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态蜡染图案艺术特色解析

合集下载

非遗系列之苗族蜡染

非遗系列之苗族蜡染

艺艺承会 渊特流保影 源征程护响
历史渊源
历史渊源
蜡染是贵州省丹寨、黄平、凯里、榕江、安顺、织金等县市苗族世代传承的传统技艺。在长期与外界隔绝 的艰苦环境中,这里的居民逐渐形成了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栽靛植棉、纺纱织布、画蜡挑秀、浸染剪裁, 古老的蜡染技艺代代传承
蜡染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秦汉时代,苗族的先民们就 已经掌握了蜡可以防染的特点,使用虫蜡和蜂蜡作为防染的原料。在 东汉时期,蜡染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到了西晋,已可染出十余种色彩 的蜡染产品,唐代时,蜡染已经在中国全国范围盛行。到了宋代,由 于工艺更为简便的蓝印花布的出现,使得蜡染技艺在中原地区逐渐消 失,而受到地理环境的限制,生活在贵州等西南地区的居民长期与世 隔绝,自给自足,古老的蜡染技艺也因此得以保存。南宋周去非的 《岭外问答》中首次明确记录了蜡染的工序:“以木板二片,镂成细 花,用以夹布,而灌蜡于镂中,而后乃积布取布,投诸蓝中,布既受 蓝,则煮布以去蜡,故能制成极细斑花,炳然可观但到了清代的《贵 州通志》,蜡染变成“用蜡绘于布而染之,既去蜡,则花纹如绘。” 蜡染由以蜡灌刻板印布,发展到直接用蜡绘制。
花纹画好之后就可以将布料放在蓝靛染缸中浸染了,一般一件蜡染花布 要浸泡5~6天,经过多次浸泡才算完成。如果需要在同一织物上出现深 浅两种颜色,则需要在第一次浸染之后取出布料,在浅蓝色上用蜡点绘 花纹,之后再次进行浸染。当图绘了蜡纹的布料被放进染缸时,折叠会 导致蜡块的破损或断裂,这就形成了天然的缝隙,使得染出的布料出现 颜色深浅不一的裂纹,人们一般称之为“冰纹”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2024年3月20日,文化和旅 游部发布《文化和旅游部关于 公布2023—2025年国家级非 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 基地名单》,蜡染技艺(苗族 蜡染技艺)的贵州丹寨宁航蜡

试析贵州蜡染艺术的审美特征

试析贵州蜡染艺术的审美特征

试析贵州蜡染艺术的审美特征贵州蜡染艺术是中国传统手工艺术中的一种,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在蜡染工艺中,手工迭染、挖花、刻花、串珠、刺绣等技法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形成了独特的审美特征。

首先,贵州蜡染艺术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贵州地处西南山区,少数民族聚居,其文化具有极强的独特性和民族色彩。

在蜡染艺术中,设计、颜色、图案等都强烈体现了贵州民族文化特色,如刺绣图案中常见的龙凤、云纹、蝴蝶,以及布匹中常见的自然风景和生活场景。

这些元素的运用无不体现了贵州民族艺术的独特魅力。

其次,贵州蜡染艺术注重色彩的搭配与配合。

贵州蜡染中所用的染料是自然的植物染料,包括蓝靛、茜草、槟榔、木马等等,染色技法采用的是分层染色法,使得颜色一层层递进,色彩的变化色调移步于中。

在配色上,贵州蜡染艺术形成了各种紫色、红色、绿色、黄色、白色等深浅不一的色彩搭配,使得布匹具有更加鲜明的色彩对比度以及比较强的立体感,营造出一种充满生命力和活力的视觉效果。

第三,贵州蜡染艺术的图案设计独具匠心。

贵州人的生活非常朴素和自然,因此,蜡染图案中也体现了这份质朴的特点。

贵州蜡染图案常常以自然风景、动植物、人物日常生活为主题,未雨绸缪、生生不息、岁岁平安、祥云瑞气等意象形象地表达了人们对于生活的美好向往和祈愿。

最后,贵州蜡染艺术的工艺装饰繁多。

在蜡染艺术生产过程中,挖花、刻花、串珠、刺绣等技法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装饰上,艺术家常常通过不同的工艺来增加作品的美感和立体感,使得作品更为精美细致,并且具有更强的视觉冲击力。

综上所述,贵州蜡染艺术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注重色彩搭配,图案独具匠心,工艺装饰繁多等特征。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贵州蜡染艺术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和推崇,并成为文化纽带,将世间美好的情感和精神传承至今。

苗族蜡染图案现代设计创新和应用论文

苗族蜡染图案现代设计创新和应用论文

苗族蜡染图案现代设计创新和应用论文苗族蜡染图案现代设计创新和应用论文一、苗族蜡染图案的特点贵州有很多少数民族会做蜡染,尤以苗族为甚。

贵州安顺被誉为“蜡染之乡”,是少数民族传统蜡染中最著名、最典型的。

苗族的蜡染图案多半是花、草、鸟、兽、虫、蝶等,根据图案的寓意大体分为三种类型:民间传说、图腾崇拜及生殖崇拜、动植物组合图案。

民间传说:如,蝴蝶纹来源于苗族神话古歌《妹榜妹留》与《十二个蛋》中的故事,龙纹来源于民族传统文化,旋涡纹来源于民间流传的故事,等等,这些图案都是根据本民族的传说或者信仰衍生至今的,具有深刻的寓意。

图腾崇拜及生殖崇拜:鱼鸟纹的内涵是生殖崇拜,是歌颂生命力的美的纹样。

动植物组合图案:花草植物纹表现的是自然与生活,如荞花、蕨花、梅花、桃花、杏花、棉花等。

不难看出,苗族人热爱生活,这些花纹通过他们的创造,有的大气、变化多端,有的严谨、构图精美,手法多样,富有艺术力和表现力。

二、蜡染图案在现代设计中运用的不足图案的创新最主要的是对原有图案的理解,并将其简化,就像中国汉字一样,但简化不是从繁到无,而是再简也能体现出本民族的东西。

我们在设计图案时,考虑更多的还是怎样对传统元素进行对接,找出本民族的特色,这是图案设计的重点也是难点。

综观当代设计现状,存在以下不足:其一,一些图案设计只是在传统蜡染的基础上,模仿和微改以前的蜡染图案,设计出的新图案没有原来的耐看。

其二,由于设计水平不高,没有获得很好的`市场效应,使设计者更加缺乏信心。

其三,抄袭、模仿国外的图案,本土品牌较少。

从这三点可以看出,图案的设计对于市场营销至关重要。

在手工时代,人靠的是感官和技能,而在高科技时代,艺术创作更强调思维、观念的重要性。

三、苗族蜡染图案与现代设计的融合如同文字一般,蜡染图案可以作为载体,用来记录和传承民族文化,呈现出独特的历史记忆。

苗族蜡染纹样描绘了人们对宗教图腾的崇拜,表现了人们对大自然的崇敬与向往。

任何东西都在变化,虽然苗族蜡染图案的文化底蕴和民族性不变,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它的形式、主题、风格都在不断地变化,也在不断地进步。

贵州安顺苗族蜡染的纹样造型特征

贵州安顺苗族蜡染的纹样造型特征

贵州安顺苗族蜡染的纹样造型特征蜡染是一种以蜡为防染材料的传统手工印染艺术,它以丰富的文化内涵、优美的纹样,在民间技艺中别具一格。

贵州安顺是我国著名的“蜡染之乡”,本文将以该地苗族蜡染的纹样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纹样题材的梳理,归纳、其纹样造型特征。

蜡染即“蜡防染色”,古代被称为“蜡缬”,它与“扎染”“夹染”一同被称为中国古代三大防染技艺。

蜡染艺术的历史从古延续至今,早在秦朝以前,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就已经熟练地掌握了蜡染工艺,东汉时达到了一个相当成熟的状态,唐代便开始十分盛行。

由此可以看出,蜡染是一种沉淀并累积了几千年历史和文化的古老技艺。

贵州安顺的苗族妇女从小就开始向前辈蜡染,其作品不仅包含了较高的物质文化价值,而且具有十分丰富的精神文化底蕴,是苗族人民智慧的表达和经验累积的成果。

一、贵州安顺苗族蜡染简介二、贵州安顺苗族蜡染的纹样题材(一)植物題材安顺苗族蜡染纹样植物题材主要有马掌纹、鸡冠花、银钩花、葵花、蒲扇花、鱼形花等。

这些植物题材展现出苗族妇女对大自然的认识,她们在创造一个纹样的形态时并不会受到真实事物的约束,而是灵活地运用抽象、概括的手法,夸张地表达出所绘植物的造型特征。

(二)动物题材安顺苗族蜡染纹样动物题材主要以蝴蝶纹、鸟纹、鱼纹为主,同时还有凤纹、龙纹、蝙蝠纹、泥鳅纹等。

这些动物纹样造型的创作同植物纹样造型的创作相类似,同样不会将动物本身的具体形象直接运用,而是表现为某种特定的结构。

与此同时,通过数千年的历史沉淀,苗族先辈依附其丰富的想象力,还创作出了与动物有关的文化,如苗族将蝴蝶作为图腾崇拜物。

(三)几何题材(一)“满”“全”的布局之美从构图形式和造型创作上来看,安顺苗族蜡染都表现出苗族妇女以“满”“全”为主的审美取向。

纵然在布局时失去了透视感和比例尺寸,人们也要将蜡染整体画面处理得饱满而不杂乱。

例如,作品《鸟蝠鱼虫知多少》在整体的结构上采用了对称式构图,将画面中所包含的五种不同物象十分巧妙地组合在一起,构图虽然十分饱满,但纹样大小布局富有节奏感,和谐而统一,静止的花纹、几何纹与生动活泼的游鱼、蝙蝠形成鲜明对比,让观赏者产生无限联想。

苗族蜡染的技法特点

苗族蜡染的技法特点

苗族蜡染的技法特点苗族蜡染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技艺,具有独特的技法特点和艺术风格。

以下是苗族蜡染的技法特点:1. 使用天然染料:苗族蜡染使用的是天然的植物染料,如靛蓝、茜草、紫梗等,这些染料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性能。

靛蓝是一种常见的蓝色染料,用于制作蓝色背景上的白色花纹,呈现出清新淡雅的艺术效果。

茜草是一种红色染料,常用于制作红花或红底上的白色花纹,呈现出鲜艳夺目的视觉效果。

紫梗则是一种紫色染料,常用于制作紫色背景上的白色花纹,呈现出高贵典雅的艺术效果。

2. 以蜡为防染剂:苗族蜡染使用的是天然的蜂蜡或石蜡作为防染剂,这些蜡在低温下会凝固,而在高温下则会融化。

蜡染艺术家通过在布料上涂蜡,形成各种图案或花纹,然后在染料中染色。

由于蜡具有防水的性能,因此染料无法渗入涂有蜡的部分,从而形成了独特的花纹或图案。

3. 手工精细:苗族蜡染是一项手工精细的技艺,需要艺术家具备一定的绘画技巧和创造力。

艺术家根据设计图纸或灵感来源,在布料上用蜡刀蘸取熔化的蜡液进行描绘,每一刀都要准确无误,线条流畅自然。

染色时也需要掌握好时间和温度,以保证颜色均匀、鲜艳。

4. 图案精美:苗族蜡染的图案精美,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地方风格。

常见的图案有花鸟鱼虫、山水风景、人物故事等,这些图案都来源于苗族人民的生活和传统信仰。

艺术家通过运用不同的线条和构图方式,创造出丰富多彩、富有象征意义的图案,展现出苗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5. 环保可持续:苗族蜡染使用的天然染料和蜂蜡等材料都是可再生资源,不仅对人体无害,而且对环境友好。

此外,蜡染布料上的花纹可以通过洗涤和摩擦逐渐磨损,从而减少了对环境的负担。

这种环保可持续的特点使得苗族蜡染不仅具有艺术价值,也具有实用价值和社会价值。

总之,苗族蜡染具有独特的技法特点和艺术风格,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了解和欣赏苗族蜡染,不仅可以领略到其精湛的技艺和美妙的艺术魅力,更可以感受到苗族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中国丹寨苗族蜡染艺术

中国丹寨苗族蜡染艺术

中国丹寨苗族蜡染艺术一、历史来源丹寨蜡染是中国贵州最有代表性的蜡染之一,应用在俗称为“白领苗”的苗族支系中,以扬武乡排莫村、排倒村(两村相邻,当地人习惯合称为排倒莫)和排调镇远景村最为集中。

丹寨蜡染集中的区域群山环绕,山清水秀,属低山地貌。

苗族人民以农耕为经济生活的方式,过着男耕女织的生活。

由于地势偏远,交通闭塞,使长期与外隔绝的苗族人民逐渐形成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体系,也形成了特色鲜明的蜡染技艺与文化。

丹寨苗族蜡染的风格朴实生动、粗矿、奔放,面积大的较多,纹样自由,异物同构,在艺术上有很高价值。

由于丹寨地处溪边水旁,纹样题材一般是动植物的变形,多以变形的花鸟鱼虫为主体,但不是对自然物的如实模拟,而是通过提炼并融入自己的丰富想象创作出来的。

图案常以夸张、变形、奇妙组合的手法,充满了天真烂漫的童稚之趣。

二、制作工艺(1)工具。

丹寨苗族蜡染一般用自种棉花进行自纺、自织、自染出来的土布,现在主要是到市场上购买现成的棉线,甚至是直接买现成的棉布。

绘制蜡染的蜡刀一般用长10厘米左右的圆柱形木棍做刀杆,头上夹有两片宽1.5~2厘米的半圆形铜刀以储备蜡液。

这样的蜡刀能以半圆形的一端自由地绘制直线、弧线、圆圈等几何形线条,而另一端为切去的一角,可以绘制点状纹样。

(2)制作蜡液。

丹寨“白领苗”制作蜡染使用100%的蜂蜡,不掺其他的蜡。

将蜂蜡高温溶化后,滤去渣碎,用文火溶成蜡液待用。

蜂蜡是浅黄色的,经过染色后重新收集回的蜡液被染上了颜色,因此融化后的蜡液也就变成了蓝黑色的。

(3)制作蓝靛。

从蓝草中提制的靛,是由木蓝、蓼蓝、松蓝等的茎、叶发酵而成。

秋天收割靛蓝叶之后将其放入缸内、木桶,加适量冷水,隔两天翻动一下。

浸泡一周左右后,将靛叶捞出,把石灰放入容器内。

(4)点蜡。

将白布平帖在木板或者桌面上,便可以用蜡刀蘸取蜡液在布上作画,画蜡一般先用指甲在白布上勾画出大轮廓,而不用圆规、直尺等工具。

熟练的“白领苗”画蜡者可以信手拈来,无需打草稿就能得心应手地绘制出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的纹样。

浅谈贵州民间传统蜡染艺术

浅谈贵州民间传统蜡染艺术

浅谈贵州民间传统蜡染艺术贵州是一个地处中国西南的多民族省份,这里有着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在贵州民间传统手工艺中,蜡染艺术独具特色,是贵州省一项非常受欢迎的传统艺术形式。

蜡染是一种在织物表面使用蜡和染料进行着色的技艺,通过在布料上涂抹蜡,然后进行染色,最后融化蜡将染料固定在布上,最终得到美丽的图案和色彩。

下面我们就来浅谈一下贵州民间传统蜡染艺术。

贵州蜡染艺术源远流长,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宋元时期,当时就有蜡染的技艺流传。

贵州的蜡染技艺在明清时期开始逐渐发展壮大,各民族群体之间的文化融合使得蜡染工艺越发繁荣。

在贵州的许多少数民族群体中,蜡染工艺被作为重要的工艺传统存在,并传承至今。

贵州蜡染艺术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图案独特多样。

贵州蜡染的图案主要受少数民族的文化和自然环境的影响,有些图案源自当地的山水风景,有些则来自他们的传统神话故事。

这些图案通过蜡染工艺在布料上形成,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

色彩鲜艳丰富。

贵州蜡染工艺所用的染料主要来自于当地植物,这些植物提取的染料色泽饱满,鲜艳耐久。

贵州蜡染工艺通过对不同色彩的运用,使得作品色泽丰富多样,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手工技艺精湛。

蜡染工艺需要制作蜡染图案的蜡、染料、布料及一系列的工具,包括蜂蜡、熟石灰、雄黄、蓝靛等原料。

通过在布料上反复使用蜡和染料的工序,制作出各种精美的蜡染图案。

蜡染工艺需要工匠们的耐心和技巧,经过数日甚至数月的精心制作,才能完成一件艺术品。

传承保护不断进行。

贵州省对蜡染艺术的传承和保护非常重视。

政府投入大量资源支持蜡染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同时通过设立蜡染作坊和培训班,进行技艺的传承和推广。

还通过大力宣传和推介贵州的蜡染工艺,吸引更多人了解和关注这一传统手工艺。

也加入了创新元素,将蜡染工艺与现代时尚相结合,开发出不同风格的产品,拓展了蜡染艺术的市场,使其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

随着时代的发展,贵州蜡染工艺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手工制作方式,而是与现代科技进行了结合,采用更加便捷高效的生产工艺,以迎合市场的需求。

用现代装饰语言解读贵州苗族蜡染图案的审美内涵

用现代装饰语言解读贵州苗族蜡染图案的审美内涵

贵州苗族蜡染作为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保护和传承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政府和社会各界应该加大对这种传统技艺的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它的认识和了 解。同时,应该加大对蜡染技艺传承人的扶持力度,通过培训、资金支持等方式, 帮助他们传承和发展这种传统技艺。
2、创新性设计研究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展贵州苗族蜡染,需要不断加强创新性设计研究。通过 引进新的设计理念和技术手段,结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和生活方式,对传统的蜡 染图案和色彩进行重新设计,使这种传统技艺更加符合现代人的需求。同时,应 该注重将贵州苗族蜡染与其他文化艺术形式的结合,如与刺绣、剪纸等艺术形式 相结合,创造出更多样化的艺术形式。
2、家居用品
苗族蜡染图案不仅可以在室内装饰中使用,还可以应用在家居用品中。例如 在抱枕、床单、窗帘等纺织品上使用苗族蜡染图案,可以营造出舒适自然的家居 氛围。此外,在餐具、茶具等陶瓷制品上使用苗族蜡染图案,也可以使家居用品 更加精致美观。
3、商业空间
苗族蜡染图案也可以应用在商业空间中。例如在餐厅、咖啡厅、酒店等场所 中使用苗族蜡染图案作为墙面装饰、地面拼花或灯具装饰等,可以营造出独特的 商业氛围,吸引顾客的注意力。此外,在商业展览、会议等活动场所中使用苗族 蜡染图案作为背景墙、宣传海报等的设计元素,也可以提高活动的文化内涵和特 色。
四、结论
贵州苗族蜡染作为一种独特的传统技艺,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 在装饰织物中运用这种传统技艺,不仅可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还 可以传承和发扬这种文化遗产。通过将传统技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拓展应用领 域等措施,可以推动贵州苗族蜡染的创新性运用和研究工作的发展。我们应该重 视这种传统技艺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加强对创新性设计的研究和应用,使贵州苗 族蜡染在装饰织物等领域焕发出新的光彩。

民间传统蜡染的美术特征浅议

民间传统蜡染的美术特征浅议

民间传统蜡染的美术特征浅议作者:***来源:《艺术评鉴》2023年第22期【摘要】傳统蜡染是民间在布料上用蜡画表现意味美的印染工艺,属民间美术一类。

本文以为,蜡染的美术特征主要是形象性与象征性的统一、主体性与传承性的统一、审美性与实用性的统一。

蜡染中母本文化的象征性蕴意,是蜡染形象性的基础根脉。

特殊的女性传承体系促使地区蜡画风格的趋同;对先辈蜡染技艺的忠实传承是蜡染发展的坚实基础;局部求变是蜡染的艺术个性体现。

在民间,蜡染艺术就是他们的生活,生活中蕴涵着艺术,二者密不可分;情感的专心倾注,是他们对待蜡染的态度,可视同于对待艺术的态度。

这是原生态艺术的重要特点。

【关键词】蜡染民间美术特征中图分类号:J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023)22-0158-07民间传统蜡染工艺在当下备受人们的青睐。

蜡染以贵州最具代表性,因此本文以贵州为例。

而贵州的蜡染,不仅最具代表性,也最具普遍性。

据不完全统计,贵州有几个县市的蜡染先后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即:丹寨蜡染2006年第一批,安顺蜡染2008年第二批,黄平蜡染2011年第三批,织金蜡染2021年第五批等,涉及苗族、布依族、水族、革家人等。

各个地区的蜡染,其风格与本片区的构图大致相似,不同的是,各民族母本图案的寓意各具风采。

传统蜡染是民间在布料上用蜡画表现意味美的传统印染工艺,它属于民间美术的一个种类。

在这个定义里,它突出的个性,表现出三个关键词:一是传统、二是蜡画、三是染艺。

“传统”主要指母本图案特征,它区别于借鉴的图案或现代的图案置入;“蜡画”是它独有的个性特征,它区别于蜡液作画以外的其他绘画方式;“染艺”既是它独有的蓝靛染制方式,又区别于其他的印染、区别于其他的审美意味。

传统蜡染属于民间美术,它必然具备民间美术的共性特征,那就是民间群众的草根艺术。

作为艺术,基本上都有形象性、主体性和审美性特征①。

而蜡染的美术特征表现为形象性与象征性的统一、主体性与传承性的统一、审美性与实用性的统一。

蜡染文化内涵

蜡染文化内涵

分类内涵贵州蜡染纹样分为自然纹和几何形纹两人类。

自然纹中多为动物植物纹,人物纹罕见,反映社会生活的纹样近年才有。

几何形纹多为自然物的抽象化。

由于历史上的文化交流,已很难确认哪种纹样是本民族的独有纹样,或哪种纹样是某种民间艺术品的独有纹样。

有些纹样虽同一“母本”,不同的民族含义也不同。

传统蜡染纹样繁多,内涵丰富,现仅选择几种重要的作—些阐释。

铜鼓纹这是贵州民间蜡染中最古老的纹样。

铜鼓是一些少数民族极为尊崇的重器,古时在祭祀、娱乐和征战中使用。

对铜鼓的尊重意味着对祖先的缅怀和崇拜。

蝴蝶纹这种纹样在蜡染中比较常见,在苗族地区特别流行。

蜡染中的蝴蝶千姿百态,既有写实的,又有写意的;有抽象化的,也有变形复合的。

蝴蝶轻盈秀美的形象深受中国各族人民的喜爱,并赋子其种种寓意和传说苗族特有的一种文化意识,即对蝴蝶的热爱和崇拜,就是对祖先的热爱和崇拜。

祖先崇拜是由自然崇拜衍生而来,万物有灵魂,人当然也有灵魂。

因此,苗族蜡染中的蝴蝶纹样,积淀着祖先崇拜的原始意识。

鸟纹蜡染中的鸟纹有些是如实摹拟,能确指其名,如锦鸡、喜鹊、麻雀、燕子、斑鸠、鹦鹉、孔雀、鹭鸶等鸟,是山居的少数民族姑娘快乐的生活伴侣,鸟纹寄托着她们对生活的美好憧憬。

在苗族中,鸟纹也含有祖先崇拜的意蕴。

鱼纹鱼被作为纹样历史悠久,在出土的史前陶器、玉器中就出现了鱼纹。

由于鱼产子多,其腹内多子,因此,鱼纹的原始寓意是象征生殖,对鱼的崇拜是对鱼的生殖能力旺盛的崇拜。

花草植物纹蜡染中这类纹样很多,不少是作为辅助纹样出现的。

这些纹样不像汉族那样多取材于象征富贵吉祥的牡丹、莲花、桃子、石榴之类,这类纹样在蜡染中虽也有出现,而多见的却是山间田野常见的花草植物,如荞花、蕨花、梅花、桃花、杏花、棉花等,有一些已经演变为几何形纹。

在苗族中有个传说,即在古代发生的由中原向西南的大迁徙中,妇女们为牢记跋涉的艰辛,便将沿途所见的花草植物描绘在衣裙之上,后来便作为传统纹样保留下来。

可见这些纹样中寄托着古老的绵绵情思螺旋纹螺旋纹在中国新石器时期的陶器上就有出现,那是出于先民对自然水纹的摹拟。

非文化遗产蜡染的介绍以及蜡染的艺术文化价值

非文化遗产蜡染的介绍以及蜡染的艺术文化价值
蜡染
(非文化遗产)
蜡染是贵州省丹寨县、安顺 市、织金县等地区苗族世代传承 的传统技艺,古称“蜡缬”,苗 语称“务图”,意为“蜡染服”。
蜡染,古称“蜡缬”。传统民间印染工艺之一。是一种以 蜡为防染材料进行防染的传统手工印染技艺。
• 自然的愿望 • 形象理想化 • 以饱满为美 • 以齐全为美
贵州蜡染工艺品虽然通常只有蓝白二色,但是因恰当地运用了各种艺 术手段,布局合理。
蜡染的价值
谢谢观看!
结构严谨,动静相宜,摆脱了"冰裂"纹,类似瓷釉之"开片"极具艺术效果。裂之大小走向,可 由人掌握,可以恰到好处地表现描绘对象,特点鲜明。
审美价值
苗族蜡染是苗家人的生活、生产、战争、迁徙等场景按照自然的规律和 心理活动逻辑进行简体、变形、夸张和抽象而成的“人化自然”的心灵 符号,组成一种理想化的完形关系。

浅析湘西蜡染图案在包装设计中的运用

浅析湘西蜡染图案在包装设计中的运用

浅析湘西蜡染图案在包装设计中的运用湘西蜡染是一种古老而独特的手工艺品,起源于中国湖南湘西地区。

其特点是将熔化的蜡点在棉布上手工绘制图案,然后将布料浸泡在颜料中染色,最后用开水烫去蜡痕,形成图案。

湘西蜡染图案多以自然景观和民俗文化为主题,形式独特,色彩鲜艳,寓意深远。

在包装设计中,湘西蜡染图案可以赋予产品独特的民族风情和地域特点。

通过运用湘西蜡染图案,包装设计能够传达产品的文化背景和品牌的故事,增强消费者与产品的情感连接。

在民族特色产品的包装设计中运用湘西蜡染图案,能够使其更加符合当地文化传统,从而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湘西蜡染图案具有丰富的艺术形式和寓意。

在包装设计中,可以根据产品的特点和定位选择合适的湘西蜡染图案。

在食品包装设计中,可以运用湘西蜡染图案的丰富花卉和动物纹样,传递出产品的新鲜、美味和天然的特点。

在饮品包装设计中,可以运用湘西蜡染图案的流线型图形和水波纹样,传递出产品的清凉、清新和恢弘的特点。

在服装包装设计中,可以运用湘西蜡染图案的几何图形和符号纹样,传递出产品的时尚、个性和艺术的特点。

在色彩运用上,湘西蜡染图案鲜艳的颜色可以吸引消费者的眼球,激发购买欲望。

不同的颜色也传递出不同的情感和氛围。

红色代表热情和喜庆,适合用于婚庆、节日等产品的包装设计;蓝色代表清新和舒适,适合用于洗涤用品、个护用品等产品的包装设计;绿色代表自然和健康,适合用于有机食品、生活用品等产品的包装设计。

在图案设计上,湘西蜡染图案以其独特的手工艺特点,能够营造出纹理清晰、质感丰富的效果。

通过结合现代包装设计的技术手法,可以使湘西蜡染图案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

在印刷技术上,可以运用仿真湘西蜡染的效果,使印刷品更具质感和立体感;在工艺处理上,可以运用局部烫金、凹凸等技术,使湘西蜡染图案更加精致和突出。

蜡染工艺特点

蜡染工艺特点

蜡染工艺特点
蜡染工艺是一种传统的染色技术,以使用熔化蜡在织物上涂绘图案,然后进行染色的方法。

它具有以下特点:
1. 独特的效果:蜡染工艺可以制作出独特而精细的图案和纹理,使得染色的织物具有艺术性和装饰性。

2. 精妙的技巧:蜡染需要细致的手工操作,在织物上涂抹蜡,需要准确的手法和技巧,才能制作出清晰和精确的图案。

3. 耐久的效果:由于蜡在染色过程中起到屏障的作用,可以阻止染料渗透到涂抹蜡的部分,因此蜡染的图案可以保持长时间的持久性,不易褪色。

4. 可变的颜色:蜡染可以使用各种颜色的染料,通过在蜡涂抹的部分进行染色,可以制造出多种颜色的图案。

5. 多样的应用:蜡染工艺可以应用于不同类型的织物和纺织品,包括棉布、丝绸、毛料等,使得它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6. 环保和可持续:蜡染工艺使用天然的蜡和染料,不产生有害物质,对环境友好。

此外,蜡染织物可以水洗和重复使用,具有较好的可持续性。

浅析湘西蜡染图案在包装设计中的运用

浅析湘西蜡染图案在包装设计中的运用

浅析湘西蜡染图案在包装设计中的运用湘西蜡染是中国传统的一种纺织工艺,它以其独特的图案和色彩而闻名。

在包装设计中,湘西蜡染图案的运用不仅可以增加产品的吸引力,还可以展现传统文化的内涵和品牌的个性。

下面将从湘西蜡染图案的特点、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以及运用效果方面进行浅析。

湘西蜡染图案具有独特的特点。

它采用的是蜡涂布法,即先在织物上涂上蜡,再进行染色,然后去除蜡,形成图案。

这种方法使得图案具有鲜明的对比度和层次感,色彩鲜艳且富有层次,图案清晰可辨。

湘西蜡染的图案多取材于自然界,如花草、鸟兽等,寓意丰富多样,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

湘西蜡染图案在包装设计中有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运用在各类产品的包装上,如纺织品、食品、饮品等。

在纺织品包装中,湘西蜡染图案可以作为花边、图案的装饰,使产品更具美感和独特性。

在食品和饮品包装中,湘西蜡染图案可以用来营造农田、果园的自然氛围,增加产品的乡土特色和原生态的感觉。

湘西蜡染图案还可以用来设计包装袋、礼品盒等,为产品赋予更高的包装价值。

湘西蜡染图案在包装设计中的运用效果显著。

湘西蜡染图案给人以淳朴、自然的感觉,能够吸引消费者的目光,增加产品的吸引力。

湘西蜡染图案也能够展示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同感。

对于那些追求个性和纯粹性的消费者来说,湘西蜡染图案也能够唤起他们对于纯手工艺品和传统工艺的喜爱和收藏欲望。

湘西蜡染图案在包装设计中的运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它不仅能够增加产品的吸引力,还能展示传统文化的内涵和品牌的个性。

针对不同的产品和目标消费者,设计师可以发挥想象力,合理运用湘西蜡染图案,打造独特且引人入胜的包装设计。

浅谈贵州丹寨蜡染

浅谈贵州丹寨蜡染

浅谈贵州丹寨蜡染蜡染是贵州少数民族最有代表性的传统原生态艺术,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作为中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始终保持了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征。

标签:蜡染工艺;贵州丹寨蜡染又称“蜡缬”,是一种以蜡为防染材料的手工印染工艺。

蜡染起源于秦汉甚至更早并在隋唐盛行。

在唐开元年间,蜡染使用于制作军服、宫廷贵族服饰以及室内装饰屏风等。

由于后期政治等因素,少数民族大迁徙转入我国西南地区。

为了能够区分不同民族的族群,他们用不同的标志以蜡染的方式标记在服装上,并将对于自然生活的理念与对精神文化崇拜用蜡染的工艺所体现。

一、贵州蜡染概况贵州是中国蜡染工艺最为集中的地区,这也是由于贵州的历史、环境、地理、气候等因素所决定的。

一是由于贵州少数民族长期居住在山区河谷,交通相对于平原地区较为闭塞。

各少数民族均以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分布,很少受到外来艺术的影响,很好的保留本民族的特色文化。

二是由于当地人民在迁徙后依旧牢记原有的民族文化,能够传承本民族文化形态和保留原有习俗。

三是贵州所在地区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蜡染原材料自给自足。

这些有利条件都为当地蜡染工艺的生存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并能保证蜡染工艺源远流长。

二、贵州丹寨蜡染贵州丹寨县地处贵州省东南部,由丹江、八寨合为一县,各取一字,称为丹寨。

丹寨县是以苗族人口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县。

贵州蜡染工艺分布区域广泛,且各地风格迥异,具有代表性的侗族、苗族、布依族等的蜡染手工艺也有“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说法,从画蜡工具、染料、画蜡方式、染色到纹样、用途等都有所不同。

丹寨蜡染是贵州最具有代表性的蜡染之一,有着“东方第一染”的美誉。

丹寨蜡染如今依旧继承和沿袭着古老的传统制作工艺和图案纹样,且依旧保持着其独有的一些艺术特征。

蜡染及蜡染制品在当地老百姓生活中广泛应用,除了一般用于服装装饰之外,丹寨苗族蜡染还用于床单、被面、门帘、屏风、背包、包袱布、丧事用的葬单等日常生活用品。

苗族蜡染艺术剖析

苗族蜡染艺术剖析

苗族蜡染艺术剖析苗族蜡染艺术剖析蜡染工具材料:蜡刀、熨石、麻布煮蜡蜡绘蜡染布匹成品蜡染传承人王力洪蜡染,古代称之为蜡缬[xié],是中华民族古老的民间传统纺织印染工艺之一。

古称蜡,与绞缬(扎染)、夹缬(镂空印花)并称为我国古代三大印花技艺。

根据史载,早在秦汉时代,苗族人民就已掌握了蜡染技术。

而就在宜宾市珙县罗渡苗族乡,这项传统的手工艺现在仍在闪耀着昔日的光芒,近日,华西城市读本记者走进珙县罗渡苗族乡,得以一睹苗族蜡染的风采。

蜡染特色蓝白夹杂彩绣清新有如淡云珙县蜡染在四川苗族蜡染中独树一帜。

根据清光绪版的《珙县志》记载:“罗渡苗民取蜡溶而绘于布,染后煮布系蜡,显纹如绘。

”它的主要特点是图案精美,解构严谨,线条流畅。

图案重于写实,点线结合,疏密相间,既夸张又有人情味。

色彩以蓝白为主,红、绿搭配,点缀少量彩绣,清新如淡云,又有蓝空的映衬;明快如高山,兼得流水的旋律;古朴中包含粗犷,简略中蕴藏典雅,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

据悉,珙县地区苗族人民常将蜡染成品做成衣饰、百褶裙、围腰、卧单、枕巾等,显得朴实大方、清新悦目,富有民族特色。

工艺精细即兴创作图案布匹独一无二据介绍,蜡染的第一步是调蜡,将黄蜡放置在小锅之中,加温慢慢熬制,使蜡溶解为汁。

第二步为碾布:将合适的布匹放置在案板上,用光滑的'鹅卵石在布上反复打磨,直到布匹颜色均匀、光洁。

第三步便是重要的绘图:将碾好的麻布(或者白布、生绸)铺在平案上,用蜡刀蘸蜡汁慢慢地一点一点绘在布上(主要有几何图案或花、鸟、虫、鱼等)。

蜡染传承人王力洪说:“在绘图的时候,一般不会打样,也不用圆规和直尺,只凭自己的构思和经验绘图,这样,每一匹布都是独一无二的。

”在绘好图之后,就要开始进行第四步渍染,将染缸中染料调成所需的颜色,如深蓝、天蓝、浅蓝、青灰、深灰等,然后将绘好画的布放在染缸渍染。

最后一步是去蜡:将布料渍染后用清水反复冲洗,再放入锅中用清水煮沸,等到蜡溶化后,捞出用清水清洗,图案便色彩分明,现出花纹。

蓝白的悠远意境——从贵州蜡染中理解色彩

蓝白的悠远意境——从贵州蜡染中理解色彩

蓝白的悠远意境——从贵州蜡染中理解色彩蓝色是天空的颜色,充满幻想与希望;也是大海的颜色,孕育了最初的生命。

在色谱中,蓝色是冷色调,于冷静中多了几分感性,令人安静并放松。

湖蓝色平缓的水面,充满庄重的沉思;蓝色深远而博大,紫蓝色深邃的夜空,神秘而遥不可攀。

白色是白云的颜色,象征纯洁和智慧;也是白雪的颜色,保护严冬中的幼苗。

白色高贵优雅、端庄大方,并给人以略显冷峻的感觉。

白色属于中性色调,它也代表着公正,并表现出极强的适应性和调和性,与任何色彩都能和睦相处,经它的搭配,过于强烈的色彩力量得以化解,而模糊的色彩语言得到增强。

白色与蓝色的相处,使二者都相得益彰。

纯净的蓝色和白色应该出自塞北的冰雪大地,出自边陲的静谧湖水。

蓝与白的结合,朴素大方,和谐生动,对比鲜明,不像对比强烈的黑白搭配所呈现出的冷漠和肃杀感,它透出一种清新而温和的气质。

蓝白的悠远意境既能见于高原的晴朗天空和大漠的浩瀚星空,也能见于云贵的蜡染和江南的夹缬花布。

蓝与白是构成蜡染的灵魂。

蓝色是染上的色,白色是本色布留白,可以说,只需一种简单的染料—靛蓝,与蜂蜡和巧手一起,便产生了蓝白交融、变换迷离的效果。

靛蓝的颜色取自蓝靛,这种植物仿佛天生是为了表现蓝色的丰富性,它是蓝色的精灵,能将蓝色的变化——浅蓝、蓝绿、天蓝、蓝紫一一展现,而且蓝靛染的衣服耐洗耐晒、不易退色,还能对刺挂草割引起的皮肤伤痛以及虫咬烂疮等皮肤疾病起到消炎止痒的作用,因此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

利用蓝靛多次染色可逐渐加深的特点,许多蜡染作品采用二次染或多次染来达到色彩层次上的变化。

如贵州麻江的绕家蜡染为二次染,其先将白布染成蓝色,然后在蓝色的布上点蜡画花,再经靛染,成品是深蓝的底子上布满蓝色花纹、色彩含蓄而柔和的蜡染花布。

绕家的图案属于比较抽象的类型,以生活中常见的各种花草变形而成。

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图案为“叶子花”,这是流传了很久的古老图案。

黔西的蜡染也是二次或多次染。

在白布上点蜡,然后浸染,得到浅蓝色,不用退蜡,然后在浅蓝色上再次点蜡,浅蓝和白色部分封住的蜡形成图案,再次浸染,获得深蓝色,煮去蜡后,就呈现出白、浅蓝、深蓝层次丰富的蜡染布,根据喜好,层次还可增加。

浅谈贵州民间传统蜡染艺术

浅谈贵州民间传统蜡染艺术

浅谈贵州民间传统蜡染艺术【摘要】贵州民间传统蜡染艺术源远流长,具有独特的价值和魅力。

本文首先介绍了传统蜡染工艺的特点,以及贵州民间蜡染的历史渊源。

其次探讨了蜡染作品的设计与制作技艺,以及蜡染在民俗文化中的地位。

最后分析了现代社会对蜡染艺术的需求与发展,强调了传统蜡染艺术在当代的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性。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认识贵州民间传统蜡染艺术,了解其在当代社会中的价值和地位,体会传统艺术与现代社会发展的关系。

传统蜡染艺术不仅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更承载着历史传统和民族情感,对推动当代艺术的创新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关键词:贵州、民间传统、蜡染艺术、传承、发展、工艺特点、历史渊源、设计技艺、民俗文化、现代社会、独特魅力、重要性、关系。

1. 引言1.1 贵州民间传统蜡染艺术的价值贵州民间传统蜡染艺术是一种源远流长的传统手工艺,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

作为传统文化遗产的一部分,贵州民间蜡染艺术承载了丰富的民俗文化内涵,蕴含着民族智慧和创造力。

其独特的染色技艺和精湛的图案设计,展现了贵州民族特有的审美观念和生活方式,体现了人们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与向往。

通过蜡染艺术,人们可以感受到贵州民族对传统文化的珍视和传承,了解到蕴含在每一件蜡染作品中的文化故事和历史渊源。

蜡染艺术不仅是一种手工技艺,更是一种文化符号和精神表达的载体。

它不仅展示了贵州民族的独特文化风貌,也传递着民族的情感和情怀,是当地文化传统的生动写照。

贵州民间传统蜡染艺术的价值在于它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认同的象征。

通过对蜡染艺术的研究和传承,可以促进地方文化的传统与现代的结合,推动当代艺术的发展与创新,使蜡染艺术在当代社会中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1.2 传统蜡染艺术在当代的传承与发展传统蜡染艺术在当代的传承与发展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现代文化的冲击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手工艺的传承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和尊重传统文化,并希望将其传承下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生态蜡染图案艺术特色解析作者:宋利荣单位:贵州凯里学院
贵州丹寨县是一个几乎与外县隔绝的山区,是苗族人民的重要聚居地。

丹寨不仅拥有贵州省最多的蜡染民间艺人,而且这里民间艺人绘制的蜡染在海内外都很有名,有着“东方第一染”的美誉。

丹寨蜡染的图案有着火一般的热情,赞颂生命的韵律,它是苗族妇女们心中的思绪,代表苗族妇女们的情感语言。

由于有着丰富的情感寄托,丹寨苗族蜡染图案制作精美、独特、选材讲究,图案中的花卉、藤叶、鸟兽鱼虫不是他们的现实偶像,而是苗族妇女们对这些动植物的特殊感情的再现。

一、图案类型
丹寨苗族蜡染图案看起来与其他染织图案一样似乎有很多相似的美感元素,但它又不同于其他染织图案艺术。

丹寨苗族蜡染在苗族服饰的类型划分上,自成一家,称为丹寨式,俗称“白领苗”。

这些图案虽然都是由数以千计的苗族妇女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用不同的技法独自绘制的,却达到惊人的一致,仿佛是同一部机器印制出来的一样。

问及原因,她们说这个花样是老祖先传下来的,图案的形制、大小、数目及排列位置等都不能因人因地而改变,均有严格的规定。

王绿竹认为丹寨苗族蜡染的形态主要分为自然形态和几何形态。

[1]
(一)自然形态
自然形态一般指自然界各种动植物经过夸张的手法表现之后仍不失其特征的图案形象,如以自然花纹为主的花卉图案、鱼的变化的图
案、蝴蝶变化的图案就是代表;几何形态主要指点、线、面相互融合产生视觉美感的形态;不过,丹寨苗族蜡染的图案造型大多属于自然形态一类。

夸张手法在丹寨苗族蜡染图案表现中尤其突出。

如把花蕊、花瓣、花蒂、花枝、花叶等都一起画出来,表现其花大叶壮;有的图案为大花朵盛开状,小花苞争长状;有的在大花朵中画一朵小花,表现竞相争艳的繁茂景象;有的把花中的几瓣画成蝴蝶状或鸟头状;有的把花形作鱼形;有的把鸟的翅膀画成蝴蝶的翅膀;有的将锦鸡的尾巴画成一束蒋蕾,将公鸡冠画成一朵花,或一株石榴,或一只桃子等,展现丹寨苗族人民热爱生活的盎然情趣。

(二)几何形态
几何形态图案在丹寨苗族蜡染中大致可分为三类:几何纹、植物纹、文字纹。

其特点是连续性、灵活性、抽象性等,其中几何是构成基础,文字是妆点线条。

如图案中的万字纹、寿字纹就是代表,而植物纹,实质上只是形状的变体,并不是对植物体的真实描写。

如衣袖和衣领上螺旋形式八个圆形的“窝妥”纹图案,一只袖子是图案的半边,两只袖子合起来才是一幅完整的图案。

丹寨蜡染图案在设计中不受意识形态的限制,有的重叠复合,有的倒置错位,浑然一体,是色彩和线条的视觉交响曲,变化无穷,没有规律可言。

这是丹寨苗族人民生活在装饰美学上的真实体现。

二、图案色彩
蜡染是贵州少数民族以独特的审美感受,将山区特有的花鸟虫鱼飞禽走兽等各种喜爱的事物通过色彩化的图案,将其从变化无常的外
在世界的偶然性中抽象出来,摆脱其现实零散的感官视觉,是超越表象世界的装饰艺术。

丹寨苗族蜡染的色调由于染织的深浅度不同,有的是深蓝倾黑,有的是浅蓝。

蓝色是朴素而健康的色彩,蓝色对人的肤色有极好的衬托作用。

如果说红色是中国民间的吉祥、喜庆之色,那蓝色则是中国民间稳固、健康之色。

蜡染图形的色彩一直建立在一片蓝色之上,一直未改变它的颜色。

丹寨山清水秀,桃红柳绿,只有节日和喜庆的日子采用浓重色彩,在日常生活中蓝白相间的蜡染制品显得典雅、端庄,极好地衬托了少数民族妇女含蓄、纯朴、善良的性格特点。

蓝色又是一种多变的色度,有时以浅蓝作底,洒上朵朵白花或印上变了形的动植物图案,妆点素净而又轻盈。

丹寨蜡染基本上都是蓝底白花,很难见到红底白花、绿底白花等。

这是由天然染料的特性决定的。

因为靛蓝染色可以在冷水中进行,而红花素或栀子黄等植物染料只能在高温热水中进行,否则很容易掉色,而蜂蜡是遇高温融化的。

所以,民间很难做出其他颜色的蜡染花布来。

三、图案特点
丹寨蜡染由于地域的封闭,苗族妇女世代传承和集体智慧,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具有历史学、民族学、民俗学和美学、心理学等研究价值,其蜡染图案特点主要归纳为两种方式。

(一)图案构图
丹寨蜡染构图丰满,想象丰富,形态夸张,图案古朴,多为表现吉祥的画面,主要取材于自然界的花、鸟、虫、鱼等物,但却不是对自然物的如实摹拟,而是通过对它们的观察、体验、提炼,并融入自己丰富的想
象创作出来的。

这些图案运用夸张、变形、奇妙组合的手法,充满了天真烂漫的童稚之趣。

如取自石榴、蝙蝠形象的蜡染,都表现“多子多福”这样的含义。

取自鱼的为年年有余之意。

取自铜鼓上的纹饰,是祭祀活动的象征。

其制品主要用于衣饰、被单、巾帕、门帘等装饰。

如将锦鸡的尾巴画成一束蓓蕾,将公鸡冠画成一朵花,或一株石榴,或一只桃子,将鸟的身躯画成鱼的身躯,将鸟的翅膀画成蝴蝶的翅膀等,变化最为丰富,想象力异常大胆,简练传神,乡土气浓,富有童话般的梦幻色彩。

(二)图案制作
丹寨苗族蜡染图案工艺有点蜡和画蜡两种。

点是以圆点排列为虚线条,再由虚线条组织成图案;画则以线条的粗细曲直来勾勒形象或抽象的物体,以组成图案。

形成粗线型、中线型、细线型、彩色型和刺绣型为主的蜡染图案。

四、图案寓意
刘琦认为丹寨“窝妥”图案的整体造型必须是八个漩涡纹有规律地组合在一起,丹寨“窝妥”与其他支系涡旋纹的最大区别在于,它并非单线螺旋纹,而是双线螺旋纹。

[2]衣领背上是完整图案,由八个圆形螺纹围着一个中心古钱纹或者一个铜鼓纹。

两只袖子合起来是一个完整的图案。

学术界对“窝妥”图案的阐释有三种:一是说为了缅怀苗族祖先长途迁徙,爬山涉水,历经无数险滩恶浪留下的旋涡印记;第二种说法是,杀牛祭祖时记录牛头上的旋涡纹,因为它是祖先的象征;第三种解释来源一个传说故事,说古时候有一个聪明能干的姑娘生了病,母亲从山上
采回一些蕨草的嫩苔(蕨类植物,有的叫蕨苔,有的叫叽叽豆),将这种草药给姑娘吃,姑娘的病便逐渐好了。

为了永不忘记这棵救命草,就按照它的样子画在衣服上作装饰流传了下来。

蝴蝶图案来源于苗族神话古歌《妹榜妹留》的故事。

传说苗族始祖姜央为“妹榜妹留”所生,苗语“妹榜妹留”意译为汉语就是“蝴蝶妈妈”。

在苗族神语里,蝴蝶妈妈是世界万物的始祖,包括神、鬼、人、动植物和雷电的产生都源于蝴蝶妈妈。

因此,蝴蝶被认为是生殖和美的化身,最受尊崇,成为蜡染重要的纹样。

在蝴蝶纹蜡洒中可以看到飞舞的、爬动的、正面的、侧面的、仰面的、背面的一系列姿态各异千变万化的蝴蝶纹样。

鱼鸟图案和蝴蝶图案相近,也是歌颂生殖和美的纹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