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医内科学-01-07肺胀精要-药学医学精品资料
最新中医内科-课件-肺胀-文档

风寒
•风 •雪
•污 •染
污染
•吸 •烟
•吸 •烟
病机
• 一.病位:首先在肺,继则影响脾、 肾,后期病及于心、肝。
• 因肺主气,开窍于鼻,外合皮毛, 职司卫外,为人身之藩篱。
• 故外邪从口鼻、皮毛入侵,每多首 先犯肺,以致肺之宣降功能不利, 气逆于上而为咳,升降失常则为喘。 久则肺虚,肺之主气功能失常,影 响呼吸出入,余气壅滞,还于肺间, 导致肺气胀满,张缩无力,不能敛 降。
• 肾主水,肾阳衰竭,气不化水,亦 可上凌心肺。
• 心阳根于命门真火,肾虚命门火衰 致心肾阳衰,则可出现喘脱等危候。
• 二.病理因素:主要为痰浊、水饮与 血瘀互为影响,兼见同病。
• 痰的产生,病初由肺气郁滞,脾失 健运,津液不归正化而成,渐因肺 虚不能化津,脾虚不能转输,肾虚 不能蒸化,痰浊潴留益甚,喘咳持 续难已。
• (一)外寒内饮
• 1. 辨证依据 • (1)咳逆喘满不得卧,气短气急,
咳痰白稀,呈泡沫状,胸部膨满, 面色青黯;
• (2)恶寒,周身酸楚,口干不饮;
• (3)舌体胖大,质暗淡,苔白滑 或腻,脉浮紧。
• 具备(1)+(2)或(1)+(3) 均可。
• 2. 治法 温肺散寒,降逆涤痰。
• 3. 方药 小青龙汤
• (2)四肢浮肿甚者,加大腹皮、 车前草。
【常用中成药及经验方】
• 一、常用中成药 • 1. 痰浊阻肺 杏苏二陈丸、陈夏六
君子丸、清气化痰丸。 • 2. 痰热郁肺 祛痰灵、贝羚胶囊、
鱼腥草片、竹沥水、猴枣散、羚贝 止咳糖浆、蛇胆川贝胶囊、鱼腥草 注射液。
• 3. 痰蒙神窍 至宝丹、安宫牛黄丸、 羚羊角粉、醒脑静注射液。
• 麻黄、桂枝、干姜、细辛:温肺散 寒化饮;
《中医内科学》_第四节肺胀_中医世家

《中医内科学》_第四节肺胀_中医世家第四节肺胀肺胀是指多种慢性肺系疾病反复发作,迁延不愈,肺脾肾三脏虚损,从而导致肺管不利,气道不畅,肺气壅滞,胸膺胀满为病理改变,以喘息气促,咳嗽咯痰,胸部膨满,胸闷如塞,或唇甲紫绀,心悸浮肿,甚至出现昏迷,喘脱为临床特征的病证。
肺胀是内科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地威胁患者的健康与生命,寻求防治本病的有效方法是目前国内外医学界亟待解决的课题。
中医药治疗本病有着广阔的前景,并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有待进一步发掘与提高。
肺胀的病名首见于《内经》。
《灵枢·胀论》说:“肺胀者,虚满而喘咳”。
《灵枢·经脉》说:“肺手太阴之脉,……是动则病肺胀满膨膨而喘咳。
”指出了本病虚满的基本性质和典型症状。
汉代《金匮要略》还观察到肺胀可出现浮肿,烦躁,目如脱等症状,认为本病与痰饮有关,开始应用越婢加半夏汤、小青龙加石膏汤等方药进行辨证论治。
隋代《诸病源候论·咳逆短气候》记载肺胀的发病机理是由于“肺虚为微寒所伤则咳嗽,嗽则气还于肺间则肺胀,肺胀则气逆,而肺本虚,气为不足,复为邪所乘,壅否不能宣畅,故咳逆短乏气也”。
可见隋代对本病病机的认识已经较为深刻。
后世医藉多将本病附载于肺痿、肺痈之后,有时亦散见于痰饮、喘促、咳嗽等门,对本病的认识不断有所充实和发展。
如金元时期,《丹溪心法·咳嗽》说:“肺胀而嗽,或左或右不得眠,此痰挟瘀血碍气而病。
”在病理上充实了痰瘀阻碍肺气的理论。
清代.《张氏医通·肺痿》说:“盖肺胀实证居多。
”《证治汇补·咳嗽》认为肺胀:“又有气散而胀者宜补肺,气逆而胀者宜降气,当参虚实而施治。
”提示肺胀应当分虚实辨证论治。
根据肺胀的临床表现,主要见于西医学中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和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也见于老年性肺气肿,当这些疾病出现肺胀的临床表现时,可参考本节进行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本病的发生,多因久病肺虚,痰瘀潴留,每因复感外邪诱使本病发作加剧。
中医内科学肺系病证-肺胀

05
介
药物治疗
支气管舒张剂
用于缓解支气管痉挛, 减轻呼吸困难,如沙丁
胺醇、特布他林等。
抗炎药物
用于减轻炎症反应,如 糖皮质激素、茶碱等。
祛痰药
用于促进痰液排出,如 氨溴索、羧甲司坦等。
抗生素
用于治疗感染,如青霉 素、头孢菌素等。
非药物治疗
氧气疗法
通过吸氧提高血氧饱和度,改 善呼吸困难。
机械通气
对于严重呼吸衰竭的患者,可 采用机械通气辅助呼吸。
治疗经过
采用中医辨证论治,给予中药汤剂口服,同时配合针灸、拔罐等中医 特色疗法。经过一段时间治疗,患者症状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提高。
病例二
01
患者情况
患者为中年男性,因感冒后出现咳嗽、咳痰、气促等症状,经西医诊断
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02
诊断过程
患者经中医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结合西医诊断结果,诊断为肺胀。
发病机制
肺胀的发病机制主要与外邪反复侵袭、年老体弱、久病不愈 等因素有关。外邪侵袭可导致肺气郁闭,日久不愈则逐渐发 展为肺胀。年老体弱、久病不愈则导致肺脾肾三脏虚损,进 一步加重病情。
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
临床表现
肺胀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咳嗽、咳痰 、气短、喘息、胸闷等症状。随着病 情的发展,患者可能出现神疲乏力、 食少腹胀、尿少浮肿等症状。
宜清热解毒、宣肺平喘,方用麻杏石 甘汤合银翘散加减。
阳虚水泛证
宜温阳利水、宣肺平喘,方用真武汤 合五苓散加减。
预防与调护建议
04
预防措施
增强体质
通过适当的锻炼和饮食调整,提 高身体免疫力,增强肺功能。
避免外邪
注意保暖和健康,避免感冒和其 他外邪入侵。
肺胀1

历史沿革
• 汉 ·张仲景
• 《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篇 指出:本病的主症为“咳而上气,此为肺胀, 其人喘,目如脱状”,书中所载治疗肺胀之越 婢加半夏汤、小青龙加石膏汤等方至今仍被临 床所沿用。
历史沿革
• 隋 ·巢元方
• 《诸病源候论 ·咳逆短气候》认为发病机理 : “肺虚为微寒所伤则咳嗽,嗽则气还于肺间则 肺胀,肺胀则气逆,而肺本虚,气为不足,复 为邪所乘,壅痞不能宣畅,故咳逆,短乏气也 。”
溢饮)等互参,注意与心悸、 可参考本节内容进行
水肿(喘肿)、喘厥等病证的 联系。
辨治。
病因病机
久病肺虚
肺
脾
迁延不愈
肾
心
虚
感受外邪
肺失宣降 痰浊郁肺 肾不纳气 阳虚水泛 水饮上凌心肺 心血瘀阻
咳、痰、喘、 悸、肿、胀、
暗
心肾阳虚 热动肝风 痰蒙心窍 热迫血妄行
喘脱 抽搐 神昏 出血
病因病机
• 病因
• 本虚者——补养心肺、益肾健脾又或气阴兼调, 或阴阳两 顾。正气欲脱时则应扶正固脱,救 阴回阳。
证治分类
• 主证:肺部膨满,咳喘痰多 • 分型症状: • 痰浊壅肺:主证+痰浊症 • 痰热壅肺:主证+痰热症 • 痰蒙神窍:主证+神志症状+痰的症状 • 阳虚水泛:主证+(肾)阳虚症+水(肿) • 肺肾气虚:主证+肺肾气虚症
轻
仅见喘咳上气, 胸闷胀满, 动则加重。
重
鼻煽气促, 张口抬肩, 目胀欲脱, 烦躁不安, 痰多难咯。
危重
心慌动悸, 面唇紫绀, 肢体浮肿, 吐血便血, 谵妄,嗜睡昏迷, 抽搐或厥脱等
中医内科学肺胀

肺胀的病因
01
02
03
外感六淫
风、寒、暑、湿、燥、火 等六淫邪气均可导致肺气 宣降失常,诱发肺胀。
内伤饮食
过食生冷、油腻食物,损 伤脾胃,导致痰浊内生, 上干于肺。
情志失调
长期情志抑郁,影响气机 运行,导致气滞痰阻,诱 发肺胀。
肺胀的分类与表现
01
02
03
04
痰浊壅肺
咳嗽痰多,色白黏腻或呈泡沫 状,喘息气短,稍劳即著,怕
治疗方法研究
目前肺胀的治疗方法虽然多样,但仍需进一步优化和筛选,以提高疗 效和减少副作用。
研究展望与未来发展方向
多学科交叉研究
将中医理论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开展多学科交叉研究,深入 揭示肺胀的发病机制和治疗原理。
个体化治疗研究
针对不同证候类型的肺胀患者,开展个体化治疗的研究,以提高 疗效和满足患者的个性化需求。
风易汗。
痰热郁肺
咳嗽气息粗促,或喉中痰鸣, 痰多质黏厚或稠黄,咯吐不爽 ,或有热腥味,胸胁胀满。
肺肾气虚
喘息气短,动则加重,咳声低 弱,痰液清稀或质黏不易咯出
,自汗畏风,易感冒。
阳虚水泛
喘息气短,心悸,咯痰清稀, 面浮肢肿,尿少怕冷,唇青舌
暗。
02 肺胀的病理机制
肺气虚
总结词
详细描述
肺气虚是肺胀的常见病理机制之一,表现 为肺的功能减弱,气机不畅。
详细描述
这些病理因素包括热邪内蕴、寒邪内侵、饮食不 当等,它们可能单独或联合作用,导致肺胀的发 生和发展。
治疗方法
针对不同的病理因素,治疗方法也有所不同,如 热邪内蕴可选用清热解毒的药物;寒邪内侵可选 用温阳散寒的药物;饮食不当需调整饮食结构, 保持合理的饮食习惯。
中医内科学课件-肺胀

长期吸烟史,咳嗽、咳痰、气短,肺 功能检查显示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
详细描述
患者长期吸烟,出现咳嗽、咳痰、气 短等症状,活动后加重。肺功能检查 显示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肺部CT可 见肺部纹理增粗、紊乱。
病例二:支气管哮喘导致的肺胀
总结词
过敏史,发作性喘息、胸闷,伴有哮鸣音,肺功能检查显示可逆性气流受限。
戒烟限酒,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避免 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
日常保健
定问题。
呼吸锻炼
进行深呼吸、腹式呼吸等呼吸锻炼 ,增强呼吸肌力量,改善呼吸功能 。
心理调适
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学会调节 情绪,减轻心理压力。
04
肺胀的现代医学研究
发病机制研究
发病机制概述
中药治疗的优势在于能够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进行辨证施治,针对不同的证候进 行调理,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是中医内科学中常用的治疗 方法之一,对于肺胀也有一定的疗效 。通过刺激穴位,可以调和气血、舒 经通络,从而缓解肺胀的症状。
针灸治疗需由专业的针灸医师进行操 作,患者需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以免出现不良反应或意外情况。
疗效果和减少副作用。
非药物治疗
探索非药物治疗方法,如中医 针灸、推拿等,以缓解症状和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临床研究
加强临床研究,对肺胀的发病 机制和治疗方案进行深入研究
,为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方向
针对肺胀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 案,提出新的研究方向和思路
,推动肺胀治疗的进步。
05
肺胀的典型病例分析
病例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导致的肺胀
详细描述
患者有过敏史,反复出现发作性喘息、胸闷,伴有哮鸣音。肺功能检查显示可逆性气流受限,使用支气管舒张剂 后症状缓解。
中医内科学——肺胀

7.肺肾气虚证
临床表现: 呼吸浅短难续,声低气怯,胸满短气,甚则张口抬肩,倚息不
能平卧—肺肾两虚,不能主气、纳气 咳嗽,痰白如沫,咯吐不利—气虚不能布津,津凝为痰 心悸,形寒汗出—心肺气虚,阳不外达 面色晦暗,舌淡或黯紫,脉沉细无力,或结、代 —肺肾气虚,
2.痰浊壅肺证
治疗原则:化痰降气,健脾益气 方药:苏子降气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苏子降气汤—偏温,以上盛兼有下虚,寒痰喘咳为宜; 三子养亲汤—偏降,以痰浊壅盛,肺实喘满,痰多粘腻为主
苏子、前胡 、白芥子—化痰降逆平喘 半夏、厚朴、陈皮、莱菔子—燥湿化痰,行气降逆 白术、茯苓、甘草—运脾和中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痰浊壅肺证
日益加 重,循 环往复
病因病机
病位 病位:首先在肺,继则影响脾肾, 后期病及于心
(1)病变首先在肺 生理——肺主气,开窍于鼻,外合皮毛,主司卫外 病理——邪从口鼻、皮毛入侵,首先犯肺→肺失宣降→
咳、喘、哮,或津液失于输布→痰浊→久则肺虚→肺不主 气→气机壅塞,还于肺间→肺气胀满、不能敛降→肺胀
病因病机
加减
痰多胸满,气喘难平
—加葶苈子泻肺平喘
痰浊夹瘀,兼面唇晦暗、舌质紫暗,舌下青筋显露、舌苔浊腻
—涤痰汤加丹参、地龙、红花、水蛭
肺脾气虚,痰壅气喘减轻,倦怠乏力,纳差,便溏
—加党参、黄芪、砂仁、木香等
兼怕风易汗者
—合用玉屏风散
3.痰热郁肺证
临床表现: 咳逆,喘息气粗,胸满烦躁,目胀睛突 —肺失清肃,肺气上逆 痰黄或白,粘稠难咳—痰浊化热,痰热蕴肺 或伴发热汗出,或微恶寒—外感风热 口渴欲饮,尿黄,便干—郁热伤津 舌质暗红,苔黄或黄腻,脉数或滑数—痰热壅盛之象
肺胀(中医内科学)

肺胀定义肺胀是多种慢性肺系疾患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导致肺气胀满,不能敛降的一种病证。
临床表现为胸部膨满,憋闷如塞,喘息上气,咳嗽痰多,烦躁,心悸,面色晦暗,或唇甲紫绀,脘腹胀满,肢体浮肿等。
严重者可出现神昏、惊厥、出血、喘脱等危重证候。
历史沿革1.《灵枢·经脉篇》首先提出肺胀病名,并指出病因病机及证候表现,指出本病是一虚实相间的复杂证候。
如《灵枢·胀论》:“肺胀者,虚满而喘咳。
”《灵枢·经脉篇》:“肺手太阴之脉……是动则病肺胀满膨膨而喘咳。
”2.《金贵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篇》指出本病的主症是“咳而上气,此为肺胀,其人喘,目如脱状。
”《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咳逆依息,短气不得卧,其形如肿”。
并提出治疗方药:越婢加半夏汤、小青龙加石膏汤。
3.《诸病源候论·咳逆短气候》提出肺站胀是由久病肺虚,又感外邪所致。
后世医家多将本病附载于肺痿、肺痈之后,有时又散见于痰饮、喘促、咳嗽等门,在认识上不断有所充实发展。
4.《丹溪心法·咳嗽篇》提出肺胀病理是痰瘀阻碍肺气所致,可用四物汤加桃仁等治疗,开活血化瘀治疗肺胀之先河。
5.《医学正传·咳嗽》:“肺胀者,主收敛……用诃子为君。
”强调了肺虚气不敛降的一面。
6.张璐玉《张氏医通》认为肺胀以“实证居多”,而李用粹《证治汇补·咳嗽》认为,肺胀“有气散而胀者,宜补肺;气逆而胀者,宜降气;当参虚实而施治。
”范围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矽肺合并肺气肿;慢性肺源性心脏病;重度陈旧性肺结核。
肺性脑病—肺胀的危重证候病因病机一、病因1.久病肺内伤久咳、久喘、久哮、支饮、肺痨—迁延失治→痰浊潴留,壅阻肺气→气之出纳失常→日久气阴耗伤—发病基础2.感受外邪肺虚久病—卫外不固→六淫外邪(生物、气候、刺激性理化因子)反复乘袭→诱使本病发作→病情呈进行性加重3.痰挟血瘀病久肺虚,内有郁结之痰→反复感邪→肺气郁闭→血行无力→痰瘀互结肺,滞留于心二、病机1.基本病机久咳、久哮、久喘、肺痨、支饮—日久不愈,反复感邪→久则肺虚,肺之主气功能失常,影响呼吸出入,肺气壅滞,还于肺间→肺气胀满,张缩无力,不能敛降→肺胀2.病位主要在肺,继则影响脾、肾,后期病及于心(1)病变首先在肺生理——肺主气,开窍于鼻,外合皮毛,主司卫外病理——邪从口鼻、皮毛入侵,首先犯肺邪气壅肺→肺气宣降不利→咳、喘、哮,或津液失于输布→痰浊→久则肺虚,气阴耗伤→肺之主气功能失常—六淫乘袭,他脏之邪干肺→肺胀(2)日久累及脾肾肺脾同病——肺病日久→子盗母气→脾失健运→肺脾两虚→脾虚不能散精上归于肺;肺虚不能输布水精→痰浊肺肾同病——生理:足少阴肾脉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循喉咙,夹舌本;“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病理:肺病日久→精气耗损肺不主气,肾不纳气→气喘日益加重(3)后期累及于心生理——肺与心脉相通,同居上焦,肺朝百脉,肺气辅助心脏治理、调节心血的运行;心阳根源于命门真火病理——久咳、久喘→治节失职→心营不畅→心脉瘀阻肾虚命门火衰→病及于心→心气、心阳衰竭;甚则喘脱3.病理因素——痰浊、水饮、瘀血,且互为影响,相间并见(1)病理因素以痰为先病初——肺气郁滞,脾失健运,津液不化日久——肺虚不能化津,脾虚不能转输,肾虚不能蒸腾气化→痰浊潴留→喘咳持续不已(2)阳虚阴盛,气不化津→为饮为水→①饮留上焦→迫肺则咳逆上气,凌心则心悸气短。
中医内科学--第7章肺胀

X线表现
①胸腔前后径增大呈圆桶状,肋间隙增宽。 ②肺透亮度增加,肺纹理稀疏变细。
③透视下,两膈活动度减弱。
四、鉴别诊断
肺胀
哮病
喘证
相同:咳、痰、喘。
不同:
哮病:是一种反复发作性独立病种,以喉中痰鸣有声 为临床特点,且以夜间发作多见。
哮病长期反复发作,可发展为肺胀。
喘证:喘证与肺胀均可出现喘促、呼吸困难表现,是 多种急慢性疾病的一个症状,咳喘经治疗后,其胸中胀
外因-----感受外邪。 内因-----久病肺虚,痰夹瘀血。
二、病因病机
(二)病机
1.基本病机:肺脾肾虚,痰瘀阻肺,肺
气壅滞,肺体胀满,肺不敛降。
2.病位:病位在肺,涉及脾肾心。 3.病性:本虚标实。
久病肺虚
肺
肺失宣降
脾
痰浊郁肺
迁延不愈 肾
肾不纳气
感受外邪
心
阳虚水泛
虚
水 饮凌心肺
心血瘀阻
心 肾阳 衰
肺胀满,膨膨而喘咳。” 《金匮要略》 “咳而上气,此为肺胀,其人喘,
目如脱状。” 《丹溪心法》“肺胀而嗽,或左或右不得眠,
此痰挟瘀血碍气而病。”
(三)与现代医学的关系
相当于西医学中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内科 常见病、多发病。
慢性支气管炎 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扩张 矽肺
肺气肿
肺心病
二、病因病机
(一)病因
五、辨证论治
(三)分证论治
2. 痰热郁肺
审证要点:咳逆喘息气粗,胸满烦躁,痰黄 粘稠难咯,或发热微恶寒,溲黄便干,口渴 欲饮,舌质暗红,苔黄或黄腻,脉滑数。
治法:宣肺泄热,降逆平喘。 方药:越婢加半夏汤、桑白皮汤加减。
中医内科学-肺胀

• 2.痰挟血瘀:上面的病因,致肺气郁闭, 气郁痰阻日久,使血液运行不畅,痰瘀相 结于肺,甚则病及于心,导致肺气壅滞, 而成肺胀。
• 3.感受外邪 肺虚久病,卫外不固,六 淫外邪每易乘袭,诱使本病发作,病情 日益加重。
精品课件
二.病机
• 1.基本病机 • 久咳、久喘、久哮、复感外邪,肺之体用
证机概要:痰蒙神窍,引动肝风。
治 法:涤痰,开窍,熄风。
代 表 方:涤痰汤加减。
精品课件
用药加减
若痰热内盛,身热,烦躁,谵语,神昏,苔黄舌红者, 加葶苈子、天竺黄、竹沥;
若肝风内动,抽搐,加钩藤、全蝎,另服羚羊角粉; 若血瘀明显,唇甲紫绀,加丹参、红花、桃仁活血通
脉; 若皮肤黏膜出血,咯血,便血色鲜者,配清热凉血止
• 2.重视原发病的治疗。 • 3.一经发病,立即治疗,以免加重。 • 4.平时常服扶正固本方药增强正气,提高抗病能
力,禁忌烟酒及恣食辛辣、生冷、咸、甜之品。
精品课件
【结语】
• 1.临床以喘咳上气,胸闷胀满,心慌等为主证。 病久可见面唇紫绀,身肿,甚或昏迷、抽搐以至 喘脱等危重证候。
• 2.病因以久病肺虚为主,由于反复感邪,而使病 情进行性加重。
精品课件
•二、相关检查
• 1.X线检查。 • 2.心电图检查。 • 3.血气分析检查。 • 4.血液检查。
精品课件
鉴别肺诊胀 断 哮病
喘证
• 相同:咳、痰、喘。
• 不同:
哮病:是一种反复发作性独立病种,以
点,且以
喉中鸣息有声为临床 特
夜间发作多见。
喘证:是多种急慢性疾病的一个症状,
以呼吸急促困难为临床特点,咳
俱损,呼吸机能错乱,气壅于胸,滞留于 肺,痰瘀阻结肺管气道,导致肺体胀满, 张缩无力,不能敛降而成肺胀。
中医内科学10肺胀

2019/10/5
中医内科学
一般来说,因本病多属积渐而成,病程缠绵,经常 反复发作,难期根治。尤其是老。者,发病后若不 及时控制,极易发生变端。
故《证治汇补·咳嗽》说:“若肺胀壅遏,不‘眠, 喘息鼻煽者难治。'’
《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说:“上 气,面浮肿息,其脉浮大,不治,又加利,尤甚。”
诊查要点
2019/10/5
中医内科学
【证候特征】
有慢性肺系病患史。主证以喘息气促、咳嗽、咳痰、 胸部膨满、憋闷如塞;重症见唇甲紫绀、心悸、浮 肿等症;变证见昏迷、抽搐、喘脱等。
2019/10/5
中医内科学
诊断依据
1. 主证 胸部膨满,胀闷如塞,喘而上气,痰多及 烦躁、心悸等,以喘、咳、痰、胀为特征。
2. 病程多长,反复发作,晚期可见面色晦暗,唇甲 紫绀,脘腹胀满,肢体浮肿。
3. 有慢性肺系疾病史,多为老年人,常因感邪发病。 4. 检查见桶状胸,叩诊过清音,听诊闻及干、湿性
罗音,心音遥远。 5. X线检查、EKG、肺功能、心功能、血气分析等
可协诊。
2019/10/5
中医内科学
(二)鉴别诊断 1. 哮病是由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气促困难,甚则
中医内科学
病因病机
2019/10/5
中医内科学
肺胀的发生,多因久病肺虚,痰浊潴留,而 致肺不敛降,气还肺间,肺气胀满,每因复 感外邪诱使病情发作或加剧。
2019/10/5
中医内科学
病因
1. 久病肺虚
如内伤久咳、支饮、喘哮、肺痨等肺系慢性 疾患,迁延失治,痰浊潴留,壅阻肺气,气 是常,还于肺间,日久导致肺虚,成为发病 的基础。
痰浊潴肺,病久势深,肺虚不能治理调心血的运行,“心 主’’营运过劳,心气、心阳虚衰,无力推动血脉,则血行 涩滞,可见心悸,脉结代,唇、舌、甲床紫绀,颈脉动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肺系病症
第一节 感冒 第二节 咳嗽 第三节 哮病 第四节 喘证 第五节 肺痈
第六节 肺痨
第七节 肺胀 第八节 肺痿
第七节 肺胀
3
概述 【病因病机】 【诊断与鉴别诊断】 【辨证论治】 【预防调护】
【结语】
【临证要点】 【名医经验】
中医内科学
2019/2/26
9
(二)病机
肺胀病变早期在肺,继则影响脾、肾,后期病及于心。外 邪从口鼻、皮毛入侵,每多首先犯肺,导致肺气宣降不利, 上逆而为咳,升降失常则为喘,久则肺虚不能主气。若肺病 及脾,子盗母气,脾失健运,则可导致肺脾两虚。肺虚日久, 金不生水,肾气衰惫,肺不主气,肾不纳气,则吸入困难, 气短不续,动则益甚。脾肾阳虚,气不化津,生痰化饮成水, 水饮又可迫肺凌心,泛溢肌肤,停留胸腹。肺脾气虚,气不 摄血,可致咳血、吐血、便血。肺与心脉相通,肺虚治节失 职,损及心之阳气,血行涩滞,循环不利。心脉不利,肝失 疏调,血郁于肝,瘀结胁下,则致癞积。宗气贯于心肺,心 阳根于命门真火,故肺肾虚弱,可进一步导致心之阳气虚衰, 而呈现喘脱危候。
2019/2/26
中医内科学
10
肺胀的病理因素主要为痰浊水饮与血瘀互为影响,兼见同病。
痰饮的产生,病初由肺气郁滞,脾失健运,津液不归正化而 成;渐因肺虚不能化津,脾虚不能转输,肾虚不能蒸化,痰 浊潴留益甚,喘咳持续难已。瘀血的产生,主要因痰浊内阻, 气滞血瘀;或心之阳气虚损,血失推动、脉失温煦所致。病 理因素之间相互影响和转化,如痰从寒化则成饮,饮溢肌表 则为水;痰浊久留,肺气郁滞,心脉失畅则血郁为瘀;瘀阻 血脉,“血不利则为水。”但一般早期以痰浊为主,渐而痰瘀 并见,终至痰浊、血瘀、水饮错杂为患。
中医内科学
2019/2/26
8
(一)病因
1.久病肺虚内伤久咳、久哮、久喘、肺痨等慢性肺 系疾患迁延失治,痰浊壅肺,日久导致肺虚,成为发 病的基础。此外,长期吸烟、吸人粉尘,亦是损伤肺 脏,肺失宣降的重要因素。 2.屡感外邪久病肺虚,痰瘀内结,卫外不固,易 致六淫外邪反复乘袭,是肺胀日益加重的主要原因。 六淫之中以风寒、风热多见,尤以风寒常见,故肺胀 在冬春寒冷季节最易复发。
肺胀源流
《内经》最早提出肺胀病名,并有病机、证候的描述, 张仲景《金匮要略·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指出 了本病的主症为“咳而上气,此为肺胀,其人喘,目如 脱状”。 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 咳嗽病诸侯· 咳逆短气候》 阐述了肺胀的发病机理。 元代朱丹溪《丹溪心法· 咳嗽》提示本病病理机制主要 在于痰瘀阻碍肺气。 清代李用粹《证治汇补.咳嗽》说明对肺胀的辨证论 治当分虚实两端。
中医内科学
2019/2/26
14
(二)鉴别诊断
1.哮病哮病是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常突然发病, 迅速缓解,以夜间发作多见。肺胀为多种慢性肺部疾病长期 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发展而来,以喘促、咳嗽、咯痰、胸部 膨满、憋闷如塞等为临床特征,二者有明显区别。部分哮病 长期反复发作,可使肺脾肾受损,痰瘀互结,肺气壅滞,肺 体胀满,不能敛降而发展为肺胀。 2.喘证喘证与肺胀均可出现喘促、呼吸困难表现,喘证可 见于多种急慢性疾病过程中。肺胀为多种慢性肺部疾病长期 反复发作,迁延不愈而成,部分肺系疾病造成的喘证日久可 发展为肺胀。
中医内科学
2019/2/26
【辨证论治】
15
(一)辨证要点
肺胀辨证以虚实为纲。一般感邪时病情活动偏于标 实,平时病情稳定偏于本虚。标实为外邪、痰饮、瘀 血,早期以痰浊为主,渐而痰瘀并重,并可兼见气滞、 水饮错杂为患。本虚为肺、脾、肾三脏虚损,应辨脏 腑阴阳之偏重。早期以气虚或气阴两虚为主,后期气 虚及阳,或可出现阴阳两虚,或阴竭阳脱之证,以肺、 肾、心为主。重症患者痰瘀壅阻,正气虚衰,本虚与 标实并重。
中医内科学
2019/2/26
【诊断与鉴别诊断】
13
(一)诊断
1.典型临床表现为喘息气促、咳嗽、咯痰、胸部膨 满、憋闷如塞等。 2.病程缠绵,时轻时重,病久可见面色、唇甲青紫, 心悸,脘腹胀满,肢体浮肿,胸水,腹水,甚至喘脱 等危重证候。严重者可见昏迷、抽搐或出血等症。 3.有慢性肺系疾患病史及反复发作史。常有诱发因 素,如外感、过劳、郁怒等。 肺部体格检查、胸部x线、肺功能、心电图、超声心 动图、血气分析等有助于诊断。
中医内科学
2019/2/26
6
西医学中的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
硅沉着病、肺结核、肺间质纤维化等合并肺气肿、慢 性肺源性心脏病,临床表现与肺胀相似者,均可参考 本节论治。
中医内科学
2019/2/26
【病因病机】
7
本病的发生多因久病肺虚,致痰瘀潴留,肺气壅滞,
气不敛降,还于肺间,胸膺胀满而成,逐渐损及脾肾 与心,每因复感外邪诱使疴慝发作或加剧。
中医内科学
2019/2/26
12
由于痰浊水饮、瘀血内阻,肺、脾、肾虚弱,脏腑功能失调,
机体防御功能低下,故易复感外邪,诱使病情发作和加剧。 正虚感邪,痰浊或痰热蒙蔽心窍,心神失主,则意识朦胧、 嗜睡甚至昏迷;肝火夹痰上扰,气逆痰升,肝风内动则发生 肢颤、抽搐;热迫血行,则动血而致出血。病情进一步发展 可出现肢冷、汗出、脉微弱等元阳欲脱现象。
中医内科学
2019/2/26
概述
4
肺胀的概念: 肺胀是多种慢性肺系疾患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导致肺气胀
满,不能敛降的一种病证。临床以喘息气促、咳嗽、咯痰、 胸部膨满、憋闷如塞,或以唇甲发绀、心悸浮肿等为主要表 现。严重者可出现昏迷、痉厥、出血、喘脱等危重证候。
中医内科学
2019/2/26
5
中医内科学
2019/2/26
11
肺胀的病理性质多属标实本虚,但有偏实、偏虚的
不同,且多以标实为急。感邪则偏于邪实,平时偏 于本虚。本虚早期多属气虚、气阴两虚,由肺而及 脾、肾;晚期气虚及阳,以肺、肾、心为主,或阴 阳两虚,但纯阴虚者罕见。正虚与邪实每多互为因 果,如阳气不足,卫外不固,易感外邪,痰饮难蠲; 阴虚则外邪、痰浊易从热化,故虚实诸候常夹杂出 现,每致愈发愈频,甚则持续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