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终结
政策终结的名词解释
政策终结的名词解释政策终结,是指一项政策在一定的时间内被取消、废止或停止执行的过程。
这个过程可以是由政府的决策或者其他因素引起的,也可以是由于其目标已经达到或者失去有效性而自然结束。
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种政策可能会出现终结的情况。
政策终结可能是出于种种原因,包括政府的新的优先事项、政策失败、与社会价值观的变化、经济状况的改变或者战略调整等。
首先,政府的新优先事项可能促使政策的终结。
当政府面临新的挑战或紧急情况时,原有政策可能会被暂时或永久性地终结。
例如,在面对自然灾害时,政府可能会停止执行一些社会福利政策,而将资源集中投入到救灾工作中。
此外,政策的失败也可能导致终结。
政策的失败可以是因为政策制定不合理,执行效果不佳或者无法达到预期目标。
当政策无法解决问题或者产生反效果时,政府可能会决定终结该政策,以探索其他更有效的解决方案。
另一个可能导致政策终结的因素是与社会价值观的变化。
社会的价值观念和观念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演变,这可能会导致原有政策不再符合社会的期望和需求。
当社会对某一政策的认同度降低时,政府可能会考虑终止执行该政策,并制定新的政策以适应社会需求的变化。
此外,经济状况的改变也可能导致政策终结。
政策的制定通常与经济目标相关,一旦经济环境发生了变化,政府可能会决定终止执行原有的政策。
例如,当经济增长显著放缓时,政府可能会终结一些经济刺激政策,以保持经济的平稳发展。
最后,政策终结还可能是出于战略调整的需要。
政府在制定政策时通常会考虑其长期战略目标,一旦这些目标发生变化,政策也可能被终结。
例如,当国家在经济发展战略上有了新的规划,政府可能会废止原有政策,并制定适应新战略目标的新政策。
总之,政策终结是政府根据各种因素决定取消、废止或停止执行某项政策的过程。
政策的终结可能出于政府的新优先事项、政策失败、社会价值观的变化、经济状况的改变或者战略调整。
了解政策终结的原因和过程对于政策制定者和社会公众都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它反映了政府对社会变化的回应和对政策效果的评估,同时也为新的政策制定提供了经验教训。
第九章政策终结
近10年来,政策终结成为政策科学研究的一个热点. 《国际公共行政学》杂志1997年的一期讨论政策终结, 名为《公共政策和组织终结》的专刊上. 我国活跃的学者有:陈振明、林元苍、聂元军、詹国彬、苌 凤水等。
(一)政策终结的定义、内涵、方式、类型
(二) 政策终结的障碍与策略的简述
1、 政策终结的定义相关
2. 现存机构的持续性。政策执行机构有如其 他社会政治组织一样,都具有寻求生存和 自我扩张的本性,哪怕它已经无事可做, 没有再存在的必要,情况也一样。这就给 政策终结带来很大的困难。机构的持续性 表现在三个方面:(1)机构的惯性; (2)机构的生命力;(3)机构的动态适 应性。
燃油费改税改革难点之一:30万征稽员难安排 /show/fdgrlb22hRX3Pp1X.html
总 结
——力场分析:政策终结的可行性从力场 分析角度看,就在于通过对这两种力量的分 析,而如何使得政策终结的的推力大于政策 终结的阻力,以促使那些过时的、多余的、 无效的政策终结。
二、政策终结的可行性因素分析----三维的角度
(一)从宏观上分析——政策环境
经济与政治的关系
政治意识形态的变化 行为理论的变化
6. 社会舆论的压力。通过报纸、刊物、 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介所形成的社会 舆论,不能不对政策终结产生影响。 西方国家称社会舆论为与立法、行政、 司法并立的“第四种权力”。如果某 一项需要终结的公共政策受到舆论的 广泛支持,无疑会受到极强的阻力。
7. 高昂的成本。政策终结高昂的成本也 是影响政策终结实施的一个关键因素。 政策终结的成本有两种:一是现有政 策的沉淀成本;二是终结行为本身要 付出的成本。现行的政策或组织机构 已经投入了巨额成本但没有得到回报, 政策决策者面对投入的沉淀成本,往 往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
公共政策终结与政策周期-精选文档
1952-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经济高峰; 1954-1955 年,反冒进运动,温和衰退 ;1956年,中共八大会议,经济 高峰;1957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温和衰退;1958-1959年, 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运动八大会议,经济高峰;1960-1962 年,党的八届九中全会,七千人大会,经济严重衰退,大饥 荒; 1963-1965年,三届人大一次会议,经济高峰;19661968年,文化大革命高潮,党的八届十一中全会,经济严重 衰退,停工、停产;1969-1970年,党的九大,经济高峰; 1974年,“批林批孔”运动,经济衰退;1975年,四届人大 一次会议,经济高峰;1976年,“反击右倾翻案风”,经济 严重衰退;1977-1978年,党的十一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经济高峰;1979-1981年,经济衰退、高 失业率和高通货膨胀;1982-1985年,党的十二大,经济高峰; 1987-1988年,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党的十三届五中全会, 经济衰退;1992-1993年,党的十四大,八届人大一次会议, 经济高峰;……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中国存在明显的政策周期,且 与经济周期变动呈一致性特点,中国的政策总是不断变化的, 缺乏连续性和稳定性,对中国经济产生了深刻影响。
中国现代经济的政治-经济周期
新中国的经济发展从1949年至今,特别 是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积累,国民经济整体 实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反思我国经济发 展的历程,不仅有很高的增长速度,同时也存 在着周而复始的经济波动。究其原因,政策 (主要是经济政策)对经济的导向具有不可忽视 的影响,甚至有可能使经济出现与正常波动表 现特征差异很大的现象。
公共政策终结与政策周期
临床116班 刘成伟 6300611374
政策终结的概念
(7) (8) (9)
不要侵犯立法机关的特权。 利用意识形态的转变来证明危害。 接受短期内增加的代价。
(10) 提倡采用而不是终结。 (11) 只终结必要的部分。 (12) 别放试探性气球。
Ⅵ.政策终结的策略 重视说理工作,积极争取支持力量 评估结果公开化 旧政策终结与新政策出台并举 选择有利终结时机和焦点 “立场”分析、传播试探性信息与“闪电”策 略 正确处理好政策终结和政策稳定、政策发展的 关系 知己知彼 揭露原政策的害处,争取终结的支持 指出理念的变迁,证明政策的缺陷 政策终结必须终结政策的内容
政策周期:政策经过制定——执行——评估— —监控——终结这几个阶段后形成一个周期; 这表明:新的政策往往不是凭空产生的,它 往往是原有政策的延续,是为了适应新情况 而对原政策加以修改或调整,从而形成政策 的一个新周期,实现新老政策的交替循环。— —陈振明《政策科学》
本质 :政策之间的置换。即;根据社会 政
政策终结的方式
政策废止
政策替代 政策合并 政策分解 政策缩减
政策的法律化
Ⅳ.政策终结之倡导者
反对政策者 经济者 改革者 政策评估者 政策制定者
政策终结的反对者
政策受益者 政策制定者 政策执行者
Ⅴ.政策终结的障碍
相关者的心里抵触
现存机构的持续性
应对策略
加强学习,提高对经济周期波动规律的认识 利用科技,分析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因素 采取措施应对我国的经济周期波动 标本兼治,制度构建与道德重塑并举 博采众长,正确处理传统经验和西方文明的 关系
10-30
第三部分
McGraw-Hill/Irwin
行政机关的联盟 利益集团的阻碍 法律程序上的复杂性 社会舆论的压力 反动势力的联合 政策终结高昂的成本
第三节政策终结的障碍和措施
第三节政策终结的障碍和措施由于种种原因,政策终结有很大难度,在社会生活中,我们随处可以看到,大量低质、无效、多余的政策充斥于各级政府部门的政策活动中。
规制泛滥已经成为各国政府需要共同面对的一道难题。
一、政策终结的障碍:政策终结的障碍很多,政策终结很不容易。
几年前,在公务车的使用问题上,中央准备进行大的改革,终结一些相关政策,实施新的管理办法,但虎头蛇尾,最后不了了之,可见政策终结之难。
下面就具体分析一下这些障碍。
1.心理方面的障碍:心理方面的障碍来自三个方面:一是政策制定者,他们为原有政策的制定花费了心血,感情上不容易接受它的失败。
而且承认政策的失败则等于承认了自己工作的失误,这可能对权力地位构成负面的影响,因而对政策终结产生本能的恐惧和抵触。
二是政策执行者,他们在政策的执行中倾注了智慧和精力,对工作成果倍感珍惜。
对政策的否定同样会产生本能的心理抗拒,尤其当原有政策带给他们一定的权力、尊严和利益时,心理的抵触就表现得更为强烈;三是社会中的政策受益者,他们囿于既得利益,自然会站在政策终结的对立面。
2.组织方面的障碍:政策执行机构和其它社会政治组织一样,都具有寻求生存和发展,以及自我扩张的本性。
组织的这种行为惯性,对政策终结会构成很大的障碍。
特别是当政策终结威胁到组织的生存时,来自组织方面的阻力会骤然增大。
3.社会方面的障碍:当政策面临终结时,社会上的反对势力会很自然地联合起来,形成一个多种利益集团的联盟,共同抵制政策的终结。
他们会利用个人的影响力、集团性活动、制造社会舆论等方式向有关部门施加压力,力图使政策终结不能实现。
比如,美国由于允许私人拥有枪支,致使社会上枪击事件不断,公众越来越表现出对枪支泛滥现象的不满。
然而,由于美国枪支协会的游说活动,使得限制枪支的立法迟迟不能出台。
4.法律方面的障碍:任何政策的制定与执行,任何组织的建立与扩展,都是通过一定法律程序进行的。
同样,一项政策的废止,一个组织的撤销也必须经过一套法定的程序。
政策终结——精选推荐
政策终结第一节政策终结的含义和作用通过执行效果的评估,人们会发现有些政策目标已经实现,问题已经解决,政策已经达到预期的效果,完成了自己的使命,没有必要继续存在;还有一些政策则完全背离了既定的目标,被实践证明是完全失败的、多余的或无效的,根本不能解决它所面对的政策问题。
这些政策如果继续执行下去,不仅会浪费宝贵的政策资源,而且会贻误解决问题的有利时机。
所以,这些政策都应及时地退出社会和历史的舞台,并由新的政策加以取代。
一、政策终结的涵义“终结”一词,人们在生活中常用,例如死亡、离婚、退休、破产等,都带有终结的色彩。
单就词义而言,它一般是指某一活动或某一事物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终止或结束。
世上万事万物都有其生命过程,都会经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兴盛到衰亡、从开始到结束这样一个发展过程,没有一劳永逸的事情。
终结现象的产生是一种必然,它符合事物运动和发展的规律。
政策终结是指在公共政策领域里发生的终结现象。
它与一般意义上的终结有一定的区别,即政策终结不是一种自然形成的现象,而是一种人们的主动性行为,是人们在政策执行过程中主动发现问题并予以纠正,旨在提高政策绩效的政策行为。
从政策过程角度来看,政策终结往往发生在政策评估之后,一般针对以下四种情况:一是已经实现了政策的既定的目标(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如普及中小学教育水平;二是发现政策背离了既定目标(可能是完全失败的,政策执行得越好,离目标可能越远)如失业保障制度,本义是鼓励人们更快地去找工作,但却发现很多失业者拿着政府的救济金到政府门口去示威静坐,抗议救济金过少,拿到救济的人越多,可能懒惰的人越多,失业率越高;还有处理污染的政策。
最佳效果是政府又能控制污染,又能提高人们防污减污的意识。
政府可以规定污染标准来治理污染,可以宣布某些行为非法来制止对公共利益的破坏,但实际上这样做常常可能阻碍了对有效率的污染水平的研究和发现。
比如在污染问题中,政府必须确定排放的危险水平,然后对种种排放物设定标准,所有的企业都必须减少相同数量的污染,而不管这些企业排队的污染面对的是一万人还是一个人。
政策终结案例
政策终结案例在现代社会中,政策的制定和终结对于社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政策的终结不仅意味着一种制度的结束,更代表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下面,我们将以几个案例为例,探讨政策终结对社会的影响。
首先,我们来看一个关于环保政策的案例。
在过去的几年里,许多国家都出台了一系列环保政策,以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一些旧的环保政策已经无法满足新的需求。
因此,政府决定终结这些旧的政策,并提出了更加符合实际情况的新政策。
这种政策的终结,不仅能够促进环保工作的深入开展,还能够激发新的环保技术和产业的发展,为社会和经济带来新的动力。
其次,我们来看一个关于教育政策的案例。
教育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基石,因此教育政策的制定和终结对于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
在某国,曾经实行了一项教育政策,但随着社会的变化和教育需求的不断提高,这项政策已经无法适应新的形势。
因此,政府决定终结这项政策,并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教育改革措施。
这种政策的终结,不仅能够提高教育质量,还能够激发教育创新和人才培养,为国家的长远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
最后,我们来看一个关于经济政策的案例。
经济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因此经济政策的制定和终结对于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
在某国,曾经实行了一项经济政策,但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和经济需求的不断提高,这项政策已经无法适应新的形势。
因此,政府决定终结这项政策,并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经济发展措施。
这种政策的终结,不仅能够提升国家的经济实力,还能够激发经济创新和产业升级,为国家的长远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
综上所述,政策的终结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过程,它不仅能够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还能够为新的机遇和挑战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
因此,我们应该以开放的心态去接受和理解政策的终结,积极参与政策的制定和落实,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九章 政策终结
因此,丹尼尔斯给公共政策终结所下的定义是:公共政策
终结是对政府项目、公共政策、组织的终结,也是组织为削 减预算对自身的调适和政府服务民营化而产生的削减。
林水波的观点
台湾学者林水波认为,公共政策终结这 个概念隐含了一套期望、规则和惯例的终止, 政策活动的停止、机关组织的裁撤,同时它也 是新期望的提出,新规则、惯例的建立,崭新 活动的展开,机关组织的更新与发展。
拉斯韦尔的观点
1971年,拉斯韦尔在《决策过程》中首先 对公共政策终结作出界定,他认为,公共政策 终结是关于取消公共政策方案,以及研究有关 相信某种公共政策必须继续而采取的某种行动, 或因公共政策终结而丧失价值的人们之主张的 活动。
德利翁的观点
德利翁认为,公共政策终结是政府当局 对某一特殊功能、计划、公共政策或组织, 经过深入评估而加以结束或终止的过程。
展向分权模式发展。
(2)政府组织的终结;包括机构的裁撤、合并等等。 (3)狭义的政府终结; (4)项目的终结。即政策的具体项目以及执行措施 的终结。在所有终结内容中,项目的终结是最容易达 成的。因为具体项目以及执行措施与实际问题连接, 结果好坏或影响怎样有目共睹,容易达成共识。
2.根据政策终结所需的时间
开放事业。同时,市场发育和完善,离不开科学、合理的政策的推
进。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改革的深入,哪些政策要淘汰,哪 些政策要完善,哪些政策要制定,这些都离不开政策周期的研究, 如果理论研究跟不上,不能及时地回答政策领域中提出的新问题, 经济发展就不能顺利进行。
七、政策终结的障碍
由于政策终结是一个人为的政治过程,而政治的核心 问题是利益的分配问题,这就意味着政策终结并非一种 自然消亡过程,它必将涉及人员、机构、心理、利益等 复杂因素,这些因素必然会给政策终结制造许多困难和 障碍。
第六章 政策终结
思考题:
1、政策终结的含义及作用。 2、政策终结的方式。 3、政策终结的障碍和措施。 4、结合所学,你认为现行经济适用房政策是否应 予以终结?若予以终结,你认为采用哪种方式比 较好?(见教材273——276)
根据2004年4月12日北京市政府法制办公布的立法汁划, 在2004年,北京市政府计划废止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10项, 其中包括《北京市文化娱乐市场条例》、《北京市建筑市场 条例》、《北京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定》、《北京市机动车和 机动车驾驶员管现办法》、《北京市严格限制养犬执法队职 责的规定》、,北京市从事犬类经营活动管理办法》、《北 京市养犬卫生防疫管理办法》、《北京市犬类防疫管理办 法》、《北京市城镇居民应征入伍义务兵优待暂行规定》、 《北京市居民身份证使用管理暂行规定》。这些地方性法规 和政府规章将被废止的原因主要有两条:一是国家新制定的 相关法律非常细致、完善.这些细则性的地方法规和规章 已经失去了存在的必要;二是这些法规和规章与北京市近期 陆续出台的新法规和规章存在冲突,已成为执法的障碍,如 不废止将会绐城市健康发展带来危害。
第8章 政策终结
加强宣传教育,消除抵触情绪 树立新的观念,营造改革气氛 政策过程透明,争取更多支持 废旧立新并举,缓解终结压力 作出必要妥协,降低终结成本 提供利益补偿,消除抵触情绪 选择有利时机,把握政策焦点 设置有效期限,提高终结效率
公共政策导论(第五版) 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 美国国会《信息自由法》(阳光法案):2016年6月30日,美国 总统奥巴马签署了“2016年《信息自由法》改革法案”(FOIA Improvement Act of 2016),对《信息自由法》做了多处修改 。这是《信息自由法》历史上的第10次修改,也是其中5次实质 性修改之一。这次修改,使得美国《信息自由法》继续保持着自 诞生以来“五年一小改、十年一大改”的发展演变节奏。
政策过程透明,争取更多支持
•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签署国务院令,公布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 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自2019年5月15日起施行。党中央、国 务院高度重视政务公开工作。自2008年5月1日起施行的条例对于 推进我国政务公开,保障人民群众依法获取政府信息,促进政府 职能转变、建设法治政府,发挥了积极作用。随着改革的深入和 社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条例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一些新情况、新 问题,有必要修改完善。
公共政策导论(第五版) 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公共政策导论(第五版) 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公共政策导论
(第五版)
谢明 编著
公共政策导论(第五版) 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第8章 政策终结
公共政策导论(第五版)
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第8章
政策终结
8.1 政策终结的含义 8.2 政策终结的对象与形式 8.3 政策终结的障碍和措施
第六章 公共政策终结
案例:为何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屡禁 不止
• /show/pU1Xh5BKygCnT w7A.html一次性塑料餐具质量令人堪忧 • 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发 泡剂会破坏大气臭氧层,高温下使用易产生 对人体健康有害的物质,使用后随意丢弃会 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而且回收和处理难度 相当大。 • 2008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前夕,国家经贸委 连续两次发出紧急通知,要求立即停止生产 和使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
• 兰德公司的研究成果举世瞩目。已发表研究报告18 000多篇,在期刊上发表论文3100篇,出版了近200 部书。在每年的几百篇研究报告中,70%是机密的, 30%是公开的。这些报告中,有“中国21世纪的空 军”、“中国的汽车工业”、“日本的防御计划”、” 日本的高科技”、“俄罗斯的核力量”、“南朝鲜与 北朝鲜”、“数字化战场上的美国快速反应部队” 等等重大课题。兰德公司被誉为美国的“思想库”、 “大脑集中营”, 它影响和左右着美国的政治、经 济、军事、外交等一系列重大事务的决策。
• 2、政策终结的作用:
• • • • 节省资源; 提高绩效; 避免僵化; 促进优化(政策人员的优化和政策组织的 优化“是公共政策优化的核心内容”。
二、政策终结的障碍
• 1. 相关者的心理抵触
• “那些与政策相关的人员都愿意看到政策 继续存在下去,却很少有人喜欢听到计划 失败或计划改变。”这种心理上的抵触往 往在政策面临终结时会表现的尤为明显。
第二节 政策调整
• /u/vw/5121208食 盐碘含量政策调整公开征求意见 • 一、政策调整的含义 • 在政策评估与监测所获得的有关政策 执行的效果的反馈信息的基础上,对政策 方案、方案与目标之间的关系等进行不断 地修正、补充和发展,以便达到预期政策 效果的一种政策行为。
公共政策终结的内容和作用
公共政策终结的内容和作用公共政策终结的内容和作用一、前言公共政策是指政府为解决社会问题而制定的方案和措施,其目的是提高社会福利和公共利益。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公共政策可能已经失去了其原有的效果,甚至产生了负面影响。
因此,需要对这些政策进行终结。
二、什么是公共政策终结?公共政策终结是指政府通过一系列程序和措施来废止或撤销已经实施过时或无效的公共政策,并采取新的措施以更好地解决社会问题。
三、为什么需要公共政策终结?1. 节约资源:废止无效的公共政策可以节约国家资源。
2. 促进效率:废止无效的公共政策可以提高行政效率。
3. 推动改革:针对已经失去作用或者产生负面影响的公共政策进行终结,可以推动改革进程。
4. 保护市场竞争:一些旧有的公共政策可能导致市场垄断或者不健康竞争,及时进行终结可以保护市场竞争。
5. 适应社会发展: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原有的公共政策可能已经无法适应新的社会需求,需要进行终结。
四、公共政策终结的程序和措施1. 政策评估:政府应该对已经实施的公共政策进行定期评估,检查其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并分析其影响。
2. 公众参与:政府应该充分听取公众意见,并在决定是否终结某一项公共政策时考虑到公众的反馈。
3. 法律程序:政府应该根据相关法律程序来废止或撤销不再需要的公共政策。
4. 逐步减少:对于一些已经失去作用但仍然有一定影响力的公共政策,可以采取逐步减少的方式来终结它们,以避免产生过大的负面影响。
五、如何避免公共政策失效?1. 定期评估:政府应该对已经实施的公共政策进行定期评估,并及时调整和改进。
2. 公众参与:在制定新的公共政策时,要充分考虑到公众的需求和反馈。
3. 透明度:政府应该公开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和执行情况,让公众了解政策的实施效果。
4. 创新思维:政府应该鼓励创新思维,采取新的方式来解决社会问题,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
六、结论公共政策终结是政府为提高行政效率、节约资源、推动改革等目的而进行的重要措施。
评析本案例采取的政策终结形式。
评析本案例采取的政策终结形式。
政策终结是指公共决策者在对政策经过慎重的评价之后,采取必要的措施,终止那些过时、多余、无效或失败的公共政策的过程。
公共政策的终结应当由公共权力机关通过合法的程序做出决定,并以文件、公告等形式向社会宣布终结的指令。
一般说来,政策终结的方式有以下五种:一、政策废止。
政策废止是政策终结的一种最直接、最彻底的方式。
政策废止一般针对那些评估认定已经完全过时或完全失效的政策。
例如,2006年2月22日国家邮政局发行了一张面值80分的纪念邮票,名字叫做《取消农业税》,以庆祝从2006年1月1日起我国废止《农业税条例》。
这意味着在我国沿袭两千年之久的“公粮”终结,作为政府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停止征收农业税不仅减少了农民的负担,增加了农民的公民权利,也体现了现代税收中的“公平”原则。
二、政策替代。
替代指用新的政策替代旧的政策,而新旧政策所要解决的是相同的政策问题,新旧政策的基本政策目标也大致相同。
新政策往往在方式方法和具体操作程序上有较大变动,但其目的仍然是为了解决旧政策所没有解决好的政策问题,以满足相同政策对象的政策需求,实现原有的政策目标。
例如,由于人口数量和结构的变化,中国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实施的计划生育政策在最近几年加快了调整的步伐。
2013年11月份,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2013年12月份,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调整完善生育政策的决议,单独二孩政策依法启动实施。
2015年10月29日,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会议决定: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
这是继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启动实施“单独二孩”政策之后的又一次人口政策调整。
为了国家人口发展的均衡,不断会有新的政策代替原来的政策,但是目的都是一样,这便是政策替代。
政策终结
坚持不懈,沉着冷静,不怕重复,善于思考
政策终结
1、政策终结的含义
政策终结是指政策制定者经政策评估后,发现一些政策已经过时、多余、失效,或引发了重大的不良后果,采取必要措施予以终止的行为。
2、政策终结的地位和作用
⑴政策终结的地位
政策终结在政策过程中的地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政策终结宣告了旧政策的结束;二是预示着新政策的启动。
⑶政策终结的作用:
①有利于节约政策资源,②有利于提高政策效率,
③有利于政策过程的优化和政策质量的提高
3、政策终结的对象:①权利与责任②政策功能③相关组织
4、政策终结的形式:①废止②替代③合并④分解⑤缩减
5、政策终结的障碍:
⑴心理方面的障碍⑵组织方面的障碍⑶社会方面的障碍
⑷法律方面的障碍(5)资源方面的障碍
6、政策终结的措施
⑴加强宣传教育,消除抵触情绪
⑵树立新的观念,营造改革气氛
⑶公开评估结果,争取更多支持
⑷废旧立新并举,缓解终结压力
(5)做出必要妥协,减少终结代价
灵活运用,融会贯通,有勇有谋,自信自省。
第七章公共政策的终结
本节案例
案例7-5 “农村中小学代课教师”政策终结的障碍 因素分析与思考
本节案例
案例7-6 政策性破产的终结 思考: (1)你认为存在哪些因素会导致公共政策 终结? (2)现实中的公共政策终结存在哪些障碍? 你认为应该如何克服?
本章案例
案例7-7 武汉广州等城市“限制小排量汽车政策” 何 时废止? 思考: 武汉、广州等城市出台限制小排量汽车政 策的理由是否成立?为什么这些城市废止 “限 小政策”阻力重重?
二,政策终结的意义 第一,有利于节约政策资源。 第二,有利于提高政策效率。 第三,避免矛盾和僵化。 第四,有利于政策过程优化和提高政策质 量。
本节案例
案例7-1 《罪犯改造行为规范》的终结与调整 思考: (1)从《罪犯改造行为规范》的废止来看, 政策终结的原因受哪些社会因素的影响? (2)请结合《罪犯改造行为规范》的废止谈 一谈政策终结有和积极意义。
三、废旧立新并举,缓解政策终结压力,做 到平稳过渡 例如,1997年我国废止原来实行了几十 年的单位福利分房政策,为了尽量减少社会 震荡,实现平稳过渡,国家又相继出台了商 品房贷款政策及住房公积金贷款政策。
第四节 政策终结的策略和措施
四、选择有利的终结时机 例如,2005年下半年和到2006年上半年,我国 在对教育、医疗、房地产政策做出调整前,媒体和 舆论将上学难、上学贵、看病难、看病贵、住房难、 房价贵等问题形容为新的“三座大山”,医改失败、 教改失败、房改失败等观点也很流行,吸引大家的 注意力,成为公众注意的焦点。随后,一大批旧政 策法规被调整或废止,一系列新的政策措施出台。
第二节政策终结的原因、类型 和形式
一、政策终结的原因 (1)触发机制——政策终结的导火索 拉雷· N.格斯顿认为, 如果一种进步或一 种行动引起公众的明显关注和公众对变革的 普遍要求,那么它就被认为是一种触发机制。 而如果一种过程未引起显著反应,则不是触 发机制。
政策终结
明确的政策目标
实施国有股减持的战略意图是: 实施国有股减持的战略意图是: –是深化国企改革,实现国企战略性重组 是深化国企改革, 是深化国企改革 的需要; 的需要; –是拓展社会保障基金来源,以构建我国 是拓展社会保障基金来源, 是拓展社会保障基金来源 深化经济改革, 深化经济改革,加速结构调整所需的深 厚的民意基础和良好的社会环境的必要 条件; 条件; –进一步规范和促进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的 进一步规范和促进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的 需要 ;
政策终结不是一种自然形成的现象。 政策终结不是一种自然形成的现象。而 是一种人们的主动性行为, 是一种人们的主动性行为,是人们在政 策执行过程中发现问题并予以纠 正,旨 在提高政策绩效的政策行为。 在提高政策绩效的政策行为。
案例( 案例(国有股减持 )
• Ⅰ.背景介绍 Ⅰ.背景介绍
– 国有股: 国有股: – 广义上指:所有股份制企业中的股份,包括国家股和 广义上指:所有股份制企业中的股份, 国有法人股两部分。 国有法人股两部分。 – 狭义上指:上市公司中的国家股和国有法人股,也就 狭义上指:上市公司中的国家股和国有法人股, 是在上市公司改制设立时, 是在上市公司改制设立时,政府和国有企业以发起人 的身份以国有资产注资后形成的股份。 的身份以国有资产注资后形成的股份。 – 国有股减持 :国家(或国有法人)以股东身份将其 国家(或国有法人) 所持上市公司股份以适当方式和价格, 所持上市公司股份以适当方式和价格,部分甚至全部 出售给其他投资者, 出售给其他投资者,以取得现金或其他形式财产权的 一种市场交易行为。 一种市场交易行为。
错误的政策
--错误的政策方式: --错误的政策方式:国务院于 错误的政策方式 2001于6月13号颁布了《减持国 号颁布了《 于 月 号颁布了 有股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暂行 办法》 该办法规定, 办法》,该办法规定,国有股减 持主要采取国有股存量发行的方 式。凡国家拥有股份的股份有限 公司向公共投资者首次发行和增 发股票时,均应按融资额的10 发股票时,均应按融资额的 出售国有股, %出售国有股,减持国有股原则 上采取市场定价方式。 上采取市场定价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政策终结的适用情况
政策终结主要是针对以下四种情况进行 1. 已经实现了政策的既定目标; 2. 发现政策背离了既定目标; 3. 发现政策完全是多余而无效的; 4. 政策的实施引发了更为严重的问题。
政策终结的地位和意义
(一)政策终结的地位 (二)政策终结的意义
(二)政策终结的地位
政策终结在政策过程中的地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政策终结宣告了旧政策的结束; 二是政策终结预示着新政策的启动。 政策终结在政策的周期循环中担负着承上启下、开拓未 来的任务,是政策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六、政策终结的策略
1. 重视说理工作,积极争取支持力量 2. 旧政策终结与新政策出台并举 3. 选择有利的终结的时机与焦点 4. “力场分析”、传播试探性信息与“闪电”策略 5. 正确处理政策终结与政策稳定、政策发展的相互关系
1.重视说理工作,消除人们的抵触情绪
为确保政策终结的顺利进行,政策决策者首先应该重 视做好说理工作,消除人们的抵触情绪,提高人们的思 想认识。应该通过有效的说理工作,让人们明白:政策 终结并不是某些机构或个人前途的丧失,而是改变劣势、 寻求发展、迈向成功的新机会。
3. 避免僵化。政策僵化,指一项长期存在,没有及时予以 终结的政策,在发展变化了的环境下,继续执行该政策, 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反而成为解决问题的阻力与障碍, 带来严重的不良后果。政策终结可以避免政策僵化。 4. 优化政策。政策终结有助于促进政策优化,表现在两个 方面:一是政策人员的优化;二是政策组织优化。政策 组织的优化是公共政策优化的核心内容, 优化的政策人 员只有在优化的组织机构中才能制定和执行优化的政策。
2.政策替代
指用新政策替代旧政策,但所面对的政策问题和政策 目标基本没有改变。 新政策对旧政策的补充、修正,目的是更好解决旧政 策没有解决或根本解决不了的问题,以满足目标群体的 政策需求,实现政策目标。
3.政策合并
指旧的政策虽被终止,但部分实际功能并没有被完全 取消,而是将其合并到其他政策内容中去。 方式:终止的政策内容合并到一项现有的政策中或者 把两项或以上终止的政策合并为一项新政策
1. 政策废止 2. 政策替代 3. 政策合并 4. 政策分解 5. 政策缩减 6. 政策的法律化
1.政策废止
即直截了当宣布一项政策的废止。政府根据政治、经 济和社会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不定期地清理、废止了大 量不合时宜、过时了的政策。 例如,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务 院当即宣布废止了830余项与WTO规则不相符合的国家法律、 法规和政策。
• 综上所述,政策终结的障碍可分为两类: • 一是不可避免的障碍(逻辑上的障碍):包括人们害怕 变革的心理、沉淀成本的存在、政策受益者的心理抵抗、 机构的持久性、政策终结自身的成本和法律程序上的障 碍。 • 二是政治上的障碍(非逻辑上的障碍):包括政府决策 者责任的缺失,利益集团的寻租,舆论的被操纵。
4.政策分解
就是将旧政策的内容按照一定的规则分解成几部 分,每一部分形成一项新的政策。 例如:单位保障—养老保险、失业保险、人寿保 险、医疗保险、生育保险等。
5.政策缩减
就是采用渐进的方式,逐步对政策进行终结,其目的 是有效缓解因政策终结所带来的巨大冲击,逐步协调各方 面的关系,减少那些不必要的损失。 例如: 物价政策改革
4.利益集团的阻碍
由于公共政策大多涉及利益与价值的分配,因而各利 益集团必然千方百计地努力影响公共政策。当政策终结 迫在眉睫时,反对政策终结的利益集团为维护既得利益, 必然会采取各种合法或非法的途径如游说或行贿等,以 阻止政策终结。利益集团的存在,使得公共政策终结更 为困难。
5.程序上的复杂性
任何政策的确定和组织机构的建立,都是通过一定的 法律程序进行的,同样,政策的终止和组织机构的撤消, 也必须按照法定的程序来办理。程序上的复杂性往往影 响政策终结的及时进行。立法机关在考虑终止某项政策 或法律时,往往顾虑重重,举棋不定。因此,许多政策经 终结行为因此受阻于法律的滞后性。
(1)要处理好政策稳定和政策发展的关系 (2)应同时处理好被终结的旧政策与其他相关政策的调整 (3)注意保留原来政策中富有成效的、合理的部分,以尽可 能地保持稳定,实现发展
5. 学习。采用“试错法”方式,在政策实践中学习,随时终结那些错 误的政策或项目。
除了节省政策资源,提高政策绩效等原因外,政策 终结的原因还在于政策系统本身的自我更新的特性:
一是政策系统是一个不断进行新陈代谢的系统,必须随着 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国际形势的变化制定新的政策,而有时只 有推陈才能出新,政策终结包括了这种推陈出新的过程; 二是政策系统也是一个不断与周围环境互动、修正自身的 过程。无论是可利用的资源、所要解决的问题,还是政策的环 境都处于一种不确定性变动的可能中。
2.公开政策评估结果,积极争取支持力量。
政策终结支持者的态度和人数的多寡,是决定政策终 结成败的关键。政策终结的倡导者必须努力争取各种支 持力量,以推动政策终结的实现。适时地公开政策评估 结果,是积极争取潜在支持者的最好方法。 但由于政策评估本身存在的困难和影响评估公正结论 的诸多因素的存在,使得人们往往对评估结论产生怀疑。 因此,政策终结者在采用这种方法促进政策终结时,必 须使评估结论经得起实际的检验。
►布鲁尔定义政策终结为:“公共部门对某一功能、计划、 政策或组织,加以审慎的结束或中止”。 我们认为:
政策终结是公共政策的决策者通过对政策或项目进 行慎重的评估后,采取必要的措施,以中止那些过 时的、多余的、不必要的或无效的政策或项目的一 种行为。
政策终结发生在政策评估之后,是人们主动进行的,是 提高政策绩效的政策行为。政策终结是一种承上启下的 行为,不仅代表旧政策的结束,而且象征着新政策的开 始。 如下三种情况都可以看作政策终结: (1)政策使命的结束; (2)失误政策的废止; (3)稳定的长效政策转化为法律。
1.相关者的心理抵触
那些与政策相关的人员都愿意看到政策继续存在下去, 却很少有人喜欢听到计划失败或计划改变。这种心理上 的抵触往往在政策面临终结时会表现的尤为明显。 对政策终结存在抵触心理的主要有三种人:(1)政 策受益者;(2)政策制定者;(3)政策执行者。这 三类人的心态,往往成为政策终结的首要障碍。这种心 理障碍的存在,又使人们在解释政策失败时,常常倾向 于从环境因素中去寻找原因,而不愿检讨政策本身的失 误。
6.政策的法律化
一项长期实行确立的有效的政策,经过立法机关或授 权立法的行政机关审议通过,上升为法律或行政法规。 这是另一种意义的政策终结。
五、政策终结的障碍
1. 相关者的心理抵触 2. 现存机构的持续性 3. 行政机关的联盟 4. 利益集团的阻碍 5. 程序上的复杂性 6. 社会舆论的压力 7. 高昂的成本
政策终结
陈旭
一、政策终结的概念 二、政策终结的特征、适用情况 三、政策终结的地位、意义 四、政策终结的原因、类型与方式 五、政策终结的障碍 六、政策终结的策略
一、政策终结的概念
“终结”一词,在生活中经常用到。顾名思义就是终止、 结束之意。它一般是指某一活动事物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终 止或结束。 众多学者对政策终结下了定义: ► 狄龙认为,政策终结是政府当局对某一特殊功能、计划、 政策或组织,经过深入评估而加以结束或终止的过程 ► 丹尼尔斯认为,政策终结是对政府项目、政策、组织的 终结,也是组织为削减预算对自身的调适和政府服务民营 化而产生的削减。
三、政策终结的原因、类型与方式
(一)政策终结的原因 (二)政策终结的类型 (三)政策终结的方式
(一)政策终结的原因
1. 财政困难。财政赤字、税收减少等而导致政策或项目的终结;
2. 政府的低效率。即政府机构的效率太低、成本太高而导致政策或项 目的终结;
3. 政治意识形态。意识形态以及价值观念的改变或冲突导致政策或项 目的终结; 4. 行为理论的变化。即关于人性、行政管理和社会服务应如何提供方 面理论的变化导致政策或项目的终结;
(二)政策终结的类型
政策终结有四种类型,它们所遇到的阻力依次递减: (1)功能的终结。即终止由政策执行所带来的某种或某 些服务。 (2)机构的终结。伴随着政策终结进行的机构缩减或撤 消,就是机构终结。 (3)政策本身的终结。 (4)项目的终结。即政策的具体项目以及执行措施的终 结。
(三)政策终结的方式
二、政策终结的特征、对象、适用情况
(一)政策终结的特征 (三)政策终结的适用情况
(一)政策终结的特征
1. 强制性。一项政策的终结总是会损害一些相关的人、团 体和机构的利益,遇到强烈的反是政策连续 性特殊表现。 3. 灵活性。政策终结是一个复杂而又困难的工作,必须采 取审慎而又灵活的态度,处理好各种动因和关系。
6.社会舆论的压力
通过报纸、刊物、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介所形成的社 会舆论,会对政策终结产生较大影响。西方国家称社会 舆论为与立法、行政、司法并立的“第四种权力”。如 果某一项需要终结的公共政策受到舆论的广泛支持,无 疑会受到极强的阻力。
7.高昂的成本
政策终结高昂的成本也是影响政策终结实施的一个关 键因素。政策终结的成本有两种:一是现有政策的沉淀 成本;二是终结行为本身要付出的成本。 当现行的政策或组织机构已经投入了巨额成本但没有 得到回报时,政策决策者面对投入的沉淀成本,往往处 于进退两难的境地。
3.旧政策终结与新政策出台并举,缓和政策终 结的压力
人们一般都不愿意看到政策终结,然而人们一般很少 会立刻反对一个新的、较佳政策的出台。因此,为了缓 和政策终结的压力,可以采用新政策出台与旧政策终结 并举的方法,及时地采用新政策替代旧政策,使人们在 丧失对旧政策期望的同时得到一个新的希望。这种做法 往往可以大大减少关于政策终结的争议和阻力,削弱反 对者的力量。
5.正确处理政策终结与政策稳定、政策发展的 相互关系
正确处理好政策终结与政策稳定、政策发展的关系, 对于促进政策终结有重要意义。因为无论是政策决策者 还是政策执行者,大都非常重视政策的稳定性,担心旧 政策的终结与新政策的出台,会使人们产生政策多变的 错觉,往往难以做出决断;即使是做出了决断,在实施 政策终结的过程中也顾虑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