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肺系第三节哮病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 文献摘要
病因病机《素问· 阴阳别论》所说之“阴争于内,阳
扰于外,魄汗未藏,四逆而起,起则熏肺,使人喘 鸣”。
治疗: 汉· 张仲景《金匮要略·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
证并治》篇曰:“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 汤主之。”
临床表现: 汉· 张仲景《金匮要略· 肺痿肺痈咳嗽上
气病脉证并治》篇曰:“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明
(三)简答题:
哮病的诊断依据是什么?
(四)论述题:
1.试述哮病与喘证的区别与联系. 2.试述“痰”在哮病发病中的意义.
谢谢大家!
辨证要点
哮 病
发时以邪实为主,当分寒、热、寒包热、风
辨 证 论 治
哮病 总属邪 实正虚 之证
痰、虚哮五类; 未发时以正虚为主,应辨阴阳之偏虚,肺、 脾、肾三脏之所属;
若久发正虚,虚实错杂者,当按病程新久及
哮病诊断依据
哮 病 诊 查 要 点
主症: 发时喉中有哮鸣声,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 兼症: 发前可见鼻痒、喷嚏、咳嗽、胸闷等先兆。发时甚至
伴见面色苍白,唇甲青紫。
病史: 多与先天禀赋有关,有过敏史,或家族中可有哮病史。 常由气候突变,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劳累等诱发。 诱发因素: 呈反复发作性,发时常多突然,约数分钟、数小时后缓解。 发病特点:
确指出了哮病发作时的特征。
概
四、讨论范围
支气管哮喘、
喘息性支气管炎、
述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
(或其它急性肺部过敏 性疾患 )
引起的哮喘
病因病机
哮病的发生为痰伏于肺,每因外邪侵袭、 饮食不当、情志刺激、体虚劳倦等诱因引动 而触发,以致痰壅气道,肺气宣降功能失常。
外邪侵袭
病因
饮食不当 体虚病后
源自文库
病机 病因病机小结
全身症状辨别其主次。
定义
指声响言,是指喉中有哮鸣声;“喘”指气息言,为呼吸 气促困难。哮喘即是一种发时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气促困 难,甚则不能平卧的病证。 后世医家鉴于哮必兼喘,故一般统称“哮喘”。 但现代中医学为与喘证区分开来,故将此病定名为“哮 病”。
哮 病名释义 : 哮—在《新华字典》中即“吼叫”的意思,如咆哮。 病 在祖国医学中,很早即有“哮喘”的病名。这里的“哮”
概 述
临床特征:
呈反复发作性的一种独立性疾病。 发时喉中有哮鸣声,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
一、病因
外邪 侵袭
外感风寒或风热之邪未能 及时表散,邪蕴于肺, 或因吸人烟尘、花粉、 动物毛屑、异味气体等 壅阻肺气,气不布津, 聚液生痰。 影响肺气的宣降,津液凝 聚,痰浊内生。 脾失健运,痰浊内生, 上干于肺,壅塞气道。
预后:
哮病是一种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的疾病。 1. 部分青少年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长,正气渐充,肾 气日盛,再辅以药物治疗,可以终止发作。 2. 中老年及体弱患者,肾气渐衰,发作频繁,则不易 根除。 3. 如在平时亦有轻度哮鸣气喘,若大发作时易持续不 已,可出现喘急鼻煽,胸高气促,张口抬肩,汗出肢 冷,面色青紫,肢体浮肿,烦躁昏昧等喘脱危候。 总之,哮病如长期不愈,反复发作,病由肺脏影响 及脾、肾、心,可导致肺气胀满,不能敛降之肺胀重 证。
病机关键:
痰气搏结,壅阻气道,肺失宣降。
哮病发作时的基本病理变化为“伏痰”遇感引触, 痰随气升,气因痰阻,相互搏结,壅塞气道,肺管狭 窄,通畅不利,肺气宣降失常,引动停积之痰,而致 痰鸣如吼,气息喘促。
病势(疾病演变及走势)(1)
发 作 期
若病因于寒,素体阳虚,痰从寒化,属寒痰为患,则发为冷哮 若病因于热,素体阳盛,痰从热化,属痰热为患,则发为热哮 如“痰热内郁,风寒外束”引起发作者, 则发为外寒内热的寒包热 哮 如痰浊伏肺,肺气壅实,风邪触发者,则发为风痰哮 如反复发作,正气耗伤或素体肺肾不足者,可发为虚哮
冷哮 热哮
外感、 生冷 酸咸、甘肥 海腥 脾 聚湿 (夙根: 痰 宿痰伏肺、 饮食 肺气壅塞) 情志 劳倦
寒包 热哮
饮食
痰阻气道 发作 搏击有声
迁 延 日 久
虚哮
病后(肺虚) 肺气耗损 气不布津
起居体虚(肾亏) 阴虚火旺灼津
阳虚水泛
缓解期
病理因素:
病理因素以痰为主。 痰伏于肺,遇感引触。
痰的产生,主要在于脏腑阴阳失调,素体偏盛偏虚,
治疗原则
哮 病 证 论 治
“发时治标,平时治本”为基本原则(首要原则)。
病因病机小结
哮 病 病 因 病 机
(一).病理因素 病理因素以痰为主。痰伏于肺,遇感引触。 (二).病机关键 痰气搏结,壅阻气道,肺失宣降。 (三).病位及涉及脏腑 病位主要在肺,关系到脾肾,
甚则累及于心。
(四).病性 (五).病势(疾病演变及走势) (六)预后
诊查要点
诊断依据
平时可一如常人,或稍感疲劳、纳差。但病程日久, 反复发作,导致正气亏虚,可常有轻度哮鸣,甚至在大发 作时持续难平,出现喘脱。
1. 哮病与喘证的鉴别
哮病
相同: 不同: 哮必兼喘 ,
喘证
喘未必兼哮 ,
都有呼吸急促、困难的表现。
哮指声响言, 喉中哮鸣有声 ,
是一种反复发作 的独立性疾病 。
喘指气息言, 为呼吸气促困难,
哮病复习题举例
(一)选择题:A型题 1.哮病的主因是( ) A.宿痰伏肺 B.外感风寒 C.饮食不节 D.情志失调 E.劳倦内伤 2.哮病属寒邪外束,肺热内盛证时,治宜解表清里,最佳选方是( ) A.小青龙汤 B.桑白皮汤 C.越婢加术汤 D.越婢加半夏汤 E.小青龙加石膏汤
(二)填空题:
治疗哮病的首要原则是,发作时 , 平时 。
化验检查: •
•
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高;痰检有大量嗜酸性粒细胞。 如并发感染可有白细胞总数增高,中性粒细胞比 例增高。 外源性者血清IsE值增加显著。
发作期有关呼吸流速的全部指标均显著下降, 重症哮喘气道阻塞严重,可使二氧化碳潴留, PaCo2上升,表现为呼吸性酸中毒。
肺功能检查:
发作时可见两肺透亮度增加,呈过度充气状态。 胸部X线检查: 并发呼吸道感染可见肺纹理增加及炎性浸润阴影。
专方辨证论治 1.脱敏平喘汤:麻黄8钩藤12老鹳草20葶苈子8乌梅9甘草3水煎 服,日一剂。方中老鹳草—脱敏解痉;乌梅—脱敏;钩藤—解 痉、抑菌。 2.清热定喘汤:白果、麻黄、苏子、杏仁、黄芩、桑白皮、半 夏、款冬花、葶苈子各10生石膏、鱼腥草各30甘草5。水煎服, 日一剂,2周一疗程。清热豁痰,宣肺降气,止咳平喘。适用 于支气管哮喘合并肺部感染。 3.温阳逐饮汤:白芥子(包)、炙苏子(包)、炙麻黄、射干、鹿 角片(先煎)、仙茅、菟丝子各10 、莱菔子(包)、生赭石(先煎) 各30 、黑丑、沉香(后入)、细辛、干姜各3 、槟榔桂枝各5 、 炙半夏、仙灵脾、生熟地各15水煎服,日一剂,饭前服,连服 2月。适用于久喘顽喘肺肾阳虚者。
哮 病
病 因 病 机
饮食 不当
过食生冷,寒饮内停,
或嗜食酸咸甘肥,积痰蒸热, 或进食海膻发物,
病 后 体 虚
病后体弱,如幼年患麻疹、顿咳, 或反复感冒、咳嗽日久等导致肺虚。 素质不强
肺气不足,阳虚阴盛, 气不化津,痰饮内生。
肾精亏虚,阴虚阳盛,热蒸 液聚,痰热胶固。
二、病机
风寒 外邪 风热 肺 邪壅于肺 气不布津
喘证 支饮
病症鉴别
相关检查
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
治疗原则
证治分类
证治分类
哮病
哮 病 辨 证 论 治
发作期
冷 热 寒 哮 哮 包 证 证 热 哮 证 风 虚 喘 痰 哮 脱 哮 证 危 证 证
缓解期
肺 脾 气 虚 证 肺 肾 两 虚 证
哮病发作期辨证论治简表
哮 病 复 习 题 证型 主症 冷哮证 热哮证 寒包热哮证 风痰哮证 虚哮证 喘脱危证
哮 1 饮食宜清淡,忌肥甘油腻,辛辣甘甜,防止 生痰生火,避免海膻发物;避免烟尘异味; 病 预 防 调 护
2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不良情绪的影响; 3 劳逸适当,防止过度疲劳。 4 平时可常服玉屏风散、肾气丸等药物,以调 护正气,提高抗病能力。
结语
临床特征:
哮病是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以 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急促困难为特征。
是多种肺系急慢性 疾病的一个症状。
2.哮病与支饮的鉴别
哮病
相同:
不同: 间歇发作, 突然起病, 迅速缓解,
支饮
大多由于慢性咳嗽 经久不愈,逐渐加重 而成咳喘。
都可表现痰鸣气喘的症状。
喉中哮鸣有声 病情时轻时重,发作与 轻度咳嗽或不咳。 间歇的界限不清, 以咳嗽和气喘为主。
相关检查
•
哮 病 诊 查 要 点
对津液的运化失常,肺不能布散津液,脾不能输化水 精,肾不能蒸化水液,而致凝聚成痰,若痰伏于肺则 成为哮病发病的潜在“夙根”。因各种诱因如气候、 饮食、情志、劳累等诱发,这些诱因每多错杂相关, 其中尤以气候变化为主。
病性
1. 哮病发作时的病理环节为痰阻气闭,以邪实 为主。 2. 若长期反复发作,寒痰伤及脾肾之阳,痰热 耗灼肺肾之阴,则可从实转虚,在平时表现肺、 脾、肾等脏气虚弱之候。 3. 一旦大发作时,每易持续不解,邪实与正虚 错综并见。 肺肾两虚而痰浊又复壅盛,严重者肺不能 治理调节心血的运行,肾虚命门之火不能上济 于心,则心阳亦同时受累,甚至发生喘脱危候。
兼症 舌脉 治法
方药
哮病缓解期辨证论治简表
证型
肺脾 气虚证
主症
兼症
舌脉
治法
方药
哮 病 复 习 题
肺肾 两虚证
预防调护
预防 调护
预防
哮 病 预 防 调 护
1 注意保暖,防止感冒,避免因寒冷空 气的刺激而诱发。 根据身体情况,作适当的体育锻炼, 以逐步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2
调护
病势(疾病演变及走势)(2)
缓 解 期
1.肺虚不能主气,气不化津,则 痰浊内蕴,肃降无权,并因卫 外不固,而更易受外邪的侵袭 诱发; 2.脾虚不能化水谷为精微,上输 养肺,反而积湿生痰,上贮于 肺,则影响肺气的升降; 3.肾虚精气亏乏,摄纳失常,则 阳虚水泛为痰, 或阴虚虚火灼津成痰,上干于 肺,加重肺气之升降失常。 由于三脏 之间的 相互影响,可致 同病,表现肺脾 气虚或肺肾两虚 之象。在平时亦 觉短气,疲乏, 并有轻度喘哮, 难以全部消失
病案分析
杨某,男,20岁,工人。经常发作性喉间 哮鸣气急6年,入夏即发。最近哮喘又作,喘 息抬肩,喉中痰鸣如锯,不能平卧,痰黄粘 稠,咳吐不利,口渴喜冷饮,胸闷、心悸, 疲乏无力,舌红,两侧糜烂,舌苔黄腻,脉 象滑数。
病例思维程序示范
第一步:明确哮病的诊断。 根据患者经常发作性喉间哮鸣气喘,不能平卧,诊断 为哮病无疑。 第二步:分清患者是缓解期还是发作期哮病。 根据患者喘息抬肩,喉中痰鸣如锯,不能平卧,胸闷、 心悸等症,当属哮病发作期。 第三步:分清患者属寒哮还是热哮。 根据患者入夏即发,痰黄粘稠,咳吐不利,口渴喜冷 饮,舌红,两侧糜烂,舌苔黄腻,脉象滑数等症,有热象表 现,故属热哮。 第四步:确立治疗。 辨证属热哮,痰热郁肺,治疗应清热化痰,降气平喘。 方可定喘汤加减。
病理因素 : 以痰为主,痰伏于肺,遇感诱发。 病 机:发病机理为痰气搏结,壅阻气道,肺失宣降。 辨证论治 :
中医临床指点
本病极为顽固,经常反复发作,迁延难愈。部分 儿童、青少年至成年时,肾气日盛,正气渐充,辅以 药物治疗,可以自行停止发作。中年、老年、体弱病 久,肾气渐衰,发作频繁者则不易根除,或在平时亦 有轻度哮鸣气喘。若大发作时持续不已,喘急鼻煽, 胸高气促,张口抬肩,汗出肢冷,面色青紫,甚则肢 体浮肿,烦躁昏迷者,提示喘脱危象,需及时抢救。 对本病应重视预防。注意气候影响,做好防寒保暖, 防止外邪诱发。忌吸烟和避免接触刺激性气体、灰尘。 饮食忌生冷、肥腻、辛辣、海鲜等物,以杜生痰之源。 防止过度疲劳和情志刺激。避免易于诱发的各种因素, 以冀减少发作的机会。
第三节
哮
病
哮 病
概述 病因病机
诊察要点
辨证论治
预防调护
结语
哮 病
一、定义
哮病是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 发时喉中有哮鸣声,呼吸气促困难, 甚则喘息不能平卧。
概 述
二、别名
以特征为名 呷嗽——咳嗽气急,呀呷有声(《证治准绳》) 哮吼——“夫哮吼以声音名,喉中如水鸡声也”(《寿 世保元喘门》) 齁(鼻合)——均指气喘时鼻息气粗声高而言,为古病 名,指哮喘发作时痰鸣,喉间如拽锯声 以病因为名 寒哮、冷哮、热哮、风痰哮、食哮、鱼腥哮 酒哮、水哮、盐哮、糖哮、年久哮 以病理性质命名——实哮、久哮 朱丹溪创“哮喘”病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