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三年级上册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完整版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章《空气》的第二节“空气的成分”。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空气的组成成分、各成分的作用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空气污染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空气的组成成分,掌握各成分的作用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 通过实践探究,提高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增强环保意识,认识空气污染的危害,学会保护环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空气的组成成分及各成分的作用。
难点:空气中各成分的作用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PPT、实验器材(如集气瓶、火柴、蜡烛等)。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展示一个透明的集气瓶,提问:“大家知道这个瓶子里装的是什么吗?”(2)学生回答:“空气。
”(3)教师追问:“空气是由哪些物质组成的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2. 例题讲解(1)教师通过PPT展示空气的组成成分,讲解各成分的名称、符号、体积分数等。
(2)教师结合生活实例,讲解各成分的作用。
3. 随堂练习(1)教师提出问题:“请举例说明空气中各成分的作用。
”4. 实验探究(1)教师演示“蜡烛在空气中熄灭”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原因。
(2)学生分组讨论,得出结论。
(2)学生提出疑问,教师解答。
六、板书设计1. 空气的组成成分氮气(N2):78%氧气(O2):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CO2):0.03%水蒸气和其他气体:0.03%2. 各成分的作用氮气:灭火、保护气等氧气:支持燃烧、供给呼吸等3. 空气污染的危害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简述空气的组成成分及其体积分数。
(2)举例说明氮气和氧气在生活中的应用。
(3)谈谈你对空气污染的认识。
2. 答案(1)空气的组成成分及其体积分数: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水蒸气和其他气体0.03%。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优质教案全册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优质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1. 《我们身边的科学》:详细内容为身边的科学现象、观察与发现。
2. 《植物的生长与变化》:详细内容为植物的生长过程、种子的传播。
3. 《动物的生活与适应》:详细内容为动物的生活习性、动物与环境的适应。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身边的科学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2. 掌握植物的生长过程,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3. 认识动物的生活习性和适应环境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植物的生长过程、动物与环境的适应。
教学重点:观察身边的科学现象,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实验器材。
学具:笔记本、画笔、放大镜、种子、泥土、花盆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身边的科学现象,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例题讲解:以植物的生长过程为例,详细讲解植物的生长变化,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
3. 随堂练习:让学生观察种子发芽,记录生长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4. 课堂讨论:针对动物的生活习性和适应环境的能力,进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5. 实验环节:进行植物种植、动物观察等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增强实践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我们身边的科学:现象列举、观察方法、思考与发现。
2. 植物的生长与变化:生长过程、种子传播、观察记录。
3. 动物的生活与适应:生活习性、适应环境、环保意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并记录身边的科学现象。
(2)种植一种植物,记录其生长过程。
(3)了解一种动物的生活习性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答案:(1)略。
(2)略。
(3)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果。
3.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开展课外活动,如参观植物园、动物园,增强实践能力,拓宽知识面。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选取与组织2. 教学目标的设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把握4. 教学过程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5. 板书设计6. 作业设计7.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内容的选取与组织1. 确保内容具有趣味性和探究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科版新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新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教科版新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材内容编写。
具体涉及章节如下:1. 科学探究方法:第1章至第3章,详细内容包括观察、实验、调查等基本方法。
2. 生命世界:第4章至第6章,详细内容包括植物、动物、人体等生命现象。
3. 物质世界:第7章至第9章,详细内容包括固体、液体、气体等物质性质。
二、教学目标1. 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调查能力。
2. 认识生命世界,了解植物、动物、人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3. 了解物质世界的多样性,认识固体、液体、气体的基本性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科学探究方法的应用,生命世界的复杂性和物质世界的多样性。
2. 教学重点:观察、实验、调查等基本方法的掌握,植物、动物、人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固体、液体、气体的基本性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显微镜、放大镜、实验器材、模型、挂图等。
2. 学具:观察记录表、实验报告、调查问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际生活情景、故事、问题等形式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教材内容,结合实践情景、例题讲解,引导学生思考。
3. 随堂练习: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互动环节: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学生合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清晰展示本节课的主题。
2. 内容:列出本节课的重点、难点,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呈现。
3. 结构:逻辑清晰,层次分明,便于学生理解。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身边的植物,记录其特点,并画出植物结构图。
(2)调查家庭成员的作息时间,分析其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3)进行实验,观察固体、液体、气体的性质,记录实验结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自我反思,分析优点和不足,为改进教学提供依据。
2. 拓展延伸: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推荐相关书籍、网站、实践活动等,引导学生深入探究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素养。
2024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根据新课标编写)
2024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根据新课标编写)一、教材分析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内容,由“水”、“空气”和“天气”三个单元组成,每个单元各有8个教学内容,共计24个教学内容。
完成一个单元的教学需10课时左右,一学期共需30课时左右。
1.“水”单元本单元以“水”为探究主题,引导学生探究物质状态之间的变化。
通过观察水的各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集中研究水在融化、蒸发、凝结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起“物质是不断变化的”概念;同时,通过对食盐和沙混合物的分离实验,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起自然界“物质循环”和“变化可逆”的概念。
本单元共有8课,这8课的编排逻辑是这样的:第1课到第4课了解水的三态变化,从观察常见的水蒸发现象开始,逐步深入地探究水的沸腾、结冰以及融化现象,比较三种形态的水的特点;第5课引导学生探究一定数量的水能溶解多少物质,第6课引导学生探究怎样加快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速度,认识水与别的物质混合后发生的变化以及影响这种变化的因素;第7课引导学生探究分离混合物,从而知道某些变化是可逆的。
第8课引导学生探究与水的三态变化类似的一些物质变化,总结提升学生对变化和水这种物质的认识。
2.“空气”单元本单元将带领学生认真地观察空气,用多种方法研究空气的性质。
让学生了解到空气是占据一定空间的,也是可以被压缩的;空气虽然很轻,但也是有质量的,很多很多的空气积聚起来,质量还不小;空气也是可流动的,自然界的很多现象都与空气的流动有很大关系。
学生还将联系生活实际,认识到空气是生命生存的必要条件,人类的生活离不开空气,人们利用空气的性质做了许多事情。
在本单元的探究活动中,学生首先用感官观察空气,然后通过简单的实验,用竖直倒扣的杯子、注射器、简单天平、热气球、风的成因盒子来探究空气的各种性质,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理性思考,实现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协同发展。
本单元共8课,这8课的编排逻辑是这样的:整体感知空气(第1课,感受空气);具体研究空气的各种性质特征(第2课到第7课);讨论、归纳、总结、提炼空气的特征和作用(第8课)。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5篇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5篇1.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道气候特征是一定地区的规律性天气现象。
2、知道季节是根据特定气候划分的时间段。
教学重点了解四季的气候特征。
教学难点了解一些动植物的季节性变化。
教学准备准备有秋季特征景致的图片或录象资料。
关于动植物的季节性生活规律变化的图片,录象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复习引入。
2、学生展示自己收集有关春季、夏季、冬季气候特征的图片。
二、自主学习1、引导学生观看本课图片,了解在一定的地区,天气现象总有一定的规律,这种规律称为该地区的气候特征。
2、四人小组讨论。
3、秋天气候的特征。
4、其他季节的气候特征。
5、小组汇报。
6、师生小结。
7、在不同季节里,动植物有什么变化?8、小组讨论后汇报。
9、教师小结。
三、课后作业1、观察小动物。
2、观察植物。
3、把自己观察到的动物或植物,记下它在不同时期的变化。
2.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篇二【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植物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有些变化比较明显,有些变化不太明显。
2、植物变化表现在各个方面,主要表现在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等方面。
3、植物变化是生命体特征之一。
过程与方法:能用测量方法比较叶大小,能用数据记录植物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够关注周围植物变化,坚持记录完成一棵植物变化记录表。
【教学重点】观察记录描述植物变化。
【教学难点】坚持记录完成一棵植物变化记录表。
【教学准备】分组材料:一把尺子,4张不同大小叶片,记录表。
教师准备:一些树木四季变化图片,带花苞菊花,狗尾草。
【教学过程】一、怎样观察植物变化我们知道,春暖花开季节,许多植物很快地进入生长期,发芽、长大、开花结果。
秋天里,从开学到现在,好几个星期过去了,校园里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可结合第2课课外作业及学生精彩发现激发学生探究欲。
)讨论:我们可以观察植物哪些变化?我们怎样观察?首先得测量树干是否变粗了,我们得在树干同一高度连续测量三次,取接近值(三年级孩子尚未接触过平均值数学解法);过一个阶段再同样测量进行记录。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最新版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最新版一、教学内容1. 《科学在我们身边》:介绍科学的基本概念,科学探究方法以及科学的重要性。
详细内容:科学是什么,科学家是如何工作的,科学探究的步骤。
2. 《植物的生长与变化》:学习植物的生长过程,了解植物的结构和功能。
详细内容:植物的生长需求,种子的结构和发芽过程,植物的光合作用。
3. 《动物的生活与适应》:探讨动物的生活习性,了解动物如何适应环境。
详细内容:动物的运动方式,动物的食性,动物的保护色和伪装。
4. 《生活中的能量》:认识不同形式的能量,了解能量在生活中的应用。
详细内容:动能和势能,太阳能和风能,能量的转换和守恒。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教科书中的基本科学知识,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究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使学生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资源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科学探究的方法,能量的概念和转换。
2. 教学重点:植物的生长过程,动物的生活习性和适应,能量的守恒。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植物种子、动物模型、能量转换实验装置等。
2. 学具:显微镜、放大镜、实验记录本、画图工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活动或问题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新课内容:讲解教材章节内容,结合实践情景和例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3. 随堂练习: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问题,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6. 课堂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六、板书设计1.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2. 知识点:每个章节的主要知识点,以提纲形式呈现。
3. 关键词:用不同颜色标注,突出重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身边的植物,记录其生长过程。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知识点总结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知识点总结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汇总第⼀单元《⽔》知识点⼀、⽔到哪⾥去了1.⽔是⼀种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定的体积。
2.湿抹布擦⿊板过⼀会⼉⼲了、湿的⼿⼲了是由于⽔蒸发了。
3.常见的蒸发现象有:⽔洼⼲了、⾐服晾⼲了、煮⾷物时⽔烧⼲了等等。
4.杯⼦装⽔后,加上盖⼦和不加上盖⼦相⽐,加盖⼦的蒸发慢,不加盖⼦的蒸发快;放在通风处⽐放在不通风处蒸发得慢;放在阳光下⽐放在阴凉处蒸发得快。
5.⽔蒸⽓是⽓体,它是⽔的⼀种形态,它也是⽔。
6.⽔蒸⽓是⽆⾊⽆味的、透明的、看不见、摸不着。
7.⽔蒸⽓存在我们⾝边周围的空⽓中,不管温度⾼还是温度低,⽔都在不停地蒸发。
8.我们洗澡之后,看到卫⽣间玻璃上的⼩⽔珠不是⽔蒸⽓,⽔蒸⽓是看不见的。
9.⼀杯热开⽔放在桌上,看到上⾯冒着的“⽩烟”不是⽔蒸⽓,⽽是⽔蒸⽓遇冷凝结的⼩⽔滴。
10.我们可以⽤加热、加快空⽓流动的⽅法让⽔蒸发得更快。
11.我们可以像海⽔晒盐⼀样增加⽔与空⽓接触⾯积的⽅法来加快⽔的蒸发。
12.空⽓中的⽔蒸⽓越多,湿度越⼤:⽔蒸⽓越少,湿度越⼩。
13.冬天开空调的时候,⼈们⽤加湿器加快⽔蒸发,增加房间的湿度,14.⽐较⽔和⽔蒸⽓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透明、⽆⾊、没有⽓味、没有味道、会流动、有质量不同点:⽔看得到、摸得到,是液体;⽔蒸⽓看不见、摸不到,是⽓体。
15.不同的天⽓状况,空⽓中的⽔蒸⽓含量不同。
⼆、⽔沸腾了1.不停地给⽔加热,⽔会沸腾。
2.⽔沸腾时,⽔中和⽔⾯上会冒出很多⽓泡。
3.⽔沸腾时,⽔⾯上会看到很多“⽩烟",这不是⽔蒸⽓。
4.⽔变成⽔蒸⽓后,体积会⼤⼤增加。
5.当⽔的温度升⾼到100摄⽒度时,⽔会沸腾。
6.⽔沸腾和蒸发的现象是不⼀样的:⽔沸腾的时候也在蒸发,⽔蒸发的时候不⼀定沸腾。
7.⽔沸腾时,温度达到100摄⽒度,是⾜以烫伤我们的,⼀定要注意安全。
8.温度计100摄⽒度就是以⽔沸腾时的温度为基础规定的。
2024年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精彩教案标准版,可打印
2024年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精彩教案标准版,可打印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2024年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材,涉及第3章《植物的生长》和第4章《动物的生活》。
具体内容包括:植物的生长过程、植物的主要组成部分、动物的生活习性、动物的身体结构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认识植物的主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对植物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2. 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和身体结构,培养学生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观念。
3. 通过观察、实践和思考,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植物的生长过程、动物的身体结构。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关爱动植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植物生长过程图、动物身体结构图、实物展示等。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笔、彩泥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植物生长过程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植物生长的好奇心,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导入:(1)学习植物的生长过程,让学生观察植物种子的发芽过程,并记录在观察记录表上。
(2)学习植物的主要组成部分,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认识植物的根、茎、叶等。
3. 实践活动:(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保护植物,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2)观察动物:让学生观察身边的动物,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和身体结构。
4. 例题讲解:(1)讲解植物的生长过程题目,让学生掌握植物生长的基本知识。
(2)讲解动物的身体结构题目,让学生了解不同动物的身体特点。
5. 随堂练习:(1)完成植物生长过程的填空题,巩固所学知识。
(2)完成动物身体结构的连线题,加深对动物身体结构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1. 植物的生长过程发芽生长开花结果2. 植物的组成部分根茎叶3. 动物的生活习性和身体结构生活习性身体结构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写出植物的生长过程。
(2)简述动物的身体结构。
2. 答案:(1)植物的生长过程:发芽、生长、开花、结果。
(2)动物的身体结构:不同动物的身体结构有所差异,如鱼有鳞片,鸟有羽毛等。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完整版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1. 生命的世界动物和植物的特征生物的分类2. 空气的奥秘空气的存在空气的成分和作用3. 水的奇妙水的形态水的循环4. 力与运动力的效应简单机械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动植物的基本特征和生物分类方法。
2. 使学生了解空气和水的存在形态、性质及重要作用。
3.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力与运动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生物的分类、空气和水的性质、力的作用。
2. 教学重点:动植物特征、简单机械的使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物模型、挂图、实验器材。
2. 学具:学习卡片、实验工具、记录表格。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观察身边的生物,引导学生关注动植物特征。
通过吹气球、倾倒水等生活实例,引出空气和水的性质。
设计简单的力学实验,让学生感受力的作用。
2. 例题讲解分析动植物特征,进行生物分类。
解释空气和水的性质,探讨其作用。
介绍简单机械的原理和运用。
3. 随堂练习学生分组讨论,完成学习卡片。
进行生物分类、空气和水性质、力学实验的实践操作。
4. 课堂小结对学生进行提问,检验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生命的世界:动植物特征、生物分类。
2. 空气的奥秘:空气存在、成分和作用。
3. 水的奇妙:水形态、水循环。
4. 力与运动:力的效应、简单机械。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动植物的特征有哪些?举例说明。
空气和水有哪些性质?它们在生活中的作用是什么?简单机械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工作的?2. 答案:动植物的特征:如动物会动、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等。
空气性质:无色无味、占据空间;水性质:液态、固态、气态。
简单机械:如杠杆、轮轴等,利用力的大小和方向关系进行工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分析课堂教学效果,针对学生掌握不足的知识点进行巩固。
2.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身边的生物。
设计实验,探索空气和水的更多性质。
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发现力的作用和简单机械的应用。
最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一单元水1.水到哪里去了【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水蒸气。
2.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像空气一样的气体。
科学探究目标初步经历探究性实验“水去哪儿了”的探究活动。
科学态度目标1.尝试多角度、多方式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形成细致、客观地观察的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水在人们生活中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重点: 1.了解水蒸气的一些特点;2.能设计实验证明“水到哪里去了”。
难点: 1.区分“水蒸气”与“白汽”;2.明白水蒸气还是水。
【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学生活动手册。
小组准备:两个完全相同的透明杯子、一片透明塑料薄膜(或保鲜膜)、一根橡皮筋、一个透明塑料盒。
教师准备:班级记录表、有关水的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聚焦: 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 干净的抹布、黑板, 一杯清水]出示一杯清水, 提问:这是一杯清水, 水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物质, 一年级我们就观察过一瓶水, 你能说说水有哪些特点?教师用抹布蘸清水板书“水”, 为后续的探索阶段埋下伏笔。
2.学生交流他们知道的有关水的知识。
(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板书, 注意把水和水蒸气的共同特点有意识地板书在中间一点。
)3.揭题:黑板上的“水”消失了, 提问:水到哪里去了(顺势板书课题)。
二、探索: 水到哪里去了(预设20分钟)[材料准备: 两个完全相同的透明杯子、一片透明塑料薄膜(或保鲜膜)、一根橡皮筋、一个透明塑料盒、学生活动手册]1.提问: 水到哪里去了?(预设: 蒸发了、跑到空气中去了)2.追问: 你知道什么是蒸发吗?小结:哦, 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就叫做蒸发。
3.说一说, 我们在生活中还遇到过哪些类似现象。
(学生举例)当学生将煮食物(或烧开水)时上方飘着的白汽理解为水蒸气时, 教师出示课件(烧开水的图片或小视频), 观察壶嘴与白汽之间的部分, 帮助学生理解水与水蒸气之间的变化。
4.你有什么办法可以证明水是蒸发了(跑到空气中去了)呢?空气中的水能不能回到杯子里呢?5.学生分小组讨论方法。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1.水到哪里去了【教材简析】本课是单元起始课,本课有四个活动,一是解释水去哪儿了,二是说说生活中的蒸发现象,三是用实验解释蒸发现象,四是比较水和水蒸气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本课的重点学生通过观察“用湿布擦黑板,过一会儿黑板上的水迹不见了”这类现象,思考“水到哪里去了”,尝试解释日常的生活经历,调动学生的探究欲望,同时在此过程中丰富对水的感性认识,并借助实验证明自己的猜测。
【学情分析】水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东西之一,水的作用是非常大的。
学生在一年级下册《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学习时,对水已经进行了一些学习和观察。
虽然水也是孩子们生活中常见的,但如何将学生对水的零散的、生活化的认知向科学概念转化呢?这是我们期待学生关注和探究的问题。
【教学目标】科学观念:通过“水到哪里去了”的探究实验,知道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水蒸气,认识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看不见、摸不着的气体。
科学思维:通过观察水的蒸发现象,比较、分析、归纳出水和水蒸气的异同。
探究实践:能设计并实施简单的对比实验,对水的蒸发现象提出合理的解释。
态度责任:在探究实验中,形成细致、客观的观察态度,培养对水深入研讨的好奇心。
【教学重难点】重点:设计对比实验来观察“水到哪里去了”并解释观点难点:理解水蒸气的特点并能区分“水蒸气”与“白汽”【教学准备】教师:湿布、一杯水、班级记录表、教学课件。
学生:两个完全相同的透明杯子、棉签、一片保鲜膜、一根橡皮筋【教学过程】一、湿布写“水”,回顾水的特点。
(预设3分钟)材料准备:干净的抹布、黑板,一杯清水1.出示一杯清水,并用抹布蘸清水板书“水”字,提问:水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物质,你能说说水有哪些特点?(颜色、气味、形态……)2.学生交流他们知道的有关水的知识。
3.揭题:黑板上的“水”消失了,提问:水到哪里去了(顺势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从观察一杯水导入,让学生复习旧知,展现前概念,以“水”字的消失激发兴趣,聚焦本课研究主题。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专业版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专业版一、教学内容1. 《我们的身体》:人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骨骼、肌肉的作用。
2. 《动物的生命》:动物的特征,各类动物的生命周期。
3. 《植物的生命》:植物的特征,各类植物的生长过程。
4. 《水与我们的生活》:水的性质,水资源的重要性。
5. 《空气与我们的生活》:空气的成分,空气质量的影响。
6. 《力的世界》:简单力学概念,力的作用和效果。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认识到骨骼、肌肉在运动中的作用。
2. 使学生了解动物和植物的特征,理解生命的基本过程。
3. 培养学生关注水资源和空气质量,提高环保意识。
4. 让学生掌握简单的力学概念,了解力的作用和效果。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人体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动物和植物的生命周期,力学概念的理解。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践的能力,提高学生对生命、环保和物理现象的认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人体模型、动物和植物标本、显微镜、实验器材等。
2.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笔、彩泥、剪刀、纸张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活动、故事、问题等形式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讲解:详细讲解教材内容,结合实践情景,引导学生思考。
3. 例题讲解:针对重点和难点,设计典型例题,进行分析和解答。
4. 随堂练习:布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问题,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1. 人体结构图:标注骨骼、肌肉等组成部分。
2. 动物和植物的生命周期图:展示各类生物的生长过程。
3. 力的示意图:表示力的作用和效果。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用画笔描绘人体的骨骼和肌肉结构。
(2)描述一种动物或植物的生命周期。
(3)举例说明力的作用和效果。
2. 答案:(1)骨骼和肌肉结构图。
(2)例如:蝴蝶的生命周期包括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
(3)例如:推门时,人对门施加力,门受到力的作用而打开。
三年级科学教案上册教科版5篇
三年级科学教案上册教科版5篇三年级科学教案上册教科版1 活动目的1.引导幼儿自己尝试做小实验,使幼儿初步感知“水蒸气蒸发”以及“雨是怎样形成的”等一些科学现象。
2.了解雨与人类的关系。
3.激发幼儿观察、发现、探索自然的兴趣。
活动准备1.木偶台、木偶小兔、兔妈妈。
2.酒精灯、烧杯、玻璃片、玻璃杯、火柴。
3.投影机、故事《小水滴旅行记》、有关幻灯片、磁带。
活动过程一、教师木偶表演,提出尝试问题教师以兔妈妈带小兔出去玩,忽然天下雨了,小兔问妈妈:“天上为什么会下雨?”的故事情景导放课题,提出问题:“小朋友,你知道天上为什么会下雨吗?”二、小朋友做小实验(幼儿第一次尝试,分组活动)1.幼儿点燃酒精灯,把水加热。
2.教师提出尝试问题:仔细观察一下,你发现了什么?3.小结:水热了就会有水蒸气,许多水蒸气向上跑的现象叫做“蒸发”。
4.讨论:你平时看到过“蒸发”现象吗?(发散性思维)三、观察水蒸气遇冷变成小水珠的现象“幼儿第二次尝试,集中活动)1.请你摸一下,玻璃片是冷的还是热的?2.倒热水在杯里,问:杯子里冒出来的是什么?(水蒸气)3.把玻璃片盖在茶杯上,会出现什么?为什么玻璃片上会有小水珠?得出实验结果:水蒸气遇冷就会变成小水珠。
四、放幻灯(通过直观教学,重点理解“为什么会下雨”的科学现象)1.太阳是一个大火球,又像一个厅怪的炉子,衣服、手帕、江河、土地里的水被太阳一晒,都变成了水蒸气,这么多的水蒸气都到哪里去了呢?2.请小朋友听一个有趣的故事《小水滴旅行记》(结合幻灯)3.请小朋友把“天上为什么会下雨”的小秘密告诉兔妈妈和小兔。
五、了解雨与人类的关系1.请幼儿试着说出雨的好处。
2.请幼儿试着说出雨的危害。
3.总结幼儿讲的雨的好处的危害,教育幼儿从小学知识、学本领,长大当下名科学家,要让雨为人类做更多的好事。
三年级科学教案上册教科版2 一、活动目标:1、经过引导幼儿自我动手做实验,从而明白两种颜色加在一齐会变成别的颜色,初步培养幼儿的好奇心和观察本事。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整理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水1.1 水的特点和状态水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能够流动。
水有三种状态:液态、固态和气态。
液态是指水的常态,固态是指水变成冰,气态是指水变成水蒸气。
蒸发是指液态的水变成气态的水蒸气的过程。
在蒸发的过程中,水会吸收周围的热量,因此我们洗完澡后会感觉凉爽。
凝结是指看不见的水蒸气冷却成为看得见的水滴的现象,例如锅里冒出的“白气”和叶子上的露水。
水蒸气是气态的水,无色无味透明,没有固定形状和体积。
由于水蒸气的微粒太小了,肉眼无法看见。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水的蒸发现象,例如湿布擦桌子、湿的手变干、雨后路面变干、煮食物锅中的水越来越少、湿衣服变干等。
水蒸发的速度受到温度、空气干燥程度、表面积和风的影响。
水蒸汽是气态的水和液态的水的混合物。
加湿器喷出的就是水蒸汽。
白汽或者白烟不是水蒸气,而是水蒸汽。
1.2 水的沸腾沸腾是指液体受热超过一定温度时产生的一种剧烈的气化现象。
水沸腾后再加热将继续沸腾但温度保持不变,不加热的话将不再沸腾。
水沸腾时,水变成水蒸气的速度较快。
沸点是指液体产生沸腾的一定温度。
不同的液体有不同的沸点。
水的沸点是100摄氏度(一个大气压下)。
在深度增加的矿井里,水的沸点会提高。
在高原地区,水的沸点会降低,因为空气稀薄,气压低。
因此,在高原地区,我们需要使用高压锅才能把水烧开。
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会增加。
在加热水的实验中,我们可以观察到水温不断升高,杯底有气泡产生,杯壁上有水珠附着,水面上有水汽产生。
当水沸腾时,杯底会形成大量气泡且迅速上升变大,在水面破裂,水面上方水蒸气遇冷产生大量水汽。
酒精灯由灯帽、瓶塞、灯芯、酒精和玻璃瓶组成。
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和焰心。
在使用酒精灯时,灯芯应该平整,添加酒精时不能超过容积的2/3,酒精最少不少于1/3.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免失火。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1第一单元水第一课《水到哪里去了》1.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水蒸气),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2.湿布擦黑板,过一会儿黑板上的水渍不见了,是因为水变成了(水蒸气)。
第二课《水沸腾了》1.(沸腾)是水受热超过一定温度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腾时水的(温度)不再发生变化。
2.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会(大大增加)。
3.水在加热过程中,观察到的变化有(刚开始水温不断升高,杯底会产生气泡,水面会看到热气,容器内壁出现大量的小水珠)等。
第三课《水结冰了》1.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水会结冰。
2.水结冰后体积(增大),占据了更大的空间,所以冰块(浮在)水面上。
3.实验时,往烧杯里的碎冰加食盐,从而(降低温度),使试管里的冰更容易结冰。
第四课《冰融化了》1.当环境温度高于(0℃)时,冰开始(融化)。
2.冰在融化的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3.用吸管对着冰块某个部分吹热气,被吹的部分会被(融化),甚至会将冰块吹穿。
4.冰融化成水后体积会(减小)。
第五课《水能溶解多少物质》1.溶解是指物质在水中化成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地)分布在水中,没有(沉淀)。
2.许多物质能在水中溶解,比如(小苏打、味精、食盐、白糖、红糖)等。
3.一般情况下,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是有一定(限度)的。
4.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50毫升的水大约可以溶解食盐(18)克,溶解小苏打(5)克。
第六课《加快溶解》1.通过(提高水的温度)和(搅拌)等方法,可以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速度。
2.溶解的快慢与(物体颗粒大小)、(水的温度)、(液体是否被搅动)等因素有关。
第七课《混合与分离》1.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
2.把溶解在水中的食盐和水分离出来,可以用(蒸发)的方法。
3.把一杯浓盐水放在阳光下,让杯里的水(蒸发),已经溶解的食盐会被(分离)出来。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精品教案最新版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精品教案最新版一、教学内容1. 声音的奥秘2. 寻找光和影子3. 磁铁的吸引力4. 水的三态变化5. 空气的力量6. 动物的生活详细内容包括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光的传播与反射、磁铁的性质、水的三态变化、空气的性质、动物的生活习性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声音、光、磁铁、水、空气等基本概念,了解它们的基本性质和作用。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光的传播与反射、磁铁的性质、水的三态变化、空气的性质。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音响、光源、磁铁、实验器材、多媒体设备等。
2. 学具:笔记本、铅笔、尺子、剪刀、胶水、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引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在“声音的奥秘”一课,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敲击物体时产生的声音,提问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2. 新课导入:讲解教材内容,穿插例题讲解。
例如:在“寻找光和影子”一课,讲解光的传播与反射,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影子是如何形成的。
3. 随堂练习:设计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例如:在“磁铁的吸引力”一课,让学生分组实验,观察磁铁吸引铁钉的现象,并回答相关问题。
5.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具有针对性的作业。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描述生活中遇到的声音,并解释其产生原因。
(2)光的传播与反射:画出光线路径图,解释影子形成的原因。
(3)磁铁的吸引力:列举磁铁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4)水的三态变化:描述水的三态变化过程。
(5)空气的力量:举例说明空气在生活中的作用。
2. 答案:(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传播需要介质。
2024年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2024年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我和我的朋友了解自己的特点,认识朋友的长处和不足。
学会与人相处,尊重他人。
2. 植物的世界认识常见的植物及其特点。
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3. 动物的家园认识常见的动物及其特点。
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
4. 大自然的力量认识大自然中的各种力量。
了解力量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2. 使学生认识常见的植物和动物,了解它们的特点和生长过程。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环境,学会保护动植物。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植物和动物的特点及生长过程。
自然界中的各种力量及其对生活的影响。
2. 教学重点:学会与人相处,尊重他人。
了解动植物的特点,关注环境保护。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植物和动物图片。
模型、标本等。
2. 学具:彩色笔、画纸。
观察记录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和朋友的优点和不足。
出示植物和动物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2. 例题讲解:以植物的生长过程为例,讲解植物的特点及生长条件。
以动物的生活习性为例,讲解动物的特点及生活环境。
3. 随堂练习:让学生绘制自己喜欢的植物和动物,并标注特点。
小组合作,调查了解自然界中的力量,并记录下来。
让学生反思自己在生活中如何与他人相处,关爱动植物。
六、板书设计1. 我和我的朋友:优点:善良、友善、乐于助人不足:自私、任性、斤斤计较2. 植物的世界:特点:光合作用、生长周期生长过程:种子、发芽、生长、结果3. 动物的家园:特点:生活习性、适应环境生活环境:水域、陆地、空中4. 大自然的力量:风力、水力、太阳能影响:生活、环境、资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和我的朋友”为主题,写一篇短文,描述你和朋友的优点和不足,以及如何相互帮助、共同进步。
画出自己喜欢的植物和动物,并标注它们的特点。
2. 答案:短文: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描述与朋友的相处之道。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精品教案完整版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精品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1. 《科学在我们身边》:了解科学的基本概念和科学方法;2. 《植物的生长与变化》:学习植物的生长过程、特点和繁殖方式;3. 《动物的生活与适应》:探讨动物的生活习性、适应环境和生物多样性;4. 《天气与气候》:认识天气现象、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5. 《生活中的能量》:研究能量转换、能源利用和节能环保。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科学的基本概念,培养科学思维和探究精神;2. 使学生掌握植物、动物、天气、能量等方面的知识,提高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养成爱护自然、节约能源的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科学探究方法的应用、能量的转换与守恒。
教学重点:植物生长过程、动物适应环境、天气现象、节能环保。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植物标本、动物模型、天气图表、能量转换装置等;2.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笔、彩纸、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生活中的现象为例,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2.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内容,通过讲解典型例题,使学生掌握科学知识和方法。
3. 随堂练习:设计富有启发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探究活动:分组进行实验或观察,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探究问题。
六、板书设计1. 用大号字体突出章节主题;2. 内容:用简洁明了的文字、图表、流程图等形式展示教学内容;3. 颜色:用不同颜色区分重点、难点、关键词。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身边的植物,描述其生长过程;(2)了解一种动物,分析其适应环境的特点;(3)记录一周的天气变化,分析其对生活的影响;(4)设计一个节能环保的小方案。
2. 答案:(1)植物生长过程:种子发芽、幼苗生长、成熟植株、开花结果;(2)动物适应环境特点:形态、结构、行为等方面;(3)天气对生活的影响:穿衣、出行、活动安排等;(4)节能环保小方案:如节约用水、用电、减少垃圾产生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水生植物》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满空气是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水生植物都有根茎叶等器官,它们的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用简图画出水生植物的主要形态特征,能看懂维恩图的表达方式。
在观察中提出问题,探究水葫芦浮在水面的秘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研究水生植物的兴趣,体会到水生植物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个体。
(二)教学重点
利用维恩图总结水生陆生植物作为生命体的共同特征。
(三)教学难点
探究水生植物适应水生环境的结构特点。
(四)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几种常见的水生植物,其中最好有水葫芦和金鱼藻,一个水槽,一张记录纸。
(五)教学过程
1.认识常见的水生植物
陆地上生长着许多植物水中也生长着许多植物。
出示实物或图片,这就是两种常见的水生植物水葫芦和金鱼藻。
你课外调查到的水生植物有哪些?你曾经看到过哪些水生植物?(补充认识水花生、浮萍、莲、菱、菖蒲、茭白等。
)
2.观察水葫芦和金鱼藻
(1)观察记录:塑料袋中装有水葫芦和金鱼藻,分发给各小组,要求放入水槽中(为了使金鱼藻能沉在水底有利于观察和简图记录,可在其底部粘橡皮泥),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样子,并用简图把它们画下来。
(2)思考:把橡皮泥去掉,比较观察水葫芦和金鱼藻在水中有什么共同之处?对,都能浮在水面上,会有什么秘密呢?
(3)探究:尝试剖开水葫芦的叶柄,我们会有什么发现?这种海绵状气囊结构很轻,所以能浮在水面上(适应水生植物的环境)。
其它水生植物是不是也有相似的结构?请课外继续探究。
3.比较水葫芦和金鱼藻
水葫芦和金鱼藻有哪些相似之处?(除了形态结构特征外,还可以稍作拓展,如它们都会繁殖后代,都会死亡等。
)它们是水生植物,它们的生长需要什么条件?
4.比较水葫芦和狗尾草
水葫芦等水生植物与陆生植物狗尾草等又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与前堂课学生总结的陆生植物的唯恩图进行比较,再次填写维恩图,完成对植物生命体特征的梳理。
(都有根茎叶、都会繁殖后代、寿命都短、都是草本植物,都需要阳光、水分和空气等)
二、教学反思
(一)像这样的课如果没有真实的材料准备,那效果肯定会大打折扣,学生在课堂上的愉悦感也很难激发。
所以,我决定去找这些水生植物。
在上水生植物前一天,我在县城
转了一大圈,终于满载而归。
找来了很多的水葫芦、浮萍……虽然,看到的一些老师很多都不解我为什么这么费劲!但我感觉这其实很有乐趣,更何况有了这些准备,孩子们在我的课堂会更加的开心,更喜欢我的科学课,那乐趣就更多了,何乐而不为呢?从课堂的实际情况反应,效果确实很好!一些平时在学生眼里根本看不上眼的东西,只要放到实验桌上那身价是完全不一样了的,孩子们哪怕能够轻轻的抚摩一下、捏一捏,那都是很神圣的事!对这些植物的观察自然也就可以深入的多,有乐趣的多!作业本上自然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就象五年级的学生面对蚯蚓的课堂,多么生动、富含活力!最后说一句:这样的课堂,准备很重要!要牢记!
(二) 1、在板书水生植物与陆生植物的特点时,采取表格化的形式更加直观,更有利于学生进行对比。
2、在给学生点评练习题时,针对第一大题第3小题,水生植物的相同特点是()
A.生长都需要空气B.都需要土壤C.都不会开花
围绕着C都不会开花展开讨论时,只是从像水葫芦这样的水生植物会开花去进行排除,更好的方法应该是再告诉学生们有一些水生植物会开花,还有很多不会开花,三年级的学生目前对这种逻辑判断性质的题目还有一定的认识困难,在对他们讲解时要避免太绝对,尽量细节化。
3、应将更多的时间分配给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去完成作业,避免他们产生依赖老师去做题的习惯。
2014年12月。