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研究进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研究进展
免疫组织化学,简称免疫组化,是免疫学与分子生物学技术和形态学相结合的一门学科。它是用已知抗体(或抗原)检测组织细胞中的未知抗原(或抗体),并对相应抗原进行定性、定位、定量测定的一项新技术。它把免疫反应的特异性、组织化学的可见性巧妙地结合起来,借助显微镜(包括荧光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的显像和放大作用,在细胞、亚细胞水平检测各种抗原物质(如蛋白质、多肽、酶、激素、病原体以及受体等)。免疫组化具有操作简单、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等优点,已广泛用于病理诊断、鉴别诊断及胚胎发育、神经解剖等相关学科的研究,近年来得到迅速发展,50年代还仅限于免疫荧光技术,50年代以后逐渐发展建立起高度敏感,且更为实用的免疫酶技术。
一、免疫组化技术的迅猛发展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是形态学研究领域一门新兴方法学,自它问世以来发展迅猛。酶标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是由Nakane等人于60年代末期创立的最早的免疫酶组织化学技术,之后Sternberger 等人于70年代初期便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非标记抗体酶法和PAP法。80年代初期美籍华人Hsu又建立了卵白素生物素复合物法。80年代末期人们建立起SP法,或称LSAB法。由于链霉菌亲合素不与人组织中的内源性生物素起非特异性结合反应,故背景染色更加清晰,且敏感性比ABC 法高4~8倍,比PAP法高8~16倍。进入90年代,免疫组织化学又向基因水平深入发展,与分子生物学技术的结合日益紧密。
二、免疫组化技术在临床病理诊断中的重要作用
自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应用于临床病理诊断以来,在以下几类疾病的鉴别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1、高度未分化肿瘤细胞起源的鉴别
发生在胃肠道的肿瘤应首选CEA与Vimentin两种。抗体鉴别是上皮源性抑或是间叶源性肿瘤,因为CEA在消化道上皮源性肿瘤的阳性率高,但在鳞癌时阳性率低;而消化道以外部位发生者,上皮性标记物宜选用EMA,该抗体在90%以上上皮源性肿瘤呈阳性表达。
2.2、小圆细胞肿瘤的鉴别
小圆细胞肿瘤包括小细胞未分化癌、恶性淋巴瘤、小细胞软组织肉瘤、神经内分泌肿瘤以及小细胞黑色素瘤。这类肿瘤鉴别诊断时应使用EMA或CEA,LCA,Vimentin,NSE,S100和HMB45抗体。
2.3、大细胞型肿瘤鉴别
这类肿瘤可以是大细胞未分化癌、低分化肉瘤、大细胞性黑色素瘤和大细胞性恶性淋巴瘤。在鉴别诊断时应该选用EMA或CEA,Vimentin,S100和LCA 抗体。
2.4、梭形或多形性软组织肉瘤的鉴别
此类肿瘤包括平滑肌肉瘤、滑膜肉瘤、梭形细胞血管肉瘤、梭形细胞黑色素瘤、多形性横纹肌肉瘤、多形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以及多形性脂肪肉瘤。
2.5、恶性淋巴瘤分型
截止目前为止,已有下列亚型可以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确立。它们是:B 细胞淋巴瘤,L26阳性,LN2 阳性;T 细胞淋巴瘤,MT1 阳性,UCHL1 阳性;NK细胞淋巴瘤,C123C阳性;树突网织细胞淋巴瘤;Ber-MAC-DRC阳性;指状突网织细胞淋巴瘤,S100阳性;真性组织细胞淋巴瘤,Mac387阳性,Lysozyme 阳性;何杰金病R-S细胞,LeuM1 阳性,Ber-H2阳性;大细胞间变型淋巴瘤Ber-H2阳性。
2.6、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确立
90%以上的神经内分泌肿瘤NSE阳性。由于NSE与其它肿瘤有交叉反应,故必要时可加染Chromogranin A 或Synaptophysin抗体。
2.7、肿瘤预后的推测
最早用于推测肿瘤预后的抗体有抗雌激素受体ER及抗孕激素受体PR,二者阳性时预后较好。新近又发现,转移抑制基因产物nm23呈高表达时预后较好。
2.8、感染性疾病病原体的检测
其中HBsAg及HBcAg抗体常用于肝病研究与诊断。而尖锐湿疣及宫颈癌时常常可以检测到乳头状瘤病毒HPV。鼻咽癌、何杰金病时EB病毒抗体多呈阳性。
三、免疫组化技术应用的基本原则
3.1、确定细胞类型和形态组织
细胞内有些蛋白具有组织特异性,通常把这些具有组织特异性的蛋白称为标
记性蛋白,通过标记性蛋白的特异性抗体可确定细胞种类。有些细胞在光镜下不易辨认,通过对胞质内的特定蛋白实施免疫组化染色,便能清楚显示此类细胞外形轮廓。
3.2、辨认细胞产物的来源
利用某些细胞产物为抗原,制备相应的抗体,对组织细胞实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以确定细胞产物的来源。如内分泌细胞产生的各种激素,大多数可用免疫组化染色技术辨认,据此可研究细胞的分泌功能及对内分泌肿瘤作功能分类,检测分泌异位激素的肿瘤等,了解细胞分化程度。
3.3、确定细胞的分化程度
分化程度不同的同一类细胞多表达不同的标志性蛋白,根据对这些不同蛋白的鉴定可确定细胞的分化程度。例如,神经上皮细胞的标志性蛋白是巢蛋白,当其分化为放射状胶质细胞时表达波形蛋白。在神经元发生期分化为成神经细胞时则表达Ⅲβ神经微管蛋白,成神经细胞分化为成熟的神经元时表达神经丝蛋白。
3.4、追踪神经纤维束和它的投射区
用于此目的的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常与轴浆运输示踪法相结合来研究神经元之间的联系。轴浆运输示踪法是利用某些物质可被神经末梢摄取,经轴质逆行运输到胞体的特点,用组织化学方法显示出神经元的轮廓。例如,为观察周围神经系统或中枢神经系统某核团神经纤维投射,先将示踪剂注射到动物神经纤维末梢部位,使动物存活一段时间,在预期神经纤维投射部位取材,先通过组织化学方法使示踪剂定位,再实施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确定其性质。
3.5、在临床病理中的应用
如鉴定病变性质,发现微小病灶,探讨肿瘤起源或分化表型,确定肿瘤分期,指导治疗和预后。辅助疾病诊断和分类,寻找感染病因等。
四、免疫组化技术中抗原修复的研究进展
4.1、抗原性与抗原修复
抗原是指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并能与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物质所具有的这种特性即为抗原性,它主要由分布在抗原表面的抗原决定族决定。抗原修复指石蜡切片免疫组化染色前用酶、表面活性剂或微波金属盐等对被掩盖的抗原决定族,或变性的抗原进行暴露和(或)修复,使抗原性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