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讲新闻职业道德失范之有偿新闻演示文稿

合集下载

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和修养PPT课件

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和修养PPT课件
8
水门事件
1972年6月17日,美国共和党为尼克松 竞选连任的工作人员,在尼克松的同意下,潜入水 门大厦民主党总部偷拍文件和安置窃听器,被警务 人员当场抓获,这一事件在《华盛顿邮报》记者鲍 勃·伍德沃德和卡尔·伯恩斯坦的追踪报道下,举国 震动。美国政府、司法部门和国会立即进行调查, 众多高级官员被指控参与其事,在风波中上任的总 统尼克松被牵连。1974年7月底,美国众议院 司法委员会通过三项弹劾总统案,尼克松被迫于同 年8月8日宣布辞职。“水门事件”是美国乃至全 世界新闻舆论监督的光辉典范。
14
美国报纸编辑协会(ASNE)原则声明
第一条:责任 第二条:新闻自由 第三条:独立性 第四条:真实与准确 第五条:公正 第六条:正义性
15
美国报纸编辑协会(ASNE)原则声明
搜集和传播新闻与意见的最初目的是服务大 众利益,将情况通知他们,使他们能对当时 的情况作出判断。为个人私利或不值得的目 的滥用自己专业工作者的力量的报人,将辜 负公众的信任。美国新闻媒体是自由的,这 不仅是为了告知大众,或作为一个争辩的论 坛,也是为了能对社会中的力量,包括政府 各级官员的行为,进行独立的检查。
18
美国报纸编辑协会(ASNE)原则声明
来自读者的良好信任是优秀新闻 的基础。应该不惜一切努力保证 新闻的准确、没有偏见、平衡表 达各方意见。社论、分析文章和 评论,在准确性上应该与报道中 的事实做同样的要求。严重的事 实错误,和疏忽产生的错误,都 应该做最快的和突出的更正。 19
美国报纸编辑协会(ASNE)原则声明
新闻工作者与法 新闻报道的法律禁区
新闻界腐败现现象探讨
暗访的法律问题
22
新闻报道的法律禁区
一、不得危害国家安全 二、防止侵害名誉权 三、防止侵害隐私权 四、维护新闻著作权

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失范与对策

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失范与对策

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层次中 通过信息而改变受众态度和行为的作用, 为改变受众与政府、医疗机构、医药企业、 媒体相互之间的关系产生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①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中国人 民大学出版社,2011:86 ②凯斯·桑斯坦 著,黄维明 译:《网 络共和国:网络社会中的民主问题》[M].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③刘冰,《从网民心理因素看网络非 理性舆论的调控》[J].《新闻知识》,2006 (11) ④李未柠 主编:《网络舆情及突发 公共事件危机管理经典案例》[M].中共中
. 业A能ll否起R到i正gh确t的s舆R论e导s向e作rv用e,d关.系到
社会大众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 新闻职业道德是一种规范新闻传媒
工作者职业行为的道德准则。其可以处理 新闻行业内外矛盾,规范新闻职业行为, 体现了新闻职业所应承担的责任与价值 观。这是新闻工作者在新闻整理、编辑和 报道的过程中必须遵守的准则与规范。我 国新闻工作者在长期的新闻工作中,逐渐 养成了对社会情况变动的职业敏感性和 充分尊重客观事实的职业操守,以及心系 祖国和社会大众的态度。他们在实际工作 反映新闻事实,揭露真相,不畏艰辛,不计 得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但是,一些新 闻工作者为了赢得收视率和利益,背弃了 前辈们养成的良好作风,虚假新闻等丑陋 事件屡屡发生。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直 接关系到新闻行业的好坏,进而关系到社 会主义事业能否健康发展,关系到社会和 谐稳定。因此,我们必须要高度重视当前 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缺失的现象,深入调 查分析原因,努力寻求合理有效的解决措 施,加强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建设,保证 我国新闻行业的健康发展。
进入 21 世纪,信息技术渗透到生活 的每一个方面,每天我们都能从各种新闻
. 媒A介ll得知R新ig近h发t生s的R事e情se。但rv是e,d一.些新 闻工作者为了谋取利益,竟然抛弃职业道 德,蓄意制造虚假新闻等,这成为我国新 闻行业健康发展的一道难题。 一、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失范

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的失范归因及重塑

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的失范归因及重塑

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的失范归因及重塑作者:唐燕来源:《青年文学家》2009年第09期摘要:新闻传播引入市场因素,不规范的市场秩序对新闻传播产生了强大的冲击力,新闻工作者自身放松要求,出现职业道德失范的现象,造成新闻道德的失衡和错位。

对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失范进行归因分析,探讨重塑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的对策。

关键词: 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失范重塑【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09)-09-0086-1作为公共信息平台, 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传媒为社会提供信息和服务的同时, 也在接受社会公众对的评价: 例如导向是否正确, 新闻是否有偿, 信息是否可信, 格调是否高雅, 广告是否可靠, 新闻工作者是否诚信等等。

诸多问题答案的融合, 就会逐步形成社会公众对某一媒体的总体印象和对它的信赖程度, 进而对它的宣传采取信任与否的态度。

在现实生活中, 广告客户不会向自己不信任的媒体投放广告, 读者不会去订阅公信力低的报刊, 而网民也不会去点击缺乏诚信、充斥垃圾信息的网站。

新闻媒体公信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媒体自身的宣传效果及其号召力与感染力。

归根到底,媒体的公信力要以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为基础,所以,提高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可以在社会公众心目中真正形成一种既权威又亲和的媒体形象,应当成为各级各类新闻媒体长时期不懈追求的目标。

然而,新闻界一系列有较大影响的负面事件时有发生:例如,湖南平江县电视台工作者吴华散播发现“华南虎”的消息,经林业部门调查,确定是当地石牛寨风景区投资商伙同县旅游局局长、县电视台工作者和景区负责人为制造轰动效应造假策划上演了“疑似华南虎”闹剧。

一些新闻工作者的行为违反了新闻职业道德,损害了媒体的公信力,不利于新闻媒体的健康发展,新闻职业道德失范已成为不可讳言的事实。

一、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失范的归因(一)新闻媒体竞争加剧近年来随着媒体数量的增加,竞争日益加剧。

为争夺受众,扩大发行量,吸引更多的广告,一些新闻者工作者选择新闻不是以其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来衡量,而仅为满足某些受众的心理需要,迎合“宁求其怪不求其真”的变态心理。

新闻职业道德讲解学习

新闻职业道德讲解学习

新闻职业道德讲解学习新闻传播法规与职业道德教程版权所有,违者必究1.什么是新闻法制?新闻法制是指掌握国家政权的社会集团按照自己的利益和意志,通过政权机关建立起来的,用以调节在新闻传播活动中各种关系的法律制度。

2.新闻法制的基本原则包括哪些?①宪法原则②社会效益第一原则②依法行驶言论出版自由原则3.新闻法制的核心问题:言论出版自由4.新闻法制所调整的在新闻传播活动中的各种法律关系㈠新闻法律关系的主体①新闻媒体主管单位②新闻媒体③新闻从业人员④受众㈡新闻法律关系客体①物②新闻行为③智力成果㈢新闻法律关系的内容(1)新闻权利:新闻法律规范所规定的,新闻法律关系主体所享有的做出一定行为的许可和保障;①采访权②报道权③批评建议权④优待权⑤人身权(2)新闻义务:新闻法律规定的,新闻法律关系主体所承担的某种行为的必要性5、什么是新闻泄密?是指在新闻媒介中公开国家秘密,以致使国家安全或者国家利益受到损害的行为。

6、什么是新闻保密制度?依据《新闻出版保密规定》第6条的规定,我国在新闻工作方面实行以下保密制度:①新闻出版保密审查制度②通过内部途径反映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的制度③采访涉及国家秘密的事项由主管机关批准制度④新闻发布制度7.什么是散布谣言?散布谣言是指行为人以制造社会混乱,扰乱社会秩序为目的利用大众媒介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

8.什么是邪教?邪教是指冒用宗教,气功或者其他名义建立,神化首要分子,利用制造,散布迷信邪说等手段蛊惑,蒙骗他人,发展,控制成员,坑害群众,摧残生灵,危机社会的非法组织。

9.什么是媒介审判?媒介审判是指新闻媒体在报道消息,进行评论时,超越司法程序,抢先对涉案人员做出决定性定罪,定刑以及胜诉或败诉等结论,造成破坏原则的后果。

10.如何避免媒介审判?——传媒监督司法的原则①案件判决前不作定罪,定性报道②对当事人正当行使权利的言行不倾向性的评论③对案件涉及的未成年人,妇女,老人和残疾人等的权益予以特别关切④不宜详细报道涉及国家机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案情⑤不对法庭审判活动暗访⑥不做诉讼一方的代言人⑦评论一般在判决后进行⑧判决前发表质疑和批评限于违反诉讼程序的行为⑨批评性评论应避免针对法官个人的品行学识⑩不在自己的媒体上发表自己涉诉的报道和评论新闻传播媒体监督司法要注意的事项主要有:①对未成年人案件,涉及个人隐私案件,应注意用匿名报道②要尊重对采访对象的意愿,不能以非法方式和手段进行调查取证和收集新闻素材③不能随意与公共官员,公共人物,公共利益,公共兴趣相关为借口而谋求采访报道的特权等等。

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失范现象与改善思路

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失范现象与改善思路

1 新闻工作者存在的职业道德失范问题 1.1 法律意识不强 由于新闻工作者经常会面临各种突 发情况,见到各种不常见的现象,经历 各种普通人鲜有接触的事情,这种听到、 见到、体验到的次数频繁,难免会使之 对某些场景出现“见怪不怪”的心理, 从而导致同情心缺失。比如,有些记者 在事故现场甚至表现出了难以理解的兴 奋神情。而这类问题的长期存在,极易 造成新闻工作者在采访报道中出现道德 失范问题。例如,某记者在采访“游人 从高崖瀑布坠落”突发事件时,置遇险 者的生命安危于不顾,对潜水员穷追不 舍,不停地打断施救工作,延误伤情救 援时间,让围观群众对其行为感到十分 愤怒;还有某记者,在某起矿难事故的 采访中,无视死者家属悲切万分的感受, 反复追问死者的死亡详情,不断刺激死 者家属的情绪。这些现象不仅反映出新 闻工作者的道德缺失,也反映出新闻工 作者法制观念、法律意识的淡薄。 1.2 职业道德缺失 新闻事业本身应是具有高度社会责 任感的事业,新闻工作者也应秉持这种 高度的责任感,捍卫新闻事实的真实性, 在新闻报道中还原事实的真相,并将真 相公布于众。但现实中,由于“新闻事 业单位企业化管理”和“新闻事业逐渐 走上商业化运作”,导致一些新闻媒体 为获取商业利益,而肆意扭曲和渲染真 实新闻事件,甚至恶意炒作,导致新闻 丧失了原有价值。例如,某电视台栏目 播出的一则名为 “纸制包子” 报道, 其中, 对朝阳区一家早餐铺出售用废纸箱和肥 猪肉做馅的小笼包事件进行了“曝光”, 后经《特别关注》《直播北京》等栏目 的转播,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然而,经
首先,政府及立法部门应加快对新 闻行业的相关立法,加强新闻制度和法 治建设,以推进新闻行业及行为规范化 发展。如出台《新闻法》等,在集合广 大人民群众建议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 情制定相关新闻法规和法律,利用法律 对新闻工作者的行为进行严格约束和规 范,使新闻工作有法可依。同时,加大 相关法律的宣传力度,增强新闻工作者 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使新闻工作者 懂法、知法、守法,利用法律的威慑性 以规制新闻工作者的职业行为。其次, 进一步完善思想教育保障制度,即健全 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和行为准则,针 对具体职业行为作出明确、可行的指引, 如不得报道虚假或各种恶意炒作的新闻, 不得在新闻报道中揭露他人的个人隐私, 以此维护新闻工作者的社会形象,提高 新闻公信力。 3 结语 加强新闻工作者的思想教育,不断 提高新闻工作者的道德品质是促进新闻 事业发展的基础。广大新闻从业人员在 怀揣着新闻理想的同时,还要秉持新闻 道德,坚持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竭尽一 切努力以确保新闻的真实、全面、客观、 公正,在新闻行业与社会发展中客观公 正地报道新闻,为我国新闻业的健康发 展作贡献。 参考文献: [1] 冯 韶 丹 . 新 闻 工 作 者 职 业 道 德 现 状 与 提 升 方 法 分 析 [J]. 西 部 广 播 电 视 ,2016(7):39. [2] 周颖 , 许宗泽 . 浅析新闻工作者 职业道德失范现象的原因及对策 [J]. 新闻 研究导刊 ,2015(2):124. [3] 陈雪娇 , 杜鹏 . 当代新闻工作者职 业道德体系构建研究 [J]. 活力 ,2015(7):36. 53

新闻职业道德失范现象之我见

新闻职业道德失范现象之我见

新闻职业道德失范现象之我见1. 引言1.1 新闻职业道德失范现象的背景新闻职业道德失范现象,是指新闻从业人员在履行职责中出现道德失范的行为。

这种现象在当今社会已经不鲜见,诸如编造虚假新闻、散布不实信息、违反职业操守等行为频频发生。

传媒行业作为信息传播的主要渠道,其职业道德的失范不仅对新闻行业自身造成负面影响,也直接影响到社会公众的知情权和信任感。

新闻职业道德失范现象的背景主要源于当代社会的急功近利和利益观念泛滥。

一些新闻从业人员为了追求更高的点击量或收视率,不惜铤而走险,编造夸大事实,捏造新闻事件,以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和关注度。

一些媒体机构受到政治、商业等多重利益影响,导致报道内容失去客观中立性,偏袒某一方或歪曲事实真相。

在这样的背景下,新闻职业道德失范现象愈演愈烈,严重破坏了新闻行业的公信力和专业性。

加强对新闻职业道德失范现象的认识和监督,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只有通过规范行业道德,重塑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操守,才能恢复新闻行业的公信力和社会的信任。

1.2 新闻职业道德的重要性新闻职业道德是新闻从业人员在工作中应该遵守的一系列规范和准则。

它不仅仅是一种行为准则,更是新闻事业的灵魂所在。

新闻职业道德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新闻职业道德是保证新闻报道真实、客观、公正的基础。

只有遵守道德规范,新闻从业人员才能确保报道的准确性和客观性,不受主观情感和利益的影响,从而提供给公众真实可信的信息。

新闻职业道德是维护新闻行业声誉和信誉的重要保障。

新闻是公众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只有通过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才能建立起公众对新闻行业的信任,确保新闻行业的良性发展。

新闻职业道德还是保护新闻从业人员自身权益的基础。

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可以规范新闻从业人员的行为,避免因违规而受到法律和伦理的惩罚,保障自身权益不受损害。

新闻职业道德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它是新闻事业健康发展的基础,是新闻从业人员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也是保障公众利益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

网络新闻的道德失范及对策

网络新闻的道德失范及对策

网络新闻的道德失范及对策作者:龚小平来源:《老区建设》2009年第10期[提要]网络作为“第四媒体”是网民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网络新闻以其传递速度快、互动性强等优势保持着迅猛的发展势头。

但网络新闻中存在的可信度低、片面性、低俗性甚至是诽谤性、虚假性新闻等道德失范现象,给网络新闻的生存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

采取相应的对策,规范、约束网络新闻的制作、传播,将对和谐社会的建设带来益处。

[关键词]网络新闻;道德失范;对策网络的兴起导致传媒格局的变化,也带来了新闻传播领域的重大变革。

作为“第四媒体”,网络与传统媒体相比,具有传播多元化、全球化、选择的自由化、传受关系互动化、传受者身份的隐匿性等特点。

由这些特点元素所构建的传播空间,为人们自由地获取信息、传播信息、发表意见提供了巨大平台。

但同时也为虚假新闻、不良信息、新闻侵权等打开了方便之门。

网络新闻传播中所存在的道德失范现象,正日益引起社会的关注。

网络新闻是指传受基于互联网的新闻信息。

具体说,网络新闻是任何传送者通过互联网发布或者再发布,而任何接受者通过互联网视听、下载、交互或传播的新闻信息。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新闻传播在监测社会环境、引导舆论、整合社会价值观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统计报告显示,将获取信息作为上网目的的网民所占比例最多,达到39.1%。

公众依靠网络新闻传播获取信息的途径包括各大门户网站的新闻频道、专业新闻网站、个人网站和论坛。

这类网站和论坛的数量非常庞大,有综合类、多角度的,也有专门宣传个人思想观点的,其中有很多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网络新闻快速发展的原因在于它信息传播的快捷性,加之交流沟通便捷,只要具备电脑网络资源,任何新闻信息的传播都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

网络新闻以其独具的超爆影响效应日益影响着网民。

尤其是近几年来,网络新闻和传统媒体一样拥有自己独立的从业人员,也有了相当规模的营运机构,使得网络新闻的影响力度无论是从广度还是深度都大大延伸。

第五章_新闻职业道德失范:“有偿新闻”

第五章_新闻职业道德失范:“有偿新闻”
第五章
新闻职业道德失范: “有偿新闻”
一、“有偿新闻”的界定及表现

“有偿新闻”的界定

“有偿新闻”是指新闻机构及新闻工作者对要 求刊登新闻者索取一定费用的新闻,它在我国 20世纪80年代开始出现,在90年代日益泛滥, 成为我国新闻职业央宣传部、新闻出版署于1993年7月 31日发出了《关于加强新闻队伍职业道德建 设,禁止“有偿新闻的通知”》。

一、危害社会和人民群众,损害党和政府 的威信。
二、败坏媒体自身的信誉,降低媒体的公 信力。 三、“客户”最终得到的不是利益,而是 损害他们自己 四、腐蚀新闻从业人员队伍,导致一些记 者身败名裂,身陷囹圄。



四、坚决制止“有偿新闻”

一、领导下大决心采取措施,推进制止 “有偿新闻”的工作
1991年1月19日通过的《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 德准则》第五条明确规定。 1993年7月31日《中共中央宣传部、新闻出版署 关于加强新闻队伍职业道德建设、禁止“有偿 新闻”的通知 》。 1997年1月15日《中央宣传部、广播电影电视部、 新闻出版署、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关于禁 止有偿新闻的若干规定》。

一、新闻理论和思想认识方面的原因

将媒体“市场化”,忽略了媒体的职能,忽略了记者 的职责。

二、媒体经济方面的原因


“断奶”后的“阵痛” 记者站的经费问题


三、“客户”方面的原因 四、媒体从业人员方面的原因

从业人员良莠不齐,缺乏职业道德教育。 现代新闻教育本身的问题。
三、“有偿新闻”的危害
一、“有偿新闻”的界定及表现

“有偿新闻”的表现

1、某些单位和记者行贿,利用媒体为自己做宣 传;

新闻媒体职业道德失范问题浅析

新闻媒体职业道德失范问题浅析

第11卷第5期Vol.11 No.5131新闻媒体职业道德失范问题浅析王莉英(深圳市新闻工作者协会,广东 深圳 518034)摘 要:新闻媒体的职业道德失范问题久已存在,本文拟从其表现入手分析原因并提出防范措施,以期改善我国新闻生态环境,促进我国新闻事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新闻媒体;职业道德失范;防范措施中图分类号;G20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05-0131-02新闻媒体职业道德失范在我国影响深远,不从根本上予以解决,我国新闻媒体的公信力会大打折扣,新闻事业的发展也会备受阻碍。

一、新闻媒体职业道德失范的含义和表现新闻媒体职业道德失范是指新闻媒体工作者在新闻职业行为过程中,违背职业道德,使得新闻媒体的公信力和媒体传播力受到损害的状态。

新闻媒体职业道德失范表现很多,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有偿新闻有偿新闻是指新闻工作者在发布新闻时受到了当事人的贿赂。

实践中就是对有新闻刊发需求的机构或个人索取费用,缴纳费用后才予以刊发该新闻。

这种做法在20世纪90年代非常盛行,后来在中宣部和新闻出版署的严厉管控下有所收敛,但现在仍有一些媒体运用各种借口和方式达到收取费用的目的。

有偿新闻的出现很多是因为媒体经营状况不太好,对记者采编人员也要求创收,于是就有了版面出让和以新闻报道形式出现的软广告等,当然还有采编人员接受贿赂中饱私囊的情况。

有偿新闻的实质是公权力的滥用,是新闻工作者违反职业道德,违背新闻真实性的基本原则,是欺骗广大媒体受众的行为,其危害性是十分巨大的。

(二)虚假新闻虚假新闻主要指的是新闻工作者违背新闻报道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原则——真实性原则,采用和刊发虚假的新闻报道。

虚假新闻的产生有很多原因,一是为达到政治宣传的目的,虚构和编造新闻。

例如,新冠肺炎疫情使得武汉人民遭受了巨大的灾难,而医护人员为诊治感染者冒着被感染的风险,作出了巨大的牺牲,有很多可歌可泣事迹。

新闻道德失范讲解学习

新闻道德失范讲解学习

• 第一部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可以被看作是我国 新闻业的基本职业理想,这是与新闻专业主义追求公 共利益的内涵是一致的。
• 但在其具体规定中,对于如何在新闻实践中实现为人 民服务缺乏具体阐述。其中有一项是:“努力使党和 政府的方针、政策及时、准确、广泛地同群众见面, 为人民群众提供参与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生活以 及了解世界所需要的新闻和信息,热情宣传他们建设 社会主义的伟大创造和奉献精神,准确反映他们的愿 望、呼声和正当要求。”这里其实蕴含着我国新闻业 的群众路线、新闻的信息和沟通功能等,但是其中及 时、准确、广泛的程度如何?在为人民提供“了解世 界所需的新闻和信息”中,一方面,人民“所需”的 这些新闻和信息指哪些?另一方面,人民“不需”的 新闻和信息又指哪些(人民对新闻和信息的“所需”由 谁决定姑且不论)?既然要准确反映人民正当要求,那 么人民的“正当”和“不正当”要求又分别指哪些?
• 该协会1997年还发布了《建立新闻工作者接受社会监 督制度》的公告。2003年人民日报、新华社、求是杂 志、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 电视台联合制定《“弘扬职业精神、恪守职业道德、维 护队伍形象”自律公约》。而在行政规章方面,1997 年中宣部、广电部、新闻出版总署、中国记协联合颁 布了《关于禁止有偿新闻的若干规定》;2005年中宣 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又联合发布了《关于新 闻采编人员从业管理的规定(试行)》。
• (一)共同协商的程序不完善
• 从社会契约的角度来看,规范可以被看作是约束 参与者的协商性的契约,由理性的、自利的参与 者讨价还价的谈判而达成。在新闻业,关于规范 “应如何”的讨论,实际上也就是订立契约的过 程。要使契约能约束某人,此人必须在被充分告 知的情况下自愿签署契约,否则即为被迫或被误 导签约,这契约就没有约束力。同理,要让媒体 伦理规范能约束广大新闻从业者的职业行为,就 必须让广大新闻从业者能自由地参与有关媒体伦 理的讨论。

从有偿新闻看新闻法规与道德

从有偿新闻看新闻法规与道德

“有偿新闻”的危害性以及预防内蒙古师范大学鸿德学院10级新闻班有偿新闻是新闻采编者将具有或不具新闻价值的信息,按照出资人某些宣传意图撰写的新闻。

有偿新闻,是新闻工作者采取不正当手段向被采访报道对象索取物质报酬的活动。

有偿新闻还包括故意隐匿和扣押新闻的活动。

有偿新闻是任何意识形态,任何社会制度的新闻从业人员都不齿的行为。

无论东方、西方,有偿新闻都是新闻职业道德所明令禁止的。

有偿新闻,其实质就是某些新闻从业人员将国家和社会赋予的新闻机构传播新闻的权利,作为个人和团体的私有商品非法出卖,权利和金钱进行了非法交易。

有偿新闻是“拜金主义”在新闻领域的反映,是新闻界的不正之风,它的存在和蔓延,是新闻行业的耻辱。

由此可知,有偿新闻是不被社会所认可的,它的危害性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剖析:一是破坏了的真实性、客观性、公正性的原则。

因为有偿新闻出于以提供信息服务来获取利益的不正当方式。

不少有偿新闻为了达到某些个人或者集团的利益不惜夸大,歪曲事实,混淆黑白,颠倒是非,严重损害了公众利益。

例如,1993年发生在重庆的“鹰卡风波”,可以说是一个很好的反面佐证。

1993年5月18日,《重庆日报》发表记者署名文章《“鹰卡”即将在重庆亮相》文章称:很多人愿意花1500元购买一份“鹰卡”作为一种投资方式。

因为在此之后,购买者将会拥有一片(约50平方英寸)美国土地,获得产权证书——包括正卡和土地契约。

而持有者如有机会到洛杉矶时可有R农场享受不超过14天的免费度假待遇…如果你幸运中了大奖,则可以免费赴美旅游……因购买者持有美国土地财产拥有权证书上印有美国的象征——鹰,故名“鹰卡”。

“鹰卡”带来的种种好处,加上其制作精美,且是限时发售,也可以“转让和馈赠”,看来已为“增值”创造了条件。

在海南发售时,证券公司的挂牌价就高达2280元…在上海,6000份鹰卡,一周内就销售一空。

实际上,这是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在幕后精心策划的一大骗局,《重庆日报》为了赚钱而卷入这场骗局,最后受到查处,其下属单位的两位工作人员则涉嫌诈罪而被依法逮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是指刻意将行销事物以巧妙的手法置入 既存媒体,以期借由既存媒体的曝光率 来达成广告效果。
请看
某报新闻版面的一则新闻
“春之恋”婚宴展明举行
本报讯 富豪环球东亚酒店“春之恋”婚宴展 示会明天下午在该九点2楼绿宝石大宴会厅举 行,届时将有神圣浪漫的西式婚礼、高贵典雅 的婚纱秀表演。
为配合这次婚宴活动,该酒店推出3套中式婚 宴,价格分别为2998元+15%、3888元+ 15%和4998元+15% ,并免费赠送新婚豪华 套房、餐前酒会、精美婚宴蛋糕等。当天预定 并支付3000元定金的新人,还将享受9折优惠 (10桌以上)。详情可致电64155588转 2807分机咨询。
敬一丹说:“媒体的临时工往往是一个 媒体最前线的员工,他们干的是最危险、 最有挑战性的工作,但是他们享受的却 是最不能接受的现实:稿费打折,生活 无保障,人身不安全。”
传媒无偿而大量地使用新闻实习生,使 用不签合同、薪金低廉的临时工,他们 的生存更得不到保障。
3、记者自身素质不高
四、有偿新闻的本质
3、广告版与新闻版混淆
万元圆梦奖金帮您实现梦想 ——善存银片联手北京晚报共同打造
中老年人圆梦计划
迈入50岁,人生进入了另一个阶段,儿女已 经长大,工作的节奏也渐渐放慢,您拥有更多 属于自己的时间,来关注自己的健康、内心依 然存在的渴望和未曾实现的梦想。您,是否梦 想过背上行囊,走出家门,饱览名川大山,甚 至走遍世界各地?您,是否梦想过穿上靓丽的 舞裙,在众人惊羡的目光下,翩翩起舞?您, 是否也梦想过和年轻人一样,大胆秀出自己风 采?只要您拥有健康,任何时候都能挑战梦想! 善存银片支持您的健康,助您实现自己的梦想。 从2008年4月25日到5月30日,只要您的年龄 在50岁以上,写下您的梦想,寄给我们,就有 机会获得由善存银片提供的万元圆梦奖金或者 精美礼品。我们期待您的参与并愿意助您实现
一、新闻单位采集、编辑、发表新闻,不得以 任何形式收取费用.
二、新闻工作者不得以任何名义向采访报道对 象借用、试用车辆、住房、家用电器、通讯工 具等物品。
三、新闻工作者参加新闻发布会和企业开业、 产品上市以及其他庆典活动,不得索取和接受 各种形式的礼金。
四、新闻单位在职记者、编辑不得在其他企事 业单位兼职以获取报酬
梦想。
2007年6月 21日《北京晨 报》头版《老 将军签名见证 首部毛主席 “立体邮票 “面世》从标 题看,这是新 闻,但实际上 是收藏品广告。
发在《北京晨报》头版的另一新闻形式的广告
发在《北京晨报》二版的新闻形式的广告
《北京青年报》 2007年7月27日B4 版广告新闻的导语部 分
4、新闻报道与赞助混淆
北京青年报 6800
北 京华时报
5800
京 北京晚报
7300
新京报
5200
文汇
9500
上 新民
8900
海 00
羊城晚报 5500 广 广州日报 7600 东 南方都市报 6500
深圳商报 8000 南京晨报 2500 江 金陵晚报 3200 苏 现代快报 3500 扬子晚报 4100
(二)记者个人 1、接受劳务费
2、以新闻为诱饵换利益
视频资料《经济半小时:批评报道成敛 财之道》
3、收取“封口费”
视频资料:山西霍宝干河煤矿封口费事 件
4、参加被采访者安排的在营业性公共娱 乐场所的娱乐活动
5、向被采访单位提出为个人或亲友谋私 利提供便利条件
6、到被采访单位报销应由个人承付的票 据
1、传媒竞争激烈,媒介对社会责任和行 业利益的选择失衡
2、记者的生存困境
联合国卫生组织调查结果表明,已经死 亡的在职新闻记者平均年龄仅为45.7岁, 其中,患癌症致死者的比例高达72.7%, 因病住院的在职新闻记者平均年龄是 44.2岁。新闻记者,已经被确定为世界 上“最短命”的职业。
媒体行业薪酬情况(元/月)
报纸软文——
企业通过策划在媒体刊登的可以提升企 业品牌形象和知名度的一种宣传性、阐 释性文章。
链接:报纸软文价格
《新民晚报》软文广告价格: 正文10元一个汉字,标题60元一个汉字.可以
包含图片,如没有图片,软文广告汉字限字一百 字以上 《环球时报》软文价格: 5元/字。可以包含图片,价格以实际面积的 汉字数计算。
五、新闻工作者个人不得擅自组团进行采访报 道活动
六、新闻工作者在采访活动中不得提出工作以 外个人生活方面的特殊要求,严禁讲排场、比 阔气、挥霍公款。
七、新闻工作者不得利用职务之便要求他人为 自己办私事,严禁采取“公开曝光”、“编发 内参”等方式要挟他人以达到个人目的。
第十讲新闻职业道德失范之有 偿新闻演示文稿
(优选)第十讲新闻职业道德 失范之有偿新闻
一、定义
指新闻单位和新闻记者在采访和报道中 收取被采访、报道单位、个人及有关方 面的报酬或费用的行为。
二、表现
(一)媒体单位 1、采编人员参与广告活动
2、中介、公关公司以盈利为目的,非法 运作新闻。
置入性行销(Placement marketing)
小作业:
翻阅报纸、杂志或者收看电视节目找出 “有偿新闻”嫌疑的新闻,将找到的新 闻内容用PPT或相关视频、图片展示, 并做相应分析。
作业完成时间:11月24日(12周二)
三、有偿新闻产生原因
(一)外因 1、社会环境 “拜金主义”,“唯利是图”的思想
2、腐败现象的影响
3、新闻法制不健全
(二)内因
——报道权商品化
1.新闻伦理追求的陨落
2.谋求正当经济利益过程中的职能错位
3.新闻报道权缺乏有效监督的必然后果。
五、有偿新闻的危害
1、破坏了新闻的真实、客观、公正的原 则
2、降低了新闻报道的质量
3、腐蚀新闻从业人员队伍,败坏新闻界 整体形象
六、有偿新闻的防治
1、法律法规 《关于禁止有偿新闻的若干规定》 【发布日期】1997-01-15
新浪网 2004《媒体从业人员生活状况调查》
被调查的新闻从业人员中43%没有任何劳动 合同,没有工资,没有工作证,没有记者证, 没有社会保障。他们中享受病假的仅占10%, 享受产假的仅占7%。 超过80%的国内记者认为自己处于亚健康 状态,约57%的人感到工作压力很大,只 有5%的人能够轻松应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