一、单选题1. 政策方案形成的中心环节是( )A. 政策问题B. 政策议程C. 政策规划D. 政策方案抉择正确答案:C2. “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是我国的( )A. 元政策B. 基本政策C. 具体政策D. 实质性政策正确答案:D3. 渐进主义理论模型的主要代表人物是()A. 大卫?伊斯顿B. 戴伊C. 汤姆逊D. 林布隆正确答案:D4. 政策规划的核心环节是()A. 目标确立B. 政策方案设计C. 后果预评估D. 方案抉择正确答案:B5. 首次提出“政策分析”这个概念的学者是( )A. 德洛尔B. 拉斯韦尔C. 勒纳D. 林德布洛姆正确答案:D6. 决断子系统的核心是()A. 决策体制B. 决策权力C. 精英人物D. 全国人大正确答案:B7. 社会问题转化为政策问题的关键环节是()A. 政策问题的确认B. 政策议程的建立C. 政策方案的择定D. 政策目标的确立正确答案:B8. 提出“政策是组织的产物”的理论模型是()A. 系统模型B. 过程模型C. 团体理论模型D. 制度理论模型正确答案:D9. 整个公共政策体制的核心和中枢系统是()A. 信息子系统B. 咨询子系统C. 决断子系统D. 执行子系统正确答案:C10. 在当今社会中,被称之为“第四种权力”的是()A. 利益集团B. 公民C. 大众传播媒介D. 思想库正确答案:C11. 在政策系统中被称之为“智囊子系统”或“参谋子系统”的是()A. 信息子系统B. 咨询子系统C. 决断子系统D. 执行子系统正确答案:B12. 对政策方案进行平等讨论,决策者与非决策者都充分发表意见,经过上下左右沟通之后,以多数人的一致意见为根据,批准政策方案。

这种行政审批形式是指()A. 禀议制B. 合议制C. 禀议合议结合制D. 分权制正确答案:B13. 20世纪50年代提出区分公共与私人物品的代表性观点的是()A. 亚当?斯密B. 杜威C. 塞缪尔森D. 布坎南正确答案:C14. 大卫?伊斯顿等人提出的公共政策模型是()A. 系统理论模型B. 精英理论模型C. 团体理论模型D. 渐进主义模型正确答案:A15. 秉持“英雄史观”的观点在公共政策学上属于()A. 系统理论模型B. 精英理论模型C. 团体理论模型D. 渐进主义模型正确答案:B16. “关于制定政策的政策”指的是()A. 基本政策B. 具体政策C. 经济政策D. 元政策正确答案:D17. 系统论的创始人是()A. 贝塔朗菲B. 拉斯韦尔C. 西蒙D. 林德布洛姆正确答案:A18. 注重环境与政治系统的相互作用和社会反映的模型是()A. 系统模型B. 过程模型C. 团体理论模型D. 制度理论模型正确答案:A19. 最早提出“公共政策是一种含有目标、价值与策略的大型计划”的学者是()A. 拉斯韦尔B. 托马斯?戴伊C. 伍启元D. 德洛尔正确答案:A20. 政策方案在向上层层禀报的过程中,在一定层次上有可能根据需要进行合议审批,这种行政审批形式是指()A. 禀议制B. 合议制C. 禀议合议结合制D. 分权制正确答案:C21. 我国通过法律监督、财政监督、人事监督和工作监督等,影响、制约或控制其他国家机关的组织机构是( )A. 中国共产党B. 司法机关C. 行政机关D. 人民代表大会正确答案:D22. 在政策终结的内容中,终止由执行所带来的某些服务是指()A. 功能的终结B. 组织的终结C. 政策本身的终结D. 计划的终结正确答案:A23. 采用渐进的方式对公共政策进行终结,以消除公共政策终结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公共政策学各章历年真题(完整版附参考答案)(1)

公共政策学各章历年真题(完整版附参考答案)(1)

公共政策学各章历年真题第一章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1.单选题从无数项具体的个别的政策抽象出所有的政策的共同本质和属性,这就是( ) A.政策群B.政策链C.政策一般D.政策系统参考答案:C P702.单选题自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实行的改革开放政策属于()A.政策群B.具体的个别的政策C.政策一般D.政策系统参考答案:A P703. 单选题对公共政策学描述正确的是( )A.公共政策学研究对象是公共组织、企业制定和执行的公共政策B.公共政策学还不具备基本的学科要素,即研究对象、概念体系和研究方法C.对公共政策的动态分析主要就是对政策过程的分析D.公共政策学是与政治科学、公共管理学并立的一门“显学”参考答案:C P574. 单选题(201004)奠定了公共政策学的理论和方法论基础的“三论”不包括( )A.控制论B.系统论C.信息论D.相对论参考答案:D P935. 单选题(201004)公共政策学属于( )A.自然科学B.人文科学C.社会科学D.文化艺术参考答案:C P576. 多选题(201004)公共政策学的建制化主要表现在( )A.学会的成立B.专业研究刊物的问世C.专门研究机构的建立D.大学教育中专业与课程的设置E.公共政策问题的产生参考答案:ABCD P1027. 多选题(201004)为公共政策学研究对象的公共政策,可以区分为三个层次,即( )A.具体的个别的政策B.政策群和政策链C.政策一般D.政策系统E.政策功能参考答案:ABC P698. 单选题(201007)美国著名政治学家勒纳和拉斯韦尔始创“公共政策”这门学科时使用的名称是()A.政策学B.政策科学C.政策分析D.公共政策分析参考答案:B P979. 单选题(201007)属于公共政策学的核心概念的是()A.政策实验B.政策替代C.政策宣传D.政策效果参考答案:C P8510. 多选题(201007)属于政策制定系统的内部结构的类型有()A.线性结构B.职能结构C.线性-参谋结构D.矩阵结构E.圆形结构参考答案:ABCD P7211.单选题(201104)公共政策学的创立者是()A.拉斯韦尔B.德洛尔C.韦伯D.西蒙参考答案:A P9712.单选题(200907)属于公共政策学核心概念的是( )A.政策诉求B.政策宣传C.政策替代D.政策实验参考答案:B P8513.单选题(200807)属于公共政策学次级概念的是( )A.政策替代B.政策诉求C.政策宣示D.政策变动参考答案:A P86主观题1.简述公共政策学在其发展的第二个阶段上取得的显著成就。

陈振明《公共政策分析》配套题库-课后习题(政策终结与周期)【圣才出品】

陈振明《公共政策分析》配套题库-课后习题(政策终结与周期)【圣才出品】

第10章政策终结与周期1.解释政策终结和政策周期的概念。

答:(1)政策终结的概念政策终结是政策决策者通过对政策或项目进行慎重的评估后,采取必要的措施,以中止那些过时的、多余的、不必要的或无效的政策或项目的一种政治(或政策)行为。

政策终结有三个特征:①强制性一项政策的终结总是会损害一些相关的人、团体和机构的利益,遇到强烈的反抗,因此,往往靠强制力来进行。

②更替性政策终结意味着新旧政策的更替,是政策连续性的特殊表现。

③灵活性政策终结是一个复杂而又困难的工作,必须采取审慎而又灵活的态度,处理好各种动因和关系。

(2)政策周期的概念政策周期是指政策经过制定——执行——评估——监控——终结这几个阶段后形成的一个周期;同时它还表明,新的政策往往不是凭空产生的,常常是原有政策的延续,是为适应新情况而对原政策加以修改调整,从而形成政策的一个新周期,实现新老政策的交替循环。

一个完整的政策周期应包括制定——执行——评估——监控——终结这几个阶段。

政策制定是核心;政策执行是关键;政策评估是对政策方案合理性的最具权威的检验;政策监控是政策运行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贯穿于政策过程的始终,通过政策监控,能够及时发现并纠正政策偏差,从而提高政策绩效,实现政策目标;政策终结则意味着一个旧周期的结束。

2.简述政策终结的种类、方式与作用。

答:(1)政策终结的种类包括:①功能的终结功能的终结是指终止由政策执行所带来的某种或某些服务。

②机构的终结机构的终结是指伴随着政策终结进行的机构缩减或撤销。

③政策本身的终结④项目的终结项目的终结是指政策的具体项目以及执行措施的终结。

(2)政策终结的方式有如下六种:①政策废止政策废止是指直截了当地宣布一项政策的废止。

②政策替代。

政策替代是指新政策代替旧政策,但所面对的问题不变,所要满足的要求不变。

③政策合并政策合并是指旧政策虽然被终止了,但政策要实现的功能并没有取消,而是将其合并到其他的政策中去。

合并政策有两种情况:a.将原有的政策内容合并到现有政策中,作为现有政策的一部分;b.将多个旧政策加以调整,合并成一个新的政策。

[思考题]1.解释政策终结和政策周期概念。2.简述政策终结的种类

[思考题]1.解释政策终结和政策周期概念。2.简述政策终结的种类

[思考题]1.解释政策终结和政策周期概念。

2.简述政策终结的种类、方式与作用。

3.政策终结的主要障碍有哪些?如何加以克服?4.试论述政策周期与经济(发展)周期的关系。

5.如何评价政策变化的两种基本模式?6.分析以下案例,指出国有股减持政策终止中的问题及教训。

案例一项短命的公共政策——国有股减持政策的终止*2001年10月23日,这一天必将载入中国证券史的史册。

正是在这天,沪深股市在重大利好事件的带动下跳空高开,仅在5分钟之内两市1000多支股票全部封至涨停,为世界资本市场发展史上所罕见。

究竟是什么样的一个利好事件呢?事情还要从今年五月讲起——今年5月,财政部经国务院授权,宣布为了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制,筹集和充实社保基金,支持国企改革和发展,国家将对上市公司的国有股(即非市场流通股)进行减持。

该项政策一经出台,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但不论是经济学者还是广大股民,都一致认同减持国有股这一政策取向,因此股市并未发生大的波动。

相反,大家纷纷出谋献策,对国有股减持的方式,特别是减持定价问题给予了广泛而热烈的讨论,提出了一套套切实可行、合理合情、符合市场价值规律并得到广泛认同的方案。

这些政策建议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大家对政府国有股减持方式和定价这一最为重要的关键性问题抱有很大的信心和较高的预期,他们相信政府将会拿出一套切实可行的、符合市场规律的政策方案来。

可是,后来发生的事实却使人们的美好愿望彻底破灭。

6月12日国务院所授权的财政部发布国有股减持方案,宣布将在今后的首发和增发新股时,按融资额的10%“捆绑式”出售国有股(我们知道,中国的上市公司与西方不同,股份不是全流通的,占绝大部分的国有股是在当初设立股份公司时由国家以每股极低的价格投入的。

这本身就已经具有了背离市场定价原则的不合理性,然而就是这部分已经以同股同权的名义本已占了很大便宜的国有股,今天却又要将它拿到流通股市场上,用市场十来年积累起来的市盈率而产生的高价出售,在离开资本市场时还要再占最后一大笔的便宜)。

第九章 政策终结与周期

第九章 政策终结与周期

五、政策终结的策略
1、重视说理工作,消除人们的抵触 情绪。 2、注意因势利导,营造有利气氛。 3、公开评估结果,争取支持力量。 4、终结必要部分,减少终结代价。
5、废旧立新并举,缓和终结压力。 6、通过试探试点,避免矛盾激化。 7、处理好政策终结与政策稳定、政 策发展的关系。
复习题
1、什么是政策终结? 2、政策终结的有什么实际意义? 3、政策终结的原因有哪些? 4、政策终结的障碍有哪些? 5、政策终结的策略有哪些?
四、政策终结的障碍
1、相关者的心里抵触
2、现存机构的持续性
3、行政机关的联盟 4、法律程序的复杂性
政策终结的反对者 政策受益者 政策制定者 政策执行者
5、利益上集团的阻碍
6、社会舆论的压力 7、反动势力的联合
8、政策终结高昂的成本
二线关
促进政策终结的有效途径
美国学者罗伯特·贝恩在《如何终结公共政策中 提出了十二项忠告堪称经典:
(1)推迟新的受惠者
(2)扩大政策支持者的范围 (3)把焦点放在政策的危害性上 (4)不要妥协 (5)吸收局外人作为终结者 (6)避免立法表决
(7)不要侵犯立法机关的特权
(8)利用意识形态的转变来证明危害
(9)接受短期内增加的代价
(10)提倡采用而不是终结
(11)只终结必要的部分
(12)别放试探性气球

三、政策终结的原因
政策终结的一般原因主要有: 1、财政困难。 2、政府的低效率。 3、政治意识形态。 4、行为理论的变化。 5、学习。采用“试错法”方式,在政策 实践中学习,随时终结那些错误的政策。
(P.341)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除了节省政策资源,提高政策绩效等原 因外,政策终结的原因还在于政策系统 本身的自我更新的特性: 1、政策系统是一个不断进行新陈代 谢的系统,政策终结包括了这种推陈出 新的过程; 2、政策系统也是一个个不断与周围 环境互动、修正自身的过程。

公共政策与政府管理考试 选择题 57题

公共政策与政府管理考试 选择题 57题

1. 公共政策的定义是什么?A. 政府对私人事务的管理B. 政府对公共事务的管理C. 政府对国际事务的管理D. 政府对经济事务的管理2. 公共政策的主要目标是什么?A. 促进经济增长B. 维护社会秩序C. 提高政府效率D. 解决社会问题3. 政策分析的主要方法包括哪些?A. 定性分析B. 定量分析C. 案例分析D. 以上都是4. 政策周期包括哪些阶段?A. 问题识别、政策制定、政策执行、政策评估B. 问题识别、政策制定、政策执行、政策终结C. 问题识别、政策制定、政策执行、政策评估、政策终结D. 问题识别、政策制定、政策执行5. 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关键参与者包括哪些?A. 政府官员B. 利益集团C. 公民D. 以上都是6. 政策执行的主要挑战是什么?A. 资源不足B. 政策不明确C. 利益冲突D. 以上都是7. 政策评估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确定政策的效果B. 改进政策C. 提供反馈D. 以上都是8. 政策终结的原因可能包括哪些?A. 政策目标达成B. 政策失效C. 资源限制D. 以上都是9. 政府管理的主要职能是什么?A. 制定政策B. 执行政策C. 监督政策D. 以上都是10. 政府管理的主要挑战是什么?A. 效率问题B. 腐败问题C. 透明度问题D. 以上都是11. 政府机构的主要类型包括哪些?A. 行政部门B. 立法部门C. 司法部门D. 以上都是12. 政府决策的主要特点是什么?A. 集体性B. 程序性C. 权威性D. 以上都是13. 政府决策的主要方法包括哪些?A. 专家咨询B. 民意调查C. 集体讨论D. 以上都是14. 政府决策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哪些?A. 政治因素B. 经济因素C. 社会因素D. 以上都是15. 政府决策的主要挑战是什么?A. 信息不对称B. 利益冲突C. 时间压力D. 以上都是16. 政府监督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确保政策执行B. 防止腐败C. 提高效率D. 以上都是17. 政府监督的主要方法包括哪些?A. 审计B. 调查C. 评估D. 以上都是18. 政府监督的主要挑战是什么?A. 资源限制B. 政治干预C. 信息不对称D. 以上都是19. 政府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提高效率B. 增强透明度C. 减少腐败D. 以上都是20. 政府改革的主要方法包括哪些?A. 机构重组B. 流程优化C. 制度创新D. 以上都是21. 政府改革的主要挑战是什么?A. 利益冲突B. 政治阻力C. 资源限制D. 以上都是22. 政府透明度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提高公众信任B. 防止腐败C. 增强监督D. 以上都是23. 政府透明度的主要方法包括哪些?A. 公开信息B. 公开决策C. 公开执行D. 以上都是24. 政府透明度的主要挑战是什么?A. 信息保护B. 政治干预C. 资源限制D. 以上都是25. 政府效率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提高服务质量B. 减少成本C. 增强竞争力D. 以上都是26. 政府效率的主要方法包括哪些?A. 流程优化B. 技术应用C. 人员培训D. 以上都是27. 政府效率的主要挑战是什么?A. 资源限制B. 政治干预C. 组织文化D. 以上都是28. 政府腐败的主要原因是哪些?A. 制度漏洞B. 监督不力C. 道德缺失D. 以上都是29. 政府腐败的主要影响是什么?A. 损害公众信任B. 降低效率C. 增加成本D. 以上都是30. 政府腐败的主要防范措施包括哪些?A. 制度建设B. 监督加强C. 道德教育D. 以上都是31. 政府服务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满足公众需求B. 提高生活质量C. 促进社会发展D. 以上都是32. 政府服务的主要方法包括哪些?A. 提供信息B. 提供咨询C. 提供援助D. 以上都是33. 政府服务的主要挑战是什么?A. 资源限制B. 服务质量C. 公众满意度D. 以上都是34. 政府创新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提高效率B. 增强竞争力C. 促进发展D. 以上都是35. 政府创新的主要方法包括哪些?A. 制度创新B. 技术创新C. 管理创新D. 以上都是36. 政府创新的主要挑战是什么?A. 资源限制B. 政治阻力C. 组织文化D. 以上都是37. 政府合作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资源共享B. 优势互补C. 共同发展D. 以上都是38. 政府合作的主要方法包括哪些?A. 国际合作B. 区域合作C. 部门合作D. 以上都是39. 政府合作的主要挑战是什么?A. 利益冲突B. 文化差异C. 资源限制D. 以上都是40. 政府危机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预防危机B. 应对危机C. 恢复秩序D. 以上都是41. 政府危机管理的主要方法包括哪些?A. 预警系统B. 应急预案C. 危机公关D. 以上都是42. 政府危机管理的主要挑战是什么?A. 信息不对称B. 资源限制C. 公众信任D. 以上都是43. 政府领导力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提高效率B. 增强团队凝聚力C. 促进发展D. 以上都是44. 政府领导力的主要方法包括哪些?A. 决策能力B. 沟通能力C. 激励能力D. 以上都是45. 政府领导力的主要挑战是什么?A. 政治压力B. 组织文化C. 个人能力D. 以上都是46. 政府沟通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传递信息B. 建立信任C. 促进理解D. 以上都是47. 政府沟通的主要方法包括哪些?A. 媒体发布B. 公众参与C. 内部沟通D. 以上都是48. 政府沟通的主要挑战是什么?A. 信息准确性B. 公众反应C. 政治干预D. 以上都是49. 政府责任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提高效率B. 增强透明度C. 促进发展D. 以上都是50. 政府责任的主要方法包括哪些?A. 问责制度B. 绩效评估C. 公众参与D. 以上都是51. 政府责任的主要挑战是什么?A. 政治干预B. 资源限制C. 组织文化D. 以上都是52. 政府透明度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提高公众信任B. 防止腐败C. 增强监督D. 以上都是53. 政府透明度的主要方法包括哪些?A. 公开信息B. 公开决策C. 公开执行D. 以上都是54. 政府透明度的主要挑战是什么?A. 信息保护B. 政治干预C. 资源限制D. 以上都是55. 政府效率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提高服务质量B. 减少成本C. 增强竞争力D. 以上都是56. 政府效率的主要方法包括哪些?A. 流程优化B. 技术应用C. 人员培训D. 以上都是57. 政府效率的主要挑战是什么?A. 资源限制B. 政治干预C. 组织文化D. 以上都是答案1. B2. D3. D4. C5. D6. D7. D8. D9. D10. D11. D12. D13. D14. D15. D16. D17. D18. D19. D20. D21. D22. D23. D24. D25. D26. D27. D28. D29. D30. D31. D32. D33. D34. D35. D36. D37. D38. D39. D40. D41. D42. D43. D44. D45. D46. D47. D48. D49. D50. D51. D52. D53. D54. D55. D56. D57. D。

第九章财政政策及其效果练习题及答案

第九章财政政策及其效果练习题及答案

第九章练习题一、判断以下各陈述的正误1、现代政府在不同时期制定、推行不同财政政策的基本意图在于:为了实现国家既定的社会经济发展目标,或者为了适应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更好地协调政府的有关财政经济活动以充分发挥现代财政的那些重要职能。

()2、财政政策与财政活动不同,前者是政府从事经济性活动的外在表现,而后者则是政府对其经济性活动实行有效管理的集中体现。

财政政策通常可以发挥它的导向作用、协调作用和控制作用。

()3、政府变动其开支水平(G)就可以取得改变IS曲线位置的效果:扩大G,使IS曲线向左移动,减少G,使IS曲线向右移动。

另外,只要特定财政政策能够直接地、间接地影响私人消费与私人投资,也同样可以取得改变IS曲线位置的效果。

()4、政府变动名义货币供给数量(Ms)就可以取得改变LM曲线的位置:扩大M s ,使LM曲线向右移动,而减少Ms,使LM曲线向左移动。

通过一定的政策手段,如法定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再贴现率以及窗口指导等,取得改变LM曲线位置的效果,是政府货币政策独自发挥,或其配合财政政策共同发挥宏观经济稳定职能的重要保证。

()5、利用IS-LM模型,不仅可以解释宏观经济均衡(收入均衡与利率均衡)是如何被决定的经济原理,而且也可以解释政府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均衡如何产生影响作用的经济原理。

()6、在其他不变条件下,扩张性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至少发生三种主要作用,即降低利率、提高物价,和增加产出,而紧缩性货币政策则会产生提高利率、降低物价,和减少产出的作用。

()7、在经济社会中,资本投资规模,资本存量增长速度,以及技术进步速度等是改变AS曲线的重要因素。

()8、汇率(e)变动可以引起BP曲线的位置变动,一般情况下,e下降,会使BP曲线向左移,表示贸易盈余扩大;而e上升,会使BP曲线向右移,表示贸易盈余减少。

()9、财政政策时机的选择,并不会影响政策的实际效果。

()10、由于货币政策调整通常不须经过复杂的决策程序,所以货币政策时滞相对比较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考题]
1.解释政策终结和政策周期概念。

2.简述政策终结的种类、方式与作用。

3.政策终结的主要障碍有哪些?如何加以克服?
4.试论述政策周期与经济(发展)周期的关系。

5.如何评价政策变化的两种基本模式?
6.分析以下案例,指出国有股减持政策终止中的问题及教训。

案例
一项短命的公共政策
——国有股减持政策的终止*
2001年10月23日,这一天必将载入中国证券史的史册。

正是在这天,沪深股市在重大利好事件的带动下跳空高开,仅在5分钟之内两市1000多支股票全部封至涨停,为世界资本市场发展史上所罕见。

究竟是什么样的一个利好事件呢?事情还要从今年五月讲起——今年5月,财政部经国务院授权,宣布为了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制,筹集和充实社保基金,支持国企改革和发展,国家将对上市公司的国有股(即非市场流通股)进行减持。

该项政策一经出台,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但不论是经济学者还是广大股民,都一致认同减持国有股这一政策取向,因此股市并未发生大的波动。

相反,大家纷纷出谋献策,对国有股减持的方式,特别是减持定价问题给予了广泛而热烈的讨论,提出了一套套切实可行、合理合情、符合市场价值规律并得到广泛认同的方案。

这些政策建议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大家对政府国有股减持方式和定价这一最为重要的关键性问题抱有很大的信心和较高的预期,他们相信政府将会拿出一套切实可行的、符合市场规律的政策方案来。

可是,后来发生的事实却使人们的美好愿望彻底破灭。

6月12日国务院所授权的财政部发布国有股减持方案,宣布将在今后的首发和增发新股时,按融资额的10%“捆绑式”出售国有股(我们知道,中国的上市公司与西方不同,股份不是全流通的,占绝大部分的国有股是在当初设立股份公司时由国家以每股极低的价格投入的。

这本身就已经具有了背离市场定价原则的不合理性,然而就是这部分已经以同股同权的名义本已占了很大便宜的国有股,今天却又要将它拿到流通股市场上,用市场十来年积累起来的市盈率而产生的高价出售,在离开资本市场时还要再占最后一大笔的便宜)。

难怪有人疾呼:“这是明目张胆的圈钱,是强盗抢钱的行径。

”大家可能会疑虑,财政部按流通股的市价出售国有股,若定价过高,没有人会去买!可是你注意到了这个减持方案吗?财政部是将欲减持的国有股“捆绑”在新股上出售的,而新股是一件人人都争着买以至于必须以抽签的方式产生幸运的认购者的畅销货,因此这种方式具有强卖的性质。

这就必然造成流通股
*本案例由董洋整理
市场资金面严重吃紧,甚至造成广大投资者对股市和政府信心的崩溃。

人们还未回过神来的时候,6月13日财政部就单方面向市场宣战,吹响了第一声“战斗的号角”。

仅在一周之内,峰火通讯等4家公司就纷纷上市发行新股,无一例外的都“捆绑”着10%比例的国有股,几乎达到了滥发的程度。

市场毕竟是市场,它以其自己持有的方式,表明了自己的看法。

广大投资者“用脚投票”,造成资金撤离,股市大跌,沪市综指到10月18日已从6月份的2245点跌至1650点。

而就在此时,当市场普遍预期管理层会对政策作出调整时,财政部的一位副部长却说:“国有股减持,方向正确,方式定价合理。

”此言一出,沪指一下跌1520点,股市几近崩盘。

眼看着一场由资本市场引发的金融危机就要发生,券商要倒,基金预亏,资金撤离,上市公司无法融资,新股停发,大家叫苦连天,敢怒而不敢言,只有用10月22日的1520点说明一切。

就在这天晚上深夜12点,中国证监会终于宣布:“在具体操作办法出台前,停止执行有关国有股减持的规定”。

同时,发言人还指出:“中国证监会将会同有关部门在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研究制度具体的操作办法,稳定推进国有股减持工作。

”于是便出现了10月23日全线涨停飘红的蔚为壮观的一幕。

但人们不禁要问,用1.7万亿元的市值损失换来的纠偏机制,这一代价是否太大了?(本案例由董洋整理)
[链接]
1.7万亿元市值换来纠错机制
众多经济学家肯定证监会暂停国有股减持的决定*
市场以特有的方式,再次表明了自己的看法。

正如一位股民所说:“全线涨停说明了一切。

”“证监会叫停国有股减持,并非暂停,而是就此停止。

”经济学家吴晓求说。

在23日下午的对国有股减持的研讨会上,几乎所有与会的专家都对这种知错能改的态度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著名股份制专家刘纪鹏说:“一项政策执行3个月后果断终止,这在中国证监史上还是第一次。

这是监管部门广泛征求意见、尊重市场反映、调整政策的结果,这是一个重大的进步。

它标志着资本市场建立纠错机制的开端。


与此同时,由于此次下跌发生在沪指狂泻600余点后,此举也被一些人疑为托市”。

对此,刘纪鹏强调:“此次市场下跌,不当政策的因素占了相当大的成分。

股市是宏观经济的晴雨表,中国股市却在宏观经济向好的形势下出现了持续的阴跌。

这与国有股减持方案不当所造成的‘砸市’是不可分的。

因而此次是‘纠错反正’,还市场以本来面目,并非托市。


伴随着大盘的全线飘红,对于国有股减持方案的思考也正步入高潮。

“这次推行国有股减持方案其实是花了西瓜价捡了芝麻果,为了不足几十亿的社保基金,市场在3个月中损失了1.7万亿的市值。

”刘纪鹏说,“事实上国有股减持引发如此大的震荡是出乎人们想象的。

国有股减持主要是在新发环节,国有股减持10%的比例似乎并不大,然而人们忽略了其背后国有股、法人股的全面流通问题。

如同小地雷后面拖着一个大地雷,政策制定者看到的只是前者,而后者的潜在威胁,直接导致了市场的恐慌。


*资料来源:《厦门日报》2001年10月25日。

应该说对于减持国有股,人们是持支持态度的。

但其减持方案尤其是定价方式则遭到了广泛批评。

北京大学的曹凤歧教授撰文指出,定价是对公众股的不公平,通过高溢价发行使国有股的净资产大幅增值,其实是利用证券市场的制度缺陷形成不公平价值。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王国刚认为,这是低质资产高价卖,与民争利。

而刘纪鹏则强调,国有股减持办法从根本上缺乏法律基础,违背了同股同权的基本法理。

他说,曾有人试图用公共产品的公共政策来解释国有股减持的法律依据问题,认为不流动的国有股可以作为公共产品按公共政策流通。

这种说法没有考虑到中国的特殊情况。

在西方发达国家,政府部门的角色定位是单纯的监管者,而中国的政府部门既是所有者又是监管者,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

与这种给予特殊政策的国家队踢球,是没有取胜希望的。

而国有股减持方案相当于赋予了国家队“特权”,并由此导致了市场信心的崩盘。

毫无疑问,我们在为减持国有股错误的方案付出代价,痛定思痛,人们在反思,叫停之后我们又当如何?
显然,证监会召集专家进行集体磋商的目的就是为了下一步寻找良策。

“我们不能因噎废食,不能因为挫折而放慢改革的脚步。

”刘纪鹏强调,对国有股、法入股等中国证券市场上遗留的问题,我们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国有股、法人股的存在有其历史原因。

正是由于保留了国有股、法人股,从而回避了公有制与私有制的争执,确保了证券市场的建立和迅速发展。

但是随着改革的深入,国有股、法人股不流通的历史使命应该结束,对国有股、法人股的流通问题必须尽快妥善解决。

“当务之急是尽快推出新的国有股减持方案。

”刘纪鹏在此次会上提出了“股转债”的方案。

他说,此方案的特点是通过回购的方式减少国有股,从而减少总的股本,相对增加流通股的比例,由此可以绕开在解决存量国有股流通中面临的不流通股变成流通股所造成的瞬间扩容太大,市场根本无法承受的问题,“股转债”方案与其他几个方案一起引起了证监会有关领导的重视。

他预计,未来的国有股减持方案很可能是一种综合方案。

“无论采取哪种方案,符合法理规定、市场理念、追求多赢,无疑应该是制订国有股减持方案所追求的宗旨,这就是财政部筹到社保资金,证监会规范上市公司股本结构,股民认为利好”。

由于此次国有股、法入股减持恰逢政府加大监管力度清理违规资金之时,两股力量的交汇使得人们对此轮大盘的阴跌一直持有不同的看法。

据媒体报道,有经济学家认为始于6月的股市大跌是一场“革命性变革”。

9月份由中金公司许小年博士主笔的一份研究报告中认为,日前的市场调整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健康的。

更有专家估计,当指数跌到1000点左右才可能是“较干净”的市场。

中国的股市应该推倒重来。

但刘纪鹏等专家则对此持激烈的反对态度,他说,目前要警惕的一种现象是全盘否定中国的资本市场。

如果说这种说法不是出于对中国股市的不了解,不是出了一种无知的话,就有可能是别有他图。

刘纪鹏说,中国正在迎来一个发展机遇,中国的证券市场又何尝不是如此,珍惜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珍惜今日的局面是人们共同的心声。

(资料来源:《厦门日报》2001年10月25日。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