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基础教学大纲(非会计专业)
《基础会计学》课程教学大纲
![《基础会计学》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9e09ef275f0e7cd18425364d.png)
《基础会计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基础会计学课程基本情况:1.学分:3 学时:54 (课内学时:54 实验学时0)2.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3.使用专业:管理学适用对象:本科4.先修课程5.首选教材:基础会计学(刘尚林、杨明海主编,对外贸易大学出版社,2006年出版)备选教材:会计学原理(唐国平主编,中国财经出版社,2006年出版)参考书目:企业会计准则(2006年版)6.考试形式:考试(开卷、闭卷)7.教学环境:课堂、多媒体教室课程教学目的及要求《基础会计学》是会计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
基础会计学是一门经济管理的掌握科学,也是会计学科的入门课程,是为后续的专业会计课程的学习打基础的。
该课程主要阐述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本课程在概括阐述会计基本理论和会计工作组织的基础上,主要是阐述会计核算方法的原理和操作技能,重点是借贷记账法的原理和实务,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会计学的基本概念和一般原理,要求学生在理解概念和原理的基础上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和基本的操作技能,为以后学习会计核算业务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第一章概论(6学时)【学习目的】通过学习,使学生重点掌握会计的概念,会计的对象和职能,一般了解会计的任务和会计方法体系;掌握会计的基本假设和从事会计工作的一般原则。
【考核知识点】(一)会计的概念。
(二)会计的对象。
会计对象的一般说明;工业企业的资金运动。
(三)会计的职能。
会计核算职能;会计监督职能。
(四)会计的核算的基本前提。
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
(五)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真实可靠性与内容完整性;相关性;清晰明了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及时性。
(六)会计核算的方法。
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复式记账;填制与审核会计凭证;设置与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会计报表。
(七)会计目标。
【考核要求】(一)会计的概念。
1.了解:会计的含义及会计含义中的各构成要素;2.理解:会计含义与会计特点的关系。
《会计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会计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d1208692da38376baf1fae9a.png)
第7章会计账簿 教学内容:
7.1 会计账簿的意义和种类 7.2 会计账簿的设置 7.3 会计账簿的启用和登记 能力要求: ①知道会计账簿的概念与分类、会计账簿的基本内容及启用原则; ②理解会计账簿的更换和保管方法、会计内账簿的设置; ③运用日记账、总分类账、明细分类账的登记方法,对账、结账及错账的更正方法处理业务。 教学重点: 日记账、总账、明细账的登记 错账的更正 第8章账户分类 教学内容: 8.1 账户按经济内容的分类 8.2 账户按用途和结构的分类 能力要求: ①知道账户分类; ②正确运用账户登记经济业务。 教学重点: 账户的分类 第9章财产清查 教学内容: 9.1 财产清查的意义 9.2 财产清查的方法 9.3 财产清查结果的处理 能力要求: ① 知道财产清查的意义和分类; ②理解财产清查的内容和方法; ③运用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调节未达账项,运用借贷记账法处理财产清查结果。 教学重点: 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财产清查结果的处理 第10章财务会计报告 教学内容: 10.1 财务会计报告概述 10.2 资产负债表 10.3 利润表 10.4 现金流量表 10.5会计报表附注 能力要求: ①知道编制财务报告的意义、会计报告编制的基本要求、财务报告的内容及分类、财务报告的报送内
3.2 账户 能力要求:
①知道会计科目的名称、会计科目的分类; ②理解会计账户的结构。 教学重点: 会计科目 第4章复式记账法 教学内容: 4.1 会计等式 4.2 借贷记账法 能力要求: ①知道会计等式、借贷记账法。 ②理解会计等式、借贷记账法。 教学重点: 借贷记账法 第5章企业主要经济活动的核算和成本计算 教学内容: 5.1 资金筹集和资金退出 5.2 存货 5.3 生产成本 5.4 期间费用 5.5 收入和利润 能力要求: ①知道制造业经济业务的主要内容; ②理解主要经济业务核算所设置的核算账户的结构; ③运用“借贷记账法”对筹资、供应、生产、收入、利润及资金退出业务进行会计处理。 教学重点: 主要会计核算账户 筹资、供应、生产、销售、利润的会计核算 第6章会计凭证 教学内容: 6.1 会计凭证的意义和种类 6.2 原始凭证 6.3 记账凭证 6.4 会计凭证的传递和保管 能力要求: ①知道会计凭证的概念及分类、会计凭证的内容、会计凭证的传递和保管方法; ②理解会计凭证的作用; ③运用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的填制与审核方法填制、审核凭证。 教学重点: 原始凭证的填制与审核 记账凭证的填制与审核。
《基础会计学》教学大纲
![《基础会计学》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18d24b9daf45b307e9719773.png)
《基础会计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基础会计课程类型: 专业基础课总学时:64学分:4适用对象:市场营销专业一、课程的性质与地位《基础会计学》是市场营销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掌握会计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开设该课程的任务是为后续专业课程,如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等打下必不可少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通过系统学习,学生能够基本掌握会计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2.掌握进行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会计报表;3.熟悉企业会计核算的基本内容;4.了解会计工作的组织和主要的会计核算形式。
(二)能力目标本课程要加强实践教学,通过模拟实验操作加强学生对会计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的认识,培养学生掌握从事会计工作的基本技能。
-三、课程内容及教学要求(一)总论1.教学内容第一节会计的含义、职能和目标一、会计的含义二、会计的基本职能三、会计的目标第二节会计对象和会计要素*一、会计对象二、会计要素>第三节会计核算的基本准则*一、会计核算的基本假设二、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2.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会计的产生和发展,重点掌握会计的含义和基本职能,掌握会计对象、会计要素和会计恒等式,理解会计的目标和会计核算的基本假设与一般原则。
3.作业建议布置与会计对象、会计要素和会计恒等式相关的作业。
(二)会计要素1.教学内容(第一节会计处理方法概述第二节会计确认*一、初次确认和再次确认二、会计确认的标准三、会计要素的确认第三节会计计量一、会计计量和会计确认*二、会计计量单位—三、会计计量基础四、会计计量单位和计量基础的组合2.教学要求本章主要说明会计处理方法包括的内容及各种方法之间的联系。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会计确认和会计计量的含义和标准,了解会计记录的各种方法,理解会计循环的基本程序。
3.作业建议布置与会计确认和会计计量的含义和标准相关的作业。
《会计学》课程教学大纲
![《会计学》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f5f27ef5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49.png)
会计学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一、课程介绍1.课程描述:本课程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必修课,是其专业知识结构中的主体部分之一。
本课程主要介绍基本会计理论和基本会计核算方法,其内容主要包括借贷记账法,账户,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以及进行会计核算和会计信息表达方式——会计报表。
2.设计思路:本课程引导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会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以及毕业后从事经济管理等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程内容以会计核算方法体系为主线,具体为:设置帐户、复式记帐、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帐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会计报表,会计资料的分析利用等,以上8种方法相互联系、紧密结合,共同形成一个完整的会计核算方法和管理体系,构成了会计学课程的主要内容。
本课程主要内容: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账户与复式记账、制造业企业主要经济业务核算、商品流通企业主要生产经营过程核算、账户的分类、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产清查、会计账务处理程序、财务报告、会计管理等。
3.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先修课程:无二、课程目标会计学课作为物流专业管理学生的一门学科基础必修课,其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方法。
到课程结束时,学生应能:(1)明确会计是什么,是怎样进核算和监督的;(2)掌握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方法;(3)达到会计学入门应具备的理论和做账准备。
三、学习要求要完成所有的课程任务,学生必须:(1)按时上课,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参与随堂练习和提问。
本课程将包含课前提问、随堂提问、随堂练习等课堂活动,课堂表现和出勤率是成绩考核的组成部分。
(2)按时完成常规练习作业。
这些作业要求学生按书面形式提交,只有按时提交作业,才能掌握课程所要求的内容。
延期提交作业需要提前得到任课教师的许可。
五、参考教材与主要参考书1、选用教材:李海波,蒋瑛主编,《新编会计学原理-基础会计》,(第18版),立信会计出版社。
会计基础教学大纲.docx
![会计基础教学大纲.docx](https://img.taocdn.com/s3/m/49e3197e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ed.png)
《会计基础》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性质与作用《会计基础》是大数据与会计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是大数据与会计专业的入门课程,也是会计专业初级资格考证的两门课程之一。
其任务是通过学习和训练,学生应会账户设置、凭证的填制与审核、财产清查、账簿的登记、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编制。
学会会计思维方式,树立良好的会计品格。
该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为后续的《财务会计实务》、《成本核算实务》等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为学生考取会计专业初级资格证书、从事会计工作奠定基础。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会计核算的基础知识,熟练掌握会计核算的专门方法,培养学生具有基本的会计专业理论知识和实务操作能力,建立良好的会计职业品质。
三、课程设计思路1.课程设计依据:以精神为指导,以需求为向导,以能力为中心。
以教高[2006]16号文件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职业岗位的实际需求,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以企业会计岗位设置和流程为主线,根据会计人员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设计课程教学内容。
充分利用与行业企业的合作优势,采用职业岗位工作过程导向职业岗位能力的方法,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建立会计基础课程标准,使真实的会计工作任务及其过程在整个教学内容、教学环节中得到体现。
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贯彻到教育教学全过程。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在课堂教学中,把价值引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有机统一起来,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适应“互联网+职业教育”发展需求,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生态。
2.具体设计思路:结合实际,科学设计,利用资源,提高能力。
体现“岗课赛证”融合育人理念,课程紧密结合企业核算实际,根据岗位能力的需要设计教学内容,科学、合理设计每个教学环节,充分利用校内教学资源和校外实训基地,通过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灵活运用,以及课堂教学和课外教学的紧密结合,将做、学、教融为一体,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为后续课程学习打好基础,增强毕业生就业竞争能力。
《基础会计》教学大纲
![《基础会计》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448e367b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ee.png)
《基础会计》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的性质、目标和任务
《基础会计》是财务管理专业的必修课程,也是专业核心课程之一。
它是所有专业课程的前提和基础,其理论性,实践性,技术性及操作性都较强;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能使学生较为系统地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原理知识,训练运用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进行账务处理的能力,为学生以后从事会计、出纳等岗位、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奠定基础。
三、课程教学内容设计
四、教学项目与教学目标的设计
五、考核方案
建议考核方式:本课程为考试课程,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考核,考试时间为100分钟。
考核内容:重在考核学生对会计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掌握情况。
成绩构成:平时成绩+实训成绩+笔试成绩,各部分所占的比例如下:
(1)平时成绩占30%,主要包括对课堂提问、讨论、作业以及出勤情况等。
(2)实训成绩占30%,主要根据平时的实训项目评价计分。
(3)期末考试成绩占40%,以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考试内容和题型为标准。
六、教学材料
1.《会计基础》,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辅导教材编写组编,经济科学出版社,2014年版;
2.《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财政部,1996年版;
3.《企业会计准则》,财政部,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年版;
4.《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财政部,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年版。
5.支票、日记账、总账、明细账、科目汇总表。
《会计学原理》(非会计专业)教学大纲
![《会计学原理》(非会计专业)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a64149af3186bceb19e8bbfb.png)
《会计学原理》(非会计专业)课程简介、教学要求、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一、课程简介(1)本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培养计划)中的地位及作用《会计学原理》是工商管理、市场营销、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学科基础必修课程。
《会计学原理》是阐明会计学基本原理的课程,它就会计工作在提供信息过程中的一些基本的事项作一介绍,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企业基本经济业务的核算过程和核算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讲授,使经济类、管理类非会计专业的学生了解和掌握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会计核算的过程、方法和特点;了解对外财务报告的产生过程,使他们对会计学这一学科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和认识,使他们能够充分认识到会计信息在经济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使他们在未来的经济管理工作中更好地理解会计信息和运用会计信息。
(2)本课程支撑相关专业毕业要求的指标点:支撑工商管理专业毕业要求的指标点“接受经济学与管理学理论和研究方法的系统训练,掌握管理学、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熟悉我国企业管理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
”二、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的教学要求是,使学生掌握会计的定义、内容、会计等式和会计准则等会计学基础理论;熟练掌握借贷复式记账方法及其运用;熟悉从原始凭证到会计报表的一般会计核算程序;掌握工业企业会计报表的种类、格式和一些基本的编制原理。
三、教学内容1.总论(1)会计的概念与特点;会计定义、会计职能与作用、会计对象、会计的任务与方法、会计学的基本方法(2)会计法、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的相互地位及其对会计工作的作用;会计基本核算前提与一般核算原则(3)会计学科体系及《会计学原理》在会计体系中的地位重点与难点:会计的概念及基本职能、会计对象、各会计要素的概念和特点、会计基本假设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权责发生制基础、历史成本计量属性。
2.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1)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等会计要素的基本概念及分类(2)会计恒等式的内涵、使用范围、意义以及会计事项对它们的影响重点与难点:会计要素的概念及分类,会计等式的恒等性。
《基础会计》教学大纲
![《基础会计》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abf328dc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b9.png)
《基础会计》教学大纲东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2021年7月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初学者掌握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技术,为会计专业的学生学习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和成本会计等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各节的内容基本按照会计专业、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的需要予以安排,在内容阐释的深浅程度上,尽量考虑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需要。
课程概述:本课程是我校会计专业的基础课程,也是其他专业的必修课程。
该课程既有特定的理论和方法体系,又具有较强的技术性和实践性。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1)会计的基本理论知识,如会计的含义及其目标;会计的对象,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会计假设与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等;(2)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如账户设置、复式记账、会计凭证、会计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和编制财务报告等;(3)会计核算的基本技术方法,如会计凭证的填制与审核方法、会计账簿的登记方法、会计报表的编制方法、财产清查的方法和成本计算的方法等;(4)会计管理工作的基本知识,如会计核算组织程序、企业会计工作组织等。
课程性质:《基础会计》是一门专业基础课,是会计学科的入门课程,《基础会计》课程的内容也是学习其他经济管理类课程的必备知识。
适用专业与年级:《基础会计》教材适用于财经院校各专业基础会计的教学。
特别应作为我院教师组织会计学专业、财务管理专业等专业《基础会计》课程的课堂教学和组织学生复习考试的依据。
本课程一般在大学二年级第一学期开设。
课程的总学时和总学分:课程共90学时,5学分。
其中:课堂讲授54学时,3学分;实验室实验36学时,2学分。
如果不开设实验课,则本课程授课课时为54课时,3学分。
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分工:本课程是一门会计专业基础课,后续专业课程为《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和《成本会计》等。
课程使用的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1)《基础会计》,陈国辉、迟旭升主编,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21年7月第七版。
会计基础教学大纲
![会计基础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dfe5f531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6f.png)
《会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适用对象:会计专业学时: 108 学时(包括复习与测试)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制定人:一、教材和参考资料1、建议使用教材:《会计基础》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14 年第五版。
二、课程说明1、课程性质与内容会计基础是金融事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通过本专业学习,我们可以通过一系列会计程序,对企业的经济活动盒财务收支进行核算盒监督,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信息,并积极参与经营管理决策,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促进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
2.课程教学总体目标本课程主要让学生:(1)熟悉会计:熟悉会计的特征、发展、分类、职能、及相关的基本概念;(2)掌握会计科目:熟悉使用运用会计科目,针对会计科目准确分类。
(3)掌握账务处理程序:熟练把各经济发生的业务,可以准确的按照账务处理的程序完成所需要的财务数据。
三、学时分配表四、考核成绩分配比例教学内容会计总论会计要素与会计恒等式会计科目与账户会计记账法借贷法下的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处理程序财产清查财务报表综合复习与教学计划匹配讲授学时4464644448860训练学时24612序号1234567891011 总计总学时448410444481472五、课程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 总论 【教学要求】 1. 熟悉会计的概念 2. 熟悉会计对象 3. 熟悉会计目标 4. 熟悉会计准则体系 5. 熟悉会计的核算方法 6. 熟悉收付实现制 7. 熟悉会计的基本特征 8. 熟悉会计的基本职能 9. 掌握会计基本假设 10. 掌握权责发生制 11. 掌握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二)教学内容:会计的概念:组成要素、基本特征、发展历程、对象与目标 会计的职能与方法:职能与核算会计基本假设与会计基础:会计基本假设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前提,是对会计核算所处时间、 空间环境等所作的合理假定。
《会计学》课程教学大纲
![《会计学》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2b9ee786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da.png)
《会计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会计学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
通过会计学的教学,使学生明确会计的意义和任务,掌握会计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即掌握会计信息生成的基本原理、原则及一般的方法。
(二)课程目标课程目标1: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会计管理各门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1.1 会计学总论1.2 会计科目与复式记账课程目标2:为学生今后从事会计行业相关工作提供一些基础知识与实践技能。
2.1 生产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核算2.2 企业会计账户分类2.3 会计凭证的填制与审核2.4 会计账簿的设置与登记2.5 账务处理程序的基本环节2.6 财产清查2.7 财务会计报告2.8 会计管理(三)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课程内容的对应关系表1: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表三、教学内容第一章总论1.教学目标(1)了解会计的含义和会计的特点。
(2)理解会计的职能、会计的对象和会计的任务。
(3)掌握会计法规和会计核算方法。
2.教学重难点(1)重点:会计的职能、会计法规和会计核算方法。
(2)难点:会计核算方法。
3.教学内容第一节会计概述第二节会计对象第三节会计核算方法第四节会计法规第五节会计工作组织4.教学方法讲授法。
5.教学评价思考题:(1)什么是会计?它有什么特点?(2)什么是会计的职能?会计的基本职能是什么?(3)什么是会计基本前提?其主要内容是什么?(4)会计核算有哪些专门方法?第二章会计科目、会计账户和复式记账1.教学目标(1)了解资金平衡原理和会计要素的构成,以及复式记账法的理论依据。
(2)理解会计科目与会计账户的概念。
(3)掌握会计账户和借贷记账法的基础知识。
2.教学重难点(1)重点:会计科目、复式记账法、借贷记账法。
(2)难点:借贷记账法。
3.教学内容第一节资金平衡原理第二节会计科目第三节会计账户第四节复式记账4.教学方法讲授法。
5.教学评价思考题:(1)什么是资金平衡关系?(2)试述会计要素的含义及内容。
会计学教学大纲
![会计学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5ac09e03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30.png)
会计学教学大纲一、引言会计学作为一门重要的管理学科,对于企业的经济运行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教学大纲旨在全面掌握会计学基本理论与方法,培养学生的会计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系统的教学,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财务分析与决策能力,为将来从事会计、金融等相关工作做好准备。
二、课程目标1.理解会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财务报表的编制和分析。
2.培养学生的会计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提高财务分析和决策的能力。
3.熟悉国内外会计准则和相关法律法规,遵守会计道德规范。
4.掌握实际操作技能,能够独立完成基本的财务会计工作。
5.培养良好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三、课程内容1. 会计学基础知识•会计学的概念与发展•会计职业道德与会计准则•会计信息系统与内部控制•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会计核算的基本步骤与方法2. 财务报表编制与分析•资产负债表的编制与分析•利润表的编制与分析•现金流量表的编制与分析•扩展财务报表分析方法3. 预算与管理会计•预算编制与控制•成本概念与分类•成本核算方法与成本控制•经营决策与管理会计4. 会计信息系统与财务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的设计与运行•财务分析与经营决策•资本预算与投资决策•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四、教学方法1.授课与讨论相结合,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2.实例分析,案例讨论。
3.班级小组讨论,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4.桌面模拟实验,锻炼实际操作技能。
5.老师点评和学生互评,提高学生成绩。
五、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出勤、参与讨论)占总评成绩的20%。
2.课堂作业和小组报告占总评成绩的30%。
3.期中考试占总评成绩的20%。
4.期末考试占总评成绩的30%。
六、教材与参考书1.教材:•张无忌. 会计基础[M].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20.•李四. 财务管理基础[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9.2.参考书:•王五. 会计学[M]. 人民出版社, 2018. •赵六. 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M].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7.七、教学进度安排日期主题教学内容第1周会计学基础知识引言,会计学的概念与发展第2周会计学基础知识会计职业道德与会计准则第3周财务报表编制与分析资产负债表的编制与分析第4周财务报表编制与利润表的编制与分分析析第5周财务报表编制与分析现金流量表的编制与分析第6-7周预算与管理会计预算编制与控制第8-9周预算与管理会计成本概念与分类第10周预算与管理会计成本核算方法与成本控制第11-12周会计信息系统与财务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的设计与运行第13周会计信息系统与财务管理财务分析与经营决策第14-15周会计信息系统与财务管理资本预算与投资决策八、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教学设备•电子教学课件•实例分析和案例讨论•计算机会计软件的实践操作•考试试题和答案的提供以上即为《会计学教学大纲》的内容。
《基础会计》教学大纲
![《基础会计》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0b594a8ab84ae45c3a358c31.png)
《基础会计》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1.课程性质基础会计课程是会计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
该课程主要讲述会计核算方法,属于方法论部分,它是后续课程(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等)的基础。
这门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认识会计和会计职业、建立会计账簿、编制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会计档案的归档保管等内容。
因此,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能够为进行会计专业其他课程学习奠定基础。
2.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基础会计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基础会计的基本概念、基本思想、基本结构、基本程序、分类的基本知识,造就现代会计管理人才。
本课程学习难度一般,具有一般管理理论基础的学生均能很快地适应本课程的学习。
但为了更好地掌握这门课程,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特别是按照实训设计的内容进行实习是非常必要的。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还应该注意完成一定的课后习题,这有助于学生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
授课的老师应该注重在授课过程中尽量能够结合实例,用比较通俗易懂的语言使学生理解基础会计比较抽象的理论,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
任课教师还可自编一定的习题,让学生通过做题目来理解书本中的内容。
3.本课程的基本内容本书共11个项目,包括认识会计、了解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设置会计科目与账户、掌握会计记账方法、借贷记账法下主要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账务处理程序、财产清查、编制财务报表、会计工作组织等内容。
二、课程的教学层次在课程中,对教学内容分成了解、熟悉、熟练掌握三个层次要求。
对于书中小贴士的部分,以学生自学为主,不作考试要求。
第二部分教学过程建议一、教学形式建议1.本课程的教学以学生学习文字教材的基本内容为主,系统全面地学习基础会计11个项目的基本内容。
各教学点应聘请有一定经验的管理学教师进行面授辅导。
2.在尽可能的情况下,帮助学生讲解一些习题及关键的案例。
3.整个教学过程中,各教学点可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学生书面作业2~3次,教师应该批改,对学生普遍出现的问题在公开场合予以纠正。
高职院校非会计专业《会计学基础》课程教学内容改革方案
![高职院校非会计专业《会计学基础》课程教学内容改革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d43889a0d1f34693daef3ee5.png)
高职院校非会计专业《会计学基础》课程教学内容改革方案陈 华 肖瑞青(北京城市学院经管学部 北京 100083)摘 要:本文分析高职院校非会计专业(即经济管理类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的必要性,以此引起高职院校对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教学的重视,进而合理安排非会计专业的会计课程教学内容及教学课时,合理配置现有的教学资源,以实现各专业的培养目标。
关键词: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教学内容改革中图分类号:G718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4513(2008)—01—053—04收稿日期年月日作者简介陈华女,硕士,北京城市学院经管学部讲师;肖瑞青硕士,北京城市学院经管学部高级工程师 《会计学基础》是所有经济管理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对经济管理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产生重大影响,而当前对该门课程的教学是各高职院校的薄弱之处,因此有必要对该课程进行改革。
课程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本文仅论及高职院校非会计专业《会计学基础》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
一、教学内容改革的背景分析1.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特征分析《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确定的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为主线设计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宽、素质高等特点。
”由此可见,高职是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以培养高级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为目的。
它培养的是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高等应用性人才。
《会计学基础》课程教学必须服务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在设计教学内容时,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中心,为学生搭建一个会计基础知识平台,使学生在这个平台上了解会计信息处理的一般程序,熟悉企业会计的基本原理和信息处理的技术方法,掌握会计报表的阅读和分析能力,在将来的经济管理工作中具备利用会计基础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会计学基础教学大纲(非会计专业)
二、课程教育目标
《会计学基础》课程是一门会计专业理论和业务技术都很强的课程,按照教学的基本规律,由浅入深,由简入繁,是在阐明会计理论和记账原理后,通过一些实际业务而不拘泥于某些实际业务的现行做法来说明会计核算的基本技术和方法的。
本课程教育目标为:
1.使学生了解会计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基本功能和特征
2.使学生了解会计循环过程
3.熟练的阅读人民币和外币的财务报表并会进行简单的分析
三、理论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总论
本章的目的是使学生对会计学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明确会计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会计的兴趣,了解从事会计工作的条件,明确会计的职能、会计核算监督的对象和目标。
因此本章属于一般了解的章节。
本章重点为会计的职能、会计核算监督的对象和目标。
第一节会计的历史现实意义及其会计从业资格
第二节会计的含义和会计职能
第三节会计核算监督的对象与目标
第二章资产负债表
本章中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是六大会计要素中的前三个,它们之间的关系——会计恒等式是设置会计科目、复式记账和编制会计报表等会计核算方法建立的理论依据,在会计核算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资产负债表的三个假设是四大会计假设中的前三个,除此之外还有会计分期假设(是编制利润表的前提),它们是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资产负债表的计量属性的变更是2007年最新会计准则重大变动之一。
资产负债表内具体各项目是后面会计账户和复式记账中会计科目使用的铺垫。
本章内容全部是重点,难点在于对计量属性的理解。
第一节资产负债简介
第二节资产负债的假设
第三节资产负债表的计量属性
第四节资产负债的具体内容
第三章资产负债表的变动与利润表
企业的经济活动引起资产负债表的变动,资产负债表反映企业经济活动的结果。
经济活动会引起资产负债变动无外乎四种情况,其中销售业务由于会使企业取得利润,从而使企业资产总额和所有者权益净增加。
利润表是对资产负债表的补充说明,补充说明所有者权益变动的原因。
但是,通过本章我们可以看到,如果直接用报表来反映企业的每一项经济业务,在企业每天都有很多业务发生的情况下,是相当烦琐和麻烦的。
经过长期的生产实践,会计总结出一套专门的方法和会计循环程序。
这些方法和程序的最终结果是真实、准确、及时地编制会计报表,对外报送会计信息。
第一节企业的经济活动与资产负债表的变动
第二节所有者权益的变动与利润表
第四章会计记录与会计循环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了解会计记录的方法和会计循环的流程,熟悉几种基本的会计核算形式,以便在实际工作中能够根据企业的业务性质、经营规模、财会人员的业务水平等条件,选择适合企业的会计核算形式。
第一节会计记录与会计循环概述
第二节记账凭证核算形式第三节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第四节汇总记账凭证核算形式第五章会计记录方法1:设置会计科目与账户
掌握会计科目和会计账户是会计作账和编制财务报告等工作的前提条件,因此本章是一个重点章节。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达到理解会计科目的含义及会计科目对会计信息的重要意义、熟悉会计账户的基本结构及其作用、掌握常用会计科目的名称及其核算内容、明确会计科目和账户之间的关系、掌握账户的各种分类、理解不同行业会计科目的差异的目的。
第一节会计科目的设置
第二节会计账户的设置
第六章会计记录方法2:复式记账法
本章是会计基本做账的开始,因此本章属于重点章节。
本章重点是借贷记账法的内容和应用。
本章难点是试算平衡表的编制。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了解复式记账法的发展历程;掌握复式记账法的含义、特点以及借贷记账法的特点;明确借贷记账法的账户结构;掌握借贷法的简单应用的目标。
第一节复式记账法概述
第二节借贷记账法
第七章借贷记账法的应用和会计记录方法3:成本计算
本章是初级会计学中工业企业重要经济业务账务处理和成本计算的重要内容,因此本章属于非常重要的章节。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了解工业企业基本经济业务核算的主要内容;全面掌握工业企业基本经济业务的核算和成本计算,即资金筹集业务核算和成本计算,采购业务核算和成本计算,生产业务核算和成本核算,销售业务核算和成本计算,期间费用的核算,利润的形成和分配的核算和对外投资和资金退出企业的核算。
第一节工业企业基本经济业务的内容
第二节资金筹集业务的核算与资本成本计算
第三节采购业务的核算与采购成本的计算
第四节生产业务的核算和生产成本的计算
第五节销售业务的核算和销售成本的计算
第六节期间费用的核算
第七节利润的形成及其分配的核算第八节对外投资和资金退出业务的核算
第八章会计记录方法4:填制会计凭证
在账簿系统中,会计账户和复式记账法必须借助于会计凭证和账簿这两种工具,才能实现它们的作用。
因为,进行会计记录的前提是发生了或完成了经济业务。
而这必须有根据地证明它们存在,即应有会计凭证;而采用复式记账法通过账户从经济业务中提取数据编制会计分录,也必须在凭证、特别是账簿上才能进一步归类、整理和系统化。
因此填制凭证和登记账簿,也是会计核算的两个专门方法。
本章将具体阐述会计凭证的填制和审核。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了解会计凭证的概念、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的意义,明确会计凭证的种类、基
本内容和审核会计凭证的主要内容;掌握填制会计凭证的要求和方法。
第一节会计凭证概述
第二节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审核
第三节记账凭证的填制和审核
第九章会计记录方法5:登记会计账簿
设置和登记账簿是编制财务报表的基础,是连接会计凭证与财务报表的中间环节。
通过账簿的设置和登记,可以记载、储存会计信息,分类、汇总会计信息,检查、校正会计信息,编报、输出会计信息。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了解设置会计账簿的意义,明确会计账簿的种类及格式,掌握设置账簿的原则,掌握总分类账、明细分类账和各种日记账的登记依据、登记方法,掌握登记账簿的各种规则,包括错账更正的规则。
本章重点和难点为各种账簿的登记依据;总账明细账的平行登记方法;登记账簿发生错误时更正的方法;登记账簿的各种规则。
第一节会计账簿概述
第二节会计账簿的登记方法
第三节账簿的使用规则
第四节对账和结账
第十章会计记录方法6:财产清查
本章是保证账实相符的一个重要内容和程序,因此本章属于重点章节。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了解财产清查的意义和分类;明确实物资产的盘存制度;熟悉不同资产的清查方式;掌握现金、银行存款清查方法及盘点结果的会计处理方法。
本章重点为财产清查的程序和方法以及财产清查的账务处理。
第一节财产清查的意义和分类
第二节财产清查的方法
第三节财产清查结果的账务处理
第十一章会计记录方法7:编制财务报告
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等财务报表能为国家经济管理部门、投资者、债权人和本单位内部提供该单位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概括性资料。
通过各种比率分析可以全面的深刻地认识一个单位的经济活动和财务收支情况,正确评价经营成果,明确问题和原因所在,促使该单位制定出有效的改进措施,提高管理水平,促进生产经营正常发展。
因此,通过本章的学习,在掌握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等财务基本报表编制的基础上,学会如何分析企业的财务报表。
本章的难点主要有: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报表的分析方法。
第一节财务报告概述
第二节资产负债表及其编制方法
第三节利润表及其编制方法
第四节现金流量表
第五节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第六节财务报告附注
第七节财务报告分析
第十二章会计工作组织
本章阐述了实际工作中的一些具体问题,如会计人员的权责、会计工作遵循的依据等,因此对于学生将来进入企业从事相关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能了解会计人员的职责和权限及其会计职称体系,掌握会计遵循的法规和原则,会计的职业道德,会计的档案保管规定。
第一节会计人员权责和职称
第二节会计遵循和会计职业道德
第三节会计档案
学时安排
四、作业
《会计学基础》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专业入门课程,因此课后的作业是本课程教学必不可少的内容,教科书每章后均配有大量的习题,任课教师也可根据教学深度及学生的接受能力补充部分习题,以便为学生继续本专业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考核方式
《会计学基础》的考核方式采用学期中间实操与学期末闭卷笔试方式结合。
实操主要考核会计核算方法的实际操作能力,期末笔试主要考核报表分析能力;且实操成绩占35%,期末成绩占55%。
六、成绩评定
《会计学基础》课程的成绩满分为100分,成绩评定分为三个部分:
(一)实操成绩,共35分,占总成绩的35%;
(二)平时考勤成绩,共10分,占10%;
(三)期末成绩,共55分,占55%。
七、执行大纲时应注意的问题
1.基本按照大纲时间和内容讲授;
2.根据学生上课掌握情况,应该适当调整教学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