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肠粘连预防临床试验有效性评价终点设置的讨论
预防术后肠粘连的研究进展
预防术后肠粘连的研究进展龚土平;姜淮芜;李宗林【期刊名称】《山东医药》【年(卷),期】2012(052)040【总页数】4页(P96-98,101)【关键词】肠粘连;发生机制;预防;术后【作者】龚土平;姜淮芜;李宗林【作者单位】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四川泸州646000;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四川泸州646000;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四川泸州646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6肠粘连是腹腔、盆腔手术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在各种腹腔手术的患者中,90%的患者会发生术后肠粘连,进而导致肠梗阻的几率高达60%~70%,除引起肠梗阻外,15%~40%的骨盆粘连会导致不孕症,同时肠粘连还与慢性腹痛有关,而且肠粘连还增加了腹腔再次手术的难度[1]。
因此术后肠粘连作为一种重要的术后并发症,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及健康。
为预防术后肠粘连,国内外做了大量的工作,传统的预防措施包括:减少损伤、避免异物存留于体腔及改进手术方式等。
此外目前使用各种防粘材料预防肠粘连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
尽管各种预防措施的运用,使术后肠粘连的发生率大大降低,但是这些方法也存在一些问题,现将目前国内外预防肠粘连的现状作一综述。
1 肠粘连的发生机制目前术后肠粘连的发生机理尚不完全清楚,粘连的过程涉及腹膜的损伤修复,炎症细胞、炎症因子的渗出,纤维蛋白生成及溶解失衡、胶原蛋白合成增加、各种细胞的迁移和增生等多种因素。
有学者证实神经系统在肠粘连的形成过程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2]。
目前,大多学者公认的是损伤、炎症学说。
任何原因引起的腹膜损伤,均可以导致炎症介质的渗出,而渗出液中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的析出,成为形成术后肠粘连的基础。
当纤维蛋白生成的速度大于纤维蛋白的溶解作用时,肠粘连就发生了[3,4]。
通常来说,在早期5 d内,纤维蛋白的溶解作用,可以防止肠粘连的发生,这段期间内,一般不会发生肠粘连。
但是5~7 d后,如果纤维蛋白不能溶解,那么临时的纤维蛋白基质就会逐渐变成永久性的组织,肠粘连便不可避免。
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护理干预预防措施及临床效果
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护理干预预防措施及临床效果摘要:目的探究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护理干预预防措施,以及实施后的具体效果。
方法观察样本都是在本医院收治进行腹部手术病人中选择80例,时段控制到2016年12月~2017年12月。
依照抽签法完成组别的分配,参照组(n=40)选择常规护理,实验组(n=40)选择护理干预预防措施。
结果实验组选择护理干预预防措施,病人术后肠梗阻产生情况与住院情况,和参照组各项数据都形成鲜明优势,处理呈现出P<0.05结局,拥有分析价值。
结论: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选择护理干预措施拥有预防作用,借鉴价值很高。
关键词:腹部手术;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护理干预;预防措施腹部手术结束后产生粘连性肠梗阻情况,属于并发症中很常见的一种。
在有些报道材料中,外科腹部手术结束后大概有九成以上的病人会出现粘连情况,且有四成以上的病人会出现粘连性肠梗阻情况。
这种现象致使病人在术后出现死亡的几率在10%左右[1]。
下文选择护理干预预防措施后的效果不错:1资料与方法1.1基线资料观察样本的选择时间控制在2016年12月~2017年12月范围内,都是在本医院收治进行腹部手术病人中选择80例。
依照抽签法完成组别的分配,照组(n=40):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14例,最大年龄79岁,最小年龄21岁,中位年龄(64.28±3.19)岁;实验组(n=40):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5例,最大年龄78岁,最小年龄21岁,中位年龄(64.25±3.15)岁。
这些腹部手术病人在基线资料方面选择t检验处理后呈现出P>0.05结局,不拥有分析价值。
1.2方法参照组选择常规护理,实验组选择护理干预预防措施,涵盖的内容是:1.2.1充足营养的提供,自身抵抗力的增强病人在术后应该保持拥有充分的营养,乃至平衡的体液。
在进行禁食的时段内需选择静脉完成液体的补充,或是肠外营养液的补充等。
对水电解质乃至酸碱平衡情况要保持好,多多鼓励一下病人尽早下床进行运动,利于胃肠功能实现早期的康复指标。
胃肠道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应用护理干预的预防效果评价
胃肠道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应用护理干预的预防效果评价发布时间:2022-03-10T06:56:02.373Z 来源:《护理前沿》2022年1期作者:唐晶[导读] 目的探究胃肠道术后黏连性肠梗阻应用护理干预的预防成效。
唐晶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西院湖北武汉 430000摘要:目的探究胃肠道术后黏连性肠梗阻应用护理干预的预防成效。
方法挑选院内2020年1月-2021年1月落实胃肠道手术的80例病患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划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40例,参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则在此前提下予以针对性预防护理,比较两组病患手术后黏连性肠梗阻出现状况。
结果研究组40例病患中,2例病患发生黏连性肠梗阻,出现率为5%,参照组40例病患中,8例病患发生黏连性肠梗阻,出现率为20%,两组对比,研究组明显好于参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予以胃肠道手术后黏连性肠梗阻病患针对性护理支持,可以充分杜绝黏连性肠梗阻的出现,值得临床广泛运用与推广。
关键词:胃肠道术后黏连性肠梗阻护理干预前言:黏连性肠梗阻历史与一种腹部手术后的并发症状,其会对身体造成不小的伤害,大概率引起肠绞窄、肠坏死等状况,更有可能出现感染性休克、低血容量性休克等等,对病患手术后机体痊愈造成巨大影响[1]。
基于此,本文对针对性护理干预在胃肠道手术后黏连性肠梗阻的运用效果开展探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挑选院内2020年1月-2021年1月落实胃肠道手术的80例病患作为此次研究对象,纳入指标:均具备胃肠道手术指征并落实胃肠道手术,年纪≥18岁,对此次研究知情并认可。
排除指标:合并严重的心肝肾病症,合并自身免疫系统病症,合并严重血液性病症。
将病患随机划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40例。
参照组40例病患中,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纪20-69岁,平均年纪(48.26±5.33)岁。
研究组40例病患中,男性病患24例,女性病患16例,年纪21-71岁,平均年纪(47.99±5.13)岁。
肠粘连的形成机制及预防措施调查
肠粘连的形成机制及预防措施调查作者:李建英孟玮朱梅来源:《中国卫生产业》2017年第06期[摘要] 目的分析肠粘连的形成机制,找出有效的预防措施,为降低肠粘连的发生率提供指导。
方法按照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该院于2014年7月—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140例胃肠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
依据是否接受肠粘连预防措施,将患者分为两组,即研究组、对照组,研究组110例,对照组30例。
比较两组的肠粘连发生率。
结果研究组的肠粘连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 肠粘连;形成机制;预防措施[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7)02(c)-0152-02[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mechanism of intestinal adhesion formation and to find effective preventive measures to provide guidance for reducing the incidence of intestinal adhesion. Methods According to the method of random sampling, 140 cases of gastrointestinal surgery patient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uly 2014 to June 2016 were retrospectively studied. According to whether to accept the preventive measures of intestinal adhesion,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namely study group, control group, study group 110 cases, control group 30 cases. The incidence of intestinal adhesion was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intestinal adhesion in the study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P[Key words] intestinal adhesion; formation mechanism; preventive measures肠粘连指的是腹腔内肠管与肠管、肠管与脏器或者是肠管与腹膜之间存在的异常黏附症状[1]。
综合护理预防腹部手术后并发粘连性肠梗阻的效果分析
综合护理预防腹部手术后并发粘连性肠梗阻的效果分析发布时间:2021-08-25T09:26:34.707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21年8月8期作者:杨雯[导读] 对综合护理措施的护理效果进行了探讨,现将实验结果总结如下。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 730000【摘要】目的:研究综合护理在预防腹部手术后病发粘连性肠梗阻的效果,并对结果进行探讨。
方法:本组研究中选取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分组护理的方法,给予患者两种不同的护理,在护理实施后对其护理效果进行分析与研究,并将两组结果进行对比。
结果:通过此次研究,能够明显的发现,护理实施后,研究组患者的指标变化情况更为明显,且相较于常规组而言更佳。
并且将两组患者的各项数据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各项数据间均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根据此次研究结果,综合护理的运用对于患者病情的恢复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并且能够有效预防患者各类并发症的发生,在临床中,有着巨大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综合护理;腹部手术;粘连性肠梗阻;护理效果;分析与对比粘连性肠梗阻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并发症,通常是在患者接受腹部手术后,由于肠内容物的正常运行受到了影响,导致周围组织与肠部发生粘连,形成压迫而造成。
而一旦该并发症发生,将对患者造成不利的影响,因此必须通过一种有效的护理措施,尽可能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而我院也对此开展了研究,对综合护理措施的护理效果进行了探讨,现将实验结果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在2019年~2020年间与我院接受腹部手术治疗的患者中,随机抽取100例自愿参与此次研究的患者,将其作为研究对象。
并按照分组护理的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
其中,研究组患者50人,男性患者30人,女性患者20人,患者年龄在20~65岁之间,平均年龄(40.34±2.61)岁。
常规组患者50人,男性患者35人,女性患者15人,患者年龄在21~68岁之间,平均年龄(43.67±3.67)岁。
综合护理预防腹部手术后并发粘连性肠梗阻的有效性研究
综合护理预防腹部手术后并发粘连性肠梗阻的有效性研究【摘要】目的:探究腹部手术后并发粘连性肠梗阻应用综合护理预防的有效性。
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于我院接受腹部手术患者84例,采取数字1:1随机法分为参照组42例与试验组42例,参照组护理以常规护理为主,试验组以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护理满意度。
结果:试验组较参照组粘连性肠梗阻疾病评分、治疗配合度评分、肠胃功能恢复时间、CRP以及心理功能指标更优,有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较参照组满意度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综合护理预防干预降低腹部手术患者发生并发粘连性肠梗阻的概率,提升身体各项指标,提高患者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和推广价值。
【关键词】综合护理干预;腹部手术;并发粘连肠梗阻;临床价值粘连性肠阻梗是腹部手术后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手术过程中肠管长期暴露在空气中受到感染,术后腹腔内病灶无法彻底消除,清洁不到位等原因都会导致粘连性肠梗阻病发[1]。
为了降低粘连性肠阻梗的发生,对腹部手术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显得尤为重要。
本研究选取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我院接受腹部手术的患者84例,其中42例在治疗期间实施常规护理,另外42例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现详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于我院接受腹部手术患者84例,采取数字1:1随机法分为参照组42例与试验组42例。
参照组男24例,女18例,年龄33~72岁,平均年龄(61.48±5.71)岁。
试验组男23例,女19例,年龄34~73岁,平均年龄(61.52±5.74)岁。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为腹部手术患者;临床资料完善;患者及其家属知晓且同意本次研究。
排除标准:其他并发症疾病患者;手术禁忌症;凝血功能障碍;严重脏器功能不全;合并恶性肿瘤。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应用统计学软件处理分析,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综合护理干预预防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效果评价
综合护理干预预防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效果评价王曦,王昆(海南省万宁市人民医院理疗科,海南万宁 571500)【摘要】目的 分析评价综合护理干预预防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自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腹部手术患者74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研究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和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各37例。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率和护理满意率。
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率比较,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腹部手术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更加有效地预防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使患者更加满意于护理质量,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关键词】综合护理干预;腹部手术;术后粘连性肠梗阻【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6-2479.2016.05.047.02为了探讨综合护理干预预防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效果,现选取我院自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这段时期内收治的74例腹部手术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回顾其临床诊治资料,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自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腹部手术患者74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研究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和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各37例。
研究组男22例,女15例;年龄21~77岁,平均年龄(48.2±8.5)岁;阑尾手术5例、肝胆手术10例、肠道手术9例、胃或十二指肠溃疡修补术6例、妇产科手术7例。
对照组男20例,女17例;年龄20~75岁,平均年龄(47.4±10.2)岁;阑尾手术6例、肝胆手术8例、肠道手术10例、胃或十二指肠溃疡修补术8例、妇产科手术5例。
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课题研究论文:临床医学论文36704 预防腹部手术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的护理方法
临床医学论文预防腹部手术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的护理方法【摘要】目的:对预防腹部手术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的护理方法展开研究分析。
方法:随机选取20xx年12月~20xx年12月期间我院接收的100例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
对照组给予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综合预防粘连性肠梗阻护理,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对比。
结果:观察组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为2.0%,对照组为10.0%,观察组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8.0%;对照组护理满意度84.0%;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综合护理应用于腹部手术后,可有效预防粘连性肠梗阻发生,提升护理满意度,促进患者恢复,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xx年12月~20xx年12月期间我院接收的100例腹部手术患者,通过对其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初步了解预防腹部手术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的护理方法,旨在提高对腹部手术患者的护理能力,现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次研究对象为随机选取20xx年12月~20xx年12月期间我院接收的100例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
观察组中,男性31例,女性19例;年龄范围22~69岁,平均年龄(45.7±6.8)岁;行胆道手术26例,阑尾切除术14例,肝脾破裂手术7例,胃大部切除术3例。
对照组中,男性33例,女性17例;年龄范围22~71岁,平均年龄(45.9±6.7)岁;行胆道手术27例,阑尾切除术12例,肝脾破裂手术9例,胃大部切除术2例。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等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给予术后常规护理,包括术后禁食、胃肠减压、营养支持及严密观测生命体征等。
综合护理干预预防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效果评价
综合护理干预预防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效果评价摘要目的:探讨预防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的方法。
方法:收治腹部手术患者316例,分为对照组156例和干预组160例,运用传统护理和综合护理干预方法,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
结果:对照组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106%,干预组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06%。
结论:应用综合性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患者康复,有效预防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
关键词粘连性肠梗阻腹部手术预防护理干预效果剖腹手术是治疗腹部外科疾病的重要手段,尽管外科腹部手术技术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已有了很大发展,但由于腹腔内脏器较多,术后肠管之间的粘连是不可避免的。
目前术后粘连性肠梗阻仍是腹部手术后严重的并发症,根据近年来对肠梗阻病因的统计,粘连性肠梗阻占各类肠梗阻40%左右[1]。
因此预防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关键是防止肠粘连的形成。
2008年5月~2011年1月收治腹部手术后患者316例,对其中160例进行综合干预护理,对预防粘连性肠梗阻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资料与方法2008年5月~2011年1月收治腹部外科手术患者31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56例和综合护理干预组160例,对照组男98例,女58例,年龄10~77岁,平均31岁,其中胃部手术34例,肠穿孔18例,脾破裂12例,腹腔肿瘤6例,化脓性腹膜炎25例,阑尾炎及穿孔56例,胆道手术5例。
干预组男98例,女62例,年龄9~78岁,平均29岁,其中胃溃疡、肠穿孔54例,脾破裂13例,化脓性腹膜炎25例,腹腔肿瘤8例,阑尾炎及化脓穿孔62例。
两组在性别、年龄、病情、手术方式、临床表现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計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常规护理:对照组采取禁食、补液、放置胃肠减压器、纠正水、电解质、酸碱的失衡,遵医嘱及时准确合理应用抗生素,减少腹腔内液性渗出等护理方法护理。
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如下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肠人工运动:手术后6小时生命体征稳定后,开始分阶段进行人工运动,疗程7~10天。
护理干预预防胃肠道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效果研究
护理干预预防胃肠道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效果研究【摘要】目的:在预防胃肠道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治疗过程中采用护理干预的治疗结果分析。
方法:根据资料筛查,选择我院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间收治的40例胃肠道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一般资料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分别命名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中均包含20例患者。
对照组患者实施基础护理,实验组患者使实施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以及对胃肠道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发生情况进行观察。
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将护理干预实施到胃肠道术后粘连性肠梗塞患者中,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护理干预;胃肠道手术;粘连性肠梗阻;治疗效果所以因素导致的肠内物质流通障碍都叫肠梗阻,是较为普遍的外科急腹病症。
粘连性肠梗阻临床现象大部分为小肠梗阻[1]。
导致粘连性肠梗阻的原因包括腹腔出现炎症以及出血,或者腹腔内存在异物,在腹部手术后的发病率格外严重。
对于急性肠梗阻病情诊断较为困难,并且病情的发展速度较快,对患者的健康有着严重影响[2]。
本次研究过程中,随机选择我院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间收治的40例胃肠道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一般资料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分别命名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中均包含20例患者,对预防胃肠道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治疗过程中采用护理干预治疗效果分析,现总结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根据资料筛查,选择我院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间收治的40例胃肠道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一般资料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分别命名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中均包含20例患者。
对照组患者实施基础护理,实验组患者使实施护理干预。
其中对照组男性患者有10例,女性10例,最小年龄为20岁,最大年龄为51岁,平均年龄(31.4±4.7)岁,实验组男性患者有9例,女性11例,最小年龄为18岁,最大年龄为56岁,平均年龄(55.7±5.2)岁。
术后肠粘连预防研究进展
术后肠粘连预防研究进展【摘要】综述术后肠粘连预防研究进展。
肠粘连是进行盆腹腔手术之后出现的一种比较常见的并发症。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当前预防术后肠粘连的方法也变得更加多样化。
笔者将对近几年来术后肠粘连预防的相关研究进行论述,分析预防的具体方法,旨在为今后具体实践和应用奠定基础。
【关键词】术后;肠粘连;预防;研究进展1、引言肠粘连经常发生于接受盆腹腔手术治疗的患者中,是一种比较严重的并发症。
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对于术后肠粘连的预防都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并且取得不错的进展。
通过对这些方法的深入研究希望能够为以后治疗时提供经验借鉴。
2、术后肠粘连概念及病理阐释肠粘连是患者盆腹腔术后十分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可以引发不少相关的不良反应。
程学远认为术后肠粘连现象的发生可以使盆腹腔手术难度再一次增大,当前具体的发病机制也不明确,但是最常见的是炎症和损伤学说[1]。
青梅等相关学者也对术后肠粘连进行了论述,认为当前对于术后肠粘连仍然没有有效的药物进行治疗[2]。
龚士平认为在各种接受腹腔手术的患者汇总大概有90%左右的患者会出现术后肠粘连的并发症,继而引起肠梗阻或者骨盆粘连等,使盆腹腔再次手术难度加大,术后肠粘连对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必须要及时预防和治疗[3]。
3、术后肠粘连的预防方法研究3.1 改变传统手术方式手术方式选择是否合适对术后肠粘连的发生率有很大影响。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腹腔镜逐渐被应用在临床治疗中,同样应用这种手术方式对术后肠粘连的预防也有积极意义。
黄宇等相关学者比较了开腹胆囊手术和腹腔镜胆囊手术术后肠粘连的发生比例,结果显示腹腔镜胆囊术后肠粘连发生率明显低于开腹手术术后肠粘连的发生率,而且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比较短,具有显著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4]。
张军等相关学者也对不同胆囊手术术后肠粘连的发生率进行了研究,发现腹腔镜胆囊手术患者术后肠粘连发生率为10%,开腹胆囊手术患者术后肠粘连发生率为64%,两组患者术后肠粘连发生率差异显著,继而认为腹腔镜胆囊手术肠粘连发生率更低,能够使患者的生存质量得到明显改善[5]。
护理干预在预防胃肠道术后粘连性肠梗阻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护理干预在预防胃肠道术后粘连性肠梗阻中的应用效果分析目的:探讨分析在预防胃肠道术后粘连性肠梗阻中应用护理干预的效果。
方法:所选研究对象为自2011年2月-2014年3月来我院实施胃肠道手术的40例患者,收集并整理患者临床资料,采取随机的方式将40例患者划分为的研究组(n=20)和对照组(n=20),两组患者均予以手术治疗,其中对照组患者在手术前后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手术前后给予常规护理实施全面且系统的护理干预,包含有运动指导、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和胃肠道减压护理等,观察两组患者胃肠道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并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研究组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为10.0%,对照组术后肠梗阻发生率为25.0%,两组所存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em> P</em>>0.05,故有很好的可比性。
1.2方法所有患者均知情且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全部患者都予以胃肠道手术治疗。
对照组患者手术前后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手术前后基于常规护理实施全面且系统的护理干预,其主要如下:1)术前:a心理护理:在患者叙述其自身病情时,护理人员应耐心倾听,满足患者合理需求,具有针对性地对患者以及家属讲解关于手术方面的知识和内容,减轻患者心理负担,消除和缓解其负性情绪,同时还应予以患者心理安慰和支持,使患者能够放心接受治疗。
b术前准备:提供一个舒适且安全的环境,嘱咐患者应合理活动且注意休息,确保睡眠良好,同时还应做好术前的准备工作,准备好手术所需物品,指导患者练习咳嗽和咳痰,如果患者手术前存在幽门梗阻或者胃黏膜水肿等症状,应在手术前三天利用生理盐水进行洗胃,在手术前一晚予以灌肠,从而缓解术后腹胀问题。
c饮食护理:手术前应将禁食的重要性告知患者,使其明白,循序渐进地对饮食进行调节,应以少食多餐作为就餐原则。
手术前应常规禁食大约6-8个小时,若患者营养情况较差,可输注相应的悬浮红细胞或者白蛋白。
2)术后:a心理护理和病情观察:手术后应及时予以吸氧,实施血氧饱和度以及心电监测,对患者动脉血气进行实时分析,观察其疼痛位置以及性质,进行病情转归的讲解,消除患者所存顾虑,若患者疼痛较为严重,可采用镇痛药物来治疗。
术优康预防腹部手术后肠粘连的临床观察
Cl ia s r a o fS u o k n n P e e t n o so e a v n e tn l h so icl n Ob e v t n o h y u a g o r v n i fPo t p r t e I t si a i o i Ad e i n F ANG Z we ,F n n in , i n a g Wa q a g RU AN L n l g ig i n
解决 的问题 ,尽管有 不少相关研 究和各种 不同的预防粘连药物 表 l 。
进入 临床使用 .但效果仍不尽人意
。为探讨预 防术后肠粘
表 1 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 [ ( ] n %)
连 的更有效办法 , 减轻病人 的痛 苦 ,我们 对 13 2 例腹部 手术 中
应用术优康 ( 羧氨基 葡聚多糖钠 生物胶体 液)预防肠粘连的病 例进行 回顾性分析 ,观察 比较其疗效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
1 8・ 73
・
临霖医学工 2 1 1 第1卷 1 程 0 年1月 8 第1期 1
论著 ・
( 临床 研 究 )
术优康预防腹部手术后肠粘连的临床观察
方子 文 ,方 万强 ,阮玲玲
( 广东省开平市中心医院 外一科 ,广东 开平 59 0 ) 2 30
【 摘要 】 目的 观察 医用术优康 ( 羧氨基 葡聚 多 钠生物胶 )用于预 防术腹部手术后肠 粘连 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 我院 糖
收 稿 日期 :2 1- 7 1 修 回 日期 :2 1— 0 1 0 10—9 0 1 1— 0
再辅 以 x线 .c T等影像学 检查 。
13 统计 学分 析 .
作 者 简 介 :方 子 文 ( 9 8 ) 17 一 ,男 ,广 东 开 平 人 ,硕 士 学 位 , 主 治 医
胃肠道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应用护理干预的预防效果分析
基层医学论坛2018年3月第22卷第9期胃肠道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应用护理干预的预防效果分析郭燕子(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西抚州344000)平常门诊患者与住院患者均较多,体检人员与患者同时接受检查造成候检时间过长与秩序混乱不可避免。
这就需要护理人员营造温馨舒适的候检环境及优化体检流程。
项目分组检查与沟通协调相关科室、专人专机检查、提前安排、年老体弱者专人陪护、病情不宜久等者优先体检、在准确检查基础上提高检查速度等可以减少纠纷发生[2]。
1.3.4女性体检防护不当医院的检查科室因布局不合理、体检人员多、年龄层次不同等没有将男女受检者安排在不同区域进行体检,同时女性受检者还可能进行阴道侵入性检查在,预防医院交叉感染及确保个人尊严和保护个人隐私方面没有足够重视,引起了受检人员的投诉。
护理人员首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服务理念,让受检者以积极愉快、乐观健康的心态舒心地完成体检项目,让受检者能够体会到个性化的优质服务。
2结果针对体检人员对体检科护理投诉的问题逐条进行分析,找出了发生问题的根源并加以整改。
经整改后投诉护理人员服务态度差2例,投诉护理人员业务水平差2例,投诉候检等待时间过长2例,投诉体检过程秩序紊乱3例,投诉女性体检防护不当1例。
整改后护理纠纷的发生例数较整改前明显减少。
3讨论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类寿命不断延长。
为了提高生命质量,人们理解了治未病的重要性,于是不论是在农村生活的农民还是在机关工作的工人、干部,全民以健康体检为手段以发现亚健康状态为出发点治未病的良好风气蔚然形成。
我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未来的主要工作是保障社区人们良好的生活质量,及通过提高社区人们的身体素质来保证人们能够全身心投入正常工作中去。
于是定期的健康体检便成为我们的重点工作,当发现有明显的疾病或严重的专业较强的疾病则需要转送上级各级医院。
在我们完成体检人员的体检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渊博的知识、严谨的工作作风及创造令人舒畅的候诊环境,均是成功完成体检任务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优质护理预防腹部手术后肠粘连的效果观察
优质护理预防腹部手术后肠粘连的效果观察发布时间:2021-10-19T05:33:27.370Z 来源:《健康世界》2021年16期作者:仝照利[导读] 目的:探讨在腹部手术后实施优质护理对肠粘连发生所起到的效用价值。
仝照利新乡市中心医院,河南新乡450003摘要:目的:探讨在腹部手术后实施优质护理对肠粘连发生所起到的效用价值。
方法:研究中选取腹部手术患者124例进行对比实验,采取摇号方式分为人数对等的观察与对照组,前者采取常规护理,后者实施优质护理,对比肠粘连发生率。
结果:数据中明确表现出观察组患者肠粘连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优质护理对降低腹部手术后肠粘连发生率以及患者康复均可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关键词:优质护理;腹部手术;肠粘连引言:根据以往经验来看,肠粘连的发生不仅可能为先天原因,与腹腔手术以及后期护理的有效性也有着密切关联。
本研究对比了两种不同护理方式的差异表现,以数据表示、文字描述、表格对比方式展开,具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在院内进行腹部手术后患者中选取124例作为研究对象,时间在2019年10月~2020年10月,为方便对比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男女人数及平均年龄分别为33、29例(43.56±7.11)岁与35、27(45.93±6.86)岁,两组基本资料较为均衡(P>0.05)。
1.2方法对照组沿用常规术后护理方式,遵照医嘱对患者的饮食、用药、锻炼等展开相应的指导,同时对患者各项生命指征密切关注,以便于能够及时发现突发问题,最大程度地降低不良问题的发生率,促进患者尽快康复。
观察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从多个方面展开护理服务,满足患者生理、心理等方面的需求,提高其满意度,避免肠粘连问题的发生。
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切入:①健康宣教,因多数患者对该疾病相关知识了解甚微,未知也为其带来了紧张、恐惧、担忧等负性情绪,常会出现易怒、不配合治疗等现象,这不仅会给后期治疗及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带来一定的阻碍,更会影响到预后效果[1]。
综合预防消化道肿瘤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评价
综合预防消化道肿瘤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评价目的评估术前给予严格肠道准备,术中使用医用壳聚糖,术后足三里封闭、口服胃肠动力药综合预防消化道肿瘤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我科收集的自2013年3月~12月消化道肿瘤术后的的57例患者,术前给予严格肠道准备,术前1d口服硫酸镁或蕃泻叶清理肠道、术前12h禁食、8h禁饮;术中肠壁及手术切口外擦医用壳聚糖;术后足三里封闭、口服胃肠动力药、肠外營养支持、维持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等治疗。
结果57例患者中有1例发生肠粘连(不完全性肠梗阻);1例发生完全性肠梗阻,结果在全麻下开腹行第二次肠粘连松解术,其余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有效率为96.50%。
结论术中使用医用壳聚糖联合术后足三里封闭、口服胃肠动力药综合方法预防消化道肿瘤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确切,值得进一步做大样本的临床探讨。
标签:医用壳聚糖;足三里;粘连性肠梗阻;综合预防;消化道肿瘤粘连性肠梗阻是消化道肿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由术后形成广泛的粘连带所致,严重者因肠道粘连成直角而形成完全性肠梗阻,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腹痛、腹胀,肠道停止排气、排便。
消化道肿瘤手术,常需要癌旁淋巴结清扫,肿瘤扩大切除,松解腹腔广泛的癌性粘连,对组织创伤比较大,术后易发生肠粘连、吻合口水肿狭窄、输入或输出袢梗阻或肠内疝而造成肠梗阻[1-3]。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57例患者均是我科2013年3月~12月收入的患者,胃癌患者术前在胃镜取病变组织病理活检,胃癌诊断明确;结直肠癌患者术前均在肠镜下取病变组织病理活检,结、直肠癌诊断明确,术后手术切除瘤体及癌旁淋巴结送病理检验。
所有入选患者均无引起肠道蠕动的基础病,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低下、严重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等。
术后无使用影响平滑肌收缩药物,如吗啡、阿托品等。
术前评估:血常规,肝、肾功,电解质基本正常(无低钾血症),凝血六项正常,心电图大致正常,女性患者处于非月经期,肺通气功能大致正常,综合术前各项相关检查,无明显手术禁忌症。
试论优质护理对预防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有效性
试论优质护理对预防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有效性摘要】目的:优质护理对预防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有效性分析。
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我院接收并行腹部外科手术的患者70例,分为两组,常规组行常规护理,优质组行优质护理,分析两组护理效果。
结果:优质组护理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及平均住院天数等均优于对照组(P<0.05);且优质组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为5.71%,低于对照组的22.86%,比较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
结论:优质护理对预防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优质护理;预防;术后;粘连性肠梗阻【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08-0015-02The clinical effectiveness of high quality nursing care for the prevention of postoperative adhesive intestinal obstructionLv Ping. Pengan County, Sichuan Province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637800,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high quality nursing to prevent postoperative adhesive ileus. Methods randomly selected from January 2015to January 2016 in our hospital 70 patients receiving concurrent abdominal surgery,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conventiona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nursing care, quality group received high quality nursing, analysis the nursing effect of two groups high quality nursing group. Results After the first exhaust time, first defecation timeand average hospitalization days were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and the high incidence of intestinal adhesion obstruction was 5.71%, 22.86%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compared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 0.05). Conclusion The clinical effect of high quality nursing care to prevent postoperative adhesive ileus is significant, worthy of promotion.【Key words】High quality nursing; Prevention; Postoperative; Adhesive intestinal obstruction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是腹部外科手术常见的一种并发症,有数据调查显示,约有40%的腹部外科手术患者会并发粘连性肠梗阻,而其中约8%至13%的患者会因粘连性肠梗阻而死亡[1]。
胃肠道术后粘连性肠梗阻预防中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胃肠道术后粘连性肠梗阻预防中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发表时间:2017-05-02T17:05:47.267Z 来源:《医药前沿》2017年4月第11期作者:吕立红[导读] 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预防胃肠道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建议推广。
(射阳县人民医院护理部江苏射阳 224300)【摘要】目的:探讨胃肠道术后粘连性肠梗阻预防中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6年5月期间在本院接受胃肠道手术治疗的11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56)和对照组(n=56),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临床应用效果。
结果:两组患者临床应用效果比较,观察组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对接受胃肠道手术治疗的患者应用综合护理干预能减少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建议推广。
【关键词】胃肠道手术;粘连性肠梗阻;护理干预;预防【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1-0285-02 肠梗阻是临床十分常见的胃肠道疾病,此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阶段,一旦发病会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对患者的术后身体恢复有着严重的影响[1]。
粘连性肠梗阻一般发生于胃肠道手术之后,只有尽早对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才能降低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率,才能进一步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
本研究对56例观察组接受胃肠道手术治疗的患者应用综合护理干预,以此预防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如下报道。
1.一般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5年8月—2016年11月期间在本院接受胃肠道手术治疗的11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56)和对照组(n=56),观察组男32例,女24例,年龄30~75岁,平均年龄为(51.45±4.36)岁,手术类型:胃大部分切除术共17例、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分切除术共12例、根治性近端胃大部分切除术共8例、右半结肠切除术共9例、左半结肠切除术共6例、肠切除术共4例;对照组男31例,女25例,年龄61~75岁,平均年龄为(52.01±4.33)岁,手术类型:胃大部分切除术共15例、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分切除术共13例、根治性近端胃大部分切除术共10例、右半结肠切除术共7例、左半结肠切除术共7例、肠切除术共4例。
试论综合护理对预防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有效性
试论综合护理对预防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有效性
韩斐
【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
【年(卷),期】2018(016)018
【摘要】目的着重于分析胃肠道手术患者运用综合护理预防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4年2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68例胃肠道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4例,实验组采用综合护理,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与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结果实验组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为2.94%,护理满意度为97.06%,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综合护理能够显著降低胃肠道手术患者的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同时提高其护理满意度,临床应用价值极高.
【总页数】2页(P236-237)
【作者】韩斐
【作者单位】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人民医院,辽宁大连11604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3.6
【相关文献】
1.综合护理干预对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预防效果 [J], 艾丽娜
2.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应用综合护理干预的预防效果研究 [J], 马丽
3.综合护理对预防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有效性 [J], 杨蕾
4.综合护理对预防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有效性 [J], 杨蕾
5.综合护理干预对预防结直肠术后粘连性肠梗阻中的效果探究 [J], 符小婧;李成艳;赵同贞;李喆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预防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中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影响评价
预防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中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影响评价摘要:目的:评价预防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中综合护理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0月-2021年10月间收治的腹部手术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2组,参照组46例患者开展常规护理工作,研讨组46例患者开展综合护理工作,主要就其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情况予以观察并分析。
结果:护理干预后研讨组患者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率4.35%低于参照组患者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率19.57%,且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短于参照组患者,P值<0.05,组间对比结果具统计学差异。
结论:预防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中综合护理的应用效果在本文中充分展示,能够有效促进患者更快更好的康复。
关键词:预防;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综合护理;应用效果;评价临床中腹部疾病的发生率较高,一般采取手术治疗方案,手术后常并发粘连性肠梗阻,这是因腹部手术会对肠内容物的正常运行产生程度不同的影响,肠部与周围组织粘连并压迫肠管发生梗阻。
腹部手术患者术后如出现粘连性肠梗阻,极易引发肠坏死、肠狭窄等情况,严重时可促使低血容量休克,危及生命安全,因此临床主张加强护理干预措施。
本文结合我院近1年来收治的腹部手术患者分组开展常规护理、综合护理工作,主要就其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情况予以观察并分析,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20年10月-2021年10月间收治的腹部手术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2组,参照组46例患者开展常规护理工作,研讨组46例患者开展综合护理工作。
纳入标准:所选患者均具备手术指征,且信息完整,年龄超过18岁,对研究已了解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合并凝血功能缺陷的患者,存在传染性疾病患者。
本研究已获得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参照组:年龄21-58岁,平均(41.72±13.17)岁,男女比例28:18。
腹部手术类型包括胃部手术、阑尾炎手术及肠穿孔手术各有患者21例、17例、8例;研讨组:年龄22-57岁,平均(42.13±13.06)岁,男女比例29:1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布日期20060711
栏目化药药物评价>>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
标题对肠粘连预防临床试验有效性评价终点设置的讨论
作者王涛
部门
正文内容
审评四部审评七室王涛
腹膜粘连是腹部和盆腔手术的常见并发症。
预防腹膜粘膜是腹部外科手术和妇科盆腔手术领域的重要课题。
目前腹膜粘连预防措施包括减少腹膜创伤、
使用辅助药物(降低炎症反应、抑制凝集反应、促进纤维蛋白溶解)和使用
腹膜隔离手段三类。
但无论采用何种预防措施,预防腹膜粘连的有效性评价
则一直是临床评价的难点。
一、用于腹盆腔术后肠粘连评价的有效性指标的设置
用于腹盆腔术后粘连的有效性评价终点分为两大类,一类为临床终点,以婴儿安全出生情况,粘连性肠梗阻或术后疼痛的发生情况为临床评价终点,
该类临床终点的临床意义大,但由于研究周期较长(一般半年或一年以上),
影响评价的因素较多,且操作层面不切合临床实际,偶有临床试验采用,但
尚没有依据该类型的临床试验上市的品种。
第二类为与粘连直接相关的终点,主要包括某些脏器粘连的数量或粘连率、粘连范围和粘连程度三个方面,其特点:(1)直接;(2)有可用于量化评价的评分系统。
其缺点为:(1)有创;(2)临床相关性需要进一步评价。
由于粘连性肠梗阻临床评价的复杂性,一般要求的在终点设置时应基于以下基本考虑:(1)客观;(2)可重复性;(3)测量手段的可操作性。
经对上述两类终点进行考量,第二类与粘连直接相关的终点可为评价提供直接与粘连相关的信息,该类评价终点也是目前国际上通用的评价方法。
1985年美国生育学会提出女性附件粘连评分系统(AFS评分),1994年对该评分系统进行了更新,简称为MCASS评分系统(more comprehensive adhesion scoring system),该系统对粘连的程度和范围进行了量化,粘连程度分4级,分别为无粘连(none)、膜性粘连(filmy,avascular)、致密或血管性粘连(dense and/or vascular)、愈着(cohesive),其评分依次为0、1、2、3。
粘连范围分4级,其评分为按面积大小或长度进行划分,0分为无粘连,1级为粘连面积或长度在25%以下,2级为26-50%,3级为50%以上。
并要求对腹腔24个解剖部位的粘连数量进行分析。
该系统为得到验证的多因素评分系统,在普通外科和妇产科得到应用,且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二、对使用腹腔镜再次观察(SECOND-LOOK LAPAROSCOPY,SLL)的考虑
最初,腹腔镜再次观察用于评价一些手术操作的结果,但该手段很快被一些妇产科医生采用,用于腹膜粘连的松解,给不孕妇女创造了怀孕的机会。
有外科专家对接受过腹腔镜再次观察的病人进行过第三次腹腔镜观察,超过半数的腹腔粘连松解后病例不再复发。
就腹腔镜再次观察能否让病人获益问题,有两篇文献提供了重要参考,一为腹腔镜再次观察至少降低了异位妊娠的发生率,另一为31例盆腔手术后病人经历了再次腹腔镜观察,结果52.1%的病人正常妊娠。
该手段的潜在优势在于可以对外科操作或其他辅助治疗的效果进行评价,而且还可以评价预后。
对于腹腔镜再次观察的时机目前尚无定论。
从文献来看,可以从几天到3年。
有专家建议应术后6周进行;有专家认为,由于术后粘连的颗粒创面在松解时渗血较多,建议粘连松解至少应在2周以后。
但是,临床试验也不能鉴别出在术后1~2周腹腔镜再次观察与在术后3~4个月在粘连的发生率和粘连的程度有什么不同。
如果粘连是术后的必然进程,且超过12周后粘连致密或形成血管性粘连,使用腹腔镜再次观察应在术后12周内进行。
经过国外进行的临床试验进行分析,腹腔镜再次观察的时间一般选在6~12周之间。
三、对预防腹膜粘连临床试验有效性评价终点的考虑
目前腹膜粘连的评价认识尚不统一。
对于有效性评价,目前有两个评价体系,一为临床终点的评价,即采用不良事件反应率或采用有临床意义的终点进行评价,如术后肠梗阻的发生率和术后宫内妊娠的发生率。
但该评价体系研究周期较长,影响评价的因素较多,且不便于操作。
另一评价体系为腹膜粘连的直接观察,该评价体系的特点为直接,有可用于量化评价的评分系统。
其缺点为有创,需要再次腹腔镜下观察,而且其临床相关性也需要进一步评
价,但该评分系统目前在国外被腹部外科和妇产科界普遍接受。
以上仅为个人观点,仅供讨论与交流。
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