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南芥温敏雄性不育突变体atms1的获得及表型分析

合集下载

拟南芥I型Metacaspases控制细胞死亡

拟南芥I型Metacaspases控制细胞死亡

拟南芥I型Metacaspases控制细胞死亡译自Arabidopsis Type I Metacaspases Control Cell DeathScience 330,1393(2010) DOI:10.1126/science.1194980 在原生动物、真菌和植物中发现的Metacaspases是动物半胱氨酸蛋白酶的远亲。

尽管十年前它们被同源建模发现,现在只有有限的实验数据可以说明它们的功能。

我们已经证明两种I型metacaspases,AtMC1和AtMC2,在拟南芥中拮抗控制程序性细胞死亡。

AtMC1是细胞死亡的正调控因子,实现它的功能需要保守的蛋白酶类假定的催化残基。

AtMC2负调控细胞的死亡。

这项功能的实现不需要假定的催化残基。

拟南芥I型metacaspase管理模块的处理几乎能够完全消除植物细胞内免疫受体激活的细胞死亡超敏反应(hypersensitive response,HR)。

这不会导致加强病原体扩散,而是与HR限制病原体增长脱钩。

程序性细胞死亡对于植物的发展的必需的。

植物、真菌和原生动物中的metacaspases是CD半胱氨酸蛋白酶超家族(caspases, paracaspases, gingipains, clostripains, legumains, and separin)中半胱氨酸蛋白酶的远亲同源物。

这些与进化有关的蛋白酶与半胱氨酸蛋白酶-血红蛋白酶有相同的折叠和催化结构域。

拟南芥基因组编码三种I型和六种II型metacaspases(AtMCs)。

两种类型都包含保守的假定催化结构域和合理的自动催化位点但是它们的N-末端结构域不同。

尽管有许多关于植物中半胱氨酸蛋白酶类活动的报告,目前还没有实验数据可以说明植物I型metacaspases的功能和底物。

II型metacaspase功能几乎和谜一样:重组植物II型metacaspases AtMC4和AtMC9可以进行离体自动催化过程,并且Tudor金黄色葡萄球菌核酸酶,在松树细胞程序化死亡过程中被酶切成片段,是植物中发现的唯一一个体内II型metacaspase底物。

植物绒毡层异常导致花粉败育的机理研究进展

植物绒毡层异常导致花粉败育的机理研究进展

植物绒毡层异常导致花粉败育的机理研究进展罗海山;孟德璇;陈晓阳;罗红兵【摘要】概述了植物绒毡层的功能,并从细胞学与分子学两方面阐述了绒毡层异常导致花粉败育的机理,分析了利用分子手段发现并克隆部分与绒毡层特异表达相关的基因,并对运用生物技术实现绒毡层对花粉发育过程中的调控机理进行展望.【期刊名称】《作物研究》【年(卷),期】2012(026)006【总页数】5页(P725-729)【关键词】植物;绒毡层;花粉败育;雄性不育【作者】罗海山;孟德璇;陈晓阳;罗红兵【作者单位】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长沙410128;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北京100193;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长沙410128;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长沙41012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819在开花植物中,花粉发育成熟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期间涉及到花药原基细胞的分裂分化,花粉母细胞的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等过程。

花粉的发育依赖于花药壁细胞层尤其是绒毡层细胞的支持。

植物的花药一般有呈蝶形的4个花粉囊,每个花粉囊的囊壁从外向内分别是表皮层、药室内壁、中层、绒毡层[1],花粉小孢子位于花粉囊腔内。

有研究表明,绒毡层细胞发育过程中的任何异常,都可能直接或间接导致花粉粒的败育,形成雄性不育[2,3]。

对植物绒毡层细胞发育和分子机理的研究,将有助于更深入的了解花粉发育与雄性不育的分子机理,并利用生物技术创造可供生产中应用的优良雄性不育系。

1 植物绒毡层的功能植物绒毡层作为花药壁最内层细胞,是向花粉母细胞运输物质的枢纽,对花粉母细胞及后期小孢子的正常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4]。

在花粉发育过程中,向花粉小孢子输送营养物质是植物绒毡层最主要的功能之一,绒毡层细胞中的物质被极性转运至向药室面,并分泌到药室中,从而为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和花粉小孢子发育提供所需的营养[5];在小孢子母细胞完成减数分裂形成四分体之后,绒毡层细胞适时的向外分泌胼胝质酶,用以分解四分体之间的胼胝质结构,释放出小孢子细胞[6]。

拟南芥温敏雄性不育突变体atms1的获得及表型分析

拟南芥温敏雄性不育突变体atms1的获得及表型分析

拟南芥温敏雄性不育突变体atms1的获得及表型分析戴文懿;孙亚梅;高贝;周树敏;袁晓君;韦嘉励;张卫【摘要】An ambient temperature Arabidopsis thaliana male sterile mutant ambient temperature-sensory male sterile 1 (atmsl), generated from ethylmethane sulfonate (EMS) mutagenesis has been identified. At low temperature 16 ℃, atmsl showed 100% pollen viability and silique fertility, while with the culture temperature increased, atmsl showed decreasing pollen viability and silique fertility. Therefore atmsl is a temperature sensory male sterile mutant. The morphological assay demonstrated that atmsl anther showed few significant impairments compared with wild-type anther when ambient temperature was below 23 ℃. At higher temperature 27 ℃ , the atmsl anther exhibited pleiotropic phenotypes: the developmental phases of anthers within one flower differed significantly; the callose layer of pollen mother cell of mutant was much thinner than that of wild-type, and the atmsl tapetum development exhibited much retarded than corresponding wild-type tapetum. Genetic assay demonstrated that the phenotypes of atmsl were controlled by a single recessive locus.%从甲基磺酸乙酯( ethylmethane sulfonate,EMS)化学诱变建立的野生型拟南芥(Col-0)突变体文库中筛选到1株突变体.在低温16℃时,该突变体的雄性育性与野生型没有显著差异,花粉染色呈现100%可育.随着培养环境温度的升高,突变体花粉育性逐渐下降,因此,该突变体为一温敏雄性不育突变体,并被命名为atms1(ambient temperature-sensory male sterility 1,即环境温度敏感雄性不育1).花药切片结果显示,在23℃以下,该突变体花药各个发育时期的形态与野生型花药没有显著的差异;而27℃处理1周后的突变体花药呈现多种表型:同一朵花中各个花药的发育时期出现显著分化,花粉母细胞胼胝体单薄,绒毡层发育滞后于同时期的野生型花药.遗传分析确定,atms1的不育表型是由单个隐性核基因控制的.【期刊名称】《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1(017)005【总页数】6页(P681-686)【关键词】拟南芥;温敏雄性不育;花粉;花药;绒毡层【作者】戴文懿;孙亚梅;高贝;周树敏;袁晓君;韦嘉励;张卫【作者单位】上海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上海200444;上海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上海200444;上海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上海200444;上海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上海200444;上海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上海200444;上海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上海200444;上海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上海20044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4植物由于无法自由移动,因此必须在进化过程中发展一系列能力来适应多变的环境因素以繁衍后代.对植物生长繁殖影响重大的环境因素主要有温度、光周期、光强、光质、湿度、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等[1-4].目前,在环境因素对植物生长发育控制或影响的基础研究领域,进展最快的是利用模式植物水稻和拟南芥进行的研究,其中水稻作为最重要的农作物之一,已在水分或养分的缺乏、盐胁迫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以及光照对植物开花控制等方面获得了重要的研究进展.温度是影响植物生长繁殖最重要的环境因素,早先人们对温度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研究集中在植物如何抵御极端温度(低至冰点温度以下,高至40℃以上)的伤害方面,并且对于起源于寒温带植物的春化现象也有了突破性的进展[5].近几年,对于非极端温度以外的常温(或者非胁迫温度)对植物各个生长发育时期影响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Weigel实验室率先对常温下若干拟南芥开花突变体的表型进行了观察,并探讨了一些控制开花的关键基因在不同温度下的转录表达.他们发现,像FT等控制开花的关键基因在低温16℃和常温23℃下的转录表达水平显著不同;自主途径控制开花基因,如FCA等,在介导温度变化对拟南芥开花的影响方面起着主导作用[6-10].Kumar等[11]发现某种类型的核小体组蛋白可以感知外界温度的变化,并在转录水平调控植物适应外界温度条件的变化.这些研究进展,预示着常温控制植物生长发育的研究可能在近期会有重大突破.在农业生产中,对非胁迫范围内的温度,即常温变化敏感的雄性不育作物已经被广泛用于杂交作物的生产中[12].以杂交水稻为例,目前在我国的超级杂交稻生产中,育性转换临界温度低的温敏雄性不育系已经作为主要的雄性不育系被广泛用于杂交稻的制种.这类温敏雄性不育系在较低温下可育,而在常温(即指适合水稻生长发育的温度范围)和高温下不育,因而在常温下被用于杂交制种,而在低温下用于育性恢复、自交繁殖不育系的种子.在作物杂交优势利用中,温敏雄性不育系具有无需保持系、几乎可以任意选择恢复系、制种术简便、较易选配出优良的杂交组合等优点.但是,这类温敏核不育水稻存在育性漂移的问题[5,12],并且在目前所有的杂交作物中,尚未有温敏雄性不育基因克隆鉴定的报道,也不清楚育性调控的分子基础,这些都极大制约了对温敏雄性不育系的开发利用.拟南芥作为模式植物的优良特性已为广大植物遗传学的研究者所共识.从目前雄性不育领域的研究发展来看,水稻和拟南芥在该领域具有非常相近的遗传学途径和基因组分,因此,利用拟南芥开展温敏雄性不育的研究可能是非常好的突破口.本实验室筛选到了1株经甲基磺酸乙酯(EMS)化学诱变的拟南芥温敏雄性不育突变体atms1,并就不同温度对其育性和花粉花药形态学等方面的影响进行了研究.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来源野生型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为生态型Columbia(Col-0),拟南芥atms1为本实验室用EMS诱变得到的温度敏感雄性不育株系.1.2 实验方法1.2.1 植物种植拟南芥种子播种在V(黑土)∶V(蛭石)∶V(珍珠岩)=1∶6∶0.25的混合土中,4℃春化2~4 d后,以塑料薄膜覆盖;然后,在20℃,湿度为60%~70%,光照强度为50 μEm-2·s-1,16 h光照/8 h黑暗的条件下培养,种子萌发后揭去薄膜;待植物抽薹后移至人工气候培养箱中,分别以16,23和27℃3种温度培养10 d.1.2.2 花药育性观察待拟南芥抽薹后分别放到16,23和27℃的人工气候培养箱中培养,培养10 d后每隔3 d取一次花,约3~6朵,共取3次.用亚历山大染色方法染色固定,观察花粉育性.1.2.3 石蜡切片取花序中不同发育时期的花苞,用FAA固定液固定,经乙醇系列脱水和二甲苯透明后,浸蜡并包埋,用旋转式切片机做连续横切片,切片厚度为4~6 μm,硼酸-甲苯胺蓝染色,中性树胶封片.在LEICA DM2500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并拍照.1.2.4 植物果荚观察方法按V(冰乙酸)∶V(酒精)∶V(丙三醇)=1∶1∶1的比例混合配置透明液,将果荚放入透明液中煮沸,约10 min后将果荚取出观察.1.2.5 突变体的背景纯化与遗传分析以拟南芥野生型Col-0为父本,突变体为母本进行回交得到F1代,F1代自交后得到F2代.种植并观察F2代表型,统计F2代中可育植株与不育植株的比例.2 实验结果与分析2.1 atms1的可见表型观察和育性分析atms1是经化学诱变剂EMS诱导拟南芥野生型Col-0种子,并从建立的突变体库中筛选得到的雄性不育植株,它与野生型拟南芥(以下简称野生型)的形态学比较如图1所示,育性分析比较如图2所示.当环境温度为23℃时,野生型植株正常生长,生长40 d抽薹后的atms1与野生型相比在整株形态上没有显著差异(见图1(a)).从果荚来看,野生型的果荚大,种子发育全部正常(见图1(d)),而atms1的果荚小于野生型,且种子发育出现空瘪现象,如图1(f)的箭头所示.雄蕊中部分花丝比野生型短小,花器官解剖结果如图1(h)和图1(i)所示.亚历山大染色及育性统计结果显示:野生型花粉粒的不育率接近0,而atms1花粉粒的不育率约为40%(见图2(b)、图2(d)和图2(e)).当野生型的花粉和atms1的雌蕊杂交后,atms1产生了肥大的果荚,形态大小和23℃环境中生长的野生型植株产生的果荚无明显差别,内有30~40粒种子.这些结果说明该atms1是雄性不育,并且只是部分雄性不育. 在27℃培养10 d后,野生型仍能产生正常果荚,但atms1产生的果荚短小且内无正常种子(见图1(g)).通过对花药的进一步观察,发现atms1的花药与野生型相比,颜色呈黄褐色且表面光滑无花粉粒(见图1(b)和图1(c)),而且atms1的雄蕊花丝较短,使得雄蕊的花药无法与雌蕊的柱头触碰(见图1(j)).亚历山大染色育性统计结果显示:野生型花粉粒的育性基本正常,atms1花粉粒的不育率达到80%左右(见图2(c)和图2(f)).此外,当把atms1从23或27℃移到16℃的环境条件下培养1周后,植株又能结出正常果荚(见图1(e)),且花粉粒染色及育性统计结果与野生型相同(见图2).图1 野生型与atms1的植株、花药、果荚和花的形态学比较Fig.1 atms1 plant,anther,silique and flower compared with wild type图2 野生型和atms1在不同温度下的花粉育性统计和花药图Fig.2 atms1 pollen fertility statistics and anther compared with wild type2.2 不同温度下atms1花药的发育花药发育是一个非常精细复杂的过程,受到多种基因的调控.Paul等[13]将花药发育分为14个时期.花药在不同发育时期具有特定的组织结构特征以及细胞学特征.通过对不同环境温度条件下atms1花药发育的研究显示:当环境温度为16℃时,atms1花药发育的14个时期与野生型表型相同,花药发育完全正常;在环境温度为23和27℃条件下处理10 d后,在花粉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前,atms1与野生型花药的发育未出现差异,而当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后,atms1的花药发育出现明显的差异.23℃处理10 d后,atms1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后的表型与野生型花药相似(见图3(a)~图3(j)).27℃处理10 d后,atms1花药中花粉母细胞胼胝体和野生型相比明显单薄(见图3(k)).虽然atms1的花粉母细胞也能分裂产生四分体(见图3(l)),但是到了单核花粉粒阶段,atms1花药的绒毡层明显比野生型肥厚,且在绒毡层细胞中出现大液泡,如图3(m)箭头所示.在双核花粉粒阶段,atms1的绒毡层仍处于肥厚且含大液泡的状态(见图3(n)),而野生型的绒毡层此时已退化,并形成致密的一圈(见图3(d)).同时在此发育阶段,atms1中同一朵花的各个花药所处的发育时期也出现显著差异,甚至同一个花药的4个花药室的发育都不同步.正常条件下,当花药发育到成熟花粉期,野生型的花药壁开裂,大量花粉粒被释放(见图3(e)).但在23℃处理10 d后,atms1产生的花粉粒较少,且有少量的花粉粒败育,如图3(j)箭头所示;而27℃处理10 d后,atms1的绒毡层在该时期尚未完全降解,花药中还残存少量绒毡层细胞,如图3(o)箭头所示.由于atms1花药绒毡层的发育明显滞后于同时期的野生型花药,导致其不能产生正常的花粉粒,从而影响到授粉、受精等后续事件的正常进行,进而影响了植株的育性.图3 野生型和atms1的花药发育Fig.3 Development of anthers in atms1 compared with wild type随着温度的升高,atms1花药绒毡层发育的滞后性越来越严重,23℃时仅有小部分绒毡层发育滞后,所以atms1表现为半不育;而在27℃时,几乎所有的绒毡层均表现为发育滞后,植株不能产生正常成熟的花粉粒,进而导致atms1几乎完全不育.2.3 atms1的遗传背景纯化与遗传分析atms1与野生型Col-0回交后,F1代表型正常,植株可育,说明该突变体受隐性基因控制.F1代自交得到的F2代群体中出现育性分离,在27℃时,可育植株164株,不育植株56株.经卡方测验,二者比例为3∶1,符合孟德尔遗传定理,因此,可以初步确定突变体atms1的温敏雄性不育表型受单个隐性核基因控制.3 讨论目前,非胁迫温度(常温)敏感型雄性不育系在杂交作物生产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鉴定控制这类雄性不育的基因,并且探究其作用机理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巨大的应用前景,但是目前仍然没有任何一种作物的常温敏不育基因被克隆鉴定.模式植物拟南芥中,目前只有myb33/myb65双突变体具有常温敏雄性不育特征的报道.本实验室分离到的温敏雄性不育突变体atms1的育性变化正是属于该范畴:在相对于拟南芥的低温16℃培养时,atms1表现出和野生型几乎一致的可育性;在常规的实验室培养温度(23℃)时,atms1的花粉不育率上升为40%,而其果荚的育性降为60%;在高温27℃时,atms1的花粉不育性上升至80%,果荚则接近完全不育.与野生型相比,当温度低于23℃时,atms1的花药没有显著的表型,而当温度升高至27℃时,atms1的花药也出现了显著的表型:其绒毡层发育与同时期的野生型相比要滞后;有些花药室的绒毡层在花药壁破裂时仍然保持不降解;atms1花粉母细胞的胼胝体单薄,细胞形状扭曲,个别细胞开始有降解的迹象;atms1花药的各个花药室发育不同步.由于绒毡层对花粉发育至关重要,许多绒毡层发育突变体都有花粉母细胞、或者晚期的小孢子、或者更晚期的花粉在发育过程中逐渐降解的表型.27℃时atms1的花药切片结果显示,其绒毡层发育时期明显滞后于花粉发育时期,这种表型与myb33/myb65双突变体非常相似.综合atms1花粉和花药的表型,可以判断atms1的基因突变所导致的缺陷影响的是绒毡层的发育,因此atms1是一个绒毡层发育的突变体.关于受外界环境温度控制和影响植物生殖能力变化方面的研究,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有关的基因克隆鉴定十分罕见,即使是基础研究进展最快的拟南芥研究,至今已见报道的也只有3个温敏雄性不育基因被克隆鉴定.2009年,De Ye实验室报道了一种拟南芥高温敏感雄性不育突变体tms1[14].他们发现,tms1在常规温度下育性表现和野生型并无不同,而在胁迫高温30℃下处理2 d后,其育性急剧下降.正如预计,他们发现TMS1基因编码一种热休克蛋白,这类蛋白基因的敲除,会使植物的某些发育过程对热胁迫的抵抗力显著下降.但是,这类高温敏感雄性不育突变体只在高温时才出现显著的表型,体现了一种植物对热胁迫的反应.关于控制植物在常温下表现为雄性不育的突变体基因已被克隆鉴定的报道,至今为止只有Millar等[15]发现的拟南芥myb33和myb65基因.myb33/ myb65双突变体在常规拟南芥的实验室培养温度下出现半不育特征,而在低温16℃下育性得到大部分的恢复.值得注意的是,myb33和 myb65都编码GAMYB家族的转录因子,这暗示了转录水平的调控在常温敏雄性不育中,如同外界温度对开花的控制一样,可能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此外,由于myb33/myb65双突变体的细胞质内出现过多的液泡,而使绒毡层也同样出现了体积膨大的表型,因此,atms1和myb33/myb65是否属于同种调控途径的突变体值得进一步探讨.参考文献:[1] SIMPSONG G,DEANC.Arabidopsis,the Rosetta Stone of flowering time[J].Science,2002,296(5566):285-289.[2]MOURADOVA,CREMERF,COUPLANDG.Control of flowering time:interacting pathways as a basis for diversity[J].Plant Cell,2002,14(S1):111-130.[3] SCOTTR,HODGER,PAULW,et al.The molecular biology of anther differentiation[J].Plant Sci,1991, 80(1/2):167-191.[4] GOLDBERGR B,BEALST P,SANDERSP M.Anther development:basic principles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s[J].Plant Cell,1993,5(10):1217-1229.[5]申岳正,薛光行.光敏不育水稻育性转换光温互作模式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1994,10(2):18-21.[6] SURESHKUMARB,DETLEFW.Temperature induced flowering in Arabidopsis thaliana[J].Plant Signaling&Behavior,2006,1(5):227-228. [7] LEMPEL,BALASUBRAMANIANS,SURESHKUMARS,et al.Diversityof flowering responses in wild Arabidopsis thaliana strains[J].PLoS Genet,2005,1(1):e6.[8] BALASUBRAMANIANS,SURESHKUMARS,LEMPEJ,et al.Potent induction of Arabidopsis thaliana flowering by elevated growth temperature[J].PLoS Genet,2006,2 (7):e106.[9] SURESHKUMARB,SRIDEVIS,JANNEL,et al.Potent induction of Arabidopsis thaliana flowering by elevated growth temperature[J].PLoS Genet,2006,2(7):e106.[10]BLÁZQUEZM A,AHN JH,WEIGELD.A thermosensory pathwaycontrolling flowering time in Arabidopsis thaliana[J].Nature Genetics,2003,33:168-171.[11] KUMARS V,WIGGEP A.H2A.Z-containing nucleosomes mediate the thermosensory response in Arabidopsis[J].Cell,2010,140(1):136-147. [12]邱振国.光温敏核不育水稻研究及利用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0):5228-5230,5243.[13] PAULM S,ANHTHUQ B,KOENW K N,et al.Anther developmental defects in Arabidopsis thaliana male-sterile mutants[J].Sex Plant Reprod,1999,11:297-322.[14] YANGK,XIAC,LIUX,et al.A mutation in Thermosensitive Male Sterile 1,encoding a heat shock protein with DnaJ and PDI domains,leads to thermosensitive gametophytic male sterility in Arabidopsis[J].Plant Journal,2009,57(5):870-882.[15] MILLARA A,GUBLERF.The Arabidopsis GAMYB-like genes,myb33 and myb65 aremicroRNA-regulated genes,that redundantly facilitate anther development[J].Plant Cell,2005,17:705-721.。

《拟南芥耐铯突变体atbe1-5的筛选及其机理的研究》范文

《拟南芥耐铯突变体atbe1-5的筛选及其机理的研究》范文

《拟南芥耐铯突变体atbe1-5的筛选及其机理的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核工业的快速发展,放射性铯(Cs)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其潜在的环境风险和对生态系统的破坏不容忽视。

因此,研究植物对铯的耐受机制和耐铯突变体的筛选成为环境科学和植物生物学的重要课题。

拟南芥作为一种模式植物,其基因组较小且易于操作,是研究植物耐铯机制的理想材料。

本文以拟南芥耐铯突变体atbe1-5为研究对象,旨在通过筛选并对其耐受机制进行研究,以期为植物的耐铯机制提供理论依据和可能的育种资源。

二、耐铯突变体atbe1-5的筛选首先,从已有的拟南芥种质资源中筛选出对铯具有较高耐受性的突变体。

通过在含有不同浓度铯离子的培养基上培养拟南芥,观察其生长状况和存活率,初步筛选出耐铯突变体。

接着,通过进一步的实验室分析(如RT-PCR、DNA测序等),鉴定并确定其中一株命名为atbe1-5的突变体为具有重要意义的耐铯突变体。

三、atbe1-5突变体的特征及生物学性质atbe1-5突变体在铯离子胁迫下表现出较强的耐受性,其生长状况和生物量均优于野生型拟南芥。

通过对atbe1-5突变体的基因组进行测序和比对,发现其基因组中存在与铯离子转运、代谢和耐受相关的关键基因的变异。

这些变异可能导致了atbe1-5突变体对铯离子的耐受性增强。

四、atbe1-5突变体的耐铯机理研究通过基因表达分析、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等方法,研究atbe1-5突变体在铯离子胁迫下的生理和分子响应机制。

研究发现,atbe1-5突变体在铯离子胁迫下,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发生了显著变化,涉及铯离子的转运、代谢、解毒和信号转导等过程。

此外,突变体中的某些蛋白质和代谢产物的含量也发生了明显变化,这些变化可能与atbe1-5突变体的耐铯机制密切相关。

五、结论本文通过筛选拟南芥耐铯突变体atbe1-5,并对其耐铯机理进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 atbe1-5突变体在铯离子胁迫下表现出较强的耐受性,其生长状况和生物量均优于野生型拟南芥。

《拟南芥耐铯突变体atbe1-5的筛选及其机理的研究》范文

《拟南芥耐铯突变体atbe1-5的筛选及其机理的研究》范文

《拟南芥耐铯突变体atbe1-5的筛选及其机理的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工业发展和核技术的广泛应用,重金属铯的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对环境和生物体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植物作为生态系统的基石,其耐重金属特性研究对于理解植物对重金属的响应机制、减少重金属污染对农业生产的危害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拟南芥为研究对象,着重探讨耐铯突变体atbe1-5的筛选及其耐铯机理,以期为进一步利用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提供理论依据。

二、材料与方法1. 材料本实验以拟南芥为研究对象,选取了耐铯性较强的突变体atbe1-5作为实验材料。

2. 方法(1)突变体的筛选:通过化学诱变、辐射诱变等方法,获得拟南芥耐铯突变体,并进行初步筛选。

(2)耐铯性测定:采用不同浓度的铯盐溶液处理拟南芥,观察其生长状况,测定其生物量、根长等指标,评估其耐铯性。

(3)生理生化分析:通过测定相关生理生化指标,如叶绿素含量、丙二醛含量、抗氧化酶活性等,探究atbe1-5的耐铯机理。

(4)分子生物学分析:利用PCR、qRT-PCR等技术,分析atbe1-5中与耐铯相关的基因表达情况,进一步揭示其耐铯机理。

三、结果与分析1. 突变体的筛选结果经过初步筛选,我们成功获得了耐铯性较强的拟南芥突变体atbe1-5。

与野生型相比,atbe1-5在较高浓度的铯盐溶液中仍能保持良好的生长状况,生物量和根长等指标均有所提高。

2. 耐铯性测定结果通过不同浓度的铯盐溶液处理,我们发现atbe1-5的耐铯性明显高于野生型。

在较高浓度的铯盐溶液中,atbe1-5的生物量和根长等指标仍能保持较高水平,显示出较强的耐铯能力。

3. 生理生化分析结果生理生化分析结果表明,atbe1-5在铯盐胁迫下,能够通过提高叶绿素含量、降低丙二醛含量、增强抗氧化酶活性等方式,提高自身的抗逆能力。

这些生理生化反应可能是atbe1-5耐铯的重要机制。

4. 分子生物学分析结果分子生物学分析显示,atbe1-5中与耐铯相关的基因表达水平发生了明显变化。

拟南芥突变体的功能鉴定及应用

拟南芥突变体的功能鉴定及应用

拟南芥突变体的功能鉴定及应用拟南芥是一种模式植物,因其具有小型、短周期、基因底子丰富等特点,成为了植物学和遗传学领域的研究工具。

通过突变体的筛选,拟南芥成为了研究植物生长发育和基因功能的重要模式植物之一。

在拟南芥突变体筛选中,以T-DNA插入技术为主,通过敲定不同基因,以观察植物的生长发育状态,挖掘新的生物学机制。

拟南芥突变体是利用突变体筛选技术,自然形成的或通过基因操作人工获得,产生了某些特殊表型的植物。

以T-DNA插入技术为例,将T-DNA随机插入到植物基因组中,导致部分基因的功能紊乱,从而产生了特殊的表型表现。

因此,拟南芥突变体不仅具有丰富的基因型资源,也是研究基因功能、分子生物学和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材料,其发现和应用有直接联系。

因此,如何鉴定拟南芥突变体的功能尤为重要。

目前鉴定方法主要包括:表型分析、基因克隆、启动子分析、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分析、分子标记等技术手段。

表型分析是首先考虑的鉴定方法,通过比较突变体与野生型在不同生长条件下的表型差异,筛选出表现异常的突变体。

对鉴定有难度的突变体,使用其他鉴定方法,如基因克隆,会有更好的效果。

其中,启动子元素克隆有助于探究基因表达特异性。

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分析有用于探究基因调控网络方式。

分子标记在表型特征不明显时,如果phentoype特征无法激活突变体,可以发现突变原因及搜索对应的遗传切口。

同时,拟南芥突变体在研究中的应用也非常广泛。

例如:研究花器官发育中的关键基因,通过拟南芥突变体突变鉴定方法,筛选出相关基因,进而探究开花的分子机制。

利用拟南芥突变体进行耐盐性、耐旱性等方面的研究。

在探究植物防御基因的调节网络时,拟南芥突变体也广泛地使用。

此外,还可用作药物和环境污染物筛选的生物传感材料,如zinc、生物染色体修复等方面的研究。

拟南芥突变体是全面了解植物生物学机理的重要材料,是揭示生长发育和基因功能的主要途径之一。

随着逆境应对、营养吸收、发育调控等方向的研究的深入,对拟南芥突变体的催生和应用必将愈加广泛。

《拟南芥耐铯突变体atbe1-5的筛选及其机理的研究》范文

《拟南芥耐铯突变体atbe1-5的筛选及其机理的研究》范文

《拟南芥耐铯突变体atbe1-5的筛选及其机理的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人类对环境资源的需求日益增长,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其中,铯(Cs)作为一类典型的重金属元素,因其高度的可移动性和长寿命对生态环境构成威胁。

对于植物的抗性研究,尤其是对于模式植物拟南芥耐铯突变体的筛选和其耐铯机理的研究,成为了近年来的研究热点。

本文就拟南芥耐铯突变体atbe1-5的筛选及其机理进行深入探讨,旨在为重金属污染环境下的植物耐性机制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二、研究方法本部分主要介绍了在实验室环境中,如何筛选拟南芥耐铯突变体atbe1-5,以及其筛选的具体方法和实验过程。

(一)突变体的筛选通过一系列的突变体筛选方法,包括物理诱变、化学诱变和分子遗传操作等手段,得到了一个拟南芥耐铯突变体atbe1-5。

详细介绍了铯离子浓度梯度的设定,突变的测定方式,如基因型和表现型的鉴定等。

(二)分子生物学方法在实验过程中,通过使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如基因克隆、基因序列分析等手段,深入解析了该突变体的遗传特性和耐铯机制。

三、实验结果(一)atbe1-5突变体的筛选结果经过一系列的筛选和鉴定,成功筛选出拟南芥耐铯突变体atbe1-5。

该突变体在较高浓度的铯离子环境下仍能正常生长和发育。

(二)atbe1-5突变体的遗传特性分析通过基因克隆和序列分析,发现atbe1-5突变体与野生型相比在某个关键基因上存在单碱基或单核苷酸差异,这些差异导致突变体的表达方式和表型特性发生变化。

这种改变赋予了突变体更强的耐铯能力。

(三)atbe1-5突变体的耐铯机理研究研究发现,atbe1-5突变体在铯离子胁迫下能更好地激活抗逆机制。

在转录水平和翻译水平上表现出不同的调控方式,同时涉及一些重要酶和基因的活跃性增强,帮助植株抵御高浓度的铯离子带来的压力。

此外,该突变体在铯离子的吸收和转运方面也表现出独特的特点。

四、讨论与结论本研究通过系统的筛选和分析拟南芥耐铯突变体atbe1-5的遗传特性和耐铯机理,深入探讨了其可能的生物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2024年拟南芥耐铯突变体atbe1-5的筛选及其机理的研究》范文

《2024年拟南芥耐铯突变体atbe1-5的筛选及其机理的研究》范文

《拟南芥耐铯突变体atbe1-5的筛选及其机理的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环境铯污染日益加剧,对于植物的耐铯性能的研究变得越来越重要。

而拟南芥作为一种常用的植物研究模型,在研究耐铯机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论文以拟南芥耐铯突变体atbe1-5为研究对象,旨在通过对其筛选及机理的研究,进一步理解植物对铯的耐受性及其生物学基础。

二、atbe1-5突变体的筛选本实验中,我们利用一系列铯浓度梯度,在实验室中通过逐级增加铯浓度的方式对拟南芥种群进行压力筛选。

经过多轮筛选后,我们成功筛选出了一株耐铯性较强的突变体atbe1-5。

该突变体在铯浓度较高的环境中仍能保持较高的生长速度和存活率。

三、atbe1-5突变体的特征分析(一)表型分析我们对atbe1-5突变体进行了一系列的表型分析,包括株高、叶片形状、颜色等指标。

与野生型相比,atbe1-5在相同浓度的铯环境中具有更好的生长状况。

这表明该突变体可能具有更好的耐铯性。

(二)生理生化分析我们进一步对atbe1-5突变体的生理生化特性进行了分析,包括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抗氧化酶活性等指标。

结果显示,atbe1-5突变体在铯胁迫下具有更高的抗氧化酶活性,这可能是其耐铯的重要机制之一。

四、atbe1-5的耐铯机理研究我们推测atbe1-5突变体的耐铯机理可能涉及到多种生理生化反应。

为了深入探讨其机理,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

(一)基因表达分析我们通过转录组测序技术对atbe1-5突变体和野生型在铯胁迫下的基因表达进行了比较分析。

结果显示,在atbe1-5突变体中,一些与抗氧化、代谢等相关的基因表达量明显高于野生型。

这表明这些基因可能参与了atbe1-5的耐铯机制。

(二)信号通路研究我们进一步研究了这些差异表达基因参与的信号通路,如钙信号、ABA信号等。

通过对这些信号通路的研究,我们发现了一些关键蛋白参与了atbe1-5的耐铯过程,这些蛋白的发现为我们提供了深入探讨耐铯机制的新方向。

《2024年拟南芥耐铯突变体atbe1-5的筛选及其机理的研究》范文

《2024年拟南芥耐铯突变体atbe1-5的筛选及其机理的研究》范文

《拟南芥耐铯突变体atbe1-5的筛选及其机理的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特别是铯等重金属的污染已经成为了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

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一难题,研究人员一直致力于寻找耐铯能力强且能在铯污染土壤中正常生长的植物种类和机制。

近年来,在多种植物中筛选出的耐铯突变体为我们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本文以拟南芥耐铯突变体atbe1-5为研究对象,对其筛选方法及耐铯机理进行深入研究。

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本实验采用拟南芥野生型及耐铯突变体atbe1-5为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1)突变体的筛选:通过化学诱变法获得拟南芥突变体库,利用铯处理法筛选出耐铯能力强的突变体。

(2)生理生化分析:对筛选出的耐铯突变体进行生长曲线、生物量、叶绿素含量等生理指标的测定。

同时,对铯处理后植物的根部形态和铯的分布进行分析。

(3)基因表达分析:采用RNA-Seq等基因组学技术对atbe1-5突变体在铯处理前后的基因表达水平进行分析,筛选出与耐铯性相关的基因。

(4)转录因子和调控网络分析:对筛选出的基因进行转录因子预测和调控网络分析,探讨其耐铯机理。

三、结果与分析1. 突变体的筛选结果通过化学诱变法和铯处理法,我们成功筛选出了一批耐铯能力强的拟南芥突变体,其中atbe1-5的耐铯能力尤为突出。

与野生型相比,atbe1-5在铯处理下生长更为旺盛,生物量也更大。

2. 生理生化分析结果生理生化分析表明,atbe1-5突变体在铯处理后,其叶绿素含量、光合作用等生理指标均表现出较强的抗逆性。

此外,其根部形态也发生了明显变化,根毛增多、根系更发达,有利于植物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中的生长。

3. 基因表达分析结果基因表达分析结果显示,atbe1-5突变体在铯处理后,与野生型相比,一些与重金属抗性、细胞代谢和能量代谢等相关的基因表达水平发生了显著变化。

这些基因的差异表达可能参与了atbe1-5突变体的耐铯过程。

《2024年拟南芥耐铯突变体atbe1-5的筛选及其机理的研究》范文

《2024年拟南芥耐铯突变体atbe1-5的筛选及其机理的研究》范文

《拟南芥耐铯突变体atbe1-5的筛选及其机理的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工业发展和人类活动的增加,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其中铯(Cs)污染已成为环境科学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

植物作为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对于重金属的耐受和积累机制研究对于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具有重要意义。

拟南芥作为一种模式植物,其基因组小且易于操作,成为研究植物耐重金属机制的理想材料。

本文以拟南芥耐铯突变体atbe1-5为研究对象,探讨其筛选方法及其耐铯机理,以期为植物耐重金属机制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依据。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一)实验材料本实验以拟南芥为研究对象,通过化学诱变方法获得耐铯突变体atbe1-5。

(二)实验方法1. 拟南芥的培养与处理拟南芥种子经过消毒处理后,在含有不同浓度铯离子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筛选出耐铯突变体atbe1-5。

2. 突变体的筛选与鉴定通过观察生长状况、生物量、铯离子积累量等指标,筛选出耐铯能力较强的突变体。

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筛选出的突变体进行基因鉴定,确定其突变基因。

3. 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测定突变体atbe1-5在不同铯离子浓度下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抗氧化酶活性等生理生化指标,探讨其耐铯机理。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一)突变体atbe1-5的筛选与鉴定通过在含有不同浓度铯离子的培养基上培养拟南芥,我们成功筛选出耐铯能力较强的突变体atbe1-5。

通过基因鉴定,我们发现该突变体与野生型相比,存在基因突变。

(二)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结果与野生型相比,突变体atbe1-5在铯离子胁迫下表现出较强的光合作用能力和较低的呼吸作用速率。

此外,其抗氧化酶活性也显著提高,表明该突变体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

这些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可能是其耐铯机理的重要方面。

(三)耐铯机理的探讨根据实验结果,我们推测突变体atbe1-5可能通过以下机制提高对铯离子的耐受能力:一是通过改变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平衡,提高能量利用率,从而更好地应对铯离子胁迫;二是通过提高抗氧化酶活性,减轻铯离子对细胞的氧化损伤;三是可能存在其他未知的基因或蛋白质参与耐铯过程。

拟南芥基因突变体研究及其分子机理分析

拟南芥基因突变体研究及其分子机理分析

拟南芥基因突变体研究及其分子机理分析拟南芥是一种重要的模式植物,在基因突变体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拟南芥基因突变体的定义、研究方法、重要性以及其分子机理等方面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拟南芥基因突变体定义及研究方法基因突变体是指在基因序列中发生变异的个体,与野生型(WT)相比,基因突变体的表型有明显的差异。

拟南芥基因突变体是以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为材料的基因突变研究。

它具有许多优秀的特性,如短生命周期、小型体型、遗传变异多样化和基因功能高度保守等。

目前,拟南芥基因突变体的研究方法主要分为化学诱变、遗传转化和基因编辑。

其中,化学诱变是通过化学物质引起基因突变,常用的化学物质有Ethyl methane-sulfonate (EMS)和Sodium azide (NaN3)等。

遗传转化是利用外源DNA片段引入目标基因,达到基因敲入/敲除的目的。

基因编辑则是指利用CRISPR/Cas9等基因编辑技术对目标基因进行精准的编辑,从而实现目的基因的敲入/敲除。

这些方法的优缺点各有不同,可以根据实验目的和条件选择适宜的研究方法。

二、拟南芥基因突变体的重要性拟南芥基因突变体研究有着重要的科研意义和现实意义。

首先,拟南芥是植物领域中最具代表性的模式植物之一,研究拟南芥基因突变体可以为解析生物分子机理和育种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其次,拟南芥基因突变体的发现对研究复杂性状、生长发育和环境响应等现象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对人类生命健康、农业生产、环境保护等方面具有深远的影响。

三、拟南芥基因突变体分子机理分析拟南芥基因突变体分子机理分析是对基因突变体的表型变化进行解析的过程。

在基因突变体的研究中,通常采用遗传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多种技术手段进行深入研究。

遗传学方法主要包括染色体显微镜观察、连锁分析、基因定位和基因组学分析等。

在染色体显微镜观察中,通过观察细胞染色体数目、形状、大小和染色体带的特点,可以发现染色体异常和染色体突变。

《拟南芥耐铯突变体atbe1-5的筛选及其机理的研究》范文

《拟南芥耐铯突变体atbe1-5的筛选及其机理的研究》范文

《拟南芥耐铯突变体atbe1-5的筛选及其机理的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工业发展和人类活动的增加,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其中铯(Cs)污染已成为环境科学领域关注的重点。

植物作为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重金属的吸收、转运和耐受机制一直是科研关注的焦点。

拟南芥作为一种模式植物,因其基因组小、生长周期短、遗传操作简便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植物科学研究中。

本文以拟南芥耐铯突变体atbe1-5为研究对象,探讨其筛选方法及耐铯机理,以期为植物抗重金属污染提供理论依据。

二、材料与方法2.1 材料本实验所用拟南芥种子购自某生物公司,atbe1-5突变体由本实验室前期筛选获得。

实验所需化学试剂及仪器设备详见实验记录。

2.2 方法2.2.1 拟南芥耐铯突变体的筛选通过化学诱变法获得大量拟南芥突变体,利用铯溶液进行筛选,观察各突变体的生长状况,筛选出耐铯性较强的突变体atbe1-5。

2.2.2 生理生化指标测定测定atbe1-5突变体及野生型拟南芥在铯处理下的生物量、叶绿素含量、抗氧化酶活性等生理生化指标。

2.2.3 基因表达分析利用RT-PCR技术,分析atbe1-5突变体在铯处理下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

三、结果与分析3.1 拟南芥耐铯突变体atbe1-5的筛选结果经过铯溶液筛选,我们成功获得耐铯性较强的atbe1-5突变体。

与野生型拟南芥相比,atbe1-5在铯处理下表现出更强的生长能力。

3.2 生理生化指标分析在铯处理下,atbe1-5突变体的生物量、叶绿素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均高于野生型拟南芥。

这表明atbe1-5突变体具有较强的抗铯胁迫能力。

3.3 基因表达分析RT-PCR结果显示,atbe1-5突变体在铯处理下相关抗逆基因的表达水平显著提高,如ABA信号途径相关基因、抗氧化酶基因等。

这表明atbe1-5突变体可能通过调控这些基因的表达来提高其抗铯胁迫能力。

四、讨论本研究成功筛选出耐铯性较强的拟南芥atbe1-5突变体,并对其耐铯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拟南芥突变体购买流程-完全图解

拟南芥突变体购买流程-完全图解

拟南芥突变体购买流程-完全图解Step 1. 打开NCBI主页:打开的页⾯如下:如下得到如下页⾯:进⼀步获得该基因在NCBI⾥⾯的基因信息,到此我为什么要做这⼀步呢,主要是想获得该gene在拟南芥中的系统名,见下图:记住这个名称:AT1G69120这个就是APETALA1(AP1)基因接下来开始查找 APETALA1(AT1G69120)的突变体,拟南芥突变体库世界上有很多,公开的没有公开私⽤的都有,突变的⽅法也不尽相同,有DS的,T-DNA插⼊的,Tos17,EMS⽅法突变的等等。

但是,我们通常⽤美国SALK研究所的突变体库,这个突变体库⽐较权威,从这⾥可以找到⼏乎现有的所有拟南芥突变体,包括T-DNA插⼊,RIKEN FST等等各种不同的突变类型,⽽且有详细的突变位点介绍和购买⽅法它的搜索界⾯⼀⽬了然,使⽤也很⽅便。

下⾯介绍SALK突变体库的使⽤⽅法:Step 2:打开SALK主页:点击 T-DNA Express 进⼊(红圈处点击),如下显⽰:显⽰如下,所有信息全在如下窗⼝中从上述窗⼝中可以获得很多不同group制得的突变体,有SALK T-DNA,CSHL FST(冷泉港实验室的)等等,我个⼈建议使⽤SALK 的突变体,订购⽐较⽅便,听同学说好像⼀百美元⼀个,上图中,蓝⾊下划线的那两个,以SALK_冠名的那个,两个显⽰的是不同的插⼊位置,和T-DNA插⼊⽅向(看在图中的位置和箭头⽅向)点击其中⼀个进⼊信息页,⽐如点击SALK_056708,得到如下页⾯:我们主要是从 ABRC 订购,点击进⼊页⾯,填写要求的相关信息,万事⼤吉。

祝实验顺利!T-DNA Primer Design( Powered by GEBD )Please use the backup page served by AtTA, if the tdnaexpress server is down.The new T-DNA Primer Design Tool is now powered by Genome Express Browser Server (GEBD). The new tool can return the primers faster, and also give the insertion location information, the estimated T-DNA confirmation product size, as well as primer3-like format output. (July 28, 2005)Important Change: Now the RP is always on the side of the flanking sequence, that is, RP is always on the 3' end of the insertion. Therefore, the PCR reaction should always be set up as LB+RP for HM and LP+RP for WT. (Feb. 04, 2005)1. Protocol for SALK T-DNA primer designNote:N - Difference of the actual insertion site and the flanking sequence position, usually 0 - 300 bases MaxN - Maximum difference of the actual insertion site and the sequence, default 300 bpspZone - Regions used to pick up primers, default 100 bpsExt5, Ext3 - Regions between the MaxN to pZone, reserved not for picking up primersLP, RP - Left, Right genomic primerBP - T-DNA border primer LB - the left T-DNA border primerBPos - The distance from BP to the insertion siteLB - Left border primer of the T-DNA insertion:>LBb1 of pBIN-pROK2 for SALK linesGCGTGGACCGCTTGCTGCAACT> (Newly used by Salk Genotyping Project and with better results)ATTTTGCCGATTTCGGAAC>LBa1 of pBIN-pROK2 for SALK linesTGGTTCACGTAGTGGGCCATCG>LB_6313R for SALK linesTCAAACAGGATTTTCGCCTGCT>LB1 for SAIL lines C/418-451 of pCSA110-pDAP101_T-DNAs GCCTTTTCAGAAATGGATAAATAGCCTTGCTTCC> >LB2 for SAIL lines C/390-423 of pCSA110-pDAP101_T-DNAs GCTTCCTATTATATCTTCCCAAATTACCAATACA>LB3 for SAIL lines C/350-383 of pCSA110-pDAP101_T-DNAs TAGCATCTGAATTTCATAACCAATCTCGATACACTo download SAIL pCSA110 & pDAP101 T-DNAs.By using the three primers +LP+RP) for SALK lines, users for WT (Wild Type - no insertion) should get a product of about 900-1100 bps ( from LP to RP ), for HM (Homozygous lines - insertions in both chromosomes) will get a band of 410+N bps ( from RP to insertion site 300+N bases, plus 110 bases from to the left border of the vector), and for HZ (Heterozygous lines -one of the pair chromosomes with insertion) will get both bands. The product size should be 200 base larger if using LBa1 instead of . However, the protocol requires thesame or similiar TM values for all the LB, LP and RP primers.You can set up two paired reactions, LP+RP and LB+RP. You should get a product in the LP+RP reaction for WT or HZ lines or get blank for HM lines, while get a band in the LB+RP for HM or HZ lines.。

拟南芥NO敏感突变体rsn1的特性分析

拟南芥NO敏感突变体rsn1的特性分析

摘要:为了深入研究信号分子NO在植物中的调控机制,以拟南芥(Arabidopsi- -haliana )为研究材 料,从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获得的突变体库中筛选得到1株对一氧化氮(NO)敏感的突变体 rsnl ( Root sensitive to NO),对比分析突变体根对NO的敏感程度、气孔对脱落酸(ABA)的反应等指 标,并且利用图位克隆技术初步定位突变基因。结果表明,尽管在正常生长条件下rsnl突变体的 萌发率与野生型没有明显区别,但根对NO胁迫敏感,在50 %mol/T硝普钠(SNP)处理下,野生型 拟南芥的相对根长为48.7%,而突变体rsnl的相对根长仅为5.3% ;通过分析气孔对ABA的敏感 程度发现,%nl对ABA调控气孔关闭不敏感,在10 %moi/T ABA处理下突变体rsnl的气孔直径是 野生型的1.9倍,而在正常条件下突变体rsnl的气孔直径与野生型差异不大,且突变体rsnl的失 水率高于野生型拟南芥;遗传分析表明,rsnl是一个单基因隐性突变体;通过图位克隆初步判断突 变位#在第5号染色体上% 关键词:拟南芥;一氧化氮;rsnl ;脱落酸 中图分类号:S355.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 -3268 (2019) 09 -0040 -06
植物激素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在种子休 眠与萌发、植物生长发育及其对生物与非生物胁迫
反应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⑴。高盐、干旱 等逆境胁迫能够增加植物体内的ABA含量&当细
收稿日期:2019 -05 -22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31600206);河南省2017年度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项目(2017GGJS080) 作者简介:夏金婵! 1978 -),女,河南郑州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分子生物学研究& E -mail:epsalon@ 163. cem 通信作者:张小莉(1962 -),女,河南郑州人,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分子生物学研究。E - mail:zx!7666@ 163. cem

《拟南芥耐铯突变体atbe1-5的筛选及其机理的研究》范文

《拟南芥耐铯突变体atbe1-5的筛选及其机理的研究》范文

《拟南芥耐铯突变体atbe1-5的筛选及其机理的研究》篇一一、引言近年来,铯元素的生物毒性对环境的危害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为深入了解植物的抗铯机制并改良农作物的耐铯性能,以减轻重金属铯污染对农作物的潜在影响,本研究以拟南芥为研究对象,对其耐铯突变体atbe1-5进行了筛选,并对其耐铯机理进行了深入研究。

二、材料与方法1. 材料本实验以拟南芥为研究对象,通过突变体筛选获得耐铯突变体atbe1-5。

2. 方法(1)突变体的筛选:通过化学诱变、辐射诱变等方法,筛选出耐铯性增强的拟南芥突变体。

(2)生长条件:将筛选出的atbe1-5突变体在不同浓度的铯离子环境中进行生长实验,观察其生长状况。

(3)基因组分析:对atbe1-5突变体进行基因组学分析,研究其基因变异与耐铯性增强的关系。

(4)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研究atbe1-5突变体的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变化,分析其耐铯机理。

三、结果与分析1. 突变体的筛选与鉴定经过多次筛选和鉴定,成功获得耐铯性增强的拟南芥突变体atbe1-5。

该突变体在较高浓度的铯离子环境中仍能保持良好的生长状态。

2. 生长条件下的生理响应将atbe1-5突变体在不同浓度的铯离子环境中进行生长实验,结果显示该突变体在不同浓度的铯离子环境下均能维持较高的生物量,显示出较强的耐铯性。

3. 基因组分析通过对atbe1-5突变体的基因组学分析,发现该突变体在多个基因位点上存在变异。

这些变异可能与耐铯性增强有关,为进一步研究其耐铯机理提供了重要线索。

4.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通过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发现atbe1-5突变体在铯离子胁迫下,能够通过调节细胞内抗氧化酶的活性、改变细胞膜透性等途径来抵抗铯离子的毒性。

此外,该突变体还能通过调节相关基因的表达,增强对铯离子的耐受能力。

这些研究结果为揭示atbe1-5突变体的耐铯机理提供了重要依据。

四、讨论与结论本研究成功筛选出耐铯性增强的拟南芥突变体atbe1-5,并对其耐铯机理进行了深入研究。

《拟南芥耐铯突变体atbe1-5的筛选及其机理的研究》范文

《拟南芥耐铯突变体atbe1-5的筛选及其机理的研究》范文

《拟南芥耐铯突变体atbe1-5的筛选及其机理的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核工业的快速发展,放射性污染已经成为环境保护领域的一个重要问题。

其中,铯(Cs)是一种重要的放射性元素,其对环境生物的影响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本研究选取了植物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筛选耐铯突变体,研究其耐铯机理,以期为植物在放射性环境中的生存和修复提供理论基础。

本研究的重点是针对atbe1-5耐铯突变体的筛选和机理的探讨。

二、耐铯突变体atbe1-5的筛选(一)实验材料与方法本实验以拟南芥为研究对象,通过化学诱变剂处理野生型拟南芥,获得突变体。

接着,采用CsCl溶液对突变体进行胁迫处理,并筛选出耐铯突变体。

通过一系列生物学实验手段,如基因型鉴定、PCR扩增等,最终确定了atbe1-5为耐铯突变体。

(二)筛选结果经过多轮筛选和验证,我们成功筛选出atbe1-5耐铯突变体。

该突变体在CsCl溶液胁迫下,能够正常生长和发育,而野生型拟南芥则出现明显的生长抑制现象。

这表明atbe1-5具有较高的耐铯能力。

三、atbe1-5耐铯机理的研究(一)基因表达分析通过基因表达分析,我们发现atbe1-5突变体在CsCl胁迫下,某些与抗逆性相关的基因表达水平显著提高。

这些基因可能参与了铯离子的转运、解毒、代谢等过程,从而提高了atbe1-5的耐铯能力。

(二)生理生化指标分析生理生化指标分析显示,atbe1-5突变体在CsCl胁迫下,其抗氧化酶活性、脯氨酸含量等指标均有所提高。

这表明atbe1-5在应对铯离子胁迫时,具有更强的抗氧化能力和渗透调节能力。

(三)细胞膜系统及亚细胞结构分析通过对细胞膜系统和亚细胞结构的观察,我们发现atbe1-5的细胞膜结构相对稳定,受CsCl胁迫的影响较小。

这可能与其膜系统相关蛋白的稳定性和活性有关,进一步提高了atbe1-5的耐铯能力。

四、结论本研究成功筛选出耐铯突变体atbe1-5,并对其耐铯机理进行了深入研究。

上海大学校级大学生创新活动项目一览表

上海大学校级大学生创新活动项目一览表

吴烨丹、王 翔、 尹伟童、邬 翔 孙 健、杨 钦、 王 睿、方巧凤 无 张之浩、霍智鹏、 倪文轶、叶博文 夏 晴、金 梦、 袁文聪 郭广亮、薛明浩 李筱玮、陈杰骏、 薛珊珊、顾呈洁 彭庚庚、束俊辉 彭根平、吴赵羊、 焦 振 江覃皓、罗 燎 冯 凯、张 泉 王 凯 徐志钦、姜书豪 周 登、张仰梅 田志文、郑瓜钟 沈雅怡、陈 婷、 李金田 王 洪、沐敬文 冯九一、崔乾博 赵延杰、李 望 郭炎峰、袁 帅、 刁 程、朱海洋 钱在祥、张 烨、 郭世奇 奚景诚、叶明明 刘冰倩、杨兴东 于建才、朱曌魏 李晓佳、张菁菁 张 磊、徐 轩、 朱 悦、黄子璇 刘 圆、王佳珺、 杨茹婷 胡 勇、陈 伟、 鲍雅晴、陈久宁 韩 立、秦 月、 周维亚、许礽翀 陈彩虹、徐可心、 顾运佳、林予舒 张琛炜、任 乐、 陈奕炜、李道成 王松宝、林 哲、 王 晓 王达婷、朱赛飞、 王 刚、余静婷 潘湾萍、俞立海、 史志双、张晨辉 余 嘉、李欣悦、 刘 博、苏佳怡 钟佳琳、张哲磊、 章 建、曹玉润 黎 媛、虞建飞、 黄豆豆、张清然


10121019 10120952 10120964 09121553 09121441 10120995 10121154 10123271 09123320 09123298 09123347 09123305 09123357 09123341 08123047 09125364 10125497 09125377 09125179 09125182 10123201 09124221 10124375 09124265 09121702 09121147 10122488 10122639 11123770 10125445 10122348 10170110
赵起帆 袁 罗 琳 千
庄云龙 王植庆 丁 力

拟南芥基因突变体筛选和分类的研究

拟南芥基因突变体筛选和分类的研究

拟南芥基因突变体筛选和分类的研究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是植物研究中的常用材料,因其具有许多优点:生长快、体形小、基因组测序完成、适应广泛等等。

而生物学研究中最为基础的就是基因研究,因此引发人们对拟南芥基因的探索和研究。

本文将会介绍拟南芥基因的突变体筛选和分类的研究。

一、拟南芥的基因突变体筛选在拟南芥中,基因突变体是非常重要的,由于拟南芥基因组的测序已经完成,因此,科研人员可以利用现代高通量筛选技术,来快速建立大规模的拟南芥基因突变体资源库。

1.1 传统筛选法最常用的传统筛选方法是化学诱变、X射线、γ射线和紫外线辐射等方法,其基本原理是:通过人为或其他因素对植物种子或幼苗进行处理,使其基因发生变异,最终产生突变体。

其中,化学诱变是使用化学物质诱导植物基因发生变异,这种方法有较大优势,因为可以在不依赖实验室设备的情况下大规模筛选。

但是,化学诱变方法可能会引起伪突变和失败的突变率较高。

1.2 高通量筛选法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高通量筛选方法得到了广泛应用,尤其是基于基因编辑技术的筛选方法。

目前流行的高通量筛选法有:T-DNA插入、CRISPR/Cas9、RNA干扰等。

其中,T-DNA插入是在拟南芥基因组中随机插入T-DNA,每个T-DNA都能够导致拟南芥基因表达的改变。

因此,T-DNA插入是一种高效、简单、易于筛选和操作的方法,并且在拟南芥研究中应用广泛。

二、拟南芥基因突变体分类拟南芥基因突变体分类是指将筛选得到的突变体按照突变部位和性质分为不同的类型,以方便基因功能的研究和应用。

2.1 快速分离突变位点的方法首先,需要快速、准确地确定突变体的位点,以此进行后续的基因功能分析,现在,基因突变体的位点鉴定方法已经得到了较大的改进,常见的方法包括PCR-RFLP、dCAPS和PCR-sequencing等。

其中,PCR-RFLP是一种快速、简便的检测方法,基本原理是:通过PCR扩增突变体和野生型基因区段,然后将PCR产物限制性酶切,从而分辨突变体和野生型基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l 7卷 第 5期
21 0 1年 l O月
上洛戈
耀( 自然 科 学 舨)
Vo 7 No 5 l + l
Oc . 2 l t Ol
J U N LO H N H I N RIY N T R LSIN E O R A FS A G A WE S ( A U A E C ) U T C
Ab t a t sr c :An a in e e au e A a i o s h l n l t r e mu a ta in e e a u e s n o y mb e ttmp r t r r b d p i t a i a mae se l t n mb e t tmp r t r -e s r s a i -
fw ini c n mp ime t o a e t l t p n h rwh n a e sg f a ti ar n sc mp r d wi wi y e a t e e mbin e e au e wa e o 2 ℃ . i h d— e ttmp r t r s b lw 3
a l的不 育 表 型 是 由单 个 隐 性 核 基 因控 制 的 . t ms

关键 词 : 拟南芥 ; 温敏雄性不 育; 花粉 ; 药; 花 绒毡层
中 图 分 类 号 : 4 Q9 文献标志码 : A 文 章 编 号 : 0 72 6 (0 1 0 -6 10 1o -8 1 2 1 )50 8 -6
mu h t i n rt a h to i — p c h n e n t a fw l t e.a d t e a ms a e u d v l p n x i i d mu h r t r e h n h d y n h t l tp t m e eo me t e h b t c ea d d t a e
At ih rtmp r t r 7 q ge h e e a u e2 C,t ea ms n h r x ii d p eo r p cp e o y e : h e e o me t p a e h t la t e h b t l it i h n tp s t e d v lp nM h s s e e o
1 2 实 验方 法 .
于寒温带植物 的春化现象也有了突破性 的进展 . 5 J
近几 年 , 于非 极端 温度 以外 的常温 ( 者非胁 迫 温 对 或 度) 对植 物 各个 生 长 发 育 时 期影 响 的研 究 也 取 得 了

12 1 植 物种 植 .. 拟南 芥 种子播 种 在 ( 土 ) ( 石 ) ( 黑 : 蛭 : 珍珠 岩 )=160 2 ::.5的混合 土 中 , C 化 2—4d后 , 4q春 以 塑料 薄膜 覆 盖 ; 然后 , 2 ℃ , 度 为 6 % 一 0 , 在 0 湿 0 7%
m l s re1(ts) gnrt o ty taeslnt E )mu gns a eniet e 。 ae t l a 1 , eea df m ehl hn uf a e i m e r me o e( MS t eei hsbe n fd a s d i i
At o mp rtr 6 ℃ ,ams h we 0 % p l nva it n iq efrit ,w i i h utr wt l e eaue1 t ts o d 1 0 ol ibl ya d s iu ti e i l e l y hl w t tec l e e h u
D IWe —i S N Y — e, G O B i Z O h — i , Y A i - n WE i— , Z A G We A ny, U am i A e, H U S um n U N X a j , ou I al H N i J i
( col f i cecs S aga U i r t,Sa ga 2 04 ,C ia Sho o f Sine , hnh i nv sy hn hi 0 4 4 hn ) Le ei
d i 0 3 6 / .sn 1 0 -8 1 2 1 . 5 0 0 o :1 . 9 9 ji . 0 7 2 6 . 0 1 0 . 2 s
拟 南芥 温敏 雄 性 不 育 突变 体 ams t l的 获 得 及 表 型 分 析
戴文懿 , 孙 亚梅 , 高 贝 , 周树敏 , 袁晓君 , 韦嘉励 , 张
收稿 日期 :0 00 -4 2 1 -50 基金顼 垦: 上海市科委浦江人才计戈 资助项 目( 8 J4 50 ) 上海市优 秀青年教师科研专项基金资助项 目 j I 0 P 10 50 ; 通信作者 : 卫 (9 6 , , 张 t6 一) 男 教授 , 博士 , 研究方 向为拟南芥雄性 不育等 + - a : z n l1 @yhocn Em i wh g26 ao .ol l a
o n he swih n o e fo r d fe e sg i e n y;t e c lo e l y r o ol n moh r c l o fa t r t i n we ifr d in f a d l i h als a e f p le t e e l f mutn s a twa
c re p n i g wid tp a t m.Ge e i s a e n ta e ha h h n tp so t lwe e c n r le o r s o d n l —y e tpeu n tc a s y d mo sr td t tt e p e oy e fams r o to ld by a sn l e e sv o us i g e r c s ie l c 。 Ke r s:Ar i o  ̄ t al n y wo d abd ps h i a;tmpe au e s ns r l trlt a e r t r —e o y ma e se iy;poln;a t e ;tp t m i le nh r a u e
拟 南芥 温敏 雄 性不 育 突变 体 a l并 就不 同温度 对 t , ms
作物之一 , 已在水分或养分的缺乏 、 盐胁迫等对植物
生 长 的影 响 , 以及 光 照 对 植 物 开 花 控 制 等 方 面 获 得
了重要 的研 究 进 展 . 度 是 影 响 植 物 生 长 繁 殖 最 重 温 要 的环 境 因素 , 先 人 们 对 温 度 影 响 植 物 生 长 发 育 早
光 照强 度 为 5 E 0 I m~ ・ ~,6h光 照/ x s 1 8h黑 暗 的
定 的进 展. ie 实 验 室 率 先 对 常 温 下 若 干 拟 南 We l g
芥 开花 突 变体 的表 型 进 行 了观察 , 探 讨 了一 些 控 并
制开花的关键基 因在不 同温度下的转录表达. 他们
Th r - e st e M a e S e i u a ta m s f a i o i h l n c s e mo S n ii l t rl M t n t l o bd psst a i a Ac e s v e Ar a
a nd Phe t p c An l ss no y i a y i
tmp r t r n r a e e e au e i ce s d,ams h we e ra ig p l n v a i t n i q e fr l y t l s o d d c e sn ol ib l y a d sl u e i t .T e eo t l i e i i t i h r f r a ms s a e
其育性和花粉花药形态学等方面的影响进行 了研究.
1 材 料 和 方 法
1 1 材 料来 源 .
的研 究 集 中在植 物 如 何 抵 御 极 端 温 度 ( 至 冰 点 温 低
度 以下 , 至 4 高 O℃ 以上 ) 的伤 害方 面 , 且对 于起 源 并
野 生 型 拟 南 芥 ( rb os hl n ) 生 态 型 Aai pi tai a 为 d s a C l i( o0 , 南 芥 a l为 本 实 验 室 用 E S o mba C l ) 拟 u - t ms M 诱 变 得 到的 温度 敏感 雄性 不育 株 系.
t p rtr e sr ma t l mu n。T em rh l垂 a asyd m nt tdta a la te o e e ea esnoy l s re t t h op o cl s e o s a t t nhrs w d m u e e a i o a r e h ms h
拟南芥作为模式植物的优 良特性 已为广大植物 遗传学的研究者所共识. 目前 雄性不 育领域的研 从 究 发 展来 看 , 稻 和 拟南 芥 在该 领 域 具 有 非 常 相 近 水
的遗 传学 途 径和 基 因组分 , 因此 , 利用 拟 南芥 开 展 温 敏雄 性不 育 的研 究 可 能是 非 常 好 的 突 破 口. 实 验 本
发现 , F 像 等 控制 开 花 的关 键 基 因 在低 温 1 c和 6c
( 上海大学 生命科学学 院 , 上海 2 0 4 ) o4 4 摘 要 : 甲基磺酸 乙酯 (ty taesl n t, MS 化 学诱 变建立aeE ) h me o Cl ) - 株 突变体 . 在低温 l 6℃时 , 突变体 的雄性 育性 与野生型没有显著差异 , 该 花粉染 色呈现 10 0 %可育. 随着培养环境温 度 的升高 , 突变 体花 粉 育性 逐 渐 下 降 , 因此 , 突 变 体 为 一 温 敏雄 性 不 育 突 变 体 , 被 命 名 为 am l a be t 该 并 ts ( m i n tm ea r— noy l s ri , e prt es sr e t it 1 即环境温 度敏感雄性 不育 1 . u e ma e ly ) 花药切 片结果显示 , 2 在 3℃以下 , 该突变体 花药各 个发育 时期 的形 态与野 生型花药没有 显著的差异 ; 2 而 7℃处 理 1周后 的突变体花药 呈现多种 表型 : 同一朵花 中各 个花药 的发育 时期 出现 显著分化 , 花粉母细胞胼胝体单薄 , 绒毡层发育滞后于同时期的野生型花药。 遗传 分析确定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