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复习提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生物学复习提纲
一、绪论
1、微生物学创立的年代(19世纪50年代),主要奠基人(巴斯德、科赫)
2、什么是微生物?微生物是指需借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一群微小生物的总
称,它是一大群种类各异独立生活的生物体。
3、微生物的主要类群有哪些?无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的病毒、亚病毒,原
核细胞结构的真细菌、古生菌和有真核细胞结构的真菌。
4、微生物在生命世界中的位置?
5、五界系统和三域学说细菌域,古生菌域,真核生物域
二、微生物的形态与结构
(一)原核微生物
1、原核微生物:是指一大类不具有细胞核膜、只有核区的裸露DNA的原始单
细胞生物,核区内一般只有闭合环状的DNA。
2、三菌三体:细菌、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
支原体:没有细胞壁;衣原体:能量寄生(不含产能系统)
3、细菌的大小:直径约0.5-2μm,长度约0.5-10 μm。
4、细菌的细胞壁:细胞壁是细菌外表面的一种坚韧而具有弹性的结构层。
结构与功能功能是保护细胞免受机械性或渗透压的破坏;维持细胞特定外形;协助鞭毛运动,为鞭毛运动提供可靠的支点;作为细胞内外物质交换的第一屏障,阻止胞内外大分子或颗粒状物质通过;为正常的细胞分裂所必需;
决定细菌的抗原性、致病性和对噬菌体的特异敏感性;与细菌的革兰氏染色反应密切相关。革兰氏阳性细菌与阴性细菌的区别:革兰氏阳性菌的细胞壁较厚,为20-80nm,主要成分肽聚糖有15-50层,占细胞壁干重的40%-95%。还含有磷壁酸。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较薄,为10-15nm,分为内壁层和外壁层,其化学组成和结构比革兰氏阳性菌更复杂。
5、肽聚糖的结构 1.聚糖部分2四肽尾或四肽侧链3肽桥或肽间桥
6、革兰氏染色:步骤及原理书上:革兰氏染色反应与细菌细胞壁的化学组成
和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经过初染和媒染后,在细菌的细胞膜或细胞质上染上了结晶紫-碘的复合物。革兰氏阳性菌由于细胞壁较厚、肽聚糖网层次多、交联度高、结构较紧密,故用95%乙醇脱色时,肽聚糖网孔会因脱水而明显收缩,加上革兰氏阳性菌的细胞壁基本上不含脂类,乙醇处理时不能在壁上溶出缝隙。因此,结晶紫-碘的复合物仍被牢牢阻留在细胞壁以内,使菌体呈现紫色。反之,革兰氏阴性细菌的细胞壁较薄、肽聚糖层薄、交联度低、结构疏松,用乙醇处理时肽聚糖网孔不易收缩。同时由于革兰氏阴性细菌的外壁层脂类含量较高,当乙醇将脂类溶解后,细胞壁上就会出现较大缝隙而使其透性增大,所以结晶紫-碘的复合物就会被溶出细胞壁。这时再用番红等红色染液进行复染,就可使革兰氏阴性细菌的细胞壁呈现复染的红色,而革兰氏阳性细菌则仍呈紫色。(过程:初染——媒染——脱色——复染)
课件上:G﹢菌:细胞壁厚,肽聚糖网状分子形成一种透性障,当乙醇脱色时,肽聚糖脱水而孔障缩小,故保留结晶紫-碘复合物在细胞膜上。呈紫色。Gˉ菌:
肽聚糖层薄,交联松散,乙醇脱色不能使其结构收缩,其脂含量高,乙醇将脂溶解,缝隙加大,结晶紫-碘复合物溶出细胞壁,沙黄复染后呈红色。
7、溶菌酶和青霉素为何能抑制细菌的生长?溶菌酶对细胞壁的作用:可切断
NAM和NAG之间的—1,4糖苷键,引起细菌裂解;青霉素对细胞壁的作用:Penicillium与转肽酶结合,而使该酶失活,抑制了侧链末端的丙氨酸与五肽桥的连接,破坏了细菌细胞壁的完整性(即抑制肽聚糖的合成),因此,Penicillium仅对正在生长着的细菌,且主要是对G+菌有效。
8、糖被是指某些细菌在一定的条件下,在菌体细胞壁表面形成的一层厚度不
定的松散的粘液物质。
9、芽孢某些细菌在一定的生长阶段,可在细胞内形成一个圆形、椭圆形或圆
柱形,高度折光,厚壁,含水量低,抗逆性强的休眠构造,称为芽孢或内生孢子。
10、荚膜当黏液物质具有固定层次附着于细胞壁外时,称为荚膜。
(二)真核微生物
1、真核微生物具有核膜包被的真正细胞核、能进行有丝分裂、细胞质中有线
粒体或同时存在叶绿体等多种细胞器的微小生物,被称为真核微生物。也包含某些亲缘关系相近的较大型个体生物,如蕈菌等
2、真核微生物的主要类群:真菌、藻类、原生动物
3、真菌主要包含:酵母、霉菌、蕈菌
4、真核细胞的起源:内共生假说
5、酵母菌的特点:1个体一般以单细胞状态存在;2多数出芽繁殖,也有的裂殖;
3能发酵糖类产能;4细胞壁常含有甘露聚糖;5喜在含糖量较高,酸度较大的环境中生长。
6、酵母菌的大小:直径一般为2~5μm,长度为5~30μm,是细菌的10倍
7、酵母细胞壁的主要成分:甘露聚糖、葡聚糖
8、芽痕、蒂痕酵母出芽繁殖时,子细胞与母细胞分离,在子、母细胞壁上都
会留下痕迹。在母细胞的细胞壁上出芽并与子细胞分开的位点称芽痕,子细胞细胞壁上的位点称蒂痕。
9、假菌丝:某些酵母经出芽繁殖后,子细胞结成长链,并有分支,称为假菌
丝。
10、酵母的有性生殖方式:接合
11、霉菌是丝状真菌的一个俗称,通常指那些菌丝体较为发达又不产生大型肉质子实体结构的真菌。
12、菌丝体:营养菌丝、气生菌丝(真菌的典型营养体是丝状体,叫菌丝。组成真菌菌体的一团菌丝,叫菌丝体)
13、假根是Rhizopus(根霉属)等低等真菌的匍匐菌丝与固体基质接触处分化出来的根状结构,具有固着和吸取养料等功能。与其相向生长的是孢囊梗
14、子实体在里面或上面可产生无性或有性孢子,有一定形状和构造的任何菌丝体组织
15蕈菌的形态特征:形成形状大小和颜色各一的肉眼可见的大型肉质子实体(三)病毒
1、病毒的特点 1 个体极其微小,一般都能通过细菌滤器,故必须在电镜下才
能观察2无细胞结构,病毒仅由核酸和蛋白质外壳组成,故又称“分子生物”
3每一种病毒只含一种核酸,即DNA或RNA4专性活细胞寄生,病毒只携带少数几种酶,没有产能酶系,因而不能独立生活,也不能在无生命的人工培养基上生长,必须依赖于寄细胞提供酶、营养和能量才能生活。另外病毒也无完整的蛋白质等“元件”的装配实现其大量繁殖,有些病毒的核酸还能整合到宿主基因组中,并诱发潜伏性感染5对一般抗生素不敏感,但对干扰素敏感。
2、病毒的基本结构:核酸和蛋白质两种对称螺旋对称、二十四面体对称
复合对称(仅少数病毒壳体为复合对称结构)
3、衣壳蛋白是构成病毒衣壳结构的蛋白质,由一条或多条多肽链折叠形成的蛋
白质亚基是构成衣壳蛋白的最小单位。
4、噬菌体是感染细菌、放线菌和蓝细菌等原核微生物的病毒
5、溶源性温和噬菌体与细菌共存的特性
6、前噬菌体被整合到细菌细胞染色体上的病毒
7、温和噬菌体这类噬菌体侵染细菌后,将自身基因组整合到细菌细胞染色
体上,随寄主细胞分裂而同步复制,不引起细菌裂解释放噬菌体。
三、微生物的营养与生长
1、微生物的六大营养要素:碳源、氮源、能源、生长因子、无机盐、水。
2、微生物的营养类型:光能自养型、光能异养型、化能自养型、化能异养型。
3、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单纯扩散、促进扩散、主动运输、基团转位。
4、培养基的类型1根据培养基成分来源不同分为:天然培养基、组合培养基、
半组合培养基;按培养基外观的物理状态分类:固体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脱水培养基;按培养基的功能分类:选择性培养基、鉴别性培养基
5、选择培养基、鉴别培养基与富集培养基选择培养基:在进行菌种筛选是,
可以在培养基中加入特定的物质,抑制不需要的菌生长,而允许需要的菌生长,这种培养基就称为选择培养基。鉴别培养基:培养基中加有能与某种菌的代谢产物发生显色反应的指示剂,通过肉眼观察出该菌菌落与外形相似的其他菌落相区分的培养基。富集培养基:向培养基中加入某种适合某一类微生物生长的物质的培养基。
6、完全培养基、基本培养基和补充培养基基本培养基MM符号【-】:其成分
为由基本营养元素如S、N、P等所组成的矿物盐,在需要时添加某种有机物作为碳源和能源,但在培养光合细菌时则不需要添加有机物。基本培养基是限制性培养基,需要生长因子的营养缺陷型菌株在基本培养基中就不能生长。完全培养基CM,符号【+】:是指能够满足所有营养缺陷型菌株需要的天然或半合成培养基。补充培养基SM符号【A】或[B]:是指仅能满足某种营养缺陷型菌株生长需要的合成或半合成培养基。一般是通过向培养基中加入特定的营养缺陷型菌株所不能合成的相应的生长因子配制而成。
7、纯培养微生物分离的基本方法:平板划线法、稀释涂布法(具体步骤)将
待分离的材料进行10倍系列稀释——取一定稀释度的样品涂布平板——预先制备好的琼脂平板,用无菌涂棒将样品涂布均匀——细菌菌落通常仅在平板表面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