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拟肾上腺素药
《拟肾上腺素药》
缓解荨麻疹和血管性神经水肿的皮肤粘膜症状。
整理ppt
不良反应与禁忌证
有时出现中枢兴奋所致的不安,失眠、 震颤等,晚间服用宜加镇静催眠药以防 止失眠。
整理ppt
间羟胺(metaraminol)
药理作用
收缩血管,升高血压作用较去甲肾上腺素弱 (为NA的1/10-1/20)而持久;对肾脏血管的收 缩作用也较弱,但仍能显著减少肾脏血流量。 略增心肌收缩性,使休克病人的心输出量增加。 对心率的影响不明显,有时血压升高反射地使 心率减慢,很少引起心律失常,
整理ppt
整理ppt
去甲肾上腺素(noradrenaline, NA)
【来源及化学】 NA是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释放的主要递质, 还有少量也可由肾上腺髓质分泌。 药用的是人工合成品,
整理ppt
体内过程
吸收 口服不能产生吸收作用。皮下注射时,因致
局部血管剧烈收缩,吸收很少,一般采用静 脉滴注法给药。 分布 摄取(uptake) 代谢 排泄
兴奋血管平滑肌上的b2-受体,使血管扩张。
包括骨骼肌血管、冠脉、肾血管和肠系膜血管 由于心脏兴奋和外周血管舒张,使收缩压升高而舒张压略
下降,脉压差加大。 松弛支气管平滑肌
机理: (素1略)强激)动;b2受整理体p,pt 舒张支气管平滑肌(作用比肾上腺
临床应用
房室传导阻滞: 心脏骤停复苏:
整理ppt
血压
激动α-R:
a-R
皮肤、黏膜、内脏血 b1-R 管收缩,外周阻力增 加。
激动b1-R:
心脏兴奋,心输出量
增加。
b2-R
激动b2-R:
冠脉、骨骼肌血管舒
10 拟肾上腺素药
【临床应用】 为临床急救药物。
1、抢救心脏骤停:各种意外引起的, 心室内注射,配合其他治疗。三联 针。
溺水、麻醉和手术意外,药物中 毒、传染病和心脏传导阻滞等所致。 心室内注射,同时人工呼吸、心脏 挤压和纠正酸中毒。
2. 过敏休克 首选
1)抑制过敏性物质释放
肥大细胞
2)减轻支气管粘膜水肿
3)解除支气管平滑肌痉挛
3、血压:(与给药途径、剂量密切相关) (1)小剂量, β-R占优势,兴奋心脏, 心输出量↑,收缩压↑ ∕ 舒张压不变或者稍 ↓;
(2)较大剂量, α-R占优势,收缩压 ↑ /舒张压↑; (3)双向反应 血压先升后降,预先 给予α-R阻断剂,再用AD,血压出现 翻转,即不升反降现象称为AD的翻 转作用。
第一节 α受体激动药 去甲肾上腺素( Noradrenaline ,NA)
【体内过程】
首关消除
不能p· o、i· m、i· h,只能i.v.gtt;
消除 主要被COMT,MAO破坏。肝脏是外源 性NA代谢的主要器官。也可被再摄取。由 于NA进入机体后迅速被代谢和摄取 ,故 作用时间短。
【药理作用】
4.平滑肌 1)支气管平滑肌松弛: A.↑β2 明显松弛 平喘 B. 抑制肥大细胞释放过敏物质 C.↑α1 血管收缩,毛细血管通透性↓,水肿↓ 2)胃肠平滑肌抑制:原因 激动β1受体
3) 膀胱:β2 ↑逼尿肌↓,α↑扩约肌↓尿潴溜
4) 滴眼降低眼压 子宫平滑肌↓
5、促进代谢:升高血糖,加速脂肪 分解。 6.中枢神经系统 肾上腺素不易透过血脑屏障,治 疗量时一般无明显中枢兴奋现象, 大剂量时出现中枢兴奋症状,如激 动、呕吐、肌强直,甚至惊厥等。
强烈的缩血 【不良反应】 管作用 1、局部组织缺血坏死 原因:药浓↑、久用、药液外漏。 处理:①热敷;②i.h. 酚妥拉明;③更换注 射部位。 2、急性肾功能衰竭
拟肾上腺素药
3.不良反应比较少
异丙肾上腺素
一、药动学
二、作用 ★★ 原理:兴奋β受体 1.兴奋心脏(β1) 心肌力↑、心率↑、传导↑、心输出 量↑、 耗氧量↑。
10
2.舒张血管(β2) 3.收缩压升高, 舒张压降低, 脉压 差增大。
11
12
4.舒张支气管平滑肌 原理: 1)兴奋β2 2)抑制肥大细胞释放过敏物质 5.促进代谢
18
2.收缩或舒张血管 兴奋α受体---血管收缩(皮肤和粘膜) 兴奋β2受体—血管扩张(骨骼肌) 敏感性β2>α 3.升高血压
19
不同剂量对血管、血压的影响
剂 量 α β2 外周阻力 小剂量 + ++ 下降 治疗量 ++ ++ 不变 大剂量 ++ + 增高 BP ↑/↓ ↑/± ↑/↑
20
21
肾上腺素的翻转作用
22
4.舒张支气管平滑肌 原理: 兴奋β2及抑制肥大细胞释放过敏物质。
5.促进代谢
二、用途 ★★ 1.心脏骤停 2.过敏性休克——首选 ★★ 1)过敏性休克的生理病理变化
23
过敏性休克 气管痉挛 血管张力↓ 心脏抑制
喉头水肿
呼吸困难
回心血量↓
BP↓
26
过敏性休克 气管痉挛↓ 血管张力↓↑ 喉头水肿↓ 心脏抑制↓
回心血量↓ ↑
呼吸困难↓ BP↓↑ 过敏性休克与肾上腺素作用的示意图 注: ↑ ↓—应用肾上腺素
27
2)过敏性休克首选原理: ★★ 兴奋α和β受体 →兴奋心脏, 收缩血 管→回心血量↑→心输出量↑; 血管通 透性↓ , 舒张支气管平滑肌; 从而消除了 过敏性休克时因血管扩张、心脏抑制所 致的BP↓及因喉头水肿、气管痉挛所致 的呼吸困难等症状。
3.拟、抗肾上腺素药
心脏 心率↑ 传导↑,心肌收缩力↑ 血管 血管舒张,主要是使骨骼肌、冠状血 管舒张(激动β2受体) 血压 心脏兴奋和血管舒张,使收缩压↑/-, 舒张压↓ ,脉压↑。加大剂量Bp ↓ 支气管平滑肌松弛 - 舒张作用比Adr强 - 同时抑制过敏介质释放 代谢 血糖↑脂肪分解↑
天津医科大学
麻黄碱(ephedrine) [α 、β 受体 + 促进NA释放]
特点: 性质稳定,可口服; 易透过血脑屏障,中枢兴奋作用较显著; 收缩血管、兴奋心脏、升高血压及松弛支气管平滑肌 作用与Adr相似但较弱,而且缓慢持久; 连续使用可发生快速耐受性 原因:①递质耗竭;②受体向下调节 应用: 预防蛛网膜下腔麻醉和硬膜外麻醉的低血压 鼻塞 消除鼻粘膜充血和肿胀 防治轻度支气管哮喘
——哌唑嗪(prazosin)和特拉唑啉(terazosin)
天津医科大学
β 受体阻断药
(β blockers )
定义 选择性和β受体结合,竞争性阻断β受体激动 药与β受体结合,拮抗该受体激动后产生的一 系列作用 分类 - β 1、 β 2受体阻断药 普萘洛尔、噻吗洛尔、索他洛尔;吲哚洛尔、 阿普洛尔等 - β 1受体选择性阻断药 阿替洛尔、美托洛尔;醋丁洛尔等
天津医科大学
受体阻断药
受体阻断药能选择性地与受体结合, 它们主要的药理作用是拮抗去甲肾上腺 素和肾上腺素的升压作用,并将Adr的升 压作用翻转为降压作用,此现象称为 “肾上腺素作用的翻转”(adrenaline reversal )。这是因为受体阻断药阻断 与血管收缩有关的受体,但不影响与血 管舒张有关的受体。
天津医科大学
拟肾上腺素药分类
拟肾上腺素药
拟肾上腺素药本类药物系指激动肾上腺素受体的药物,其中包括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麻黄碱及一些合成药如异丙肾上腺素、间羟胺等。
其主要作用为收缩血管、升高血压、散大瞳孔、舒张支气管、弛缓胃肠肌、加速心率、加强心肌收缩力等,临床上主要用为升压药、平喘药、治鼻充血药等。
拟肾上腺素属于胺类,按化学结构分类可分为苯乙胺类和苯异丙胺类。
拟肾上腺素药基本结构:拟肾上腺素药结构和性质:1、常用的拟肾上腺素药都有一个苯环和氨基侧链的基本结构:2、酚羟基的存在一般使作用增强,但在体内易代谢而作用时间缩短。
如含二个酚羟基的去甲肾上腺素的作用较含一个酚羟基的间羟胺的作用增强;而不含酚羟基的麻黄碱的作用强度仅为含两个酚羟基的肾上腺素的1/100,但作用时间则比后者长7倍,并可口服给药。
即外周作用减弱,中枢作用加强。
3、氨基侧链的β-碳上的醇羟基对活性的影响表现在立体异构体间的差别。
左旋体手性β-碳原子都是R构型,其活性明显高于右旋体,β受体效应尤为显著。
如异丙肾上腺素左旋体的β2受体效应(支气管扩张作用)比右旋体强800倍;再如麻黄碱四个光学异构体中只有(-)(1R,2S)-麻黄碱的活性最强,其具有醇羟基的碳原子是R构型。
4、氨基侧链的α-碳上引入甲基时,则肾上腺素受体激动作用减弱,中枢兴奋作用增强,作用时间延长,从而发挥促进递质释放的作用,如间羟胺和麻黄碱。
若引入其它烷基则活性降低或消失。
5、氨基上有无取代基及取代基的大小对α和β受体的选择有影响。
无取代基的去甲肾上腺素主要为α受体效应,对β受体作用微弱;甲基取代的肾上腺素,α和β受体都有作用;异丙基取代的异丙肾上腺素则主要为β受体效应,α受体作用极弱。
由此可见氨基上随着取代基的增大,α受体效应减弱,β受体效应增强。
拟肾上腺素药的体内代谢主要由两种酶所催化。
一种是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COMT),催化3位酚羟基的甲基化;一种是单胺氧化酶(MAO),催化氧化脱胺反应。
外源性肾上腺素和体内肾上腺素髓质分泌的肾上腺素,在体内很快被肝脏和其它组织的COMT催化形成间甲肾上腺素,再被MAO催化形成3-甲氧基-4-羟基扁桃酸。
最新:最新:7拟肾上腺素和抗肾上腺素药-文档资料-文档资料
选择性阻断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与α-R结合, 产生抗肾上腺素作用。
竞争性拮抗作用
肾上腺素作用的翻转(adrenaline reversal): 升压翻转为降压
当α受体阻断药中毒引起严重低血压时,不能 用肾上腺素抢救,而只能用去甲肾上腺素
传出药理
对 儿茶酚胺 对照 血 压 肾上腺素 作 用 去甲肾上腺素 的 比 较 异丙肾上腺素
++
+
+
++
结
去氧AD ++ ± ±
+
±
一
甲氧明 ++
-
-
+
-
AD
++++ +++ ++++ #43;+ ±
+
+
麻黄碱 ++ ++ ++
+
+
ISO β-R+ 多巴酚丁胺+
+++ +++ +
++ +
+±
传出药理
四种药物作用比较
NA
AD
ISO
小 结 二
血压 100 次/分 50
血压 32
血管:
表现血管舒张,血压下降,肺动脉压和 外周阻力降低。
治疗量:直接舒血管;大剂量:α-R阻 断
心脏:兴奋心脏作用
机制:舒血管致迷走反射;突触前膜α2 受体被阻断,促进NA释放。
拟胆碱作用:兴奋胃肠道平滑肌, 张力增加;
拟肾上腺素药
MAO代谢,作用持续时间较
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长
药理学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
【药理作用】
1.心脏
对心脏β1受体具有强大的激动作用 。
正性肌力
表 现 为
正性频率 加速传导药理学卫生部Fra bibliotek十二五”规划教材
【药理作用】
2.血管和血压
β 1受体(+) 心脏兴奋 β 2受体(+) 舒张血管
收缩压升高或不变而舒张压略下降,脉压增大。大剂
敏反应物的释放。但肾上腺素还可激动支气管黏膜血管平滑肌
的α 1受体,使之收缩,从而消除哮喘时的黏膜水肿和渗出, 这一点是两药的不同之处。
药理学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
相关链接
去甲肾上腺素在记忆修复中的独特作用 早期研究证明精神分裂症患者缺少目标导向性的行为可能与他 们皮质去甲肾上腺素系统的功能缺损有关。去甲肾上腺素在学 习和记忆中的作用也一直模糊不清并存在很大的争议。一个为 时甚久的假设认为肾上腺素神经系统介导情感事件中加强记忆 巩固的部分。
心动过速及室颤。
药理学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
本药的禁忌证有 哪些?
答案:冠心病、心肌梗死、心 肌炎、甲亢及嗜铬细胞瘤
药理学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
多巴酚丁胺
【药理作用】
主要激动β 1受体 对β 1受体的激动作用>β 2受体
左旋多巴酚丁胺 多巴酚丁胺 右旋多巴酚丁胺
激活α1受体升压 拮抗α1受体降压
药理学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
【药理作用】
兴奋α、β、多巴胺受体
α受体 (+) 皮肤黏膜血管收缩; 1. 血管和血压
β受体(+) 肾、肠、脑血管扩张;
拟肾上腺素药
常见的是心悸、头晕。用药过程中应注意控制心率。在支气管哮喘病人,已具缺氧状态,加以用气雾剂剂量 不易掌握,如剂量过大,可致心肌耗氧量增加,易引起心律失常,甚至产生危险的心动过速及心室颤动。
禁用于冠心病、心肌炎和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 异丙肾上腺素的同类药物 1、多巴酚丁胺:主要激动β1受体,与异丙肾上腺素比较,其正性肌力作用比正性缩率作用显著。很少增加 心肌耗氧量,也较少引起心动过速。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心脏手术后心排出量低的休克或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 2、沙丁胺醇:选择性激动β2受体,临床上主要用于哮喘的治疗。
肾上腺素(adrenaline,epinephrine,AD)是肾上腺髓质的主要激素,其生物合成主要是在髓质铬细胞中首 先形成NA,然后进一步经苯乙胺-N-甲基转移酶的作用,使NA甲基化形成肾上腺素。
药用肾上腺素可从家畜肾上腺提取,或人工合成。理化性质与NA相似。
谢谢观看
当静脉滴注每分钟2~10μg,由于心脏兴奋和外周血管舒张,使收缩压升高而舒张压略下降,此时冠脉流量 增加;
但如静脉注射给药,则可引起舒张压明显下降,降低了冠状血管的灌注压,冠脉有效血管流量不增加。
3、支气管平滑肌激动β2受体,舒张支气管平滑肌比肾上腺素略强,也具有抑制组胺等过敏性物质释放的作 用。但对支气管粘膜的血管无收缩作用,故消除粘膜水肿的作用不如肾上腺素。久用可产生耐受性。
如果去掉一个羟基,其外周作用将减弱,而作用时间延长,特别是去掉3位羟基,如将两个羟基都去掉,则外 周作用减弱,中枢作用加强,如麻黄碱。
二烷胺侧链α碳原子上的氢被取代的不同
如被甲基取代,可阻碍MAO的氧化,作用时间延长。易被摄取1所摄入在神经元内存在时间长,从而发挥促进 递质释放的作用,如间羟胺和麻黄碱。
拟肾上腺素药汇总
.
多巴胺(Dopamine、DA)
【作用特点】 1、激动α、外周多巴胺受体,β受体微弱 2、肾脏: 激动D1受体→扩张肾血管→肾血流量↑ →滤过率↑→ 排Na+↑+利尿。
抑制肾小管Na+重吸收 ↑
.
麻黄碱( Ephedrine、Eph)
【作用机理】 1、 直接兴奋α、β受体 2、 促进NA的释放
.
2.支气管: ⑴兴奋支气管平滑肌β2受体,使支气管平滑肌舒张。 ⑵减少组胺释放,并激动支气管粘膜血管的α1受体,使粘膜 血管收缩,减轻水肿。
3.代谢:促进机体物质代谢 激动α 、 β2受体,促进肝糖原分解,降低外周组织对葡萄
糖摄取,血糖升高。 激动 β受体,促进脂肪分解,使血中游离脂肪酸升高。
.
【临床应用】 NA 良好代用品 各种休克早期或其他低血压状态
.
去氧肾上腺素 (phenylephrine ,新福林,本肾上腺素)
【作用特点】选择性兴奋α1受体。 【临床应用】1.阵ຫໍສະໝຸດ 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2.扩瞳,检查眼底:
优点:作用弱于阿托品,维持短, 不升眼内压,不调节麻痹。
.
三、 β受体激动药
异丙肾上腺素( Isoprenaline,Iso 喘息定)
【体内过程】 1.口服无效,可气雾给药和舌下含服. 2.不能透过血脑屏障. 3.维持时间较长。
【作用】 兴奋β受体,对α受体无效 1.心脏:兴奋β1受体 → 收缩力增加 、传导 加快、心率增加。
.
2.血管和血压 (1)血管舒张:骨骼肌、肾、肠系膜、冠脉血管舒张 (2)血 压:收缩压↑,舒张压稍微↓ 3.扩张支气管平滑肌:
不宜用肾上腺素 3.多巴胺的药理作用有哪些?主要临床用途有哪 些?
拟肾上腺素药
• β1受体:主要分布于心脏
• 胃肠平滑肌 松弛 肾小球旁器 肾素↑
• β2受体:主要分布骼肌血管、冠状血管、支气管及胃肠平
滑肌等,血管扩张、平滑肌松弛
第二节 α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去甲肾上腺素 (NA、NE)
去甲肾上腺素是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释放的主要神 经递质,肾上腺髓质亦分泌少量的NA。 药用NA为人工合成品,常用其重酒石酸盐。由于其对皮 肤粘膜血管的强大收缩作用,口服使胃粘膜血管收缩,影响 其吸收,且易被碱性肠液破坏;皮下注射易引起局部组织缺 血坏死,故临床上NA仅作静脉滴注给药。
• 2 . b1受体兴奋作用较弱,不引起心律失常。
• 3.本品化学性质稳定,因收缩血管作用较弱,
可肌注,不引起局部组织缺血坏死。
• 4.对肾血管无明显收缩作用,不引起急性肾功能 衰竭。 • 5.快速耐受性,因囊泡内NA的释放量逐渐减少, 效应也逐渐减弱。
•
去氧肾上腺素和甲氧明
甲氧明作用机制与间羟胺相似,不易被 MAO灭活, 可直接和间接激动a1受体, a1受 体激动药。 一般剂量对b受体作用不明显,高 浓度甲氧明阻断b受体。
• 脑、肝、肠系膜血管
骨骼肌血管
• 动脉收缩使血流量减少,静脉收缩使外周阻力增加
• ②冠状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
• (1)心脏兴奋,心肌代谢产物腺苷增加,腺苷 具有很强的冠状血管舒张作用。 • (2)血压升高,提高了冠脉灌注压力
• ③激动血管壁突触前膜a2受体,抑制去甲肾上 腺的释放
• 2.心脏
• 激动心脏b1受体,心肌收缩力加强,心率加快,传导加快,心输 出量增加。但作用强度均较肾上腺素弱。
与NA比较,升血压作用弱而持久,可用于 抗休克治疗。静脉点滴、肌注均可。 肾血管收缩及肾血流量减少比NA更明显。
三种拟肾上腺素药
1去甲肾上腺素C8H11NO31.1区别血液中的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主要由肾上腺髓质所分泌,两者对心和血管的作用,既有共性,又有特殊性,这是因为它们与心肌和血管平滑肌细胞膜上不同的肾上腺素能受体,结合能力不同所致。
肾上腺素与心肌细胞膜上相应受体结合后,使心率增快,心肌收缩力增强,心输出量增多,临床常作为强心急救药;与血管平滑肌细胞膜上相应受体结合后,使皮肤、肾、胃肠的血管收缩,但对骨骼肌和肝的血管,生理浓度使其舒张,大剂量时使其收缩,故正常生理浓度的肾上腺素,对外周阻力影响不大。
1.2作用去甲肾上腺素也能显著地增强心肌收缩力,使心率增快,心输出量增多;使除冠状动脉以外的小动脉强烈收缩,引起外周阻力明显增大而血压升高,故临床常作为升压药应用。
较大剂量时,因血管强烈收缩而使外周阻力明显增高,故收缩压升高的同时舒张压也明显升高,脉压变小。
可是,在完整机体给予静脉注射去甲肾上腺素后,通常会出现心率减慢。
这是由于去甲肾上腺素能使外周阻力明显增大而升高血压的这一效应,通过压力感受器反射而使心率减慢,从而掩盖了去甲肾上腺素对心的直接作用之故。
1.3药理机制本品是强烈的α受体激动药,对β1受体作用较弱,对β2受体几无作用。
通过α受体的激动作用,可引起小动脉和小静脉血管收缩,血管收缩的程度与血管上的α受体有关,皮肤黏膜血管收缩最明显,其次是肾血管,对冠状动脉作用不明显,这可能与心脏代谢产物增加,扩张冠脉对抗了本品的作用有关。
通过β1受体的激动,使心肌收缩加强,心率上升,但作用强度远比肾上腺素弱。
α受体激动所致的血管收缩的范围很广,以皮肤、黏膜血管、肾小球为最明显,其次为脑、肝、肠系膜、骨骼肌等,继心脏兴奋后心肌代谢产物腺苷增多,腺苷能促使冠状动脉扩张。
α受体激动的心脏方面表现主要是心肌收缩力增强,心率加快,心排血量增高;整体情况下由于升压过高,可引起反射性兴奋迷走神经,使心率减慢,心收缩率减弱,应用阿托品可防止这种心率减慢。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拟肾上腺素药)
与全麻药如氯仿、环丙烷、 氟烷等合用,可引起室性心 律失常,应避免同时使用。
禁忌症及注意事项
01
禁用于高血压、脑动脉硬化、器 质性心脏病、糖尿病和甲状腺功 能亢进症患者。
02
慎用于青光眼、前列腺肥大患者 。
03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慎用。
04
儿童及老年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 使用。
合理用药建议
严格遵医嘱用药,注意用药剂量和时间间 隔。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拟肾上腺 素药)
汇报人:文小库
2024-01-21
CONTENTS
• 药物概述 • 药理作用及机制 • 临床应用与适应症 • 药物相互作用与禁忌 • 不良反应与安全性评价 • 研究进展与未来趋势
01
药物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是一类能够激动肾上腺素受体的药物,也称为拟肾上腺素 药。它们通过模拟内源性儿茶酚胺(如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作用,激 活肾上腺素受体,从而产生一系列生理效应。
THANKS
药物与受体结合过程
拟肾上腺素药物进入体内 后,通过血液运输到达靶 器官。
药物与靶器官上的肾上腺 素受体结合,形成药物-受 体复合物。
药物-受体复合物激活腺苷 酸环化酶,促进细胞内环 磷酸腺苷(cAMP)的合成。
生理效应及作用机制
心血管系统
呼吸系统
代谢系统
眼睛
拟肾上腺素药物通过激活β1受 体,增加心肌收缩力、心率和 传导速度,从而增加心输出量 和血压。同时,通过激活血管 平滑肌上的β2受体,使血管扩 张,降低外周阻力。
01
个体化用药方案
02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 化的用药方案,包括剂量、给药 途径、用药时间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去甲肾上腺素
C8H11NO3
1.1区别
血液中的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主
要由肾上腺髓质所分泌,两者对心和血管
的作用,既有共性,又有特殊性,这是因为它们与心肌和血管平滑肌细胞膜上不同的肾上腺素能受体,结合能力不同所致。
肾上腺素与心肌细胞膜上相应受体结合后,使心率增快,心肌收缩力增强,心输出量增多,临床常作为强心急救药;与血管平滑肌细胞膜上相应受体结合后,使皮肤、肾、胃肠的血管收缩,但对骨骼肌和肝的血管,生理浓度使其舒张,大剂量时使其收缩,故正常生理浓度的肾上腺素,对外周阻力影响不大。
1.2作用
去甲肾上腺素也能显著地增强心肌收缩力,使心率增快,心输出量增多;使除冠状动脉以外的小动脉强烈收缩,引起外周阻力明显增大而血压升高,故临床常作为升压药应用。
较大剂量时,因血管强烈收缩而使外周阻力明显增高,故收缩压升高的同时舒张压也明显升高,脉压变小。
可是,在完整机体给予静脉注射去甲肾上腺素后,通常会出现心率减慢。
这是由于去甲肾上腺素能使外周阻力明显增大而升高血压的这一效应,通过压力感受器反射而使心率减慢,从而掩盖了去甲肾上腺素对心的直接作用之故。
1.3药理机制
本品是强烈的α受体激动药,对β1受体作用较弱,对β2受体几无作用。
通过α受体的激动作用,可引起小动脉和小静脉血管收缩,血管收缩的程度与血管上的α受体有关,皮肤黏膜血管收缩最明显,其次是肾血管,对冠状动脉作用不明显,这可能与心脏代谢产物增加,扩张冠脉对抗了本品的作用有关。
通过β1受体的激动,使心肌收缩加强,心率上升,但作用强度远比肾上腺素弱。
α受体激动所致的血管收缩的范围很广,以皮肤、黏膜血管、肾小球为最明显,其次为脑、肝、肠系膜、骨骼肌等,继心脏兴奋后心肌代谢产物腺苷增多,腺苷能促使冠状动脉扩张。
α受体激动的心脏方面表现主要是心肌收缩力增强,心率加快,心排血量增高;整体情况下由于升压过高,可引起反射性兴奋迷走神经,使心率减慢,心收缩率减弱,应用阿托品可防止这种心率减慢。
由于血管强烈收缩,使外周阻力增高,故心输出量不变或下降。
大剂量也能引起心率失常,但较少见。
血压:外周血管收缩和心肌收缩力增加引起供血量增加,使收缩压及舒张压都升高,脉压略加大。
其他:对其他平滑肌作用较弱,但可使孕妇子宫收缩频率增加,对机体代谢的影响也较弱,只有在大剂量时才出现血糖增高。
由于很难通过血脑屏障,几无中枢作用。
逾量或持久使用,可使毛细血管收缩,体液外漏而致血溶量减少。
1.4应用
用于治疗急性心肌梗塞、体外循环、嗜铬细胞瘤切除等引起的低血压;对血容量不足所致的休克或低血压,本品作为急救时补充血溶量的辅助治疗,以使血压回升暂时维持脑与冠状动脉灌注;直到补足
血溶量治疗发挥作用;也可用于治疗
椎管内阻滞时的低血压及心跳聚停
复苏后血压维持。
2肾上腺素
C9H13O3N
2.1生理作用
肾上腺素一般作用使心脏收缩力上升;心脏、肝和筋骨的血管扩张和皮肤、黏膜的血管缩小。
在药物上,肾上腺素在心脏停止时用来刺激心脏,或是哮喘时扩张气管。
对皮肤、黏膜和内脏(如肾脏)的血管呈现收缩作用;对冠状动脉和骨骼肌血管呈现扩张作用等。
由于它能直接作用于冠状血管引起血管扩张,改善心脏供血。
利用其兴奋心脏收缩血管及松弛支气管平滑肌等作用,可以缓解心跳微弱、血压下降、呼吸困难等症状。
肾上腺素能刺激α和β两类受体,产生较强的α型和β型作用。
心脏作用于心肌、传导系统和窦房结的β2受体,加强心肌收缩性,加速传导,加速心率,提高心肌的兴奋性。
对离体心肌的作用特征是加速收缩性发展的速率(正性缩率作用)。
2.2临床应用
用于心脏骤停的抢救和过敏性休克的抢救,也可用于其他过敏性疾病(如支气管哮喘、荨麻疹)的治疗。
与局麻药合用有利局部止血和延长药效。
2.3不良反应
2.3.1全身反应:治疗量有时可见焦虑不安、面色苍白、失眠、恐惧、眩晕、头痛、呕吐、出汗、四肢发冷、震颤、无力、心悸、血压升高,尿潴留、支气管及肺水肿,短时的血乳酸或血糖升高等。
大剂量兴奋中枢,引起激动、呕吐及肌强直,甚至惊厥等。
当用量过大或皮下注射误入静脉时,可引起血压骤升、心律失常,严重者可发展为脑溢血、心室颤动。
2.3.2眼用时反应:眼部有短暂的刺痛感或烧灼感、流泪、眉弓疼、头痛、变态反应、巩膜炎;长期应用可致眼睑、结合膜及角膜黑色素沉积、角膜水肿等。
2.3.3药物过量
误用过量肾上腺素,可出现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心动过速、胸部压迫感、室性过早搏动、血压上升、肌肉震颤、步态不稳、寒战、发热、出汗、瞳孔散大、喘息性呼吸、惊厥等。
血压急剧上升时,则有搏动性头痛。
重症病儿常发生肺水肿、心室颤动、脑出血、昏迷、心脏及呼吸中枢麻痹。
2.4注意事项
1.器质性心脏病、高血压病、冠状动脉病、心源性哮喘、阻塞性心肌病、心律紊乱、尤其是室性心律紊乱、甲亢及糖尿病患者,以及脑组织挫伤、分娩患者禁用。
2.小儿、老年人、器质性脑损害患者及孕妇应慎用。
3.注射时必须轮换部位,以免引起组织坏死。
长期大量应用该品可致耐药性,停药数天后,耐药性消失。
4.用于过敏性休克时,应补充血容量,以抵消血管渗透性增加所致的有效血容量不足。
5.使用该品时必须注意血压、心率与心律变化,多次使用应监测血糖。
6.心脏复苏三联针为盐酸肾上腺素、硫酸异丙基肾上腺素各lmg,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2mg(去甲肾上腺素1mg)。
三者注射液于临用前混合,作心室内注射。
HO
OH
H
N
H
, HCl
CH3
3去氧肾上腺素
分子式:C9H13NO2
3.1作用
主要兴奋a受体,升压作用比去甲肾上腺素弱而持久,肌注可维持1小时,静注可维持20分钟,毒性较小。
可通过收缩血管、升高血压使迷走神经反射地兴奋而心率减慢,临床上可用于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应用时注意控制收缩压不超过21.3KPa(160mmHg)。
去氧肾上腺素还能兴奋瞳孔扩大肌,使瞳孔扩大,作用比较弱,持续时间较短,一般不引起眼内压升高(老年人虹膜角膜角狭窄者可能引起眼内压升高)和调节麻痹。
用其 1.0%~2.5%溶液滴眼,在眼底检查时作为快速短效扩瞳药。
用于治疗休克及麻醉时维持血压。
也用于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
本品为α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本品为直接作用于受体的拟交感胺类药,但有时也间接通过促进去甲肾上腺素自贮存部位释放而生效。
作用于α受体(尤其皮肤、粘膜、内脏等处),引起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增加,使收缩压及舒张压均升高。
随血压升高可激发迷走神经反射,使心率减慢,由此可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
本品收缩血管的作用比肾上腺素或麻黄碱为长,治疗剂量很少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兴奋作用;本品可使肾、内脏、皮肤及肢体血流减少,但冠状动脉血流增加。
作为血管收缩剂加入局麻药液可减慢后者的吸收,从而局限局麻的范围并延长其时效。
【禁忌症】高血压、冠状动脉硬化、甲亢、糖尿病、心肌梗死者禁用,
近两周内用过单胺氧化酶抑制剂者禁用。
【注意事项】
1.交叉过敏反应:对其他拟交感胺如苯丙胺、麻黄碱、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奥西那林、间羟异丙肾上腺素过敏者,可能对本品也异常敏感。
2.下列情况慎用:严重动脉粥样硬化、心动过缓、高血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糖尿病、心肌病、心脏传导阻滞、室性心动过速、周围或肠系膜动脉血栓形成等患者。
3.治疗期间除应经常测量血压外,须根据不同情况作其他必要的检查和监测。
4.防止药液漏出血管,出现缺血性坏死。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动物试验发现有胎儿毒性,妊娠晚期或分娩期间使用,可使子宫的收缩增强,血流量减少,引起胎儿缺氧和心动过缓。
故孕妇在非必要时应避免使用。
【儿童用药】本品在小儿中应用尚缺乏研究。
【老年患者用药】老年人慎用,以免引起严重的心动过缓或(和)心排血量降低,应适当减量。
【药物相互作用】
(1)先用α受体阻滞药如酚妥拉明、酚苄明、妥拉唑林、吩噻嗪类等后再给药时,可减弱本品的升压作用。
(2)与全麻药(尤其环丙烷或卤代碳氢化合物)同用,易引起室性心律失常;也不宜将本品加入局麻药液中用于指趾末端,以避免末梢
血管极度收缩,引起组织坏死溃疡。
(3)与降压药同用,可使降压作用减弱。
(4)与胍乙啶同用,可降低胍乙啶的作用,并使本品的升压作用增效。
(5)与催产药同用,可引起严重的高血压。
(6)与单胺氧化酶(MAO)抑制剂同用,可使本品的升压作用增强,在使用MAO抑制剂后14天内禁用本品。
(7)与拟交感神经药同用,可使这类药潜在的不良反应容易显现。
(8)与甲状腺激素同用,使二者的作用均加强。
(9)同用三环类抗抑郁药本品升压作用增强。
(10)与硝酸盐类同用,可使本品的升压作用与硝酸盐类的抗心绞痛作用均减弱。
【药物过量】出现血压过度上升,反射性心动过缓可用阿托品纠正,其他逾量表现可用α受体阻滞剂如酚妥拉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